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Where the world comes to study the Bible

1. 此時,我們該如何生活?(路加福音22:31-38)

Related Media

我們的國家(美國)出現了一些歷史性事件,兩宗高等法院的裁決,標誌著一個重大的變化,不僅帶來文化的變化,還帶來了法律上的變化。第一宗裁決是  Roe v. Wade (1973),殺害無辜和無助的未出生者被合法化;另一宗是Obergefell v. Hodges (June 26, 2015) ,同性婚姻在美國各州合法化。人們對這些議題都議論紛紛,當中包括基督徒;但很多基督徒的反應卻遠低於聖經對聖徒的要求,實在使人遺憾。現在,基督徒應思考、有所行動,並按聖經發聲。這系列文章是神對子民在對立和迫害的處境,在心態和生活方式上的要求。我們會聚焦主面臨被釘十字架前對門徒的話,沒有比這對今天的基督徒更適切。讓我們好好傾聽主的吩咐和祂那啟示和無誤的話語,「準備好我們的心,警醒謹慎」(彼得前書1:13),向不認識神的世界,彰顯神的聖潔。(彼得前書1:14-16)

這篇作為引言的文章所選取的經文是路加福音22:31-38,經文的背景記載在路加福音9:1-9,主在地上事工初期差派門徒傳講福音:

1 耶穌召齊十二門徒,給他們能力、權柄,制伏一切鬼魔,醫治各樣的疾病,2 差遣他們去宣講神的國和醫治病人,3 對他們說:「不要帶著甚麼上路,不要帶手杖,不要帶口袋,不要帶食物,不要帶銀錢,也不要帶兩件衣服。4 無論進哪一家,就住在那裡,直到離開。5 凡不接待你們的,你們離開那城的時候,當把腳上的灰塵跺下去,作為反對他們的表示。」6 於是他們就出去,走遍各鄉,傳講福音,到處醫治病人。

7 分封王希律聽見所發生的一切事,猶豫不定,因為有人說:「約翰從死人中復活了。」8 又有人說:「 以利亞顯現了。」還有人說:「 古時的一位先知復活了。」 9 希律說:「約翰已經斬頭了,但這是誰,我怎麼會聽到他這些事呢?」就設法要見他。(路加福音9:1-9)1

這段經文記述,耶穌差派十二門徒,給他們趕鬼和治病的權柄,目的是叫人相信。如記載在馬太福音10:7,他們的信息是「天國近了」。他們的工作,和施洗約翰一樣:預備主的路(馬可福音1:1-3)

這樣的旅程,一般人都會帶備一些物品,但耶穌差派十二門徒時,要求他們不帶裝備。這是為了要教導門徒倚靠神供應他們各種需要,從而建立和強化他們的信心(路加福音22:35)。但這次差派,神的供應並不來自神蹟(如馬太福音17:27),而是來自他們服事的人。這也是對門徒遇到的人一個試驗:他們接受、還是拒絕門徒和他們的事工?他們歡迎主的使者和主的信息嗎?他們是否期望耶穌就是那一位,將神的國度帶來的人?若是,他們會接待主的使者到他們家裡,並供應他們所需;若不,門徒便離去,到那願意接待他們的人那裡去。(馬太福音10:11-15)

希律對耶穌和祂的事工(由門徒延伸)的反應卻十分有趣,他對耶穌感到興趣,猶如他被施洗約翰和他的事工所吸引一樣,或許良心的責備導致希律疑惑耶穌會否是施洗約翰復活。對於主在這時期的事工,人們熱切期望多聽到祂的消息,和得到祂的醫治,希律也希望和耶穌會面。耶穌是受歡迎的人物,因此,祂差派十二門徒時,叫他們不帶裝備。

路加福音第22章,耶穌重提差派十二門徒不帶裝備,因此,這是重要的背景。

31 「西門,西門,撒但設法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32 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的信心不至失掉。你回頭的時候,要堅固你的弟兄。」33 彼得說:「主啊!我已經準備好要跟你一同下監,一同死。」34 耶穌說:「彼得,我告訴你,今天雞叫以前,你會三次說不認得我。」35 耶穌又對他們說:「從前我差你們出去,沒有帶錢囊、口袋、鞋子,你們缺乏甚麼沒有?」他們說:「沒有。」36 耶穌說:「但現在,有錢囊的應當帶著,有口袋的也是這樣;沒有刀的,要賣掉衣服去買刀。37 我告訴你們,『他被列在不法者之中』這句經文,必定應驗在我身上,因為關於我的事必然成就。」38 他們說:「主啊,請看,這裡有兩把刀。」耶穌說:「夠了。」(路加福音22:31-38)

要捕捉在這裡發生的事情,我們需要回顧這章較早的章節。以下是導致主給新命令的事件撮要:

逾越節近了,耶穌受歡迎成了宗教領袖的警號(第1節),他們相信除了快快把耶穌殺掉,並無他法。數天前,耶穌叫拉撒路復活後,我們已看到宗教領袖下了這決定:

46 但他們中間有些人到法利賽人那裡去,把耶穌所作的事都告訴他們。 47 於是祭司長和法利賽人召開公議會,說:「這個人行了許多神蹟,我們怎麼辦呢? 48 我們若讓他這樣,所有的人都會信他,羅馬人就會來,奪取我們的聖地,除滅我們的民族。」 49 他們當中有一位該亞法,是那年作大祭司的,對他們說:「你們甚麼都不知道,50 也不去想想,一個人代替人民死,免得整個民族滅亡,這對你們是有益的。」 51 他說這話不是由於自己,而是因為他是那年的大祭司,所以預言耶穌要替猶太民族死。(約翰福音11:46-50)

耶穌前所未有受歡迎,這使祂的敵對者有所顧忌。群眾不會容許他們捉拿耶穌或殺害祂,這樣做可能會引發騷亂,或演變成大災難。因此,他們的解決方法是在逾越節以外的時間,遠離群眾、暗地裡捉拿耶穌和殺掉祂。

1 耶穌說完了這一切話,就對門徒說:2 「你們知道兩天之後就是逾越節,人子將要被交給人,釘在十字架上。」

3 那時,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聚集在大祭司該亞法的官邸,4 商議怎樣用詭計逮捕耶穌,把他殺害。5 不過他們說:「不可在節期下手,免得引起民眾暴動。」(馬太福音26:1-5)

猶太領袖需要一名耶穌緊密的追隨者協助他們進行他們的計劃,猶大可說是他們的禱告蒙應允。他能通知他們有關耶穌的所在地和活動。猶大為了錢財出賣耶穌(約翰福音12:1-8;馬太福音26:1-16),他跑到這些領袖那裡去,給他們建議一個他們無法拒絕的協議:他會為他們提供機會,在沒有群眾的時與地捉拿耶穌。這是一項在地獄裡進行的交易(撒旦進了猶大的心,路加福音22:3)。

神的計劃和過往的預言,均需要耶穌在逾越節犧牲,作那逾越節的羔羊。這也是為甚麼大祭司和長老不希望在此時殺害耶穌。這樣做會激發暴亂,令羅馬人不悅。耶穌採取行動粉碎猶大(和宗教領袖)的努力,使自己在逾越節被殺。首先,耶穌不讓猶大知道祂和門徒在那裡過逾越節,就是那兩名被派往作準備的門徒事先也不知曉,直至他們被告知主預先已作的安排。當耶穌和門徒(包括猶大)一起過逾越節時,耶穌告訴門徒,他們當中有人要出賣祂(路加福音22:21-22),接著,祂讓猶大清楚知道,祂知曉他正是出賣祂的人,使猶大措手不及。

21 耶穌說了這話,心裡很難過,就明明地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出賣我。」22 門徒彼此相看,不知道他是指著誰說的。23 門徒中有一個人,是耶穌所愛的,側身挨近耶穌(「側身挨近耶穌」原文作「在耶穌的胸懷裡」)。24 西門.彼得向他示意,叫他問耶穌是指著誰說的。25 於是那個門徒貼近耶穌的胸懷,問他:「主啊,是誰呢?」26 耶穌回答:「我蘸一小塊餅給誰,誰就是了。」於是他蘸了一小塊餅,遞給加略人西門的兒子猶大。 27 猶大接過餅以後,撒但就進入他的心。耶穌對他說:「你要作的,快去作吧。」28 在座的人,沒有一個知道耶穌為甚麼對猶大說這話。29 猶大是管錢的,所以有人以為耶穌叫他去買過節用的東西,或是吩咐他拿點東西去賙濟窮人。30  猶大吃了餅,立刻就出去;那時是黑夜了。(約翰福音13:21-30)

你能想像這刻猶大怎樣被恐懼戰勝?

惡人雖然沒有人追趕,仍然逃跑;義人卻像獅子,放膽無懼。(箴言28:1

試想,猶大腦海中正想些甚麼:彼得可曾聽到耶穌剛才對我說的話?如果他聽到了,他會把我殺掉。耶穌在其他門徒面前公開地說猶大是那出賣祂的人,他絕不可能再返回這個親密圈子。因此,他急忙逃走,除了出賣耶穌之時,永不回來。假如耶穌被捕或被殺,這都不是宗教領袖和猶大所願見的。

猶大和耶穌之間的對話,對於門徒來說也是明顯的;可是,他們忙於盡自己的能力去分辨誰是罪魁禍首,並且他們的對話很快便變質,從辨認誰是叛徒,轉變成他們當中誰為大(路加福音22:23-24)2。(畢竟,叛徒不可能為大,因此他們當中為大的,一定不是耶穌所說的那人。)接著,耶穌提醒他們信徒領袖的角色是服事,而外邦人的領袖卻是統治他人(路加福音22:25-27)。外邦人領袖的重點是掌權,基督徒領袖卻在於謙卑服事(參腓立比書2:5)。

接著,耶穌對門徒承諾忠心的會得到賞賜:當祂建立祂的國度時,他們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支派(路加福音22:28-30)。這必使門徒琢磨他們的未來會是怎麼樣的,一個不變的未來。基於馬太福音16:17-19 主對彼得所說的話,他一定感到樂觀和自信,好東西為他存留,並且很快就有了。

但主對彼得的回應給他摑一巴掌。耶穌警告他將要不認祂,而不是保證美好的將來,讓人何其震驚:

31 「西門,西門,撒但設法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32 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的信心不至失掉。你回頭的時候,要堅固你的弟兄。」 (路加福音22:31-32).

誠然,主的話使人極其震驚。彼得(或其他人)能否辨別「出賣」(猶大)和「不認」(彼得)的分別呢?彼得即時向耶穌保證他的忠誠,就是下監或受死,也是甘心(路加福音22:33-34)。

耶穌的話對門徒和讀者來說同樣十分奇怪,但我想祂的指示正正是針對彼得或今天基督徒的問題核心。彼得承諾追隨主,對主忠心,是基於對那將要來的產生了觀念上的錯誤,你也可以說彼得和他的追隨者所追隨的是「豐盛福音」,這並非耶穌的教導,而是他們把別的從祂的話中移除。3 他們很快便知道基督的國度並非即時開創,在所有門徒前面的,並非和平豐盛,而是受苦與迫害。彼得前書的主題正正是受苦與迫害。

門徒習慣了被受歡迎和好好的招待,他們視此為那將要來的「初熟果子」。可是,他們錯了!在第36節,主以:「但現在」來開展那將要來的新一天,這天隨著主被捕、受審和被釘十字架而來。因祂被視為罪犯,所以祂的門徒也被如此看待。「過去美好的日子」已消逝,艱苦的日子就在面前。

人對耶穌的反應決定了他們對祂的使者的反應(約翰福音15:20-21)。現在,群眾不歡迎耶穌和祂的信息,他們意念中的彌賽亞並非像耶穌,而是像巴拉巴那類型。與其為美好將來發白日夢,門徒必須為那必然經歷的困難奮鬥;他們必須把過往的思想和行為改變過來,與其期待熱情款待,他們必須預期有攔阻和對抗。保羅的經歷是很好的例子:

11 直到現在,我們還是又飢又渴,衣不蔽體,又挨打,又沒有棲身的地方,12 並且勞苦,親手作工。被人咒罵,我們就祝福;遭受迫害,我們就忍受;13 被人毀謗,我們卻好好地勸導;直到現在,人還是把我們當作世上的垃圾,萬物的渣滓。(哥林多前書4:11-13)

門徒在他們的路途上,不可再期待得到供應,他們必須為自己的需要作準備(路加福音22:36-37)。耶穌還說了一些比這更令人驚訝的事:

36 耶穌說:「但現在,有錢囊的應當帶著,有口袋的也是這樣;沒有刀的,要賣掉衣服去買刀。 37 我告訴你們,『他被列在不法者之中』這句經文,必定應驗在我身上,因為關於我的事必然成就。」 (路加福音22:36-37)

我們應該按字面來理解「刀」嗎?當時門徒明顯作如是想(至少初時是這樣),主的回應卻是:「夠了」(第38節)。我聽起來卻像是「現在足夠了;你還沒有明白過來。」我們知道當彼得企圖用刀阻止耶穌被捕,主卻責備他:

52 耶穌對他說:「把你的刀收回原處!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 53 你以為我不能求我的父,他就馬上給我派十二營以上的天使下來嗎? 54 如果這樣,經上預言這事必須發生,怎能應驗呢?」(馬太福音26:52-54)

從耶穌對彼拉多所說的話,我們得到進一步的亮光:

36 耶穌回答:「我的國不屬於這世界;如果我的國屬於這世界,我的臣僕就要作戰,使我不至被交給猶太人。不過,我的國不是這世上的。」(約翰福音18:36)

我不認為耶穌所說應按字面解釋,而是隱喻,祂經常使用比喻。4門徒需要為那快來的憎厭和敵對作好準備。話雖如此,這世界有很多充滿敵意的地方,我不排除在極端的情況下,作字面解釋。如果有人負責管理一家孤兒院或醫院,若他被通知敵對者將臨,目的是要綁架和殺害兒童,這名負責人可能需要按字面理解耶穌的話, 我不會刻意挑剔他們。

這是主對彼得和其他人所說的話的精要:「你將不受歡迎,因為世界討厭我,因此也會恨你。因此,你要重新思考你的使命和事工,你才能在充滿敵意的環境中生存(甚至茁壯成長)。」我認為彼得在他給教會第一封書信中,最有意思的部份是談及大量基督徒受迫害和痛苦。

主對彼得和其他門徒的話因近日的事件,聽起來很貼近我們的情況。我們的處境與彼得和其他門徒的境況相近,我們在西方享有世界上「被受推崇」的地位,就是基督教原則沒有被遵行,卻被承認,並被認為是一個基督教國家。可是,這不復存在,我們已進入美國歷史的新一頁,我亦懷疑下屆選舉能否撥亂反正。最高法院的宣判成了美國大部份地方和使大量美國人相信:同性婚姻被接受為新常態。

我的一名已安息主懷的好友 – 弗雷德史密斯 – 曾在一個在紐約市舉行的晚宴說:「你的問題是分不清罪(sin)和犯罪(crime)的分別。」有許多罪行不是罪,而且很多罪不算犯罪。「何其真確!」今天,在我們存活的地方,聖經稱為罪的,卻不被視為犯罪,如果我們堅持稱它為罪,這個世界就會敵視我們,也敵視福音。

在美國,我們一直生活在泡沫中,而世界其他地方(以及整個教會歷史中)都經歷過這樣的規則:為基督的緣故受苦。耶穌和使徒都明確指出,苦難和迫害將成為新的常態:

20 你們要記住我對你們說過的話:「僕人不能大過主人。」他們若迫害我,也必定迫害你們;他們若遵守我的話,也必定遵守你們的話。 21 但他們因著我的名,要向你們行這一切,因為他們不認識那差我來的。(約翰福音15:20-21)

21 他們在那城裡傳福音,使許多人作了門徒,然後回到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 22 堅固門徒的心,勸他們恆守所信的道,又說:「我們進入 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苦難。」(使徒行傳14:21-22

10 但是,你已經了解我的教訓、品行、志向、信心、寬容、愛心和忍耐, 11 以及我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所受的苦和迫害。我所忍受的是怎樣的迫害;這一切主都救我脫離了。 12 其實,所有立志在基督耶穌裡過敬虔生活的,都必遭受迫害。(提摩太後書3:10-12)

12 親愛的,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奇怪,好像是遭遇非常的事, 13 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既然在基督的受苦上有分,就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可以歡喜快樂。 14 你們要是為基督的名受辱罵,就有福了!因為 神榮耀的靈,住在你們身上。(彼得前書4:12-14)

32 你們要回想從前的日子,那時,你們蒙了光照,忍受了許多痛苦的煎熬; 33 有時在眾人面前被辱罵,遭患難;有時卻成了遭遇同樣情形的人的同伴。 34 你們同情那些遭監禁的人;你們的家業被搶奪的時候,又以喜樂的心接受,因為知道自己有更美長存的家業。(希伯來書10:32-34)

耶穌告訴我們艱難的時刻將臨,而門徒則見證艱難時刻已臨。現在情況變異,我們必須根據耶穌對門徒的話,重新思考我們的使命和事奉。我們再也不能像過往有利於我們的條件般相信和活出福音,我們必須從攻與守的不同角度思考。正如彼得所說:「所以要準備好你們的心,警醒謹慎,專心盼望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所要帶給你們的恩典。」(見彼得前書第1章)。本系列接下來的課題,將尋求促進合符聖經的思維,以便我們能夠在一個充滿敵意的世界活出福音,並執行大使命。


1 中文經文使用新譯本。

2 若時間許可,值得花點時間查看這和聖誕節的特有關係。我們時常因把焦點放在自身的事務上,而輕易被扯離就在眼前的重點。

3 參使徒行傳 1:6.

4 門徒對耶穌的話按字面上理解似乎沒有困難,但理解比喻則有困難(參馬太福音16:6-12)

Related Topics: Christian Life, Cultural Issues

Report Inappropriat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