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Where the world comes to study the Bible

第1章 约翰一书——导言

I. 导言

近第一世纪末期,新约世界的地中海地区(即使徒约翰牧养以弗所教会的那一带),希腊罗马文化及宗教异常兴盛,信徒的纯正信仰大受冲击。罗马帝国的宗教及希腊宗教膜拜各种假神,如天神Zeus、智慧女神Athena、酒神Bacchus、太阳神Apollo、蛇神Asclepius、生殖女神Artemis等,另诺斯底异端(Gnosticism)横行,充斥各处,教会根基大受震撼。多年前,保罗在米利都码头对以弗所长老临别劝言的「码头论谈」曾说:「我去之后,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入你们中间」(徒20:29)。事后证实有许多假师傅渗透教会,破坏真理(约壹2:19)。约翰所牧养的亚细亚七教会中,只有两间抵挡异端邪说的倾覆(士每拿、非拉铁非)。

在以弗所,使徒约翰独力对抗这些黑暗权势(弗6:12)。耆老之年丝毫不减他维护信仰之热忱,凭借丰厚扎实的信仰根基,他力撰三书札,劝告他所牧养的羊群,竭力持守真道,行在神的光明中(约壹1:7)、不妥协、不退缩。

II. 作者与读者

A. 作者

使徒约翰。

约翰一书并没有提及作者是谁,可是从遣词用字、行文风格、神学重点来与约翰福音比较,无疑两书的作者是同一个人。神学家Donald Burdick谓两书之间有 80%神学相同1。甚至有说,约翰一书与约翰福音的相似尤胜路加与使徒行传2

最早提出本书作者是使徒约翰的是教父爱任纽(Irenaeus,140-202),他是波利甲(Polycarp, 70-155)的门生,而波利甲是约翰的门徒。其它指认作者是约翰的,还有教父革利免(Clement, 155-215)、特土良(Tertullian, 160-215)及奥利根(Origen, 185-254)、居普良(Cyprian, 200-258)、亚力山太的丢君修(奥利根门 生)、优西比乌(Eusebius, 265-340)、帕皮亚(Papias, 70-146)等。

B. 读者

直接的读者是以弗所教会的信徒,也包括其它约翰牧养的教区,如启示录的七教会或以弗所邻近的教会(如歌罗西、希拉波立)。

从历史与时地来看,约翰当时是在以弗所牧养教会,但他所负责的不只一个地方教会,而是整个教区的众教会。从内容来看,作者与读者的关系相当稔熟,深知他们属灵的情况(2:7,12,14,20-21),甚至昵称他们为「小子」,正如同父亲教导孩子的为牧之心。虽有学者依据5:21极力主张读者全是外邦信徒(E. F. Harrison),或全是说希腊话的犹太信徒(如J. A. T. Robinson),但事实上当时的教会均是犹太人与外邦人参杂,而以外邦人居多。

从书信内容可明显看出读者深受一种异端影响,这异端类似「诺斯底主义」(与歌罗西书的不同),极受当时希腊人的欢迎。

诺斯底主义实质上是一种「宗教哲学」,基本思想有两主流:以智能为首(智能的显示乃是知识)—抬举智能,视它为一切「救赎」的能力,甚至比「信心」还重要;有了「智慧」便可解脱世上一切桎梏。因此他们高举「智慧」,轻视福音,认为福音太单纯,是世上的小学;以物质为恶—此为他们的「宇宙二元观」。他们认为凡物质皆恶,故此反对基督的「道成肉身论」,认为基督在世的生活为一幻影(即「幻影说」);或认为神的灵在基督受浸时降临祂身上,上十架时离开祂(即「色林多说」),此说创自与约翰同时代之异端者「色林多」(Cerinthus)。藉此,他们把耶稣与基督分开,基督是人,耶稣是神。

III. 日期与地点

A. 日期

主后80-81年。

由书中可见,约翰一书的读者似以外邦信徒为主,因书中除约一3:12之外再没用过一句旧约。读者亦似信主颇久(约一2:7,18,20,21,24,27;3:11),而作者也对他们相当熟识。他多次称对方为「小子」,可见读者很可能是作者牧养的会众。从历史与时地看,约翰当时是在以弗所牧养教会,但他可能负责整个教区的众教会(或启示录的七教会)。

约翰著书时的外在环境是平静的,因书内并没有给受苦信徒的安慰话语(与彼得前书不同),也未提耶路撒冷被毁的事迹。因尼罗皇帝(Nero, 37-68)的迫害止于主后 67 年,耶路撒冷被毁于主后 70年,而豆米仙(Domitian)的大迫害则在主后 81-96年间,所以本书完成时间必定在主后 70 年 至 81年之间。

B. 地点

以弗所。

以弗所教会是保罗在主后 55 年创立的,八年后他写了《以弗所书》给当地的教会。后来,保罗属灵的儿子提摩太牧养以弗所教会(提前 1:3)。提摩太在保罗殉道前曾在罗马陪伴保罗(提后 4:9,21),之后,提摩太再回到以弗 所,传说在豆米仙大迫害期间为主殉道。70 年耶路撒冷被毁后,以弗所成为基督教中心。传说安得烈、腓利皆曾在以弗所牧养,后由约翰专责牧养,直至他图真皇帝(Trajan)时, 约翰在以弗所得享寿终3

IV. 目的与主旨

A. 目的

约翰一书有两个主要的目的: 鼓励— 鼓励读者与神 和祂儿子耶稣基督保持亲密的相交; 警告— 警告读者不 可听信会破坏这种相交之谬论。

全书中心环绕在与神相交: 与光明之神相交,因祂是光(约一1:5-2:29)。神的儿女应行在光明中,凡不在光中行的就是不行真理; 与慈爱之神相交,因祂是爱(约一3:1-4:21)。凡认识神的人一定会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神来的;与永生之神相交,因祂是生命(约一5:1-21);藉耶稣基督,凡悔改认罪信靠祂的都可得到永远的生命。圣灵住在信徒心里,教导当行的道,帮助信徒能活出基督的生命。

B. 主旨

相交与相爱— 与神相交,与人相爱。

V.钥节与特征

A. 钥节

约一1:3-4

B. 特征

1. 本书是一卷专论「爱」的书信,像「家书」,写给神家的儿女们,论及「爱的源头」、「爱的显明」、「爱的相待」等(「爱」字出现超过51次之多)。

2. 书内未见问安、人名、地点、祝福、著者之名等属书信格式之词句。

3. 文体最简朴,但神学最深奥,语调是深思式(meditative)、宣告式(proclamative)及权威式(authoritative)。

4. 除了约一3:12 的暗示外,本书全无引用旧约。

5. 作者善用「相对式」的词句表达真理(如光暗、生死、真伪、神与恶等)。

6. 形式仿效旧约「智慧书」体裁,喜用推理式逻辑(syllogisticlogic)作结论。

7. 钥字包括爱、光明、信、义、生、小子、亲爱的、写信给你们、若、凡、从起初等。

VI. 著书时机— 历史背景

使徒约翰晚年居住以弗所,他是十二使徒中最后一人,故以长老的身分(参彼前5:1彼得作同样的自称)写此信给他所牧养的众教会看(故此他不用提及自己的名字,参上文所述的历史背景)。

当时教外的逼害已经暂歇,可是教内的搅扰颇为猖狂,这正是当时教会的危机。一方面他们缺乏信徒当初(注意「当初」这字在本书内之地位)的热忱,也遗忘了与神相交的信徒基本生活典范,因而缺乏认罪,贪爱世界,在黑暗中行走。另一方面他们备受敌基督派的困扰,把异端误作真理「认贼作父」。据约一2:19所述,「他们从我们中间出去……」,教会中有人偏离正道,使教会内缺乏真诚的相爱,不能享受作神儿子、得永生的喜乐。作者有鉴于此,故写下此书,主要目的在于劝勉信徒在与神相交的事上坚守不移,并趁机揭露异端者的真面目,使人防备,而能努力实行彼此相爱。

约翰在这些内外环境背景下写成此书,那时他在以弗所,以弗所教会可说是小亚细亚各教会的总部。他的书卷没有受信人名称,因为这像一卷福音书,是写给所有他牧养地区的读者。

VII. 约翰生平小传

约翰(意「神的恩典」)与十二使徒之一的雅各布同是西庇太的儿子,母亲撒罗米是耶稣母亲的亲姊妹,故约翰与耶稣是表兄弟;他母亲曾参与耶稣的布道工作(可15:40)。家居加利利的伯赛大,属小康之家,雇有工人(可1:20)。早年曾跟随施洗约翰(约1:35-40),后转跟主耶稣到底,是主最爱的门徒(约13:23;19:26;20:2;21:7,20)。他为人性情刚烈,称为半尼其(意「雷子」,可3:17),却又柔顺(约13:23)。约翰与大祭司相识(约18:15),他和兄长使徒雅各布可能都没有进过犹太人训练拉比(教师)的学校就读(徒4:13),但在家中有很好的宗教教育。主复活后,他在耶路撒冷与彼得同作美好的见证(徒3:10;8:12),为耶路撒冷教会三大柱石之一(加2:9)。

在使徒时期,约翰与彼得为主打了美好的仗。主后44年,希律安提帕一世害死他的兄长雅各布,并大大逼迫耶路撒冷教会,所有使徒逐渐迁到各地去执行「教会大使命」。在使徒行传,约翰最后一次出现在耶路撒冷首次举行的教会大会中(徒15:2)。

主后70年,耶路撒冷被焚,门徒星散各地,多人搬至以弗所,以弗所顿时成了当时的教会中心。教会史有云:「到访以弗所即到访全世界」。据教会史记载,约翰一直住在耶路撒冷,直至耶稣的母亲马利亚逝世后才搬到以弗所,在那里住了很久。当约翰迁居以弗所后,该地长老必定请他把主耶稣的事迹存录下来(参约8:22;7:39;21:19等处,指出作者缅怀过去的话)4。教父耶柔米(Jerome,340-420)谓约翰在耶稣上十架后,活了 68 年(故约翰在主后 100 年离世)。约翰晚年一直住在以弗所,牧养该区一带的教会,以那地为根基,四处传道。教会传说他在以弗所谢世。

约翰简史

1.西庇太之子,加利利打渔家庭,有兄长雅各布。早年跟从施洗约翰,后转跟从主,为十二门徒之一;其兄雅各布是十二门徒中第一位殉道者(徒12:2)。

2.大概性格火爆,曾因「撒玛利亚事件」求主降天火审判他们,被主称为「半尼其」,意「雷子」(路9:51-56;可3:17)。

3.与兄雅各布都忠心事主。母亲爱子心切,又见天国将临,便求主赐他们兄弟坐主左右两个高位(太20:20-28)。

4.在主十二门徒中,他是最明白主心意的一个,有「主所爱的门徒」之称(约13:23;19:26;20:2;21:7,20)。

他的书卷多谈论主的爱,但与门徒为首的彼得谈对主的爱不同;彼得的爱是「粗枝大叶」的爱,约翰的爱是「安静细心」的爱5【注5】。主在十字架时,他是惟一到十字架下的使徒,主也把奉养母亲马利亚的责任交付给他(约19:26-27)。

5.五旬节后不久,在美门口与彼得同作见证(徒3,4章)。

6.与彼得、雅各布(耶稣之弟)同牧养耶路撒冷教会,成为教会三大支柱之一(加2:9)。

7.晚年接替保罗在以弗所牧会,曾写五卷书,分三类:福音书(85-90年)强调「信」;书信(80-81年)着墨「爱」;预言(启示录,95-96年)注重「望」。他是十二使徒中惟一寿终正寝的。

VIII. 与约翰福音的比较6

约翰福音与约翰一书出自同一作者使徒约翰,文学、神学和写作地点及时机相若,但重点目的有别,参下图:

IX. 简纲与图析

A. 简纲(为背诵用)

一、神是光(1-2 章)

A. 与光明之神相交的条件:1-2 章上

B. 与光明之神相交的凭据:2 章下

二、神是爱(3-4 章)

A. 与慈爱之神相交的条件:3 章上

B. 与慈爱之神相交的凭据:3 章下-4 章

三、神是生命(5 章)

A. 与永生之神相交的条件:5 章上

B. 与永生之神相交的凭据:5 章下

B. 详纲

一、引言(1:1-4)

A. 作者的见证(1:1-2)

B. 作者的目的(1:3-4)

二、神是光(1:1-2:29)

A. 与光明神相交(1:5-10)

1. 神是光的属性(1:5)

2. 与光明神相交的生命特征(1:6-10)

B. 七回合的劝勉(2:1-29)

1. 第一回:不犯罪与守主道(2:1-6)

2. 第二回:旧命令与新命令(2:7-11)

3. 第三回(上):得救与得胜(2:12-13a)

4. 第四回(下):认识与得胜(2:13b-14)

5. 第五回:爱世界与爱神(2:15-17)

6. 第六回:敌基督与真信徒(2:18-27)

7. 第七回:无惧与无愧(2:28-29) 三、神是爱(3:1-4:21)

A. 活在神爱中(3:1-24)

1. 爱神当成圣(3:1-6)

2. 爱神不犯罪(3:7-12)

3. 爱神不恨人(3:13-17)

4. 爱神要诚实(3:18-20)

5. 爱神守神命(3:21-24)

B. 行在神爱中(4:1-21)

1. 信仰的验证(4:1-3)

2. 属神的生命(4:4-6)

3. 显明神是爱(4:7-10)

4. 住在神爱里(4:11-21) 四、神是生命(5:1-21)

A. 获得神生命的条件(5:1a)

B. 彰显爱神的表现(5:1b-5)

1. 爱神的儿女(5:1b)

2. 遵守神诫命(5:2-3)

3. 胜过世界(5:4-5)

C. 确认神赐永生的确据(5:6-12)

1. 三合一的证据(5:6-8)

2. 更大的证据(5:9)

3. 信或不信的后果(5:10-12)

D. 活出永生的生活(5:13-21)

1. 照主旨求(5:13-17)

2. 必不犯罪(5:18-20)

3. 远避偶像(5:21)

C. 图析



1 Donald Burdick, The Letters of John the Apostle, Moody, 1985, p.30.

2 D. Carson; D, Moo; L. Morris, An Understanding to the New Testament, Zondervan, 1992, pp448~449.

3 Alfred Plummer, "I, II, III John" Cambridge Greek Testament for Schools and Colleges, CUP, 1938, pp. xvii, xvi, xxxi.

4 C. C. Lyrie, Biblical Theology of the New Testament, Moody, 1966, pp.308-310.

5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释意》(第十册),校园,1976(c),1995,页 12。

6 A. Plummer, 上引书,页35-36。何庚诗,《约翰书信新释注释》,证道,1960,页2-3。

Report Inappropriat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