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Where the world comes to study the Bible

網上牧師雜誌 – 中文版(繁體), TCh Ed, Issue 45 2022 年 秋季

A ministry of…

作者: Roger Pascoe,博士,主席,
郵箱: [email protected]

I. 加強講解式講道:傳講新約福音,第四部分,比喻

以新約聖經故事為主題的講道,不會像舊約故事那麼複雜,但仍有幾點釋經和講道技巧上需要注意的地方,一切便會來得容易了。

1. 經文選擇。不論選擇甚麼經文,都要將作者在該段經文中所要表達的信息表達清楚。我提議講道時,整本聖經都要講,而不是每個星期只講些沒有關聯的經文。這樣,我們便可順理成章的將整本書卷的架構勾劃出來,以後的講台信息便可以循序漸進,起承轉合,開始和結尾,都得到充份合適的處理。

福音書既是所發生事件的記錄集,如要找出每部份的中心思想,我們不妨試找出事件的轉捩點,例如地點的改變,聽眾的改變,信息的改變,或事件的改變。這都是很好的指引,將事件的起始和終點特顯出來。另一個辦法就是試問自己,在你採用的經文中,是否有一個完整,和清晰的專題信息要告訴聽者。

通常,每次講道,最好便是把一個完整的信息講出來。但,如果信息太長,不能一次完成,那麼以下的辦法豈不更好 …

你可以:將整個信息分成數個段落來分別處理,每次信息只講一個,這樣每次講章便可絲絲入扣;

或:在講道中,將其中的重點點明出來;

或:利用經文中能夠涵括全段信息的一節或多節經文,把其中要義講出來。

不論你決定如何傳講信息(整個或其中一部份),你只要注意你的講解是和其他經文,甚或整卷書的意思沒有抵觸,或自相矛盾。寫下你的大綱,你便可以有一個清晰的路線圖。

2. 講道系列。在某些情況下,福音書可以分成不同系列的講道集,例如…

(1) 登山寶訓(馬太福音 5-7章)

(2) 約翰福音中的三個“七” …

a) 七個重要的對話(談論)- 約3:1-21; 4:1-42 ; 7:53-8:11; 13:1-17; 18:33-19:11; 20:1-31; 21:15-25

b) 七個超自然的事蹟(神蹟)- 約2:1-11; 4:46-54; 5:1-14; 6:1-14; 6:16-21; 9:1-41; 11:1-44

c) 七個自我的宣言 (有關“我是”誰的句子)- 約6:22-71; 8:12; 10:1-9; 10:10-18; 11:25-27; 14:1-6; 15:1-6

這樣,你就可以忠於原著而無須將整卷書講述一遍。

跟其他系列一樣,我們無須跟隨作者的編排次序,但在解釋和應用上,仍要遵循福音書的脈絡。高斯庫(Goldsworthy)提議“在編排分類的次序時,福音書的結構一定要放在考慮之列,因為內容可能是要在這結構上強調某些一連串的重點和要素。好像比喻或神蹟這個系列,我們一定要它們在福音書中和目的和功用表達清楚。(Goldsworthy, Preaching the Whole Bible as Christian Scripture, 231)

3. 主題的連貫性。一如以教導為主題的文章,故事也是有主題的。主題句就是將全文中的神學觀念寫出來,通常一句說話便己足夠。主題句(有時候被稱為命題句)是要表達一個中心思想,然後整篇講章便可以圍繞著這個思想而展開,這樣便不會和所選經文,甚或整卷書卷的教訓要義不相違背。有時候福音書的作者也會坦白表達故事的主要意思(例如: 路16:13; 路19:10)。

4. 福音故事的講道結構。就像其他體裁一樣,對於福音故事構建你的講道時,也要尊重經文的文學形式,以至於文學形式塑造你的講道形式。就像每段經文都有自己的結構,講章也需要有結構。經文的結構決定講章的結構。因此,如同經文的文學形式(在此指故事的形式)決定經文的結構,經文的形式也決定講章的結構。 跟其他聖經的故事一樣,福音故事的結構便是來自經文中的“行踪”(或稱為“場景”)。

不論你採用什麼方式來傳講福音故事(包括比喻),你的講章在結構上,跟你其他的釋經講道無須有不同的表達形式。即是 有一主題句,將故事的大致意思概括簡述一遍,然後加上講道大綱,這樣便可將故事要陳述的神學意義逐層講述出來。

5. 對傳講以比喻為主的信息的一些提議。在傳講比喻的信息時,你可以採用以下的方式:

(1) 用形式來分類,例如:

(a) 佈道式的比喻(例:太7:24-27)

(b) 天國的比喻(例:太13:1-9; 太13:24-30)

(c) 末世的比喻(例:太25:1-13)

(2) 用主題來分類,例如:

(a) 永生的預備 – 財主的比喻 (路12:16-21)和不義的管家 (路16:1-13)。

(b) 神喜歡拯救失喪的人 – 迷羊,失錢,和浪子的比喻 (路15:1-32)。

(3) 平行而有對比的比喻 – 即是那些具有相同意義,而用不同角度演繹出來的比喻。例如:神給我們不同恩賜去事奉祂:

a) 十個僕人和十錠銀子的比喻 (路19:11-27)

b) 三個僕人和銀子的比喻 (太25:14-30)

比喻的講道應從這比喻要強調的信息開始(即是要描述某一個特別的主題),好讓聽眾身同感受,處於故事的情境中(這樣他們便有更深體會的認識),然後用一個現代的實際例子,來和這比喻作一和應,使聽眾產生共鳴。

這裡是可以幫助你預備講章時的一些問題:

(1) 比喻的整個主題 / 所要帶出的衝擊是什麼?

(2) 這比喻是要說明甚麼真理?

(3) 聽眾是誰 – 門徒,群眾,或宗教領袖?

(4) 聽眾身處其中,會發覺自己是故事中的那一個角色,和效應是甚麼?

(5) 這比喻在文字上是用什麼方式表達?是用靈意式,還是喻意式。作用又是什麼?

(6) 比喻是要說明一個比對,還是作一個比較?無論是那一個,它是要顯示甚麼對比,或是要作什麼比較,作用為何?

(7) 耶穌天國的比喻是要告訴我們甚麼信息?

(8) 比喻在釋經上會遇見甚麼困難?

(9) 比喻中漸進式情節如何幫助你講道的進行?例如,富人和拉撒路的比喻 (路16:9-31) 是由兩個完全不同的情景和對話組織而成:

(i) 屬世生活(19-21)和永恆生命(22-23)的對比

(ii) 永恆賞賜和今世生活的對比(24-31)

另一個例子就是浪子的比喻(路15:11-32),這比喻是由四個場景組成:

(i) 分家產和遠走他方(11-13a)

(ii) 陷入極端困苦和恥辱的生活當中 (13b-16)

(iii) 醒悟與回轉 (17-21)

(iv) 悔改及家人團聚(22-32)

(10) 這比喻和你目前的聽眾可以拉上甚麼關係?

當你作好釋經功夫後,你便可以開始預備你的講章。以比喻為體裁的講道在形式上可以有很大的伸縮性,所有常用的故事演講技巧都可以用得著。這很簡單,比喻的講道只是說故事的一種,都是由開始,發展到問題的出現,然後達到高潮,最後達到終局,便完場了。

從比喻的多元性(包括內容,字面和靈意方面的多重意思,主題目標,及應用),和比喻本身的產生來看,最好的講道就是採用一個開放式的態度,並加以一些創意,例如:我們可以運用一些戲劇性的對話,或加插一些評論,甚或講解時,用一些現代常用的口頭禪,更具吸引力。

通常,比喻的效果,即俗稱「致命的一擊」,不到最後的情節,都不會顯露出來。到那時刻,對比喻抱持相反意見的人也會融化在故事情節中。正因比喻將它的「致命一擊」留待最後才爆發出來。講道也應這樣,非到最後時刻,也不要將比喻所要講的教訓爆發出來。

II. 強化聖經領導“和好的職事,第四部份(續前):呼籲神的兒女和神的工人和好(林後6:11-7:16)

本段「和好職事」的最後一次討論。在本刊物前兩期,我們從哥林多後書6:11-18(43期,2022春季)和哥林多後書7:1-4(44期,2022夏季),已討論過經文中的起首三段:

1. 牧者教導會眾要彼此相愛 (6:11-13)

2. 牧者教導會眾要聽從教誨 (6:14-18)

3. 牧者教導的實際應用 (7:1-4)

在本期,我們會繼續討論下去 …

4. 牧者教導會眾的背境及結果 (7:5-16)。很明顯地,由2:14到7:4的一段經文是與2:13無關的經文,是一些題外話。我們試把這兩段經文連在一起,看看當中要告訴我們甚麼。” 2:12我從前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羅亞,主也給我開了門。2:13那時,因為沒有遇見兄弟提多,我心裡不安,便辭別那裡的人往馬其頓去了。 7:5我們從前就是到了馬其頓的時候,身體也不得安寧”,故此,從2:12-13的意思來看,保羅是要解釋因他在特羅亞找不著提多後,而身體又很疲累,故此他便離開了特羅亞往馬其頓去,希望能在那裡遇上提多,而他真的遇上了 (7:5-6)。保羅切望見到提多,因為他很想從他那裡知道他和哥林多信徒的最新消息。更重要的是,保羅想知道他們在收到那封由提多親自送去的“憂傷 / 悲切的信”之後的反應。在這段經文,他就是寫著他在馬其頓和提多一起,並聽到提多的報告後,他滿心歡喜的情形 (7:7-16)。

我們會問:“為什麼保羅要用2:14至7:4這麼長的篇幅來講這些題外話呢?有人說,2:14到7:4的經文是從另一封信抄過來的,但我不同意這說法。亦有人說,這時因為當時的書信沒有固定格式,寫信的人想起什麼便寫什麼。雖然這個可能性是有的,但我認為這封信並不是這樣。雖然2:14至7:4節看似是一段題外話,但它要傳講的信息,並不是一般人所說的跟這封書信本身無關。而事實上,保羅特別寫這段有關他和提多的相遇的事情,為他呼噓和指導哥林多信徒做了鋪塾。保羅在寫這段經文時,早已從提多知道了他們的情況。故此,這段題外話便告訴我們,一方面保羅是為著提多告訴他事情的而高興;而另一方面,他仍有未盡的話要跟哥林多信徒說。神固然給每一位牧者在事奉上有喜樂和得勝的歡悅時刻,但同時也不乏挑戰。

最後,保羅從提多那裡得知那封給哥林多信徒的哀傷的信產生了以下正面的效果:

(a) 保羅周圍遭難的處境藉著提多而大得安慰(7:5-6)。5 我們從前就是到了馬其頓的時候,身體也不得安寧,周圍遭患難,外有爭戰,內有懼怕。6但那安慰喪氣之人的神藉著提多來安慰了我們。”到了馬其頓,保羅身心靈所受的創傷仍是繼續不斷 (試比較4:8-9; 11:22-33)。他既是四面“受敵”(可能是心靈上,也可能是肉體上的攻擊),內有“恐懼”(可能是憂慮哥林多教會收到保羅和提多的信後的反應,尤其是當提多還未依著原定計劃回來)。

牧者跟其他人一樣,是會遇見災難、別人的反對和憂慮。“但神”可以改變一切。祂“安慰喪氣之人”(參閱1:3-7;詩34:18),在此神就是安慰了保羅。在他滿受內憂外患的困迫下,他就因著“提多來安慰了我們”(6b),因為他知道提多安然無恙,和再次能跟他一起同工,尤其是在他正飽受別人反對和孤立無援的時候。如果在我們困難的時候,若得到同工的安慰和鼓勵,對我們的事奉一定會大得裨益。

故此,使保羅沮喪的困境,因著遇上提多而變成大得安慰和美好的相聚。還有….

(b)保羅為著他們的罪孽憂傷,但藉著他們的回應,化悲傷為喜樂(7:7-13a)。不但藉著他來,也藉著他從你們所得的安慰,安慰了我們;因他把你們的想念、哀慟,和向我的熱心,都告訴了我,叫我更加歡喜”(林後7:7)。保羅從他們給提多的正面回應大得鼓勵 – “…藉著他從你們所得的安慰。”

保羅受安慰 (7:7a),因為提多及他所帶去哥林多的信件得到很好的正面回應,提多又受到很好的禮遇,以及他們對提多使命的回應是積極的(即從他手中得到保羅的信)。這就是保羅喜樂的原因,他們的回應使保羅“更加歡喜”。

首先,他的喜樂是來自以下他收到的回應 (7:7b):

(i) “…你們的想念…。”他們想見保羅,想是要將事情弄好,和重修和好。

(ii)“… 哀慟…。”很明顯地,他們為著發生的不愉快事件難過。

(iii) “…向我的熱心。”他們和保羅之間的距離藉著對保羅的熱心而拉近了 – 他們願意遵照他的教訓去行,甚至替他辯白。

第二,他為著他們靈性上的回應而更加喜樂 (7:8-12)。保羅似乎正在猶豫如何處理一些的事情:“我先前寫信給你們憂愁,我後來雖然懊悔,如今卻不懊悔;因我知道那信叫你們憂愁,不過是暫時的。如今我歡喜(7:8-9a)在一方面,保羅好像是懊悔寫了那封叫人“憂愁”的信,因為他不想他們難過。為什麼?可能他不想他們過於敏感,也可能他害怕信中內容過於嚴厲,因而使他們覺得難過。又或者他正在兩難之間。身為牧者,固然要正視問題的解決,但又害怕失去了他們。

這是一個牧者在遇見矛盾時,所常遇見的困難 – 就是知道應該如何處理,但又害怕被拒絕。只要“用愛心說誠實話”(弗4:15),不要“轄制”(彼得前書5:3)他們,更千萬不要在怒中或以屬靈長者的高姿態壓制他們。保羅寫信後,很高興知道他們的憂傷只是暫時的,“不過是暫時的”(7:8b),又因為他們的憂愁已變成懊悔 – “如今我歡喜,不是因你們憂愁,是因你們從憂愁中生出懊悔來”(7:9a)

為甚麼他們的憂愁變成了懊悔?“因你們從憂愁中生出懊悔(7:9a”。他們為著發生的事情而憂愁(就是容讓罪惡在他們當中,及他們和保羅之間的緊張關係),這憂愁是依著神的意思來的,也是從神來的。這不是一時衝動的懊悔,而是神在他們身上動了工。因著神的意思憂愁,他們便“不至於因我們受虧損了”(7:9c。依著神的意思憂愁不是徒然的 – 不會有不良的後果,也不會使關係惡化(保羅為此很是為難),也不會使他們有甚麼損失,而卻是補足他們所失去的。從各方面來看都是好的 – 帶來了希望,喜樂、恢復和好關係等。“因為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7:10)。這是使人和好的職事,帶著一個目的,藉著“神意思的憂愁”,可以叫人“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

“神意思的憂愁”比“屬世的憂愁”有一個全新的意義。屬世的憂愁叫人死(參林後2:16),而神意思的憂愁卻使人得生命。這就是兩者不同的地方。屬世的憂愁是由環境造成(損失、失敗等);而神意思的憂愁是從罪而來。屬世的憂愁引至關係的破裂,失望,甚至死亡(例如自殺);但神意思的憂愁則叫人得救、得著生命,心靈平安、滿有喜樂,與人和好,與神和好。

神意思的憂愁”不是為著自己,而是向著神而來。“因為神的意思而憂愁” – 即是“依著神的意思”(7:11a) - 從神而來的憂愁,就是回應神而來的憂愁。所以神意思的憂愁引致真正的懊悔 – 離開使我們與神隔絕的罪,藉著信而歸向神 – 與神和好,也與人和好。這種憂愁和懊悔就是我們得救的基礎。

另一方面,“屬世的憂愁”是不可逆轉的。它不可以使人重獲已失去的。不可以逆轉己做過的事情,不可以給人心靈上的安息和平安,更不可給人靈命的成長,而只給人苦毒,罪咎、失望和不安。但神意思的憂愁是為罪的原故而來的憂愁,繼之便是悔罪,從而得救。無人會因他得著的救恩而後悔的,因為與神和好是好得無比的了。更重要的是,在你餘下的一生,你再不會因著你過往所作的而處於一個追悔的境地。反之,我們得著救恩,與神、與人關係和好了,再不會遺憾下去。

但保羅和信徒談道時,為什麼要提到這個引致“救恩”的懊悔來呢?他是說這些信徒的“懊悔”,會使他們“以致得救”。雖然他們都是得救的基督徒,他們現在的懊悔與他們當初得救時所表現出來的的本質是一致的。保羅在這裡不是說他們起初得救,但後來喪失了,現在又重新得救。而是說他們的懊悔正是一個得救的人的應有表現,就是說他們已和神有絕對的和好關係。

使人和好的牧者只要看當中有沒有神意思的憂愁,便可分辨出這是否真誠的懊悔。他處理矛盾的方式,就是要生出神意思的憂愁來,這樣,(i)關係便不會斷絕;也會(ii)生出一個永恆的屬靈果子來。

保羅現在開始描述什麼是依著神意思的憂愁(屬神的)真正是怎樣的;這會令人有甚麼改變;和真正的懊悔是怎樣的。“你看,你們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從此就生出何等的殷勤”(7:11a)。真正的懊悔可以生出一個全新的我。哥林多人現在就生出一顆熱誠,要做神看為正的事的心。他們不再對他們中間存在的罪行置諸不理,更不會以此自誇,而是努力為神作工。他們如何在態度上表現出熱心和殷勤來呢?保羅給我們幾個要點 …

i) “自訴”(7:11b) - 教會消除了當中的罪惡。

ii)“自恨”(7:11c) - 恨惡罪惡。他們正視罪惡,不再容忍罪惡存在他們當中。這正是我們應該作的 - 就是恨惡罪惡!

iii) “恐懼”(7:11d) - 恐懼神的責打,恐懼神的聖潔受到虧損,恐懼得罪了“神的工人”;恐懼他們的行為會引致的後果。

iv) “想念”(7:11e - 想念與神和好及與保羅親自相見;去看望他,順服他,及遵行他的教導。他們想念過往的日子及與神和保羅的密切關係。

v) “熱心”(7:11f- 這可能是關乎他們從起初便應該做的,即是他們在教會中,如看見不法的事情,便應予以處分和糾正。渴慕過著聖潔的生活和順服神。

vi) “責罰”(7:11g) – 對他們當中罪惡的處理。這是繼“熱心”糾正教會不法之事後而採取的行動。這和保羅在2:5-11所說的有同一意思,他們熱衷於責備犯罪的人,但現在,他們須要饒恕這人。

vii) 真的,“在這一切事上,你們都表明自己是潔淨的”(7:11h) – 或許這是指哥林多前書5:1所發生的事情,但保羅沒有說明清楚。他們作了一些須要會眾施加紀律處分的事情,這樣他們便“不會沾污”,不會有份於這人所犯的罪。

在7:8,說完了那封令人不快(憂愁)的信後,保羅便開始解釋他為什麼要寫這封信:“12 我雖然從前寫信給你們,卻不是為那虧負人的,也不是為那受人虧負的,乃要在神面前把你們顧念我們的熱心表明出來。13a故此,我們得了安慰。”(7:12-13a

首先,他解釋了為什麼他從前沒有寫那封嚴厲的信。這是為著那“虧負人”的緣故 – 就是那位娶了繼母,保羅囑咐要趕出去的人(哥林多前書5:13)。他在教會中使多人受著極大的痛苦,但後來悔過了(哥林多後書2:1-8)。他沒有寫這封嚴厲的信亦是為著那位“受人虧負”的人 – 相信那是繼母的丈夫。請注意,藉著牧者的智慧和慈愛,保羅沒有指名道姓的說出這人的名字 – 因為事情已過,不值得再舊事重提。他只用了“虧負人”和“受人虧負”的字眼便算了。

接著,他解釋為什麼他寫了那封嚴厲的信。他寫這封嚴厲的信,是在神面前,要將他們對保羅的顧念和慹心表明出來。這真的是這封信所帶來的後果。這一連串的事件(他的信,他們的回應,對教會的影響,提多的回覆等)都讓“我們得了安慰”

c)保羅誇獎哥林多教會的話是由提多的鼓勵證實出來(713-16)。13b 並且在安慰之中, 因你們眾人使提多心裡暢快歡喜,我們就更加歡喜了。14 我若對提多誇獎了你們甚麼,也覺得沒有慚愧;因我對提多誇獎你們的話成了真的,正如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也都是真的。”(7:13b-14

雖然保羅和哥林多教會仍有一些未了的事情要待解決,例如他們不贊同保羅的使徒身份等(參10-13章),但在整段經文中,保羅一直都是採取積極的態度(他們的反應、提多的鼓勵,和他的喜樂等)。保羅得知哥林多教會的情況,他深受安慰(尤其是他們對他那封嚴責的信的反應)。甚至在提多將信送到他們那裡時,他們熱誠接待提多,並使提多得著大大喜樂。

保羅給哥林多人的體貼和愛護是人所共知的。我們從來都不會察覺到,保羅雖受哥林多人的奚落,但仍對提多誇獎他們。他打發提多去哥林多,沒有給提多半點哥林多教會的負面評價,也沒有吩咐他去嚴嚴管教他們。而是他給他們一個正面的評價(誇獎),而這也被證實了,正如他向他們曾經說過的也都是真的一樣。結果(i)提多對他們的愛加增了:“並且提多想起你們眾人的順服,是怎樣恐懼戰兢地接待他,他愛你們的心腸就越發熱了”(7:15);(ii) 保羅對他們更放心:“我如今歡喜,能在凡事上為你們放心”(7:16)。在表達了他們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密切,及對他們更放心後,保羅便開始在八至九章,轉到談論捐輸給耶路撒冷貧困信徒的話題上去。

III. 講道大綱

題目:學習基督的教訓 –天國的寶藏(太 13:44-46)

主旨:尋找天國永恆的寶藏

中心思想:藉著基督,進入天國,你就會尋到永恆的豐盛

要點一:有些人不經意間走進了基督天國的寶藏裡面 (13:44)。

要點二:有些人努力尋找基督天國的寶藏 (13:45-46)。

Related Topics: Pastors

Report Inappropriat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