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Where the world comes to study the Bible

IV. 圣经的写作特色

Related Media

圣经虽然含有很多元素,但圣经却又是统一的,它透过丰富的文学形式来表达它那独一的信息。圣经是从神的角度将人类的经历充满美感地表达出来。当我们阅读圣经、诠释经文和应用圣经的真理时,不要忽略了经文的美,否则我们便错过了享受圣经这重要特质。在这里,我们会简略地介绍经文中的一些文学形式,包括象征性语言、历史叙述、诗歌、智慧文学、先知著作、福音、讲章和书信。

象征性语言

圣经充满象征性的表达。那些美妙的意象是从人类丰富的经历而来,包括古代近东的风俗习惯、家庭生活、经济活动和大自然的不同事物。文字的意义是指文字按约定俗成的一般意义使用;而象征则是用一个概念取代另一概念。下面并非将所有象征性语言都列出来,但却为圣经所使用的主要象征性文字提供一个轮廓。

尖刻而简短的修辞手法

包含比拟的修辞手法

明喻(Simile)

明喻是把两件本质并不相同的事物作出明确的比较,使用「如」、「好像」等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

「女儿锡安孤立,好像葡萄园的草棚,瓜田的茅屋。她是被围困的城邑。」 (以赛亚书 1:8).

「我们都如羊走迷 」(以赛亚书 53:6).

「因为他如炼金之人的火,如洗衣之人的碱。」(玛拉基书 3:2).

「闪电从东边发出,直照到西边,人子降临时,也要这样。」(马太福音 24:27)

「你们去吧!我差你们出去,如同羊羔进入狼。」(路加福音10:3)

另参以赛亚书29:8; 55:10-11; 耶利米书 23:29; 马太福音 23:37; 哥林多前书13:11; 帖撒罗尼迦前书5:2。

暗喻(Metaphor)

暗喻是直接或间接包含比较两件不同的事物。

「我的 神,我的盘石,我所投靠的,我的盾牌,」(撒母耳记下22:3)

「我们是他的民,是他草场的羊。」(诗篇. 100:3)

「我另外有羊,不是在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所有的羊要合成一,归一个牧人了。」(约翰福音10:16)

约翰福音里耶稣七个「我是」的宣告都是暗喻:

「我就是生命的粮。」(约翰福音 6:35)

「我是世界的光。」(约翰福音 8:12)

「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又得草场。」(约翰福音 10:9)

「我是好牧人。」(约翰福音 10:11)

「我是复活和生命。」(约翰福音 11:25)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翰福音 14:6)

「我是真葡萄树,我父是栽种的人。」(约翰福音 15:1)

另参诗篇23:1;耶利米书2:13;路加福音8:21;启示录1:20。

相关性的修辞手法

转喻(Metonymy)

在转喻,透过联想把一个物体或概念,用相关或相似的来取代了所述的。

「『他们有摩西和先知,他们必须听从。』」(路加福音 16:29)(「的话」二字是中译本补充的)这里使用了转喻,因为摩西和先知被借用来代替了摩西和先知的著作(的话)。

「神既是一位,他就要那受割礼的因信称义,也要那未受割礼的因信称义。」(罗马书3:30)在这个转喻里,「受割礼的」和「未受割礼的」来表达「犹太人」和「外邦人」。

「当时,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并约但河一带地方的人,都去到约翰那里,...,在约但河里受他的洗」(马太福音. 3:5-6)(」二字是中译本补充的),这里并不是耶路撒冷城移动了,而是指住在那里的居民。

另参创世记42:38;箴言23:26;马太福音23:22;路加福音1:46;以弗所书5:16。

举隅法∕提喻(Synecdoche)

举隅法是以局部代替全体,或以全体代替局部。

「地上所有肉已败坏」(创世记6:12)(这节翻译自KJV),「肉」在这里是指人类或生物。

「我将会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啊,你贮存的财物足够多年,你只管开心安逸地吃喝。』」(路加福音 12:19)(这节翻译自 KJV)「灵魂」是替代了整个人。

「神爱世界」(约翰福音3:16)「世界」是指「世人」。「所有经文都是神所默示的」(提摩太后书 3:16)「所有经文」是指经文的每一部份。(这两节经文翻译自 KJV)

另参诗篇145:21;以赛亚书58:5;约翰福音12:19;彼得前书1:9。

人格化的修辞手法

拟人法(Personification)

拟人法是以人的特质应用在一个对象、质量或想法上。

「灭没和死亡说:『我们风闻其名。』」(约伯记28:22)

「她(智慧)在道旁高处的顶上,在十字路口站立」(箴言8:2)

「田荒凉,地悲哀,」(约珥书1:10)

「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今天的难处也够受了。」(马太福音6:34)

另参利未记18:25,28;马太福音6:3;哥林多前书12:15-16。

拟人论(Anthropomorphism)

拟人论是以一个人的特点应用在神身上的修辞手法。

「然后我要将我的手收回,你就得見我的背,却不得見我的面。」(出埃及记33:23)

「摸你们的,就是摸他眼中的瞳人。」(撒迦利亚书 2:8)

「主啊,求你听我!愿你聆听我恳求的声音!」(诗篇 130:2)

「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去。」(约翰福音 10:29)

另参出埃及记15:8;诗篇91:4;以赛亚书40:10-11;约翰福音1:18。

顿呼(Apostrophe)

顿呼这修辞手法是将被人格化的事物进一步变成虚构的說话对象所达至的一种特别效果。。

「先知奉耶和华的命向坛呼叫说:『坛哪,坛哪!』」(列王纪上 13:2)

「天啊,要听!地啊,侧耳而听!」(以赛亚书 1:2)

「松树啊,应当哀号,因为香柏树倾倒了,佳美的树毁坏了。巴珊的橡树啊,应当哀号,因为不能穿越的树林已经倒了。」(撒迦利亚书 11:2)

「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这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那里的人!」(马太福音 23:37)

另参撒母耳记下1:21;诗篇148:3-4;以西结书36:1,4,8;哥林多前书15:55.

使用假象的修辞手法

讽刺(Irony)

讽刺所要表达的,刚好和字面的意思相反。

「到了正午,以利亚讥笑他们说:「大声一点!因为他毕竟是神,他或沉思,或走开了,或出门去了。也许他在睡觉,要被叫醒。」(列王纪上18:27)

「你们真是子民,你们死亡,智慧也就灭没了。」(约伯记 12:2)

「你们去哀求所选择的神,你们遭遇急难的时候,让他救你们吧!」(士师记 10:14)

「去伯特利背叛吧!在吉甲更多的背叛吧!每早晨献上你们的祭物,每三日奉上你们的十分之一!」(阿摩司书4:4-5)

「要把众人所估定超额的价值丢给窑户,我便将这三十块钱,在耶和华的殿中丢给窑户了。」(撒迦利亚书 11:13)

「你们既是精明人,当能乐意忍耐愚笨人。」(哥林多后书11:19)

另参申命记32:37;约伯记38:4-5;以赛亚书57:13;约翰福音19:14;哥林多后书11:19; 12:13。

夸张(Hyperbole)

夸张是作者以夸大其词的手法来达到一个强烈的效果。

「能用机弦甩石打人,毫发不差。」(士师记 20:16)

「我因唉哼而脱力,我整夜流泪,把床榻浸遍,把褥子湿透。」(诗篇 6:6)

「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木屑』呢?」(马太福音 7:4)

「耶稣所行的事还有许多,若是一一的都写出来,我想,所写的书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约翰福音 21:25)

另参民数记13:33;申命记1:28;诗篇107:26;马太福音5:29-30。

含蓄的修辞手法

婉辞(Euphemism)

婉辞是以不招人讨厌或令人会欣然同意的说法去表达一些令人不快或讨厌的事。

「你要平平安安的归到你列祖那里,被人埋葬。」(创世记15:15)是婉转地宣告死亡。

「若不是耶和华帮助我,我就躺在死亡的寂静了。 」(诗篇 94:17)委婉地说出死亡与埋葬。

「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我去叫醒他。」(约翰福音 11:11)含蓄地说出死亡与复活。

「这位分犹大已经放弃,往自己的地方去了。」(使徒行传1:25)隐晦地表达地狱。

另参利未记18:6;列王纪下22:20;传道书12:2-7;约翰福音2:25。

曲言(Litotes)

曲言使用轻视或否定的语句来肯定真理。

「以色列王出来要寻找谁呢?追赶谁呢?不过追赶一条死狗,一个虼蚤就是了。」(撒母耳记上24:14)

「看哪,万国都像水桶的一滴,又算如天平上的微尘;他举起众海岸,好像极微之灰尘。」(以赛亚书 40:15)

「他们把那童子活活的领回家,连丁点儿的安慰也没有。」(使徒行传20:12)(这节翻译自KJV)

「我是犹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数,非无名之城的人,」(使徒行传21:39)(这节翻译自KJV)

另参创世记18:27;诗篇22:6;使徒行传27:14; 罗马书 1:13。

强调性质的修辞手法

赘言(Pleonasm)

这修辞手法是为了强调某部份的重要性而使用冗长的话。

「酒政却不记念约瑟,竟忘了他。」(创世记 40:23)在这节经文中,「竟忘了」是为了加强语气。

「耶弗他就逃避他的弟兄」(士师记11:3)「弟兄」原文的文本原是「从弟兄跟前」。

「经过了那些日子」(马可福音1:9)(这节翻译自KJV),这强调「经过了」的措词,在新约和旧约都十分普通。(CNET / CUV 译作「那时」)

「又晓得神发誓起了一个誓言 」(使徒行传2:30)(这节翻译自KJV),使用「一个誓言」这冗余的词语是为了加强语调。

另参创世记38:1,24,28; 42:2;出埃及记12:20;列王纪下20:1下;约翰壹书1:8。

重复(Repetition)

这修辞手法是使用重复的字、词或句子,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摩西,摩西!」(出埃及记3:4)。

「诸水见你,神啊;诸水见你」(诗篇77:16))(这节翻译自KJV)。

「因他的慈爱永远长存」在整首诗篇136篇中不停地重复。

「有福了」在八福中重复(马太福音5:3-11)。

「以罗伊,以罗伊」(马可福音15:34)

「是」在罗马书8:38-39重复了很多遍。

「又叫一人 」(哥林多前书12:8-10)在圣灵赐人不同恩赐的列表中重复出现。

另参申命记28:3-6;诗篇22:1; 96:13;哥林多前书13:7。

层进法(Climax)

这修辞手法是列出一系列的行动或情况,当中有部份重复的字,达至层递的效果。

「格森蝗剩下的,阿毕蝗吃了;阿毕蝗剩下的,雅立蝗吃了;雅立蝗剩下的,哈斯蝗吃了。」(约珥书 1:4; 另参1:3)

「在他里头有生命,这生命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没有胜过光。」(约翰福音 1:4-5)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品格,品格生盼望,盼望不至于落空」(罗马书. 5:3-5)

「正因这缘故,你们要尽力在信心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自制;有了自制,又要加上恒心;有了恒心,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无私的爱。」(彼得后书1:5-7)

另参何西阿书2:21-22;罗马书8:29-30; 10:14-15;雅各书1:14-15。

需作填补的修辞手法

省略(Ellipsis)

省略是把句子中的一些字刻意遗漏,读者需要补回才使句子的意思完整。(译者注:圣经不同的中译本,原文省略的地方,很多译本已补回。)

「当时扫罗有一妃嫔,名叫利斯巴,是爱亚的女儿。一日,伊施波对押尼珥说:「你为甚么与我父的妃嫔同房呢? 」(撒母耳记下 3:7)希伯来文本并没有「伊施波设」这名字,这名字旁加上小点,是代表翻译时使意思完整而补上。

「因为牛失前蹄,乌撒就伸扶住神的约柜。」为了使意思完整必须补回「手」这个字。

「他不常常责备,也不永远怀怒。」(诗篇. 103:9)希伯来文本并没有「怀怒」这词语,翻译时为了使意思完整而补上的。

「我们若在他死的形式上与他联合,也要在复活的形式上与他联合」(罗马书6:5)

另参历代志上16:7; ;诗篇 137:5;以西结书 47:13;希伯来书 7:8。

轭式修饰法(Zeugma)

这修辞手法是以某个字来修改两个或多个词,而那字却只指其中之一,因此需要补回另外的字使意思完整。

「我实在眷顾了你们,我也注意到你们在埃及的遭遇。」(出埃及记3:16

「他们禁止嫁娶,又禁戒食物,」(提摩太前书4:3)在原文「禁止」只指嫁娶,因此必须在戒食物前补回「又禁戒」。

另参出埃及记20:18;申命记4:12;列王纪下11:12;哥林多前书14:34。

说话中断法(Aposiopesis)

这修辞手法是将思路打断。

「『如今那人已经变为与我们相似,知道善恶;绝不能让他伸手摘生命树的果子吃,而永远活着...』耶和华 神便驱逐他出伊甸园。」(创世记3:22-23)

「倘或你肯赦免他们的罪......不然,求你从你所写的册上删除我的名。」(出埃及记 32:32)

「我们若说『从人来』」(他们惧怕众,因为他们以约翰为真先知。)」(马可福音11:32)

「明年若结果子便罢,...,不然才把它砍了吧!」(路加福音 13:9)

另参诗篇6:3;路加福音15: 21(另参15:19);约翰福音6:62;使徒行传23:9。

练习:

试从下列经文找出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可以多于一种修辞手法)。

创世记18:27;出埃及记15:8;利未记18:25,28;列王纪下22:20;诗篇23:1; 107:26; 145:21;以西结书36:1,4,8;马太福音23:37;路加福音1:46;罗马书8:29-30;哥林多前书13:7; 13:11;哥林多后书11:19.

延伸性的修辞手法

比喻(Parables)

比喻是透过一些简短的故事教导真理或回应发问,当中含有比较的延伸性修辞手法。比喻里的故事并非历史性事件、也不是童话故事,而是生活实况。比喻以口述形式,利用真实处境、加上发挥想象力的体裁。耶稣经常以比喻来教导(马可福音4:34),及回应特定的处境和挑战。祂的比喻通常从家庭生活、商业或政治范畴选材。祂选取祂的听众所熟悉的题材,并把他们引导到新的事物。有些比喻是给属神的人揭示奥秘,对于不属神的人却是隐藏的真理,因为他们不愿聆听领受(马太福音13:10-17;马可福音4:10-12)。这情况特别适用于有关天国的比喻;但有些比喻像好撒玛利亚人(路加福音10:25-37)、家主的比喻(佃户的比喻)(马太福音 21:33-46),就是不信的人也很容易捕捉到比喻的含意。

比喻有一个中心主题,而细节是用来加强这主题;若将每个细节都详细考究有没有特别含意,就会导致混淆和错过了重点。笑话是要使人听后自然发笑;笑话若要加以解释,便失去效果。同样地,比喻必须由听众自己捕捉神韵。故事形式的比喻(例如好撒玛利亚人、浪子、葡萄园的佃户、财主与拉撒路、聪明和笨拙的童女),它们的设计是要引导读者作出回应。当听众捕捉到比喻的重点时,就收到当头棒喝的效果。拿单先知给大卫说了一个财主宰杀穷人的羊的比喻(撒母耳记下12:1-7),这比喻对大卫来说如利箭穿心;当拿单对大卫说:「你就是那人!」时,大卫捕捉到这比喻的意思,同时这比喻也擒获他。

寓意∕寓言(Allegories)

福音书中的比喻(parables),范围包括模拟、故事和寓意或寓言。面酵的比喻(马太福音13:33-35)属于模拟,因为它以日常生活的实例来说明。浪子的比喻(路加福音15:11-32)因它有开始和结局,属于寓言故事。葡萄园主人的比喻(马可福音12:1-11)则是寓意故事,原因是当中很多个细节,都有相对的观念性意义。

比喻 (parables) 是明喻 (simile) 的延伸,而寓意则从暗喻发展而来。约翰福音15章的葡萄树和枝子是寓言,以真葡萄树比喻基督(第1和5节),而天父是那栽培的人(第一节),信徒是枝子(第5节)。

寓意故事包含多个比拟,约翰福音10:1-18,好牧人的比喻将多个元素逐点和属灵真理作比较(羊的门、牧羊人、羊、贼和雇工)。

寓意的范围可从难以捉摸的到详细明确的。有些细节明显指向一组概念,例如好牧人的比喻;有些主题却不那么清晰。耶稣那土壤与收成的比喻(撒种的比喻),祂给门徒逐个细节加以解释(马太福音 13:1-23;马可福音4:1-20)。比喻使用真实的图像;而寓意则使用象征性的文字,并且不按文字表面意思作解释。失羊的比喻(路加福音15:3-7),「羊」按字面意义;而好牧人的比喻,「羊」却不按字面意思。葡萄园主人的比喻中(路加福音20:9-21),「葡萄园」按文本意义,而葡萄树与枝子,葡萄却有象征意义。

旧约中含寓意的经文有诗篇80:8-15,它把以色列比拟作葡萄树;箴言第7章的愚昧妇人;传道书12:1-7的衰败的日子和以西结书第23章的两姊妹等。新约则有:哥林多前书3:10-15根基和建造工程;以弗所书6:11-17神所赐全副军备。

也有一些特别的例子,新约使用旧约的叙述作比拟来教导真理。保罗在加拉太书4:21-31以夏甲和自主妇人来比拟律法与恩典。

隐意的修辞手法

圣经里有一些神秘莫测、谜一般的经文(民数记12:8;诗篇49:4; 78:2),以隐晦的方法来申明真理,因此需要细致搜索经文的意义。

「王杖必不离犹大,令牌必不离他两脚之间,直等它的所属者来到,万国都必归顺他。」(创世记49:10)

「从耶西的墩必发一条,嫩芽必从他的根而出。」 (以赛亚书 11:1)

「没有人把未缩水的布补在旧衣服上,因为所补上的反扯坏了那衣服,破的就更大了。」(马太福音 9:16)

另参以赛亚书21:11-12;但以理书5:25-28;马太福音9:15,17;路加福音11:34-36。

谜语(Riddles)

谜语是一种简洁而令人费解的语句所构成一个要解决或需要解释的问题。

「吃的从吃者出来,甜的从强者出来。」(士师记 14:14;另参 14:12-19)

「这里需要智慧:凡有聪明的,可以计算兽的数目,因为这是人的数目,牠的数目是六百六十六。」(启示录13:18)

寓言故事(Fable)

寓言故事是虚构的故事用来加强一个真理或道德课题。寓言通常包含会说话并与人类行为相似的植物和动物。参看士师记9:8-15树的寓言(解释和应用在9:16-20),列王纪下14:9的蒺藜和以西结书 17:2-10的两只鹰的寓言。

象征与预表

象征(Symbols)

象征是以一件事来暗示或表明另一件事。象征是以文字来表达一个真理或教训。

云柱和火柱(出埃及记13:21-22)象征神的荣耀和在子民中同在。

血象征动物和人的生命(利未记17:11;申命记12:23-25)。

以西结的枯骨异象(以西结书37:1-14)象征审判和复辟以色列。

阿摩司书8:1中的一筐夏天的果子象征结局以审判形式来临。在希伯来文「夏果」和「结局」是谐音,而熟透的果实,不是吃掉便是腐烂,是审判的一个恰当的象征。

数目(例如4,7和12),颜色(例如:蓝、紫、朱红、白和黑)和金属(例如金、银、铜、铁)在经文中常有象征意义。

另参耶利米书1:13; 13:1-11; 24:1-10;但以理书2:31-45;撒迦利亚书1:18-19; 5:1-4;启示录1:20。

预表(Types)

预表是含预言性的象征。旧约中好些人、事件和事物,在新约圣经中都有相对的类型。

麦基洗德预表基督(创世记14:18-20;诗篇110:4;希伯来书7:1- 10)

大卫预表基督(诗篇22:1-21; 69:7,9,20;另参罗马书15:3)

亚当是「那以后要来之人的预像」,那就是基督。(罗马书5:14)

地上的会幕是「只是天上圣所的草图和影像」(希伯来书8:5)

另参哥林多前书3:16-17; 10:6,11; 哥林多后书 6:16-18。

叙事体裁(Narrative)

叙事体裁或故事,是圣经里最常使用的文体。新约和旧约都有很多叙述关于神为子民所作的救赎工作。在人类历史舞台中因为有神的参与,所以这形式在经文十分显著。

从经文的表层,我们在整本圣经中能找到数以百计有关雅各和拉班的故事,在较深入的层面,这些叙述组合起来组成了神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埃及人的奴役和征服迦南地。再进深一层,这些叙事的终极意义是神拯救人类出黑暗入光明,带领子民进入神的国度的计划。

每一层,圣经的叙述透过通用的模式,捕捉了人类经验的主要课题。经文叙述了外在和内在的矛盾,包括:善与恶、天堂和地狱、光明与黑暗、天使与恶魔、智慧与愚昧、信心与疑惑、勇敢与懦弱、顺服与叛逆、希望与绝望。将所有的故事结合起来时,就会发现不论是开始、中段或结局,读者都在当中参演;由创造以致终结的历史长河中,神大能的手都在掌管。

创造与终结(Creation and Consummation)

圣经的首三章和最后三章,都有很多显著相似之处。这几章经文描述了神创世∕救赎的开始和结束。创世记 1-3描述了创世、创造人与及人的堕落;启示录20-22章则由审判失救的人到信徒与神一同居住在新天新地里。创造与终结的故事,都处于时间和永恒之间的过渡点,而在它们之间是人类的历史。在这期间,人类要选择永永远远与神分隔,或是永永远远与神相交。这两件事的描述都加入了比喻,因为它们触及的事超出人类经验,并且告诉我们那活在尘世的短暂日子并非生命的全部,我们必须活在彰显真我的光中(创造),那也是我们要前往的地方(终结)。

史诗(Epic)

史诗通常是以高尚的诗歌结合很多插曲写成的长篇叙事诗。出埃及记和申命记结合起来所记载有关出埃及往迦南的事迹,虽然当中有部份是散文,仍然符合史诗的体裁。史诗般的出埃及记,连接了中心人物(摩西)和背后动机(应许之地)这些强烈的民族主义元素(建立以色列国)。出埃及记与传统史诗的分别是中心人物并不是一个人,而是神自己;整个事件是颂扬神伟大的作为,而非颂赞摩西;焦点也非人的成就,而是道德和属灵价值。传统史诗赞美英勇行为;出埃及记却暴露以色列人的叛逆、脆弱和罪,他们需要神施恩与拯救。

法典(Law)

出埃及记第20申命记第31的大部份篇幅是以法典形式写成的以色列律法。法典是由法度(道德责任)、法规(礼仪义务)和条例(公民和社会责任)组成。有超过600条诫命在摩西五经中找到,它们分别记载在圣约法典(出埃及记20:22-23:33)、申命法典(申命记12-26章)和圣洁法典(利未记 17-26章),它们占律法的大部份。旧约律法主要分为两类,绝对的诫命 (Apodictic Law)(应作的和不应作的事),适用于每一个以色列民,其余是相对的诫命 (Casuistic Law),这些诫命受到特定情况制约。

律法是按古代君主国和附庸国条约形式写成。附庸国遵行诫命,就会得到协议的好处和保护;但假若出现不忠的情况,就会得到惩罚(参申命记 27-28章的祝福与咒诅)。

英雄叙事(Heroic Narrative)

英雄叙事通常是以主角的功勋作故事的主线。这些英雄或女英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些社会上认同的美德,他(她)的生命成为他人模仿的对象;故事发展的主线围绕主角的价值观,他(她)怎样满足了角色的要求和他(她)怎样面对冲突。

旧约英雄叙事的例子有亚伯拉罕(创世记12- 25章)、雅各(创世记27-35章)、约瑟(创世记37-50章)、基甸(士师记6-8章)、路得、大卫(撒母耳记上16章至撒母耳记下24章;历代志上11-29章)、以斯帖和但以理。

悲剧(Tragedy)

有些圣经人物,从得到祝福变作掉进灾祸,因为他们性格中有致命的弊端,当生命中出现一些灾难性的转变时,他们的人生变成一场悲剧。虽然读者希望他们有好一点的结局,但却是徒劳无功。

每个个案中,悲剧的主角在面对人生关键性的道德抉择时,他们作了错误的选择。虽然后果并没有即时出现,用无可避免和不能逃避的网罗将他捆绑。他要为悲剧的出现负责、也成了悲剧的受害者。有些悲剧的英雄能洞察他所受的苦,例如士师记13-16章中的参孙。圣经中的悲剧性叙事例子还有亚当和夏娃(创世记第3章)、扫罗王(撒母耳记上9-31章)和所罗门王(列王纪上 1-11章、历代志下1- 9章)。

诗歌(Poetry)

诗歌体裁占经文的比例比一般人所想象的要多,除了约伯记、诗篇、箴言和雅歌以外,在先知书中,诗歌体裁也占重要的比重(包括:以赛亚书的大部份篇幅、耶利米书、何西阿书、约珥书、阿摩司书、俄巴底亚书、弥迦书、那鸿书和西番亚书)。差不多半部旧约是诗歌体裁,不过,圣经译本中,有些诗歌体裁却被翻译成为散文。

圣经里的诗歌能盛载和有效地传递人类不同的情感,不论是极度的喜悦,还是处于绝望的深渊。诗人和先知使用个人独特的方法来表达他们的忧伤、人民所处的困境和对神不动摇的希望。

希伯来诗歌的平行体(对句 parallelism)

诗歌一般以声调押韵,但希伯来诗歌却以内容来作意韵。由于意韵是基于逻辑而非发音,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它们能够保存下来。诗歌体裁常以第一行和第二行平行;也有些以三节、四节或五节为一组,而平行可扩展至整个篇章。

同义平行体(Synonymous parallelism)

在同义平行体中,首行的思想或意念,在其它行中以不同的方式表达。

耶和华啊,我的敌人何其的多!
有许多人起来攻击我。 (诗篇. 3:1)

另参创世记4:23-24;诗篇49:1; 103:3;箴言11:7,25; 12:28。

反义平行体(Antithetic parallelism)

反义平行体的希伯来诗歌,首行的思想或意念,在其它行中出现明显的对比。

回答柔和,使怒消退;
言语暴戾,触动怒气。 (箴言. 15:1)

另参诗篇1:6;箴言10:1; 15:2,4-9,13-15,18-22; 27:6。

综合平行体(Synthetic parallelism)

在这里,首行的想法或观点,在其它行中继续发展。

不从恶人的计谋,
不站罪人的道路,
不坐在亵慢人的席位。 (诗篇. 1:1)

另参诗篇1:2; 19:7-9;箴言4:23;以赛亚书55:6-7.

转平行体(Introverted parallelism)

这是透过一组多行的外在平行体。其中一个例子是第一行和第四行平行,第二行和第三行平行。例如:箴言 23:15-16(另参诗篇 5:7)。诗篇 30:8-10却是第一、二行和第七、八行平行,第三、四行和第五、六行平行。

层递或梯级状平行体(Climactic or stairlike parallelism)

这是透过平行体来建立高潮。例如每行出现重复部份,而每行又加入新元素。

你们要承认耶和华,
承认耶和华的威严和能力!
要承认耶和华名声之威严,(诗篇. 29:1-2)

另参全篇诗篇29篇。

象征平行体(Emblematic parallelism)

在象征平行体,诗的首行被提升,在其它行中以象征阐述。

拿凉水给热昏的人喝,
就如好消息从远方来。 (箴言. 25:25).

另参诗篇42:1; 箴言 11:22.

除以上的平行体外,还有些只有部份平行的不完整平行体。希伯来诗歌还有别的诗体,例如离合诗(acrostics)或字母诗。这诗歌的第一行或设定的行数,头一个字母使用第一个希伯来字母,按这方式直至最后一个字母。(例:诗篇 9, 10, 25, 34, 111, 112, 119, 145篇; 箴言 31:10-31; 耶利米哀歌1-4章)

虽然格律并不是圣经里的诗歌特点,但当使用格律时,它每行的重读(stress)会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出现(例:3:3, 3:2, 2:2:3)。格律又会和不同的平行体交织,我们必须要按希伯来文本来分辨重读和平行体。然而希伯来诗歌每行字数并不相同,就是阅读希伯来文本,也不一定能清晰地分辨诗节。

叙事诗或戏剧性的诗(Narrative or Dramatic Poetry)

约伯记是使用叙事诗来描绘一个戏剧性故事的极妙例子,它的布局从丰盛到灾难,再回复到丰盛,它的主题是在邪恶和苦难中去探索神的善良和主权。约伯记中有多场斗争,包括撒旦、神和约伯之间的矛盾;约伯和朋友之间的矛盾,与及约伯和神之间的矛盾。序幕(第1-2章)和跋(42:7-17)用散文形式来书写,其余部份是诗歌体裁的对话。故事在诗歌体裁部份发展缓慢,读者应多加留意意象和概念的发展,而非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这伟大的叙事诗中,有很多属于旧约的智慧文学的抒情篇章。

抒情诗(Lyric Poetry)

抒情诗在诗篇和雅歌中十分普遍,它向我们的心说话,使我们有所领悟。诗篇是在第一圣殿和第二圣殿敬拜典礼中配乐而唱,所以唱诗篇会带来更强烈的感性效果。诗篇有丰富的艺术技巧,包括:平行体、象征性文字、意象、符号、多重意义和感性词汇。

每篇诗篇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都给这诗集提供独特的贡献,不同诗篇又结合起来建立出一个主题。每篇诗都有不同的结构,但大约可分为以下类别:个人或群体的哀歌、个人或群体的感恩诗、赞美诗和智慧诗等。不同类形的诗篇,在以色列个人或群体敬拜时,有不同的功能。

田园文学(Pastoral Literature)

这种文学形式采用了农村诗歌中的田园风光意象,或牧羊人在乡村的处境来描绘一个感觉或真理。以诗篇23篇为例,诗人让读者经历了牧羊人一天由清晨到晚上的生活,并透过这些意象来表达神对子民充满恩慈的照顾。耶稣在祂的好牧人寓言中更向前一步(约翰福音 10:1-18)。先知们也有效地使用田园处境来描绘天国的祝福(以赛亚书 40:10-11; 41:18-19;何西阿书14:4-7;阿摩司书9:13-15)。雅歌则透过自然和农村的意象歌颂所爱的人的美和德,来描述爱的经验(雅歌2:8-17; 7:10-13)。

赞美文学(Literature of Praise)

圣经充满各种形式的赞美和颂词,例如在诗篇第1篇和第15篇是对敬虔的人的赞美,箴言8章把智慧比拟一名妇人来加以赞美;箴言最后的22节,使用22个希伯来文的字母来赞美一位才德的妇人(箴言. 31:10-31);哥林多前书13章是卓越无比的爱的颂词;希伯来书的作者在11:1-12:2则歌颂信德。

不过,经文将最高的颂赞归与神,我们可从诗篇第8, 19, 29, 33, 36, 103-105, 111, 113, 117, 135, 136, 139, 146-48,和150篇看到,另外还可以参考以赛亚书52:13-53:12受苦仆人之歌;赞美主耶稣基督的经文还有:约翰福音1:1- 18、腓立比书2:5-11、歌罗西书1:15-18、希伯来书1:1-14。启示录则描绘一幅壮丽的情境来歌颂天父(4:8-11)、圣子(5:9-10),以及颂赞天父和圣子(5:11-14)。

智慧文学(Wisdom Literature)

圣经的智慧文学是按内容而非形式作分野。智慧文学通常是透过诗歌来教导人生的道理,大部份的智慧文学可以在约伯记箴言传道书找到。有些诗篇(第1, 37, 119篇)和雅各书的大部份内容,都属于智慧文学。耶利米书18:18提及希伯来文化中的三类属灵领袖:祭司、先知和智慧人(参列王纪上4:29-34;约伯记 12:12)。约瑟、亚比该、所罗门和但以理都是充满智慧和远见的例子。智慧人作为生命的观察者,他们能在关键的处境提供正确的答案。他们实事求是而非空有理论的人,贤哲之士分析品行和研究行动所带来的后果,他们也知晓应采取甚么行动以达至生命所向往的结局。

智慧并非单纯聪明才智,而是敏于实践公义和道德。智慧的希伯来文 “hokhmah” 的字义是「技巧」。因此,智慧是指在神管治下生活艺术所触及各范畴的技巧。智慧文学强调「敬畏神」,是生活能达至老练和得到真正成功的基础。

智慧文学多以诗歌体裁的形式出现,并使用不同的写作技巧,包括:平行体(箴言. 10-15章主要是反义平行,箴言16-22章主要是综合平行)、一系列的数字(箴言30:15-31)、押头韵(传道书3:1-8)和充满象征性文字。箴言是智慧文学的表表者,它使用对比和言简意赅的言词为生命作痛切的反省。箴言既实用,又简洁,每个部份都要细嚼,慢慢品尝。这些格言容易背诵,纵使个别的情况有差异,但对生命来说,它们都是真确的。

先知著作(Prophetic Literature)

旧约的先知

先知是神所委派的。他们的信息来自亲身与神相遇,又或是透过天使、异象和梦。他们以口述、有视觉效果的行动或书写方式将信息转达。大部份先知并没有留下著作,例如拿单、以利亚和以利沙等。先知的著作,约占圣经四分之一的篇幅。

旧约十七卷先知书,大部份内容对应当代人的常规和取向,重伸神的标准和道德律。(十二卷先知书写于以色列人被掳到巴比伦前,二卷写于被掳时期,三卷写于被掳回归以后。)作为神的代言人,他们向神的子民宣告神的旨意。他们的宣告包含警告与应许,这是因人的罪带来的审判和神的恩典给人安慰的双重信息。先知揭示神子民的罪行、警告神的审判来临、呼唤人们悔改回转。他们强调正统信仰和正确行为的重要性。

先知书的内容包括诤言和预言。诤言或属灵洞见包括劝勉、责备和指示,预言或属灵展望则预告将要来的或未来的事情。预言并不是要满足人类的好奇心,而是要让人明白神掌管历史进程。旧约先知书所作的预言,大部份已经应验。那些关于列国、犹大和以色列的审判预言已应验;有关弥赛亚的预言,在基督第一次降临时已应验;其余的有待基督的第二次降临。

若比较不同的先知书,我们会发现有很大的差异。以赛亚书是那么复杂精密,而阿摩司书却是简单直接。至于先知的性格、背景、关注的事情和写作风格大相径庭。先知的作品很多是将不同的神谕收集而成,而这些神谕很多时并不按时序记下来。写作形式包括希伯来诗歌的平行体、寓言、讽喻、象征性语言、立约条款(例:何西阿书第四章)、咒诅的神谕(例:弥迦书2:1-5)和救恩的神谕(例:耶利米书 31:1-9),有些以讽刺文学形式带出他们的信息。文学家利兰.莱肯(Leland Ryken)这样说:「它们以嘲笑、揶揄、训斥来揭示人类的邪恶与愚蠢。」其中两个例子是约拿书和阿摩司书第四章。

启示录(The Revelation)

启示录是一本结构精密的书,当中包含圣经各种写作元素如:象征性语言、平行体、预表、象征、史诗、叙事、抒情和叙事诗和赞美。这书的三个主要写作形式是启示文学、预言和书信。启示文学也在圣经其它的书卷出现,包括以赛亚书的一部份、以西结书、但以理书和撒迦利亚书;另外公元前200年至公元200年期间的圣经以外文献亦有使用。约翰的启示文学亦蕴含这文体的特色:异象、象征性语言和使用数字、有精密的结构、关心将要来的事情(末世论)、正邪的争战、邪恶接受审判、受逼迫时得到神的拯救。启示录结合这些不同的元素,透过书信的形式(启示录1:4-7; 22:21)给教会真诚的预言。

启示录充满了对比的主题,例如:光和黑暗、天堂和世上、时间与永恒、正义的力量和邪恶的力量、建立属神的城市(新耶路撒冷)和邪恶之城的毁灭(巴比伦)、圣徒的印记和兽的印记、羔羊的婚延和永远与神分隔。这书包含很多意象的素材(人类普遍的经历),有丰富的象征性文字(例如:数字、动物、颜色、宝石),故此,产生了很多诠释上的问题,诠释这本书有四个主要的进路。

启示录的内容围绕多个「七」(启示录2-3章的七个教会、启示录6-8:1的七印、启示录8:2-9:21的七号、启示录12-14章的七个征兆、启示录15-16章七碗、启示录17-22章终极七件事),并且这些异象和事件常常是突然转变,所以难以按时序编排。启示录中使用了很多旧约的意象,并且将多个圣经主题交织成万物臻至完美的大图画。它将圣经的情节总结为由永恒到永恒,这历史进程是要带出一个充满意义的高潮 - 永生神的神圣统治。

福音书(Gospel)

希腊文“ euaggelion ” 的字义是「好消息」或「喜讯」。有关耶稣基督的救恩这好消息,最初只是口传,稍后书写成独特的文学 -- 福音书。因那独特的情节,不能将它们归入已有的文学类别中,例如英雄叙事)。各卷福音书有相同的主题,那就是耶稣基督和祂的工作。在福音书中,耶稣基督并不是单纯被朔造成追随的典范,而是通往永生的道和人类最高效忠的正确对象。虽然福音书亦提供了很多耶稣的生平资料,但真正的主题是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描绘耶稣既是神、也是人。福音书包含教导、对话和叙事,迫使读者面对耶稣那独一的身份和宣称。四卷福音书在互补的情况下所拼凑出救主的图画,比各部份合起来的总和还要全面。各卷福音书透过所选取的内容,各自发展成有关基督生平的不同主题,但强调重点都在最后的那个星期。福音书的高潮是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和复活,这高潮是透过描绘信与不信的冲突发展而成。另一主题是耶稣基督和天国相关的工作。基督的死亡和复活,开展了新的世代;神的统治已经开始了,但却又要等待基督的再来才完全实现。福音书以诗歌形式展示耶稣那无可比拟的能力,祂教导时善于使用大自然的事物和人类的经验作模拟,祂也常使用比喻、明喻、暗喻、讽喻、夸张、反讽、隽语、箴言、提问等给读者当头棒喝和使读者得到启发。

讲章∕演讲(Oratory)

圣经中有多篇精彩的讲章。历代志下第6记载了所罗门王献殿时的讲章和祷告,充份表现出他向公众说话的口才和充满力量的说话艺术。

主耶稣拥有不能比拟的演讲能力,不论是短讲还是长篇的讲话都表达无遗。登山宝训(马太福音. 5-7章)便是令人信服和给人劝诫的典范。登山宝训使用了比喻、修辞式提问、以大自然作模拟、同义平行和反义平行结构、重复、讽刺等不同的修辞手法,那些有幸亲自听到主这些话的人,都希奇祂的教训(马太福音. 7:28-29)。

使徒保罗也是一个极具技巧和具说服力的演讲者,在使徒行传有多篇他向不同群体说话和教导的记叙(使徒行传13:16-45; 14:12; 21:40- 22:24; 24:10-25; 26:1-28)。使徒行传 17:16-34记述了保罗在亚略巴古的演讲,他虽然被打断了,亦充份表达出古典修辞手法的特征。保罗以古雅的绪论开始他的演讲,他以此来赢取听众的注意和兴趣,接着他引用斯多葛派的诗 (Stoic poets) 和轶事,希望以此得到那些才识卓越的听众的共呜,从第30节开始,保罗进入他的演讲的第二部份,陈述他的神学观,当他论及从死里复活时,那些相信灵魂是好的、而肉体是邪恶的希腊听众就无法接受。

书信(Epistle)

书信所覆盖的范围包括个人的书信,这可以极具丰富的想象力和超出文字的字义;另一大类则是公函,那是写给大众和后世的信。新约所收录的书信大多结合二者而产生出多种组合。在格式上,大部份像帖撒罗尼迦前后书,按着一般古代书信格式,包含发信人、收信人、问安语、祝愿和感谢、正文、祝颂语和告别;但希伯来书却缺少了上述所列出来的元素,这些格式约翰壹书也完全欠奉。收录在新约的书信中,其中有九封的收信人是教会(这些信在信徒聚会时被大声读出来),另有四封是写给个人的书信(提摩太前后书、提多书和腓利门书)它们都是为了特定的处境而写的。新约书信中,有些是正式函件(例如:罗马书、希伯来书);而有些却又很个人化(例如:哥林多后书、提摩太后书和腓利门书)。虽然新约书信写作时没有一封是抱着要写一篇神学论文为出发点,但书信的内容却也包含或多或少的神学观点。不论是公函或私人函件,它们都有使徒权威的印证。

书信的文采,并非在表面格式上流露,而在于整体所表现的文学风格。保罗多封书信中,使用了较长的辩论句子,渐次形成一个高潮(参以弗所书1:3-14,15-23; 3:14-21)。在以弗所书 6:10-17,保罗不单使用了鲜明的图像,以军人的装备作比喻,还使用了平行体(另参哥林多前书 13章)。书信中也有抒情诗,例如:罗马书 8:31-39;以弗所书4:4-6;提摩太前书3:16;提摩太后书2:11-13。书信中亦有透过赞美来增强说服力(参哥林多前书. 15:39- 58;哥林多后书4:8-9; 6:4-10;腓立比书2:1-2; 4:8;雅各书.3:6-12)。

译者注:

1. 中文经文使用CNET,有特别标示者除外

2. 人名、地名和各专有名词,坊间已有很多不同的翻译,译者从中选用其一

3. 有些英文的修辞手法翻译成中文时,名称相同;而性质和用法,和那名称的中文修辞手法可能有差异,敬请留意

Related Topics: Bibliology (The Written Word)

Report Inappropriat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