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Where the world comes to study the Bible

网上牧师杂志–中文版(简体), SCh Ed, Issue 30 2019 年 冬季

作者:  Roger Pascoe博士, 主席,
邮箱: [email protected]

Part I:加强讲解式讲道

“ 强化结尾”

通常在准备讲章的最后,也就是引言之前(或者准备引言的同时)准备结语。 引言和结尾紧密结合—后者对前者进行了总结。一个不好的引言可能无法有效地吸引听众来倾听信息的内容,而一个不好的结尾往往无法激励听众去做这篇信息所要求的。

结尾的主要目的是有效地结束讲道。除非信息激励听众生命的改变,否则这篇信息不算恰当地结束。这是我们之所以讲道—不是传讲有意思的信息;不是往你脑子里塞知识;也不是使每个人感觉良好,而是作为生命改变的催化剂。我们“劝说男人和女人” (哥后 5:19)。

一个不好的结尾可能会破坏你讲道的效果。许多布道者不知道如何结束一篇讲道。在公开演讲和布道中,都会如此。一个不好的结尾就像一个人开始建了一座塔却不知道如何结束。

结尾常存在的两个明显的错误:

1.讲道没结束之前就开始结尾。

2.讲道已经结束了才开始结尾

一个不好的结尾主要由两件事导致:

1.对结尾以及通过这篇讲道你(和圣灵)所要达成的目的,没有充分的想法、准备以及祷告。

2.没能让结尾起到该有的重要性。

A.一个好结尾的基本因素

1.总结:“明确”真理

教导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重复-最基本的三重模式:

(1)告诉他们你要说的是什么(引言)

(2)说(主体)

(3)告诉他们你刚刚说过的(结尾)

但要确保不要重复地过多。也不要以一个意料之中的短语作为开头比如“今天早晨我们学的是…” 。而要使它成为你结尾中自然的一部分,不要用要点的形式总结它,而是在结尾中涵盖讲道的范围和思想。

最好在结尾重复你的主旨,如果有合适的地方,可以在整个讲道的不同地方重复。这样你就完成了几个重要的步骤:

(1) 你通过把引言和结尾联系起来提醒听众你是从哪里开始的。

(2)你巩固了这篇讲道以及经文的整体神学观点。

(3) 你帮助人们记住讲道的要点。

(4)你证明你已经传讲了你想要说的——也就是说,你已经证明了这个观点,或解释了这个真理,或劝诫他们接纳了一个思想,或者回答了你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5)你再次把整个讲道浓缩成一句话。如果你的听众还没有领悟到,这一次亮光应该照亮他们的思想。他们应该说:“是的!这就是这段的真理。”

你总结讲道的一个方式就是重复要点。这样他们可以很快地以大纲的形式再次理解讲道,他们也可以看到你从哪里开始的,希望他们也能够知道现在应该怎么做。

如果你已经在引言中说明了你讲道的目的,那么在结尾中你可以通过说明这篇信息的挑战再次加以重复 ,以至于你讲道的目的非常明确。听众的注意力也再一次被集中在这里。

总结是为了明确目的—使这篇信息的目的很清楚;明确中心问题;以及给出一个最终的、明确的想法。

如果可能,试着回到你开头的点。也许你讲了一个故事来说明这个问题,或者引用了一首诗,或者举了一个例子。通过回顾它,听众就会看到你刚才所讲的内容。也可能你留下了一些问题,现在你可以完成你的故事或回答问题了。回到引言,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讲道的一个画框(或者一个书夹)—将讲道带到结束。。

2.例证:使真理“视觉化”

一个好的例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在结尾将整个布道融会贯通。如果你选择了一个好的例子,它会将你所传讲的主题以一幅文字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将其印在听众的脑海中。通过例子,听众更能明白你所讲的真理以及相较于真理他们自己的生活如何。

例子使抽象的真理视觉化和具体化。确保你所使用的例子适合讲道的主题并且不要太长。你也可以用一首诗(或者歌词)或者一个非常相关而有力量的引用作为最后的例子。诗歌的特殊价值在于,它以凝练的形式,以丰富多彩的、独特的文字表达抽象的真理。

3.劝诫:使真理“具体化”和 “个人化”

劝诫,就如同重复,将听众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在讲道的目的,也就是,激励听众去做些什么;去采取“道德和属灵上的行动”;在个人的生活中把这一点弄明白。

在结尾这部分,告诉他们你想让他们做什么—例如,改变他们的行为、思想、态度、关系、遵行真理等等。如果这个讲道已经发生功效,人们应该已经在心里问自己:“我们应该做什么”或者“为什么我们应该做?”或者“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的任务是通过引导他们认罪悔改,遵守真理来告诉并回答他们心中的问题 “做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做”。

有时候经文本身给了你结束时的应用。在保罗书信中很多时候一个段落以应用来结束。

使你的劝诫个人化—称呼他们为“你们”。现在“我们”的阶段已经结束了。为神说话并且要求听众响应,这是作为先知的角色。

这是最后的“应用”。虽然你在整篇讲道中都贯穿了真理,但结尾给了你最后一次机会来强调特别的、个人化的重点。所以,要使其具体生动,举出你希望讲道之后看到他们具体行动的例子。这就是主耶稣在山上宝训结束时做的,他将一个生动的例子和一个有力的应用结合起来(太7:24-26)。这是你将讲道和听众联系起来的最后机会—为圣经和现代社会搭起桥梁以及为“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这样的问题提供答案。一定要让你的应用建立在经文的基础上,而不是你自己的经验和理论。

这里你要像使徒一样“恳求”—鼓励他们,恳求他们(比如与神和好),敦促他们(比如更像基督)。

4.邀请:“实践”真理

这给了人们回应的机会—在他们的生活中“实践”真理。这部分结尾的形式应不同的讲道类型和听众的不同而不同。但是一般来说,这是你要求他们决定的地方。这是一个做决定的时间。所有好的讲道都需要某种决定。因此结束的时候, 我们对他们的反应做一个直接的、个人性的呼吁。

在圣经中这样的讲道很常见。例如,在约书亚记24:15中约书亚向百姓发出挑战:今日就可以选择所要侍奉的,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侍奉耶和华。在使徒行转2:36-40彼得如此结束他的讲道:故此,以色列全家当确实地知道: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神已经立他为主、为基督了。在这彼得直接对他们的内心发出恳求,他们也立即回应:“我们应该做什么?并且通过要求他们“认罪悔改和受洗”,使真理实践化。在使徒行转17:30-32保罗这样结束讲道:‘世人蒙昧无知的时候,神并不监察,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因为他已经定了日子,要借着他所设立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并且叫他从死里复活,给万人做可信的凭据。众人听见从死里复活的话,就有讥诮他的

传道人的目的不是让人们什么样子来还什么样子回去;听众的目的也不是怎样来还怎样回去。我们讲道和人们听道都是为了通过讲/听道被神的话语和圣灵改变。

一定要给出时间允许圣灵来做工,使讲道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实践。不要着急,有时候很容易这样。这样做,不要感到尴尬。也许你需要预先让他们知道,在结尾你会要求他们做出决定,以避免太过突然,他们在听道的过程中也可以为他们的回应做些准备。

结尾是你最后的动员机会—激励他们(如果已经是基督徒)成长或者成为一个基督徒(如果还不是的话)。回应时间应该针对信徒和非信徒。信徒需要与神并且与彼此之间有一个正确的关系—对罪、习惯、态度、关系、信仰、话语等认罪悔改。非信徒需要和神有一个正确的关系—与神和好、信靠神、得到饶恕等。

回应可以是公众的或者个人的。并不是所有这些都要在全会众面前。个人的回应可能就在他们的座位上—比如坦白、认罪悔改;也可能在散会之后(比如对于想了解更多的人)。公众的回应可能意味着,想要公开承认自己的信仰的人来到前面,或者举手让你知道并为他们祈祷。

B.对结尾有帮助的一些指导

1.有决定性

当你进入结尾的时候,每个人都知道—所以,要使它成为结尾。给人一种信息完成和结束的感觉。不要没完没了地说你之前忘记了的事情。不要引入新素材—这样肯定会破坏了结尾。这是在结尾时最普遍会犯的问题。新素材只会混淆问题,分散手头的任务。

2.清晰明了且肯定

关于你期望听众做什么(比如回应邀请)以及为什么这样做,不要在他们脑海里留下任何疑团。问你自己,是否每个人都能够明白你期望他们做什么?试想如果你在他们的位置,没有像你研究这段经文也没有花大量的时间来准备,是否会明白。

3. 准确

确保你的结尾准确并且符合原文的挑战

4.以真诚的方式和氛围

不要突然想成为某个著名的传道人比如Billy Graham,期望很多人在你唱“就像我一样”时走到前面来。用你自己的、自然的方式来结束讲道。

5.个人化

不要以含糊不清的语调或者非个人化的方式结束你的讲道。抽象的真理已经难以领会,更不用说一个无法与他们生活建立联系的传道者了

你的听众需要知道,你所讲的是对他们说的——也就是你知道他们内心最深处的秘密和生活。通常听众会说,你击中他们生活的核心。你怎么知道的?你并不知道,但是圣灵知道。

听众需要带着对他们个人的挑战,对他们问题的答案,对他们难处的解答,以及听道的喜悦而离开。在这方面,总要设法给他们一些希望的话。神的话是真正的好消息。要保证你是如此传讲的。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东西导致失望。在教会中不要重复或者夸大这些。人们带着绝望来到教会,找寻一些好的消息,希望,以及他们生活中问题的答案。确保你提供给他们一个希望的理由和方法。

问你自己:“每个人都会被这篇信息触摸到吗?” 在心中想象一下教会一排排的座椅和你的会众,然后把这个问题应用到每个人身上。

6.可实行性

如果是很大的人群,当你要他们来到前面的时候,你需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走到前面,并要有足够的空间。如果回应的人很多,你需要同工帮助你或者会后再来处理。如果非信徒回应,你需要有材料给他们。如果新来的人回应,你需要有教会及其事工的资料来给他们。

7.对回应有指导性

使你的邀请有意义有目的,而不只是在结束时你需要做的一件事而已(仅仅成为形式)。指导他们做什么以及怎么回应—比如不论是在会中立即的回应还是在今后的生活中,当这篇讲道的真理在他们生活中活出来的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子。

8. 恰当的

确保你的结尾对当时的场合、信息以及听众都是恰当的。确保你的应用立足于经文。(如果使用例子的话)确保你的例子与信息、经文以及听众都紧紧相关,而不需要特意的解释。问你自己:“这个结尾对我的听众、信息以及这个场合合适么?”

C.要避免的危险

1.停不下来”的结尾(或者结尾“堆积”)

这就像一辆车,你熄火了之后,它还继续往前跑一点。传道人多讲一点这个再多讲一点那个,慢慢地,不但讲道的重点没有了,而且听众的注意力和回应也没有了。

这通常是没有好好计划结尾导致的。

知道如何结束和知道如何开始一样重要。你可能都听说过(惨痛地)某个人在教会做见证,最后却不知道如何结束。当听众知道你要结束,而你却停不下来,对他们来说是很沮丧。

2. “原地打圈的”结尾

这种情况发生在当传道人好像要结束了,却又开始了另外一个结尾的时候。他只是不知道如何结尾以及什么时候结尾。有的时候传道人可能讲完了,但是又接着说:“我的意思是…”,再一次开始结尾。一定要知道你的结尾是什么而且只能有一个。

3. “似曾相识的”结尾

这样的情况是,结尾本该总结讲道,却仅仅重复了一下讲道,以至于你又听了一遍。这就好像某个瞬间似曾相识,你确定知道你以前到过这里或者看到这些。当他意识到他漏说了一些内容或者不确定自己该说什么时,往往会如此。说你需要说的,然后结束。

4. “余剩的”结尾

有时候,传道人将他在讲道中没有用到的每一个东西都放在结尾。训练自己丢掉与信息不相关的东西。不要试图把你在研究中挖掘到的所有东西都包括进去。删除材料的时候要无情。对所有的材料,都要问这个问题:“这个和讲道的主题相关吗?”

讲道不是写评论,要列出所有不同的观点以及每个人写过的与之相关的东西。讲道就像一声枪响(集中、一发),而不是乱打枪(多打、广射)。

5. “总是相同的”结尾

这就是每个结尾都采用相同的方式。每个人都知道你的方式,因为你每个周都用。就如同多样性在引言中很重要,多样性在结尾中也很重要。不要每个周都用同样的方式。

6. “操纵式”结尾

这样的危险,要不惜一切代价去避免。操纵或者恐吓是试图以欺骗或者施压的方式迫使听众做出决定。而劝诫,只是简单地恳求会众,当圣灵在他们里面做工的时候,要他们对讲道的真理做出回应。

D.关于结尾最后的评论

1.仔细思考然后写出你的结尾

你不会想把这件事留到现场。它太重要了,而且通常也很难临场发挥。

2.知道结尾是什么

在引言中已经确立了—讲道的 “目的”和“主旨”。因此结尾就是又回到引言。

3.给结尾留下时间

不要着急。让他们明白你希望他们做什么。给他们回应的机会。

4.按着信息调整结尾

如果你在讲道的时候,对信息做了更改,那么你必须将这些改变融入到你的结尾中。

5.将结果交托在神手中

最后,只有圣灵能够改变人的生活。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促进这一变化(毕竟我们是所神拣选的人来做这份工)。但是当我们已经尽力了,剩下的要交到神的手中。将结果交托仰望到神的手中,对传道者来说如释重负,尤其当你看不到你喜欢或者期望的结果时。

Part II.圣经讲解

“教会里的争讼”(哥前6:1-11)1

Stephen F. Olford博士

介绍 在这段经文中,保罗谈到引起他注意的教会中的第二大混乱。这关系到教会会众中的诉讼或者指控。这是主要牵扯到教会中的希腊元素。犹太人通常不会在公共法庭上诉诸法律。事实上,他们所受的训练明确禁止他们这样做。但希腊人却恰恰相反。他们热衷于互相起诉!他们的整个生活都离不开法律程序。

另一方面,在这段经文中,使徒告诉我们,当信徒之间有彼此相争的事,应该由教会的信徒来审理,而不应该让外邦人审理。这不代表我们永远不使用公共法庭。有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使用。实际上,我们应该记住这封信的作者,使徒保罗,就曾经上告于外邦法庭(使25:11);这与神教会内部的争论无关,也与教会弟兄姐妹之间的纷争无关。所以神的这段话明确地教导我们:

I.基督徒之间的诉讼有悖于教会的命定

“你们中间有彼此相争的事,怎敢在不义的人面前求审,不在圣徒面前求审呢? 岂不知圣徒要审判世界吗?若世界为你们所审,难道你们不配审判这最小的事吗?岂不知我们要审判天使吗?何况今生的事呢? 既是这样,你们若有今生的事当审判,是派教会所轻看的人审判吗?”(哥前6:1-4)。保罗以惊奇和挑战的话语进入他的主题。他说:“你们中间有…怎敢在不义的人面前求审?”(节1).接着他给出了两个理由,为什么这样的行为违背教会的命定。首先,圣徒要审判世界(节2)。福音书和使徒书信都教导我们这个惊人的真理。

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这跟从我的人,到复兴的时候,人子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 ”(太19:28)

犹大说:“…主带着他的千万圣者降临,要在众人身上行审判,证实那一切不敬虔的人所妄行一切不敬虔的事,又证实不敬虔之罪人所说顶撞他的刚愎话。”(犹14-15)

保罗提醒我们说“我们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做王…”(提后2:12)这是何等的未来!信徒在基督里何等的合一和被高举,不论是地位还是能力!然而哥林多的信徒却有意或者无益忽略这些事情。由于基督是教会的头和在基督里的合一,他们本该行使属灵的权柄,然而却对处理当地教堂里的那些鸡毛蒜皮的争吵,毫无能力。

保罗的第二个理由是第一个的延伸。他问,“岂不知我们要审判天使吗?”他进一步引申他已经说过的,在永恒的国度里,圣徒将分享他们的主所拥有的高过所有受造物的最高权柄。

可见,哥林多的信徒是多么愚昧,现代的信徒多么愚昧,竟然没有能力来审判今生的事情。事实上,使徒以辛辣的讽刺说道,即便是“教会中最不受重视的”(节4)在处理教会的事情上也应该比世上最好的审判官强。因此,基督徒之间的诉讼违背教会的命定。

II.基督徒之间的诉讼有悖于教会的原则

“我说这话是要叫你们羞耻。难道你们中间没有一个智慧人能审断弟兄们的事吗?你们竟是弟兄与弟兄告状,而且告在不信主、不义的人面前!”(哥前6:5-6).这两句经文从一般意义上极其清楚地告诉我们,对于解决教会内部争端,神的原则是双重的。

首先,这样的纷争和矛盾与非信徒毫无关系。没有什么比一个教会让不信主的人来审判教会内部的事情更违背神对教会的旨意。当一个地方教会不得不把与基督徒的生活、信仰和行为等有关事情诉诸于世俗手段时,就很堕落了。实际上,堕落到这种程度便是在外邦人面前做假见证,即基督徒的生活方式是不够的。

第二,仲裁或者“弟兄审理”就像“审判”这个词在这段经文中,代表让教会中有智慧的人来处理。教会的本质不是民主,而是神权体制—或者更好的说是“基督体制”。基于主耶稣是教会的头,在领导和仲裁的问题上建立了一连串的命令。教会必须服从这个,因为经文说“听从那些引导你们的…”(来13:7)。只要有圣灵所引领和教导的领导,就不应该有不能解决的问题。保罗在指责哥林多教会不协调不一致的方式上,使我们痛苦地看到了,这一点非常清楚。他说,“我说这话是要叫你羞耻…”(6:5),接着以谦卑的方式继续问道,在他们中间是否能够“找到”一个“有智慧”的弟兄来审理这件事!

我们可以补充一点,这个神圣的原则从来没有失效过。神始终期望他的教会依据他的话语被管理和审判。

III.基督徒之间的诉讼有悖于教会的慈爱

“你们彼此告状,这已经是你们的大错了。为什么不情愿受欺呢?为什么不情愿吃亏呢? 你们倒是欺压人、亏负人,况且所欺压、所亏负的就是弟兄!”(哥前6:7-8).在这封书信的第13章,保罗说出了在教会生活中每个行动都要有的最高动机。这个动机就是爱。实际上他说,具备了每样东西却没有爱就是什么都没有。在这段经文里使徒也仅仅是回应了主说的话“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5)很显然,使徒在处理这个纠纷问题时,他的出发点就是基于这个“最高的动机”。

你会注意到,“弟兄”这个词在第5,6,8节中一直被重复。接着他说,在弟兄手里受欺,强于没有爱而将彼此之间的纠纷带到外邦法庭。所以在第7节说“你们彼此告状,这已经是你们的大错了。”换句话说,保罗指可能赢了一场官司,却失了德行。或者可以说,不但不情愿受欺,反而欺压人、亏负人。这样的态度和精神正是基督形象和加略山之爱的对立面。对于我们的救主,经文说“…他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你看,当圣灵的大能运行在十字架上,肉体以及属肉体的一切形式的自爱、怨恨和恶毒,都被消除了。

IV.基督徒之间的诉讼有悖于教会的圣洁

“你们岂不知不义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国吗?不要自欺,无论是淫乱的、拜偶像的、奸淫的、做娈童的、亲男色的、偷窃的、贪婪的、醉酒的、辱骂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国。你们中间也有人从前是这样,但如今你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并借着我们神的灵,已经洗净、成圣、称义了。”(哥前6:9-11)。保罗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达到了高潮,他显示了世界与教会完全的不相容。他将第9节中的“不义”和11节中那些已经“洗净…成圣…称义”的显著地进行了对比。毫无畏惧和偏心,他指出,在神的恩典之外,没有重生的外邦人哪怕做到最好,也仍然有可能

a)淫乱—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婚姻之外的性关系

b)拜偶像—指以某人或某物取代神

c)通奸—指和别人的配偶发生性关系。

d)女里女气—指为了享乐和奢侈生活而失去了男子或女子该有的气质

e)同性恋—指与同性发生性关系

f)偷窃—指的是滥用属于神的或他人的时间、精力或金钱

g)贪婪—这个词指使他人及其财产成为崇拜的对象

h)醉酒—指无节制的饮酒

i)毁谤—这个词指的是没有节制地说话,说污秽的话

j)勒索—这个词指的是总是企图得到并攫取它没有权利得到的东西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一个单子!想一下在我们中间以及我们自己里面都有像保罗所说的这样败坏。但是一个奇迹已经发生。神在基督里遇见我们并且改变我们;使我们成为圣洁和美好。靠他的名,籍着他的灵,我们得以洁净、被分别出来,好在光明中朝见神。“洗净”、“成圣”、“称义”这三个词描述了“完全的救赎”。唯有恩典、唯有信心、唯有基督才使我们得以进入这个救赎。

结论:如果我们在基督里的地位和身份如此圣洁,我们这些 “蒙召的圣徒” (2:1),在“不义的”法庭上和不圣洁的审判官面前,怎会觉得舒服自在呢?

所以保罗处理了教会中的纷争。如果我们愿意遵行神的话,也要做同样的事。并且应该更进一步,我们必须谨慎,使教会生活永不要沉沦到如此地步以至于必须进行这种属肉体的程序。对我们在基督里的命定、原则、慈爱和圣洁的理解必须决定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不论在教会内还是在教会外)。

Part III.讲道大纲

如果想听关于这些的英文讲道,请点击链接:Link 1 - Jn. 20:1-2; Link 2 - Jn. 20:3-10; Link 3 - Jn. 20:11-18

题目:我刚看见了耶稣

主题:复活的震撼和现实

要点 #1:空坟墓使观看者成为信徒(1-10)

1.空坟墓使观看者成为跟随者(1-2)

(1)十字架上,有些是观看者(路 23:55-56)

(2)空坟墓,有些是跟随者(1-2)

2.空坟墓使跟随者成为信徒(3-10)

(1)有些人,空坟墓仍然使他们怀疑(6-7)

(2)另外一些人,空坟墓促使他们相信(5, 8-9)

要点 #2:复活的基督使忧愁变为喜乐(11-18)

1.复活的无知产生忧愁(11-13)

(1)尽管有证据,仍然生成忧愁(11)

(2)尽管有见证,仍然生成忧愁(12-13)

2.复活的知识产生喜乐(14-18)

(1)通过认识他而产生喜乐(14-16)

(2)通过顺服他而产生喜乐(17-18)


1关于哥林多前书第一章这一系列的其他文章见本杂志:2016夏季版,2016秋季版,2017冬季版,2017春季版,2017夏季版,2017秋季版,2018冬季版,218春季版,2018夏季版。

Related Topics: Pastors

Report Inappropriat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