MENU

Where the world comes to study the Bible

II. 聖經的背景

Related Media

A. 聖經以外的世界事件

用圖表將下列世界大事,以時間為縱軸,事件以打橫的棒代表,在棒上寫上時期和事件,插入各帝國的版圖看看她們延伸到那裡。

約公元前4000-2200  / 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和阿卡德帝國

約公元前3600-3100  / 埃及王朝以前時期

約公元前3500  / 埃及出現象形文字

約公元前3200  / 美索不達米亞出現楔形文字

約公元前3100-2200  / 埃及古王國時期

約公元前3000-1100  / 米諾斯-邁錫尼文明( 克里特文明)(愛琴海島嶼)

約公元前3000  / 美洲早期的村莊和文化

約公元前3000-2500  / 在印度北部的早期文明

約公元前2700  / 埃及建築大金字塔

約公元前2500  /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

公元前2165-1990  / 亞伯拉罕時期

約公元前2000-800  / 俄羅斯由西米裡族人統治

約公元前2000-200  / 腓尼基同盟

約公元前2000 - 公元300  / 非洲的古實王朝(努比亞)

公元前1991-1786  / 古埃及的中王國時期

約公元前1950-1650  / 古巴比倫王國時

公元前1914-1804  / 約瑟

約公元前1900-1200  / 赫人帝國

公元前1786-1570  / 希克索斯人統治埃及

約公元前1700  / 漢謨拉比法典

約公元前1650  / 古巴比倫被加瑟人推翻

公元前1570-1087  / 古埃及的新王國時期

公元前1525-1405  / 摩西

約公元前1500-900  / 印度早期吠陀時代

約公元前1500-1027 / 中國商代

公元前1450-1423 / 阿蒙霍特普二世(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的統治者)

公元前1445 / 以色列人出埃及

公元前1405-1000 / 希伯來人征服和整合迦南

公元前1301-1234 / 拉美西斯二世統治埃及

約公元前1200-500 / 秘魯的查文文明

約公元前1200-300 / 中美洲的奧爾梅克文明

約公元前1100-800 / 希臘歷史上的黑暗時代

公元前1043-931 / 以色列聯合王國(掃羅,大衛,所羅門)

公元前1027-256 / 中國周朝

約公元前1000-900 / 日耳曼部落遷移到歐洲

約公元前1000 - 公元600  / 非洲的國家-阿克蘇姆(埃塞俄比亞)

公元前931-722  / 北國以色列

公元前931-586 / 南國猶大

約公元前900-500 / 印度後吠陀時代

約公元前800-400 / 意大利伊特魯里亞文化

約公元前800-300 / 斯基泰人統治俄羅斯

約公元前800 / 希臘城邦初期

約公元前800 / 荷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

約公元前800 - 公元 200 / 非洲西部的諾克文化

約公元前753 / 羅馬成立

約公元前750-612 / 亞述帝國

約公元前740-693 / 以賽亞事奉時期

公元前670 / 亞述人征服​​埃及

約公元前660-583 / 瑣羅亞斯德

公元前650-500 / 希臘的暴君時期

約公元前640-546 / 米利都的泰利斯

公元前612-539 / 巴比倫(迦勒底)帝國             

公元前605-536 / 但以理在巴比倫

約公元前604-531 / 道教創始人老子

公元前586 / 尼布甲尼撒摧毀了耶路撒冷

公元前563-483 / 佛祖釋迦牟尼

公元前559-331 / 波斯帝國

公元前551-479 / 孔子

公元前550-529 / 居魯士(古列)大帝統治波斯

公元前539 / 波斯人征服巴比倫

公元前525 / 波斯人征服巴埃及

公元前509 / 羅馬共和國建立

約公元前500-100 / 希臘的神秘的邪教奧爾弗斯 (俄耳普斯) 和伊路西斯

公元前496-406 / 索福克里斯

公元前493-479 / 希臘波斯戰爭

公元前480-406 / 尤利比提斯

公元前469-399 / 蘇格拉底

公元前461-428 / 伯里克利時代,雅典的民主時期

公元前444 / 尼希米重建耶路撒冷城牆

約公元前432-415 / 瑪拉基事奉時期

公元前427-347 / 柏拉圖

公元前384-322 / 亞里士多德

公元前336-323 / 亞歷山大大帝統治時期

約公元前323-285 / 歐幾里德

公元前321-183 / 印度孔雀王朝

公元前264-146 / 羅馬與迦太基在布匿的戰爭 (迦太基戰爭)

公元前237-183 / 漢尼拔

公元前221-171 / 中國秦朝

公元前185 - 公元78 / 印度格雷科巴克特里亞王國

公元前171 - 公元220 / 中國漢朝

公元前168 / 猶大馬加比起義

約公元前140 / 斯多葛哲學被引到羅馬 公元前106-43 / 西塞羅

公元前72-4 / 大希律王

公元前70-19 / 維吉爾

約公元前30 - 公元270 / 羅馬受密特拉教的影響

公元前46-44 / 獨裁的凱撒朱利葉

公元前37 - 公元100 / 弗拉維奧約瑟夫

公元前37-4 / 大希律的統治時期

公元前27 - 公元14 / 奧古斯都大帝統治時期

公元前4 - 公元29  / 基督道成肉身住在世人當中

公元前4 - 公元65 / 塞內加

公元 14-37 / 提庇留統治時期

公元37-41 / 卡利古拉統治時期

公元41-54 / 革老丟統治時期

公元54-68 / 尼祿統治時期

公元69-79 / 維斯帕先統治時期

公元64 / 羅馬大火和基督徒第一次受尼祿迫害

公元70 / 耶路撒冷被毀

公元78-225 / 印度貴霜王朝

約公元90-200 / 諾斯底主義在羅馬帝國傳播

約公元100-476 / 羅馬受蠻族入侵

B. 考古學與聖經

聖經考古學的貢獻

考古學是研究古代遺址、文物古蹟和紀念碑等古代文化。考古學家嘗試重組古代文明和國家的歷史。考古學為研經者提供了兩方面的貢獻:為經文內容提供證據和新的啟發。

啟發

考古學的發現為聖經記載的習俗、慣例和模糊不清的經文給予新的啟發。出土的文物包括:銘文、記念碑、泥板、陶器和其它物品,為聖經背景提供了一幅圖畫,讓很多聖經記載的事件更易被理解。

考古學的鑒證,雖然不能證實聖經是真實的,但卻能支持聖經內容的歷史真確性,讓聖經作為一個資料來源的地位大大地確認。縱使仍有很多的難題需要更多的資料才能解決,但不斷挖掘到的文物,都是朝著支持聖經的真確性提供證據。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期的文學批判受到達爾文(Darwin)和黑格爾(Hegel)的影響,聖經的可靠性受到質疑。主要原因是這些學者極少使用考古學的證據;這可能是因為考古學在當時仍處於發展初階。不過數百年來考古學所得有關洪水的資料,駁斥了很多的質疑,並且把很多學者的態度轉向支持聖經記載是歷史事件;那些研究外證的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漸漸尊重經文的準確性。並且很多被文學批判質疑的經文,都得到考古學發挖出來的文物證明是真確的。

聖經考古學的內容

考古學表面採樣包括檢拾陶片並加以辨別。考古學的挖掘則包括一層層地挖掘。挖掘普遍需要:(1)學校或機構的贊助。(2)挖掘遺址所在地的政府批准。(3)由一名有信譽的考古學家監督。(4)由專家鑑定陶罐或陶片的年代。(5)一名建築師重建和描述建築物。(6)一名攝影師在挖掘原址和發現古物原位拍攝。(7)其他的工人協助在挖掘的坑搬運沙土。挖掘的坑分為一格格,按次序逐格挖掘。(8)由當地的古代遺物議會決定哪些出土的古物必須由當地的博物館收藏。那些古城長埋地下,主要的原因包括:水災、火災、被侵略、瘟疫、被荒廢、火山爆發和地震等。埋有這些古城遺址的地方外貌像土墩或山丘(英文作 “Tell” 是從阿拉伯文翻譯過來的;參約書亞記11:13)。古代的人因為水源、防衛、適合耕種、主要交通輸鈕等原因,經常在同一地點重建城市。年代學主要建基在地層學上(遺址地層的先後次序)。考古學所得的證據在本質上是殘缺不全的,經歷這麼多個世紀,只有極少的古代著作和史前古器能夠保存下來;並且大部份的古代遺址從未被勘測,再加上極少數被勘測的遺址所尋得的古物被檢查和公諸於世、基於種種原因,考古學既是科學,同時亦是一門藝術。還有一件值得我們留意的是很多考古學所得的資料,詮釋時極具主觀性,導致很多的學者對考古學所得的數據在詮釋上存在分歧。

聖經考古學的年代學

有關最早期的人類(舊石器時代Paleolithic、中石器時代Mesolithic和新石器時代Neolithic)並沒有清晰確實日期和證據。但在這時期以後的各個時期,大致可按下表:

銅石並用時期(Chalcolithic Age) (公元前3500-3000)

青銅器時代早期(Early Bronze Age) (公元前3000-2000)

青銅器時代中期(Middle Bronze Age)(公元前2000-1500)

青銅器時代晚期(Late Bronze Age)(公元前1500-1200)

鐵器時代(Iron Age)(公元前1200-586)

波斯時期(Persian Period)(公元前586-331)

希臘化時期(Hellenistic Period)(公元前331-66)

羅馬時期(Roman Period)(公元前66 - 公元300)

拜占庭時期(Byzantine Period)(300-637)

銅石並用時期 (公元前 3500-3000)

米索不達米亞是文化的搖籃。被發現最早有人聚居的村莊在尼尼微鄰近的地區。在這些聚居地發掘到石制的工具和武器、簡單的建築物和陶器。其中一個早期人類聚居的地方特珀高拉(Tepe Gawra),更發現使用風力的儀器;較後期的聚居地發現用銅和石制造的工具和武器。因此,這個時期被稱為銅石並用時期。考古學支持創世記有關藝術、工藝、農耕和畜牧的急速發展和使用金屬作為武器的記述。在銅石並用時期和青銅器早期,蘇美爾文化發展蓬勃。

青銅器時代早期 (公元前3000-2000)

估計大約在公元前2300的艾貝拉(Ebla)遺址出土了約17,000塊泥板,當中發現了一些和創世記中相同的名字,例如:亞伯拉罕、以掃、以色列等。雖然他們並非創世記中的人物,但他們卻為歷史上的父權制給予支持。這些泥板中有創造和洪水的故事,與創世記第一至十一章的記載相符;還有一套法典的泥板被發現。至於吾珥(Ur)古城的遺址在1854年被發現,由多位考古學家一起挖掘,當中包括伍理爵士(Sir Leonard Woolley)。這次的挖掘顯示約在公元前2700年(即相較亞伯拉罕時期還早數百年),吾珥已是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文化中心。曾有評論者指駱駝只在族長時期後數個世紀才被使用,並且認為創世記12:16 和37:25 提到駱駝是時代錯誤。但出土文物中有很多文獻、俑、駱駝毛製成的繩(約公元前2500年)、駱駝骨等,證明駱駝雖然未被廣泛地使用,卻是一種被牧養的動物。另外有一塊屬吾珥玊- 吾珥南模(Ur-Nammu)的碑(約公元前2044-2007年),當中描述建金字形神塔得罪了神,因此塔被毀滅,建塔者被分散,並且混亂他們的語言。另外還發現了一個蘇美爾關於一種通用的語言被混淆的故事,和創世記的記載相近,可以說是蘇美爾版本的巴別塔故事。

青銅器時代中期 (公元前2000-1500)

這時期由公元前2000 至 1700年,和創世記中記述族長的時期吻合。從馬里文獻(Mari Letters)、努斯泥板(Nuzi Tablets)和亞拉拉克泥板(Alalakh Tablets)記載青銅器中期的文化顯示創世記有關族長的描述是準確地反映了當時的實況。出土的泥板中,有很多和創世記相近的名字(如拉班和便雅憫)。這些出土的文物支持聖經的真確性,並且反駁了批評者對聖經有關族長時期記載的評擊。

考古學也為過往的宗教發展看法帶來挑戰。在過往,一般認為舊約的宗教是演化而來,從泛靈論(animism)和祖先敬拜演化為拜物主義(fetishism)、再演化為圖騰崇拜(totemism)、多神論(polytheism)、單一神論(monotheism)、阿摩司和何西阿先知時代有道德的神、最終演化為新約對神的認知。這概念是以十九世紀的哲學思想為前設塑造出來的,並非基於外證。有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以色列的宗教從成立以來,便是有道德的一神論;另外,據亞布萊特(Albright)、蘭頓(Langdon)、池維謀(Zwemer和其他人的研究顯示原始文化多神論背後隱藏單一神論。從亞伯拉罕的時代和在這時代以前,法典是十分普遍的,伊斯嫩納(Eshnunna)的比拉拉馬法典(a code of laws of King Bilalama)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950年;里辟伊士他法典(Lipit-Ishtar code)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860年;漢謨拉比法典(the codified laws of Hammurabi)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700年。

在十九世紀,萊亞德(Layard)和拉薩母(Rassam)在尼尼微亞述巴尼拔圖書館(the library of Ashurbanipal)挖掘到七塊古巴比倫創世敘事史詩泥板,一般稱為《創世史詩》(Enuma elish)。它和創世記中的創世記載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人們卻則重它們的差異,巴比倫的創世史詩顯示的是一個腐敗的故事;兩者看似有一個共同的來源,但卻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兩者是相關的。在亞述巴尼拔圖書館還找到吉爾格史詩(Gilgamesh Epic),當中記載了巴比倫的洪水故事。這史詩是關於早期蘇美爾的洪水事件,蘇美爾的「挪亞」是邵素德(Ziusudra)、而巴比倫的「挪亞」是烏他拿比(Utnapishtim)。巴比倫另一個阿他哈斯史詩(Atrahasis Epic)同時記載了創世和洪水的故事。同樣地,它的記載和創世記第六至九章既有相同之處,也存在很大的差異。

創世記的記載並非抄襲現時所知的不同來源,而是經歷洪水的生還者將所知的記下來,它們最大的差異是多神論和單一神論對事件的詮釋。創世記13:10-11有關羅得選擇約旦平原事件,因在接近死海的約旦河谷的氣候和荒蕪而被認為是錯誤的。不過多個被挖掘的遺址,包括:貝特耶拉(Khirbet Kerak)、伯珊(Bethshan)和巴伯得拉(Bab ed-Dra)顯示這些地方在羅得時期人口稠密,有證據顯示適宜居住。

創世記第十四章記載米索不達米亞四王和巴勒斯坦地的五王爭戰,過往被認為並非史實,評論者指那些王的名字是虛構的;不過,考古出土這個時期的銘文卻顯示這些都是有名的人。馬里文獻和其它來源為米索不達米亞的王在這早期統治巴勒斯坦地提出證明。創世記14章那強大的軍事聯盟附合公元前2000-1700年的情況。

這時期「亞摩利人的罪孽」(創世記15:16),可從他們以孩童為祭牲和祭祀他們的神祇亞斯他錄和亞拿特時的淫亂等可見一斑。聖經有大約40篇關於赫人的經文,文學批判指赫人並不存在或沒有足夠證據證明他們的存在;不過赫人的首都卻在小亞細亞的波格斯凱(Boghazkoy)被發掘出來。出土文物顯示赫人屬印歐語系群體,在公元前1900 and 1200年 統治一個顯赫的帝國。

創世記19:24-29 記錄了所多瑪和蛾摩拉的毀滅。死海的水平最少曾在羅馬時期上升,有證據顯示這些被毀的城市躺在死海南面的淺水中。在公元前一世紀末,希臘地質學家斯特拉波(Strabo)曾記載地有深長的裂縫、人類定居的地方被毀壞、燒焦的石頭和其它證據顯示死海以南地區曾遭破壞。「硫磺與火」很可能是地震釋放出來的石油、瀝青、硫磺或天然氣引發的大爆炸。

創世記(創21:34; 26)有關非利士人在族長時期的記載常被評為年代錯誤因為沒有早於公元前1200年非利士人在巴勒斯坦地的記載。以下是一個沉默的論據:也許記載在創世記26章那些和平的非利士人是從愛琴海移居的米諾斯人(Minoans);而那些後期好戰的非利士人主要是較具侵略性的邁錫尼人(Mycenaeans)。

以掃家譜中的何利人(Horites創世記36:20)過往被認為是穴居的,一些發現顯示他們是胡里安人(Hurrians 亦譯作何利人)-從米索不達米亞和兩河流域新月沃地遷移來的西亞重要民族。在馬里找到胡里安人約公元前1800年的泥板,這民族也在拉斯珊拉文獻(約公元前1400年)被提及。也有證據顯示聖經記載的耶布斯人和希未人也屬胡里安人的圈子。創世記的較後部份隨著以色列人遷移埃及,和出埃及記的起始部份,一些埃及的字和埃及元素散落在希伯來文的經文中。這些字和細節(例:創世記41:42-44),也證明了聖經的歷史性和真實性

閃族人經常被認為不可能如創世記所記載在雅各時期那麼早便居於埃及。不過在便尼哈珊(Beni Hasan)發現的墓穴卻顯示閃族早在公元前2000年便居於埃及。

出埃及記 1:8 說「有一位不認識約瑟的新王興起來」。有些學者認為那是指公元前1786至1570年當時佔主導地位的閃族希克索斯人被驅逐出埃及。奴役以色列人的法老可能是第十七王朝的統治者雅赫摩斯(Ahmose)。那些偏向以色列人在公元前1445年出埃及的,則主張第十八王朝更符合出埃及記第1-15章的細節。摩西被圖特摩斯一世(Thutmose I - 1504-1483統治埃及)的女兒哈雪蘇(Hatshepsut)收養。圖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 - 1483-1450統治埃及)是那逼害以色列人的法老。阿蒙霍特普二世(Amenhotep II - 1450-1423統治埃及)或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的法老。阿蒙霍特普在位的後期,並沒有軍事活動(如果他是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的法老,他的軍隊大部份可能在紅海被韱滅)。有證據顯示阿蒙霍特普的繼位者圖特摩斯四世(Thutmose IV - 1423-1412統治埃及)並非長子(出埃及前,法老的長子在十災中死亡)。

有評論指尼羅河的泥有很好的黏性,做磚並不需要草(出埃及記5:7,13)。但阿納斯塔西第三蒲草紙(Papyrus Anastasi III)顯示草是造磚的主要材料。並且找到的埃及青銅器後期的磚(公元前1500-1200年),都發現含有草這物質。

出埃及記7-12章的十災使埃及的神和女神顏面盡失,並展示雅巍(耶和華)才是永活真神。十災的強度和嚴重性是漸次增加,最終導致人的死亡,包括法老的長子。十災和埃及的神祇有直接關連,這包括:女蛙神哈克特(Hekt)、太陽神拉(Re)和阿頓(Aton)。有評論指逾越節純粹是從迦南的農耕慶典演變而來,但迦南的拉斯珊拉泥板(Ras Shamra tablets)有關迦南的神話文獻則顯示出以色列的節期和迦南的異教節日有極大的鴻溝。

如上所述,法典早於摩西時期,比亞伯拉罕時期還要早。蘇美爾、巴比倫、亞述和赫人的法律都是精密成熟的,這足以反駁五經是摩西時期以後才寫成的說法。雖然摩西律法有部份成文法和漢謨拉比法典(約公元前1700年)相似,但道德和宗教禁令上的差異足以否定摩西律法是從巴比倫的法典改編而來。有大量早期的文獻低貶希伯來人在摩西時期沒有文字,他們這觀點是基於象形交字可追溯約始於公元前3300年、楔形文字約始於公元前3000年、阿卡德語的音節文字系統(Akkadian syllabic)約始於公元前2100年,而字母(原始西奈字母、烏加列楔形字母和迦太基語)約於公元前1800年才呈現,底本學說(documentary hypothesis),以律法中的祭祀和節期所反映的,應是摩西以後才建立出來,指利未法典大約是以色列第二聖殿時期祭司的作品;不過,拉斯珊拉泥板(約公元前1400年)已包括和利未記近似的法律和祭祀形式。研究顯示約書(出埃及記20-31章)和申命記有很多在形式上和公元前1400年赫人條約君主國和屬國的約書,有很多極為相似的地方。當中包括:前言、歷史性的序詩、條款、保證金和定期宣讀的條款、見證人、祝福與咒詛的套語。明顯地,西乃之約符合公元前第二千禧年而非後來的第一千禧年的約書形式。這反駁了底本學說指五經的成書日期在公元前九至六世紀。在夏鎖、底璧和示劍的挖掘遺址,找到了支持約書亞軍事運動的支持證據。不過,現時只在耶利哥、基遍和艾城找到少量的青銅後期的資料。

鐵器時代

按照聖經的記載,在掃羅成為以色列的第一位皇帝前,非利士人在公元前十一世紀時,國力最為強盛,這與考古學所得的證據十分相似。非利是人曾經是唯一擁有鑄造鐵器工具技術的民族,因此擁有軍事優勢(撒母耳記上 13:19-22)。

一些常見的質疑是聖殿設立樂師是被擄回歸後在第二聖殿時期才出現。不過,外證卻顯示在大衛時期數世紀以前,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已有音樂同業公會這類組織;還有埃及便尼哈珊(Beni-Hasan)約公元前1850年的浮雕,描繪閃族工匠擄帶樂器到埃及,和公元前十六世紀至十一世紀埃及多次有關迦南樂師和樂器的記載,我們不必要否定聖經有關大衛設立聖殿樂師的制度的內證。

從拉斯珊拉的烏加列文獻(Ugaritic texts)可以清楚看到像詩篇和箴言裡的希伯來詩歌相同形式的詩歌。按撒母耳記下 8:3-6(參歷代誌上 18:3-6),大衛王朝伸延至敘利亞北部包括瑣巴(Zobah)。有些學者企圖透過宣稱瑣巴在巴勒斯坦來縮小大衛王國的版圖,不過考古學家卻發現瑣巴的位置在敘利亞大馬士革北面。所羅門王時期的版圖(參列王紀上4:21, 歷代誌下

數百個原始資料來源確定了聖經記載超過 40個外族君王的名字。

所羅門王的港口城市以旬迦別(Ezion-geber)一直無法尋到,直至格盧克(Nelson Glueck)決定按聖經文本所描述的位置尋找,最終就如經文所載的地點找到了。

從公元前931年開始,十個支派從猶大和便雅憫支派分裂成北國以色列。考古學家的發現解決了以色列和猶大帝王年表的分歧。

在撒瑪利亞的挖掘,出土多件估計是公元前九世紀的象牙制品,它們可能就是亞哈王在這時期「象牙宮」裡的物品(列王紀上 22:39)。

公元前九世紀摩押王米沙(Mesha)所寫的石碑顯示以色列的第六位王暗利(Omri)曾征服摩押。這石碑印證了列王紀下3:4-5「亞哈死後,摩押王背叛以色列王」的記載。

以色列王暗利和亞哈的名字,在亞述王撒縵以色三世(Shalmaneser III)的文獻中找到。而撒縵以色的黑色方尖柱碑卻顯示以色列王耶戶(或他的使者)匍匐在他面前,給他進貢。

英皇欽訂本在歷代誌上 5:26的翻譯,讓學者認為普勒(Pul)和提革拉毗尼色三世(Tiglath-Pileser III)是亞述兩個不同的王。不過,兩塊有關亞述歷史的泥板,同一位亞述王,一塊使用普勒(巴比倫名字)、而另一塊則使用提革拉毗尼色(亞述名字)。而新英皇欽訂本已將這節翻譯成:「亞述王普勒,即亞述王提革拉毗尼色…」

按列王紀下 15:19-20,米拿現(以色列第十六位王)在亞述王攻打以色列時,給普勒進貢。而提革拉毗尼色史冊特別提及米拿現和貢物。亞述王西拿基立(公元前704-681)定都尼尼微,並建厚厚的城牆和壕溝作防衛。西拿基立的皇宮和巴尼柏圖書館(藏有超過22,000塊泥板)在十九世紀中葉被挖掘出來。約拿書3:3記載「這尼尼微是極大的城,有三日的路程。」尼尼微鄉郊面積很大,周界約有60英哩,這範圍裡包括在尼尼微以北約12英哩在哥撒拔(Khorsabad)的撒珥根皇宮(palace of Sargon)。

泰勒棱柱(Taylor Prism)記錄了亞述王西拿基立在希西家統治猶大時攻打耶路撒冷的事蹟(列王紀下18章, 歷代誌下32章, 以賽亞書36-37章)。列王紀下20:20告訴我們希西家「挖池、挖溝、引水入城(耶路撒冷)」()記錄了亞述王西拿基立在希西家統治猶大時攻打耶路撒冷的事蹟(列王紀下18章, 歷代誌下32章, 以賽亞書36-37章)。列王紀下20:20告訴我們希西家「挖池、挖溝、引水入城(耶路撒冷)」(另參歷代誌下32:30)。這條長1,777英呎的隧道穿越岩石,是一條大水管,從基訓泉引水到城內的西羅亞池。在西羅亞發現希伯來銘文描述了從兩邊挖掘的工人在隧道中間相遇的情境。拉吉文獻(Lachish Letters)包括了21塊刻有銘文的陶片,大部份寫於公元前589年,即尼布甲尼撒在最後一次進攻猶大時,將拉吉摧毀的前兩年,)記錄了亞述王西拿基立在希西家統治猶大時攻打耶路撒冷的事蹟(列王紀下18章, 歷代誌下32章, 以賽亞書36-37章)。列王紀下20:20告訴我們希西家「挖池、挖溝、引水入城(耶路撒冷)」(另參歷代誌下32:30)。這條長1,777英呎的隧道穿越岩石,是一條大水管,從基訓泉引水到城內的西羅亞池。在西羅亞發現希伯來銘文描述了從兩邊挖掘的工人在隧道中間相遇的情境。拉吉文獻(Lachish Letters)包括了21塊刻有銘文的陶片,大部份寫於公元前589年,即尼布甲尼撒在最後一次進攻猶大時,將拉吉摧毀的前兩年,它們印證了耶利米書34:6-7所描述「巴比倫王的軍隊正攻打耶路撒冷,又攻打猶大所剩下的城邑,就是拉吉和亞西加。原來猶大的堅固城只剩下這兩座。」

波斯時代 (公元前586-331)

在巴比倫的空中花園找到約300塊泥板,估計日期大約是公元前597-570。其中一塊記載了每月給約雅斤和他的五個兒子定量供應(參列王紀下25:27-30, 7-570。其中一塊記載了每月給約雅斤和他的五個兒子定量供應(參列王紀下25:27-30, 耶利米書52:31-34)。很多學者認為但以理書第五章稱巴比倫王約沙撒是錯誤的,因為他們認為巴比倫並沒有一個王名叫約沙撒。不過,1956年在哈蘭(Haran)發現三塊石碑,碑上記載拿波尼度(Nabonidus)將王位委托伯沙撒,而他自己則參加攻打波斯的戰役。這就解釋了為何在但以理書5:29伯沙撒宣告但以理「在國中位列第三」。

古列銘筒(Cyrus Cylinder亦譯作居魯士圓柱)記載古列大帝宜告解放巴比倫城。這詔書讓各神祇反回他們的原來城市;這和歷代誌下36:22古列銘筒(Cyrus Cylinder亦譯作居魯士圓柱)記載古列大帝宜告解放巴比倫城。這詔書讓各神祇反回他們的原來城市;這和歷代誌下36:22-23和以斯拉記1:1-4波斯王古列(塞魯士)下詔讓被擄的猶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地重建聖殿的詔文一致。艾勒分蒂尼蒲草卷(Elephantine Papyri 亦譯作象島蒲草紙卷)大約寫於公元前500-400年,由一群居住在埃及開羅以南約600英哩的艾勒分蒂尼島的猶太殖民用亞蘭文寫成。這些亞蘭文的文獻證明記載在以斯拉記第四章的亞蘭文本章的真實性,也為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的內容帶來啟發。這些文獻也顯示記載在以西結書 26:1-14有關推羅被摧毀詳情的預言,完全應驗在尼布甲尼撒王十三年裡對大陸城市的圍攻和在公元前333年亞歷山大帝對島嶼城市的七個月圍攻。以西結預言:「破壞你(推羅)的牆垣,拆毀你華美的房屋,將你的石頭、木頭、塵土都拋在水中。…我必使你成為淨光的磐石,作曬網的地方。你不得再被建造…」尼布甲尼撒王攻陷城牆、亞歷山大帝在興建一條橋通往島嶼時,將頹垣販瓦扔到水裡。

希臘時期 (公元前331-66)

在1947年初發現的死海古卷對我們認識希伯來舊約聖經的流傳和可信性大大提高。在昆蘭(Qumran)的洞穴內,發現了超過500份公元前250年至公元70年的手抄本,其中175份是舊約聖經的經文。在發現死海古卷以前,最古老的舊約手抄本是公元九世紀的馬索拉抄本(Masoretic Text)(按猶太文士馬索拉Masoretes而命名),這兩個抄本在對比下,發現雖然相距1000年,死海古卷證實了馬索拉抄本的準確性。死海古卷還提供了聖經以外的文獻,讓我們知悉昆蘭的文士,很可能是愛色尼派(Essene)教徒一些習慣的細節。

羅馬時期 (公元前66.- 公元300)

文學批判對舊約和新約的批判,早於考古學的出現。文學批判主要是基於杜平根學派(Tubingen School)的宗教史學院(Religionsgeschichtliche School)所建立的理論,編輯批判和形式批判(Form criticism)將新約聖經歷史矮化;另一方面,那些接受考古外證和古典文獻的歷史學家,他們的取向是偏向認授新約在歷史上的準確性。路加福音 2:2這樣寫:「有諭旨從凱撒奧古士督頒發下來,叫普天下的人登記戶口。」奧古士督(Quirinius)在公元6-7年作敘利亞總督期間進行的人口普查。問題是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Josephus)記載他在公元6年進行人口普查,但他卻沒有記載奧古士督在希律公元前4年身故前作總督。不過近期發現的銘文卻顯示奧古士督在公元前十二年至公元十六年,猶如一位助理國王管治東羅馬。路加福音3:1「呂撒聶作亞比利尼分封王」也被受質疑,因為在這時期並沒有這樣一位統治者。但從大馬士革附近的亞比拉(Abila)出土的希臘銘文卻確定了路加的記載,因為它們提及公元14-29 分封王呂撒聶。在加利利湖旁的兩個古代遺址迦伯農和哥拉汎已被確定位置。有關耶穌時期迦伯農會堂的證明已找到,近期的挖掘還找到一個第一世紀一名漁夫的家,很可能是屬於彼得的。另外還找到很多昆蘭古卷和約翰福音相符的地方,當中包括(例:「光明之子」)顯示約翰的巴勒斯坦背景,而非很多人所想的希臘化背景,因此死海古卷的發現支持約翰福音是第一世紀的作品。約翰福音第四章記載耶穌和一名撒瑪利亞婦人在雅各井旁交談,那口井早已被發現。那婦人說:「井又深」()所建立的理論,編輯批判和形式批判(Form criticism)將新約聖經歷史矮化;另一方面,那些接受考古外證和古典文獻的歷史學家,他們的取向是偏向認授新約在歷史上的準確性。路加福音 2:2這樣寫:「有諭旨從凱撒奧古士督頒發下來,叫普天下的人登記戶口。」奧古士督(Quirinius)在公元6-7年作敘利亞總督期間進行的人口普查。問題是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Josephus)記載他在公元6年進行人口普查,但他卻沒有記載奧古士督在希律公元前4年身故前作總督。不過近期發現的銘文卻顯示奧古士督在公元前十二年至公元十六年,猶如一位助理國王管治東羅馬。路加福音3:1「呂撒聶作亞比利尼分封王」也被受質疑,因為在這時期並沒有這樣一位統治者。但從大馬士革附近的亞比拉(Abila)出土的希臘銘文卻確定了路加的記載,因為它們提及公元14-29 分封王呂撒聶。在加利利湖旁的兩個古代遺址迦伯農和哥拉汎已被確定位置。有關耶穌時期迦伯農會堂的證明已找到,近期的挖掘還找到一個第一世紀一名漁夫的家,很可能是屬於彼得的。另外還找到很多昆蘭古卷和約翰福音相符的地方,當中包括(例:「光明之子」)顯示約翰的巴勒斯坦背景,而非很多人所想的希臘化背景,因此死海古卷的發現支持約翰福音是第一世紀的作品。約翰福音第四章記載耶穌和一名撒瑪利亞婦人在雅各井旁交談,那口井早已被發現。那婦人說:「井又深」(約翰福音4:11),這口井100英呎深。)所建立的理論,編輯批判和形式批判(Form criticism)將新約聖經歷史矮化;另一方面,那些接受考古外證和古典文獻的歷史學家,他們的取向是偏向認授新約在歷史上的準確性。路加福音 2:2這樣寫:「有諭旨從凱撒奧古士督頒發下來,叫普天下的人登記戶口。」奧古士督(Quirinius)在公元6-7年作敘利亞總督期間進行的人口普查。問題是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Josephus)記載他在公元6年進行人口普查,但他卻沒有記載奧古士督在希律公元前4年身故前作總督。不過近期發現的銘文卻顯示奧古士督在公元前十二年至公元十六年,猶如一位助理國王管治東羅馬。路加福音3:1「呂撒聶作亞比利尼分封王」也被受質疑,因為在這時期並沒有這樣一位統治者。但從大馬士革附近的亞比拉(Abila)出土的希臘銘文卻確定了路加的記載,因為它們提及公元14-29 分封王呂撒聶。在加利利湖旁的兩個古代遺址迦伯農和哥拉汎已被確定位置。有關耶穌時期迦伯農會堂的證明已找到,近期的挖掘還找到一個第一世紀一名漁夫的家,很可能是屬於彼得的。另外還找到很多昆蘭古卷和約翰福音相符的地方,當中包括(例:「光明之子」)顯示約翰的巴勒斯坦背景,而非很多人所想的希臘化背景,因此死海古卷的發現支持約翰福音是第一世紀的作品。約翰福音第四章記載耶穌和一名撒瑪利亞婦人在雅各井旁交談,那口井早已被發現。那婦人說:「井又深」(約翰福音4:11),這口井100英呎深。按約翰福音5:1-9記載畢士大池有五個廊子,並且能夠容納「許多人」。這個池子的正確位置沒有被發現,直至1888年才找到了一段階級通往雙子池。池十分大,原本有5個廊子。在古代耶利哥城挖掘第一世紀地層,發現在新約時代耶利哥是個欣欣向榮的城市。華麗的社區中心和莊園顯示作為耶利哥的「稅吏長」(路加福音 procurator)、裁判官 (praetor) 、Asiarch (小亚细亚有经济政治地位的官員,和合本譯作首領)、方伯 (proconsul) 和地方官 (politarch) ,這顯示出無論是人、地方和事件的描述有準確的第一手資料。從哥羅多城寫信給羅馬教會,保羅提及「本城的司庫以拉都」(羅馬書16:23, ) ,這顯示出無論是人、地方和事件的描述有準確的第一手資料。從哥羅多城寫信給羅馬教會,保羅提及「本城的司庫以拉都」(羅馬書16:23, 參使徒行傳19:22),在哥林多劇院附近找到的銘文提及以拉都是官吏或公共事務的長官。這極可能是同一個人。在伯大尼一個新約時代的墓穴,名字中有馬利亞、馬大和拉撒路的希臘譯名,他們有可能是約翰福音第十一章裡記述的人物。在欖橄山發現的第一世紀骨棺(是石灰岩造的箱,用來收藏死人的骸骨),也有好幾個曾在新約出現的名字。

在耶路撒冷的發掘,發現了安東尼亞堡(Antonia Fortress)遺址,方形鋪地石板上找到了羅馬士兵刻在石板上的遊戲。因「鋪華石處」是耶穌在彼拉多前受審的地方,那些遊戲,其中可能曾用來嘲弄耶穌。評論者曾因教牧書信中使用「監督」這名稱而指那些書信並非第一世紀,而是第二世紀的作品。昆蘭群體被發現也有「監督」,這便證明了第一世紀已有監督。

C. 文化現象

在創世記 15:2 亞伯拉罕因為沒有兒子,所以他便假設大馬色人以利以謝是他的繼承人。努斯泥板反映了米索不達米亞在公元前2000 – 1500年 時的習俗:一對沒有孩子的夫婦收養他們的奴隸是很普遍的,被收養的會照顧乾父母,並且成為他們的後嗣,但假如那對夫婦稍後有親生兒子,親生的才是繼承人。(參創世記15:4)。努斯泥板記載的婚姻習俗為撒萊(撒拉)將自己的婢女夏甲給丈夫為妾這件事情提供亮光( 1500年 時的習俗:一對沒有孩子的夫婦收養他們的奴隸是很普遍的,被收養的會照顧乾父母,並且成為他們的後嗣,但假如那對夫婦稍後有親生兒子,親生的才是繼承人。(參創世記15:4)。努斯泥板記載的婚姻習俗為撒萊(撒拉)將自己的婢女夏甲給丈夫為妾這件事情提供亮光(參創世記16:2-3);拉結和利亞也作出相同的行動( 1500年 時的習俗:一對沒有孩子的夫婦收養他們的奴隸是很普遍的,被收養的會照顧乾父母,並且成為他們的後嗣,但假如那對夫婦稍後有親生兒子,親生的才是繼承人。(參創世記15:4)。努斯泥板記載的婚姻習俗為撒萊(撒拉)將自己的婢女夏甲給丈夫為妾這件事情提供亮光(參創世記16:2-3);拉結和利亞也作出相同的行動(參創世記30:3,9)。當時的習俗是不能生育的妻子可以將自己的婢女給丈夫作妾,從她得孩子,所得的孩子不能被驅趕。 1500年 時的習俗:一對沒有孩子的夫婦收養他們的奴隸是很普遍的,被收養的會照顧乾父母,並且成為他們的後嗣,但假如那對夫婦稍後有親生兒子,親生的才是繼承人。(參創世記15:4)。努斯泥板記載的婚姻習俗為撒萊(撒拉)將自己的婢女夏甲給丈夫為妾這件事情提供亮光(參創世記16:2-3);拉結和利亞也作出相同的行動(參創世記30:3,9)。當時的習俗是不能生育的妻子可以將自己的婢女給丈夫作妾,從她得孩子,所得的孩子不能被驅趕。所以亞伯拉罕對撒拉在創世記21:9-11的要求感到為難。

創世記 19:1 「羅得正坐在所多瑪城門口」。古代巴勒斯坦的城門口通常有石製的長凳,供進行買賣或辦理和法律相關的事務使用(參路得記4:1-2)。城門口也是作公告的地方(創世記 19:1 「羅得正坐在所多瑪城門口」。古代巴勒斯坦的城門口通常有石製的長凳,供進行買賣或辦理和法律相關的事務使用(參路得記4:1-2)。城門口也是作公告的地方(參撒母耳記下18:24,33)。以掃將長子名份賣給雅各(創世記 19:1 「羅得正坐在所多瑪城門口」。古代巴勒斯坦的城門口通常有石製的長凳,供進行買賣或辦理和法律相關的事務使用(參路得記4:1-2)。城門口也是作公告的地方(參撒母耳記下18:24,33)。以掃將長子名份賣給雅各(創世記25:33-34),在努斯泥板找到可援的先例。泥板編號 N204 記錄了一個人名叫帖健拿(Tupktilla),他以三隻羊的代價將自己的繼承權賣給了兄弟古伯撒(Kurpazah)。努斯泥板編號 P56為古代近東口頭祝福的重要性提供新的啟發。這泥板顯示在族長時期,口頭祝福是具有法律約束力,授予的祝福不能撤回。這解釋了為何以撒在他發現受騙後不能變更他的祝福(創世記27:33-41)。拉結與丈夫雅各逃奔前,偷了父親拉班家中的神像,並收藏在駱駝的馱簍裡,並坐在上頭()。努斯泥板編號 P56為古代近東口頭祝福的重要性提供新的啟發。這泥板顯示在族長時期,口頭祝福是具有法律約束力,授予的祝福不能撤回。這解釋了為何以撒在他發現受騙後不能變更他的祝福(創世記27:33-41)。拉結與丈夫雅各逃奔前,偷了父親拉班家中的神像,並收藏在駱駝的馱簍裡,並坐在上頭(創世記31:19,34)。努斯泥板編號 G51顯示家中的神像是管治一個家族和擁有家族產業的象徵。因此拉班那麼著緊要為兒子們取回神像()。努斯泥板編號 P56為古代近東口頭祝福的重要性提供新的啟發。這泥板顯示在族長時期,口頭祝福是具有法律約束力,授予的祝福不能撤回。這解釋了為何以撒在他發現受騙後不能變更他的祝福(創世記27:33-41)。拉結與丈夫雅各逃奔前,偷了父親拉班家中的神像,並收藏在駱駝的馱簍裡,並坐在上頭(創世記31:19,34)。努斯泥板編號 G51顯示家中的神像是管治一個家族和擁有家族產業的象徵。因此拉班那麼著緊要為兒子們取回神像(創世記31:1,30)。考古學發現也為約瑟在波提乏家的故事提供背景資料。埃及蒲草文獻顯示埃及人極喜歡迦南的奴隸,也有埃及的紀念碑提及大戶人家的管家,即約瑟的職位。另外,在埃及中部亞馬那土堆(Tell el Amarna)的出土大宅的圖積,要往屋後的儲物室,必須穿過內室,這解釋了為何波提乏的妻子每天都和約瑟說話。)。努斯泥板編號 P56為古代近東口頭祝福的重要性提供新的啟發。這泥板顯示在族長時期,口頭祝福是具有法律約束力,授予的祝福不能撤回。這解釋了為何以撒在他發現受騙後不能變更他的祝福(創世記27:33-41)。拉結與丈夫雅各逃奔前,偷了父親拉班家中的神像,並收藏在駱駝的馱簍裡,並坐在上頭(創世記31:19,34)。努斯泥板編號 G51顯示家中的神像是管治一個家族和擁有家族產業的象徵。因此拉班那麼著緊要為兒子們取回神像(創世記31:1,30)。考古學發現也為約瑟在波提乏家的故事提供背景資料。埃及蒲草文獻顯示埃及人極喜歡迦南的奴隸,也有埃及的紀念碑提及大戶人家的管家,即約瑟的職位。另外,在埃及中部亞馬那土堆(Tell el Amarna)的出土大宅的圖積,要往屋後的儲物室,必須穿過內室,這解釋了為何波提乏的妻子每天都和約瑟說話。創世記38:8猶大叫他的兒子俄南娶哥哥的遺孀,這是摩西律法娶自己兄弟的未亡人為妻的條例()。努斯泥板編號 P56為古代近東口頭祝福的重要性提供新的啟發。這泥板顯示在族長時期,口頭祝福是具有法律約束力,授予的祝福不能撤回。這解釋了為何以撒在他發現受騙後不能變更他的祝福(創世記27:33-41)。拉結與丈夫雅各逃奔前,偷了父親拉班家中的神像,並收藏在駱駝的馱簍裡,並坐在上頭(創世記31:19,34)。努斯泥板編號 G51顯示家中的神像是管治一個家族和擁有家族產業的象徵。因此拉班那麼著緊要為兒子們取回神像(創世記31:1,30)。考古學發現也為約瑟在波提乏家的故事提供背景資料。埃及蒲草文獻顯示埃及人極喜歡迦南的奴隸,也有埃及的紀念碑提及大戶人家的管家,即約瑟的職位。另外,在埃及中部亞馬那土堆(Tell el Amarna)的出土大宅的圖積,要往屋後的儲物室,必須穿過內室,這解釋了為何波提乏的妻子每天都和約瑟說話。創世記38:8猶大叫他的兒子俄南娶哥哥的遺孀,這是摩西律法娶自己兄弟的未亡人為妻的條例(申命記25:5-10, )。努斯泥板編號 P56為古代近東口頭祝福的重要性提供新的啟發。這泥板顯示在族長時期,口頭祝福是具有法律約束力,授予的祝福不能撤回。這解釋了為何以撒在他發現受騙後不能變更他的祝福(創世記27:33-41)。拉結與丈夫雅各逃奔前,偷了父親拉班家中的神像,並收藏在駱駝的馱簍裡,並坐在上頭(創世記31:19,34)。努斯泥板編號 G51顯示家中的神像是管治一個家族和擁有家族產業的象徵。因此拉班那麼著緊要為兒子們取回神像(創世記31:1,30)。考古學發現也為約瑟在波提乏家的故事提供背景資料。埃及蒲草文獻顯示埃及人極喜歡迦南的奴隸,也有埃及的紀念碑提及大戶人家的管家,即約瑟的職位。另外,在埃及中部亞馬那土堆(Tell el Amarna)的出土大宅的圖積,要往屋後的儲物室,必須穿過內室,這解釋了為何波提乏的妻子每天都和約瑟說話。創世記38:8猶大叫他的兒子俄南娶哥哥的遺孀,這是摩西律法娶自己兄弟的未亡人為妻的條例(申命記25:5-10, 參馬太福音22:23-33)。在努斯泥板也有先例可援。泥板記錄了一名父親的遺願:如果他的兒子身故,遺孀要嫁給他的其他兒子。雅各和約瑟的遺體在埃及被制成木乃伊()。努斯泥板編號 P56為古代近東口頭祝福的重要性提供新的啟發。這泥板顯示在族長時期,口頭祝福是具有法律約束力,授予的祝福不能撤回。這解釋了為何以撒在他發現受騙後不能變更他的祝福(創世記27:33-41)。拉結與丈夫雅各逃奔前,偷了父親拉班家中的神像,並收藏在駱駝的馱簍裡,並坐在上頭(創世記31:19,34)。努斯泥板編號 G51顯示家中的神像是管治一個家族和擁有家族產業的象徵。因此拉班那麼著緊要為兒子們取回神像(創世記31:1,30)。考古學發現也為約瑟在波提乏家的故事提供背景資料。埃及蒲草文獻顯示埃及人極喜歡迦南的奴隸,也有埃及的紀念碑提及大戶人家的管家,即約瑟的職位。另外,在埃及中部亞馬那土堆(Tell el Amarna)的出土大宅的圖積,要往屋後的儲物室,必須穿過內室,這解釋了為何波提乏的妻子每天都和約瑟說話。創世記38:8猶大叫他的兒子俄南娶哥哥的遺孀,這是摩西律法娶自己兄弟的未亡人為妻的條例(申命記25:5-10, 參馬太福音22:23-33)。在努斯泥板也有先例可援。泥板記錄了一名父親的遺願:如果他的兒子身故,遺孀要嫁給他的其他兒子。雅各和約瑟的遺體在埃及被制成木乃伊(創世記50:2-3,26)。埃及早在公元前2500年便有將王族、高級官員和有錢人的遺體制成木乃伊的習俗。首先將內臟取出放入骨罈(除了心臟和腎臟),接著是用40-70日使用泡鹼(一種碳化鈉物質)使屍體脫水,接著用浸透樹脂的細麻布填滿胸部和腹部,在屍身抹上香料,然後用細麻布包紮,再放進一個彩繪的木棺中。

接受正規的教育是社會上優越的待遇,而摩西「學盡了埃及人的一切學問」(使徒行傳 7:22)。除了閱讀和書寫,相信摩西還學了數學和音樂。在以色列,教育主要是在家裡由父母教導子女屬靈和道德的原則(申命記6:6-9; 接受正規的教育是社會上優越的待遇,而摩西「學盡了埃及人的一切學問」(使徒行傳 7:22)。除了閱讀和書寫,相信摩西還學了數學和音樂。在以色列,教育主要是在家裡由父母教導子女屬靈和道德的原則(申命記6:6-9; 箴言1:8-9; 接受正規的教育是社會上優越的待遇,而摩西「學盡了埃及人的一切學問」(使徒行傳 7:22)。除了閱讀和書寫,相信摩西還學了數學和音樂。在以色列,教育主要是在家裡由父母教導子女屬靈和道德的原則(申命記6:6-9; 箴言1:8-9; 4:1-13)和一些技能。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回歸後,會堂敬拜被建立起來,男孩在會堂的學校學習聖經和他勒目(Talmud 猶太人的傳統和律法的註解)。相信耶穌也在拿撒勒的會堂學校裡學習。大掃的掃羅擁有優越地位,在著名拉比迦瑪列門下學習(使徒行傳22:3)。巴勒斯坦的屋,通常是用在太陽下曬乾的泥磚搭建(「土屋」接受正規的教育是社會上優越的待遇,而摩西「學盡了埃及人的一切學問」(使徒行傳 7:22)。除了閱讀和書寫,相信摩西還學了數學和音樂。在以色列,教育主要是在家裡由父母教導子女屬靈和道德的原則(申命記6:6-9; 箴言1:8-9; 4:1-13)和一些技能。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回歸後,會堂敬拜被建立起來,男孩在會堂的學校學習聖經和他勒目(Talmud 猶太人的傳統和律法的註解)。相信耶穌也在拿撒勒的會堂學校裡學習。大掃的掃羅擁有優越地位,在著名拉比迦瑪列門下學習(使徒行傳22:3)。巴勒斯坦的屋,通常是用在太陽下曬乾的泥磚搭建(「土屋」約伯記4:19),而屋頂是茅草和泥,因此草能在屋頂生長(「願他們像屋頂上的草」接受正規的教育是社會上優越的待遇,而摩西「學盡了埃及人的一切學問」(使徒行傳 7:22)。除了閱讀和書寫,相信摩西還學了數學和音樂。在以色列,教育主要是在家裡由父母教導子女屬靈和道德的原則(申命記6:6-9; 箴言1:8-9; 4:1-13)和一些技能。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回歸後,會堂敬拜被建立起來,男孩在會堂的學校學習聖經和他勒目(Talmud 猶太人的傳統和律法的註解)。相信耶穌也在拿撒勒的會堂學校裡學習。大掃的掃羅擁有優越地位,在著名拉比迦瑪列門下學習(使徒行傳22:3)。巴勒斯坦的屋,通常是用在太陽下曬乾的泥磚搭建(「土屋」約伯記4:19),而屋頂是茅草和泥,因此草能在屋頂生長(「願他們像屋頂上的草」詩篇129:6);而屋頂可以開個洞,稍後再修補,就如將癱子從屋頂縋下的情況(接受正規的教育是社會上優越的待遇,而摩西「學盡了埃及人的一切學問」(使徒行傳 7:22)。除了閱讀和書寫,相信摩西還學了數學和音樂。在以色列,教育主要是在家裡由父母教導子女屬靈和道德的原則(申命記6:6-9; 箴言1:8-9; 4:1-13)和一些技能。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回歸後,會堂敬拜被建立起來,男孩在會堂的學校學習聖經和他勒目(Talmud 猶太人的傳統和律法的註解)。相信耶穌也在拿撒勒的會堂學校裡學習。大掃的掃羅擁有優越地位,在著名拉比迦瑪列門下學習(使徒行傳22:3)。巴勒斯坦的屋,通常是用在太陽下曬乾的泥磚搭建(「土屋」約伯記4:19),而屋頂是茅草和泥,因此草能在屋頂生長(「願他們像屋頂上的草」詩篇129:6);而屋頂可以開個洞,稍後再修補,就如將癱子從屋頂縋下的情況(馬可福音2:4; 接受正規的教育是社會上優越的待遇,而摩西「學盡了埃及人的一切學問」(使徒行傳 7:22)。除了閱讀和書寫,相信摩西還學了數學和音樂。在以色列,教育主要是在家裡由父母教導子女屬靈和道德的原則(申命記6:6-9; 箴言1:8-9; 4:1-13)和一些技能。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回歸後,會堂敬拜被建立起來,男孩在會堂的學校學習聖經和他勒目(Talmud 猶太人的傳統和律法的註解)。相信耶穌也在拿撒勒的會堂學校裡學習。大掃的掃羅擁有優越地位,在著名拉比迦瑪列門下學習(使徒行傳22:3)。巴勒斯坦的屋,通常是用在太陽下曬乾的泥磚搭建(「土屋」約伯記4:19),而屋頂是茅草和泥,因此草能在屋頂生長(「願他們像屋頂上的草」詩篇129:6);而屋頂可以開個洞,稍後再修補,就如將癱子從屋頂縋下的情況(馬可福音2:4; 路加福音5:19)。接受正規的教育是社會上優越的待遇,而摩西「學盡了埃及人的一切學問」(使徒行傳 7:22)。除了閱讀和書寫,相信摩西還學了數學和音樂。在以色列,教育主要是在家裡由父母教導子女屬靈和道德的原則(申命記6:6-9; 箴言1:8-9; 4:1-13)和一些技能。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回歸後,會堂敬拜被建立起來,男孩在會堂的學校學習聖經和他勒目(Talmud 猶太人的傳統和律法的註解)。相信耶穌也在拿撒勒的會堂學校裡學習。大掃的掃羅擁有優越地位,在著名拉比迦瑪列門下學習(使徒行傳22:3)。巴勒斯坦的屋,通常是用在太陽下曬乾的泥磚搭建(「土屋」約伯記4:19),而屋頂是茅草和泥,因此草能在屋頂生長(「願他們像屋頂上的草」詩篇129:6);而屋頂可以開個洞,稍後再修補,就如將癱子從屋頂縋下的情況(馬可福音2:4; 路加福音5:19)。按照申命記22:8 要求,要在屋頂上作欄杆,免得有人從那裡跌下來。在古代,屋頂有多種用途,包括:睡覺、儲物和禱告。接受正規的教育是社會上優越的待遇,而摩西「學盡了埃及人的一切學問」(使徒行傳 7:22)。除了閱讀和書寫,相信摩西還學了數學和音樂。在以色列,教育主要是在家裡由父母教導子女屬靈和道德的原則(申命記6:6-9; 箴言1:8-9; 4:1-13)和一些技能。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回歸後,會堂敬拜被建立起來,男孩在會堂的學校學習聖經和他勒目(Talmud 猶太人的傳統和律法的註解)。相信耶穌也在拿撒勒的會堂學校裡學習。大掃的掃羅擁有優越地位,在著名拉比迦瑪列門下學習(使徒行傳22:3)。巴勒斯坦的屋,通常是用在太陽下曬乾的泥磚搭建(「土屋」約伯記4:19),而屋頂是茅草和泥,因此草能在屋頂生長(「願他們像屋頂上的草」詩篇129:6);而屋頂可以開個洞,稍後再修補,就如將癱子從屋頂縋下的情況(馬可福音2:4; 路加福音5:19)。按照申命記22:8 要求,要在屋頂上作欄杆,免得有人從那裡跌下來。在古代,屋頂有多種用途,包括:睡覺、儲物和禱告。路得記4:7 脫鞋給當事人的習俗,是買贖、交易或定奪甚麼事的作證方式。努斯泥析也有論及將鞋交給對方作為物業買賣的證據。巴勒斯坦有很多羊,所以牧羊是一個很普遍的職業。在以農耕為業的家庭,通常由幼子負責照顧羊(接受正規的教育是社會上優越的待遇,而摩西「學盡了埃及人的一切學問」(使徒行傳 7:22)。除了閱讀和書寫,相信摩西還學了數學和音樂。在以色列,教育主要是在家裡由父母教導子女屬靈和道德的原則(申命記6:6-9; 箴言1:8-9; 4:1-13)和一些技能。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回歸後,會堂敬拜被建立起來,男孩在會堂的學校學習聖經和他勒目(Talmud 猶太人的傳統和律法的註解)。相信耶穌也在拿撒勒的會堂學校裡學習。大掃的掃羅擁有優越地位,在著名拉比迦瑪列門下學習(使徒行傳22:3)。巴勒斯坦的屋,通常是用在太陽下曬乾的泥磚搭建(「土屋」約伯記4:19),而屋頂是茅草和泥,因此草能在屋頂生長(「願他們像屋頂上的草」詩篇129:6);而屋頂可以開個洞,稍後再修補,就如將癱子從屋頂縋下的情況(馬可福音2:4; 路加福音5:19)。按照申命記22:8 要求,要在屋頂上作欄杆,免得有人從那裡跌下來。在古代,屋頂有多種用途,包括:睡覺、儲物和禱告。路得記4:7 脫鞋給當事人的習俗,是買贖、交易或定奪甚麼事的作證方式。努斯泥析也有論及將鞋交給對方作為物業買賣的證據。巴勒斯坦有很多羊,所以牧羊是一個很普遍的職業。在以農耕為業的家庭,通常由幼子負責照顧羊(撒母耳記上16:11)。牧童會攜帶一枝杖保護羊,避免野獸的襲擊,還會帶一枝桿去引領羊(接受正規的教育是社會上優越的待遇,而摩西「學盡了埃及人的一切學問」(使徒行傳 7:22)。除了閱讀和書寫,相信摩西還學了數學和音樂。在以色列,教育主要是在家裡由父母教導子女屬靈和道德的原則(申命記6:6-9; 箴言1:8-9; 4:1-13)和一些技能。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回歸後,會堂敬拜被建立起來,男孩在會堂的學校學習聖經和他勒目(Talmud 猶太人的傳統和律法的註解)。相信耶穌也在拿撒勒的會堂學校裡學習。大掃的掃羅擁有優越地位,在著名拉比迦瑪列門下學習(使徒行傳22:3)。巴勒斯坦的屋,通常是用在太陽下曬乾的泥磚搭建(「土屋」約伯記4:19),而屋頂是茅草和泥,因此草能在屋頂生長(「願他們像屋頂上的草」詩篇129:6);而屋頂可以開個洞,稍後再修補,就如將癱子從屋頂縋下的情況(馬可福音2:4; 路加福音5:19)。按照申命記22:8 要求,要在屋頂上作欄杆,免得有人從那裡跌下來。在古代,屋頂有多種用途,包括:睡覺、儲物和禱告。路得記4:7 脫鞋給當事人的習俗,是買贖、交易或定奪甚麼事的作證方式。努斯泥析也有論及將鞋交給對方作為物業買賣的證據。巴勒斯坦有很多羊,所以牧羊是一個很普遍的職業。在以農耕為業的家庭,通常由幼子負責照顧羊(撒母耳記上16:11)。牧童會攜帶一枝杖保護羊,避免野獸的襲擊,還會帶一枝桿去引領羊(詩篇23:4);當一個地方的草吃完時,牧童要帶領羊群到新草原(歷代誌上 接受正規的教育是社會上優越的待遇,而摩西「學盡了埃及人的一切學問」(使徒行傳 7:22)。除了閱讀和書寫,相信摩西還學了數學和音樂。在以色列,教育主要是在家裡由父母教導子女屬靈和道德的原則(申命記6:6-9; 箴言1:8-9; 4:1-13)和一些技能。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回歸後,會堂敬拜被建立起來,男孩在會堂的學校學習聖經和他勒目(Talmud 猶太人的傳統和律法的註解)。相信耶穌也在拿撒勒的會堂學校裡學習。大掃的掃羅擁有優越地位,在著名拉比迦瑪列門下學習(使徒行傳22:3)。巴勒斯坦的屋,通常是用在太陽下曬乾的泥磚搭建(「土屋」約伯記4:19),而屋頂是茅草和泥,因此草能在屋頂生長(「願他們像屋頂上的草」詩篇129:6);而屋頂可以開個洞,稍後再修補,就如將癱子從屋頂縋下的情況(馬可福音2:4; 路加福音5:19)。按照申命記22:8 要求,要在屋頂上作欄杆,免得有人從那裡跌下來。在古代,屋頂有多種用途,包括:睡覺、儲物和禱告。路得記4:7 脫鞋給當事人的習俗,是買贖、交易或定奪甚麼事的作證方式。努斯泥析也有論及將鞋交給對方作為物業買賣的證據。巴勒斯坦有很多羊,所以牧羊是一個很普遍的職業。在以農耕為業的家庭,通常由幼子負責照顧羊(撒母耳記上16:11)。牧童會攜帶一枝杖保護羊,避免野獸的襲擊,還會帶一枝桿去引領羊(詩篇23:4);當一個地方的草吃完時,牧童要帶領羊群到新草原(歷代誌上 4:39)和帶領羊群到溪澗和平靜的池塘喝水(詩篇23:2),假如沒有羊可飲用的水源,牧童就會由井中打水給羊喝(接受正規的教育是社會上優越的待遇,而摩西「學盡了埃及人的一切學問」(使徒行傳 7:22)。除了閱讀和書寫,相信摩西還學了數學和音樂。在以色列,教育主要是在家裡由父母教導子女屬靈和道德的原則(申命記6:6-9; 箴言1:8-9; 4:1-13)和一些技能。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回歸後,會堂敬拜被建立起來,男孩在會堂的學校學習聖經和他勒目(Talmud 猶太人的傳統和律法的註解)。相信耶穌也在拿撒勒的會堂學校裡學習。大掃的掃羅擁有優越地位,在著名拉比迦瑪列門下學習(使徒行傳22:3)。巴勒斯坦的屋,通常是用在太陽下曬乾的泥磚搭建(「土屋」約伯記4:19),而屋頂是茅草和泥,因此草能在屋頂生長(「願他們像屋頂上的草」詩篇129:6);而屋頂可以開個洞,稍後再修補,就如將癱子從屋頂縋下的情況(馬可福音2:4; 路加福音5:19)。按照申命記22:8 要求,要在屋頂上作欄杆,免得有人從那裡跌下來。在古代,屋頂有多種用途,包括:睡覺、儲物和禱告。路得記4:7 脫鞋給當事人的習俗,是買贖、交易或定奪甚麼事的作證方式。努斯泥析也有論及將鞋交給對方作為物業買賣的證據。巴勒斯坦有很多羊,所以牧羊是一個很普遍的職業。在以農耕為業的家庭,通常由幼子負責照顧羊(撒母耳記上16:11)。牧童會攜帶一枝杖保護羊,避免野獸的襲擊,還會帶一枝桿去引領羊(詩篇23:4);當一個地方的草吃完時,牧童要帶領羊群到新草原(歷代誌上 4:39)和帶領羊群到溪澗和平靜的池塘喝水(詩篇23:2),假如沒有羊可飲用的水源,牧童就會由井中打水給羊喝(創世記29:7-10)。喝水的時候,不同的羊群會混在一起,但只要牧童呼喚,羊群便很容易分開。羊會分辨牧童的聲音,不會跟陌生人走(接受正規的教育是社會上優越的待遇,而摩西「學盡了埃及人的一切學問」(使徒行傳 7:22)。除了閱讀和書寫,相信摩西還學了數學和音樂。在以色列,教育主要是在家裡由父母教導子女屬靈和道德的原則(申命記6:6-9; 箴言1:8-9; 4:1-13)和一些技能。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回歸後,會堂敬拜被建立起來,男孩在會堂的學校學習聖經和他勒目(Talmud 猶太人的傳統和律法的註解)。相信耶穌也在拿撒勒的會堂學校裡學習。大掃的掃羅擁有優越地位,在著名拉比迦瑪列門下學習(使徒行傳22:3)。巴勒斯坦的屋,通常是用在太陽下曬乾的泥磚搭建(「土屋」約伯記4:19),而屋頂是茅草和泥,因此草能在屋頂生長(「願他們像屋頂上的草」詩篇129:6);而屋頂可以開個洞,稍後再修補,就如將癱子從屋頂縋下的情況(馬可福音2:4; 路加福音5:19)。按照申命記22:8 要求,要在屋頂上作欄杆,免得有人從那裡跌下來。在古代,屋頂有多種用途,包括:睡覺、儲物和禱告。路得記4:7 脫鞋給當事人的習俗,是買贖、交易或定奪甚麼事的作證方式。努斯泥析也有論及將鞋交給對方作為物業買賣的證據。巴勒斯坦有很多羊,所以牧羊是一個很普遍的職業。在以農耕為業的家庭,通常由幼子負責照顧羊(撒母耳記上16:11)。牧童會攜帶一枝杖保護羊,避免野獸的襲擊,還會帶一枝桿去引領羊(詩篇23:4);當一個地方的草吃完時,牧童要帶領羊群到新草原(歷代誌上 4:39)和帶領羊群到溪澗和平靜的池塘喝水(詩篇23:2),假如沒有羊可飲用的水源,牧童就會由井中打水給羊喝(創世記29:7-10)。喝水的時候,不同的羊群會混在一起,但只要牧童呼喚,羊群便很容易分開。羊會分辨牧童的聲音,不會跟陌生人走(參約翰福音10:4-5)。牧童也認識每一隻羊,他們會按羊的特性為大部份的羊或全部的羊改名(接受正規的教育是社會上優越的待遇,而摩西「學盡了埃及人的一切學問」(使徒行傳 7:22)。除了閱讀和書寫,相信摩西還學了數學和音樂。在以色列,教育主要是在家裡由父母教導子女屬靈和道德的原則(申命記6:6-9; 箴言1:8-9; 4:1-13)和一些技能。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回歸後,會堂敬拜被建立起來,男孩在會堂的學校學習聖經和他勒目(Talmud 猶太人的傳統和律法的註解)。相信耶穌也在拿撒勒的會堂學校裡學習。大掃的掃羅擁有優越地位,在著名拉比迦瑪列門下學習(使徒行傳22:3)。巴勒斯坦的屋,通常是用在太陽下曬乾的泥磚搭建(「土屋」約伯記4:19),而屋頂是茅草和泥,因此草能在屋頂生長(「願他們像屋頂上的草」詩篇129:6);而屋頂可以開個洞,稍後再修補,就如將癱子從屋頂縋下的情況(馬可福音2:4; 路加福音5:19)。按照申命記22:8 要求,要在屋頂上作欄杆,免得有人從那裡跌下來。在古代,屋頂有多種用途,包括:睡覺、儲物和禱告。路得記4:7 脫鞋給當事人的習俗,是買贖、交易或定奪甚麼事的作證方式。努斯泥析也有論及將鞋交給對方作為物業買賣的證據。巴勒斯坦有很多羊,所以牧羊是一個很普遍的職業。在以農耕為業的家庭,通常由幼子負責照顧羊(撒母耳記上16:11)。牧童會攜帶一枝杖保護羊,避免野獸的襲擊,還會帶一枝桿去引領羊(詩篇23:4);當一個地方的草吃完時,牧童要帶領羊群到新草原(歷代誌上 4:39)和帶領羊群到溪澗和平靜的池塘喝水(詩篇23:2),假如沒有羊可飲用的水源,牧童就會由井中打水給羊喝(創世記29:7-10)。喝水的時候,不同的羊群會混在一起,但只要牧童呼喚,羊群便很容易分開。羊會分辨牧童的聲音,不會跟陌生人走(參約翰福音10:4-5)。牧童也認識每一隻羊,他們會按羊的特性為大部份的羊或全部的羊改名(約翰福音10:3,14),他知曉每一頭羊的狀況(接受正規的教育是社會上優越的待遇,而摩西「學盡了埃及人的一切學問」(使徒行傳 7:22)。除了閱讀和書寫,相信摩西還學了數學和音樂。在以色列,教育主要是在家裡由父母教導子女屬靈和道德的原則(申命記6:6-9; 箴言1:8-9; 4:1-13)和一些技能。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回歸後,會堂敬拜被建立起來,男孩在會堂的學校學習聖經和他勒目(Talmud 猶太人的傳統和律法的註解)。相信耶穌也在拿撒勒的會堂學校裡學習。大掃的掃羅擁有優越地位,在著名拉比迦瑪列門下學習(使徒行傳22:3)。巴勒斯坦的屋,通常是用在太陽下曬乾的泥磚搭建(「土屋」約伯記4:19),而屋頂是茅草和泥,因此草能在屋頂生長(「願他們像屋頂上的草」詩篇129:6);而屋頂可以開個洞,稍後再修補,就如將癱子從屋頂縋下的情況(馬可福音2:4; 路加福音5:19)。按照申命記22:8 要求,要在屋頂上作欄杆,免得有人從那裡跌下來。在古代,屋頂有多種用途,包括:睡覺、儲物和禱告。路得記4:7 脫鞋給當事人的習俗,是買贖、交易或定奪甚麼事的作證方式。努斯泥析也有論及將鞋交給對方作為物業買賣的證據。巴勒斯坦有很多羊,所以牧羊是一個很普遍的職業。在以農耕為業的家庭,通常由幼子負責照顧羊(撒母耳記上16:11)。牧童會攜帶一枝杖保護羊,避免野獸的襲擊,還會帶一枝桿去引領羊(詩篇23:4);當一個地方的草吃完時,牧童要帶領羊群到新草原(歷代誌上 4:39)和帶領羊群到溪澗和平靜的池塘喝水(詩篇23:2),假如沒有羊可飲用的水源,牧童就會由井中打水給羊喝(創世記29:7-10)。喝水的時候,不同的羊群會混在一起,但只要牧童呼喚,羊群便很容易分開。羊會分辨牧童的聲音,不會跟陌生人走(參約翰福音10:4-5)。牧童也認識每一隻羊,他們會按羊的特性為大部份的羊或全部的羊改名(約翰福音10:3,14),他知曉每一頭羊的狀況(箴言27:23),就算一頭羊走失了也能發現,並且會尋回那些失迷的羊(接受正規的教育是社會上優越的待遇,而摩西「學盡了埃及人的一切學問」(使徒行傳 7:22)。除了閱讀和書寫,相信摩西還學了數學和音樂。在以色列,教育主要是在家裡由父母教導子女屬靈和道德的原則(申命記6:6-9; 箴言1:8-9; 4:1-13)和一些技能。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回歸後,會堂敬拜被建立起來,男孩在會堂的學校學習聖經和他勒目(Talmud 猶太人的傳統和律法的註解)。相信耶穌也在拿撒勒的會堂學校裡學習。大掃的掃羅擁有優越地位,在著名拉比迦瑪列門下學習(使徒行傳22:3)。巴勒斯坦的屋,通常是用在太陽下曬乾的泥磚搭建(「土屋」約伯記4:19),而屋頂是茅草和泥,因此草能在屋頂生長(「願他們像屋頂上的草」詩篇129:6);而屋頂可以開個洞,稍後再修補,就如將癱子從屋頂縋下的情況(馬可福音2:4; 路加福音5:19)。按照申命記22:8 要求,要在屋頂上作欄杆,免得有人從那裡跌下來。在古代,屋頂有多種用途,包括:睡覺、儲物和禱告。路得記4:7 脫鞋給當事人的習俗,是買贖、交易或定奪甚麼事的作證方式。努斯泥析也有論及將鞋交給對方作為物業買賣的證據。巴勒斯坦有很多羊,所以牧羊是一個很普遍的職業。在以農耕為業的家庭,通常由幼子負責照顧羊(撒母耳記上16:11)。牧童會攜帶一枝杖保護羊,避免野獸的襲擊,還會帶一枝桿去引領羊(詩篇23:4);當一個地方的草吃完時,牧童要帶領羊群到新草原(歷代誌上 4:39)和帶領羊群到溪澗和平靜的池塘喝水(詩篇23:2),假如沒有羊可飲用的水源,牧童就會由井中打水給羊喝(創世記29:7-10)。喝水的時候,不同的羊群會混在一起,但只要牧童呼喚,羊群便很容易分開。羊會分辨牧童的聲音,不會跟陌生人走(參約翰福音10:4-5)。牧童也認識每一隻羊,他們會按羊的特性為大部份的羊或全部的羊改名(約翰福音10:3,14),他知曉每一頭羊的狀況(箴言27:23),就算一頭羊走失了也能發現,並且會尋回那些失迷的羊(參詩篇119:176; 接受正規的教育是社會上優越的待遇,而摩西「學盡了埃及人的一切學問」(使徒行傳 7:22)。除了閱讀和書寫,相信摩西還學了數學和音樂。在以色列,教育主要是在家裡由父母教導子女屬靈和道德的原則(申命記6:6-9; 箴言1:8-9; 4:1-13)和一些技能。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回歸後,會堂敬拜被建立起來,男孩在會堂的學校學習聖經和他勒目(Talmud 猶太人的傳統和律法的註解)。相信耶穌也在拿撒勒的會堂學校裡學習。大掃的掃羅擁有優越地位,在著名拉比迦瑪列門下學習(使徒行傳22:3)。巴勒斯坦的屋,通常是用在太陽下曬乾的泥磚搭建(「土屋」約伯記4:19),而屋頂是茅草和泥,因此草能在屋頂生長(「願他們像屋頂上的草」詩篇129:6);而屋頂可以開個洞,稍後再修補,就如將癱子從屋頂縋下的情況(馬可福音2:4; 路加福音5:19)。按照申命記22:8 要求,要在屋頂上作欄杆,免得有人從那裡跌下來。在古代,屋頂有多種用途,包括:睡覺、儲物和禱告。路得記4:7 脫鞋給當事人的習俗,是買贖、交易或定奪甚麼事的作證方式。努斯泥析也有論及將鞋交給對方作為物業買賣的證據。巴勒斯坦有很多羊,所以牧羊是一個很普遍的職業。在以農耕為業的家庭,通常由幼子負責照顧羊(撒母耳記上16:11)。牧童會攜帶一枝杖保護羊,避免野獸的襲擊,還會帶一枝桿去引領羊(詩篇23:4);當一個地方的草吃完時,牧童要帶領羊群到新草原(歷代誌上 4:39)和帶領羊群到溪澗和平靜的池塘喝水(詩篇23:2),假如沒有羊可飲用的水源,牧童就會由井中打水給羊喝(創世記29:7-10)。喝水的時候,不同的羊群會混在一起,但只要牧童呼喚,羊群便很容易分開。羊會分辨牧童的聲音,不會跟陌生人走(參約翰福音10:4-5)。牧童也認識每一隻羊,他們會按羊的特性為大部份的羊或全部的羊改名(約翰福音10:3,14),他知曉每一頭羊的狀況(箴言27:23),就算一頭羊走失了也能發現,並且會尋回那些失迷的羊(參詩篇119:176; 以賽亞書53:6),把羊放在肩上帶回羊欄(接受正規的教育是社會上優越的待遇,而摩西「學盡了埃及人的一切學問」(使徒行傳 7:22)。除了閱讀和書寫,相信摩西還學了數學和音樂。在以色列,教育主要是在家裡由父母教導子女屬靈和道德的原則(申命記6:6-9; 箴言1:8-9; 4:1-13)和一些技能。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回歸後,會堂敬拜被建立起來,男孩在會堂的學校學習聖經和他勒目(Talmud 猶太人的傳統和律法的註解)。相信耶穌也在拿撒勒的會堂學校裡學習。大掃的掃羅擁有優越地位,在著名拉比迦瑪列門下學習(使徒行傳22:3)。巴勒斯坦的屋,通常是用在太陽下曬乾的泥磚搭建(「土屋」約伯記4:19),而屋頂是茅草和泥,因此草能在屋頂生長(「願他們像屋頂上的草」詩篇129:6);而屋頂可以開個洞,稍後再修補,就如將癱子從屋頂縋下的情況(馬可福音2:4; 路加福音5:19)。按照申命記22:8 要求,要在屋頂上作欄杆,免得有人從那裡跌下來。在古代,屋頂有多種用途,包括:睡覺、儲物和禱告。路得記4:7 脫鞋給當事人的習俗,是買贖、交易或定奪甚麼事的作證方式。努斯泥析也有論及將鞋交給對方作為物業買賣的證據。巴勒斯坦有很多羊,所以牧羊是一個很普遍的職業。在以農耕為業的家庭,通常由幼子負責照顧羊(撒母耳記上16:11)。牧童會攜帶一枝杖保護羊,避免野獸的襲擊,還會帶一枝桿去引領羊(詩篇23:4);當一個地方的草吃完時,牧童要帶領羊群到新草原(歷代誌上 4:39)和帶領羊群到溪澗和平靜的池塘喝水(詩篇23:2),假如沒有羊可飲用的水源,牧童就會由井中打水給羊喝(創世記29:7-10)。喝水的時候,不同的羊群會混在一起,但只要牧童呼喚,羊群便很容易分開。羊會分辨牧童的聲音,不會跟陌生人走(參約翰福音10:4-5)。牧童也認識每一隻羊,他們會按羊的特性為大部份的羊或全部的羊改名(約翰福音10:3,14),他知曉每一頭羊的狀況(箴言27:23),就算一頭羊走失了也能發現,並且會尋回那些失迷的羊(參詩篇119:176; 以賽亞書53:6),把羊放在肩上帶回羊欄(路加福音15:5)。在東方,牧童不是趕羊,而是在前面引領羊群(接受正規的教育是社會上優越的待遇,而摩西「學盡了埃及人的一切學問」(使徒行傳 7:22)。除了閱讀和書寫,相信摩西還學了數學和音樂。在以色列,教育主要是在家裡由父母教導子女屬靈和道德的原則(申命記6:6-9; 箴言1:8-9; 4:1-13)和一些技能。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回歸後,會堂敬拜被建立起來,男孩在會堂的學校學習聖經和他勒目(Talmud 猶太人的傳統和律法的註解)。相信耶穌也在拿撒勒的會堂學校裡學習。大掃的掃羅擁有優越地位,在著名拉比迦瑪列門下學習(使徒行傳22:3)。巴勒斯坦的屋,通常是用在太陽下曬乾的泥磚搭建(「土屋」約伯記4:19),而屋頂是茅草和泥,因此草能在屋頂生長(「願他們像屋頂上的草」詩篇129:6);而屋頂可以開個洞,稍後再修補,就如將癱子從屋頂縋下的情況(馬可福音2:4; 路加福音5:19)。按照申命記22:8 要求,要在屋頂上作欄杆,免得有人從那裡跌下來。在古代,屋頂有多種用途,包括:睡覺、儲物和禱告。路得記4:7 脫鞋給當事人的習俗,是買贖、交易或定奪甚麼事的作證方式。努斯泥析也有論及將鞋交給對方作為物業買賣的證據。巴勒斯坦有很多羊,所以牧羊是一個很普遍的職業。在以農耕為業的家庭,通常由幼子負責照顧羊(撒母耳記上16:11)。牧童會攜帶一枝杖保護羊,避免野獸的襲擊,還會帶一枝桿去引領羊(詩篇23:4);當一個地方的草吃完時,牧童要帶領羊群到新草原(歷代誌上 4:39)和帶領羊群到溪澗和平靜的池塘喝水(詩篇23:2),假如沒有羊可飲用的水源,牧童就會由井中打水給羊喝(創世記29:7-10)。喝水的時候,不同的羊群會混在一起,但只要牧童呼喚,羊群便很容易分開。羊會分辨牧童的聲音,不會跟陌生人走(參約翰福音10:4-5)。牧童也認識每一隻羊,他們會按羊的特性為大部份的羊或全部的羊改名(約翰福音10:3,14),他知曉每一頭羊的狀況(箴言27:23),就算一頭羊走失了也能發現,並且會尋回那些失迷的羊(參詩篇119:176; 以賽亞書53:6),把羊放在肩上帶回羊欄(路加福音15:5)。在東方,牧童不是趕羊,而是在前面引領羊群(詩篇23:3; 接受正規的教育是社會上優越的待遇,而摩西「學盡了埃及人的一切學問」(使徒行傳 7:22)。除了閱讀和書寫,相信摩西還學了數學和音樂。在以色列,教育主要是在家裡由父母教導子女屬靈和道德的原則(申命記6:6-9; 箴言1:8-9; 4:1-13)和一些技能。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回歸後,會堂敬拜被建立起來,男孩在會堂的學校學習聖經和他勒目(Talmud 猶太人的傳統和律法的註解)。相信耶穌也在拿撒勒的會堂學校裡學習。大掃的掃羅擁有優越地位,在著名拉比迦瑪列門下學習(使徒行傳22:3)。巴勒斯坦的屋,通常是用在太陽下曬乾的泥磚搭建(「土屋」約伯記4:19),而屋頂是茅草和泥,因此草能在屋頂生長(「願他們像屋頂上的草」詩篇129:6);而屋頂可以開個洞,稍後再修補,就如將癱子從屋頂縋下的情況(馬可福音2:4; 路加福音5:19)。按照申命記22:8 要求,要在屋頂上作欄杆,免得有人從那裡跌下來。在古代,屋頂有多種用途,包括:睡覺、儲物和禱告。路得記4:7 脫鞋給當事人的習俗,是買贖、交易或定奪甚麼事的作證方式。努斯泥析也有論及將鞋交給對方作為物業買賣的證據。巴勒斯坦有很多羊,所以牧羊是一個很普遍的職業。在以農耕為業的家庭,通常由幼子負責照顧羊(撒母耳記上16:11)。牧童會攜帶一枝杖保護羊,避免野獸的襲擊,還會帶一枝桿去引領羊(詩篇23:4);當一個地方的草吃完時,牧童要帶領羊群到新草原(歷代誌上 4:39)和帶領羊群到溪澗和平靜的池塘喝水(詩篇23:2),假如沒有羊可飲用的水源,牧童就會由井中打水給羊喝(創世記29:7-10)。喝水的時候,不同的羊群會混在一起,但只要牧童呼喚,羊群便很容易分開。羊會分辨牧童的聲音,不會跟陌生人走(參約翰福音10:4-5)。牧童也認識每一隻羊,他們會按羊的特性為大部份的羊或全部的羊改名(約翰福音10:3,14),他知曉每一頭羊的狀況(箴言27:23),就算一頭羊走失了也能發現,並且會尋回那些失迷的羊(參詩篇119:176; 以賽亞書53:6),把羊放在肩上帶回羊欄(路加福音15:5)。在東方,牧童不是趕羊,而是在前面引領羊群(詩篇23:3; 約翰福音19:4),他會伴著那些因乳養小羊而落後的母羊(接受正規的教育是社會上優越的待遇,而摩西「學盡了埃及人的一切學問」(使徒行傳 7:22)。除了閱讀和書寫,相信摩西還學了數學和音樂。在以色列,教育主要是在家裡由父母教導子女屬靈和道德的原則(申命記6:6-9; 箴言1:8-9; 4:1-13)和一些技能。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回歸後,會堂敬拜被建立起來,男孩在會堂的學校學習聖經和他勒目(Talmud 猶太人的傳統和律法的註解)。相信耶穌也在拿撒勒的會堂學校裡學習。大掃的掃羅擁有優越地位,在著名拉比迦瑪列門下學習(使徒行傳22:3)。巴勒斯坦的屋,通常是用在太陽下曬乾的泥磚搭建(「土屋」約伯記4:19),而屋頂是茅草和泥,因此草能在屋頂生長(「願他們像屋頂上的草」詩篇129:6);而屋頂可以開個洞,稍後再修補,就如將癱子從屋頂縋下的情況(馬可福音2:4; 路加福音5:19)。按照申命記22:8 要求,要在屋頂上作欄杆,免得有人從那裡跌下來。在古代,屋頂有多種用途,包括:睡覺、儲物和禱告。路得記4:7 脫鞋給當事人的習俗,是買贖、交易或定奪甚麼事的作證方式。努斯泥析也有論及將鞋交給對方作為物業買賣的證據。巴勒斯坦有很多羊,所以牧羊是一個很普遍的職業。在以農耕為業的家庭,通常由幼子負責照顧羊(撒母耳記上16:11)。牧童會攜帶一枝杖保護羊,避免野獸的襲擊,還會帶一枝桿去引領羊(詩篇23:4);當一個地方的草吃完時,牧童要帶領羊群到新草原(歷代誌上 4:39)和帶領羊群到溪澗和平靜的池塘喝水(詩篇23:2),假如沒有羊可飲用的水源,牧童就會由井中打水給羊喝(創世記29:7-10)。喝水的時候,不同的羊群會混在一起,但只要牧童呼喚,羊群便很容易分開。羊會分辨牧童的聲音,不會跟陌生人走(參約翰福音10:4-5)。牧童也認識每一隻羊,他們會按羊的特性為大部份的羊或全部的羊改名(約翰福音10:3,14),他知曉每一頭羊的狀況(箴言27:23),就算一頭羊走失了也能發現,並且會尋回那些失迷的羊(參詩篇119:176; 以賽亞書53:6),把羊放在肩上帶回羊欄(路加福音15:5)。在東方,牧童不是趕羊,而是在前面引領羊群(詩篇23:3; 約翰福音19:4),他會伴著那些因乳養小羊而落後的母羊(以賽亞書40:11),他會用油膏了那些有病和受傷的羊(接受正規的教育是社會上優越的待遇,而摩西「學盡了埃及人的一切學問」(使徒行傳 7:22)。除了閱讀和書寫,相信摩西還學了數學和音樂。在以色列,教育主要是在家裡由父母教導子女屬靈和道德的原則(申命記6:6-9; 箴言1:8-9; 4:1-13)和一些技能。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回歸後,會堂敬拜被建立起來,男孩在會堂的學校學習聖經和他勒目(Talmud 猶太人的傳統和律法的註解)。相信耶穌也在拿撒勒的會堂學校裡學習。大掃的掃羅擁有優越地位,在著名拉比迦瑪列門下學習(使徒行傳22:3)。巴勒斯坦的屋,通常是用在太陽下曬乾的泥磚搭建(「土屋」約伯記4:19),而屋頂是茅草和泥,因此草能在屋頂生長(「願他們像屋頂上的草」詩篇129:6);而屋頂可以開個洞,稍後再修補,就如將癱子從屋頂縋下的情況(馬可福音2:4; 路加福音5:19)。按照申命記22:8 要求,要在屋頂上作欄杆,免得有人從那裡跌下來。在古代,屋頂有多種用途,包括:睡覺、儲物和禱告。路得記4:7 脫鞋給當事人的習俗,是買贖、交易或定奪甚麼事的作證方式。努斯泥析也有論及將鞋交給對方作為物業買賣的證據。巴勒斯坦有很多羊,所以牧羊是一個很普遍的職業。在以農耕為業的家庭,通常由幼子負責照顧羊(撒母耳記上16:11)。牧童會攜帶一枝杖保護羊,避免野獸的襲擊,還會帶一枝桿去引領羊(詩篇23:4);當一個地方的草吃完時,牧童要帶領羊群到新草原(歷代誌上 4:39)和帶領羊群到溪澗和平靜的池塘喝水(詩篇23:2),假如沒有羊可飲用的水源,牧童就會由井中打水給羊喝(創世記29:7-10)。喝水的時候,不同的羊群會混在一起,但只要牧童呼喚,羊群便很容易分開。羊會分辨牧童的聲音,不會跟陌生人走(參約翰福音10:4-5)。牧童也認識每一隻羊,他們會按羊的特性為大部份的羊或全部的羊改名(約翰福音10:3,14),他知曉每一頭羊的狀況(箴言27:23),就算一頭羊走失了也能發現,並且會尋回那些失迷的羊(參詩篇119:176; 以賽亞書53:6),把羊放在肩上帶回羊欄(路加福音15:5)。在東方,牧童不是趕羊,而是在前面引領羊群(詩篇23:3; 約翰福音19:4),他會伴著那些因乳養小羊而落後的母羊(以賽亞書40:11),他會用油膏了那些有病和受傷的羊(詩篇23:5),在夜間看守羊群(接受正規的教育是社會上優越的待遇,而摩西「學盡了埃及人的一切學問」(使徒行傳 7:22)。除了閱讀和書寫,相信摩西還學了數學和音樂。在以色列,教育主要是在家裡由父母教導子女屬靈和道德的原則(申命記6:6-9; 箴言1:8-9; 4:1-13)和一些技能。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回歸後,會堂敬拜被建立起來,男孩在會堂的學校學習聖經和他勒目(Talmud 猶太人的傳統和律法的註解)。相信耶穌也在拿撒勒的會堂學校裡學習。大掃的掃羅擁有優越地位,在著名拉比迦瑪列門下學習(使徒行傳22:3)。巴勒斯坦的屋,通常是用在太陽下曬乾的泥磚搭建(「土屋」約伯記4:19),而屋頂是茅草和泥,因此草能在屋頂生長(「願他們像屋頂上的草」詩篇129:6);而屋頂可以開個洞,稍後再修補,就如將癱子從屋頂縋下的情況(馬可福音2:4; 路加福音5:19)。按照申命記22:8 要求,要在屋頂上作欄杆,免得有人從那裡跌下來。在古代,屋頂有多種用途,包括:睡覺、儲物和禱告。路得記4:7 脫鞋給當事人的習俗,是買贖、交易或定奪甚麼事的作證方式。努斯泥析也有論及將鞋交給對方作為物業買賣的證據。巴勒斯坦有很多羊,所以牧羊是一個很普遍的職業。在以農耕為業的家庭,通常由幼子負責照顧羊(撒母耳記上16:11)。牧童會攜帶一枝杖保護羊,避免野獸的襲擊,還會帶一枝桿去引領羊(詩篇23:4);當一個地方的草吃完時,牧童要帶領羊群到新草原(歷代誌上 4:39)和帶領羊群到溪澗和平靜的池塘喝水(詩篇23:2),假如沒有羊可飲用的水源,牧童就會由井中打水給羊喝(創世記29:7-10)。喝水的時候,不同的羊群會混在一起,但只要牧童呼喚,羊群便很容易分開。羊會分辨牧童的聲音,不會跟陌生人走(參約翰福音10:4-5)。牧童也認識每一隻羊,他們會按羊的特性為大部份的羊或全部的羊改名(約翰福音10:3,14),他知曉每一頭羊的狀況(箴言27:23),就算一頭羊走失了也能發現,並且會尋回那些失迷的羊(參詩篇119:176; 以賽亞書53:6),把羊放在肩上帶回羊欄(路加福音15:5)。在東方,牧童不是趕羊,而是在前面引領羊群(詩篇23:3; 約翰福音19:4),他會伴著那些因乳養小羊而落後的母羊(以賽亞書40:11),他會用油膏了那些有病和受傷的羊(詩篇23:5),在夜間看守羊群(路加福音2:8),保守牠們不受賊(約翰福音 接受正規的教育是社會上優越的待遇,而摩西「學盡了埃及人的一切學問」(使徒行傳 7:22)。除了閱讀和書寫,相信摩西還學了數學和音樂。在以色列,教育主要是在家裡由父母教導子女屬靈和道德的原則(申命記6:6-9; 箴言1:8-9; 4:1-13)和一些技能。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回歸後,會堂敬拜被建立起來,男孩在會堂的學校學習聖經和他勒目(Talmud 猶太人的傳統和律法的註解)。相信耶穌也在拿撒勒的會堂學校裡學習。大掃的掃羅擁有優越地位,在著名拉比迦瑪列門下學習(使徒行傳22:3)。巴勒斯坦的屋,通常是用在太陽下曬乾的泥磚搭建(「土屋」約伯記4:19),而屋頂是茅草和泥,因此草能在屋頂生長(「願他們像屋頂上的草」詩篇129:6);而屋頂可以開個洞,稍後再修補,就如將癱子從屋頂縋下的情況(馬可福音2:4; 路加福音5:19)。按照申命記22:8 要求,要在屋頂上作欄杆,免得有人從那裡跌下來。在古代,屋頂有多種用途,包括:睡覺、儲物和禱告。路得記4:7 脫鞋給當事人的習俗,是買贖、交易或定奪甚麼事的作證方式。努斯泥析也有論及將鞋交給對方作為物業買賣的證據。巴勒斯坦有很多羊,所以牧羊是一個很普遍的職業。在以農耕為業的家庭,通常由幼子負責照顧羊(撒母耳記上16:11)。牧童會攜帶一枝杖保護羊,避免野獸的襲擊,還會帶一枝桿去引領羊(詩篇23:4);當一個地方的草吃完時,牧童要帶領羊群到新草原(歷代誌上 4:39)和帶領羊群到溪澗和平靜的池塘喝水(詩篇23:2),假如沒有羊可飲用的水源,牧童就會由井中打水給羊喝(創世記29:7-10)。喝水的時候,不同的羊群會混在一起,但只要牧童呼喚,羊群便很容易分開。羊會分辨牧童的聲音,不會跟陌生人走(參約翰福音10:4-5)。牧童也認識每一隻羊,他們會按羊的特性為大部份的羊或全部的羊改名(約翰福音10:3,14),他知曉每一頭羊的狀況(箴言27:23),就算一頭羊走失了也能發現,並且會尋回那些失迷的羊(參詩篇119:176; 以賽亞書53:6),把羊放在肩上帶回羊欄(路加福音15:5)。在東方,牧童不是趕羊,而是在前面引領羊群(詩篇23:3; 約翰福音19:4),他會伴著那些因乳養小羊而落後的母羊(以賽亞書40:11),他會用油膏了那些有病和受傷的羊(詩篇23:5),在夜間看守羊群(路加福音2:8),保守牠們不受賊(約翰福音 10:10)和野獸的攻擊。聖經時代出現的野獸不單是狼、土狼、貉和豹,還有獅子和熊(參撒母耳記上17:34-37)。東方的習俗通常是父母為兒子選擇新娘。因此,愛情發生在結婚以後(接受正規的教育是社會上優越的待遇,而摩西「學盡了埃及人的一切學問」(使徒行傳 7:22)。除了閱讀和書寫,相信摩西還學了數學和音樂。在以色列,教育主要是在家裡由父母教導子女屬靈和道德的原則(申命記6:6-9; 箴言1:8-9; 4:1-13)和一些技能。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回歸後,會堂敬拜被建立起來,男孩在會堂的學校學習聖經和他勒目(Talmud 猶太人的傳統和律法的註解)。相信耶穌也在拿撒勒的會堂學校裡學習。大掃的掃羅擁有優越地位,在著名拉比迦瑪列門下學習(使徒行傳22:3)。巴勒斯坦的屋,通常是用在太陽下曬乾的泥磚搭建(「土屋」約伯記4:19),而屋頂是茅草和泥,因此草能在屋頂生長(「願他們像屋頂上的草」詩篇129:6);而屋頂可以開個洞,稍後再修補,就如將癱子從屋頂縋下的情況(馬可福音2:4; 路加福音5:19)。按照申命記22:8 要求,要在屋頂上作欄杆,免得有人從那裡跌下來。在古代,屋頂有多種用途,包括:睡覺、儲物和禱告。路得記4:7 脫鞋給當事人的習俗,是買贖、交易或定奪甚麼事的作證方式。努斯泥析也有論及將鞋交給對方作為物業買賣的證據。巴勒斯坦有很多羊,所以牧羊是一個很普遍的職業。在以農耕為業的家庭,通常由幼子負責照顧羊(撒母耳記上16:11)。牧童會攜帶一枝杖保護羊,避免野獸的襲擊,還會帶一枝桿去引領羊(詩篇23:4);當一個地方的草吃完時,牧童要帶領羊群到新草原(歷代誌上 4:39)和帶領羊群到溪澗和平靜的池塘喝水(詩篇23:2),假如沒有羊可飲用的水源,牧童就會由井中打水給羊喝(創世記29:7-10)。喝水的時候,不同的羊群會混在一起,但只要牧童呼喚,羊群便很容易分開。羊會分辨牧童的聲音,不會跟陌生人走(參約翰福音10:4-5)。牧童也認識每一隻羊,他們會按羊的特性為大部份的羊或全部的羊改名(約翰福音10:3,14),他知曉每一頭羊的狀況(箴言27:23),就算一頭羊走失了也能發現,並且會尋回那些失迷的羊(參詩篇119:176; 以賽亞書53:6),把羊放在肩上帶回羊欄(路加福音15:5)。在東方,牧童不是趕羊,而是在前面引領羊群(詩篇23:3; 約翰福音19:4),他會伴著那些因乳養小羊而落後的母羊(以賽亞書40:11),他會用油膏了那些有病和受傷的羊(詩篇23:5),在夜間看守羊群(路加福音2:8),保守牠們不受賊(約翰福音 10:10)和野獸的攻擊。聖經時代出現的野獸不單是狼、土狼、貉和豹,還有獅子和熊(參撒母耳記上17:34-37)。東方的習俗通常是父母為兒子選擇新娘。因此,愛情發生在結婚以後(創世記24:67),雖然也有例外(創世記 29:18; 撒母耳記上 18:25)。在失錢的比喻中(路加福音 15:8-9),婦人那十塊錢可能是她禮金的一部份。訂婚是在見證人前的口頭承諾,一般在訂婚一年後結婚。馬利亞就是在訂親後但結婚前被發現「從聖靈懷了孕」(馬太福音 1:18)。結婚的典禮中,新郎的衣飾如貴族(參以賽亞書61:10),而新娘作悉心打扮(參耶利米書 2:32, 啟示錄 21:2)。新郎會到新娘的娘家,在一個歡樂的結婚儀式把她帶回家,這儀式包括唱歌跳舞(耶利米書7:34),又有很多隨行的人帶著火把和燈籠(參馬太福音 25:1-13十個童女的比喻)。抵達新郎的家後,一對新人會被帶到一個帳棚接受祝福。「管筵席」的(約翰福音 2:8-9)會主持婚筵,而賓客要穿禮服(參馬太福音22:12)。接著新娘和新郎由朋友的倍同,被帶到一間預先預備的房間,整個宴會有時會維持一個星期(士師記14:17)。

婦人會將陶罐放在肩上(創世記 24:15)或頭上,在早上或傍晚前往公家的井或泉打水。在約翰福音第四章的撒瑪利亞婦人獨自在猛烈的陽光下打水,因為她是一個被社會唾棄的人。當時主要是婦女帶著瓶子往打水的,所以若有男性帶著水瓶便十分容易分別出來,就如耶穌給門徒的指示(馬可福音 14:13)。

按東方的習俗,主人會派人促請嘉賓參加筵席(路加福音 14:23賓客被勉強參加,參使徒行傳 16:15)。那些被排除在宴會室的燈光外,會被認為被丟在「外面的黑暗裡」(馬太福音 8:12; 參 25:30)。

麵包是東方的主要食糧。因此,人們對這維持生命之糧心存敬畏。當耶穌說:「我是生命之糧(原文是麵包)」(約翰福音 6:35),祂把自己提供作靈命的養份。東方的習俗並不是用刀切麵包,而是用手擘開。「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去吃吧,這是我的身體。』」(馬太福音26:26)

猶太人用葡萄釀酒,葡萄在九月收成,把葡萄放在石酒榨,用腳踩踏(以賽亞書5:2)。酒榨分兩層,葡萄放在較淺的上層被踩碎,汁液流往較深的下層。酒會被放進瓶子或新皮袋裡作進一步的發酵。踹酒是歡樂的(耶利米書48:33),不過這也用來描述神的審判(以賽亞書63:2-6; 啟示錄19:15)。耶穌以酒指向祂生命的血,祂以祂的血買贖祂的子民、作為新約立約的血(馬太福音26:27-29; 彼得前書 1:18-19)。當客人進入一個家庭,主人會鞠躬和互相問安,還會親左右面頰(和合本譯作親嘴)。(耶穌對法利賽人西門說:『你沒有和我親嘴。』路加福音7:45)。接著會吩咐僕人用水替客人洗腳。因門徒從來沒有想像到耶穌會作這謙卑的角色,所以當耶穌在最後晚餐為門徒洗腳時,耶穌成了他們的僕人(參約翰福音13:4-5; 參路加福音7:44)。另一個習俗就是用欖橄油膏賓客(參路加福音7:46,有時油還會和香料混和)。在新約時代羅馬的習俗,他們使用三張斜倚的長沙發組成一個正方形的三邊(a triclinium),一個客人如左手支撐身體,就可以倚向後在另一人的胸膛和他私下說話;約翰和耶穌就是這樣私下說話(見約翰福音13:23-25; 參路加福音16:22)。最尊崇的位置是主人的右邊,其次是主人的左邊(參馬可福音10:35-37)。擘開的麵包就好像湯匙用來蘸醬汁來吃,醬汁放在一個共用的碗中。主人給客人蘸小塊麵包像徵友善(參約翰福音13:25-26)。

譯者註:文中的人名、地名或其他專有名詞坊間已有很多不同的譯名,譯者在這篇文中從已有的翻譯採用其一。若找不到中文譯名,便會沿用英文。

III. 我們怎樣獲授予聖經

Related Media

聖經的可靠性

(這部份的內容,主要是從 Im Glad You Asked by Kenneth Boa and Larry Moody, Wheaton, Illinois: Victor Books, 1982 1 的第一章改編,請參考這本書的十二個基本反對基督教的答案。)

當聖經的準確性被受質疑時,便會有一大堆問題呈現:

聖經不是充滿矛盾和錯誤嗎?

聖經經過多次的抄寫和多次的翻譯,這些過程中不會導致錯誤嗎?

你怎能肯定現在的聖經和當它被寫成時是相同的呢?

教會不是任意地作出決定那卷書應包括在聖經內,那卷書應抽出來嗎?

有那麼多人對聖經有不同的詮釋,你怎樣知道你的詮釋是正確的呢?

你怎能把你的信仰放在一本縱容種族滅絕和奴隸制度的書上呢?

聖經裡不是有很多不符科學的宣稱嗎?

大部份的情況,那些拒絕聖經真確性的人,是因為他們從聖經以外的來源得到錯誤觀念。很多人對聖經的認識,主要是基於第二手、第三手或第四手資料,所以很多人誤以為「上帝幫助那些幫助自己的人」或「潔淨緊次於聖潔」便不足為奇。許多人還相信聖經教導地球是平的或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另一個常見的錯誤觀念是新約書卷是事件發生後數個世紀才寫成的;有人誤以為新約最古老的手抄本只可追溯至公元4世紀 - 5世紀。很多人還有錯誤的印象,以為聖經英文譯本,是從別的譯本的譯本…譯過來,在這個過程中的每個階段都增添錯謬。學院的課程經常削弱聖經的權威,他們假稱舊約是從巴比倫和亞述的神話和法典改編而成。有些人常說聖經充滿矛盾,但當你詢問他們那裡出現矛盾時,只有少數人能想起那兒有問題;那能想起來的,亦只是搬出一堆他們被教導的反對資料,例如:創世記第一章和第二章的「矛盾」。極少人親自檢察聖經的文本,看看那些「矛盾」是否真的存在。

當有人說「我不相信聖經」的時候,假如你反問「你明白你所讀的經文嗎?」大部份的情況都有幫助。很多人會承認他們並不明白;而那些認為能讀得明白的,通常無一例外地給你一幅扭曲的圖畫。你可以親切地指出這點,並說:「我認為你應給予自己正確地了解聖經的基本信息後,再決定接受或拒絕它。」這可以為清晰地介紹福音打開一扇門,並且由那裡展開對話。這方法特別適合那些含混地反對聖經和放煙幕的人。假如對方誠實地承認對聖經有理解上的困難,要盡量給予直接的答案。這篇章的內容是幫助你做到這一點。

聖經文獻的可靠性

檢測聖經文獻的可靠性,可以透過結合三種鑒證方法:文獻評鑒、內證和外證。第一種方法是鑒定聖經原稿;內證是處理聖經作者的宣稱,外證是尋找聖經以外的證明。

文獻評鑒

這是檢查舊約和新約經文從原稿流傳至今,當中包括數量、質量和手稿距今所跨越的時間。

1. 手稿的數量

舊約聖經只有少量的希伯來文手抄本,因為猶太的文士把不完美或破損的手抄本,在特定的儀式下,將它們埋葬。另外,有些古抄本在以色列的動蕩歷史中遺失或損毀。還有,在公元六世紀,馬索拉的猶太文士將舊約經文標準化,所有和馬索拉抄本有差異的版本被摧毀。不過現存的希伯來文手抄本也有補充資料,包括死海古卷、七十士譯本(Septuagint公元前三世紀的希臘文譯本),和撒瑪利亞五經(Samaritan Pentateuch)、他爾根(Targums古老的舊約釋義)和他勒目(Talmud希伯來經文的教導和註譯)。

新約聖經手抄本的數量在古代文獻中是無與倫比的 - 有超過 5000個希臘文手抄本、8000個拉丁文手抄本、1000個不同語言的手抄本(敘利亞文、科普特語等)。另外早期教父引用新約經文的文獻亦有數萬。其他希臘和拉丁作家,例如: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凱撒和塔西佗等,流傳下來的手抄本在1-20份以內,實在是一個很大的對比。

2. 手抄本的品質

由於猶太文士對聖經極之尊重,當他們抄寫希伯來文經文時,會極為小心。整個抄寫過程連細微的地方也一絲不茍,以避免出錯。經文有多少行、多少個字和多少個字母都被數點,舊約和五經的中間字母也被測定。只要發現一個錯處,就會將抄本銷毀。因為這種極度小心謹慎的態度,希伯來文聖經手抄本的質量勝過一切別的古籍抄本。在1947年發現的死海古卷成為一個重要的校驗,死海古卷比馬索拉抄本早1000年,雖然相距那麼長的時間,死海古卷和馬索拉抄本之間,只有很少的差異,而這些差異主要是串字或形式上的差異。主要是舊約經文古抄本的質量卓越,新約的品質也較其他古代文獻要好多了。由於新約手抄本的數量數以千計,當中出現的差異,被學者按在該篇章中最能解釋其他部份,用來作出的重組或修訂。古代抄寫經文時,經文會被大聲讀出來,由一群文士抄寫,有些差異是因為在抄寫過程中出現視覺上或聽覺上的錯誤而悄悄地出現。也有些錯誤是因為寫錯、記錯、判斷上出錯,也有些文士認為他們在紏正錯誤而引致出錯。不論是那類錯誤,這些差異中,只有小量影響經文的意義,而當中又只有極少會帶來後果。再者,所有出現的差異,並未足以令新約的教義受質疑。新約可以說是99.5%精準,而餘下的0.5%大致可從文本批判(textual criticism)得到相當程度的確定。

3. 手抄本距原稿的時間

除了一些碎片,最古老的舊約馬索拉抄本的日期是公元895年。這是因為破損的手抄本被馬索拉文士有系統地銷毀。死海古卷估計是公元前250年至公元70年之間的抄本,古卷的發現明顯地縮短了舊約最古老的手抄本和書卷書寫時期的時間差距。新約手抄本所跨越的時間卻有些特殊,在蒲草紙上抄寫的新約,大約是公元第二或第三世紀的抄本。約翰福音的萊蘭碎片(John Rylands Fragment P52)日期大約是公元117-138,即約翰福音成書後數十年;伯默蒲草紙(Bodmer Papyri)的日期約是公元175-225年;契斯特貝蒂蒲草紙(Chester Beatty Papyri)的日期大約是公元250年。新約最古老的抄本距成書日期少於200年(部份書卷是在成書後100年內)。相對其他古代作者的著作,最古老的抄本相距寫作時期超過1000年,實在是天淵之別。

總結文獻評鑒,舊約和新約不論在數量、品質和相距的時間,都比其他古籍有較多的手稿可加以認證。下表是新約和其他古代文獻的比較:

作者

日期

最早手抄本

與原稿相距時間

數量

準確度

荷馬

Homer

約公元前850

643

95%

希羅多德

Herodotus

約公元前450

約公元 900

1,350

8

沒有足夠拷貝

歐裡庇得斯

Euripedes

約公元前440

約公元1100

1,500

9

沒有足夠拷貝

修昔底德

Thucydides

約公元前420

約公元900

1,300

8

沒有足夠拷貝

柏拉圖

Plato

約公元前380

約公元900

1,300

7

重組

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

約公元前350

約公元1100

1,400

5

重組

凱撒

Caesar

約公元前60

約公元900

950

10

重組

卡圖盧斯

Catullus

約公元前50

約公元1500

1,600

3

李維

the Livy

約公元前10

20

原稿

塔西佗

Tacitus

約公元100

約公元1100

1,000

20

原稿

新約

約公元60

約公元130

100

14,000

99.5%

內證

第二個可靠的評定方法是向經文發問:「聖經對自己有甚麼宣稱?」這看似是循環論證;聽起來是我們以聖經來證明聖經是真實的。不過,我們是認真地檢閱聖經的許多個作者所宣稱的真理和容許他們自己說話。要記著,聖經並非一本書,而是很多卷書結合而成,這提供不能否定的明證。

好些聖經作者都宣稱他們所述說的,都是第一手資料,而非轉述。這就是說,聖經的很多內容,都是由事件的目擊證人記述下來。約翰在約翰福音這樣寫:「看見這事的人就作見證,他的見證也是真的,並且他知道自己所說的是真的,叫你們也可以信。」(約翰福音 19:35; 參21:24)約翰在約翰壹書這樣寫:「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我們將所看見、所聽見的傳給你們。」(約翰壹書 1:1, 3)彼得也明確地作相同的觀點:「我們從前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大能和他降臨的事告訴你們,並不是隨從乖巧捏造的虛言,乃是親眼見過他的威榮。」(彼得後書 1:16; 參使徒行傳 2:22; 彼得前書5:1)新約聖經中有關基督的生平、死亡和復活,都是由與基督有密切關係的人所寫。他們寫的福音書和書信,彰顯他們的真誠和他們為真理完全獻身,當他們受逼迫,就是殉道,他們都持守他們的見證。新約所有的內證和外證,與形式批判指初期教會扭曲對基督的生平和教導的指摘大相徑庭。大部份新約的書卷寫於公元 47-70年之間,所有的書卷都在公元一世紀終結前成書;只這麼短的時間,又怎有足夠的時間去創造基督的神話和把它廣泛傳播。新約書卷開始流傳時,還有很多見證人在世,若當中所記有關基督的生平是明目張膽的胡亂編撰,又怎能不被受質疑呢?聖經十分強調史實,從路加那上、下冊的巨著 - 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就更為明顯。(參看路加的前言 - 路加福音1:1-4)

外證

因為經文不斷地提及可被證實的歷史事件,因此,可透過外證來確定。例如:耶利米書前言中有詳細的時間資料(1:1-3),路加福音3:1-2亦然。以西結書1:2讓我們可以將以西結得到神給他的第一個異象的時間定下來(公元前592年7月31日)。耶穌基督的歷史,可從羅馬、希臘和猶太的資料來源確定,這些新約以外的文獻,都確實了新約有關主的重要描述。第一世紀的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Flavius Josephus)在他的《猶太古史》中具體提到施洗約翰、耶穌基督和雅各。在他的著作裡,約瑟夫給我們提供了很多背景資料,這些背景資料包括希律、撒都該人和法利賽人、大祭司如亞那和該亞法、福音書和使徒行傳中提及的君王等。還有早期教外的資料提到耶穌,那是一名敘利亞監犯馬拉巴薩拉蓬(Mara Bar-Serapion)在公元73年以後寫給兒子的信,信中比較了蘇格拉底(Socrates)、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和耶穌之死。其他第一世紀和第二世紀提及耶穌的作家還包括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編年史》)和綏屯紐(Suetonius《革老丟傳》、《羅馬十二帝王傳》)、羅馬巡撫蒲林尼(Pliny the Younger)的書信、希臘諷刺作家盧奇安《游隼之死》(Lucian, On the Death of Peregrine)。耶穌也在猶太他勒目中多次被提及。舊約和新約中引述大量國家、帝王、戰爭、城市、山、河、建築物、條約、習俗、經濟、政治和日期等;因聖經裡大都是明確的歷史記載,很多的細節都有待考古調查。在前一篇文章談及考古學和聖經(II. 聖經的背景),當中指出雖然考古學並不能證明聖經的權威,但卻為經文提出了數百項外證。十九世紀的文學批判對聖經帶來很多損害,要盡毀聖經的信譽,不過二十世紀考古學的發現將那些評擊大部份推翻了。多位考古學家的工作,包括:亞布萊特(Albright),格盧克(Nelson Glueck)和賴特(G. Ernest Wright),為聖經歷史建立了尊崇的地位。

聖經可信性的總結

沒有別的古籍像舊約和新約那般通過文獻評鑒、內證和外證各種鑒定方法。大部份考古學和歷史學的專家都承認聖經的史實,然而仍有很多神學家擁抱考古學以前對聖經的批判。雖然證據大大支持聖經記載的歷史和文化風俗的準確性,但這些證據有很多被忽略了或被拒,因為經文與哲學前提大相徑庭。這引致雙重標準:批判者對世俗文獻使用一種標準,但當他們檢視聖經時,卻使用另一個錯誤的標準。那些不接受聖經所記載的歷史為可信的,他們必須要明瞭若他們以鑒定聖經的相同標準評定別的文獻,將逼使他們否定差不多所有的古籍。

上文已經論及不能把基督當作是早期教會所創造出來的神話人物而置諸不理,並且有證據支持福音書中有關耶穌是可信的史實,故此,耶穌的復活,驗證了耶穌對自己神聖身份的宣稱,祂見證了經文是真確的,祂也見證了神的話語的絕對權威。所以,新約歷史的可信性確定了基督的復活、基督的復活確定了聖經的權威。

聖經的獨一性

有關聖經是否可信的論據,顯示聖經是值得信賴的。聖經的獨特性和聖經的正面影響更加強這點。

聖經的獨一性支持聖經是神所默示的宣稱。在這《聖經輔讀手冊》的開端,(I. 引言-聖經的美 )我們已看到聖經不論在形成、保存、內容的宣告和結合不同的書卷成為一本聖經,都是獨一的。

聖經的成書過程是獨一的,那救恩的「朱紅線」串連了整本聖經 - 從創世記至啟示錄。聖經不單是一本包括故事、詩歌和書信的文選;它雖然有很多不同的元素,但它卻是統一的。聖經是和諧的、有延續性、全面一致、耶穌基督和祂的工作貫穿整本聖經。讓我們現在再細看聖經從那難以置信的多樣性所組合的一致性:(1)作者的多元性。聖經各書卷的作者人數超過40位,他們當中有皇帝、牧羊人、漁夫、稅吏等。這些作者包括學識之士、未曾接受教育的、富有的、貧窮的。聖經由三種語文、在三個洲、在各種不同的客觀環境下寫成。(2)各書卷的成書日期橫跨了1500年至 1800年。(3)聖經包含不同的文體和寫作特色,當中有歷史敘事、詩歌、生平、話劇、註釋、書信、比喻、預言、講章、故事、智慧文學等。雖然聖經是多元的,並且有很多具爭議的話題,但這些不同的元素交織成一個整體。假如十個有近似背景的人被選出來各自去書寫數個具爭議的話題,很可能出現南轅北轍和互相矛盾的概念。

聖經怎樣保存下來,也是很獨特的。在上文,我們看過聖經怎樣在質量、數量和時距超越其它古籍。經歷了時間、逼迫和批判,聖經仍然保存下來。在悠長的歷史中,聖經多次被焚毀、遭到禁制、有系統地要將它徹底毀滅,都不能成功。批判者常為聖經敲響喪鐘,不過聖經從未被葬斂。聖經經歷的辱罵、濫用、曲解、破壞性的批評或純粹被憎惡,都要比別的書要多。但聖經卻如鐵砧,雖然曾在它上面敲打的鎚子都壞了,錢砧仍屹立不倒。聖經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但那些對聖經的批評,不是被駁倒、便是被遺忘。沒有其他書能像聖經那麼普及 - 不論是數量還是廣泛流傳的地域,別的書都望塵莫及。聖經也比別的書被翻譯成更多不同的語言(現在聖經的譯本已超過1700種語言)。

聖經的宣告也是獨特的。聖經的預言性,不論在內容、完整性、細節和準確性,都是無出其右的。聖經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內容,在書寫時是預言。聖經的內容廣闊,從天堂的高處至地獄之深、從永恆到永恆。聖經是神漸進的啟示,概述了神在各世代有關受造物的計劃,當中包括了人和天使。聖經所啟示的神是獨一的 - 三位一體、無限的和有位格的神。聖經裡關於人的記述(人本是完美地被創造、墮落、人的罪)和救恩(信靠基督、並非人的功勛、直接指斥罪和解決罪的問題、神親自成為人,為贖回人的罪而死)也是獨一的。偏重歷史的聖經,也讓它有別於別的宗教的典籍。

聖經的正面影響

聖經作為產品也是獨一的。聖經的信息塑造了歷史進程、思想和文化,這也是別的書不能媲美的。它影響了西方文明在哲學、道德、法律、政治、藝術、音樂、文學、教育,它的影響是難以估計的。穿越多個世紀,聖經對千百萬人有驚人的影響。它的救贖信息不斷給擁抱它的人提供幫助、喜樂和意義。

德國詩人歌德(Goethe)這樣寫:「相信聖經、深層次默想的果實,是我的道德和文學生命的指引。我發現它是安全的投資,帶來豐厚的回報。」偉大的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這樣宣稱:「聖經的存在、作為給普羅大眾的一本書,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好處。任何試圖低貶聖經的人,是危害人類的罪行。」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John Locke)也這樣寫:「神是它(聖經)的作者,它的終極目的是救恩,它的本質是真理,當中沒有混雜任何錯誤。」

縱使一個人承認聖經的可靠性,他仍須解決一些具體理性上的問題,他才能擁抱聖經的權威。這些障礙大致可分為七方面:聖經是神的默示、科學與聖經、聖經的倫理問題、明顯的錯誤、聖經正典、聖經所記載的神蹟和聖經的詮釋(聖經詮釋在這系列的另外一篇文章詳細討論 V. 聖經詮釋)。

聖經是神的默示的問題

一個人可能願意承認聖經文本是可靠的,但聖經是神所默示的概念,卻成為他的障礙。經文重複宣稱聖經是神所默示的,可蘭經和摩門經也自我作出近似的宣告。不同的地方是聖經有其它來源一致地證明它的可靠性,因此聖經自我作見證是神的默示,便需要認真地處理。同樣地,耶穌基督應驗了數以百計有關彌賽亞的預言和從死裡復活,祂為聖經和為自己作的見證,便不能掉以輕心。

1. 聖經的宣告

有關「律法與先知」(路加福音 16:16),耶穌沒有保留地陳述:「天地廢去較比律法的一點一畫落空還容易。」(路加福音16:17) 祂說:「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著我的話都必須應驗。」(路加福音24:44) 還說:「經上的話不能廢去。」(約翰福音 10:35, 另參馬太福音4:4, 5:17-18, 15:4) 保羅也確定聖經是「神所呼出(默示)的」,他說:「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提摩太後書 3:16, 另參哥林多前書2:13, 加拉太書3:16) 彼得當他寫:「因為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神的話來」(彼得後書1:21, 另參3:16),他指出聖經的本質是既是神、也是人的作品。

2. 預言的應驗

聖經裡記載的詳細預言,遍及整本聖經,實非其它書所能比擬的。比如《諾查丹瑪斯的神諭》(Oracle of Nostradamus)又怎能和舊約關於耶穌基督的預言作比較呢!那所謂的預言是那麼模糊和隱秘,能以多種不同的方法「應驗」;但舊約的預言通常是詳盡的,預言的應驗是那麼明確、那麼顯而易見。因此,很多評論者試圖將寫作日期定於事發後(例如:以賽亞書40-66章和但以理書)。舊約的預言有些是短期性的、也有長期性的,短期性預言那無可爭議的應驗,成為那需經歷長時期才應驗的預言的可信性的有效證明。神設計預言的應驗,公開地演示了聖經是從祂而來。

彌賽亞預言

在耶穌基督降生前數百年所寫的彌賽亞預言是相當具體的。舊約聖經在公元前250年翻譯成希臘文(七十士譯本),因此,希伯來舊約聖經寫於這時期以前。將所有關於彌賽亞的預言合起來,要應驗這些預言並不容易,只有一個人才符合這些預言,耶穌基督的生平應驗了舊約大約300個預言,這些彌賽亞預言在基督以外並沒有意義。假基督或許能設計應驗一少部份預言,但若要應驗絕大多數的預言,則非假基督能力所及。耶穌不犯罪、所行的神蹟和復活,除彌賽亞以外便沒有相稱的。耶穌熟悉聖經並且經常宣稱整本希伯來文聖經(「摩西律法、先知和詩篇」路加福音 24:44)是指著祂說的。「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耶穌基督)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路加福音 24:27, 另參馬太福音 5:17, 11:10, 21:42, 26:56; 路加福音 4:20-21, 22:37; 約翰福音 5:39, 46-47, 15:25)新約的作者同樣地聲稱耶穌應驗了舊約彌賽亞預言。「保羅照他素常的規矩進去,一連三個安息日,本著聖經與他們辯論,講解陳明基督必須受害,從死裡復活;又說『我所傳與你們的這位耶穌就是基督。』」(使徒行傳 17:2-3; 另參使徒行傳2:24-36, 3:18, 8:32-35, 10:43, 13:29; 哥林多前書 15:3-4, 希伯來書 1:8-9, 13, 10:5-17; 彼得前書 1:10-12, 2:6-8) 最明確和最有力的彌賽亞預言是以賽亞書 52:13 - 53:12,這是寫於基督降生前七個世紀。這僕人之歌預告彌賽亞雖然無罪,卻要受苦(以賽亞書 53:4-6, 9、不開口(53:7)、擔當多人的罪(53:5-6, 8, 10-12)。彌賽亞被鞭打、被扎、「從活人之地被剪除」和與財主同葬。祂死後必被「高舉上升,且成為至高」(52:13)。這清楚描述了耶穌基督的被拒、死亡、埋葬和復活。(自從十二世紀,猶太學者試圖將僕人之歌來描述以色列,但這個國家明顯不符53:8 的經文;而且以色列從未因沒有犯罪而受苦、也不像經文所描述的僕人不開口。)以下列出一些舊約有關彌賽亞的預言,從新約基督生平怎樣應驗這些預言,可以清楚看到祂來臨的預告:

  1. 為女人所生 (創世紀3:15; 加拉太書4:4).
  2. 為童女所生 (以賽亞書7:14; 馬太福音1:18-25).
  3. 亞伯拉罕的後裔 (創世紀12:1-3, 22:18; 馬太福音1:1; 加拉太書3:16).
  4. 屬猶大支派 (創世紀49:10; 路加福音3:23,33).
  5. 大衛的後裔 (撒母耳記下7:12; 耶利米書23:5; 馬太福音1:1; 路加福音1:32).
  6. 在伯利恆出生 (彌迦書5:2; 馬太福音2:1; 路加福音2:4-7).
  7. 有先行者預備主的路 (以賽亞書40:3-5; 瑪拉基書3:1; 馬太福音3:1-3; 路加福音3:3-6).
  8. 受聖靈膏抹 (以賽亞書11:2; 馬太福音3:16-17).
  9. 傳道事工 (以賽亞書61:1-3; 路加福音4:17-21).
  10. 用比喻說話 (詩篇78:2-4; 馬太福音13:34-35).
  11. 醫治的事工 (以賽亞書35:5-6; 馬太福音9:35).
  12. 是一位先知 (申命記18:18; 約翰福音6:14; 使徒行傳3:20-22).
  13. 是一位祭司 (詩篇110:4; 希伯來書5:5-6).
  14. 祂的出現和死亡的時間 (但以理書9:24-27: 路加福音19:44).
  15. 榮耀進城 (撒迦利亞書9:9; 約翰福音12:12-16).
  16. 被賣的價錢 (撒迦利亞書11:12-13; 馬太福音26:15, 27:7-10).
  17. 被門徒丟棄 (撒迦利亞書13:6-7; 馬太福音26:31; 馬可福音14:50).
  18. 在控訴者面前不開口 (以賽亞書53:7; 馬太福音27:12-14).
  19. 被打、被吐唾沫 (以賽亞書50:6; 馬太福音26:67).
  20. 被嗤笑 (詩篇22:7-8; 路加福音23:35).
  21. 手和腳被扎 (詩篇22:16; 約翰福音19:16-18).
  22. 與犯人一同被釘十字架 (以賽亞書53:12; 馬可福音15:27-28).
  23. 拈鬮分祂的衣服 (詩篇22:18; 約翰福音19:23-24).
  24. 在十字架上呼喊 (詩篇22:1; 馬太福音27:46).
  25. 骨頭沒有被打斷 (詩篇34:20; 約翰福音19:31-36).
  26. 祂的肋旁被扎 (撒迦利亞書12:10; 約翰福音19:34, 37).
  27. 與財主同葬 (以賽亞書53:9; 馬太福音27:57-60).
  28. 復活及得榮耀 (詩篇16:10; 以賽亞書52:13; 53:10-12; 使徒行傳2:25-32).
  29. 升上天堂 (詩篇68:18; 使徒行傳1:9; 以弗所書4:8).
  30. 坐在神的右邊 (詩篇110:1; 希伯來書1:3).

一般預言

非彌賽亞預言或一般預言都支持聖經的超自然來源。很多時,這些事件都十分傳神和準確,故此,文學批判常不按書卷自己述說的日期,而將全書或部份內容指派一個較後的日期,因為他們假定那些不可能是預言。愈來愈多的證據都顯示一個較早的日期;縱使我們接受一個較後的成書日期,仍有很多有力的例子證明舊約預言的預告性和應驗。

以西結預告推羅毀滅(以西結書26章)的時間在公元前六世紀。文學批判卻將日期定在公元前五世紀。以西結書預言尼布甲尼撒將會圍攻和毀滅推羅(26:7-11),很多國家都來攻擊她(26:3),瓦礫會被投入水中,成為淨光的磐石(26:4,12,19),那地成為漁夫曬網的地方(26:5,14),不再被建造(26:13-14)。這麼具體的預言連細節也應驗了,確實讓人吃驚。推羅古城是位於腓尼基顯赫有名的沿海城市,由處於大陸和一個距岸約半英哩的島嶼組成。尼布甲尼撒王圍攻推羅大陸城市十三年(公元前585-573年),並將她攻毀。島嶼部份殘喘至亞歷山大帝在公元前333年將島嶼城市也攻毀(以西結書 26:4),在興建一條橋通往島嶼時,將沿海城市頹垣販瓦扔到水裡(以西結書 26:12)。這古城遺址「成為淨光的磐石」(以西結書 26:4)「許多國民」(以西結書 26:3)都來攻擊要修復的島嶼城市,包括:塞流古(Seleucids)、托勒密(the Ptolemies)羅馬、回教徒和十字軍。但那在大陸的城市卻不再被建造(以西結書 26:14),直到現在都只是淨光的磐石,作漁夫曬網的地方(以西結書 26: 5,14)

其它舊約顯著的預言例子包括:尼尼微的覆亡(那鴻書1-3章)、巴比倫覆亡(以賽亞書13-14章,耶利米書51章)、亞捫和摩押覆亡(耶利米書48-49章)、非利士人覆亡(耶利米書47章, 西番雅書2章),以東覆亡(以賽亞書34章, 耶利米書49章, 以西結書25章,35章)、挪弗和挪覆亡(以西結書30章)和巴勒斯坦的荒廢和恢復(利未記26、以西結書36)。

聖經宣稱是神所默示的。彌賽亞預言和一般預言的應驗是強而有力的證據,顯示聖經是神所默示的,特別是這些證據是建基於聖經文獻的歷史可信性,這在上文已經討論過了。

聖經與科學的問題

進化論(或演化論)是聖經與科學之間最常被提出的問題。凡相信聖經的人都接受神是創造者,祂創造了宇宙萬物。相信福音的人,他們都同意神創造世界,但怎樣創造卻沒有共同的意見。很多人相信地球很年青,並且相信創世記第一章記載的創造是一天有24小時;也有人相信經文只是象徵性,而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神在不同的時期都直接參與其中。這裡並不是探討誰是對的,而是怎樣回應非基督徒以進化論來質疑神的存在或創世記中創世記載的可信性。辯論的重點主要是無神論的進化模式和神的創造,而非地球的年齡。

無神論的進化模式假設一個沒有生命的系統,透過時間和隨機偶發從微進化轉變成宏觀進化(即很大的變化,例如:從微生物演化為人)。這理論的哲理問題是它的效果(複雜性、生命、智慧、性格)遠超過它的成因(無序、無生命、隨機的相互作用和突變、不帶個人情感的事件)。

無神論的進化模式也有未能解決的科學問題。進化論仍未能提供第一個有生命的細胞的產生過程,複雜的人腦就更不用說了。

要產生第一個有生命的細胞,將需要依照以下的化學變化程序:(1)原子要隨機組合成氨基酸。(2)這些氨基酸要結連在一起成為氨基酸鍊。(3氨基酸鍊要增長(數百個氨基酸)並且二十種氨基酸要按一定的序列排列。這將產生一個簡單的蛋白質分子。(4)要產生更多複雜的蛋白質分子。(5)那很長、有高度序列的分子鍊DNA必須形成和得以維持。(6)需要一個極其複雜的化學工廠來形成特殊蛋白質組成的酶DNARNA、核糖體、細胞壁等。這單細胞必須能夠自我繁殖和進行各種生命的功能。假如沒有一個理性秩序的媒介,就算在最理想的情況下,莫說各個步驟,就是第一個步驟也需要統計學上的神蹟。很多人爭辯,只要給予時間,就是最不可能的,也會成為可能。聽起來好像很合理,然而若瞭解這過程的或然率後,便會不一樣了。讓我們看看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的論點:當一百萬隻猴子不停用一百萬部打字機打字,給予足夠的時間,其中一隻最終能打出一齣沙士比亞劇。假設一百萬隻猴子一天24小時以每分鐘100個字的速率,使用有40個鍵的打字機不停打字,同時假設劇本每個字由4個字母組成,由其中一隻猴子打出第一個字約需12秒。不過,要在其中一部打字機得到最初的兩個字(按次序排列的8個字母)便需要5天的時間。那麼,需要多少時間才得到首4個字呢?約一千億年!沒有人能想像要產生一齣沙士比亞劇的第一幕,所需的時間有多長。

第一步,很多進化論學者假設原始地球大氣層沒有氧,以致氨基酸能夠組成。不過除非氨基酸受到保護,這樣的環境會導致產生出來的氨基酸立即分解(因紫外線穿過沒有氧的大氣層),若要克服這個問題,必須再無限地增加沒有根據的假設。

第二個層面,讓我們假設一個充滿氨基酸和所需催化劑的原始湯(primordial soup),同時有適當溫度和濕度的理想環境。在這樣有利的條件下,組成二兩個氨基酸結合的機率是百分之一;組成三肽的機率是萬分之一。要組成由十個氨基酸結合而成的多肽卻是100,000,000,000,000,000,000分之一(一垓分之一);然而普通的生物的蛋白質,平均有400個氨基酸組成的氨基酸鍊。

更令人驚訝的情況,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全是左旋的。左旋和右旋氨基酸就如鏡子裡的反射,它們的組成機會大致相同。雖然它們可以結合在一起,但最初的生命系統明顯只有左旋氨基酸。有些科學家稱這是自然選擇所誘發;但這理論只適用於已經能夠自行繁殖的系統。這奇妙的現象,唯一的解釋是有智慧的設計。要得到400個左旋氨基酸組成的氨基酸鍊的或然率就如拋一個銅板,連續400次出現「字」相同,這大約是10120分之一。這只是組成一個蛋白質分子的或然率,而最初的生命系統需要數百個類似的分子。

以上的或然率還未計算20種氨基酸的運作有如字母,要成為有用的蛋白,它們必須按有意義的序列連結在一起,隨機的排列是完全沒有用的。DNA比這更繁複多了,它是由高度組織的字母建立的,這些字母稱為核nucleotides。一個細胞約有30億對核苷酸(每個基因約有1,200對核酸)。這些堿基的排列都是至關重要的,因在這巨大的DNA鍊中,每三個堿基組成一個字,每個字都代表20種氨基酸的其中一種。DNA便是使用這些字來創造細胞所需要的蛋白。

曾有科學家以寬厚得使人感到荒謬的假設,粗略計算合成一個基因(就如使用文字組成一個段落)所需的時間,以下是從一個有名的例子稍作修改:假設一隻小鳥每十億年飛來一次,從一塊像太陽系那麼大的石頭取走一個原子,按此使這塊巨石消失所需的時間,比起在理想化學親合力的環境下,隨機創造出一個有用的基因所需的時間仍是微不足道。比蕭伯納的猴子用打字機打出莎士比亞的劇本還要長。

這些都不能和一個活細胞的複雜性作比擬,就是生命系統裡最簡單的細胞,也需要精心編碼的信息,成長、繁殖、物種特徵穩定性、有適應能力,對環境作出反應和進行新陳代謝。進化論學者認為通過化學反應以外產生生命需要神蹟,因此通過化學反應自發地產生生命是唯一的選擇,但這何嘗不需要神蹟的發生?唯一的問題是生命源於原始湯還是神的創造。

以上的討論,還沒有考慮到從氨基酸演化生命的化學反應是可以逆轉的。這是指當化學合成物達至高度複雜性時,因相對於環境變成的不穩定性而分解。一個由四個氨基酸組合而成的多肽容易分解為四個氨基酸。

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所有自然過程都會損耗有用的能量,同時亦會使熵增加。任何系統讓其自由發展,將會出現退化和腐朽。從太陽而來的遊離能量,會將複雜性稍微增加,但分解速度很快便會追上建立的速率。建立複雜蛋白質的唯一途徑是由一副已經存在的機器將原始能量轉化成一個擁有高度組織的形式。雖然有很多的太陽能,若非不同的系統已經存在,太陽能對建立複雜的系統並沒有幫助。生命出於生命;複雜的物質出於複雜的物質。生命自發產生的信念,和一切實驗和證據都相阻。有這麼的一句話:「目的論(teleology)是位老太太,若沒有她,沒有生物學家可以存在。但生物學家卻認為和她一起公開露面是羞恥的事。」設計需要一位設計師;這正是無神論的進化論所欠缺的。當然,進化論還涉及其它議題,例如:基因突變、物競天擇、比較解剖學、化石記錄和人的化石等,這些並非雞毛蒜皮的小事。這些都是非人格化演化機制無法產生生命和人格的基礎問題。至於是否神監督任何的進化過程,則是另一個議題。那些接受創世記的創世記述的科學家,在這論點上存在分歧。分歧包括地球的年齡、對化石證據和地質層的詮釋等。另一方面,無神論進化論者的構思方案亦明顯是超越科學方法揣測的極限,並且明顯和聖經的世界觀相阻。他們對生命和人類起源的斷言,明顯是忘記了科學的試驗性質。就算一個理論論證事物可能是怎樣發生的,但實際情況和推演的過程可能相去甚遠。

我們不要忘記聖經並非科學教科書,但當聖經觸及科學的事項,都被證明是可信的。過往有兩個主要問題讓人對聖經有關科學的可信性產生誤解。第一項是教會從聖經抽取的大量科學結論,最明顯的錯誤是太陽和其它星體圍繞地球運行。很多作家都很興奮地引用教會把伽利略主張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而被定為「異端邪說」作質疑;但錯不在聖經。另一個引起誤解的原因是經文對大自然的描述,是以眼所見的現象來描寫,例如:描述日出和日落(「它從天這邊出來,繞到天那邊,沒有一物被隱藏不得它的熱氣。」詩篇19:6),但這並不是教導太陽圍繞地球運行,對於「日出」和「日落」這些詞語的使用方法,聖經並沒有超越今天科學家對這些詞彙的運用。有些人認為聖經是錯誤的,因為列王紀上7:23 「徑十肘,圍三十肘」,經文的圓周率(π)是3而不是3.14。當我們比較7:23和7:26時,不難發現7:23那「圍」是指內圍。聖經的片語「地的四角」也被按字面誤解為地是平的,並且有四個角。不過當聖經使用這片語時,是作比喻指不同的方向(以賽亞書11:12和合本譯作地的四方, 以西結書7:2 和合本譯作地的四境, 啟示錄7:1, 20:8和合本譯作地四方)。

當聖經正面地描述大自然的運作時也頗準確,和聖經寫作時期的人對自然事物的概念有很大的分別。約伯記36:27-29是水的循環極佳的描述:蒸發、凝結、降下。約伯記26:7對地球的描述:「神將北極鋪在空中,將大地懸在虛空。」是超越時代的描述。經文其它有關天文學、生物學和醫學(利未記中的隔離和潔淨條例)的陳述同樣卓越。

聖經的倫理問題

聖經中兩個重要的倫理難題是種族滅絕和奴隸制度。聖經提出當今最知名的倫理道德標準,焦點是愛神和愛鄰舍如同自己。這使神在申命記20:10(另參約書亞記6:21)要完全滅絕迦南人的滅族命令變得十分複雜。對於這個問題,並沒有容易的解決方案;不過,當我們從聖經幾個不同的角度作檢視,這問題便會大幅降低:(1)我們很容易被世上對生命的觀點所局限,而忘記聖經的作者也是生命的賜予者,祂有權取回生命。(2)十誡中的第六誡最佳的翻譯是「不可殺人」(出埃及記20:13)。但這誡命並不禁止為履行神的命令去維持在以色列的社會公義(極刑),或為防衛國家而奪取人命。(3)殲滅另一個國家(迦南)的命令,是以色列歷史上完全獨特的事件。(4)那個時候的以色列是神權統治,世界歷史上並沒有相同的情況。(5)作為一個被救贖的國家,以色列人必須從其它民族分別出來。假如以色列人和迦南人混在一起,那拜偶像和道德敗壞的迦南人會使以色列人受玷污。(申命記20:18)(6)神使用以色列人作祂審判的杖,審判迦南人那嚴重的罪惡和不道德行為。按考古學發現那個時候的迦南,宗教淫亂氾濫,進行嬰孩獻祭、獸交和其它各種可增的事。這滅絕不悔改的迦南人看似十分之殘酷,其實和切除癌症腫瘤並無相異之處。

至於奴隸的問題,這裡有三個觀點:(1)我們今天對奴隸的觀點,其實和聖經所容許的奴隸制度並不相同。對待奴隸要以有尊嚴的人加以看待(約伯記31:13-15);假如主人侵犯奴隸的基本權利和虐待他們,便要讓他們自由離去(出埃及記21:26-27),奴隸亦可參加以色列的敬拜。(2)奴隸制是當時的文化特色,奴隸制的設計旨在讓族長的家庭在經濟上得以延續,這和我們的文化相異。假如我們絕對化我們自己的文化價值觀念,這是錯誤的。(3)雖然新約亦容許奴隸制度,但新約的書信清晰地表明所有信徒在神面前有相同的地位(加拉太書3:28)。基督的真實,更新了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基督教的原則反對剝削和虐待奴隸。有些人因神的怒氣和血祭而受困擾。神滿有愛和恩典,不過,祂也是聖潔和公義的神。我們從創世記至啟示錄都能找到神這些特性。這些特性並不矛盾,而是互補的。祂的愛是聖潔的愛,祂的怒氣絕不反複無常,祂的怒氣指向罪和罪所帶來的非人道結果。我們社會的價值觀變得薄弱和被扭曲了,很多人都以神的聖潔和罪所包含的罪性感到陌生。至於血祭,新約清楚說明那是預表基督,神的羔羊為世人的罪所作的犧牲。祂被釘十字架顯明了神的愛和神的怒氣。

聖經的明顯錯誤問題

大部份所謂聖經出現矛盾的地方,主要是因為同一事件有多過一個記載,而不同的作者以不同的角度來描述。當我們仔細檢察這些記載時,都顯示它們是和諧的互補性質。我們可以從福音書有關耶穌墳墓天使數目的所謂矛盾來作例子: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記載一位天使,而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卻記載兩位天使。假如當時有兩位天使,那麼必然有一位天使;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記載了那一位較突出的天使,這是選擇性的報導(所有的報導都是選擇性的)。其它地方亦出現了相同的情況(例: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記載耶穌在加大拉(格拉森)只遇到一個被鬼附的人,而馬太福音卻說兩個。)

另一個被人津津樂道的矛盾是創世記第一章和第二章的記載。有些人以此為兩個互相矛盾的創世記載,但它們可以是和諧的。我們要注意兩件事:(1)創世記第一章提供了六日創造的一幅大圖畫,而創世記第二章是第六日創造較詳細的描述。(2)創世記第一章以「神」(Elohim)來稱呼神,這是因為在這裡的重點是以神為創造主來描述神的工作;第二章卻以雅威(耶和華Yahweh)來稱呼神,來強調神和人之間的盟約關係。聖經出現錯誤的三個明顯基本因素是:來源、文本和詮釋問題。

(1)聖經和聖經以外的來源都不完整,這可能是導致出現錯誤的成因。在前一篇文章(II. 聖經的背景)在考古學與聖經的部份,已經談論過聖經的一些記載怎樣在得到考古出土文物證明前,被指為錯誤的,例如,赫人王國、巴比倫王伯沙撒、族長時期的非利士人。這並非聖經的瑕疵,只因流傳下來的資料並不完整。

(2)錯誤也隨著文士的失誤和現代化偷偷溜進聖經的文本中。例如列王紀上4:26記載:「所羅門有套車的馬四萬匹…」,而歷代誌下9:25卻是四千匹。列王紀上那誇張的數字,是抄寫錯誤,這是常見因數值符號相似而出錯的問題(另參撒母耳記下10:18  歷代誌上19:18)。

(3)錯誤詮釋聖經的文本和聖經以外的資料,都會導致明顯的錯誤。例如英文聖經英皇欽訂本列王紀下23:29便錯誤地詮釋希伯來文聖經的文本為:「埃及王法老尼哥『上到伯拉河攻擊』亞述王…」;其實希伯來文聖經文本只說「上到伯拉河」,這和亞述記載法老尼哥幫助亞述對抗巴比倫相同。(要記著我們的英文聖經譯本從原文翻譯過來,多參考不同的譯本會幫助我們更清楚明白經文)。

這並不是說我們已經解決了聖經的所有差異,還有少量的問題存在。然而不斷增加對經文有利的歷史和考古學證據,這些問題將會繼續遞減。

聖經的正典問題

我們如何能夠肯定負責決定那些書卷是正典的人所作的決定是正確的?教會的議會不會出錯嗎?這樣的異議是誤解了正典的性質。「正典」(canonicity)這個字是從規則或標準(canon)而來。它被借來稱呼一系列符合神所默示標準的書卷,「默示」是決定正典的因素。初期教會只是認定那些書卷是神所默示的,那些並沒有默示的標記,所以教會只是發現那些是正典而不是斷定那些不是正典。

舊約的正典分為律法書、先知書和著作(參路加福音24:44),在基督降生前一段很長的時間,便已被公認。有些書卷如以斯帖記、傳道書和雅歌,基於某些因素,被少數拉比提出爭議,但在公元90年的雅麥尼亞(Jamnia)的拉比大會中,這幾本長久被確認的書卷再被確定。次經被加進七十士譯本中引起一些困惑,不過猶太人或初期教會並沒有接受次經為正典。猶太學者斐羅(Philo)和約瑟夫從未引用次經,耶穌和其他新約作者同樣沒有引用次經。直至公元1546(反宗教改革時期)的天特會議(Council of Trent)羅馬天主教會給予次經正典地位。

次經是舊約最後一卷先知書瑪拉基書以後二百多年才寫成的,有別於其它舊約書卷,它們並沒有宣稱擁有先知的印記、也沒有體現神的權柄與能力。它們因為教義上的錯誤、低於聖經教導的道德和歷史性的失實而不被納入正典,它們並非從起初便被神的子民接納。新約的正典是漸漸地流傳和被收集,在希坡會議(the council of Hippo公元393年)和迦太基會議(the council Carthage公元397年)被正式確定。這些書卷都通過了以下的測試:由使徒或與使徒有密切關係的人所寫(例如馬可是彼得的夥伴、路加則是保羅的夥伴),成書於使徒在世期間(第一世紀),和使徒所傳講的教義相符。

神蹟的問題

神蹟是聖經和科學之間的問題,因為反對聖經所記載的神蹟,都以科學為理據。其中一個反對神蹟的原因是神蹟違反或與自然法則產生矛盾。更正確被拒的原因是神蹟被賦予高於自然的能力,它們超越了正常的程序或自然法則。就如飛機飛行時空氣動力學原理勝過了地心吸力。所以神蹟出現時,一個較高的(超自然)原則勝過了一個較低的(自然)原則。另一個反對神蹟的原因是神蹟破壞大自然的規律。科學方法建基在我們住在一個有規律的宇宙這假設上,如果隨時出現神聖的干預,那麼甚麼事情都有發生的可能性,秩序便會被混淆或取代。這個反對原因的出現,是不了解聖經有關神蹟的教導。聖經肯定宇宙是有秩序的,因為它是由一位有智慧的設計師所創造和維繫。神制定我們所稱為「自然法則」的定律,但祂自己卻不在它的限制之下。祂有時選擇超越這些限制來揭示自己,讓人認識祂。仔細檢視經文,神的干預或神蹟,都在不尋常的特殊情況發生。事實上,神蹟就其本質而言,必然有別於普通情況的獨特事件。因此,若以神蹟破壞大自然規律而否定神蹟,其破壞性並無差異,因為神蹟是由超自然體所行,因此自然法則無法解釋神蹟的發生。我們沒有能力解釋的事物,並不表示它們不能發生,問題的背後是神是否存在。按此,若神存在,神蹟是可能發生的。這不是科學或哲學的問題(神蹟能否出現?),而是歷史性的問題(神蹟已經出現了嗎?)。耶穌基督的工作是神蹟最有力的歷史證明,特別是祂從死裡復活。歷史事實是所有試圖用自然法則去解釋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都失敗了。關於耶穌的空墓和復活後向不同的人顯現,結合客觀的證據如門徒生命的改變,耶穌基督身體復活,便成了一件難以置疑的事件。神用十災重擊埃及,但聖經並沒有提供神怎樣使十災發生的細節;同樣地,耶穌把水變酒和叫死人復活的細節同樣欠奉,但超自然體的介入卻是十分明顯。如果宇宙是神創造的,祂必能成就這些事來展現祂的救恩計劃。故此,安排海中生物在約拿被拋進地中海時,在他的船旁出現,對神來說也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既沒有需要、也沒有基礎將約拿的事蹟寓言化。好些鯨魚和鯊魚都能將整個人吞下;也有少數被吞進魚腹的生還者講述他們的經歷(例:詹姆斯巴特利James Bartley在1891年被一條抹香鯨打翻了他的魚叉船,並把他吞下,他的同伴都以為他遇難,一天半後,他從鯨魚的食道被救出來,仍然生還。)我們無需爭議神到底是使用一條現存的魚,還是為約拿創造一條魚,因為神都能做得到。


1譯者註: Im Glad You Asked 這本書有中文譯本:《問得好 - 解答當代人對信仰的困擾 作者:肯尼斯鮑和賴利慕 出版:橄欖》

譯者註:文中的人名、地名或其他專有名詞坊間已有很多不同的譯名,譯者在這篇文中從已有的翻譯採用其一

IV. 聖經的寫作特色

Related Media

聖經雖然含有很多元素,但聖經卻又是統一的,它透過豐富的文學形式來表達它那獨一的信息。聖經是從神的角度將人類的經歷充滿美感地表達出來。當我們閱讀聖經、詮釋經文和應用聖經的真理時,不要忽略了經文的美,否則我們便錯過了享受聖經這重要特質。在這裡,我們會簡略地介紹經文中的一些文學形式,包括象徵性語言、歷史敘述、詩歌、智慧文學、先知著作、福音、講章和書信。

象徵性語言

聖經充滿象徵性的表達。那些美妙的意象是從人類豐富的經歷而來,包括古代近東的風俗習慣、家庭生活、經濟活動和大自然的不同事物。文字的意義是指文字按約定俗成的一般意義使用;而象徵則是用一個概念取代另一概念。下面並非將所有象徵性語言都列出來,但卻為聖經所使用的主要象徵性文字提供一個輪廓。

尖刻而簡短的修辭手法

包含比擬的修辭手法

明喻(Simile)

明喻是把兩件本質並不相同的事物作出明確的比較,使用「如」、「好像」等喻詞連接本體和喻體。

「女兒錫安孤立,好像葡萄園的草棚,瓜田的茅屋。她是被圍困的城邑。」 (以賽亞書 1:8).

「我們都如羊走迷 」(以賽亞書 53:6).

「因為他如煉金之人的火,如洗衣之人的鹼。」(瑪拉基書 3:2).

「閃電從東邊發出,直照到西邊,人子降臨時,也要這樣。」(馬太福音 24:27)

「你們去吧!我差你們出去,如同羊羔進入狼羣。」(路加福音10:3)

另參以賽亞書 29:8; 55:10-11; 耶利米書 23:29; 馬太福音 23:37; 哥林多前書13:11; 帖撒羅尼迦前書 5:2。

暗喻(Metaphor)

暗喻是直接或間接包含比較兩件不同的事物。

「我的 神,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我的盾牌,」(撒母耳記下22:3)

「我們是他的民,是他草場的羊。」(詩篇. 100:3)

「我另外有羊,不是在這圈裏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所有的羊要合成一羣,歸一個牧人了。」(約翰福音 10:16)

約翰福音裡耶穌七個「我是」的宣告都是暗喻:

「我就是生命的糧。」(約翰福音 6:35)

「我是世界的光。」(約翰福音 8:12)

「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並且出入,又得草場。」(約翰福音 10:9)

「我是好牧人。」(約翰福音 10:11)

「我是復活和生命。」(約翰福音 11:25)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約翰福音 14:6)

「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栽種的人。」(約翰福音 15:1)

另參詩篇 23:1; 耶利米書2:13; 路加福音8:21; 啟示錄1:20。

相關性的修辭手法

轉喻(Metonymy)

在轉喻,透過聯想把一個物體或概念,用相關或相似的來取代了所述的。

「『他們有摩西和先知的話,他們必須聽從。』」(路加福音 16:29)(「的話」二字是中譯本補充)這裡使用了轉喻,因為摩西和先知被借用來代替了摩西和先知的著作(的話)。

「神既是一位,他就要那受割禮的因信稱義,也要那未受割禮的因信稱義。」(羅馬書3:30)在這個轉喻裡,「受割禮的」和「未受割禮的」來表達「猶太人」和「外邦人」。

「當時,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並約但河一帶地方的人,都去到約翰那裏,…,在約但河裏受他的洗」(馬太福音. 3:5-6)(「的二字是中譯本補充),這裡並不是耶路撒冷城移動了,而是指住在那裡的居民。

另參創世記42:38; 箴言23:26; 馬太福音 23:22; 路加福音 1:46; 以弗所書5:16。

舉隅法∕提喻(Synecdoche)

舉隅法是以局部代替全體,或以全體代替局部。

「地上所有肉已敗壞」(創世記6:12)(這節翻譯自KJV),「肉」在這裡是指人類或生物。

「我將會對我的靈魂說:『靈魂啊,你貯存的財物足夠多年,你只管開心安逸地吃喝。』」(路加福音 12:19)(這節翻譯自 KJV)「靈魂」是替代了整個人。

「神愛世界」(約翰福音3:16)「世界」是指「世人」。「所有經文都是神所默示的」(提摩太後書 3:16)「所有經文」是指經文的每一部份。(這兩節經文翻譯自 KJV)

另參詩篇 145:21;以賽亞書 58:5;約翰福音 12:19;彼得前書1:9。

人格化的修辭手法

擬人法(Personification)

擬人法是以人的特質應用在一個對象、質量或想法上。

「滅沒和死亡說:『我們風聞其名。』」(約伯記28:22)

「她(智慧)在道旁高處的頂上,在十字路口站立」(箴言8:2)

「田荒涼,地悲哀,」(約珥書1:10)

「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今天的難處也夠受了。」(馬太福音6:34)

另參利未記18:25,28;馬太福音 6:3;哥林多前書 12:15-16。

擬人論(Anthropomorphism)

擬人論是以一個人的特點應用在神身上的修辭手法。

「然後我要將我的手收回,你就得見我的背,卻不得見我的面。」(出埃及記33:23)

「摸你們的,就是摸他眼中的瞳人。」(撒迦利亞書 2:8)

「主啊,求你聽我!願你聆聽我懇求的聲音!」(詩篇 130:2)

「誰也不能從我父手裏把他們奪去。」(約翰福音 10:29)

另參出埃及記15:8;詩篇 91:4;以賽亞書 40:10-11;約翰福音 1:18。

頓呼(Apostrophe)

頓呼這修辭手法是將被人格化的事物進一步變成虛構的說話對象所達至的一種特別效果。。

「先知奉耶和華的命向壇呼叫說:『壇哪,壇哪!』」(列王紀上 13:2)

「天啊,要聽!地啊,側耳而聽!」(以賽亞書 1:2)

「松樹啊,應當哀號,因為香柏樹傾倒了,佳美的樹毀壞了。巴珊的橡樹啊,應當哀號,因為不能穿越的樹林已經倒了。」(撒迦利亞書 11:2)

「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這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那裏的人!」(馬太福音 23:37)

另參撒母耳記下 1:21;詩篇 148:3-4;以西結書36:1,4,8;哥林多前書 15:55.

使用假象的修辭手法

諷刺(Irony)

諷刺所要表達的,剛好和字面的意思相反。

「到了正午,以利亞譏笑他們說:「大聲一點!因為他畢竟是神,他或沉思,或走開了,或出門去了。也許他在睡覺,要被叫醒。」(列王紀上18:27)

「你們真是子民,你們死亡,智慧也就滅沒了。」(約伯記 12:2)

「你們去哀求所選擇的神,你們遭遇急難的時候,讓他救你們吧!」(士師記 10:14)

「去伯特利背叛吧!在吉甲更多的背叛吧!每早晨獻上你們的祭物,每三日奉上你們的十分之一!」(阿摩司書4:4-5)

「要把眾人所估定超額的價值丟給窯戶,我便將這三十塊錢,在耶和華的殿中丟給窯戶了。」(撒迦利亞書 11:13)

「你們既是精明人,當能樂意忍耐愚笨人。」(哥林多後書11:19)

另參申命記32:37;約伯記 38:4-5;以賽亞書57:13;約翰福音 19:14;哥林多後書11:19; 12:13。

誇張(Hyperbole)

誇張是作者以誇大其詞的手法來達到一個強烈的效果。

「能用機弦甩石打人,毫髮不差。」(士師記 20:16)

「我因唉哼而脫力,我整夜流淚,把床榻浸遍,把褥子濕透。」(詩篇 6:6)

「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木屑』呢?」(馬太福音 7:4)

「耶穌所行的事還有許多,若是一一的都寫出來,我想,所寫的書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約翰福音 21:25)

另參民數記13:33;申命記 1:28;詩篇 107:26;馬太福音 5:29-30。

含蓄的修辭手法

婉辭(Euphemism)

婉辭是以不招人討厭或令人會欣然同意的說法去表達一些令人不快或討厭的事。

「你要平平安安的歸到你列祖那裡,被人埋葬。」(創世記15:15)是婉轉地宣告死亡。

「若不是耶和華幫助我,我就躺在死亡的寂靜了。」(詩篇 94:17)委婉地說出死亡與埋葬。

「我們的朋友拉撒路睡,我去叫醒他。」(約翰福音 11:11)含蓄地說出死亡與復活。

「這位分猶大已經放棄,往自己的地方去了。」(使徒行傳1:25)隱晦地表達地獄。

另參利未記 18:6;列王紀下22:20;傳道書12:2-7;約翰福音 2:25。

曲言(Litotes)

曲言使用輕視或否定的語句來肯定真理。

「以色列王出來要尋找誰呢?追趕誰呢?不過追趕一條死狗,一個虼蚤就是了。」(撒母耳記上24:14)

「看哪,萬國都像水桶的一滴,又算如天平上的微塵;他舉起眾海岸,好像極微之灰塵。」(以賽亞書 40:15)

「他們把那童子活活的領回家,連丁點兒的安慰也沒有。」(使徒行傳20:12)(這節翻譯自KJV)

「我是猶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數,非無名之城的人,」(使徒行傳21:39)(這節翻譯自 KJV)

另參創世記 18:27;詩篇 22:6;使徒行傳 27:14; 羅馬書 1:13。

強調性質的修辭手法

贅言(Pleonasm)

這修辭手法是為了強調某部份的重要性而使用冗長的話。

「酒政卻不記念約瑟,竟忘了他。」(創世記 40:23)在這節經文中,「竟忘了」是為了加強語氣。

「耶弗他就逃避他的弟兄」(士師記 11:3)「弟兄」原文的文本原是「從弟兄跟前」。

「經過了那些日子」(馬可福音1:9)(這節翻譯自 KJV),這強調「經過了」的措詞,在新約和舊約都十分普通。(CNET / CUV 譯作「那時」)

「又曉得神發誓起了一個誓言 」(使徒行傳2:30)(這節翻譯自 KJV),使用「一個誓言」這冗餘的詞語是為了加強語調。

另參創世記 38:1,24,28; 42:2;出埃及記 12:20;列王紀下20:1下;約翰壹書 1:8。

重複(Repetition)

這修辭手法是使用重複的字、詞或句子,以達到強調的效果。

「摩西,摩西!」(出埃及記3:4)。

「諸水見你,神啊;諸水見你」(詩篇 77:16))(這節翻譯自 KJV)。

「因他的慈愛永遠長存」在整首詩篇136篇中不停地重複。

「有福了」在八福中重複(馬太福音 5:3-11)。

「以羅伊,以羅伊」(馬可福音15:34 )

「是」在羅馬書 8:38-39重複了很多遍。

「又叫一人 」(哥林多前書 12:8-10)在聖靈賜人不同恩賜的清單中重複出現。

另參申命記 28:3-6;詩篇 22:1; 96:13;哥林多前書 13:7。

層進法(Climax)

這修辭手法是列出一系列的行動或情況,當中有部份重複的字,達至層遞的效果。

「格森蝗剩下的,阿畢蝗吃了;阿畢蝗剩下的,雅立蝗吃了;雅立蝗剩下的,哈斯蝗吃了。」(約珥書 1:4; 另參1:3)

「在他裏頭有生命,這生命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沒有勝過光。」(約翰福音 1:4-5)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品格,品格生盼望,盼望不至於落空」(羅馬書. 5:3-5)

「正因這緣故,你們要盡力在信心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知識,又要加上自制;有了自制,又要加上恆心;有了恆心,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無私的愛。」(彼得後書1:5-7)

另參何西阿書2:21-22;羅馬書8:29-30; 10:14-15;雅各書1:14-15。

需作填補的修辭手法

省略(Ellipsis)

省略是把句子中的一些字刻意遺漏,讀者需要補回才使句子的意思完整。(譯者註:聖經不同的中譯本,原文省略的地方,很多譯本已補回。)

「當時掃羅有一妃嬪,名叫利斯巴,是愛亞的女兒。一日,伊施波設對押尼珥說:「你為甚麼與我父的妃嬪同房呢? 」(撒母耳記下 3:7)希伯來文本並沒有「伊施波設」這名字,這名字旁加上小點,是代表翻譯時使意思完整而補上。

「因為牛失前蹄,烏撒就伸扶住神的約櫃。」為了使意思完整必須補回「手」這個字。

「他不常常責備,也不永遠懷怒。」(詩篇. 103:9)希伯來文本並沒有「懷怒」這詞語,翻譯時為了使意思完整而補上的。

「我們若在他死的形式上與他聯合,也要在復活的形式上與他聯合」(羅馬書 6:5)

另參歷代誌上16:7; ;詩篇 137:5;以西結書 47:13;希伯來書 7:8。

軛式修飾法(Zeugma)

這修辭手法是以某個字來修改兩個或多個詞,而那字卻只指其中之一,因此需要補回另外的字使意思完整。

「我實在眷顧了你們,我也注意到你們在埃及的遭遇。」(出埃及記3:16)

「他們禁止嫁娶,又禁食物,」(提摩太前書4:3)在原文「禁止」只指嫁娶,因此必須在戒食物前補回「又禁戒」。

另參出埃及記 20:18;申命記 4:12;列王紀下11:12;哥林多前書 14:34。

說話中斷法(Aposiopesis)

這修辭手法是將思路打斷。

「『如今那人已經變為與我們相似,知道善惡;絕不能讓他伸手摘生命樹的果子吃,而永遠活著…』耶和華 神便驅逐他出伊甸園」(創世記3:22-23)

「倘或你肯赦免他們的罪……不然,求你從你所寫的冊上刪除我的名。」(出埃及記 32:32)

「我們若說『從人來』」(他們懼怕羣眾,因為他們以約翰為真先知。)」(馬可福音11:32)

「明年若結果子便罷,…,不然才把它砍了吧!」(路加福音 13:9)

另參詩篇 6:3;路加福音 15: 21(另參15:19);約翰福音 6:62;使徒行傳23:9。

練習:

試從下列經文找出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可以多於一種修辭手法)。

創世記 18:27;出埃及記 15:8;利未記 18:25,28;列王紀下22:20;詩篇 23:1; 107:26; 145:21;以西結書 36:1,4,8;馬太福音 23:37;路加福音 1:46;羅馬書 8:29-30;哥林多前書 13:7; 13:11;哥林多後書 11:19.

延伸性的修辭手法

比喻(Parables)

比喻是透過一些簡短的故事教導真理或回應發問,當中含有比較的延伸性修辭手法。比喻裡的故事並非歷史性事件、也不是童話故事,而是生活實況。比喻以口述形式,利用真實處境、加上發揮想像力的體裁。耶穌經常以比喻來教導(馬可福音4:34),與及回應特定的處境和挑戰。祂的比喻通常從家庭生活、商業或政治範疇選材。祂選取祂的聽眾所熟悉的題材,並把他們引導到新的事物。有些比喻是給屬神的人揭示奧秘,對於不屬神的人卻是隱藏的真理,因為他們不願聆聽領受(馬太福音13:10-17;馬可福音4:10-12)。這情況特別適用於有關天國的比喻;但有些比喻像好撒瑪利亞人(路加福音10:25-37)、家主的比喻(佃戶的比喻)(馬太福音 21:33-46),就是不信的人也很容易捕捉到比喻的含意。

比喻有一個中心主題,而細節是用來加強這主題;若將每個細節都詳細考究有沒有特別含意,就會導致混淆和錯過了重點。笑話是要使人聽後自然發笑;笑話若要加以解釋,便失去效果。同樣地,比喻必須由聽眾自己捕捉神韻。故事形式的比喻(例如好撒瑪利亞人、浪子、葡萄園的佃戶、財主與拉撒路、聰明和笨拙的童女),它們的設計是要引導讀者作出回應。當聽眾捕捉到比喻的重點時,就收到當頭棒喝的效果。拿單先知給大衛說了一個財主宰殺窮人的羊的比喻(撒母耳記下12:1-7),這比喻對大衛來說如利箭穿心;當拿單對大衛說:「你就是那人!」時,大衛捕捉到這比喻的意思,同時這比喻也擒獲他。

寓意∕寓言(Allegories)

福音書中的比喻(parables),範圍包括類比、故事和寓意或寓言。麵酵的比喻(馬太福音13:33-35)屬於類比,因為它以日常生活的實例來說明。浪子的比喻(路加福音15:11-32)因它有開始和結局,屬於寓言故事。葡萄園主人的比喻(馬可福音12:1-11)則是寓意故事,原因是當中的很多個細節,都有相對的觀念性意義。

比喻 (parables) 是明喻 (simile) 的延伸,而寓意則從暗喻發展而來。約翰福音15章的葡萄樹和枝子是寓言,以真葡萄樹比喻基督(第1和5節),而天父是那栽培的人(第一節),信徒是枝子(第5節)。

寓意故事包含多個比擬,約翰福音10:1-18,好牧人的比喻將多個元素逐點和屬靈真理作比較(羊的門、牧羊人、羊、賊和僱工)。

寓意的範圍可從難以捉摸的到詳細明確的。有些細節明顯指向一組概念,例如好牧人的比喻;有些主題卻不那麼清晰。耶穌那土壤與收成的比喻(撒種的比喻),祂給門徒逐個細節加以解釋(馬太福音 13:1-23;馬可福音4:1-20)。比喻使用真實的圖像;而寓意則使用象徵性的文字,並且不按文字表面意思作解釋。失羊的比喻(路加福音15:3-7),「羊」按字面意義;而好牧人的比喻,「羊」卻不按字面意思。葡萄園主人的比喻中(路加福音20:9-21),「葡萄園」按文本意義,而葡萄樹與枝子中,葡萄卻有象徵意義。

舊約中含寓意的經文有詩篇80:8-15,它把以色列比擬作葡萄樹;箴言第7章的愚昧婦人;傳道書 12:1-7的衰敗的日子和以西結書第23章的兩姊妹等。新約則有:哥林多前書3:10-15根基和建造工程;以弗所書6:11-17神所賜全副軍備。

也有一些特別的例子,新約使用舊約的敘述作比擬來教導真理。保羅在加拉太書4:21-31以夏甲和自主婦人來比擬律法與恩典。

隱意的修辭手法

聖經裡有一些神秘莫測、謎一般的經文(民數記 12:8;詩篇 49:4; 78:2),以隱晦的方法來申明真理,因此需要細緻搜索經文的意義。

「王杖必不離猶大,權杖必不離他兩腳之間,直等它的所屬者來到,萬國都必歸順他。」(創世記49:10)

「從耶西的墩必發一條,嫩芽必從他的根而出。」 (以賽亞書 11:1)

「沒有人把未縮水的布補在舊衣服上,因為所補上的反扯壞了那衣服,破的就更大了。」(馬太福音 9:16)

另參以賽亞書 21:11-12;但以理書5:25-28;馬太福音 9:15,17;路加福音 11:34-36。

謎語(Riddles)

謎語是一種簡潔而令人費解的語句所構成一個要解決或需要解釋的問題。

「吃的從吃者出來,甜的從強者出來。」(士師記 14:14;另參 14:12-19)

「這裏需要智慧:凡有聰明的,可以計算獸的數目,因為這是人的數目,牠的數目是六百六十六。」(啟示錄13:18)

寓言故事(Fable)

寓言故事是虛構的故事用來加強一個真理或道德課題。寓言通常包含會說話並與人類行為相似的植物和動物。參看士師記9:8-15樹的寓言(解釋和應用在9:16-20),列王紀下14:9的蒺藜和以西結書 17:2-10的兩隻鷹的寓言。

象徵與預表

象徵(Symbols)

象徵是以一件事來暗示或表明另一件事。象徵是以文字來表達一個真理或教訓。

雲柱和火柱(出埃及記 13:21-22)象徵神的榮耀和在子民中同在。             

血象徵動物和人的生命(利未記17:11;申命記12:23-25)。

以西結的枯骨異象(以西結書37:1-14)象徵審判和復辟以色列。

阿摩司書8:1中的一筐夏天的果子象徵結局以審判形式來臨。在希伯來文「夏果」和「結局」是諧音,而熟透的果實,不是吃掉便是腐爛,是審判的一個恰當的象徵。

數目(例如4.7和12),顏色(例如:藍、紫、朱紅、白和黑)和金屬(例如金、銀、銅、鐵)在經文中常有象徵意義。

另參耶利米書 1:13; 13:1-11; 24:1-10;但以理書2:31-45;撒迦利亞書 1:18-19; 5:1-4;啟示錄1:20。

預表(Types)

預表是含預言性的象徵。舊約中好些人、事件和事物,在新約聖經中都有相對的類型。

麥基洗德預表基督(創世記14:18-20;詩篇110:4;希伯來書7:1- 10)

大衛預表基督(詩篇 22:1-21; 69:7,9,20;另參羅馬書 15:3)

亞當是「那以後要來之人的預像」,那就是基督。(羅馬書 5:14)

地上的會幕是「只是天上聖所的草圖和影像」(希伯來書8:5)

另參哥林多前書3:16-17; 10:6,11; 哥林多後書 6:16-18。

敘事體裁(Narrative)

敘事體裁或故事,是聖經裡最常使用的文體。新約和舊約都有很多敘述關於神為子民所作的救贖工作。在人類歷史舞台中因為有神的參與,所以這形式在經文十分顯著。

從經文的表層,我們在整本聖經中能找到數以百計有關雅各和拉班的故事,在較深入的層面,這些敘述組合起來組成了神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人的奴役和征服迦南地。再進深一層,這些敘事的終極意義是神拯救人類出黑暗入光明,帶領子民進入神的國度的計劃。

每一層,聖經的敘述透過通用的模式,捕捉了人類經驗的主要課題。經文敘述了外在和內在的矛盾,包括:善與惡、天堂和地獄、光明與黑暗、天使與惡魔、智慧與愚昧、信心與疑惑、勇敢與懦弱、順服與叛逆、希望與絕望。當結合所有的故事時,就會發現不論是開始、中段或結局,讀者都在當中參演;由創造以致終結的歷史長河中,都在神大能的手掌管中。

創造與終結(Creation and Consummation)

聖經的首三章和最後三章,都有很多顯著相似之處。這幾章經文描述了神創世∕救贖大型話劇的開始和結束。創世記 1-3描述了創世、創造人與及人的墮落;啟示錄20-22章則由審判失救的到信徒與神一同居住在新天新地裡。創造與終結的故事,都處於時間和永恆之間的過渡點,而在它們之間是人類的歷史。在這期間,人類要選擇永永遠遠與神分隔,或是永永遠遠與神相交。這兩件事的描述都加入了比喻,因為它們觸及的事超出人類經驗,並且告訴我們那活在塵世的短暫日子並非生命的全部,我們必須活在彰顯真我的光中(創造),那也是我們要前往的地方(終結)。

史詩(Epic)

史詩通常是以高尚的詩歌結合很多插曲寫成的長篇敘事詩。出埃及記和申命記結合起來所記載有關出埃及往迦南的事蹟,雖然當中有散文的文體,仍然附合史詩的體裁。史詩般的出埃及記,連接了中心人物(摩西)和背後動機(應許之地)這些強烈的民族主義元素(建立以色列國)。出埃及記與傳統史詩的分別是中心人物並不是一個人,而是神自己;整個事件是頌揚神偉大的作為,而非頌讚摩西;焦點也非人的成就,而是道德和屬靈價值。傳統史詩讚美人英勇的行為;出埃及記卻暴露以色列人的叛逆、脆弱和罪,他們需要神的施恩與拯救。

法典(Law)

出埃及記第20章至申命記第31章的大部份篇幅是以法典形式寫成的以色列律法。 法典是由法度(道德責任)、法規(禮儀義務)和條例(公民和社會責任)組成。有超過600條誡命在摩西五經中找到,它們分別記載在聖約法典(出埃及記20:22-23:33)、申命法典(申命記12-26章)和聖潔法典(利未記 17-26章),它們佔律法的大部份。舊約律法主要分為兩類,絕對的誡命 (Apodictic Law)(應作的和不應作的事),適用於每一個以色列民,其餘是相對的誡命 (Casuistic Law),這些誡命受到特定情況制約。

律法是按古代君主國和附庸國條約形式寫成。附庸國遵行誡命,就會得到協議的好處和保護;但假若出現不忠的情況,就會得到懲罰(參申命記 27-28章的祝福與咒詛)。

英雄敘事(Heroic Narrative)

英雄敘事通常是以主角的功勳作故事的主幹。這些英雄或女英雄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些社會上認同的美德,他(她)的生命成為他人模仿的對象;故事發展的主線圍繞主角的價值觀,他(她)怎樣滿足了角色的要求和他(她)怎樣面對衝突。

舊約英雄敘事的例子有亞伯拉罕(創世記12- 25章)、雅各(創世記27-35章)、約瑟(創世記37-50章)、基甸(士師記 6-8章)、路得、大衛(撒母耳記上16章至撒母耳記下 24章;歷代志上11-29章)、以斯帖和但以理。

悲劇(Tragedy)

有些聖經人物,從得到祝福變作掉進災禍,因為他們性格中有致命的弊端,當生命中出現一些災難性的轉變時,他們的人生變成一場悲劇。雖然讀者希望他們有好一些的結局,但卻是徒勞無功。

每個個案中,悲劇的主角在面對人生關鍵性的道德抉擇時,他們作了錯誤的選擇。雖然後果並沒有即時出現,但卻將他綑綁到他無可避免和不能逃避的網羅。他要為悲劇的出現負責、也成了悲劇的受害者。有些悲劇的英雄能洞察他所受的苦,例如士師記13-16章中的參孫。聖經中的悲劇性敘事例子還有亞當和夏娃(創世記第3章)、掃羅王(撒母耳記上9-31章)和所羅門王(列王紀上 1-11章、歷代志下1- 9章)。

詩歌(Poetry)

詩歌體裁佔經文的比例比一般人所想像的要多,除了約伯記、詩篇、箴言和雅歌以外,在先知書中,詩歌體裁也佔重要的比重(包括:以賽亞書的大部份篇幅、耶利米書、何西阿書、約珥書、阿摩司書、俄巴底亞書、彌迦書、那鴻書和西番亞書)。差不多半部舊約是詩歌體裁,不過,聖經譯本中,有些詩歌體裁卻被翻譯成為散文。

聖經裡的詩歌能盛載和有效地傳遞人類不同的情感,不論是極度的喜悅,還是處於絕望的深淵。詩人和先知使用個人獨特的方法來表達他們的憂傷、人民所處的困境和對神不動搖的希望。

希伯來詩歌的平行體(對句 parallelism)

詩歌一般以聲調押韻,但希伯來詩歌卻以內容來作意韻。由於意韻是基於邏輯而非發音,所以在翻譯過程中,它們能夠保存下來。詩歌體裁常以第一行和第二行平行;也有些以三節、四節或五節為一組,而平行可擴展至整個篇章。

同義平行體(Synonymous parallelism)

在同義平行體中,首行的思想或意念,在其它行中以不同的方式表達。

耶和華啊,我的敵人何其的多!

有許多人起來攻擊我。(詩篇. 3:1)

另參創世記 4:23-24;詩篇49:1; 103:3;箴言 11:7,25; 12:28。

反義平行體(Antithetic parallelism)

反義平行體的希伯來詩歌,首行的思想或意念,在其它行中出現明顯的對比。

回答柔和,使怒消退;
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言. 15:1)

另參詩篇1:6;箴言10:1; 15:2,4-9,13-15,18-22; 27:6。

綜合平行體(Synthetic parallelism)

在這裡,首行的想法或觀點,在其它行中繼續發展。

不從惡人的計謀,
不站罪人的道路,
不坐在褻慢人的席位。(詩篇. 1:1)

另參詩篇 1:2; 19:7-9;箴言 4:23;以賽亞書 55:6-7.

轉平行體(Introverted parallelism)

這是透過一組多行的外在平行體。其中一個例子是第一行和第四行平行,第二行和第三行平行。例如:箴言 23:15-16(另參詩篇 5:7)。詩篇 30:8-10卻是第一、二行和第七、八行平行,第三、四行和第五、六行平行。

層遞或梯級狀平行體(Climactic or stairlike parallelism)

這是透過平行體來建立高潮。例如每行出現重複部份,而每行又加入新元素。

你們要承認耶和華,
承認耶和華的威嚴和能力!
要承認耶和華名聲之威嚴,(詩篇. 29:1-2)

另參全篇詩篇29篇。

象徵平行體(Emblematic parallelism)

在象徵平行體,詩的首行被提升,在其它行中以象徵闡述。

拿涼水給熱昏的人喝,
就如好消息從遠方來。(箴言. 25:25).

另參詩篇42:1; 箴言 11:22.

除以上的平行體外,還有些只有部份平行的不完整平行體。希伯來詩歌還有別的詩體,例如離合詩(acrostics)或字母詩。這詩歌的第一行或設定的行數,頭一個字母使用第一個希伯來字母,按這方式直至最後一個字母。(例:詩篇 9, 10, 25, 34, 111, 112, 119, 145篇; 箴言 31:10-31; 耶利米哀歌1-4章)

雖然格律並不是聖經裡的詩歌特點,但當使用格律時,它每行的重讀(stress)會以不同的組合形式出現(例:3:3, 3:2, 2:2:3)。格律又會和不同的平行體交織,我們必須要按希伯來文本來分辨重讀和平行體。然而希伯來詩歌每行字數並不相同,就是閱讀希伯來文本,也不一定能清晰地分辨詩節。

敘事詩或戲劇性的詩(Narrative or Dramatic Poetry)

約伯記是使用敘事詩來描繪一個戲劇性故事的極妙例子,它的佈局從豐盛到災難,再回復到豐盛,它的主題是在邪惡和苦難中去探索神的善良和主權。約伯記中有多場鬥爭,包括撒旦、神和約伯之間的矛盾;約伯和朋友之間的矛盾,與及約伯和神之間的矛盾。序幕(第1-2章)和跋(42:7-17)用散文形式來書寫,其餘部份是詩歌體裁的對話。故事在詩歌體裁部份發展緩慢,讀者應多加留意意象和概念的發展,而非事件發生的先後次序。這偉大的敘事詩中,有很多屬於舊約的智慧文學的抒情篇章。

抒情詩(Lyric Poetry)

抒情詩在詩篇和雅歌中十分普遍,它向我們的心說話,使我們有所領悟。詩篇是在第一聖殿和第二聖殿敬拜典禮中配樂而唱,所以唱詩篇會帶來更強烈的感性效果。詩篇有豐富的藝術技巧,包括:平行體、象徵性文字、意象、符號、多重意義和感性詞彙。

每篇詩篇都是一個獨立的單元,都給這詩集提供獨特的貢獻,不同詩篇又結合起來建立出一個主題。每篇詩都有不同的結構,但大約可分為以下類別:個人或群體的哀歌、個人或群體的感恩詩、讚美詩和智慧詩等。不同類形的詩篇,在以色列個人或群體敬拜時,有不同的功能。

田園文學(Pastoral Literature)

這種文學形式採用了農村詩歌中的田園風光意象,或牧羊人在鄉村的處境來描繪一個感覺或真理。以詩篇23篇為例,詩人讓讀者經歷了牧羊人一天由清晨到晚上的生活,並透過這些意象來表達神對子民充滿恩慈的照顧。耶穌在祂的好牧人寓言中更向前多推進一步(約翰福音 10:1-18)。先知們也有效地使用田園處境來描繪天國的祝福(以賽亞書 40:10-11; 41:18-19; 何西阿書14:4-7; 阿摩司書 9:13-15)。雅歌則透過自然和農村的意象歌頌所愛的人的美和德,來描述愛的經驗(雅歌2:8-17; 7:10-13)。

讚美文學(Literature of Praise)

聖經充滿各種形式的讚美和頌詞,例如在詩篇第1篇和第15篇是對敬虔的人的讚美,箴言 8章把智慧比擬一名婦人來加以讚美;箴言最後的22節,使用22個希伯來文的字母來讚美一位才德的婦人(箴言. 31:10-31);哥林多前書13章是卓越無比的愛的頌詞;希伯來書的作者在11:1-12:2則歌頌信德。

不過,經文將最高的頌讚歸與神,我們可從詩篇第8, 19, 29, 33, 36, 103-105, 111, 113, 117, 135, 136, 139, 146-48, 和 150篇看到,另外還可以參考以賽亞書52:13-53:12受苦僕人之歌;讚美主耶穌基督的經文還有:約翰福音 1:1- 18、腓立比書2:5-11、歌羅西書1:15-18、希伯來書1:1-14。啟示錄則描繪一幅壯麗的情境來歌頌天父(4:8-11)、聖子(5:9-10),以及頌讚天父和聖子(5:11-14)。

智慧文學(Wisdom Literature)

聖經的智慧文學是按內容而非形式作分野。智慧文學通常是透過詩歌來教導人生的道理,大部份的智慧文學可以在約伯記、箴言和傳道書找到。有些詩篇(第1, 37, 119篇)和雅各書的大部份內容,都屬於智慧文學。耶利米書18:18提及希伯來文化中的三類屬靈領袖:祭司、先知和智慧人(參列王紀上4:29-34;約伯記 12:12)。約瑟、亞比該、所羅門和但以理都是充滿智慧和遠見的例子。智慧人作為生命的觀察者,他們能在關鍵的處境提供正確的答案。他們實事求是而非空有理論的人,賢哲之士分析品行和研究行動所帶來的後果,他們也知曉應採取甚麼行動以達至生命所嚮往的結局。

智慧並非單純聰明才智,而是敏於實踐公義和道德。智慧的希伯來文 “hokhmah” 的字義是「技巧」。因此,智慧是指在神管治下生活藝術所觸及各範疇的技巧。智慧文學強調「敬畏神」,是生活能達至老練和得到真正成功的基礎。

智慧文學多以詩歌體裁的形式出現,並使用不同的寫作技巧,包括:平行體(箴言. 10-15章主要是反義平行,箴言16-22章主要是綜合平行)、一系列的數字(箴言30:15-31)、押頭韻(傳道書3:1-8)和充滿象徵性文字。箴言是智慧文學的表表者,它使用對比和言簡意賅的言詞為生命作痛切的反省。箴言既實用,又簡潔,每個部份都要細嚼,慢慢品嘗。這些格言容易背誦,縱使個別的情況有差異,但對生命來說,它們都是真確的。

先知著作(Prophetic Literature)

舊約的先知

先知是神所委派的。他們的信息來自親身與神相遇,又或是透過天使、異象和夢。他們以口述、有視覺效果的行動 或書寫方式將信息轉達。大部份先知並沒有留下著作,例如拿單、以利亞和以利沙等。先知的著作,約佔聖經四分之一的篇幅。

舊約十七卷先知書,大部份內容對應當代人的常規和取向,重伸神的標準和道德律。(12卷先知書寫於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前,2卷寫於被擄時期,3卷寫於被擄回歸以後。)作為神的代言人,他們向神的子民宣告神的旨意。他們的宣告包含警告與應許,這是因人的罪帶來的審判和神的恩典給人安慰的雙重信息。先知揭示神子民的罪行、警告神的審判來臨、呼喚人們悔改回轉。他們強調正統信仰和正確行為的重要性。

先知書的內容包括諍言和預言。諍言或屬靈洞見包括勸勉、責備和指示,預言或屬靈展望則預告將要來的或未來的事情。預言並不是要滿足人類的好奇心,而是要讓人明白神掌管歷史進程。舊約先知書所作的預言,大部份已經應驗。那些關於列國、猶大和以色列的審判預言已應驗;有關彌賽亞的預言,在基督第一次降臨時已應驗;其餘的有待基督的第二次降臨。

若比較不同的先知書,我們會發現有很大的差異。以賽亞書是那麼複雜精密,而阿摩司書卻是簡單直接。至於先知的性格、背景、關注的事情和寫作風格大相徑庭。先知的作品很多是將不同的神諭收集而成,而這些神諭很多時並不按時序記下來。寫作形式包括希伯來詩歌的平行體、寓言、諷喻、象徵性語言、立約條款(例:何西阿書第四章)、咒詛的神諭(例:彌迦書2:1-5)和救恩的神諭(例:耶利米書 31:1-9),有些以諷刺文學形式帶出他們的信息。文學家利蘭.萊肯(Leland Ryken)這樣說:「它們以嘲笑、揶揄、訓斥來揭示人類的邪惡與愚蠢。」其中兩個例子是約拿書和阿摩司書第四章。

啟示錄(The Revelation)

啟示錄是一本結構精密的書,當中包含聖經各種寫作元素如:象徵性語言、平行體、預表、象徵、史詩、敘事、抒情和敘事詩和讚美。這書的三個主要寫作形式是啟示文學、預言和書信。啟示文學也在聖經其它的書卷出現,包括以賽亞書的一部份、以西結書、但以理書和撒迦利亞書;另外公元前200年至公元200年期間的聖經以外文獻亦有使用。約翰的啟示文學亦蘊含這文體的特色:異象、象徵性語言和使用數字、有精密的結構、關心將要來的事情(末世論)、正邪的爭戰、邪惡接受審判、受逼迫時得到神的拯救。啟示錄結合這些不同的元素,透過書信的形式(啟示錄1:4-7; 22:21)給教會真誠的預言。

啟示錄充滿了對比的主題,例如:光和黑暗、天堂和世上、時間與永恆、正義的力量和邪惡的力量、建立屬神的城市(新耶路撒冷)和邪惡之城的毀滅(巴比倫)、聖徒的印記和獸的印記、羔羊的婚延和永遠與神分隔。這書包含很多意象的素材(人類普遍的經歷),有豐富的象徵性文字(例如:數字、動物、顏色、寶石),故此,產生了很多詮釋上的問題,詮釋這本書有四個主要的進路。

啟示錄的內容圍繞多個「七」(啟示錄2-3章的七個教會、啟示錄6-8:1的七印、啟示錄8:2-9:21的七號、啟示錄12-14章的七個徵兆、啟示錄15-16章七碗、啟示錄17-22章終極七件事),並且這些異象和事件常常是突然轉變,所以難以按時序編排。啟示錄中使用了很多舊約的意象,並且將很多個聖經主題交織成萬物臻至完美的大圖畫。它將聖經的情節總結為由永恆到永恆,這歷史進程是要帶出一個充滿意義的高潮 - 永生神的神聖統治。

福音書(Gospel)

希臘文“euaggelion” 的字義是「好消息」或「喜訊」。有關耶穌基督的救恩這好消息,最初只是口傳,稍後書寫成獨特的文學 -- 福音書。因那獨特的情節,不能將它們歸入已有的文學類別中,例如英雄敘事)。各卷福音書有相同的主題,那就是耶穌基督和祂的工作。在福音書中,耶穌基督並不是單純被朔造成追隨的典範,而是通往永生的道和人類最高效忠的正確對象。雖然福音書亦提供了很多耶穌的生平資料,但真正的主題是從四個不同的角度描繪耶穌既是神、也是人。福音書包含教導、對話和敘事,迫使讀者面對耶穌那獨一的身份和宣稱。四卷福音書在互補的情況下所拼湊出救主的圖畫,比各部份合起來的總和還要全面。各卷福音書透過所選取的內容,各自發展成有關基督生平的不同主題,但強調重點都在最後的那個星期。福音書的高潮是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和復活,這高潮是透過描繪信與不信的衝突發展而成。另一主題是耶穌基督和天國相關的工作。基督的死亡和復活,開展了新的世代;神的統治已經開始了,但卻又要等待基督的再來才完全實現。福音書以詩歌形式展示耶穌那無可比擬的能力,祂教導時善於使用大自然的事物和人類的經驗作類比,祂也常使用明喻、暗喻、比喻、諷喻、誇張、反諷、雋語、箴言、問句等給讀者當頭棒喝和使讀者得到啟發。

講章∕演講(Oratory)

聖經中有多篇精彩的講章。歷代志下第6章記載了所羅門王獻殿時的講章和禱告,充份表現出他向公眾說話的口才和充滿力量的說話藝術。

主耶穌擁有不能比擬的演講能力,不論是短講還是長篇的講話都表達無遺。登山寶訓(馬太福音. 5-7章)便是令人信服和給人勸誡的典範。登山寶訓使用了比喻、修辭式提問、以大自然作類比、同義平行和反義平行結構、重複、諷刺等不同的修辭手法,那些有幸親自聽到主這些話的人,都希奇祂的教訓(馬太福音. 7:28-29)。

使徒保羅也是一個極具技巧和具說服力的演講者,在使徒行傳有多篇他向不同群體說話和教導的記敘(使徒行傳13:16-45; 14:12; 21:40- 22:24; 24:10-25; 26:1-28)。使徒行傳 17:16-34記述了保羅在亞略巴古的演講,他雖然被打斷了,亦充份表達出古典修辭手法的特徵。保羅以古雅的緒論開始他的演講,他以此來贏取聽眾的注意和興趣,接著他引用斯多葛派的詩 (Stoic poets) 和軼事,希望以此得到那些才識卓越的聽眾的共嗚,從第30節開始,保羅進入他的演講的第二部份,陳述他的神學觀,當他論及從死裡復活時,那些相信靈魂是好的、而肉體是邪惡的希臘聽眾就無法接受。

書信(Epistle)

書信所覆蓋的範圍包括個人的書信,這可以極具豐富的想像力和超出文字的字義;另一大類則是公函,那是寫給大眾和後世的信。新約所收錄的書信大多結合二者而產生出多種組合。在格式上,大部份像帖撒羅尼迦前後書,按著一般古代書信格式,包含發信人、收信人、問安語、祝願和感謝、正文、祝頌語和告別;但希伯來書卻缺少了上述所列出來的元素,這些格式約翰壹書也完全欠奉。收錄在新約的書信中,其中有九封的收信人是教會(這些信在信徒聚會時被大聲讀出來),另有四封是寫給個人的書信(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和腓利門書)它們都是為了特定的處境而寫的。新約書信中,有些是正式函件(例如:羅馬書、希伯來書);而有些卻又很個人化(例如:哥林多後書、提摩太後書和腓利門書)。雖然新約書信寫作時沒有一封是抱著要寫一篇神學論文為出發點,但書信的內容卻也包含或多或少的神學觀點。不論是公函或私人函件,它們都有使徒權威的印證。

書信的文采,並非在表面格式上流露,而在於整體所表現的文學風格。保羅多封書信中,使用了較長的辯論句子,漸次形成一個高潮(參以弗所書1:3-14,15-23; 3:14-21)。在以弗所書 6:10-17,保羅不單使用了鮮明的圖像,以軍人的裝備作比喻,還使用了平行體(另參哥林多前書 13章)。書信中也有抒情詩,例如:羅馬書 8:31-39; 以弗所書 4:4-6; 提摩太前書 3:16; 提摩太後書 2:11-13。書信中亦有透過讚美來增強說服力(參哥林多前書. 15:39- 58; 哥林多後書 4:8-9; 6:4-10; 腓立比書 2:1-2; 4:8; 雅各書.3:6-12)。

譯者註:

  1. 中文經文使用 CNET,有特別標示者除外。
  2. 人名、地名和各專有名詞,坊間已有很多不同的翻譯,譯者從中選用其一。

Related Topics: Bibliology (The Written Word)

V. 聖經詮釋

Related Media

「釋經的方法有數百種,你怎麼知道你所採用的方法是正確的呢?基督徒對於好些課題存不同的意見(例如創世記第一至第二章 Genesis 1-2,有人解釋作是預言的應驗,也有人用來將戰爭合理化)。但實際上,基督徒在基本教義上是同多異少的,差不多所有的信徒群體都有相同的真理基礎 – 神、人、罪和救恩(魯益師(C. S. Lewis)稱之為「基督教僅是這樣」)。大部份的基督徒都認同使徒信經和尼西亞信經的信條。」

聖經詮釋出現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錯誤的釋經方法,又或是變改了詮釋方法(釋經學)。另外,有些人將個人預設的觀念強加在經文,而不讓聖經自己說話。假如我們使用基本釋經原則,大部份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以下是釋經的十五個原則,在每個原則後有練習,希望能幫助你們掌握釋經的技巧。

聖經權威的原則

不要將聖經當作一本教科書。它並不是給我們僅僅用來觀察的客觀存有,而是要我們遵行的神諭。當我們讀經時,我們要抱持尊敬、謹慎的態度去領受聖經的教導。因為有神的靈,所以聖經是活的,能改變那些作回應的人的生命。聖經不單可信,讀經的人還可以在聖經的章節中找到無窮的新真理。我們愈進深地發掘,我們愈能得到更多的領受,給我們帶來心意更新。我們也會慢慢地從人的角度轉化從神的視野看事物。

練習:查爾斯.萊利(Charles C. Ryrie) 為「默示」下的定義:「神監督地上的作者,透過他們的個人特質,正確無誤地將祂給人的啟示書寫和記錄下來,如神親自啟廸。」請讀以下章節,並簡述它們怎樣幫助你明白聖經的啟示:耶利米書30:2 Jeremiah 30:2; 馬太福音 5:17-18,15:4 Matthew 5:17-18; 15:4; 約翰福音 10:35, 17:17 John 10:35; 17:17; 使徒行傳 28:25 Acts 28:25; 提摩太後書 3:16-17 2 Timothy 3:16-17; 彼得前書 1:10-12 1 Peter 1:10-12; 彼得後書 1:20-21, 3:15-16 2 Peter 1:20-21; 3:15-16; 啟示錄 22:19Revelation 22:19

聖經權威的延伸

聖經的權威並不局限於和宗教信仰相關的事情,它還延伸至它所確定的各樣事情,當中包括:歷史事件、地理、年代學、舊約和新約的神蹟。聖經面對多方面挑戰,例如:但以理書記載的預言不是但以理所寫;耶穌並沒有行神蹟餵飽群眾,只是激勵他們和別人分享午餐。假如聖經記載的這些事蹟不可信,我們又怎能肯定聖經的其它內容可信呢?我們要決定我們是否願意服在聖經的權威之下。只是,我們只有信服聖經,才能明白聖經的信息。

練習:按約翰福音 7:17 John 7:17,在甚麼條件下才能認識耶穌真正的權能?

聖經、傳統和經驗

神的話語應該是我們的終極權威。傳統和經驗都是寶貴的,但我們仍須在聖經的亮光下加以詮釋。不是教會決定應該教導會眾那些經文;而是聖經決定教會該教些甚麼。傳統是重要的權威,但並非終極的權威。很多傳統,不管是真的假的,在整個教會歷史上浮現。假如某個傳統或個人經驗明顯地與聖經教導相違,這並不是從神而來的;相反,從神而來的經驗肯定聖經真理。如果基督教是真實的,它的教導應該可行,並且能改變人的生命。

練習:如果有一個人決定在數年裡增加他的奉獻,最後,他發現自己的經濟能力好了。這能否證明如果其他人也增加奉獻,也會有相同的果效呢?為甚麼?

聖經和人類的理性

理性好像傳統一樣,是權力的來源,但同樣需要放在聖經權威之下。聖經裡好些真理是難以理解的 – 為甚麼耶穌基督是完完全全的人?為甚麼三位一體的神是一位神而又有分別?這些事其實並不矛盾,只是他們超出了人類的理解力。面對這些事情時,我們只有兩個選擇:將我們的理性服在聖經的權威下,接受由此而來的張力;又或者高舉理性在聖經之上以消除張力。(例如:低眨基督的神性或人性)。

練習:聖經教導我們神是具有主權、至高無上的神,而人要承受神所作的決定。比較羅馬書9:6-21Romans 9:6-21和羅馬書 10:9-15 Romans 10:9-15,你怎樣處理這兩篇經文帶來的張力?

聖經是一個整體的原則

這原則建議我們要以聖經為一本完整的書。雖然多樣性,但卻是一個整體。聖經的主題是神透過祂無瑕無疵的兒子代贖不完美的人類的罪,使人回歸祂那裡,這是一個充滿愛的拯救計劃。我們需抓緊每一卷書和這個中心主題的聯繫。當我們愈能掌握這主題,我們便愈能正確地解讀聖經的細節。

舊約是新約的基礎,要明白新約的經文,我們需要對歷史和舊約有一定的概念,否則,很多新約的經文便難以理解。例如:要理解希伯來書第九章 Hebrews 9,便需要對舊約會幕結構和功能有所認識。

練習:有指控說新約的神充滿愛和恩典,但舊約的神卻是嚴苛的和充滿怒氣。你怎樣回應?

漸進啟示的原則

聖經這本書自己本身是一本完整的書,不過當我們閱讀時,我們卻不要忽略聖經的漸進式啟示。聖經的寫作時期超過十五個世紀,對神的描述和神的救恩計劃,是漸次的加深和顯明。我們可以這樣說:「新約早已隱含在舊約裡;而新約將舊約顯明。」

但這並不是說聖經裡的宗教和倫理準則是從簡單的進化成精巧的。我們應該說聖經裡關於神的屬性透過聖經歷史漸次顯明(參希伯來書1:1-2 Heb. 1:1-2)因為神在新約裡將自己完全顯明。我們必須小心防避將新約讀進舊約裡的試探;也要提防將舊約的律法和禮儀規例強加於現代的陷阱(例如:猶太人的食物條例)。

練習:在這原則的亮光下閱讀希伯來書10:1-18 Hebrews 10:1-18

清晰的原則

這原則告訴我們要讓聖經自己說話。我們應以經解經,因為聖經本身是最好的詮釋者和評論者。我們要從已知的、清晰的去詮釋那些不認識的或不清晰的經文。當我們和一段難明的經文角力時,參考相似和相關的經文,是最直接簡單的方法。那難解難明的經文,要遵照那清晰的來處理。凡是和救恩與成聖相關的經文,都清楚地啟示了。

明智的方法是先透過福音書和書信開始熟習聖經,再去讀那些艱深的書卷,如:以西結書和啟示錄。

練習:從救恩的角度去比較加拉太書 5:4 Galatians 5:4 和約翰福音 10:27-29 John 10:27-29。那一篇經文較為清晰呢?

經文互參的原則

一個合乎聖經教導的教義,必須完全建基於聖經。我們可以透過經文互參來建立我們對神學的認識。假如我們將教義建立在含糊、富爭議性或一兩個偏僻難解的經文上,是不智的。

這原則告訴我們要以經文互參的方式去明瞭聖經的教導。互參包括:1. 字義互參:比較一個字在不同經文中的表達方式和含義。 2. 概念互參:比較近似概念和教義的經文。例如復活和買贖。  3. 平衡經文互參:比較不同經文對同一件事的記述。例如:餵飽五千人;記載在列王紀下、歷代誌下和以賽亞書裡的猶大王希西家的生平。我們可以從相關的經文作出理性的歸納(以不同經文的共通點作出總結),或推演(透過共有的前提作出特定的應用)。

練習:以下是一些被用作支持不合聖經教義、用來反駁信徒有得救確據的的艱深經文–約翰福音15:6 John 15:6; 希伯來書 6:4-6 Hebrews 6:4-6;雅各書 2:24James 2:24 被人用來證明人要有「義行」才得救;而馬可福音 16:6 Mark 16:16, 使徒行傳 2:38, 22:16 Acts 2:38, 22:16被用來教導水禮是救恩的一個必要條件。這些個案的問題在那裡?

練習:摩門教使用哥林多前書15:29 1 Corinthians 15:29作為他們進行「代理人受洗」的理據。你會怎樣作回應?

上下文的原則

當我們詮釋一段經文時,必須在最接近的上下文(即經文前數節和後數節)的亮光下進行;又或是較遠的上下文(即整卷書、新約、舊約或全本聖經)作為背景。當一節經文按著上下文的原則、考慮處境來作出詮釋,就不會像將經文抽出來獨立解讀那麼容易將經文扭曲。

最接近的上下文(第一層)是指那被詮釋的經文附近的章節,例如:要詮釋路加福音第十五章Luke 15的三個比喻,我們必須明白這三個比喻是耶穌向法利賽人和文士所講的比喻。(路加福音15:1-3Luke 15:1-3

練習:按雅各書 1:2-4 James 1:2-4 為背境,雅各在1:5所說的是那種智慧。

練習:按腓立比書4:10-12 Philippians 4:10-12去詮釋保羅在 4:13節的陳述。

較遠的上下文(第二層)是經文出處的書卷。我們還需要考慮經文是出於舊約還是新約,並且要探究主題、寫作目的和寫作的體裁和特色。

第三層是以整本聖經互為上下文。我們需要將所讀的經文和聖經教導連接起來,並探究這經文在人類歷史中對神的計劃有甚麼貢獻。

第四層的上下文,是考慮歷史和文化背景。在下文「背景的原則」中再探討。

文本字義一般運用方式的原則

我們應當按文本所用的字的一般運用方式來詮釋經文,除非經文的內容告訴你那是一個寓言、象徵或比喻,否則應將經文按文本直接合理地解釋,而不是刻意尋找甚麼隱藏的意義。一段經文不會同時要按字面解、又同時是比喻。例如:「我是羊的門。」(約翰福音10:17)是比喻。原因是以一樣沒有生命的物體來描述一個活生生的人,這經文絕對不是把耶穌當作一扇木門。只有當字義和內容並不協調相稱時,例如:在詩歌體裁或含寓意的語言,我們便應按象徵性文字來詮釋。

練習:你會用甚麼進路去演繹民數記22:21-35 Numbers 22:21-35關於巴蘭和驢的故事?你會按字面解釋,還是作寓意解釋呢?為甚麼?

應用的原則

每篇經文通常只有一個詮釋,但卻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應用。這原則告訴我們要從不同的應用中,分辨出經文的真正意義。

新約告訴我們,舊約在今天可以作道德和靈性上的應用(例如:羅馬書15:4 Rom. 15:4, 哥林多前書 10:6, 111 Cor. 10:6,11, 提摩太後書3:16-172 Tim. 3:16-17)。縱使新約告訴我們有些經文含有屬靈真理的象徵,但這卻不是給我們把這些經文作寓意釋經的許可証。舉例來說:保羅告訴我們曠野漂流時,那出水的磐石預表基督(哥林多前書10:41 Cor. 10:4);另外在加拉太書4:21-31Gal. 4:21-31,保羅借用撒拉和夏甲來寓意新約和舊約,我們不要忽略保羅是在神的默示下,把歷史事件的寓意寫出來。當我們詮釋經文時,我們卻不可以聲稱有同樣的權威。若非我們如同聖經作者一樣得到神的默示指明聖經中的事例或預言有另一個、或一個隱藏的意義,我們的詮釋就並非站立在一個穩固的基礎上;假如在沒有聖經的憑證下將多個不同的解釋強加在一段經文上,我們將會掉進靈性上、象徵或寓意的陷阱。

因此,我們當尋求單一的意義。當經文好像有多於一個意義的時候,我們應該以最清晰、最明顯的解釋為準。經文的應用,應與經文的意義貫徹。例如:我們可以透過觀察耶穌和井旁婦人談話中使用類比,因而決定和別人分享福音時使用有效的類比;不過,若我們將經文總結為與別人分享福音時「一定」要使用類比卻是錯誤的。

練習:有些人詮釋雅歌時,將雅歌解釋作描繪耶穌基督和祂的新婦 –教會,這詮釋有充份根據嗎?經文應用合理嗎?

背景的原則

這原則告訴我們詮釋經文時要考慮該經文的歷史背景與及相關的習俗和地理環境,它們為我們提供了背景,幫助我們瞭解明白所讀的經文。我們應該問:「這經文對那個時代的人和那個文化背景的人有甚麼意義呢?」

歷史背景包括:作者是誰?寫作日期?作者當時的處境是怎樣的?書卷或書信有甚麼寫作目的?書卷中引用了甚麼典故?誰是寫作對象?經文中的主角是誰?

當保羅寫信給腓立比教會時,他正坐牢;他正在等候他會被釋放還是被處決;而十年前,保羅曾在腓立比坐牢(使徒行傳 16:12-40Acts 16:12-40)。這樣的背景資料會大大的幫助我們明白這書卷的主題和書信中所使用的典故。

背景也包括經文或書卷中的地理資料。例如:在阿摩司書起首那一連串給列邦的神諭,那些國家將以色列包圍了。地圖能幫助我們想象那些災禍是怎樣以螺旋式向下,最終也臨到以色列(阿摩司 1:3-2:16Amos 1:3-2:16)。另外背景也包括相關的動物和植物。

文化背景包括聖地的禮儀和習俗。它們也能幫助我們明白所讀的經文。聖經資源或工具書為我們提供有關潔淨禮儀、偶像敬拜、婚宴習俗、東方款客的傳統習俗等。歷史、環境和文化背景為我們提供了一幅更清晰的圖畫,幫助我們明白所讀的經文對當代的讀者有甚麼意義。

練習:使徒行傳13至15章 Acts 13-15 對你解讀加拉太書有甚麼幫助呢?

語文詮釋的原則

我們必須明白,經文的用語是按寫作時期該文字的使用方法寫成,因此我們應按文字在寫作時期的使用方法和意義去理解經文。

語法學習 –縱使我們不懂原文,也可以抽出經文的一些字或詞語去發掘它們是從那個希伯來文或是希臘文翻譯過來的。我們可以透過《史特朗經文彙編》(Strong’s Concordance) 、《英國人舊約希伯來文及迦勒底文經文彙編》(Englishman’s Hebrew and Chaldee Concordance of the Old Testament)、《Vine’s新舊約聖經辭典》(Vine’s Complete Expository Dictionary of Old and New Testament Words)來查考。我們也可以比較不同的譯本或透過索引找出一個字在經文出現的次數和那個作者曾經使用那個字。

神學工具 –《舊約神學辭典》(The Theological Wordbook of the Old Testament)和《新約神學字典》(the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Theology)是極好的工具書,幫助我們瞭解一些重要的字在神學上的使用情況,但不要忘記,當我們詮釋一個字的意義時,要按那字所在篇章的背景下去演繹。

練習:在羅馬書14:23Romans 14:23,加拉太書1:23Galatians 1:23和提摩太前書5:11-121 Timothy 5:11-12裡,「信」這個字有甚麼不同的使用方式?

文法詮釋的原則

這原則提醒我們詮釋經文時,我們要留心句子的文法細節。句子可說是思想的單位,不過,句子卻受到文法規則的規範。最理想當然是研究原文的句子結構,但對於大部份讀經者來說這是不可能的事,然而好的註釋書能為我們提供這方面的資料。當我們專注研究一節經文時,我們最好多看幾本註釋書,看看不同的學者怎樣詮釋。

練習:查考兩本有關約翰福音1:14John 1:14的註釋,從文法所提供的資料,你得到甚麼啟示?

神學詮釋的原則

這原則告訴我們,讀經是為了明瞭經文的含意;而不是將一些意念強加在所讀的經文。不管我們知道不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神學觀點。假如我們不留神,我們便會不其然將個人的信念讀進經文而將部份經文忽略或不理會。如果這情況發生了,那麼我們的神學觀便超越聖經的權威之上了。與其按照教義作為基礎進行釋經(私意解經∕肆意詮釋),我們應該讓經文說話,按照經文的意義變更我們的故有想法(按經文原意解經)。

練習:閱讀馬太福音25:1-13Matthew 25:1-13十個童女的寓言,你認為抱持不同神學見解的人會使用怎樣的進路解讀這寓言?你認為寓言的中心思想是甚麼?

不同文體的詮釋原則

正如在第四部份所述(這系列的前一篇文章 - 聖經的寫作特色),聖經使用了很多不同的文體和修辭手法。當我們解讀聖經時,我們必須考慮文體和修辭手法的特性,因為它們規範了句子的意義。以下我們將粗略地談談比喻、寓言和預言的詮釋原則。

詮釋比喻

除非經文顯示經文的內容是比喻,我們應按字面來理解。但若經文屬比喻,我們亦應享受經文給我們的想像空間。聖經有很多的比喻給經文帶來了文字的美、吸引力和說服力。

聖經是神的啟示,神俯就人,用人能明白的語言、習語、思考方式和經驗寫成。這是為甚麼描寫天堂(例如:寶石、黃金、沒有眼淚)和地獄(例如:火),選用人曾經歷的情境來描述。

當聖經描寫神的時候,常常使用擬人法(例如:祂的手、腳、眼、口)。這並不是說神有一個肉體,更誇張的描述如詩篇91:4把神描繪為一隻巨鳥(「他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你,你要投靠在他的翅膀底下。」)。當我們解讀比喻的時候,不能按字面解釋;但這並不是指比喻背後沒有文字真諦。當耶穌說:「我是生命的糧」(原文是麵包),並不是指祂是麵包。比喻背後的文字,是指祂提供靈糧和生命給所有信靠祂的人。

當你遇到比喻時,首先要決定比喻的類別(參考這系列的前一篇文章 - 聖經的寫作特色),然後解讀比喻背後的文字真諦。不要忘記在上下文的亮光下作詮釋。

練習:耶穌在馬太福音16:19 Matthew 16:19 使用了甚麼比喻?這比喻所用的文字告訴我們甚麼真理?

有些時候,經文會為經文中所使用的喻體作出解釋(例如:啟示錄1:20的星和燈臺),我們可以使用這些有明確解釋的經文去解讀那些沒有正面言明的比喻。有些比喻,例如:獅子,有多過一種含意,所以我們不可將某一含意硬套在所讀的經文。我們要小心謹慎,按比喻所在的篇章和較遠的上下文加以詮釋。在處理和數字、寶石和顏色相關的經文時,要額外小心。.

詮釋寓言

當處理寓言時,我們要先嘗試找出寓言的中心真理,不要為了研究細節而迷失方向。在正常情況下,一個寓言只有一個重點。例如撒種的比喻,主要描述人對福音的基本回應。我們若企圖檢視每一個元素背後的含意,我們將掉進思考的浮沙池;取而代之,我們應當尋求寓言內的每個細節和中心思想的關連。

詮釋寓言的另一個規則,是按主自己給寓言所作的解釋(例如馬太福音13:18-23, 25:14)作為解讀其他經文的線索(例如路加福音 15:1-3)。

練習:路加福音12:41-48(參馬太福音24:45-51)忠心的管家這比喻的中心思想是甚麼?

詮釋預言

詮釋預言時,我們亦應以經文是可讀得明白的文字加以解釋;除非經文內容或新約的引用顯示經文含有寓意(例:比較瑪拉基書4:5-6Mal. 4:5-6和馬太福音11:13-14, 17:10-13 Matt. 11:13-14; 17:10-13)。當詮釋預言時,要留意歷史背景和上下文;亦可嘗試將你所讀的經文和近似的預言互相連繫(例如主的日子和復辟以色列)。

大部份的預言在頒佈後不久便已應驗(例如:以賽亞書10:5-19 Isa. 10:5-19 關於亞述的滅亡);部份預言在舊約時期應驗了一部份,有一部份在新約時期才完全應驗(例如:以賽亞書7:14Isa. 7:14);有部份預言在基督第一次降臨時應驗了一部份,餘下的部份要等待基督再來時才會應驗(例如:以賽亞書52:13-53:12Isa. 52:13-53:12)。先知可能只見到一件事件緊接另一件事件的發生,就如我們遠眺高山時,只看到一座山的後面是另一座山,但山與山之間的山谷卻看不見。因此,明白預言和應驗之間有鴻溝,能幫助我們詮釋預言。

練習:比較路加福音4:7-12 Luke 4:17-21和以賽亞書61:1-2 Isaiah 61:1-2,基督沒有讀那部份經文?為甚麼?

詮釋上的限制的原則

聖經有很多艱深的經文,聖經學者仍不停地辯論它們的意義。比喻、預言裡的象徵性文字,一些令人費解的歷史或文化典故,艱深的文法和詞彙,以及其它的問題,使我們不能肯定一些經文應怎樣詮釋。這時,我們必須承認我們的無知和有限。與其緊抱著一些信條作不肯定的詮釋,倒不如謙卑己心,說:「我不知道」或「我不能肯定,但這是我的取向」。經文的重要性是有等級上的分別的,有些經文比其它的經文重要,愈重要的經文是愈清晰地啟示的。真理的核心:神的屬性、耶穌基督和祂的工作、怎樣得救、基督徒生活的基本守則等,在聖經的篇章裡,絕不含糊地顯明。我們應將焦點放在基要的真理上,不應本未倒置。

若有懷疑,我們可以按前人的著作做基礎去檢視我們所得的結果。十九世紀有一位偉大的牧師司布真(Charles H Spurgeon)觀察到一個現象,他曾這樣說:「有些人經常說聖靈給他們很多的啟示,但他們卻極少談及神透過他給別人的啟發,這實在不合常理。」

抱持開放態度的原則

當我們讀經時,我們必須有意識地倚靠聖靈的啟發。我們還需要抱持開放的態度,放下我們的神學偏見來領受神透過經文和我們溝通。

很多人所面對的真正問題,並不是對經文的理解或詮釋上的問題,而是對經文作道德上的回應,或怎樣將經文應用在生活上。馬克吐溫(Mark Twain)十分明白這問題,他說:「很多人都因為不明白一些聖經章節感到煩擾,但我卻因我所明白的經文而煩惱!」

Related Topics: Bible Study Methods, Bibliology (The Written Word)

VI. 讀經

Related Media

聖經很多時並未得到適當的尊敬和重視,就是那些熱衷地認同聖經的啟示和權威的人,也會如此。有很多信徒認為讀經是沉悶的,把聖經看作只不過是一些例子,他們從未體察聖經內容的豐富和趣味。導致這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欠缺了讀經的動力或不懂得讀經的正確方法。這部份主要是移除這些困難,讓我們從讀經中得益。

擁有一本聖經就要肩負重責–多給的就要多收(路12:48)。聖經並不是讓人單單擁有便告終;擁有一本聖經,要去認識;不單認識,還要相信;不單相信,還要遵行。為要鼓勵信徒,讓我們一起看看讀經的先決條件和過程,並將讀經付之實行。

讀經的先決條件

讀經的先決條件 – 計劃

就算我們明白聖經對我們日常生活十分重要,讀經仍可以是一項不使人感興趣的事;又或在讀經的過程中一無所獲。這可能是因為我們過往讀經時,欠缺了一些步驟。即或我們曾經得到正面的推動力,但卻因為不當的讀經方法而成為受害者。無計劃的讀經,如同在黑暗中摸索,那就難免無法從讀經中得到滿足而疏於讀經了。假如我們只是隨意和偶爾翻開聖經,這種讀經的方式亦只會為靈命提供很少的養份。假如讀經者不明白所讀的經文,也未能在生活中有意義地應用聖經的真理,讀經者也就錯過了自己發掘聖經真理的好處。這也是為何很多信徒倚靠主日學老師和牧者的講道,只攝取二手的聖經知識。這本手冊下面所提供的讀經過程和實踐材料,會協助你設計讀經計劃,讓你從讀經中得到更多的益處。

讀經的先決條件 – 紀律

假如我們定下一個讀經計劃,卻不恆常進行或欠缺紀律,我們的讀經就難以有效。如果我們認同值得花時間讀經(讀經的動力問題),也明白使讀經有所得著的方法(讀經方法問題),剩下來的內在問題,阻止我們開始或引誘我們停止讀經,那就是紀律的問題。要從聖經的寶庫吸取深層的屬靈真理,是沒有捷徑的。雖然聖經的真理是為所有人而提供,但卻需要我們願意付出努力去獲取;也絕對值得我們付出努力和時間去學習,那成果塑造我們怎樣看世界和如何生活。不過若沒有讀經的承諾和付出,是不會得到這成果。

讀經的先決條件 – 倚靠聖靈

我們讀經需要一個計劃,也需要紀律將計劃執行,使讀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份。不過,若我們單靠己力而沒有意識到我們需要倚靠聖靈的幫助和啟發,讀經也不會為我們帶來甚麼益處(約翰福音16:13-15)。我們讀經需要將紀律(人的責任)結合倚靠聖靈(大能的神),否則我們就不能正確地理解經文或向聖經真理作出正確的回應。我們若單靠己力,是絕對做不到的,必須倚靠神的恩典。

練習:試從哥林多前書2:6-16 找出在我們理解神的啟示時,聖靈扮演甚麼角色?

讀經的先決條件 – 回應

我們不單要打開經文來閱讀,還要打開心扉接受神的話語。雅各告訴我們必須行道,而並非單單聽道,免得我們自己欺哄自己(雅各書1:22)。因此,當我們接受聖經真理時,我們必須作出回應。假如我們不順服所得真理的真光,我們便不會得到進一步的啟示。(參馬可福音4:23-25)以下這古老的詩句是真確的:

順服真光添亮光

拒絕真光生黑暗

得救始於人回應聖經所啟示的耶穌基督的工作。寶貴的聖經這樣說:「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提摩太後書3:15)不信的人不能領會、也不能看透(哥林多前書2:14),因為他們沒有聖靈。一個人若不和神聯繫,這人是無法明白聖經的。同樣地,一個人必須和神的關係有成長,對神話語的理解力才會增強。我們和神的關係得以成長,重點是順服神。(約翰福音15:14-15);不順服神的基督徒無法接受乾糧(參哥林多前書3:1-3)。如坎伯摩根(G. Campbell Morgan)的觀察:「假如我們對聖經警告我們的事戀戀不捨,聖經就如一本被封了的書,我們無法讀懂、也不能教導聖經。」

讀經的先決條件 –誠實

「聖經是神不改變的聖言,人必須謙卑學習,但卻不可將經文扭曲來遷就自己的需要。」(丹尼羅Jean Danielou)聖經的真理是完全的,但我們卻常常面對試探,企圖將經文扭曲來迎合我們已有的觀念;又或許低眨聖經的內容來容讓自己好過一點。我們必須在聖經面前誠實,這是我們必須對新的領受持開放態度和願意放棄既有的想法。「在一些關鍵性的議題,除非我們小心檢查我們觀點背後隱藏的假設和誠心尋求神那獨一的觀點,我們才會明白經文。否則,我們會誤解經文,誤解經文會使我們認為聖經是一本令人不滿的書。」(勞倫.李察Lawrence O. Richards)

讀經的先決條件 –全面性接觸

「我並沒有一樣避諱不傳給你們的。」(使徒行傳20:27)我們和其他人都要全面接觸聖經和神的勸告。因此,我們必須整全地讀經。聖經包括五個基本類別:舊約歷史、詩歌智慧書、先知書、新約歷史(福音書和使徒行傳)和書信。假如我們局限自己只讀某類別的經文(例如福音書或書信)而迴避其他經卷,我們便會失去平衡,並且會出現扭曲的觀點。

讀經的程序

研究

1. 讀經如同祈禱,選擇適當的時間和地點都能讓我們保持恆常地讀經。保持恆常地讀經是認識和實踐神的話語所不能或缺的。慕迪(D. L. Moody)曾說:

「在一個聚會中,有一個人站起來告訴其他人他希望在一系列的聚會中,能得到他一生所需。我告訴他,他仍需要終此一生每天吃早餐來維持他的生命。很多人都犯上同一個錯誤,他們跑往參加宗教性聚會,他們認為這些聚會是有效的。但假如這些聚會不能使你更接近神,那麼三個月內你會忘記在其中所聽到的。」

2. 不要沒有計劃地挑選經文,要有系統地讀,可以按主題、按章、按書卷,讓你從聖經的不同部份得益,讓經文觸及你一生中的不同部份。每次讀經的設計,不要以量來取代讀經的質素。不要過量以致你感到吃不消,每次只選取能消化的部份來讀。

3. 要避免陷入某個翻譯版本的陷阱。我們可以用一個譯本作深入的閱讀、背誦和默想。不過我們亦要經常參考其他譯本。有些譯本適合一般閱讀,而有些譯本適合作仔細研究之用。

4. 我們可以透過發問來激發思考。在嘗試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從經文中得到更多的資料。發問會逼使你不是單單作略讀,而是探索經文、鑽研經文。

5. 從搜集所得的資料去決定作者的含意,從中取得亮光,並嘗試歸納為原則來作總結。

回應

我們必須留意,假若我們依足以上的程序,小心謹慎地全面研究,也作出了令人眼花撩亂的原則,我們仍可忽略了讀經的重點。如果神沒有啟示,我們只是累積了大量的資料。「(聖經)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豫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後書3:17)正如詹遜(Irving L. Jensen)所說:「重點並不是你閱讀了多少經文,而是你有沒有讓經文來檢視你。」我們必須對我們所讀的作出回應,並且讓神為我們的態度、情感和行動帶來心意更新,只有這樣,我們的讀經才能榮耀神。

發問、回答、累積、應用(讀經的四步曲)

不論你使用甚麼讀經方法,你應該讓自己熟習發問、回答、累積、應用這四個基本步驟,它們會豐富你花在的讀經上的時間。若按這些步驟,讀經會有成果、有意義;否則,讀經將枯燥和空泛。你應使用這些步驟直至它們成為你的一部份。當你使用這些方法完全滲透在你的讀經當中,你就會發現你的讀經和以前不一樣了。

要發問一些基本的問題,當回答這些問題時,就能洞察經文文本的意思。或許讀經最重要的技巧是發問正確的問題。你應該透過以下的問題來發問:

發問

何人? -- 人物

何事? -- 議題、情節

何時? -- 時間

何地? -- 地點

為何? -- 目的、原委

如何? --方法、資源

有沒有

鑰字? -- 含有重要意義

比較? -- 通常以「像」、「如」等字帶出

對比? -- 通常以「不過」等詞語帶出

重複? -- 加強語氣

氣氛? -- 喜樂、憤怒、恐懼等

明顯的文學形式? -- 詩歌、預言、敘述等

發展?-- 事件或概念

高潮? --漸退或增強

文法上的特點? -- 時態、句式、數量(單數或複數)

回答

好的問題需要準確的答案。回答問題有兩個主要來源:聖經的文本和工具。

文本和上下文

在上文(V. 聖經詮釋)我們已經提及以經文解釋經文的詮釋方法。你會發現你所提出的問題,在你所讀的經文或較遠的上下文已有答案。應先從所讀的經文尋找答案,透過你的創意探索,你會經歷喜樂。

工具

開始收集和使用工具。不管你使用那個讀經方法,工具能幫助你回答問題。就如一個木匠工作時,不會不帶備錘子和鋸子。認真讀經的人,又怎會不將工具放在手邊呢?

下面(建議的讀經工具)提供了一些你可以考慮的基本聖經工具,你可以考慮在你的圖書館加添這些工具。

使徒保羅在他生命將終結時,勸勉他在靈裡所生的兒子提摩太「你當竭力在神的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摩太後書 2:15)我們若恆常地讀經和使用工具,會幫助我們達成這訓令。

累積

當你發出正確的問題和清晰地回答,你已準備好累積一些可行的原則。最簡單的方法是按 “SPECS”來記下來。

S - 罪得赦免

P - 神給我們的應許

E - 可參考的例子

C - 應遵行的命令

S - 總結今天所讀的經文

應用

「讀經的最終目的是在生活中應用出來。我們要緊記神的話語是栽種在人心裡的『道種』,要生根結果。」(勞埃德帕里 Lloyd M. Perry)因為聖經真理會觸及生命的所有部份和各種關係,因此當我們應用時,需要具體和發揮最大的影響力。在上一部份你按 SPECS 累積所得,要存著禱告的心,按下面的八種關係應用出來:

1. 神與你

2. 你和你自己

3. 丈夫與妻子

4. 父母和子女

5. 僱主與僱員

6. 基督徒和基督徒

7. 基督徒和世界的體系 -- 非基督徒 -- 撒旦

8. 基督徒和創造

讀經的實踐

實踐讀經包含多種不同的方法在聖經寶庫中發掘。各種方法都有優點,最理想的情況是嘗試各種不同的方法找出最適合你的方法。當你熟悉這些方法後,你或會選擇定時轉換方法,以免掉進「常規」裡。不同的方法有些有互補性,可以同時使用。而提問、回答、累積和應用這些程序都適用於各種讀經方法。

有計劃地閱讀

定義

這是讀經方法中能接觸最多的經文的方法,因為它有秩序地計劃一卷卷書來讀。當中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但大部份都是由每年讀經目標(例如:在一年內讀完整本聖經)演化出來的每日讀經計劃。

好處

1. 沒有比這更好的方法概覽神的話語。大篇幅地讀經,能增加你對聖經記載的人物、地方、事件和新舊約概念的熟悉。

2. 長期有計劃地讀經,你便不會只讀你喜愛的經文,讓你更廣泛地得到聖經的全面指引。

3. 你會更具創意地聯合新約、舊約和各書卷之間在概念上的關係。

步驟

1. 將你希望閱讀的經文設立一個可行的目標。假如你決定在一年內閱讀聖經一遍,你可以選用坊間的閱讀計劃或自行設計你的計劃最好每日能包括多個部份的經文。

2. 在《Enjoy Your Bible》,詹遜 (Irving L. Jensen) 建議一個能幫助你和所讀的經文進行互動的方法:

  • 甲. 閱讀

(1) 大聲讀 – 對於讀詩篇這類禱告經文十分有幫助。

(2) 仔細讀– 不要機械化,閱讀時要警醒和仔細觀察經文。

(3) 重複讀– 重複閱讀一段經文更能洞察更多亮光。

(4) 環迴地讀. – 閱讀的時候要思考經文內容。

  • 乙. 反思

(1) 有目標地反思。當你為正在閱讀或剛讀完的經文進行反省時,要對準更認識神或更像基督。

(2) 要有想像空間地作出反思。要積極地用心去看那處境,並將自己代入其中。

(3) 謙卑地作出反思。永不要以聖經賜予給我們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緊記能在永生神所賜的啟示作反思,是神給你的一份榮幸。

(4) 存禱告的心反思。將你所讀的經文個人化,透過禱告和神溝通你從經文所得的真理。

(5) 耐心地反思。反思需要時間和專注,你為讀經預留的時間,必須包括這空間。

  • 丙. 記錄

在讀經過程中遇到重要的章節、概念或應用,要把它們寫下,作為他日的參考。

  • 丁. 回應

1) 以認罪作回應。當經文將你所犯態度上的罪或行為上的罪彰顯出來時,要快快地作出回應,以便你仍行在光中。

(2) 信實地作出回應。要按你所讀的站在真理上。

(3) 以順服作回應。要立志將剛才所讀的真理,在有生之年都要實踐。

背誦經文

定義

學習聖經的人都要按一定的計劃,選取一些經文進行背誦,承諾將它們記在心裡,透過定期的重溫,將它們時常緊記在心。

好處

1. 這是最有效的方法將經文成為你思考模式的一部份。背誦經文時需要紀律和重複閱讀,把經文栽種在你的意識深處。

2. 背誦經文將經文放在你的手邊,在沒有預期的情況下也能使用,對於教學、輔導和作見證都十分有用。

3. 「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你。」(詩篇119:11)你背誦的篇章能幫助你面對試探。

步驟

1. 你可以購買或自製經文背誦咭。背誦的經文最好能涵蓋一個較廣闊的範圍,以便你在不同的情況下都能使用。(你可以考慮使用美國導航會研發的《主題式背經系統》(Navigators Topical Memory System)來建立一個在你腦海裡的經文圖書館。)

2. 將經文背誦咭隨身攜帶,在那些「虛耗」的時間使用(例如:等待約會、排隊、候車、等候飛機…)。背誦經文的要訣是「重複」。當背誦新的經文時,要常常接觸所讀的經文。

3. 要訂下清晰可達的目標。嘗試每個星期背誦一至兩句經文,定期檢查進度和作出適當的調節。

4. 必須重溫已背誦的經文,以免它們悄悄地溜走。當你記的經文愈多,就愈需要有方法、有秩序地重溫,否則,你會因從你腦海裡消逝的經文比你新背誦的經文快而感到不安。

5. 可以考慮背誦較長的篇幅,例如約翰福音十五章或羅馬書第8章;又或許一卷較短的書卷如腓立比書或歌羅西書。背誦經文可以改善我們實踐所讀的經文。當你已掌握一定數量的章節時,你已準備好處理更多的經文。背誦整篇經文的其中一個好處是逼使你去思想概念的啟示先後次序。記憶大量經文最簡單的方法,是每次處理一章,將那章經文每星期讀數遍,另外用 3 x 5咭紙每次遮蔽一行,一段時間以後,你會發現你將咭紙移開前,你已能猜到愈來愈多的行數。當你已能背誦一章,要定期溫習,避免忘記。

默想經文

定義

默想是細嚼經文來吸收那賜予生命的內容。這方法是將我們的焦點對準一個片語、一節或一個聖經概念,並且一日之中作一次或多次的反思。

好處

1. 聖經告訴我們對於神所啟示的真理要晝夜思想(參約書亞記 1:8,詩篇1:2,詩篇 119:97,詩篇 119:148)。默想在日間引導我們的意識,在晚上引導我們的潛意識。這是與神同在的最佳途徑。

2. 這方法把神的話語融入我們的思維、情感和意志,能增加我們在思想、情緒和每天的抉擇和真理一致。當我們讀經時,我們掌握經文;倒過來,默想則是經文掌握我們。

3. 默想讓我們進深地、仔細地思考經文。平常讀經的時候,我們可能忽略了我們所讀的部份內容,有些有意義的個人領受,只有透過默想才得到。

4. 按這進路來學習神的話語,是在基督裡的一個不能或缺的過程。我們若常在基督裡面,祂的話也常在我們裡面,我們就結出屬靈的果子」(參約翰福音 15:7-8)

步驟

1. 定下計劃,選擇合適默想的經文。其中一個方法是默想已經背誦的經文,漸次地重溫,讓它們逐一成為一天默想的主題。吉姆.唐寧(Jim Downing)在他所寫有關默想的書裡,建議將詩篇分為五部份,每部份三十篇,每日按次在每部份讀一篇詩篇;在睡前閱讀明天那五篇詩篇(每部份一篇),直至經文向你說話,讓這成為你當天所做的最後一件事。假如你晚上醒了,便思想這些經文。翌日早上閱讀該天的五篇詩篇,讓經文在你的腦海裡,讓它成為你那天的默想的主題。

2. 要選定一個時間為當天默想的經文作一個默想小插曲,這可以在餐前或小休時進行,你也可以使用嚮鬧計時器每日定時提醒你(當按停嚮鬧裝置的同時,調校下次提醒你作簡短的默想時間)。

3. 假如你並不是使用已背誦的經文作默想,在默想前要先將默想的章節先讀幾遍(盡可能大聲讀),直至你對經文熟悉,那麼你思考經文時就會容易一些。

4. 運用你的想像力,將默想的經文所含的概念形象化。盡你的能力多加想像,把自己放進經文裡或經文的歷史背景中。

5. 仔細思考每一個字和詞,盡你的能力嘗試在經文中取得領悟;從多個角度創意地思考,祈求聖靈在整個過程中引領你。

6. 把默想的經文個人化,用第一人身將自己融入經文中,透過禱告回應神,立志應用和實踐你從經文中所得的真理。

7. 以你當天所默想的經文為基礎敬拜神、讚美神。

合成法

定義

合成法是透過在經文的不同部份移動(節、段落和分段)去了解這書卷的思路和中心思想。

好處

1. 這方法給你所讀的書卷的一幅鳥瞰圖,讓你將全卷書作為一個單元來理解。

2. 讓你可以透徹地思考書卷的歷史和(或)邏輯進路。

3. 這方法給你一幅概括的圖畫,讓你清楚經文是怎樣組合起來的;它為你提供書卷的結構,幫助你將經文的細節結合起來,讓你透視章節和段落之間的關連。

4. 使用這方法,你會容易掌握書卷每章的內容。

步驟

1. 選擇一卷書 -- 在使用這方法的初期,選一卷較短和較容易找到大綱的書卷,例如以弗所書或歌羅西書。

2. 為閱讀這卷書定下計劃,要定一個方便的時間和持之以恆。

3. 預備紙和筆將你觀察所得寫下,一口氣將全卷書讀完。讀的過程中,尋求書卷的主題和它是怎樣建立起來的。

4. 將書卷重讀一遍,並按上文所建議的題目發問。但留意使用這方法時,不要過度處理細節問題,遇到艱深部份,使用工具尋找答案。

5. 第三次讀這書卷時,為每段經文擬定一個標題,按ROSE指南把標題設計得新鮮和有幫助:

R 易記 -- 容易記憶

O 原創性 -- 你自己的創作

S 簡短-- 不超過三至四個字

E 精華 -- 配合段落

不要忘記將你自己的標題緊記,這會幫助你以自己的形式重溫整卷書。

6. 第四次讀這卷書時,使用 SPECS,這會幫助你把讀經累積所得的原則應用在生活上。你要把這些原則記錄下來,否則你將會失去它們。

7. 现在你已經為所讀的書卷建立好一個原創的大綱,為主要分段和每一段定下有創意的標題。

8. 最後撮寫這卷書的每一個段落怎樣建立這書卷的中心思想。

分析法

定義

經文的細節是分析讀經法的焦點。讀經者要細緻地分析經文,這和鳥瞰式讀經法剛好相反。這方法仿似螞蟻深入泥土中發掘經文。

好處

1. 神啟示的聖經,不單包括廣闊的主題,祂也把細節啟示了。使用這方法,我們可以欣賞字詞、字裡行間的微小差異、比喻和篇章中的其他細節。

2. 這方法會幫助我們建立觀察和釋經技巧。因為使用這方法時,我們要將經文分拆為一個個細小部份和研究這些部份怎樣結合在一起。

3. 有系統地分析經文幫助我們從那無窮無盡的經文寶庫中發掘。每次著手處理一段經文時,都讓我們看得更清楚、更深入、得到新的意義和領悟。

步驟

1. 選擇閱讀的經文。先看看你使用的譯本怎樣分段 -- 最好每次只分析一段經文,逐段分析。

2. 仔細讀該段落數遍。

3. 透過觀察深入探究那段經文的每一節,使用上文「發問」部份所列的問題盡量發問。使用合成法時,要問概括的問題,而分析法卻要細緻地發問字、詞或每節的意義。把你的發問記錄下來,因為下面的步驟你需要它們。

4. 透過經文的文本和上下文,為你所發問的問題尋找答案。有部份的問題(例如:歷史背景、年表、字義),你需要從下面建議的聖經工具協助你尋找答案。

5. 把你從每節所得的原則累積起來,填寫在你的“SPECS” 裡。

6. 按「讀經的程序」中所列的八種關係應用你所得的原則。

其它讀經方法

觀察、詮釋、尋找相互關係、應用

這方法和讀經四步曲「發問、回答、累積和應用」的方法相若。古人曾說:「聰明人在幾座大廈之間走一走,比愚蒙人環遊世界能學更多的東西。」

觀察時,我們會發問基本問題,尋找鑰字、片語和經節,尋找關連詞和思想的進路,發掘對比和比較等。詮釋時,我們會嘗試理解觀察所得,分辨經文的意義和作者的寫作目的。在尋找相互關係的過程中,我們會尋找所讀的經文和上下文的關係與及和聖經其他部份的經文怎樣配合。應用時,我們透過從經文所學的去衍生原則,並應用在生活中。如果你希望更細緻地了解這方法,可以參考韓力生的《信徒解經指引》(Walter A. Henrichsen’s, A Layman’s Guide to Interpreting the Bible

主題式讀經方法

這可以是一個十分有果效的方法,因為它幫助我們去發現怎樣透過不同的經文去建立一個主題。選擇一個主題,然後決定查考的經文範圍,要決定你希望包括由創世記至啟示錄的經文,還是自我限制只選部份經文、某書卷或只是一系列章節。你或許會選擇這些主題,例如:罪、救贖、寬恕、愛或智慧;又或許你會研究一些概念,例如:舌頭、家庭、管家或工作。你可以使用經文彙編(Nave’s Topical Bible十分有幫助)幫助你找出相關的經文,接著是細察經文,提出發問,尋找答案,編寫經文大綱來幫助你有系統地整理思路,使用聖經百科全書來檢查你研究所得並作補充,最後撮寫你研究所得怎樣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作結。

聖經人物生平研習方法

研讀聖經人物的成敗得失,是一個絕妙的方法去發現屬靈原則和神怎樣在人的生命中工作。假如你有興趣研究聖經裡的一些主要人物,你或許希望收窄你的範圍在某書卷或這人物生命中某個階段。你可以透過經文彙編找出相關的經文。當處理這些經文時,按時序列出這人物生平中所發生的事情,用這些資料勾劃出這人的生平,使用這資料綜覽這人物的生命,得出一組觀察、詮釋及應用。

當你熟習這裡提供的讀經方法後,你就更能肯定很多其它的讀經方法是有效的。例如華候活的《研經妙法》(Effective Bible Study by Howard F. Vos)提供了十七種不同的讀經方法,包括:神學、字義、地理、社會學、政治、文化和心理學等方法。

建議的聖經工具

現代聖經譯本(英文)

新美國標準聖經(NASB)

新國際版聖經(NIV)

新英語聖經(NET)

聖經啟導本 / 聖經研讀本

The Open Bible

雷氏聖經研讀本 (The Ryrie Study Bible)

The Thompson Chain-Reference Bible

聖經概論

Talk Thru the Bible

舊約精覽 (Jensen’s Survey of the Old Testament)

Explore the Book

聖經概覽

舊約概覽 (A Survey of Old Testament Introduction)

新約概覽 (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經文彙編

史特朗經文彙編 (The New Strong’s Exhaustive Concordance of the Bible)

楊格氏彙編 (Young’s Analytical Concordance of the Bible)

經文分類彙編

Nave’s Topical Bible

聖經手冊

The Bible Almanac

The New Unger’s Bible Handbook

Eerdman’s Handbook to the Bible

聖經辭典

The Illustrated Bible Dictionary

聖經新辭典 (The New Bible Dictionary)

Unger’s Bible Dictionary

聖經百科全書

The Zondervan Pictorial Encyclopedia of the Bible

Wycliffe Bible Encyclopedia

國際標準聖經百科全書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e Encyclopedia)

註釋書

威克里夫聖經註釋 (The Wycliffe Bible Commentary)

The Bible Knowledge Commentary

The New Bible Commentary

聖經地圖

聖經及教會地圖集 (The Moody Atlas of Bible Lands)

麥克密倫聖經地圖集 (The Macmillan Bible Atlas)

Baker’s Bible Atlas

語言學的工具

舊約神學辭典 (Theological Wordbook of the Old Testament)

英國人舊約希伯來文及迦勒底文經文彙編 (Englishman’s Hebrew and Chaldee Concordance of the Old Testament)

新約希臘文中文辭典 (An Expository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Words)

新約神學辭典 (An Expository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Words)

重溫所學

1. 讀經的六個目標是甚麼?(參 I. 聖經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以上所列的,並以此為動力協助你勝過你讀經的障礙。

2. 讀經的六個先決條件是甚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右面的空間,將這六個先決條件排序。由1 (你過去掌握得最好的那項)至6 (你過去最小使用的那項)。

3. 你認為那兩個是詮釋經文最重要的規則?(參 V. 聖經詮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為何選擇這些規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讀經的四步曲是甚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們可以在不同的讀經方法中使用嗎?你計劃在何時實踐它們?

5. 讀經的 SPECS 是甚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須將這幾項緊記和實踐,直至它們成為你的習慣。

6. 背誦經文應用上那八個的關係,讓它們常在你的腦海中,當你尋找經文應用的原則時,你會想起它們。

7. 唯一能幫助你發現各種讀經方法的好處,就是使用它們。你可以在你的讀經計劃中,每個月使用一種方法。當你每種方法都嘗試後,選出你最得益的哪些方法,再設計新的讀經計劃,以便你能夠享受多種有用的讀經方法。

8. 請考慮組織或參加查經小組,讀經最理想是能夠有自己的空間獨自讀經,同時也有和別人一起讀經的時間,因為每個人都可以和別人分享讀經的得著,其他人也能從中得益。這可加添多方面的互相鼓勵、互相勸勉和承擔,能使我們得到我們獨自讀經時會遺漏的一些聖經觀點。(參哥林多前書 14:26; 希伯來書 10:24-25)

9. 閱讀以下的經文,它們的重點都指出定時閱讀神所啟示的話語的重要性。約書亞記 1:8; 詩篇1:2; 119:105; 約翰福音17:17; 提摩太後書 2:15; 3:16-17; 希伯來書 4:12; 雅各書 1:22. 嘗試致力背誦其中兩節。

10. 請將建議的工具書再看一遍,從中選擇六本,在未來的半年至一年購買,加到你的私人圖書館中,並且熟習怎樣使用它們,找出它們在你的讀經計劃中能怎樣給你輔助。

譯者註:

文中建議的聖經工具,部份只有英文版,譯者在這裡提供一些中文聖經工具和電子工具:

現代聖經譯本

聖經註釋本(NET中譯本)

新譯本

和合本修訂版

現代中文譯本

呂振中譯本

聖經靈修版 / 聖經研讀本

海天聖經啟導本

聖經.串珠.註釋本(證主/中國神學研究院)

聖經手冊

證主聖經手冊

註釋書

天道聖經註釋

丁道爾聖經註釋

電子工具

Bibleworks

Related Topics: Bible Study Methods, Bibliology (The Written Word)

I. 引言 : 圣 经 的 美

Related Media

圣经不论在形成、保存和内容的宣告,都是独一的。圣经是由多位不同写作风格和不同处境的作者写成,但圣经却有和谐和统一的救赎信息。圣经承受了长时期的摧残、迫害和批评,但它奇迹地保存下来,并且仍是世上最畅销的书。它独立地宣告神永恒的启示,它宣告神要给人永生。圣经改变了历史进程,它比其它书籍触及更多的人、改变了更多的生命。

通往新领域的门

圣经告诉我们有两个领域:一个是能看见的,而另一个却是看不见的。第一个领域明显是真实的,那是我们可以透过我们的五个感观和理性去认识的世界。假若神没有给我们启示,我们便会被困锁在这层次里,无法冲破往另一个领域;而那领域却是终极的真实世界。被困锁在有限的、相对的和短暂的领域,纵使我们渴望知道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却是不能,就连生命的一些基本问题,也无法找到答案。例如:我是谁?我从何处而来?为甚么我在这里?我将往何处?因为那是属于那无限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领域。神将祂的话语赐给我们,把我们带离黑暗的权势,将我们转移到那光明的国度、祂儿子的国度、爱的国度(歌罗西书1:13)。圣经将神的创造和给祂子民的救恩计划完全显明。只有透过经文,我们才能全面地看得到关于我们的现在、过去和将来,明白我们特殊的新身份:「在基督里得到各样属灵的福气」(以弗所书1:3)。我们若恒常地、深深地从神话语的井喝神所赐的活水,我们整个价值系统将会被转化,由短暂的成为永恒的。读经会带领我们思念天上的事(西 3:2),那里是我们今生生命和灵命的来源。圣经帮助我们「不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哥林多后书 4:18)这是智慧的中心,与那终极的真实接轨和让我们行在光、生命和神的爱中。透过追求神的教训和圣经教导的原则,我们会得到最重要的技巧:能够将生命的各方面都活在主的管辖下。圣经并没有命令我们生活和学习,圣经却劝勉我们学习和生活。

通往更美的生活

有很多不同的因素需要我们常在神的话语中;也让神的话语在我们里面。以下是其中六项:

1. 养份和成长资

圣经并非仅为我们提供资料而写成,它要给我们带来心意更新。「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豫备行各样的善事。」 (提摩太后 3:16-17) 圣经是那永活的神的默示,我们必须作出回应,圣经才可以在我们的生命作出影响。圣经无疑「对教义有好处」,它的好处并不停止在教义上,它从我们的头脑前往我们的心里,完成它被赐予给我们的目的。

神爱我们,祂希望我们能达至完全;拥有祂儿子相同的品格。当我们和神的话语互动,圣经便为我们提供所需的灵粮,帮助我们成长,步向成熟,像基督的模样。

练习:试从彼得后1:2-8追寻认识神和祂的应许对信徒生命历程的功效。

2. 新的优先次序和价值观

读经帮助我们冲出那短暂视野的界线,为我们提供永恒价值观的系统。不断让神的话语更新我们的心思意念(罗马书12:2),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会愈来愈接近神的角度,从意义、目的、身份认同,以至成就。按神的价值观追求,会引领我们得到满足和喜乐;相反,追逐世界认为有价值的,结果是沮丧与不快。参看诗篇 5:11, 16:5-8. 105:3-4, 耶利米书 8:23-24, 马太福音 6:33, 哥林多后书 4:16-18, 腓立比书 1:21, 歌罗西书 1:10-12。

3. 胜过试探

读经为我们提供修正和预防的药物。它预先给我们各样可能发生的试探作警告(例如:箴言 4:10-27, 5:1-23, 约翰壹书 2:15-16),它告诉我们试探形成的过程(参雅各书1:12-17),它还告诉我们怎样面对试探(哥林多前书 10:13, 以弗所书 6:10-18)。

4. 作决定的指引

圣经启示了神给我们生活上各个领域需要遵行的道德律,当中包括了要遵行的命令和禁令。圣经的原则给我们智慧,指引我们怎样作决定,这些决定塑造我们怎样在世上存活(诗篇119:105, 箴言 12:5),并且给我们一个属神的角度,让我们有能力在不同的境况下作出正确的回应,并且胜过试探(雅各书1:5)。

5. 认识神

圣经将我们的创造主渐次显示出来,这包括祂的位格、计划、属性、智慧、爱和旨意。除非我们花时间来读祂启示的话语,我们不可能认识祂和祂的道路。

练习:诗篇119篇中除了三节经文,其余的都和神的话语相关(当中包括神的诫命、律例、典章、准则、应许、见证、法规、审判、法令、命令和号令)。读这篇诗篇并记录你观察到圣经怎样帮助我们与神建立关系。

6. 认识自己

「神的道是活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希伯来书4:12). 圣经剖开我们的外表,将我们里面的秘密动机和计划显露(参撒母耳记上16:7)我们读经的时候,圣经就像一面镜子把我们的真像、我们怎样自我欺哄展现,并且规劝我们改过。(参雅各书 1:21-25)

Related Topics: Bibliology (The Written Word)

II. 圣经的背景

Related Media

A. 圣经以外的世界事件

用图表将下列世界大事,以时间为纵轴,事件以打横的棒代表,在棒上写上时期和事件,插入各帝国的版图看看她们延伸到那里。

约公元前4000-2200 / 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和阿卡德帝国

约公元前3600-3100 / 埃及王朝以前时期

约公元前3500 / 埃及出现象形文字

约公元前3200 / 美索不达米亚出现楔形文字

约公元前3100-2200 / 埃及古王国时期

约公元前3000-1100 / 米诺斯-迈锡尼文明( 克里特文明)(爱琴海岛屿)

约公元前3000 / 美洲早期的村庄和文化

约公元前3000-2500 / 在印度北部的早期文明

约公元前2700 / 埃及建筑大金字塔

约公元前2500 /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

公元前2165-1990 / 亚伯拉罕时期

约公元前2000-800 / 俄罗斯由西米里族人统治

约公元前2000-200 / 腓尼基同盟

约公元前2000 - 公元300 / 非洲的古实王朝(努比亚)

公元前1991-1786 / 古埃及的中王国时期

约公元前1950-1650 /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

公元前1914-1804 / 约瑟

约公元前1900-1200 / 赫人帝国

公元前1786-1570 / 希克索斯人统治埃及

约公元前1700 / 汉谟拉比法典

约公元前1650 / 古巴比伦被加瑟人推翻

公元前1570-1087 / 古埃及的新王国时期

公元前1525-1405 / 摩西

约公元前1500-900 / 印度早期吠陀时代

约公元前1500-1027 / 中国商代

公元前1450-1423 / 阿蒙霍特普二世(以色列人出埃及时的统治者)

公元前1445 / 以色列人出埃及

公元前1405-1000 / 希伯来人征服和整合迦南

公元前1301-1234 / 拉美西斯二世统治埃及

约公元前1200-500 / 秘鲁的查文文明

约公元前1200-300 / 中美洲的奥尔梅克文明

约公元前1100-800 / 希腊历史上的黑暗时代

公元前1043-931 / 以色列联合王国(扫罗,大卫,所罗门)

公元前1027-256 / 中国周朝

约公元前1000-900 / 日耳曼部落迁移到欧洲

约公元前1000 - 公元600 / 非洲的国家-阿克苏姆(埃塞俄比亚)

公元前931-722 / 北国以色列

公元前931-586 / 南国犹大

约公元前900-500 / 印度后吠陀时代

约公元前800-400 / 意大利伊特鲁里亚文化

约公元前800-300 / 斯基泰人统治俄罗斯

约公元前800 / 希腊城邦初期

约公元前800 / 荷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约公元前800 -公元200 / 非洲西部的诺克文化

约公元前753 / 罗马成立

约公元前750-612 / 亚述帝国

约公元前740-693 / 以赛亚事奉时期

公元前670 / 亚述人征服​​埃及

约公元前660-583 / 琐罗亚斯德

公元前650-500 / 希腊的暴君时期

约公元前640-546 / 米利都的泰利斯

公元前612-539 / 巴比伦(迦勒底)帝国

公元前605-536 / 但以理在巴比伦

约公元前604-531 / 道教创始人老子

公元前586 / 尼布甲尼撒摧毁了耶路撒冷

公元前563-483 / 佛祖释迦牟尼

公元前559-331 / 波斯帝国

公元前551-479 / 孔子

公元前550-529 / 居鲁士(古列)大帝统治波斯

公元前539 / 波斯人征服巴比伦

公元前525 / 波斯人征服巴埃及

公元前509 / 罗马共和国建立

约公元前500-100 / 希腊的神秘的邪教奥尔弗斯 (俄耳普斯) 和伊路西斯

公元前496-406 / 索福克里斯

公元前493-479 / 希腊波斯战争

公元前480-406 / 尤利比提斯

公元前469-399 / 苏格拉底

公元前461-428 /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民主时期

公元前444 / 尼希米重建耶路撒冷城墙

约公元前432-415 / 玛拉基事奉时期

公元前427-347 / 柏拉图

公元前384-322 /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36-323 / 亚历山大大帝统治时期

约公元前323-285 / 欧几里德

公元前321-183 / 印度孔雀王朝

公元前264-146 / 罗马与迦太基在布匿的战争 (迦太基战争)

公元前237-183 / 汉尼拔

公元前221-171 / 中国秦朝

公元前185 - 公元78 / 印度格雷科巴克特里亚王国

公元前171 - 公元220 / 中国汉朝

公元前168 / 犹大马加比起义

约公元前140 / 斯多葛哲学被引到罗马

公元前106-43 /西塞罗

公元前72-4 / 大希律王

公元前70-19 / 弗吉尔

约公元前30 -公元270 / 罗马受密特拉教的影响

公元前46-44 / 独裁的西泽朱利叶

公元前37 -公元100 / 弗拉维奥约瑟夫

公元前37-4 / 大希律的统治时期

公元前27 -公元14 / 奥古斯都大帝统治时期

公元前4 - 公元29 / 基督道成肉身住在世人当中

公元前4 -公元65 / 塞内加

公元14-37 / 提庇留统治时期

公元37-41 / 卡利古拉统治时期

公元41-54 / 革老丢统治时期

公元54-68 / 尼禄统治时期

公元69-79 / 维斯帕先统治时期

公元64 / 罗马大火和基督徒第一次受尼禄迫害

公元70 / 耶路撒冷被毁

公元78-225 / 印度贵霜王朝

约公元90-200 / 诺斯底主义在罗马帝国传播

约公元100-476 / 罗马受蛮族入侵

B. 考古学与圣经

圣经考古学的贡献

考古学是研究古代遗址、文物古迹和纪念碑等古代文化。考古学家尝试重组古代文明和国家的历史。考古学为研经者提供了两方面的贡献:为经文内容提供证据和新的启发。

启发

考古学的发现为圣经记载的习俗、惯例和模糊不清的经文给予新的启发。出土的文物包括:铭文、记念碑、泥板、陶器和其它物品,为圣经背景提供了一幅图画,让很多圣经记载的事件更易被理解。

考古学的鉴证,虽然不能证实圣经是真实的,但却能支持圣经内容的历史真确性,让圣经作为一个资料源的地位大大地确认。纵使仍有很多的难题需要更多的资料才能解决,但不断挖掘到的文物,都是朝着支持圣经的真确性提供证据。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期的文学批判受到达尔文(Darwin)和黑格尔(Hegel)的影响,圣经的可靠性受到质疑。主要原因是这些学者极少使用考古学的证据;这可能是因为考古学在当时仍处于发展初阶。不过数百年来考古学所得有关洪水的资料,驳斥了很多的质疑,并且把很多学者的态度转向支持圣经记载是历史事件;那些研究外证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渐渐尊重经文的准确性。并且很多被文学批判质疑的经文,都得到考古学发挖出来的文物证明是真确的。

圣经考古学的内容

考古学表面采样包括检拾陶片并加以辨别。考古学的挖掘则包括一层层地挖掘。挖掘普遍需要:(1)学校或机构的赞助。(2)挖掘遗址所在地的政府批准。(3)由一名有信誉的考古学家监督。(4)由专家鉴定陶罐或陶片的年代。(5)一名建筑师重建和描述建筑物。(6)一名摄影师在挖掘原址和发现古物原位拍摄。(7)其他的工人协助在挖掘的坑搬运沙土。挖掘的坑分为一格格,按次序逐格挖掘。(8)由当地的古代遗物议会决定哪些出土的古物必须由当地的博物馆收藏。那些古城长埋地下主要的原因包括:水灾、火灾、被侵略、瘟疫、被荒废、火山爆发和地震等。埋有这些古城遗址的地方外貌像土墩或山丘(英文作“Tell”是从阿拉伯文翻译过来的;参约书亚记11:13)。古代的人因为水源、防卫、适合耕种、主要交通输钮等原因,经常在同一地点重建城市。年代学主要建基在地层学上(遗址地层的先后次序)。考古学所得的证据在本质上是残缺不全的,经历这么多个世纪,只有极少的古代著作和史前古器能够保存下来;并且大部份的古代遗址从未被勘测,再加上极少数被勘测的遗址所寻得的古物被检查和公诸于世、基于种种原因,考古学既是科学,同时亦是一门艺术。还有一件值得我们留意的是很多考古学所得的资料,诠释时极具主观性,导致很多的学者对考古学所得的资料在诠释上存在分歧。

圣经考古学的年代学

有关最早期的人类(旧石器时代Paleolithic、中石器时代Mesolithic和新石器时代Neolithic)并没有清晰确实日期和证据。但在这时期以后的各个时期,大致可按下表:

铜石并用时期(Chalcolithic Age) (公元前3500-3000)

青铜器时代早期(Early Bronze Age) (公元前3000-2000)

青铜器时代中期(Middle Bronze Age)(公元前2000-1500)

青铜器时代晚期(Late Bronze Age)(公元前1500-1200)

铁器时代(Iron Age)(公元前1200-586)

波斯时期(Persian Period)(公元前586-331)

希腊化时期(Hellenistic Period)(公元前331-66)

罗马时期(Roman Period)(公元前66 - 公元300)

拜占庭时期(Byzantine Period)(300-637)

铜石并用时期 (公元前 3500-3000)

米索不达米亚是文化的摇篮。被发现最早有人聚居的村庄在尼尼微邻近的地区。在这些聚居地发掘到石制的工具和武器、简单的建筑物和陶器。其中一个早期人类聚居的地方特珀高拉(Tepe Gawra),更发现使用风力的仪器;较后期的聚居地发现用铜和石制造的工具和武器。因此,这个时期被称为铜石并用时期。考古学支持创世记有关艺术、工艺、农耕和畜牧的急速发展和使用金属作为武器的记述。在铜石并用时期和青铜器早期,苏美尔文化发展蓬勃。

青铜器时代早期 (公元前3000-2000)

估计大约在公元前2300的艾贝拉(Ebla)遗址出土了约17,000块泥板,当中发现了一些和创世记中相同的名字,例如:亚伯拉罕、以扫、以色列等。虽然他们并非创世记中的人物,但他们却为历史上的父权制给予支持。这些泥板中有创造和洪水的故事,与创世记第一至十一章的记载相符;还有一套法典的泥板被发现。至于吾珥(Ur)古城的遗址在1854年被发现,由多位考古学家一起挖掘,当中包括伍理爵士(Sir Leonard Woolley)。这次的挖掘显示约在公元前2700年(即相较亚伯拉罕时期还早数百年),吾珥已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中心。曾有评论者指骆驼只在族长时期后数个世纪才被使用,并且认为创世记12:16 和37:25 提到骆驼是时代错误。但出土文物中有很多文献、俑、骆驼毛制成的绳(约公元前2500年)、骆驼骨等,证明骆驼虽然未被广泛地使用,却是一种被牧养的动物。另外有一块属吾珥玊- 吾珥南模(Ur-Nammu)的碑(约公元前2044-2007年),当中描述建金字形神塔得罪了神,因此塔被毁灭,建塔者被分散,并且混乱他们的语言。另外还发现了一个苏美尔关于一种通用的语言被混淆的故事,和创世记的记载相近,可以说是苏美尔版本的巴别塔故事。

青铜器时代中期 (公元前2000-1500)

这时期由公元前2000至1700年,和创世记中记述族长的时期吻合。从马里文献(Mari Letters)、努斯泥板(Nuzi Tablets)和亚拉拉克泥板(Alalakh Tablets)记载青铜器中期的文化显示创世记有关族长的描述是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的实况。出土的泥板中,有很多和创世记相近的名字(如拉班和便雅悯)。这些出土的文物支持圣经的真确性,并且反驳了批评者对圣经有关族长时期记载的评击。

考古学也为过往的宗教发展看法带来挑战。在过往,一般认为旧约的宗教是演化而来,从泛灵论(animism)和祖先敬拜演化为拜物主义(fetishism)、再演化为图腾崇拜(totemism)、多神论(polytheism )、单一神论(monotheism)、阿摩司和何西阿先知时代有道德的神、最终演化为新约对神的认知。这概念是以十九世纪的哲学思想为前设塑造出来的,并非基于外证。有愈来愈多的证据显示以色列的宗教从成立以来,便是有道德的一神论;另外,据亚布莱特(Albright)、兰顿(Langdon)、池维谋( Zwemer ) 和其他人的研究显示原始文化多神论背后隐藏单一神论。从亚伯拉罕的时代和在这时代以前,法典是十分普遍的,伊斯嫩纳(Eshnunna)的比拉拉马法典(a code of laws of King Bilalama)可追溯至约公元前 1950年;里辟伊士他法典(Lipit-Ishtar code)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860年;汉谟拉比法典( the codified laws of Hammurabi )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700年。

在十九世纪,莱亚德(Layard)和拉萨母(Rassam)在尼尼微亚述巴尼拔图书馆(the library of Ashurbanipal)挖掘到七块古巴比伦创世叙事史诗泥板,一般称为《创世史诗》(Enuma elish)。它和创世记中的创世记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人们却则重它们的差异,巴比伦的创世史诗显示的是一个腐败的故事;两者看似有一个共同的来源,但却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两者是相关的。在亚述巴尼拔图书馆还找到吉尔格史诗(Gilgamesh Epic),当中记载了巴比伦的洪水故事。这史诗是关于早期苏美尔的洪水事件,苏美尔的「挪亚」是邵素德(Ziusudra)、而巴比伦的「挪亚」是乌他拿比(Utnapishtim)。巴比伦另一个阿他哈斯史诗(Atrahasis Epic)同时记载了创世和洪水的故事。同样地,它的记载和创世记第六至九章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创世记的记载并非抄袭现时所知的不同来源,而是经历洪水的生还者将所知的记下来,它们最大的差异是多神论和单一神论对事件的诠释。创世记13:10-11有关罗得选择约旦平原事件,因在接近死海的约旦河谷的气候和荒芜而被认为是错误的。不过多个被挖掘的遗址,包括:贝特耶拉(Khirbet Kerak)、伯珊(Bethshan)和巴伯得拉(Bab ed-Dra)显示这些地方在罗得时期人口稠密,有证据显示适宜居住。

创世记第十四章记载米索不达米亚四王和巴勒斯坦地的五王争战,过往被认为并非史实,评论者指那些王的名字是虚构的;不过,考古出土这个时期的铭文却显示这些都是有名的人。马里文献和其它来源为米索不达米亚的王在这早期统治巴勒斯坦地提出证明。创世记14章那强大的军事联盟符合公元前2000-1700年的情况。

这时期「亚摩利人的罪孽」(创世记15:16),可从他们以孩童为祭牲和祭祀他们的神祇亚斯他录和亚拿特时的淫乱等可见一斑。圣经有大约40篇关于赫人的经文,文学批判指赫人并不存在或没有足够证据证明他们的存在;不过赫人的首都却在小亚细亚的波格斯凯(Boghazkoy )被发掘出来。出土文物显示赫人属印欧语系群体,在公元前1900 and 1200年统治一个显赫的帝国。

创世记19:24-29记录了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毁灭。死海的水平最少曾在罗马时期上升,有证据显示这些被毁的城市躺在死海南面的浅水中。在公元前一世纪末,希腊地质学家斯特拉波(Strabo)曾记载地有深长的裂缝、人类定居的地方被毁坏、烧焦的石头和其它证据显示死海以南地区曾遭破坏。「硫磺与火」很可能是地震释放出来的石油、沥青、硫磺或天然气引发的大爆炸。

创世记(创21:34; 26)有关非利士人在族长时期的记载常被评为年代错误,因为没有早于公元前1200年非利士人在巴勒斯坦地的记载。以下是一个沉默的论据:也许记载在创世记26章那些和平的非利士人是从爱琴海移居的米诺斯人(Minoans);而那些后期好战的非利士人主要是较具侵略性的迈锡尼人(Mycenaeans)。

以扫家谱中的何利人(Horites创世记36:20)过往被认为是穴居的,一些发现显示他们是胡瑞安人(Hurrians亦译作何利人)-从米索不达米亚和两河流域新月沃地迁移来的西亚重要民族。在马里找到胡瑞安人约公元前1800年的泥板,这民族也在拉斯珊拉文献(约公元前1400年)被提及。也有证据显示圣经记载的耶布斯人和希未人也属胡瑞安人的圈子。创世记的较后部份随着以色列人迁移埃及,和出埃及记的起始部份,一些埃及的字和埃及元素散落在希伯来文的经文中。这些字和细节(例:创世记41:42-44),也证明了圣经的历史性和真实性

闪族人经常被认为不可能如创世记所记载在雅各时期那么早便居于埃及。不过在便尼哈珊(Beni Hasan)发现的墓穴却显示闪族早在公元前2000年便居于埃及。

出埃及记1:8说「有一位不认识约瑟的新王兴起来」。有些学者认为那是指公元前1786至1570年当时占主导地位的闪族希克索斯人被驱逐出埃及。奴役以色列人的法老可能是第十七王朝的统治者雅赫摩斯(Ahmose)。那些偏向以色列人在公元前1445年出埃及的,则主张第十八王朝更符合出埃及记第1-15章的细节。摩西被图特摩斯一世(Thutmose I - 1504-1483统治埃及)的女儿哈雪苏(Hatshepsut)收养。图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 - 1483-1450统治埃及)是那逼害以色列人的法老。阿蒙霍特普二世(Amenhotep II - 1450-1423统治埃及)或许是以色列人出埃及时的法老。阿蒙霍特普在位的后期,并没有军事活动(如果他是以色列人出埃及时的法老,他的军队大部份可能在红海被韱灭)。有证据显示阿蒙霍特普的继位者图特摩斯四世(Thutmose IV - 1423-1412统治埃及)并非长子(出埃及前,法老的长子在十灾中死亡)。

有评论指尼罗河的泥有很好的黏性,做砖并不需要草(出埃及记5:7,13)。但阿纳斯塔西第三蒲草纸(Papyrus Anastasi III)显示草是造砖的主要材料。并且找到的埃及青铜器后期的砖(公元前1500-1200年),都发现含有草这物质。

出埃及记7-12章的十灾使埃及的神和女神颜面尽失,并展示雅巍(耶和华)才是永活真神。十灾的强度和严重性是渐次增加,最终导致人的死亡,包括法老的长子。十灾和埃及的神祇有直接关连,这包括:女蛙神哈克特(Hekt)、太阳神拉(Re)和阿顿(Aton)。有评论指逾越节纯粹是从迦南的农耕庆典演变而来,但迦南的拉斯珊拉泥板(Ras Shamra tablets)有关迦南的神话文献则显示出以色列的节期和迦南的异教节日有极大的鸿沟。

如上所述,法典早于摩西时期,比亚伯拉罕时期还要早。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和赫人的法律都是精密成熟的,这足以反驳五经是摩西时期以后才写成的说法。虽然摩西律法有部份成文法和汉谟拉比法典(约公元前1700年)相似,但道德和宗教禁令上的差异足以否定摩西律法是从巴比伦的法典改编而来。有大量早期的文献低贬希伯来人在摩西时期没有文字,他们这观点是基于象形交字可追溯约始于公元前3300年、楔形文字约始于公元前3000年、阿卡德语的音节文字系统(Akkadian syllabic )约始于公元前2100年,而字母(原始西奈字母、乌加列楔形字母和迦太基语)约于公元前1800年才呈现,底本学说(documentary hypothesis),以律法中的祭祀和节期所反映的,应是摩西以后才建立出来,指利未法典大约是以色列第二圣殿时期祭司的作品;不过,拉斯珊拉泥板(约公元前1400年)已包括和利未记近似的法律和祭祀形式。研究显示约书(出埃及记20-31章)和申命记有很多在形式上和公元前1400年赫人条约君主国和属国的约书,有很多极为相似的地方。当中包括:前言、历史性的序诗、条款、保证金和定期宣读的条款、见证人、祝福与咒诅的套语。明显地,西乃之约符合公元前第二千禧年而非后来的第一千禧年的约书形式。这反驳了底本学说指五经的成书日期在公元前九至六世纪。在夏锁、底璧和示剑的挖掘遗址,找到了支持约书亚军事活动的支持证据。不过,现时只在耶利哥、基遍和艾城找到少量的青铜后期的资料。

铁器时代

按照圣经的记载,在扫罗成为以色列的第一位皇帝前,非利士人在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国力最为强盛,这与考古学所得的证据十分相似。非利是人曾经是唯一拥有铸造铁器工具技术的民族,因此拥有军事优势(撒母耳记上13:19-22)。

一些常见的质疑是圣殿设立乐师是被掳回归后在第二圣殿时期才出现。不过,外证却显示在大卫时期数世纪以前,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已有音乐同业公会这类组织;还有约公元前1850年埃及便尼哈珊(Beni-Hasan)的浮雕,描绘闪族工匠掳带乐器到埃及,和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十一世纪期间多次有关迦南乐师和乐器的记载,我们不必否定圣经有关大卫设立圣殿乐师的制度的内证。

从拉斯珊拉的乌加列文献(Ugaritic texts)可以清楚看到像诗篇和箴言里的希伯来诗歌相同形式的诗歌。按撒母耳记下 8:3-6(参历代志上 18:3-6),大卫王朝伸延至叙利亚北部包括琐巴(Zobah)。有些学者企图透过宣称琐巴在巴勒斯坦来缩小大卫王国的版图,不过考古学家却发现琐巴的位置在叙利亚大马士革北面。所罗门王时期的版图(参列王纪上4:21, 历代志下 9:26)和外证证实在公元前1100至900年,埃及和亚述国势衰落相符。

数百个原始资料源确定了圣经记载超过40个外族君王的名字。

所罗门王的港口城市以旬迦别(Ezion-geber)一直无法寻到,直至格卢克(Nelson Glueck)决定按圣经文本所描述的位置寻找,最终就如经文所载的地点找到了。

从公元前931年开始,十个支派从犹大和便雅悯支派分裂成北国以色列。考古学家的发现解决了以色列和犹大帝王年表的分歧。

在撒玛利亚的挖掘,出土多件估计是公元前九世纪的象牙制品,它们可能就是亚哈王在这时期「象牙宫」里的物品(列王纪上22:39)。

公元前九世纪摩押王米沙(Mesha)所写的石碑显示以色列的第六位王暗利(Omri)曾征服摩押。这石碑印证了列王纪下3:4-5「亚哈死后,摩押王背叛以色列王」的记载。

以色列王暗利和亚哈的名字,在亚述王撒缦以色三世(Shalmaneser III)的文献中找到。而撒缦以色的黑色方尖柱碑却显示以色列王耶户(或他的使者)匍匐在他面前,给他进贡。

英皇钦订本(KJV)在历代志上5:26的翻译,让学者认为普勒(Pul)和提革拉毗尼色三世(Tiglath-Pileser III)是亚述两个不同的王。不过,两块有关亚述历史的泥板,同一位亚述王,一块使用普勒(巴比伦名字)、而另一块则使用提革拉毗尼色(亚述名字)。而新英皇钦订本(NKJV)已将这节翻译成:「亚述王普勒,即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

按列王纪下15:19-20,米拿现(以色列第十六位王)在亚述王攻打以色列时,给普勒进贡。而提革拉毗尼色史册特别提及米拿现和贡物。亚述王西拿基立(公元前704-681)定都尼尼微,并建厚厚的城墙和壕沟作防卫。西拿基立的皇宫和巴尼柏图书馆(藏有超过22,000块泥板)在十九世纪中叶被挖掘出来。约拿书3:3记载「这尼尼微是极大的城,有三日的路程。」尼尼微乡郊面积很大,周界约有60英哩,这范围里包括在尼尼微以北约12英哩在哥撒拔(Khorsabad)的撒珥根皇宫(palace of Sargon)。

泰勒棱柱(Taylor Prism)记录了亚述王西拿基立在希西家统治犹大时攻打耶路撒冷的事迹(列王纪下18章, 历代志下32章, 以赛亚书36-37章)。列王纪下20:20告诉我们希西家「挖池、挖沟、引水入城(耶路撒冷)」(另参历代志下32:30)。这条长1,777英呎的隧道穿越岩石,是一条大水管,从基训泉引水到城内的西罗亚池。在西罗亚发现希伯来铭文描述了从两边挖掘的工人在隧道中间相遇的情况。拉吉文献(Lachish Letters)包括了21块刻有铭文的陶片,大部份写于公元前589年,即尼布甲尼撒在最后一次进攻犹大时,将拉吉摧毁的前两年,它们印证了耶利米书 34:6-7所描述「巴比伦王的军队正攻打耶路撒冷,又攻打犹大所剩下的城邑,就是拉吉和亚西加。原来犹大的坚固城只剩下这两座。」

波斯时代 (公元前586-331)

在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找到约300块泥板,估计日期大约是公元前597-570。其中一块记载了每月给约雅斤和他的五个儿子定量供应(参列王纪下25:27-30,耶利米书52:31-34)。很多学者认为但以理书第五章称巴比伦王伯沙撒是错误的,因为他们认为巴比伦并没有一个王名叫伯沙撒。不过,1956年在哈兰(Haran)发现三块石碑,碑上记载拿波尼度(Nabonidus)将王位委托伯沙撒,而他自己则参加攻打波斯的战役。这就解释了为何在但以理书5:29伯沙撒宣告但以理「在国中位列第三」。

古列铭筒(Cyrus Cylinder亦译作居鲁士圆柱)记载古列大帝宣告解放巴比伦城。这诏书让各神祇反回他们的原来城市;这和历代志下36:22-23和以斯拉记1:1-4波斯王古列(塞鲁士)下诏让被掳的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地重建圣殿的诏文一致。艾勒分蒂尼蒲草卷(Elephantine Papyri亦译作象岛蒲草纸卷)大约写于公元前500-400年,由一群居住在埃及开罗以南约600英哩的艾勒分蒂尼岛的犹太殖民用亚兰文写成。这些亚兰文的文献证明记载在以斯拉记第四章的亚兰文本的真实性,也为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的内容带来启发。这些文献也显示记载在以西结书26:1-14有关推罗被摧毁详情的预言,完全应验在尼布甲尼撒王十三年里对大陆城市的围攻和在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帝对岛屿城市的七个月围攻。以西结预言:「破坏你(推罗)的墙垣,拆毁你华美的房屋,将你的石头、木头、尘土都抛在水中。...我必使你成为净光的盘石,作晒网的地方。你不得再被建造...」尼布甲尼撒王攻陷城墙、亚历山大帝在兴建一条桥通往岛屿时,将颓垣贩瓦扔到水里。

希腊时期 (公元前331-66)

在1947年初发现的死海古卷对我们认识希伯来旧约圣经的流传和可信性大大提高。在昆兰(Qumran)的洞穴内,发现了超过500份公元前250年至公元70年的手抄本,其中175份是旧约圣经的经文。在发现死海古卷以前,最古老的旧约手抄本是公元九世纪的马索拉抄本(Masoretic Text)(按犹太文士马索拉Masoretes而命名),这两个抄本在对比下,发现虽然相距1000年,死海古卷证实了马索拉抄本的准确性。死海古卷还提供了圣经以外的文献,让我们知悉昆兰的文士,很可能是爱色尼派(Essene)教徒的一些习惯细节。

罗马时期 (公元前66.- 公元300)

文学批判对旧约和新约的批判,早于考古学的出现。文学批判主要是基于杜平根学派(Tubingen School)的宗教史学院(Religionsgeschichtliche School)所建立的理论,编辑批判和形式批判(Form criticism)将新约圣经历史矮化;另一方面,那些接受考古外证和古典文献的历史学家,他们的取向是偏向接受新约在历史上的准确性。路加福音2:2这样写:「有谕旨从西泽奥古士督颁发下来,叫普天下的人登记户口。」奥古士督(Quirinius)在公元6-7年作叙利亚总督期间进行的人口普查。问题是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Josephus)记载他在公元6年进行人口普查,但他却没有记载奥古士督在希律公元前4年身故前作总督。不过近期发现的铭文却显示奥古士督在公元前十二年至公元十六年,犹如一位助理国王管治东罗马。路加福音3:1「吕撒聂作亚比利尼分封王」也被受质疑,因为在这时期并没有这样一位统治者。但从大马士革附近的亚比拉(Abila)出土的希腊铭文却确定了路加的记载,因为它们提及公元14-29分封王吕撒聂。在加利利湖旁的两个古代遗址迦伯农和哥拉泛已被确定位置。有关耶稣时期迦伯农会堂的证明已找到,近期的挖掘还找到一个第一世纪一名渔夫的家,很可能是属于彼得的。另外还找到很多昆兰古卷和约翰福音相符的地方,当中包括(例:「光明之子」)显示约翰的巴勒斯坦背景,而非很多人所想的希腊化背景,因此死海古卷的发现支持约翰福音是第一世纪的作品。约翰福音第四章记载耶稣和一名撒玛利亚妇人在雅各井旁交谈,那口井早已被发现。那妇人说:「井又深」(约翰福音4:11),这口井100英呎深。按约翰福音5:1-9记载毕士大池有五个廊子,并且能够容纳「许多人」。这个池子的正确位置没有被发现,直至1888年才找到了一段阶级通往双子池。池十分大,原本有5个廊子。在古代耶利哥城挖掘第一世纪地层,发现在新约时代耶利哥是个欣欣向荣的城市。华丽的小区中心和庄园显示作为耶利哥的「税吏长」(路加福音19:2),撒该一定十分富裕。路加在使徒行传使用的地理和政治词汇曾一度被评击。不过,在小亚细亚找到的纪念碑铭文和浦草纸文献却一致地证明路加是个精准的历史学家。保罗所使用的一些官衔如:巡抚(procurator)、裁判官(praetor) 、Asiarch (小亚细亚有经济政治地位的官员,和合本译作首领)、方伯(proconsul) 和地方官(politarch) ,这显示出无论是人、地方和事件的描述有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从哥罗多城写信给罗马教会,保罗提及「本城的司库以拉都」(罗马书16:23,参使徒行传19:22),在哥林多剧院附近找到的铭文提及以拉都是官吏或公共事务的长官。这极可能是同一个人。在伯大尼一个新约时代的墓穴,名字中有马利亚、马大和拉撒路的希腊译名,他们有可能是约翰福音第十一章里记述的人物。在榄橄山发现的第一世纪骨棺(是石灰岩造的箱,用来收藏死人的骸骨),也有好几个曾在新约出现的名字。

在耶路撒冷的发掘,发现了安东尼亚堡(Antonia Fortress)遗址,方形铺地石板上找到了罗马士兵刻在石板上的游戏。因「铺华石处」是耶稣在彼拉多前受审的地方,那些游戏,其中可能曾用来嘲弄耶稣。评论者曾因教牧书信中使用「监督」这名称而指那些书信并非第一世纪,而是第二世纪的作品。昆兰群体被发现也有「监督」,这便证明了第一世纪已有监督。

C. 文化现象

创世记15:2亚伯拉罕因为没有儿子,所以他便假设大马色人以利以谢是他的继承人。努斯泥板反映了米索不达米亚在公元前2000 – 1500年期间的习俗:一对没有孩子的夫妇收养他们的奴隶是很普遍的,被收养的会照顾干父母,并且成为他们的后嗣,但假如那对夫妇稍后有亲生儿子,亲生的才是继承人。(参创世记15:4)。努斯泥板记载的婚姻习俗为撒莱(撒拉)将自己的婢女夏甲给丈夫为妾这件事情提供亮光(参创世记16:2-3);拉结和利亚也作出相同的行动(参创世记30:3,9)。当时的习俗是不能生育的妻子可以将自己的婢女给丈夫作妾,从她得孩子,所得的孩子不能被驱赶。所以亚伯拉罕对撒拉在创世记21:9-11的要求感到为难。

创世记19:1 「罗得正坐在所多玛城门口」。古代巴勒斯坦的城门口通常有石制的长凳,供进行买卖或办理和法律相关的事务使用(参路得记4:1-2)。城门口也是作公告的地方(参撒母耳记下18:24,33)。以扫将长子名份卖给雅各(创世记25:33-34),在努斯泥板找到可援的先例。泥板编号N204记录了一个人名叫帖健拿(Tupktilla),他以三只羊的代价将自己的继承权卖给了兄弟古伯撒(Kurpazah)。努斯泥板编号P56为古代近东口头祝福的重要性提供新的启发。这泥板显示在族长时期,口头祝福是具有法律约束力,授予的祝福不能撤回。这解释了为何以撒在他发现受骗后不能变更他的祝福(创世记27:33-41)。拉结与丈夫雅各逃奔前,偷了父亲拉班家中的神像,并收藏在骆驼的驮篓里,并坐在上头(创世记31:19,34)。努斯泥板编号G51显示家中的神像是管治一个家族和拥有家族产业的象征。因此拉班那么着紧要为儿子们取回神像(创世记31:1,30)。考古学发现也为约瑟在波提乏家的故事提供背景资料。埃及蒲草文献显示埃及人极喜欢迦南的奴隶,也有埃及的纪念碑提及大户人家的管家,即约瑟的职位。另外,在埃及中部亚马那土堆(Tell el Amarna)的出土大宅的图积,要往屋后的储物室,必须穿过内室,这解释了为何波提乏的妻子每天都和约瑟说话。创世记38:8犹大叫他的儿子俄南娶哥哥的遗孀,这是摩西律法娶自己兄弟的未亡人为妻的条例(申命记25:5-10,参马太福音22:23-33)。在努斯泥板也有先例可援。泥板记录了一名父亲的遗愿:如果他的儿子身故,遗孀要嫁给他的其他儿子。雅各和约瑟的遗体在埃及被制成木乃伊(创世记50:2-3,26)。埃及早在公元前2500年便有将王族、高级官员和有钱人的遗体制成木乃伊的习俗。首先将内脏取出放入骨坛(除了心脏和肾脏),接着是用40-70日使用泡碱(一种碳化钠物质)使尸体脱水,接着用浸透树脂的细麻布填满胸部和腹部,在尸身抹上香料,然后用细麻布包扎,再放进一个彩绘的木棺中。

接受正规的教育是社会上优越的待遇,而摩西「学尽了埃及人的一切学问」(使徒行传7:22)。除了阅读和书写,相信摩西还学了数学和音乐。在以色列,教育主要是在家里由父母教导子女属灵和道德的原则(申命记6:6-9;箴言1:8-9; 4:1-13)和一些技能。以色列人从巴比伦被掳回归后,会堂敬拜被建立起来,男孩在会堂的学校学习圣经和他勒目(Talmud犹太人的传统和律法的批注)。相信耶稣也在拿撒勒的会堂学校里学习。大扫的扫罗拥有优越地位,在著名拉比迦玛列门下学习(使徒行传22:3)。巴勒斯坦的屋,通常是用在太阳下晒干的泥砖搭建(「土屋」约伯记4:19),而屋顶是茅草和泥,因此草能在屋顶生长(「愿他们像屋顶上的草」诗篇129:6);而屋顶可以开个洞,稍后再修补,就如将瘫子从屋顶缒下的情况(马可福音2:4;路加福音5:19)。按照申命记22:8要求,要在屋顶上作栏杆,免得有人从那里跌下来。在古代,屋顶有多种用途,包括:睡觉、储物和祷告。路得记4:7脱鞋给当事人的习俗,是买赎、交易或定夺甚么事的作证方式。努斯泥板也有论及将鞋交给对方作为物业买卖的证据。巴勒斯坦有很多羊,所以牧羊是一个很普遍的职业。在以农耕为业的家庭,通常由幼子负责照顾羊(撒母耳记上16:11)。牧童会携带一枝杖保护羊,避免野兽的袭击,还会带一枝杆去引领羊(诗篇23:4);当一个地方的草吃完时,牧童要带领羊群到新草原(历代志上4:39)和带领羊群到溪涧和平静的池塘喝水(诗篇23:2),假如没有羊可饮用的水源,牧童就会由井中打水给羊喝(创世记29:7-10)。喝水的时候,不同的羊群会混在一起,但只要牧童呼唤,羊群便很容易分开。羊会分辨牧童的声音,不会跟陌生人走(参约翰福音10:4-5)。牧童也认识每一只羊,他们会按羊的特性为大部份的羊或全部的羊改名(约翰福音10:3,14),他知晓每一头羊的状况(箴言27:23),就算一头羊走失了也能发现,并且会寻回那些失迷的羊(参诗篇119:176;以赛亚书53:6),把羊放在肩上带回羊栏(路加福音15:5)。在东方,牧童不是赶羊,而是在前面引领羊群(诗篇23:3;约翰福音19:4),他会伴着那些因乳养小羊而落后的母羊(以赛亚书40:11),他会用油膏了那些有病和受伤的羊(诗篇23:5),在夜间看守羊群(路加福音2:8),保守牠们不受贼(约翰福音10:10)和野兽的攻击。圣经时代出现的野兽不单是狼、土狼、貉和豹,还有狮子和熊(参撒母耳记上17:34-37)。东方的习俗通常是父母为儿子选择新娘。因此,爱情发生在结婚以后(创世记24:67),虽然也有例外(创世记29:10-18;士师记14:2)。当新娘被选定后,新郎的朋友就会议定礼金(创世记29:18;撒母耳记上18:25)。在失钱的比喻中(路加福音15:8-9),妇人那十块钱可能是她礼金的一部份。订婚是在见证人前的口头承诺,一般在订婚一年后结婚。马利亚就是在订亲后但结婚前被发现「从圣灵怀了孕」(马太福音1:18)。结婚的典礼中,新郎的衣饰如贵族(参以赛亚书61:10),而新娘作悉心打扮(参耶利米书2:32, 启示录 21:2)。新郎会到新娘的娘家,在一个欢乐的结婚仪式把她带回家,这仪式包括唱歌跳舞(耶利米书7:34),又有很多随行的人带着火把和灯笼(参马太福音25:1-13十个童女的比喻)。抵达新郎的家后,一对新人会被带到一个帐棚接受祝福。「管筵席」的(约翰福音2:8-9)会主持婚筵,而宾客要穿礼服(参马太福音22:12)。接着新娘和新郎由朋友的倍同,被带到一间预先预备的房间,整个宴会有时会维持一个星期(士师记14:17)。

妇人会将陶罐放在肩上(创世记24:15)或头上,在早上或傍晚前往公家的井或泉打水。在约翰福音第四章的撒玛利亚妇人独自在猛烈的阳光下打水,因为她是一个被社会唾弃的人。当时主要是妇女带着瓶子往打水的,所以若有男性带着水瓶便十分容易分别出来,就如耶稣给门徒的指示(马可福音14:13)。

按东方的习俗,主人会派人促请嘉宾参加筵席(路加福音14:23宾客被勉强参加,参使徒行传16:15)。那些被排除在宴会室的灯光外,会被认为被丢在「外面的黑暗里」(马太福音 8:12;参25:30)。

面包是东方的主要食粮。因此,人们对这维持生命之粮心存敬畏。当耶稣说:「我是生命之粮(原文是面包)」(约翰福音 6:35),祂把自己提供作灵命的养份。东方的习俗并不是用刀切面包,而是用手擘开。「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擘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去吃吧,这是我的身体。』」(马太福音26:26)

犹太人用葡萄酿酒,葡萄在九月收成,把葡萄放在石酒榨,用脚踩踏(以赛亚书5:2)。酒榨分两层,葡萄放在较浅的上层被踩碎,汁液流往较深的下层。酒会被放进瓶子或新皮袋里作进一步的发酵。踹酒是欢乐的(耶利米书48:33),不过这也用来描述神的审判(以赛亚书63:2-6; 启示录19:15)。耶稣以酒指向祂生命的血,祂以祂的血买赎祂的子民、作为新约立约的血(马太福音26:27-29; 彼得前书1:18-19)。当客人进入一个家庭,主人会鞠躬和互相问安,还会亲左右面颊(和合本译作亲嘴)。(耶稣对法利赛人西门说:『你没有和我亲嘴。』路加福音7:45)。接着会吩咐仆人用水替客人洗脚。因门徒从来没有想象到耶稣会作这谦卑的角色,所以当耶稣在最后晚餐为门徒洗脚时,耶稣成了他们的仆人(参约翰福音13:4-5; 参路加福音7:44)。另一个习俗就是用榄橄油膏宾客(参路加福音7:46,有时油还会和香料混和)。在新约时代罗马的习俗,他们使用三张斜倚的长沙发组成一个正方形的三边(a triclinium),一个客人如左手支撑身体,就可以倚向后在另一人的胸膛和他私下说话;约翰和耶稣就是这样私下说话(见约翰福音13:23-25; 参路加福音16:22)。最尊崇的位置是主人的右边,其次是主人的左边(参马可福音10:35-37)。擘开的面包就好像汤匙用来蘸酱汁来吃,酱汁放在一个共享的碗中。主人给客人蘸小块面包像征友善(参约翰福音13:25-26)。

-------------

译者注:文中的人名、地名或其他专有名词坊间已有很多不同的译名,译者在这篇文中从已有的翻译采用其一。若找不到中文译名,便会沿用英文。

Related Topics: Bibliology (The Written Word)

III. 我们怎样获授予圣经

Related Media

圣经的可靠性

(这部份的内容,主要是从 I’m Glad You Asked by Kenneth Boa and Larry Moody, Wheaton, Illinois: Victor Books, 1982 1 的第一章改编,请参考这本书的十二个基本反对基督教的答案。)

当圣经的准确性被受质疑时,便会有一大堆问题呈现:

圣经不是充满矛盾和错误吗?

圣经经过多次的抄写和多次的翻译,这些过程中不会导致错误吗?

你怎能肯定现在的圣经和当它被写成时是相同的呢?

教会不是任意地作出决定那卷书应包括在圣经内,那卷书应抽出来吗?

有那么多人对圣经有不同的诠释,你怎样知道你的诠释是正确的呢?

你怎能把你的信仰放在一本纵容种族灭绝和奴隶制度的书上呢?

圣经里不是有很多不符科学的宣称吗?

大部份的情况,那些拒绝圣经真确性的人,是因为他们从圣经以外的来源得到错误观念。很多人对圣经的认识,主要是基于第二手、第三手或第四手资料,所以很多人误以为「上帝帮助那些帮助自己的人」或「洁净紧次于圣洁」便不足为奇。许多人还相信圣经教导地球是平的或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另一个常见的错误观念是新约书卷是事件发生后数个世纪才写成的;有人误以为新约最古老的手抄本只可追溯至公元4世纪 - 5世纪。很多人还有错误的印象,以为圣经英文译本,是从别的译本的译本...译过来,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增添错谬。学院的课程经常削弱圣经的权威,他们假称旧约是从巴比伦和亚述的神话和法典改编而成。有些人常说圣经充满矛盾,但当你询问他们那里出现矛盾时,只有少数人能想起那儿有问题;那能想起来的,亦只是搬出一堆他们被教导的反对资料,例如:创世记第一章和第二章的「矛盾」。极少人亲自检察圣经的文本,看看那些「矛盾」是否真的存在。

当有人说「我不相信圣经」的时候,假如你反问「你明白你所读的经文吗?」大部份的情况都有帮助。很多人会承认他们并不明白;而那些认为能读得明白的,通常无一例外地给你一幅扭曲的图画。你可以亲切地指出这点,并说:「我认为你应给予自己正确地了解圣经的基本信息后,再决定接受或拒绝它。」这可以为清晰地介绍福音打开一扇门,并且由那里展开对话。这方法特别适合那些含混地反对圣经和放烟幕的人。假如对方诚实地承认对圣经有理解上的困难,要尽量给予直接的答案。这篇章的内容是帮助你做到这一点。

圣经文献的可靠性

检测圣经文献的可靠性,可以透过结合三种鉴证方法:文献评鉴、内证和外证。第一种方法是鉴定圣经原稿;内证是处理圣经作者的宣称,外证是寻找圣经以外的证明。

文献评鉴

这是检查旧约和新约经文从原稿流传至今,当中包括数量、质量和手稿距今所跨越的时间。

1. 手稿的数量

旧约圣经只有少量的希伯来文手抄本,因为犹太的文士把不完美或破损的手抄本,在特定的仪式下,将它们埋葬。另外,有些古抄本在以色列的动荡历史中遗失或损毁。还有,在公元六世纪,马索拉的犹太文士将旧约经文标准化,所有和马索拉抄本有差异的版本被摧毁。不过现存的希伯来文手抄本也有补充资料,包括死海古卷、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公元前三世纪的希腊文译本),和撒玛利亚五经(Samaritan Pentateuch)、他尔根(Targums 古老的旧约释义)和他勒目(Talmud希伯来经文的教导和注译)。

新约圣经手抄本的数量在古代文献中是无与伦比的 - 有超过5000个希腊文手抄本、8000个拉丁文手抄本、1000个不同语言的手抄本(叙利亚文、科普特语等)。另外早期教父引用新约经文的文献亦有数万。其他希腊和拉丁作家,例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泽和塔西佗等,流传下来的手抄本在1-20份以内,实在是一个很大的对比。

2. 手抄本的质量

由于犹太文士对圣经极之尊重,当他们抄写希伯来文经文时,会极为小心。整个抄写过程连细微的地方也一丝不茍,以避免出错。经文有多少行、多少个字和多少个字母都被数点,旧约和五经的中间字母也被测定。只要发现一个错处,就会将抄本销毁。因为这种极度小心谨慎的态度,希伯来文圣经手抄本的质量胜过一切别的古籍抄本。在1947年发现的死海古卷成为一个重要的校验,死海古卷比马索拉抄古本早1000年,虽然相距那么长的时间,死海古卷和马索拉抄本之间,只有很少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主要是串字或形式上的差异。旧约经文古抄本的质量卓越,新约的质量也较其他古代文献要好多了。新约手抄本的数量数以千计,当中出现的差异主要是被学者按该篇章中最能解释其他部份,用来作出的重组或修订。古代抄写经文时,经文会被大声读出来,由一群文士抄写,有些差异是因为在抄写过程中出现视觉上或听觉上的错误而悄悄地出现。也有些错误是因为写错、记错、判断上出错,也有些文士认为他们在紏正错误而引致出错。不论是那类错误,这些差异中,只有小量影响经文的意义,而当中又只有极少会带来后果。再者,所有出现的差异,并未足以令新约的教义受质疑。新约可以说是99.5%精准,而余下的0.5%大致可从文本批判(textual criticism)得到相当程度的确定。

3. 手抄本距原稿的时间

除了一些碎片,最古老的旧约马索拉抄本的日期是公元895年。这是因为破损的手抄本被马索拉文士有系统地销毁。死海古卷估计是公元前250年至公元70年之间的抄本,古卷的发现明显地缩短了旧约最古老的手抄本和书卷书写时期的时间差距。新约手抄本所跨越的时间却有些特殊,在蒲草纸上抄写的新约,大约是公元第二或第三世纪的抄本。约翰福音的莱兰碎片(John Rylands Fragment P52)日期大约是公元117-138,即约翰福音成书后数十年;伯默蒲草纸(Bodmer Papyri )的日期约是公元175-225年;契斯特贝蒂蒲草纸(Chester Beatty Papyri)的日期大约是公元250年。新约最古老的抄本距成书日期少于200年(部份书卷是在成书后100年内)。相对其他古代作者的著作,最古老的抄本相距写作时期超过1000年,实在是天渊之别。

总结文献评鉴,旧约和新约不论在数量、质量和相距的时间,都比其他古籍有较多的手稿可加以认证。下表是新约和其他古代文献的比较:

作者

日期

最早手抄本

与原稿相距时间

数量

准确度

荷马

Homer

约公元前850

643

95%

希罗多德

Herodotus

约公元前450

约公元900

1,350

8

没有足够拷贝

欧里庇得斯

Euripedes

约公元前440

约公元1100

1,500

9

没有足够拷贝

修昔底德

Thucydides

约公元前420

约公元900

1,300

8

没有足够拷贝

柏拉图

Plato

约公元前380

约公元900

1,300

7

重组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约公元前350

约公元1100

1,400

5

重组

西泽

Caesar

约公元前60

约公元900

950

10

重组

卡图卢斯

Catullus

约公元前50

约公元1500

1,600

3

利瓦伊

the Livy

约公元前10

20

原稿

塔西佗

Tacitus

约公元100

约公元1100

1,000

20

原稿

新约

约公元60

约公元130

100

14,000

99.5%

内证

第二个可靠的评定方法是向经文发问:「圣经对自己有甚么宣称?」这看似是循环论证;听起来是我们以圣经来证明圣经是真实的。不过,我们是认真地检阅圣经的许多个作者所宣称的真理和容许他们自己说话。要记着,圣经并非一本书,而是很多卷书结合而成,这提供不能否定的明证。

好些圣经作者都宣称他们所述说的,都是第一手资料,而非转述。这就是说,圣经的很多内容,都是由事件的目击证人记述下来。约翰在约翰福音这样写:「看见这事的人就作见证,他的见证也是真的,并且他知道自己所说的是真的,叫你们也可以信。」(翰福 19:35;参21:24)约翰在约翰壹书这样写:「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我们将所看见、所听见的传给你们。」(约翰壹书 1:1, 3)彼得也明确地作相同的观点:「我们从前将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他降临的事告诉你们,并不是随从乖巧捏造的虚言,乃是亲眼见过他的威荣。」(彼得后书 1:16;参使徒行传2:22;彼得前书5:1)新约圣经中有关基督的生平、死亡和复活,都是由与基督有密切关系的人所写。他们写的福音书和书信,彰显他们的真诚和他们为真理完全献身,当他们受逼迫,就是殉道,他们都持守他们的见证。新约所有的内证和外证,与形式批判指初期教会扭曲对基督的生平和教导的指摘大相径庭。大部份新约的书卷写于公元 47-70年之间,所有的书卷都在公元一世纪终结前成书;只这么短的时间,又怎有足够的时间去创造基督的神话和把它广泛传播。新约书卷开始流传时,还有很多见证人在世,若当中所记有关基督的生平是明目张胆的胡乱编撰,又怎能不被受质疑呢?圣经十分强调史实,从路加那上、下册的巨著 - 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就更为明显。(参看路加的前言 - 路加福音1:1-4)

外证

因为经文不断地提及可被证实的历史事件,因此,可透过外证来确定。例如:耶利米前言中有详细的时间资料(1:1-3),路加福音3:1-2亦然。以西结书1:2让我们可以将以西结得到神给他的第一个异象的时间定下来(公元前592年7月31日)。耶稣基督的历史,可从罗马、希腊和犹太的资料源确定,这些新约以外的文献,都确实了新约有关主的重要描述。第一世纪的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Flavius Josephus)在他的《犹太古史》中具体提到施洗约翰、耶稣基督和雅各。在他的著作里,约瑟夫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背景资料,这些背景资料包括希律、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大祭司如亚那和该亚法、福音书和使徒行传中提及的君王等。还有早期教外的资料提到耶稣,那是一名叙利亚监犯马拉巴萨拉蓬(Mara Bar-Serapion)在公元73年以后写给儿子的信,信中比较了苏格拉底(Socrates)、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和耶稣之死。其他第一世纪和第二世纪提及耶稣的作家还包括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编年史》)和绥屯纽(Suetonius《革老丢传》、《罗马十二帝王传》)、罗马巡抚普利尼(Pliny the Younger)的书信、希腊讽刺作家卢奇安《游隼之死》(Lucian, On the Death of Peregrine )。耶稣也在犹太他勒目中多次被提及。旧约和新约中引述大量国家、帝王、战争、城市、山、河、建筑物、条约、习俗、经济、政治和日期等;因圣经里大都是明确的历史记载,很多的细节都有待考古调查。在前一篇文章谈及考古学和圣经(II. 圣经的背景 ),当中指出虽然考古学并不能证明圣经的权威,但却为经文提出了数百项外证。十九世纪的文学批判对圣经带来很多损害,要尽毁圣经的信誉,不过二十世纪考古学的发现将那些评击大部份推翻了。多位考古学家的工作,包括:亚布莱特(Albright),格卢克(Nelson Glueck)和赖特(G. Ernest Wright ),为圣经历史建立了尊崇的地位。

圣经可信性的总结

没有别的古籍像旧约和新约那般通过文献评鉴、内证和外证各种鉴定方法。大部份考古学和历史学的专家都承认圣经的史实,然而仍有很多神学家拥抱考古学以前对圣经的批判。虽然证据大大支持圣经记载的历史和文化风俗的准确性,但这些证据有很多被忽略了或被拒,因为经文与哲学前提大相径庭。这引致双重标准:批判者对世俗文献使用一种标准,但当他们检视圣经时,却使用另一个错误的标准。那些不接受圣经所记载的历史为可信的,他们必须要明白若他们以鉴定圣经的相同标准评定别的文献,将逼使他们否定差不多所有的古籍。

上文已经论及不能把基督当作是早期教会所创造出来的神话人物而置诸不理,并且有证据支持福音书中有关耶稣是可信的史实,故此,耶稣的复活,验证了耶稣对自己神圣身份的宣称,祂见证了经文是真确的,祂也见证了神的话语的绝对权威。所以,新约历史的可信性确定了基督的复活、基督的复活确定了圣经的权威。

圣经的独一性

有关圣经是否可信的论据,显示圣经是值得信赖的。圣经的独特性和圣经的正面影响更加强这点。

圣经的独一性支持圣经是神所默示的宣称。在这《圣经辅读手册》的开端,(I.引言-圣经的美 )我们已看到圣经不论在形成、保存、内容的宣告和结合不同的书卷成为一本圣经,都是独一的。

圣经的成书过程是独一的,那救恩的「朱红线」串连了整本圣经 - 从创世记至启示录。圣经不单是一本包括故事、诗歌和书信的文选;它虽然有很多不同的元素,但它却是统一的。圣经是和谐的、有延续性、全面一致、耶稣基督和祂的工作贯穿整本圣经。让我们现在再细看圣经从那难以置信的多样性所组合的一致性:(1)作者的多元性。圣经各书卷的作者人数超过40位,他们当中有皇帝、牧羊人、渔夫、税吏等。这些作者包括学识之士、未曾接受教育的、富有的、贫穷的。圣经由三种语文、在三个洲、在各种不同的客观环境下写成。(2)各书卷的成书日期横跨了1500年至 1800年。(3)圣经包含不同的文体和写作特色,当中有历史叙事、诗歌、生平、话剧、注释、书信、比喻、预言、讲章、故事、智慧文学等。虽然圣经是多元的,并且有很多具争议的话题,但这些不同的元素交织成一个整体。假如十个有近似背景的人被选出来各自去书写数个具争议的话题,很可能出现南辕北辙和互相矛盾的概念。

圣经怎样保存下来,也是很独特的。在上文,我们看过圣经怎样在质量、数量和时距超越其它古籍。经历了时间、逼迫和批判,圣经仍然保存下来。在悠长的历史中,圣经多次被焚毁、遭到禁制、有系统地要将它彻底毁灭,都不能成功。批判者常为圣经敲响丧钟,不过圣经从未被葬敛。圣经经历的辱骂、滥用、曲解、破坏性的批评或纯粹被憎恶,都比别的书要多。但圣经却如铁砧,虽然曾在它上面敲打的锤子都坏了,钱砧仍屹立不倒。圣经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但那些对圣经的批评,不是被驳倒、便是被遗忘。没有其他书能像圣经那么普及 - 不论是数量还是广泛流传的地域,别的书都望尘莫及。圣经也比别的书被翻译成更多不同的语言(现在圣经的译本已超过1700种语言)。

圣经的宣告也是独特的。圣经的预言性,不论在内容、完整性、细节和准确性,都是无出其右的。圣经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内容,在书写时是预言。圣经的内容广阔,从天堂的高处至地狱之深、从永恒到永恒。圣经是神渐进的启示,概述了神在各世代有关受造物的计划,当中包括了人和天使。圣经所启示的神是独一的 - 三位一体、无限的和有位格的神。圣经里关于人的记述(人本是完美地被创造、堕落、人的罪)和救恩(信靠基督、并非人的功勋、直接指斥罪和解决罪的问题、神亲自成为人,为赎回人的罪而死)也是独一的。偏重历史的圣经,也让它有别于别的宗教典籍。

圣经的正面影响

圣经作为产品也是独一的。圣经的信息塑造了历史进程、思想和文化,这也是别的书不能媲美的。它影响了西方文明在哲学、道德、法律、政治、艺术、音乐、文学、教育,它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穿越多个世纪,圣经对千百万人有惊人的影响。它的救赎信息不断给拥抱它的人提供帮助、喜乐和意义。

德国诗人歌德(Goethe)这样写:「相信圣经、深层次默想的果实,是我的道德和文学生命的指引。我发现它是安全的投资,带来丰厚的回报。」伟大的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这样宣称:「圣经的存在、作为给普罗大众的一本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好处。任何试图低贬圣经的人,是危害人类的罪行。」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也这样写:「神是它(圣经)的作者,它的终极目的是救恩,它的本质是真理,当中没有混杂任何错误。」

纵使一个人承认圣经的可靠性,他仍须解决一些具体理性上的问题,他才能拥抱圣经的权威。这些障碍大致可分为七方面:圣经是神的默示、科学与圣经、圣经的伦理问题、明显的错误、圣经正典、圣经所记载的神迹和圣经的诠释(圣经诠释在这系列的另外一篇文章详细讨论 V.圣经诠释)。

圣经是神的默示的问题

一个人可能愿意承认圣经文本是可靠的,但圣经是神所默示的概念,却成为他的障碍。经文重复宣称圣经是神所默示的,可兰经和摩门经也自我作出近似的宣告。不同的地方是圣经有其它来源一致地证明它的可靠性,因此圣经自我作见证是神的默示,便需要认真地处理。同样地,耶稣基督应验了数以百计有关弥赛亚的预言和从死里复活,祂为圣经和为自己作的见证,便不能掉以轻心。

1. 圣经的宣告

有关「律法与先知」(路加福音16:16),耶稣没有保留地陈述:「天地废去、较比律法的一点一画落空还容易。」(路加福音16:17) 祂说:「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路加福音24:44) 还说:「经上的话不能废去。」(约翰福音 10:35, 另参马太福音4:4, 5:17-18, 15:4) 保罗也确定圣经是「神所呼出(默示)的」,他说:「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提摩太后书 3:16, 另参哥林多前书2:13, 加拉太书3:16) 彼得当他写:「因为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彼得后书1:21, 另参3:16),他指出圣经的本质是既是神、也是人的作品。

2. 预言的应验

圣经里记载的详细预言,遍及整本圣经,实非其它书所能比拟的。比如《诺查丹玛斯的神谕》(Oracle of Nostradamus)又怎能和旧约关于耶稣基督的预言作比较呢!那所谓的预言是那么模糊和隐秘,能以多种不同的方法「应验」;但旧约的预言通常是详尽的,预言的应验是那么明确、那么显而易见。因此,很多评论者试图将写作日期定于事发后(例如:以赛亚书40-66章和但以理书)。旧约的预言有些是短期性的、也有长期性的,短期性预言那无可争议的应验,成为那需经历长时期才应验的预言可信性的有效证明。神设计预言的应验,公开地演示了圣经是从祂而来。

弥赛亚预言

在耶稣基督降生前数百年所写的弥赛亚预言是相当具体的。旧约圣经在公元前250年翻译成希腊文(七十士译本),因此,希伯来旧约圣经写于这时期以前。将所有关于弥赛亚的预言合起来,要应验这些预言并不容易,只有一个人才符合这些预言,耶稣基督的生平应验了旧约大约300个预言,这些弥赛亚预言在基督以外并没有意义。假基督或许能设计应验一少部份预言,但若要应验绝大多数的预言,则非假基督能力所及。耶稣不犯罪、所行的神迹和复活,除弥赛亚以外便没有相称的。耶稣熟悉圣经并且经常宣称整本希伯来文圣经(「摩西律法、先知和诗篇」路加福音 24:44)是指着祂说的。「于是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耶稣基督)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路加福音 24:27, 另参马太福音 5:17, 11:10, 21:42, 26:56;路加福音4:20-21, 22:37;约翰福音5:39, 46-47, 15:25)新约的作者同样地声称耶稣应验了旧约弥赛亚预言。「保罗照他素常的规矩进去,一连三个安息日,本着圣经与他们辩论,讲解陈明基督必须受害,从死里复活;又说『我所传与你们的这位耶稣就是基督。』」(使徒行传 17:2-3;另参使徒行传2:24-36, 3:18, 8:32-35, 10:43, 13:29;哥林多前书15:3-4,希伯来书1:8-9, 13, 10:5-17;彼得前书1:10-12, 2:6-8) 最明确和最有力的弥赛亚预言是以赛亚书 52:13 - 53:12,这是写于基督降生前七个世纪。这仆人之歌预告弥赛亚虽然无罪,却要受苦(赛亚 53:4-6, 9、不开口(53:7)、担当多人的罪(53:5-6, 8, 10-12)。弥赛亚被鞭打、被扎、「从活人之地被剪除」和与财主同葬。祂死后必被「高举上升,且成为至高」(52:13)。这清楚描述了耶稣基督的被拒、死亡、埋葬和复活。(自从十二世纪,犹太学者试图将仆人之歌来描述以色列,但这个国家明显不符53:8 的经文;而且以色列从未因没有犯罪而受苦、也不像经文所描述的仆人不开口。 )以下列出一些旧约有关弥赛亚的预言,从新约基督生平怎样应验这些预言,可以清楚看到祂来临的预告:

  1. 为女人所生 (3:15;加拉太书4:4).
  2. 为童女所生 (以赛亚书7:14;马太福音1:18-25).
  3. 亚伯拉罕的后裔 (创世纪12:1-3, 22:18;马太福音1:1;加拉太书3:16).
  4. 属犹大支派 (创世纪49:10;路加福音3:23,33).
  5. 大卫的后裔 (撒母耳记下7:12;耶利米书23:5;马太福音1:1;路加福音1:32).
  6. 在伯利恒出生 (弥迦书5:2;马太福音2:1;路加福音2:4-7).
  7. 有先行者预备主的路 (以赛亚书40:3-5;玛拉基书3:1;马太福音3:1-3;路加福音3:3-6).
  8. 受圣灵膏抹 (以赛亚书11:2;马太福音3:16-17).
  9. 传道事工 (以赛亚书61:1-3;路加福音4:17-21).
  10. 用比喻说话 (诗篇78:2-4;马太福音13:34-35).
  11. 医治的事工 (以赛亚书35:5-6;马太福音9:35).
  12. 是一位先知 (申命记18:18;约翰福音6:14;使徒行传3:20-22).
  13. 是一位祭司 (诗篇110:4;希伯来书5:5-6).
  14. 祂的出现和死亡的时间 (但以理书9:24-27: 路加福音19:44).
  15. 荣耀进城 (撒迦利亚书9:9;约翰福音12:12-16).
  16. 被卖的价钱 (撒迦利亚书11:12-13;马太福音26:15, 27:7-10).
  17. 被门徒丢弃 (撒迦利亚书13:6-7;马太福音26:31;马可福音14:50).
  18. 在控诉者面前不开口 (以赛亚书53:7;马太福音27:12-14).
  19. 被打、被吐唾沫 (以赛亚书50:6;马太福音26:67).
  20. 被嗤笑 (诗篇22:7-8;路加福音23:35).
  21. 手和脚被扎 (诗篇22:16;约翰福音19:16-18).
  22. 与犯人一同被钉十字架 (以赛亚书53:12;马可福音15:27-28).
  23. 拈阄分祂的衣服 (诗篇22:18;约翰福音19:23-24).
  24. 在十字架上呼喊 (诗篇22:1;马太福音27:46).
  25. 骨头没有被打断 (诗篇34:20;约翰福音19:31-36).
  26. 祂的肋旁被扎 (撒迦利亚书12:10;约翰福音19:34,37).
  27. 与财主同葬 (以赛亚书53:9;马太福音27:57-60).
  28. 复活及得荣耀 (诗篇16:10;以赛亚书52:13; 53:10-12;使徒行传2:25-32).
  29. 升上天堂 (诗篇68:18;使徒行传1:9;以弗所书4:8).
  30. 坐在神的右边 (诗篇110:1;希伯来书1:3).

一般预言

非弥赛亚预言或一般预言都支持圣经的超自然来源。很多时,这些事件都十分传神和准确,故此,文学批判常不按书卷自己述说的日期,而将全书或部份内容指派一个较后的日期,因为他们假定那些不可能是预言。愈来愈多的证据都显示一个较早的日期;纵使我们接受一个较后的成书日期,仍有很多有力的例子证明旧约预言的预告性和应验。

以西结预告推罗毁灭(以西结书26)的时间在公元前六世纪。文学批判却将日期定在公元前五世纪。以西结书预言尼布甲尼撒将会围攻和毁灭推罗(26:7-11),很多国家都来攻击她(26:3),瓦砾会被投入水中,成为净光的盘石(26:4,12,19),那地成为渔夫晒网的地方( 26:5,14),不再被建造(26:13-14)。这么具体的预言连细节也应验了,确实让人吃惊。推罗古城是位于腓尼基显赫有名的沿海城市,由处于大陆和一个距岸约半英哩的岛屿组成。尼布甲尼撒王围攻推罗大陆城市十三年(公元前585-573年),并将她攻毁。岛屿部份残喘至亚历山大帝在公元前333年将岛屿城市也攻毁(以西结书 26:4),在兴建一条桥通往岛屿时,将沿海城市颓垣贩瓦扔到水里(以西结书 26:12)。这古城遗址「成为净光的盘石」(以西结书 26:4)「许多国民」(以西结书 26:3)都来攻击要修复的岛屿城市,包括:塞流古(Seleucids)、托勒密( the Ptolemies)罗马、回教徒和十字军。但那在大陆的城市却不再被建造(以西结书 26:14),直到现在都只是净光的盘石,作渔夫晒网的地方(以西结书 26: 5, 14)

其它旧约显著的预言例子包括:尼尼微的覆亡(那鸿书1-3章)、巴比伦覆亡(以赛亚书13-14章,耶利米书51章)、亚扪和摩押覆亡(耶利米书48-49章)、非利士人覆亡(耶利米书47章, 西番雅书2章),以东覆亡(以赛亚书34章, 耶利米书49章, 以西结书25章,35章)、挪弗和挪覆亡(以西结书30章)和巴勒斯坦的荒废和恢复(利未记26、以西结书36)。

圣经宣称是神所默示的。弥赛亚预言和一般预言的应验是强而有力的证据,显示圣经是神所默示的,特别是这些证据是建基于圣经文献的历史可信性,这在上文已经讨论过了。

圣经与科学的问题

进化论(或演化论)是圣经与科学之间最常被提出的问题。凡相信圣经的人都接受神是创造者,祂创造了宇宙万物。相信福音的人,他们都同意神创造世界,但怎样创造却没有共同的意见。很多人相信地球很年青,并且相信创世记第一章记载的创造是一天有24小时;也有人相信经文只是象征性,而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神在不同的时期都直接参与其中。这里并不是探讨谁是对的,而是怎样回应非基督徒以进化论来质疑神的存在或创世记中创世记载的可信性。辩论的重点主要是无神论的进化模式和神的创造,而非地球的年龄。

无神论的进化模式假设一个没有生命的系统,透过时间和随机偶发从微进化转变成宏观进化(即很大的变化,例如:从微生物演化为人)。这理论的哲理问题是它的效果(复杂性、生命、智慧、性格)远超过它的成因(无序、无生命、随机的相互作用和突变、不带个人情感的事件)。

无神论的进化模式也有未能解决的科学问题。进化论仍未能提供第一个有生命的细胞的产生过程,复杂的人脑就更不用说了。

要产生第一个有生命的细胞,将需要依照以下的化学变化程序:(1)原子要随机组合成氨基酸。(2)这些氨基酸要结连在一起成为氨基酸链肽)。(3)氨基酸链要增长(数百个氨基酸)并且二十种氨基酸要按一定的序列排列。这将产生一个简单的蛋白质分子。(4)要产生更多复杂的蛋白质分子。(5)那很长、有高度序列的分子链DNA必须形成和得以维持。(6)需要一个极其复杂的化学工厂来形成特殊蛋白质组成的酶、DNARNA 核糖体、细胞壁等。这单细胞必须能够自我繁殖和进行各种生命的功能。假如没有一个理性秩序的媒介,就算在最理想的情况下,莫说各个步骤,就是第一个步骤也需要统计学上的神迹。很多人争辩,只要给予时间,就是最不可能的,也会成为可能。听起来好像很合理,若了解这过程的或然率后,便不一样了。让我们看看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的论点:当一百万只猴子不停用一百万部打字机打字,给予足够的时间,其中一只最终能打出一套沙士比亚剧。假设一百万只猴子一天24小时以每分钟100个字的速率,使用有40个键的打字机不停打字,同时假设剧本每个字由4个字母组成,由其中一只猴子打出第一个字约需12秒。不过,要在其中一部打字机得到最初的两个字(按次序排列的8个字母)便需要5天的时间。那么,需要多少时间才得到首4个字呢?约一千亿年!没有人能想象要产生一套沙士比亚剧的第一幕,所需的时间有多长。

第一步,很多进化论学者假设原始地球大气层没有氧,以致氨基酸能够组成。不过除非氨基酸受到保护,这样的环境会导致产生出来的氨基酸立即分解(因紫外线穿过没有氧的大气层),若要克服这个问题,必须再无限地增加没有根据的假设。

第二个层面,让我们假设一个充满氨基酸和所需催化剂的原始汤(primordial soup),同时有适当温度和湿度的理想环境。在这样有利的条件下,组成二肽(两个氨基酸结合的机率是百分之一;组成三肽的机率是万分之一。要组成由十个氨基酸结合而成的多肽却是100,000,000,000,000,000,000分之一(一垓分之一);然而普通的生物的蛋白质,平均有400个氨基酸组成的氨基酸链。

更令人惊讶的情况,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全是左旋的。左旋和右旋氨基酸就如镜子里的反射,它们的组成机会大致相同。虽然它们可以结合在一起,但最初的生命系统明显只有左旋氨基酸。有些科学家称这是自然选择所诱发;但这理论只适用于已经能够自行繁殖的系统。这奇妙的现象,唯一的解释是有智慧的设计。要得到400个左旋氨基酸组成的氨基酸链的或然率就如抛一个铜板,连续400次出现「字」相同,这大约是10120 分之一。这只是组成一个蛋白质分子的或然率,而最初的生命系统需要数百个类似的分子。

以上的或然率还未计算20种氨基酸的运作有如字母,要成为有用的蛋白,它们必须按有意义的序列连接在一起,随机的排列是完全没有用的。 DNA比这更繁复多了,它是由高度组织的字母建立的,这些字母称为核苷酸(nucleotides)。一个细胞约有30亿对核苷酸(每个基因约有1,200对核苷酸)。这些苷酸或碱基的排列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这巨大的DNA中,每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字,每个字都代表20种氨基酸的其中一种。 DNA便是使用这些字来创造细胞所需要的蛋白。

曾有科学家以宽厚得使人感到荒谬的假设,粗略计算合成一个基因(就如使用文字组成一个段落)所需的时间,以下是从一个有名的例子稍作修改:假设一只小鸟每十亿年飞来一次,从一块像太阳系那么大的石头取走一个原子,按此使这块巨石消失所需的时间,比起在理想化学亲合力的环境下,随机创造出一个有用的基因所需的时间仍是微不足道。比萧伯纳的猴子用打字机打出莎士比亚的剧本还要长。

这些都不能和一个活细胞的复杂性作比拟,就是生命系统里最简单的细胞,也需要精心编码的信息,成长、繁殖、物种特征稳定性、有适应能力,对环境作出反应和进行新陈代谢。进化论学者认为通过化学反应以外产生生命需要神迹,因此通过化学反应自发地产生生命是唯一的选择,但这何尝不需要神迹的发生?唯一的问题是生命源于原始汤还是神的创造。

以上的讨论,还没有考虑到从氨基酸演化生命的化学反应是可以逆转的。这是指当化学合成物达至高度复杂性时,因相对于环境变成的不稳定性而分解。一个由四个氨基酸组合而成的多肽容易分解为四个氨基酸。

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所有自然过程都会损耗有用的能量,同时亦会使熵增加。任何系统让其自由发展,将会出现退化和腐朽。从太阳而来的游离能量,会将复杂性稍微增加,但分解速度很快便会追上建立的速率。建立复杂蛋白质的唯一途径是由一副已经存在的机器将原始能量转化成一个拥有高度组织的形式。虽然有很多的太阳能,若非不同的系统已经存在,太阳能对建立复杂的系统并没有帮助。生命出于生命;复杂的物质出于复杂的物质。生命自发产生的信念,和一切实验和证据都相阻。有这么的一句话:「目的论(teleology)是位老太太,若没有她,没有生物学家可以存在。但生物学家却认为和她一起公开露面是羞耻的事。」设计需要一位设计师;这正是无神论的进化论所欠缺的。当然,进化论还涉及其它议题,例如:基因突变、物竞天择、比较解剖学、化石记录和人的化石等,这些并非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些都是非人格化演化机制无法产生生命和人格的基础问题。至于是否神监督任何的进化过程,则是另一个议题。那些接受创世记的创世记述的科学家,在这论点上存在分歧。分歧包括地球的年龄、对化石证据和地质层的诠释等。另一方面,无神论进化论者的构思方案亦明显是超越科学方法揣测的极限,并且明显和圣经的世界观相阻。他们对生命和人类起源的断言,明显是忘记了科学的试验性质。就算一个理论论证事物可能是怎样发生的,但实际情况和推演的过程可能相去甚远。

我们不要忘记圣经并非科学教科书,但当圣经触及科学的事项,都被证明是可信的。过往有两个主要问题让人对圣经有关科学的可信性产生误解。第一项是教会从圣经抽取的大量科学结论,最明显的错误是太阳和其它星体围绕地球运行。很多作家都很兴奋地引用教会把伽利略主张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被定为「异端邪说」作质疑;但错不在圣经。另一个引起误解的原因是经文对大自然的描述,是以眼所见的现象来描写,例如:描述日出和日落(「它从天这边出来,绕到天那边,没有一物被隐藏不得它的热气。」诗篇19:6),但这并不是教导太阳围绕地球运行,对于「日出」和「日落」这些词语的使用方法,圣经并没有超越今天科学家对这些词汇的运用。有些人认为圣经是错误的,因为列王纪上7:23 「径十肘,围三十肘」,经文的圆周率(π)是3而不是3.14。当我们比较7:23和7:26时,不难发现7:23那「围」是指内围。圣经的词语「地的四角」也被按字面误解为地是平的,并且有四个角。不过当圣经使用这词语时,是作比喻指不同的方向(以赛亚书11:12和合本作地的四, 以西结书7:2 和合本作地的四, 启示录7:1, 20:8和合本作地上四)。

当圣经正面地描述大自然的运作时也颇准确,和圣经写作时期的人对自然事物的概念有很大的分别。约伯记36:27-29是水的循环极佳的描述:蒸发、凝结、降下。约伯记26:7对地球的描述:「神将北极铺在空中,将大地悬在虚空。」是超越时代的描述。经文其它有关天文学、生物学和医学(利未记中的隔离和洁净条例)的陈述同样卓越。

圣经的伦理问题

圣经中两个重要的伦理难题是种族灭绝和奴隶制度。圣经提出当今最知名的伦理道德标准,焦点是爱神和爱邻舍如同自己。这使神在申命记20:10(另参约书亚记6:21)要完全灭绝迦南人的灭族命令变得十分复杂。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容易的解决方案;不过,当我们从圣经几个不同的角度作检视,这问题便会大幅降低:(1)我们很容易被世上对生命的观点所局限,而忘记圣经的作者也是生命的赐予者,祂有权取回生命。(2)十诫中的第六诫最佳的翻译是「不可杀人」(出埃及记20:13)。但这诫命并不禁止为履行神的命令去维持在以色列的社会公义(极刑),或为防卫国家而夺取人命。(3)歼灭另一个国家(迦南)的命令,是以色列历史上完全独特的事件。(4)那个时候的以色列是神权统治,世界历史上并没有相同的情况。(5)作为一个被救赎的国家,以色列人必须从其它民族分别出来。假如以色列人和迦南人混在一起,那拜偶像和道德败坏的迦南人会使以色列人受玷污。 (申命记20:18)(6)神使用以色列人作祂审判的杖,审判迦南人那严重的罪恶和不道德行为。按考古学发现那个时候的迦南,宗教淫乱泛滥,进行婴孩献祭、兽交和其它各种可增的事。这灭绝不悔改的迦南人看似十分之残酷,其实和切除癌症肿瘤并无相异之处。

至于奴隶的问题,这里有三个观点:(1)我们今天对奴隶的观点,其实和圣经所容许的奴隶制度并不相同。对待奴隶要以有尊严的人加以看待(约伯记31:13-15);假如主人侵犯奴隶的基本权利和虐待他们,便要让他们自由离去(出埃及记21:26-27),奴隶亦可参加以色列的敬拜。(2)奴隶制是当时的文化特色,奴隶制的设计旨在让族长的家庭在经济上得以延续,这和我们的文化相异。假如我们绝对化我们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这是错误的。(3)虽然新约亦容许奴隶制度,但新约的书信清晰地表明所有信徒在神面前有相同的地位(加拉太书3:28)。基督的真实,更新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基督教的原则反对剥削和虐待奴隶。有些人因神的怒气和血祭而受困扰。神满有爱和恩典,不过,祂也是圣洁和公义的神。我们从创世记至启示录都能找到神这些特性。这些特性并不矛盾,而是互补的。祂的爱是圣洁的爱,祂的怒气绝不反复无常,祂的怒气指向罪和罪所带来的非人道结果。我们社会的价值观变得薄弱和被扭曲了,很多人都以神的圣洁和罪所包含的罪性感到陌生。至于血祭,新约清楚说明那是预表基督,神的羔羊为世人的罪所作的牺牲。祂被钉十字架显明了神的爱和神的怒气。

圣经的明显错误问题

大部份所谓圣经出现矛盾的地方,主要是因为同一事件有多过一个记载,而不同的作者以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当我们仔细检察这些记载时,都显示它们是和谐的互补性质。我们可以从福音书有关耶稣坟墓天使数目的所谓矛盾来作例子: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记载一位天使,而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却记载两位天使。假如当时有两位天使,那么必然有一位天使;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记载了那一位较突出的天使,这是选择性的报导(所有的报导都是选择性的)。其它地方亦出现了相同的情况(例: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记载耶稣在加大拉(格拉森)只遇到一个被鬼附的人,而马太福音却说两个。)

另一个被人津津乐道的矛盾是创世记第一章和第二章的记载。有些人以此为两个互相矛盾的创世记载,但它们可以是和谐的。我们要注意两件事:(1)创世记第一章提供了六日创造的一幅大图画,而创世记第二章是第六日创造较详细的描述。(2)创世记第一章以「神」(Elohim)来称呼神,这是因为在这里的重点是以神为创造主来描述神的工作;第二章却以雅威(耶和华 Yahweh)来称呼神,来强调神和人之间的盟约关系。圣经出现错误的三个明显基本因素是:来源、文本和诠释问题。

(1)圣经和圣经以外的来源都不完整,这可能是导致出现错误的成因。在前一篇文章(II. 圣经的背景 )在考古学与圣经的部份,已经谈论过圣经的一些记载怎样在得到考古出土文物证明前,被指为错误的,例如,赫人王国、巴比伦王伯沙撒、族长时期的非利士人。这并非圣经的瑕疵,只因流传下来的资料并不完整。

(2)错误也随着文士的失误和现代化偷偷溜进圣经的文本中。例如列王纪上4:26记载:「所罗门有套车的马四万匹...」,而历代志下9:25却是四千匹。列王纪上那夸张的数字,是抄写错误,这是常见因数值符号相似而出错的问题(另参撒母耳记下10:18 历代志上19:18)。

(3)错误诠释圣经的文本和圣经以外的资料,都会导致明显的错误。例如英文圣经英皇钦订本列王纪下23:29便错误地诠释希伯来文圣经的文本为:「埃及王法老尼哥『上到伯拉河攻击』亚述王...」;其实希伯来文圣经文本只说「上到伯拉河」,这和亚述记载法老尼哥帮助亚述对抗巴比伦相同。(要记着我们的英文圣经译本从原文翻译过来,多参考不同的译本会帮助我们更清楚明白经文)。

这并不是说我们已经解决了圣经的所有差异,还有少量的问题存在。然而不断增加对经文有利的历史和考古学证据,这些问题将会继续递减。

圣经的正典问题

我们如何能够肯定负责决定那些书卷是正典的人所作的决定是正确的?教会的议会不会出错吗?这样的异议是误解了正典的性质。「正典」(canonicity)这个字是从规则或标准(canon)而来。它被借来称呼一系列符合神所默示标准的书卷,「默示」是决定正典的因素。初期教会只是认定那些书卷是神所默示的,那些并没有默示的标记,所以教会只是发现那些是正典而不是断定那些不是正典。

旧约的正典分为律法书、先知书和著作(参路加福24:44),在基督降生前一段很长的时间,便已被公认。有些书卷如以斯帖记、传道书和雅歌,基于某些因素,被少数拉比提出争议,但在公元90年的雅麦尼亚(Jamnia)的拉比大会中,这几本长久被确认的书卷再被确定。次经被加进七十士译本中引起一些困惑,不过犹太人或初期教会并没有接受次经为正典。犹太学者斐罗(Philo)和约瑟夫从未引用次经,耶稣和其他新约作者同样没有引用次经。直至公元1546(反宗教改革时期)的天特会议(Council of Trent)罗马天主教会给予次经正典地位。

次经是旧约最后一卷先知书玛拉基书以后二百多年才写成的,有别于其它旧约书卷,它们并没有宣称拥有先知的印记、也没有体现神的权柄与能力。它们因为教义上的错误、低于圣经教导的道德和历史性的失实而不被纳入正典,它们并非从起初便被神的子民接纳。新约的正典是渐渐地流传和被收集,在希坡会议(the council of Hippo 公元393年)和迦太基会议(the council Carthage 公元397年)被正式确定。这些书卷都通过了以下的测试:由使徒或和使徒有密切关系的人所写(例如马可是彼得的伙伴、路加则是保罗的伙伴),成书于使徒在世期间(第一世纪),和使徒所传讲的教义相符。

神迹的问题

神迹是圣经和科学之间的问题,因为反对圣经所记载的神迹,都以科学为理据。其中一个反对神迹的原因是神迹违反或与自然法则产生矛盾。更正确被拒的原因是神迹被赋予高于自然的能力,它们超越了正常的程序或自然法则。就如飞机飞行时空气动力学原理胜过了地心吸力。所以神迹出现时,一个较高的(超自然)原则胜过了一个较低的(自然)原则。另一个反对神迹的原因是神迹破坏大自然的规律。科学方法建基在我们住在一个有规律的宇宙这假设上,如果随时出现神圣的干预,那么甚么事情都有发生的可能性,秩序便会被混淆或取代。这个反对原因的出现,是不了解圣经有关神迹的教导。圣经肯定宇宙是有秩序的,因为它是由一位有智慧的设计师所创造和维系。神制定我们所称为「自然法则」的定律,但祂自己却不在它的限制之下。祂有时选择超越这些限制来揭示自己,让人认识祂。仔细检视经文,神的干预或神迹,都在不寻常的特殊情况发生。事实上,神迹就其本质而言,必然有别于普通情况的独特事件。因此,若以神迹破坏大自然规律而否定神迹,其破坏性并无差异,因为神迹是由超自然体所行,因此自然法则无法解释神迹的发生。我们没有能力解释的事物,并不表示它们不能发生,问题的背后是神是否存在。按此,若神存在,神迹是可能发生的。这不是科学或哲学的问题(神迹能否出现?),而是历史性的问题(神迹已经出现了吗?)。耶稣基督的工作是神迹最有力的历史证明,特别是祂从死里复活。历史事实是所有试图用自然法则去解释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都失败了。关于耶稣的空墓和复活后向不同的人显现,结合客观的证据如门徒生命的改变,耶稣基督身体复活,便成了一件难以置疑的事件。神用十灾重击埃及,但圣经并没有提供神怎样使十灾发生的细节;同样地,耶稣把水变酒和叫死人复活的细节同样欠奉,但超自然体的介入却是十分明显。如果宇宙是神创造的,祂必能成就这些事来展现祂的救恩计划。故此,安排海中生物在约拿被抛进地中海时,在他的船旁出现,对神来说也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既没有需要、也没有基础将约拿的事迹寓言化。好些鲸鱼和鲨鱼都能将整个人吞下;也有少数被吞进鱼腹的生还者讲述他们的经历(例:詹姆斯巴特利James Bartley在1891年被一条抹香鲸打翻了他的鱼叉船,并把他吞下,他的同伴都以为他遇难,一天半后,他从鲸鱼的食道被救出来,仍然生还。)我们无需争议神到底是使用一条现存的鱼,还是为约拿创造一条鱼,因为神都能做得到。

译者注:文中的人名、地名或其他专有名词坊间已有很多不同的译名,译者在这篇文中从已有的翻译采用其一。


1译者注: I’m Glad You Asked 这本书有中文译本:《问得好 - 解答当代人对信仰的困扰 作者:肯尼斯鲍和赖利慕 出版:橄榄》

Related Topics: Bibliology (The Written Word)

IV. 圣经的写作特色

Related Media

圣经虽然含有很多元素,但圣经却又是统一的,它透过丰富的文学形式来表达它那独一的信息。圣经是从神的角度将人类的经历充满美感地表达出来。当我们阅读圣经、诠释经文和应用圣经的真理时,不要忽略了经文的美,否则我们便错过了享受圣经这重要特质。在这里,我们会简略地介绍经文中的一些文学形式,包括象征性语言、历史叙述、诗歌、智慧文学、先知著作、福音、讲章和书信。

象征性语言

圣经充满象征性的表达。那些美妙的意象是从人类丰富的经历而来,包括古代近东的风俗习惯、家庭生活、经济活动和大自然的不同事物。文字的意义是指文字按约定俗成的一般意义使用;而象征则是用一个概念取代另一概念。下面并非将所有象征性语言都列出来,但却为圣经所使用的主要象征性文字提供一个轮廓。

尖刻而简短的修辞手法

包含比拟的修辞手法

明喻(Simile)

明喻是把两件本质并不相同的事物作出明确的比较,使用「如」、「好像」等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

「女儿锡安孤立,好像葡萄园的草棚,瓜田的茅屋。她是被围困的城邑。」 (以赛亚书 1:8).

「我们都如羊走迷 」(以赛亚书 53:6).

「因为他如炼金之人的火,如洗衣之人的碱。」(玛拉基书 3:2).

「闪电从东边发出,直照到西边,人子降临时,也要这样。」(马太福音 24:27)

「你们去吧!我差你们出去,如同羊羔进入狼。」(路加福音10:3)

另参以赛亚书29:8; 55:10-11; 耶利米书 23:29; 马太福音 23:37; 哥林多前书13:11; 帖撒罗尼迦前书5:2。

暗喻(Metaphor)

暗喻是直接或间接包含比较两件不同的事物。

「我的 神,我的盘石,我所投靠的,我的盾牌,」(撒母耳记下22:3)

「我们是他的民,是他草场的羊。」(诗篇. 100:3)

「我另外有羊,不是在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所有的羊要合成一,归一个牧人了。」(约翰福音10:16)

约翰福音里耶稣七个「我是」的宣告都是暗喻:

「我就是生命的粮。」(约翰福音 6:35)

「我是世界的光。」(约翰福音 8:12)

「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又得草场。」(约翰福音 10:9)

「我是好牧人。」(约翰福音 10:11)

「我是复活和生命。」(约翰福音 11:25)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翰福音 14:6)

「我是真葡萄树,我父是栽种的人。」(约翰福音 15:1)

另参诗篇23:1;耶利米书2:13;路加福音8:21;启示录1:20。

相关性的修辞手法

转喻(Metonymy)

在转喻,透过联想把一个物体或概念,用相关或相似的来取代了所述的。

「『他们有摩西和先知,他们必须听从。』」(路加福音 16:29)(「的话」二字是中译本补充的)这里使用了转喻,因为摩西和先知被借用来代替了摩西和先知的著作(的话)。

「神既是一位,他就要那受割礼的因信称义,也要那未受割礼的因信称义。」(罗马书3:30)在这个转喻里,「受割礼的」和「未受割礼的」来表达「犹太人」和「外邦人」。

「当时,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并约但河一带地方的人,都去到约翰那里,...,在约但河里受他的洗」(马太福音. 3:5-6)(」二字是中译本补充的),这里并不是耶路撒冷城移动了,而是指住在那里的居民。

另参创世记42:38;箴言23:26;马太福音23:22;路加福音1:46;以弗所书5:16。

举隅法∕提喻(Synecdoche)

举隅法是以局部代替全体,或以全体代替局部。

「地上所有肉已败坏」(创世记6:12)(这节翻译自KJV),「肉」在这里是指人类或生物。

「我将会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啊,你贮存的财物足够多年,你只管开心安逸地吃喝。』」(路加福音 12:19)(这节翻译自 KJV)「灵魂」是替代了整个人。

「神爱世界」(约翰福音3:16)「世界」是指「世人」。「所有经文都是神所默示的」(提摩太后书 3:16)「所有经文」是指经文的每一部份。(这两节经文翻译自 KJV)

另参诗篇145:21;以赛亚书58:5;约翰福音12:19;彼得前书1:9。

人格化的修辞手法

拟人法(Personification)

拟人法是以人的特质应用在一个对象、质量或想法上。

「灭没和死亡说:『我们风闻其名。』」(约伯记28:22)

「她(智慧)在道旁高处的顶上,在十字路口站立」(箴言8:2)

「田荒凉,地悲哀,」(约珥书1:10)

「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今天的难处也够受了。」(马太福音6:34)

另参利未记18:25,28;马太福音6:3;哥林多前书12:15-16。

拟人论(Anthropomorphism)

拟人论是以一个人的特点应用在神身上的修辞手法。

「然后我要将我的手收回,你就得見我的背,却不得見我的面。」(出埃及记33:23)

「摸你们的,就是摸他眼中的瞳人。」(撒迦利亚书 2:8)

「主啊,求你听我!愿你聆听我恳求的声音!」(诗篇 130:2)

「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去。」(约翰福音 10:29)

另参出埃及记15:8;诗篇91:4;以赛亚书40:10-11;约翰福音1:18。

顿呼(Apostrophe)

顿呼这修辞手法是将被人格化的事物进一步变成虚构的說话对象所达至的一种特别效果。。

「先知奉耶和华的命向坛呼叫说:『坛哪,坛哪!』」(列王纪上 13:2)

「天啊,要听!地啊,侧耳而听!」(以赛亚书 1:2)

「松树啊,应当哀号,因为香柏树倾倒了,佳美的树毁坏了。巴珊的橡树啊,应当哀号,因为不能穿越的树林已经倒了。」(撒迦利亚书 11:2)

「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这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那里的人!」(马太福音 23:37)

另参撒母耳记下1:21;诗篇148:3-4;以西结书36:1,4,8;哥林多前书15:55.

使用假象的修辞手法

讽刺(Irony)

讽刺所要表达的,刚好和字面的意思相反。

「到了正午,以利亚讥笑他们说:「大声一点!因为他毕竟是神,他或沉思,或走开了,或出门去了。也许他在睡觉,要被叫醒。」(列王纪上18:27)

「你们真是子民,你们死亡,智慧也就灭没了。」(约伯记 12:2)

「你们去哀求所选择的神,你们遭遇急难的时候,让他救你们吧!」(士师记 10:14)

「去伯特利背叛吧!在吉甲更多的背叛吧!每早晨献上你们的祭物,每三日奉上你们的十分之一!」(阿摩司书4:4-5)

「要把众人所估定超额的价值丢给窑户,我便将这三十块钱,在耶和华的殿中丢给窑户了。」(撒迦利亚书 11:13)

「你们既是精明人,当能乐意忍耐愚笨人。」(哥林多后书11:19)

另参申命记32:37;约伯记38:4-5;以赛亚书57:13;约翰福音19:14;哥林多后书11:19; 12:13。

夸张(Hyperbole)

夸张是作者以夸大其词的手法来达到一个强烈的效果。

「能用机弦甩石打人,毫发不差。」(士师记 20:16)

「我因唉哼而脱力,我整夜流泪,把床榻浸遍,把褥子湿透。」(诗篇 6:6)

「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木屑』呢?」(马太福音 7:4)

「耶稣所行的事还有许多,若是一一的都写出来,我想,所写的书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约翰福音 21:25)

另参民数记13:33;申命记1:28;诗篇107:26;马太福音5:29-30。

含蓄的修辞手法

婉辞(Euphemism)

婉辞是以不招人讨厌或令人会欣然同意的说法去表达一些令人不快或讨厌的事。

「你要平平安安的归到你列祖那里,被人埋葬。」(创世记15:15)是婉转地宣告死亡。

「若不是耶和华帮助我,我就躺在死亡的寂静了。 」(诗篇 94:17)委婉地说出死亡与埋葬。

「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我去叫醒他。」(约翰福音 11:11)含蓄地说出死亡与复活。

「这位分犹大已经放弃,往自己的地方去了。」(使徒行传1:25)隐晦地表达地狱。

另参利未记18:6;列王纪下22:20;传道书12:2-7;约翰福音2:25。

曲言(Litotes)

曲言使用轻视或否定的语句来肯定真理。

「以色列王出来要寻找谁呢?追赶谁呢?不过追赶一条死狗,一个虼蚤就是了。」(撒母耳记上24:14)

「看哪,万国都像水桶的一滴,又算如天平上的微尘;他举起众海岸,好像极微之灰尘。」(以赛亚书 40:15)

「他们把那童子活活的领回家,连丁点儿的安慰也没有。」(使徒行传20:12)(这节翻译自KJV)

「我是犹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数,非无名之城的人,」(使徒行传21:39)(这节翻译自KJV)

另参创世记18:27;诗篇22:6;使徒行传27:14; 罗马书 1:13。

强调性质的修辞手法

赘言(Pleonasm)

这修辞手法是为了强调某部份的重要性而使用冗长的话。

「酒政却不记念约瑟,竟忘了他。」(创世记 40:23)在这节经文中,「竟忘了」是为了加强语气。

「耶弗他就逃避他的弟兄」(士师记11:3)「弟兄」原文的文本原是「从弟兄跟前」。

「经过了那些日子」(马可福音1:9)(这节翻译自KJV),这强调「经过了」的措词,在新约和旧约都十分普通。(CNET / CUV 译作「那时」)

「又晓得神发誓起了一个誓言 」(使徒行传2:30)(这节翻译自KJV),使用「一个誓言」这冗余的词语是为了加强语调。

另参创世记38:1,24,28; 42:2;出埃及记12:20;列王纪下20:1下;约翰壹书1:8。

重复(Repetition)

这修辞手法是使用重复的字、词或句子,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摩西,摩西!」(出埃及记3:4)。

「诸水见你,神啊;诸水见你」(诗篇77:16))(这节翻译自KJV)。

「因他的慈爱永远长存」在整首诗篇136篇中不停地重复。

「有福了」在八福中重复(马太福音5:3-11)。

「以罗伊,以罗伊」(马可福音15:34)

「是」在罗马书8:38-39重复了很多遍。

「又叫一人 」(哥林多前书12:8-10)在圣灵赐人不同恩赐的列表中重复出现。

另参申命记28:3-6;诗篇22:1; 96:13;哥林多前书13:7。

层进法(Climax)

这修辞手法是列出一系列的行动或情况,当中有部份重复的字,达至层递的效果。

「格森蝗剩下的,阿毕蝗吃了;阿毕蝗剩下的,雅立蝗吃了;雅立蝗剩下的,哈斯蝗吃了。」(约珥书 1:4; 另参1:3)

「在他里头有生命,这生命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没有胜过光。」(约翰福音 1:4-5)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品格,品格生盼望,盼望不至于落空」(罗马书. 5:3-5)

「正因这缘故,你们要尽力在信心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自制;有了自制,又要加上恒心;有了恒心,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无私的爱。」(彼得后书1:5-7)

另参何西阿书2:21-22;罗马书8:29-30; 10:14-15;雅各书1:14-15。

需作填补的修辞手法

省略(Ellipsis)

省略是把句子中的一些字刻意遗漏,读者需要补回才使句子的意思完整。(译者注:圣经不同的中译本,原文省略的地方,很多译本已补回。)

「当时扫罗有一妃嫔,名叫利斯巴,是爱亚的女儿。一日,伊施波对押尼珥说:「你为甚么与我父的妃嫔同房呢? 」(撒母耳记下 3:7)希伯来文本并没有「伊施波设」这名字,这名字旁加上小点,是代表翻译时使意思完整而补上。

「因为牛失前蹄,乌撒就伸扶住神的约柜。」为了使意思完整必须补回「手」这个字。

「他不常常责备,也不永远怀怒。」(诗篇. 103:9)希伯来文本并没有「怀怒」这词语,翻译时为了使意思完整而补上的。

「我们若在他死的形式上与他联合,也要在复活的形式上与他联合」(罗马书6:5)

另参历代志上16:7; ;诗篇 137:5;以西结书 47:13;希伯来书 7:8。

轭式修饰法(Zeugma)

这修辞手法是以某个字来修改两个或多个词,而那字却只指其中之一,因此需要补回另外的字使意思完整。

「我实在眷顾了你们,我也注意到你们在埃及的遭遇。」(出埃及记3:16

「他们禁止嫁娶,又禁戒食物,」(提摩太前书4:3)在原文「禁止」只指嫁娶,因此必须在戒食物前补回「又禁戒」。

另参出埃及记20:18;申命记4:12;列王纪下11:12;哥林多前书14:34。

说话中断法(Aposiopesis)

这修辞手法是将思路打断。

「『如今那人已经变为与我们相似,知道善恶;绝不能让他伸手摘生命树的果子吃,而永远活着...』耶和华 神便驱逐他出伊甸园。」(创世记3:22-23)

「倘或你肯赦免他们的罪......不然,求你从你所写的册上删除我的名。」(出埃及记 32:32)

「我们若说『从人来』」(他们惧怕众,因为他们以约翰为真先知。)」(马可福音11:32)

「明年若结果子便罢,...,不然才把它砍了吧!」(路加福音 13:9)

另参诗篇6:3;路加福音15: 21(另参15:19);约翰福音6:62;使徒行传23:9。

练习:

试从下列经文找出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可以多于一种修辞手法)。

创世记18:27;出埃及记15:8;利未记18:25,28;列王纪下22:20;诗篇23:1; 107:26; 145:21;以西结书36:1,4,8;马太福音23:37;路加福音1:46;罗马书8:29-30;哥林多前书13:7; 13:11;哥林多后书11:19.

延伸性的修辞手法

比喻(Parables)

比喻是透过一些简短的故事教导真理或回应发问,当中含有比较的延伸性修辞手法。比喻里的故事并非历史性事件、也不是童话故事,而是生活实况。比喻以口述形式,利用真实处境、加上发挥想象力的体裁。耶稣经常以比喻来教导(马可福音4:34),及回应特定的处境和挑战。祂的比喻通常从家庭生活、商业或政治范畴选材。祂选取祂的听众所熟悉的题材,并把他们引导到新的事物。有些比喻是给属神的人揭示奥秘,对于不属神的人却是隐藏的真理,因为他们不愿聆听领受(马太福音13:10-17;马可福音4:10-12)。这情况特别适用于有关天国的比喻;但有些比喻像好撒玛利亚人(路加福音10:25-37)、家主的比喻(佃户的比喻)(马太福音 21:33-46),就是不信的人也很容易捕捉到比喻的含意。

比喻有一个中心主题,而细节是用来加强这主题;若将每个细节都详细考究有没有特别含意,就会导致混淆和错过了重点。笑话是要使人听后自然发笑;笑话若要加以解释,便失去效果。同样地,比喻必须由听众自己捕捉神韵。故事形式的比喻(例如好撒玛利亚人、浪子、葡萄园的佃户、财主与拉撒路、聪明和笨拙的童女),它们的设计是要引导读者作出回应。当听众捕捉到比喻的重点时,就收到当头棒喝的效果。拿单先知给大卫说了一个财主宰杀穷人的羊的比喻(撒母耳记下12:1-7),这比喻对大卫来说如利箭穿心;当拿单对大卫说:「你就是那人!」时,大卫捕捉到这比喻的意思,同时这比喻也擒获他。

寓意∕寓言(Allegories)

福音书中的比喻(parables),范围包括模拟、故事和寓意或寓言。面酵的比喻(马太福音13:33-35)属于模拟,因为它以日常生活的实例来说明。浪子的比喻(路加福音15:11-32)因它有开始和结局,属于寓言故事。葡萄园主人的比喻(马可福音12:1-11)则是寓意故事,原因是当中很多个细节,都有相对的观念性意义。

比喻 (parables) 是明喻 (simile) 的延伸,而寓意则从暗喻发展而来。约翰福音15章的葡萄树和枝子是寓言,以真葡萄树比喻基督(第1和5节),而天父是那栽培的人(第一节),信徒是枝子(第5节)。

寓意故事包含多个比拟,约翰福音10:1-18,好牧人的比喻将多个元素逐点和属灵真理作比较(羊的门、牧羊人、羊、贼和雇工)。

寓意的范围可从难以捉摸的到详细明确的。有些细节明显指向一组概念,例如好牧人的比喻;有些主题却不那么清晰。耶稣那土壤与收成的比喻(撒种的比喻),祂给门徒逐个细节加以解释(马太福音 13:1-23;马可福音4:1-20)。比喻使用真实的图像;而寓意则使用象征性的文字,并且不按文字表面意思作解释。失羊的比喻(路加福音15:3-7),「羊」按字面意义;而好牧人的比喻,「羊」却不按字面意思。葡萄园主人的比喻中(路加福音20:9-21),「葡萄园」按文本意义,而葡萄树与枝子,葡萄却有象征意义。

旧约中含寓意的经文有诗篇80:8-15,它把以色列比拟作葡萄树;箴言第7章的愚昧妇人;传道书12:1-7的衰败的日子和以西结书第23章的两姊妹等。新约则有:哥林多前书3:10-15根基和建造工程;以弗所书6:11-17神所赐全副军备。

也有一些特别的例子,新约使用旧约的叙述作比拟来教导真理。保罗在加拉太书4:21-31以夏甲和自主妇人来比拟律法与恩典。

隐意的修辞手法

圣经里有一些神秘莫测、谜一般的经文(民数记12:8;诗篇49:4; 78:2),以隐晦的方法来申明真理,因此需要细致搜索经文的意义。

「王杖必不离犹大,令牌必不离他两脚之间,直等它的所属者来到,万国都必归顺他。」(创世记49:10)

「从耶西的墩必发一条,嫩芽必从他的根而出。」 (以赛亚书 11:1)

「没有人把未缩水的布补在旧衣服上,因为所补上的反扯坏了那衣服,破的就更大了。」(马太福音 9:16)

另参以赛亚书21:11-12;但以理书5:25-28;马太福音9:15,17;路加福音11:34-36。

谜语(Riddles)

谜语是一种简洁而令人费解的语句所构成一个要解决或需要解释的问题。

「吃的从吃者出来,甜的从强者出来。」(士师记 14:14;另参 14:12-19)

「这里需要智慧:凡有聪明的,可以计算兽的数目,因为这是人的数目,牠的数目是六百六十六。」(启示录13:18)

寓言故事(Fable)

寓言故事是虚构的故事用来加强一个真理或道德课题。寓言通常包含会说话并与人类行为相似的植物和动物。参看士师记9:8-15树的寓言(解释和应用在9:16-20),列王纪下14:9的蒺藜和以西结书 17:2-10的两只鹰的寓言。

象征与预表

象征(Symbols)

象征是以一件事来暗示或表明另一件事。象征是以文字来表达一个真理或教训。

云柱和火柱(出埃及记13:21-22)象征神的荣耀和在子民中同在。

血象征动物和人的生命(利未记17:11;申命记12:23-25)。

以西结的枯骨异象(以西结书37:1-14)象征审判和复辟以色列。

阿摩司书8:1中的一筐夏天的果子象征结局以审判形式来临。在希伯来文「夏果」和「结局」是谐音,而熟透的果实,不是吃掉便是腐烂,是审判的一个恰当的象征。

数目(例如4,7和12),颜色(例如:蓝、紫、朱红、白和黑)和金属(例如金、银、铜、铁)在经文中常有象征意义。

另参耶利米书1:13; 13:1-11; 24:1-10;但以理书2:31-45;撒迦利亚书1:18-19; 5:1-4;启示录1:20。

预表(Types)

预表是含预言性的象征。旧约中好些人、事件和事物,在新约圣经中都有相对的类型。

麦基洗德预表基督(创世记14:18-20;诗篇110:4;希伯来书7:1- 10)

大卫预表基督(诗篇22:1-21; 69:7,9,20;另参罗马书15:3)

亚当是「那以后要来之人的预像」,那就是基督。(罗马书5:14)

地上的会幕是「只是天上圣所的草图和影像」(希伯来书8:5)

另参哥林多前书3:16-17; 10:6,11; 哥林多后书 6:16-18。

叙事体裁(Narrative)

叙事体裁或故事,是圣经里最常使用的文体。新约和旧约都有很多叙述关于神为子民所作的救赎工作。在人类历史舞台中因为有神的参与,所以这形式在经文十分显著。

从经文的表层,我们在整本圣经中能找到数以百计有关雅各和拉班的故事,在较深入的层面,这些叙述组合起来组成了神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埃及人的奴役和征服迦南地。再进深一层,这些叙事的终极意义是神拯救人类出黑暗入光明,带领子民进入神的国度的计划。

每一层,圣经的叙述透过通用的模式,捕捉了人类经验的主要课题。经文叙述了外在和内在的矛盾,包括:善与恶、天堂和地狱、光明与黑暗、天使与恶魔、智慧与愚昧、信心与疑惑、勇敢与懦弱、顺服与叛逆、希望与绝望。将所有的故事结合起来时,就会发现不论是开始、中段或结局,读者都在当中参演;由创造以致终结的历史长河中,神大能的手都在掌管。

创造与终结(Creation and Consummation)

圣经的首三章和最后三章,都有很多显著相似之处。这几章经文描述了神创世∕救赎的开始和结束。创世记 1-3描述了创世、创造人与及人的堕落;启示录20-22章则由审判失救的人到信徒与神一同居住在新天新地里。创造与终结的故事,都处于时间和永恒之间的过渡点,而在它们之间是人类的历史。在这期间,人类要选择永永远远与神分隔,或是永永远远与神相交。这两件事的描述都加入了比喻,因为它们触及的事超出人类经验,并且告诉我们那活在尘世的短暂日子并非生命的全部,我们必须活在彰显真我的光中(创造),那也是我们要前往的地方(终结)。

史诗(Epic)

史诗通常是以高尚的诗歌结合很多插曲写成的长篇叙事诗。出埃及记和申命记结合起来所记载有关出埃及往迦南的事迹,虽然当中有部份是散文,仍然符合史诗的体裁。史诗般的出埃及记,连接了中心人物(摩西)和背后动机(应许之地)这些强烈的民族主义元素(建立以色列国)。出埃及记与传统史诗的分别是中心人物并不是一个人,而是神自己;整个事件是颂扬神伟大的作为,而非颂赞摩西;焦点也非人的成就,而是道德和属灵价值。传统史诗赞美英勇行为;出埃及记却暴露以色列人的叛逆、脆弱和罪,他们需要神施恩与拯救。

法典(Law)

出埃及记第20申命记第31的大部份篇幅是以法典形式写成的以色列律法。法典是由法度(道德责任)、法规(礼仪义务)和条例(公民和社会责任)组成。有超过600条诫命在摩西五经中找到,它们分别记载在圣约法典(出埃及记20:22-23:33)、申命法典(申命记12-26章)和圣洁法典(利未记 17-26章),它们占律法的大部份。旧约律法主要分为两类,绝对的诫命 (Apodictic Law)(应作的和不应作的事),适用于每一个以色列民,其余是相对的诫命 (Casuistic Law),这些诫命受到特定情况制约。

律法是按古代君主国和附庸国条约形式写成。附庸国遵行诫命,就会得到协议的好处和保护;但假若出现不忠的情况,就会得到惩罚(参申命记 27-28章的祝福与咒诅)。

英雄叙事(Heroic Narrative)

英雄叙事通常是以主角的功勋作故事的主线。这些英雄或女英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些社会上认同的美德,他(她)的生命成为他人模仿的对象;故事发展的主线围绕主角的价值观,他(她)怎样满足了角色的要求和他(她)怎样面对冲突。

旧约英雄叙事的例子有亚伯拉罕(创世记12- 25章)、雅各(创世记27-35章)、约瑟(创世记37-50章)、基甸(士师记6-8章)、路得、大卫(撒母耳记上16章至撒母耳记下24章;历代志上11-29章)、以斯帖和但以理。

悲剧(Tragedy)

有些圣经人物,从得到祝福变作掉进灾祸,因为他们性格中有致命的弊端,当生命中出现一些灾难性的转变时,他们的人生变成一场悲剧。虽然读者希望他们有好一点的结局,但却是徒劳无功。

每个个案中,悲剧的主角在面对人生关键性的道德抉择时,他们作了错误的选择。虽然后果并没有即时出现,用无可避免和不能逃避的网罗将他捆绑。他要为悲剧的出现负责、也成了悲剧的受害者。有些悲剧的英雄能洞察他所受的苦,例如士师记13-16章中的参孙。圣经中的悲剧性叙事例子还有亚当和夏娃(创世记第3章)、扫罗王(撒母耳记上9-31章)和所罗门王(列王纪上 1-11章、历代志下1- 9章)。

诗歌(Poetry)

诗歌体裁占经文的比例比一般人所想象的要多,除了约伯记、诗篇、箴言和雅歌以外,在先知书中,诗歌体裁也占重要的比重(包括:以赛亚书的大部份篇幅、耶利米书、何西阿书、约珥书、阿摩司书、俄巴底亚书、弥迦书、那鸿书和西番亚书)。差不多半部旧约是诗歌体裁,不过,圣经译本中,有些诗歌体裁却被翻译成为散文。

圣经里的诗歌能盛载和有效地传递人类不同的情感,不论是极度的喜悦,还是处于绝望的深渊。诗人和先知使用个人独特的方法来表达他们的忧伤、人民所处的困境和对神不动摇的希望。

希伯来诗歌的平行体(对句 parallelism)

诗歌一般以声调押韵,但希伯来诗歌却以内容来作意韵。由于意韵是基于逻辑而非发音,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它们能够保存下来。诗歌体裁常以第一行和第二行平行;也有些以三节、四节或五节为一组,而平行可扩展至整个篇章。

同义平行体(Synonymous parallelism)

在同义平行体中,首行的思想或意念,在其它行中以不同的方式表达。

耶和华啊,我的敌人何其的多!
有许多人起来攻击我。 (诗篇. 3:1)

另参创世记4:23-24;诗篇49:1; 103:3;箴言11:7,25; 12:28。

反义平行体(Antithetic parallelism)

反义平行体的希伯来诗歌,首行的思想或意念,在其它行中出现明显的对比。

回答柔和,使怒消退;
言语暴戾,触动怒气。 (箴言. 15:1)

另参诗篇1:6;箴言10:1; 15:2,4-9,13-15,18-22; 27:6。

综合平行体(Synthetic parallelism)

在这里,首行的想法或观点,在其它行中继续发展。

不从恶人的计谋,
不站罪人的道路,
不坐在亵慢人的席位。 (诗篇. 1:1)

另参诗篇1:2; 19:7-9;箴言4:23;以赛亚书55:6-7.

转平行体(Introverted parallelism)

这是透过一组多行的外在平行体。其中一个例子是第一行和第四行平行,第二行和第三行平行。例如:箴言 23:15-16(另参诗篇 5:7)。诗篇 30:8-10却是第一、二行和第七、八行平行,第三、四行和第五、六行平行。

层递或梯级状平行体(Climactic or stairlike parallelism)

这是透过平行体来建立高潮。例如每行出现重复部份,而每行又加入新元素。

你们要承认耶和华,
承认耶和华的威严和能力!
要承认耶和华名声之威严,(诗篇. 29:1-2)

另参全篇诗篇29篇。

象征平行体(Emblematic parallelism)

在象征平行体,诗的首行被提升,在其它行中以象征阐述。

拿凉水给热昏的人喝,
就如好消息从远方来。 (箴言. 25:25).

另参诗篇42:1; 箴言 11:22.

除以上的平行体外,还有些只有部份平行的不完整平行体。希伯来诗歌还有别的诗体,例如离合诗(acrostics)或字母诗。这诗歌的第一行或设定的行数,头一个字母使用第一个希伯来字母,按这方式直至最后一个字母。(例:诗篇 9, 10, 25, 34, 111, 112, 119, 145篇; 箴言 31:10-31; 耶利米哀歌1-4章)

虽然格律并不是圣经里的诗歌特点,但当使用格律时,它每行的重读(stress)会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出现(例:3:3, 3:2, 2:2:3)。格律又会和不同的平行体交织,我们必须要按希伯来文本来分辨重读和平行体。然而希伯来诗歌每行字数并不相同,就是阅读希伯来文本,也不一定能清晰地分辨诗节。

叙事诗或戏剧性的诗(Narrative or Dramatic Poetry)

约伯记是使用叙事诗来描绘一个戏剧性故事的极妙例子,它的布局从丰盛到灾难,再回复到丰盛,它的主题是在邪恶和苦难中去探索神的善良和主权。约伯记中有多场斗争,包括撒旦、神和约伯之间的矛盾;约伯和朋友之间的矛盾,与及约伯和神之间的矛盾。序幕(第1-2章)和跋(42:7-17)用散文形式来书写,其余部份是诗歌体裁的对话。故事在诗歌体裁部份发展缓慢,读者应多加留意意象和概念的发展,而非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这伟大的叙事诗中,有很多属于旧约的智慧文学的抒情篇章。

抒情诗(Lyric Poetry)

抒情诗在诗篇和雅歌中十分普遍,它向我们的心说话,使我们有所领悟。诗篇是在第一圣殿和第二圣殿敬拜典礼中配乐而唱,所以唱诗篇会带来更强烈的感性效果。诗篇有丰富的艺术技巧,包括:平行体、象征性文字、意象、符号、多重意义和感性词汇。

每篇诗篇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都给这诗集提供独特的贡献,不同诗篇又结合起来建立出一个主题。每篇诗都有不同的结构,但大约可分为以下类别:个人或群体的哀歌、个人或群体的感恩诗、赞美诗和智慧诗等。不同类形的诗篇,在以色列个人或群体敬拜时,有不同的功能。

田园文学(Pastoral Literature)

这种文学形式采用了农村诗歌中的田园风光意象,或牧羊人在乡村的处境来描绘一个感觉或真理。以诗篇23篇为例,诗人让读者经历了牧羊人一天由清晨到晚上的生活,并透过这些意象来表达神对子民充满恩慈的照顾。耶稣在祂的好牧人寓言中更向前一步(约翰福音 10:1-18)。先知们也有效地使用田园处境来描绘天国的祝福(以赛亚书 40:10-11; 41:18-19;何西阿书14:4-7;阿摩司书9:13-15)。雅歌则透过自然和农村的意象歌颂所爱的人的美和德,来描述爱的经验(雅歌2:8-17; 7:10-13)。

赞美文学(Literature of Praise)

圣经充满各种形式的赞美和颂词,例如在诗篇第1篇和第15篇是对敬虔的人的赞美,箴言8章把智慧比拟一名妇人来加以赞美;箴言最后的22节,使用22个希伯来文的字母来赞美一位才德的妇人(箴言. 31:10-31);哥林多前书13章是卓越无比的爱的颂词;希伯来书的作者在11:1-12:2则歌颂信德。

不过,经文将最高的颂赞归与神,我们可从诗篇第8, 19, 29, 33, 36, 103-105, 111, 113, 117, 135, 136, 139, 146-48,和150篇看到,另外还可以参考以赛亚书52:13-53:12受苦仆人之歌;赞美主耶稣基督的经文还有:约翰福音1:1- 18、腓立比书2:5-11、歌罗西书1:15-18、希伯来书1:1-14。启示录则描绘一幅壮丽的情境来歌颂天父(4:8-11)、圣子(5:9-10),以及颂赞天父和圣子(5:11-14)。

智慧文学(Wisdom Literature)

圣经的智慧文学是按内容而非形式作分野。智慧文学通常是透过诗歌来教导人生的道理,大部份的智慧文学可以在约伯记箴言传道书找到。有些诗篇(第1, 37, 119篇)和雅各书的大部份内容,都属于智慧文学。耶利米书18:18提及希伯来文化中的三类属灵领袖:祭司、先知和智慧人(参列王纪上4:29-34;约伯记 12:12)。约瑟、亚比该、所罗门和但以理都是充满智慧和远见的例子。智慧人作为生命的观察者,他们能在关键的处境提供正确的答案。他们实事求是而非空有理论的人,贤哲之士分析品行和研究行动所带来的后果,他们也知晓应采取甚么行动以达至生命所向往的结局。

智慧并非单纯聪明才智,而是敏于实践公义和道德。智慧的希伯来文 “hokhmah” 的字义是「技巧」。因此,智慧是指在神管治下生活艺术所触及各范畴的技巧。智慧文学强调「敬畏神」,是生活能达至老练和得到真正成功的基础。

智慧文学多以诗歌体裁的形式出现,并使用不同的写作技巧,包括:平行体(箴言. 10-15章主要是反义平行,箴言16-22章主要是综合平行)、一系列的数字(箴言30:15-31)、押头韵(传道书3:1-8)和充满象征性文字。箴言是智慧文学的表表者,它使用对比和言简意赅的言词为生命作痛切的反省。箴言既实用,又简洁,每个部份都要细嚼,慢慢品尝。这些格言容易背诵,纵使个别的情况有差异,但对生命来说,它们都是真确的。

先知著作(Prophetic Literature)

旧约的先知

先知是神所委派的。他们的信息来自亲身与神相遇,又或是透过天使、异象和梦。他们以口述、有视觉效果的行动或书写方式将信息转达。大部份先知并没有留下著作,例如拿单、以利亚和以利沙等。先知的著作,约占圣经四分之一的篇幅。

旧约十七卷先知书,大部份内容对应当代人的常规和取向,重伸神的标准和道德律。(十二卷先知书写于以色列人被掳到巴比伦前,二卷写于被掳时期,三卷写于被掳回归以后。)作为神的代言人,他们向神的子民宣告神的旨意。他们的宣告包含警告与应许,这是因人的罪带来的审判和神的恩典给人安慰的双重信息。先知揭示神子民的罪行、警告神的审判来临、呼唤人们悔改回转。他们强调正统信仰和正确行为的重要性。

先知书的内容包括诤言和预言。诤言或属灵洞见包括劝勉、责备和指示,预言或属灵展望则预告将要来的或未来的事情。预言并不是要满足人类的好奇心,而是要让人明白神掌管历史进程。旧约先知书所作的预言,大部份已经应验。那些关于列国、犹大和以色列的审判预言已应验;有关弥赛亚的预言,在基督第一次降临时已应验;其余的有待基督的第二次降临。

若比较不同的先知书,我们会发现有很大的差异。以赛亚书是那么复杂精密,而阿摩司书却是简单直接。至于先知的性格、背景、关注的事情和写作风格大相径庭。先知的作品很多是将不同的神谕收集而成,而这些神谕很多时并不按时序记下来。写作形式包括希伯来诗歌的平行体、寓言、讽喻、象征性语言、立约条款(例:何西阿书第四章)、咒诅的神谕(例:弥迦书2:1-5)和救恩的神谕(例:耶利米书 31:1-9),有些以讽刺文学形式带出他们的信息。文学家利兰.莱肯(Leland Ryken)这样说:「它们以嘲笑、揶揄、训斥来揭示人类的邪恶与愚蠢。」其中两个例子是约拿书和阿摩司书第四章。

启示录(The Revelation)

启示录是一本结构精密的书,当中包含圣经各种写作元素如:象征性语言、平行体、预表、象征、史诗、叙事、抒情和叙事诗和赞美。这书的三个主要写作形式是启示文学、预言和书信。启示文学也在圣经其它的书卷出现,包括以赛亚书的一部份、以西结书、但以理书和撒迦利亚书;另外公元前200年至公元200年期间的圣经以外文献亦有使用。约翰的启示文学亦蕴含这文体的特色:异象、象征性语言和使用数字、有精密的结构、关心将要来的事情(末世论)、正邪的争战、邪恶接受审判、受逼迫时得到神的拯救。启示录结合这些不同的元素,透过书信的形式(启示录1:4-7; 22:21)给教会真诚的预言。

启示录充满了对比的主题,例如:光和黑暗、天堂和世上、时间与永恒、正义的力量和邪恶的力量、建立属神的城市(新耶路撒冷)和邪恶之城的毁灭(巴比伦)、圣徒的印记和兽的印记、羔羊的婚延和永远与神分隔。这书包含很多意象的素材(人类普遍的经历),有丰富的象征性文字(例如:数字、动物、颜色、宝石),故此,产生了很多诠释上的问题,诠释这本书有四个主要的进路。

启示录的内容围绕多个「七」(启示录2-3章的七个教会、启示录6-8:1的七印、启示录8:2-9:21的七号、启示录12-14章的七个征兆、启示录15-16章七碗、启示录17-22章终极七件事),并且这些异象和事件常常是突然转变,所以难以按时序编排。启示录中使用了很多旧约的意象,并且将多个圣经主题交织成万物臻至完美的大图画。它将圣经的情节总结为由永恒到永恒,这历史进程是要带出一个充满意义的高潮 - 永生神的神圣统治。

福音书(Gospel)

希腊文“ euaggelion ” 的字义是「好消息」或「喜讯」。有关耶稣基督的救恩这好消息,最初只是口传,稍后书写成独特的文学 -- 福音书。因那独特的情节,不能将它们归入已有的文学类别中,例如英雄叙事)。各卷福音书有相同的主题,那就是耶稣基督和祂的工作。在福音书中,耶稣基督并不是单纯被朔造成追随的典范,而是通往永生的道和人类最高效忠的正确对象。虽然福音书亦提供了很多耶稣的生平资料,但真正的主题是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描绘耶稣既是神、也是人。福音书包含教导、对话和叙事,迫使读者面对耶稣那独一的身份和宣称。四卷福音书在互补的情况下所拼凑出救主的图画,比各部份合起来的总和还要全面。各卷福音书透过所选取的内容,各自发展成有关基督生平的不同主题,但强调重点都在最后的那个星期。福音书的高潮是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和复活,这高潮是透过描绘信与不信的冲突发展而成。另一主题是耶稣基督和天国相关的工作。基督的死亡和复活,开展了新的世代;神的统治已经开始了,但却又要等待基督的再来才完全实现。福音书以诗歌形式展示耶稣那无可比拟的能力,祂教导时善于使用大自然的事物和人类的经验作模拟,祂也常使用比喻、明喻、暗喻、讽喻、夸张、反讽、隽语、箴言、提问等给读者当头棒喝和使读者得到启发。

讲章∕演讲(Oratory)

圣经中有多篇精彩的讲章。历代志下第6记载了所罗门王献殿时的讲章和祷告,充份表现出他向公众说话的口才和充满力量的说话艺术。

主耶稣拥有不能比拟的演讲能力,不论是短讲还是长篇的讲话都表达无遗。登山宝训(马太福音. 5-7章)便是令人信服和给人劝诫的典范。登山宝训使用了比喻、修辞式提问、以大自然作模拟、同义平行和反义平行结构、重复、讽刺等不同的修辞手法,那些有幸亲自听到主这些话的人,都希奇祂的教训(马太福音. 7:28-29)。

使徒保罗也是一个极具技巧和具说服力的演讲者,在使徒行传有多篇他向不同群体说话和教导的记叙(使徒行传13:16-45; 14:12; 21:40- 22:24; 24:10-25; 26:1-28)。使徒行传 17:16-34记述了保罗在亚略巴古的演讲,他虽然被打断了,亦充份表达出古典修辞手法的特征。保罗以古雅的绪论开始他的演讲,他以此来赢取听众的注意和兴趣,接着他引用斯多葛派的诗 (Stoic poets) 和轶事,希望以此得到那些才识卓越的听众的共呜,从第30节开始,保罗进入他的演讲的第二部份,陈述他的神学观,当他论及从死里复活时,那些相信灵魂是好的、而肉体是邪恶的希腊听众就无法接受。

书信(Epistle)

书信所覆盖的范围包括个人的书信,这可以极具丰富的想象力和超出文字的字义;另一大类则是公函,那是写给大众和后世的信。新约所收录的书信大多结合二者而产生出多种组合。在格式上,大部份像帖撒罗尼迦前后书,按着一般古代书信格式,包含发信人、收信人、问安语、祝愿和感谢、正文、祝颂语和告别;但希伯来书却缺少了上述所列出来的元素,这些格式约翰壹书也完全欠奉。收录在新约的书信中,其中有九封的收信人是教会(这些信在信徒聚会时被大声读出来),另有四封是写给个人的书信(提摩太前后书、提多书和腓利门书)它们都是为了特定的处境而写的。新约书信中,有些是正式函件(例如:罗马书、希伯来书);而有些却又很个人化(例如:哥林多后书、提摩太后书和腓利门书)。虽然新约书信写作时没有一封是抱着要写一篇神学论文为出发点,但书信的内容却也包含或多或少的神学观点。不论是公函或私人函件,它们都有使徒权威的印证。

书信的文采,并非在表面格式上流露,而在于整体所表现的文学风格。保罗多封书信中,使用了较长的辩论句子,渐次形成一个高潮(参以弗所书1:3-14,15-23; 3:14-21)。在以弗所书 6:10-17,保罗不单使用了鲜明的图像,以军人的装备作比喻,还使用了平行体(另参哥林多前书 13章)。书信中也有抒情诗,例如:罗马书 8:31-39;以弗所书4:4-6;提摩太前书3:16;提摩太后书2:11-13。书信中亦有透过赞美来增强说服力(参哥林多前书. 15:39- 58;哥林多后书4:8-9; 6:4-10;腓立比书2:1-2; 4:8;雅各书.3:6-12)。

译者注:

1. 中文经文使用CNET,有特别标示者除外

2. 人名、地名和各专有名词,坊间已有很多不同的翻译,译者从中选用其一

3. 有些英文的修辞手法翻译成中文时,名称相同;而性质和用法,和那名称的中文修辞手法可能有差异,敬请留意

Related Topics: Bibliology (The Written Word)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