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Where the world comes to study the Bible

第2章 神的审判(赛1-35章)

一、全书纲领(1-6章)

A. 牛与驴的故事——神对犹大、以色列的控诉(赛1:1-31)

1. 序言

以赛亚书第一至五章在主题上是一个单元,在这五章里,蕴含整部先知书的神学内容,第六章才正式记载作者蒙召的场合与经过。如下:

a. 第一章:全书序言。

b. 第二章上:弥赛亚掌权时情况(弥赛亚国)。

c. 第二章下至第四章:弥赛亚掌权前情况(灾难时期)。

d. 第五章:灾难的肇因。

e. 第六章:先知的蒙召。

以赛亚书第一章是全书的序言,也是序言中的序言。这章记载神对选民的控诉,述及定罪、降罚、审判和复原。这章又称为「大审讯」,所以文内的气氛似在阴森的法庭内进行一般。

2. 书的背景(赛1:1)

a. 历史时代

以赛亚开宗明义将自己事奉的年日置于犹大国史内,由乌西雅王开始(791-740B. C. )。乌西雅是犹大国少数贤明的国君之一,在他的秉政下,先后征服非利士、阿拉伯、亚扪、以东等周围小国,终止了他们经年向犹大

国的挑衅,继又巩固国中主要城堡(参2:15),极力匡复先代朝纲,因此国泰升平。同时,北国的耶罗波安二世也将国家带至有史以来鼎盛的时期;所以这时南北国的势力皆如日中天。

以赛亚于约坦王在位时(750-736B. C. )。约坦王虽然政绩不及乌西雅王,却仍算是一位好王(参2:6-16,3:16-24),只是在宗教立场上采取妥协态度,一面(表面)拜神,一面拜偶像(参王下15:4、35)。此时亚述崛兴不久,只顾侵略邻近小国,无暇处理远方的以色列及犹大,故约坦朝政还算是太平盛世。至亚哈斯王在位时(736-716B. C. ),犹大国又面临危机,叙利亚与北国以色列连手合攻犹大国,于是有了历代闻名「童女生子」的预言。在希西家作王时期(716-687B. C. ),国中有神的仆人如弥迦、以赛亚辅佐,以致国道中兴。希西家王一生愿意行神眼中看为好的事,晚年因病得医,可惜恃福而骄,于是被以赛亚重责,说不久国将易于巴比伦(参39:5-7)。当以赛亚撰著提及所得的默示时,也不胜唏嘘感慨!

b. 作者身世

以赛亚(意即神的救赎)是犹太人中一个通俗的名字,在圣经中一共有七人名为以赛亚。在这里,作者声明他是亚摩斯之子,以资识别。犹太人传统称亚摩斯是犹大王亚玛谢的兄弟,所以以赛亚可能是王室的后裔。这点虽不能证实,然而从他能自由进出宫廷,可能是因有这个背景。

c. 书的性质

按代下32:32记载,以赛亚书称为「默示书」。由此可见,这书非源自人的意思而写成,而是圣灵感动的文学作品(参彼后1:21),真假先知的区别就在于此。

「默示」的用途与「预言」相仿10,所以「默示书」也是「预言书」。以赛亚察觉自己记录神的启示时,的确有神的灵在感动,并引导他写成这预言巨著。

d. 有关对象

以赛亚是南国先知,他的信息主要是向南国犹大国的选民发出。犹大国民本是大卫的后裔,神与他们订立「国度的约」,也称为「大卫的约」(参撒下7:8-17)。神的圣殿,也建在南国的耶路撒冷。但南国子民在这双重权利与恩典之下,竟然忘记了他们的神,犯了滔天罪恶(赛1:3-4),只用嘴唇尊敬神,心却远离他(赛29:13),是令人极为慨叹及惋惜。

3. 控诉选民(赛1:2-31)

a. 呼民听审(赛1:2-9)

作者以旧约著名控罪的格式,描述神怎样向选民施行控诉。这种控罪架构的格式共分四个要点:

(1)呼民听审。

(2)陈列罪行。

(3)天地为证。

(4)宣布惩罚。

这四点在本章内特别明显,可见全章正是一篇控词。以赛亚先知在人间找不到证人足以作证,于是呼天唤地为证,仿效旧约摩西的模式(参申4:26,30:19),控告犹大的罪行。他先引述神所启示的控词(赛1:2-4),然后加上自己的补充(赛1:5-9,注意词锋的转向)。

(1)神的控罪(赛1:2-4)——「神说」

神以在田间工作无知识的家畜为例,阐述他所「养育」(出4:22;申14:1-2)的选民竟然悖逆了他。作者以十个不同的词汇(六个动词,四个形容词),细数选民的罪行:

(a)悖逆(赛1:2)——意即「反叛」,指宗教上的反叛神。

(b)不认识(赛1:3)——以牛认得主人的面貌或声调,驴也懂得返回主人的槽为喻,指出有人性的选民却不如牲畜。

(c)不留意(赛1:3)——原文意为「不区别」,指没有用心去察验什么是合神律法、旨意的事。

(d)犯罪(赛1:4)——名正言顺地顶撞神。

(e)担着罪孽(赛1:4)——原文指「罪孽极重」。

(f)行恶(赛1:4)——习惯性的罪行。

(g)败坏(赛1:4)——指本性的变质而导致外面的恶行,像「物必先腐,然后虫生」。

(h)离弃(赛1:4)——以赛亚书钥词之一,意指「合约的废除或毁约」。

(i)藐视(1:4)——妄顾神的圣洁、公义、审判,正是「无法无天」,「天不怕、地不怕」。

(j)退步(赛1:4)——不再与神同行;这是前面的九大罪行所引致的结果。

就这样,神的选民是「行恶的种类」、「败坏的儿女」、「罪有应得,死有余辜」。若神不向他们施行审判,还能称为公义的神吗?

(2)先知的控罪(赛1:5-9)——「你们」

作者引用神的控罪后,加入自己的责备,分五方面:

(a)屡次悖逆,屡受责打(赛1:5)——不停背叛神,以致常受外侮。

(b)尽是伤口,没有疗伤(赛1:6)——被外邦人侵犯下的后果。

(c)地土荒凉,苦不堪言(赛1:7)——外敌走后,经济萧条。

(d)圣城留下,孤立无援(赛1:8)——这节有三个「好像」,圣城如只有棚架的葡萄园、如只有草屋的瓜田、如没有外援的城邑。

(e)余种稍留,神恩犹在(赛1:9)——「余种」在先知书内是一个特别的词汇(参6:13,7:3),指一类特别的圣民,在国家道德沦亡、信仰崩溃的恶劣情况下,仍对神保持大无畏的勇敢与信心,不向罪恶屈服的人。

从以赛亚的责备中反映当时的政治情况,可能是指在亚述王西拿基立于主前701年侵略犹大国后,所留下的蹂躏,或是指主前734年,比加大军大败亚哈斯后的情景(代下28:19)。作者以历史事实为证,指出犹大国若不悔改,更大的灭亡即将到来。

b. 呼民听训(赛1:10-17)

(1)警告恶行(赛1:10-15)

作者以「代名法」呼唤犹大国的首领及国民,称他们为所多玛的官长和蛾摩拉的百姓,要他们留心细听神的训诲,分两方面:

(a)祭物无益(赛1:10-14)——在月朔节期时的严肃会内,他们朝见神的崇拜活动,皆出自无心及表面的亲近(故称「践踏我们的院宇」),全无属灵的实际,这种奉献就如同没有奉献一样。以赛亚以勇敢兼凌厉的词汇,弹劾以色列极重的罪行,指出无论多少牛羊的血,都不能洗涤他们的罪污。

(b)祷告无效(赛1:15)——他们满手是血污罪孽,又用同一双手向神祷告,这些祷告只是向空气说话。

(2)劝告悔改(赛1:16-17)

基于他们只有敬拜的外壳,而无属灵的实际,先知在七方面劝告他们悔改:(a)洗濯自洁;(b)除掉恶行;(c)止住行恶;(d)习惯行善;(e)寻求公平;(f)解救受欺;(g)为孩儿寡妇伸冤辩屈。

c. 呼民听辩(赛1:18-31)

(1)第一回合(赛1:18-20)

(a)听从之福(赛1:18-19)——作者表示神极愿意与他们「辩论」(即「分别是非」之意),他们的罪虽像朱红,必变成雪白;这是悔改的邀请,也是赦罪的保证,保证悔改者必享神的美物。

(b)不听从之祸(赛1:20)——若不听从,受外国覆灭乃咎由自取。

(2)第二回合(赛1:21-31)

(a)哀叹现况(赛1:21-23)——耶路撒冷(代表全国)本称为忠信的城,现今沦落为妓女(不忠信)之地;前有公义,今有不义在其中;银子贬值,酒以水搀,无味无值;官长与盗贼同伙,孤儿寡妇投诉无门,苦不堪言。

以赛亚以三个词形容神的尊严,并将它作为审判选民的特权:(i)主——神是选民的主人;(ii)万军之耶和华——指神有统管万有之权;(iii)以色列的大能者——神是全能的,没有一件事能逃脱神的审判。

(b)预言复还(赛1:24-27)——本段反面说神必审判国中的恶人(即「对头」、「敌人」,1:24b),正面说神必复还选民原来「公义」、「忠信」的光景。在炼净选民的罪行后,神必将救赎的恩惠赐给他们(赛1:25-27)。

(c)恶人毁灭(赛1:28-31)——恶人是悖逆的、犯罪的、离弃神的人(赛1:28)。他们是必定「败亡」、「消灭」、「焚毁」。以赛亚用绝妙的文笔,以四种形容词细述他们的结局(赛1:29):(i)如枯干的橡树;(ii)如无水浇灌的园子;(iii)如只得麻瓤的瓜果;(iv)如无火扑灭的火星(赛1:30-31)。

B. 末后的日子——以色列经过审判后的祝福(赛2:1(赛2:1-4:6)

1. 序言

这单元包括2-4章,作者接续第1章定罪审判的主题,叙述以色列经历审判后的祝福。

2. 本段的性质(赛2:1)

本节是一句标题,符合当时写作的格式,引导读者注意以下的记载是神给作者特别的默示,内有神的权威,好让读者放心地接受。

3. 末后的日子之一:神国的情况(赛2:2-5)

a. 先知的预言(赛2:2-4)

本段预言关乎「末后的日子」。

「末后的日子」一词是大小先知惯用的词汇,常指在末世时所发生的事,背后指出神应验有关神国建立的预言。这词的原文beaharit ha-yamin,也是希腊文eschaton(意即「末世」)的希伯来文,犹太传统视末后的日子为弥赛亚在地执掌王权之时。

先知的预言有三个解释学派:

(1)象征法——「耶和华殿的山超乎诸山」指真神的教导将成为全地的真理,应验在新约教会时期。「万民流归这山」比喻福音的广传;「训诲出于锡安」指只有一个救法(如徒4:12)。当福音进入人心,他会以和平接待别人,因神以平安、和好赐与他,这就是「刀成犁头,枪成镰刀,国不互攻」之意11

(2)历史法——认为先知以诗意文学,绘出耶路撒冷重回神心意的图画。那时,选民已经历亡国、被掳又重归故土,恢复献祭敬拜,在神的恩典眷顾下,太平康泰、国富民安,甚至外邦人也因此络绎不绝地前来朝拜神。这些事全在以斯拉、尼赫迈亚的时代应验,那时他们蒙亚达薛西王的协助,因此得以成功12

(3)预言法——认为当弥赛亚在地上执掌王权时,战争祸端息灭,万民都来领受神的训诲(如14:1,19:18-25,27:13,66:23),这时认识耶和华神的知识遍满天下,人心趋向和平,地上安享太平的结果(耶31:34;哈2:14)。如今在弥赛亚国度里,选民与外邦联合成同一敬拜神的阵线,在神国里享受神。

b. 先知的邀请(赛2:5)

在2:2-4的祝福下,先知不期然地向选民、读者发出邀请,必有多国的民前往锡安神的殿聆听神的训诲(外邦人的改变是一种驱策选民的亮光及动力13),于是劝告「雅各家」当行走在这光明的大道上。

1882年犹太人在苏联于Kharkov成立的BYLW(锡安运动早期机构),便以这节Bet Yaaov Lekhu Weelekha的首字母为名14,分别意为「家」、「雅各」、「起来」、「行走」。可见其中的确有启发及鼓舞的亮光。

4. 末后的日子之二:神国建立前的情况(赛2:6(赛2:6-4:1)

a. 审判的原因(赛2:6)

第6节开始另一口吻,指出神的审判是公平正直的。神审判罪是神国建立的前奏,人要进入神国,需对付清楚罪,一切恶行经审判的火净化后,才合乎神定下进入「天国」的条件。在这里,作者提出选民受审判的原因有四(注意四个「满」字)。

(1)满了外邦人的宗教风俗(赛2:6,击掌即「作朋友」之意),不敬拜真神。

(2)满了财富(赛2:7a),不倚靠神,事奉玛门。

(3)满了马匹车辆(赛2:7b),倚赖军事势力,非倚靠神。

(4)满了偶像(赛2:8-9),藐视第二条诫命,离弃神,所以神也离弃他们。

b. 审判必临(赛2:10-11)

在以赛亚书里,先知常宣告神审判选民的罪行,并多次覆述,使人不会忘记。然而「到那日」(耶和华的日子)一切都必成就,神的公义必被尊崇。

c. 审判的对象之一(赛2:12-18)

(1)骄傲狂妄的人(赛2:12-17)

骄傲、狂妄、自高(赛2:12)分别指刚愎自大,藐视真理,自以为是,总括来说就是目中无神。作者以四幅图画描绘这些人:(a)他们像利巴嫩及巴珊最高大的树木;(b)最雄伟的峻岭;(c)最坚固的高台城墙;(d)最巨形的运财船只——「他施的船只」,代表最大的航船。审判的图画由北部利巴嫩(香柏树)至南部亚奎巴海港的船只,表示全国性的审判。然而,在「耶和华的日子」(赛2:12,不用补字「降罚」),一切都会降卑,只有神才配被尊崇。

(2)在「那日」(指耶和华的日子)

一切偶像皆会绝迹,因为神大肆审判全地。偶像使人离开神,惟有悔改才使人归向神。

d. 审判的威严(赛2:19-22)

先知以极优美的文笔继续描绘神审判的情景,如启示录描述灾难时期的情形。那时地大震动,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参启6:15-16)。届时,人必将所拜的偶像假神,抛给田鼠和蝙蝠,比喻审判时的情景。

e. 审判的对象之二(赛3:1(赛3:1-4:1)

(1)国家首领(赛3:1-15)

作者在上文(赛2:12-18)概括性指出全国受审判,现更清楚详述他们原来就是国家的领袖及妇女。

3:1起首词ki heneh(意为「因为看哪」,和合本没译出)将上下文连接起来。先知在这里指出神必除掉选民的倚靠(赛3:1-3)。他们的倚靠有五大类:(a)粮食与饮水(在城被困时,食物与水是生命最主要的需要);(b)勇士、战士、五十夫长(军事领袖);(c)审判官、长者、尊贵人、谋士(民治领袖);(d)先知、占卜、妙行法术(宗教领袖);(e)巧艺的(商界首领)。这五类人正是亚述与巴比伦灭亡敌国时优先带走的人(王下24:14)。

当这些领袖受审判被掳走后,留下来的便是一个无政府状态的国家(赛3:4-12),以致孩童作官长(赛3:4),社会公义荡失,百姓行为邪僻,神的百姓因无适合的领袖,以致被幼稚如小童的领袖欺压,又被无知识的妇女管辖,苦不堪言。

(2)国家妇女(赛3:16-4:1)

国家妇女的生活,足以反映国家的社会状态。「国家」表示国即是家,因此妇女的生活方式,足以反映国家社会的道德标准(像迷你裙、热裤、紧身衣、上空装等妇女的衣着型态)及经济情况。由3:18-23,作者列出妇女穿戴的二十一类装饰品(考古学家挖掘出不少这类物品),名单越长,表示经济能力越强。因着她们的打扮,推测是王室贵胄。而在3:24,作者以五种对比描绘她们的下场:(a)本是香熏的女装,今变臭烂的气味;(b)本是美服的腰带,今变粗麻绳子;(c)本是光泽美发,今变秃头;(d)本是绫罗绸缎,今变布衣裹衣;(e)本是艳容美貌,今变成伤痕累累。3:25-4:1是文学上一个小单位(可惜分段不恰当),说明妇女不名誉的情形。当战争掀起(如3:1-3)男丁命丧(赛3:25-26),那时七个女人强拉一个男人求婚娶(「七」代表完全,又是一种夸词,意整个妇女社会),为了要摆脱没家室、没子女及为寡妇的羞耻,宁愿自供自给,务要出嫁(赛4:1)!这是战争灾祸遍地的情形,最终的应验在于末世之时。

5. 末后的日子之三:神国建立的情况(赛4:2-6)

a. 耶和华的苗的工作(赛4:2)

本段结束先知一篇代表性的信息,表示神不会放弃他的百姓。这末了的话充满盼望,使读者在开始(赛2:2-5)与结束时都满有喜乐,这满足要「到那日」才实现。上节的「在那日」与本节的「到那日」,正显出「那日」在时序上的双重意义;先有灾难的审判时期,后有恩典祝福的来临。那时,「耶和华的苗」(「发生」,是补词,可不用)必「华美尊荣」(植物学词汇),地所出的土产必为剩余的民(指在末日敬虔的选民)成为「荣华茂盛」。

「耶和华的苗」及「地的出产」不是指神透过选民将属灵与属物质的祝福带给世界(如普遍无千禧年派见解),而是当弥赛亚执掌王权时的丰盛情况。「耶和华的苗」在圣经里是弥赛亚的别名,犹太传统将这名词译为Meshica d'Jah,意即「神的弥赛亚」15

b. 公义之灵的工作(赛4:3-4)

神的灵在末日必执行洁净的工作(「锡安女子」代表百姓),使一切罪污洗去,好让凡真正信神的人(在生命册上有名的)可以称为圣,蒙神悦纳,能进入神国。

「那时」指神向列国施行审判之时,神保守以色列国,使国虽临危难仍有「剩余」(余民)蒙救赎。

c. 耶和华神的工作(赛4:5-6)

当全地在审判的烟火笼罩下,神必保护他自己的选民(「在锡安全山」、「在会众以上」),日夜皆有引导与保守。作者以极美丽的意境,描述在全能神的保守看顾下,属神的人毫无惊险,只有平安与安全。在弥赛亚国度内,神将以他的荣光作其居所的「保护罩」,如在旷野路上保护及带领选民一样(参出13:21),使选民大享平安与祝福(「荫避暑」;「藏身处」、「避风雨」皆形容词,描述在神国里的「风平浪静」,国泰民安)。

C. 葡萄园之歌(赛5:1-30)

1. 序言

第5章结束全书总纲(1-5章),接着便正式介绍作者蒙召作先知的职分与权柄。在这一章内,作者以葡萄园的比喻,斥责以色列的罪行。主耶稣也曾以葡萄园的比喻,责备以色列(太21:33-44)。

从文学角度来看,本章委实是文学之冠,以赛亚所用词藻的华丽、文字的洗练、语句的精简、意义的深邃,使人叹为观止。

2. 以赛亚的爱歌(赛5:1-7)

a. 葡萄园的比喻(赛5:1-2)

先知以歌手的角色撰作爱歌,向神发出(「亲爱的」指神),是关乎神的国以色列的(「葡萄园」指以色列)(参耶2:21;诗80:8-18)。这是一个很简洁易明的比喻,论述神为了选民(葡萄园),花了不少心血去栽培,但他们竟然结不出果实来,且非但没有结出好果子,反倒结出野葡萄来,气煞园主,使一切的筹备功夫,如「刨挖园子」、「捡去石头」、「盖一座楼」、「凿压酒池」等皆成为枉然。

b. 先知应用比喻(赛5:3-7)

先知在本段以神(即葡萄园的主人)为发言人,要求选民国与他评个道理。主人所能做的已完全办妥(赛5:4的「我还有什么可做的呢」一句话就透露神极为伤感难过的心情),怎知葡萄园仍结出野葡萄来,他只好放弃葡萄园(不再修理,不再锄刨,不降雨水),任由它长满杂草荆棘!最后一节是神的感叹声,这一句经文的原文非常押韵顺口,原来公平与暴虐、公义与冤声皆为同音字16

3. 以赛亚的控罪(赛5:8-30)

a. 审判的因由(赛5:8-23)

整首葡萄园之歌实为一篇有力的证道,现今作者再次应用比喻的中心教训,向选民宣告祸哉(赛5:8-23)与审判(赛5:24-30)。祸哉是审判的原因,接着是审判的描述。

先知宣告审判的理由,每项指控以「祸哉」作开始,共六大祸哉;「祸哉」(hoy)这词是悲调,是丧礼时的哀鸣、叹息,如今有六次祸哉,整段话像是一首哀歌、挽歌:

(1)第一祸哉(赛5:8-10):贪婪自私——神的地土律是根据神是土地的主宰这观念而来,这是律法的部分(参利25:23),那破坏律法,自图私利的人,将因他们的罪受到神的审判,以致美地成为荒凉(赛5:8-9),于是庞大的田园只能出产极少量的土产(赛5:10)。据估计,三十亩葡萄园可出产十罗特酒、十伊法粮食,如今只有十分之一的土产,距离目标相差甚远17

(2)第二祸哉(赛5:11-17):饮酒作乐——早上酗酒比喻道德败落,以致不事生产,田园荒废。以色列人破坏神的律,只顾宴乐享受,不顾念「神的作为」(即为神的工作)。因为工作是为神而作,神是土地的主,人是雇工。神的惩罚便来到,在四方面大大施行审判:(a)被掳(赛5:13a),应验在主前586年及主后70年;(b)饥荒(赛5:13b),在历史上多次应验;(c)死亡(赛5:14-16),为富不仁的,必受神公平的制裁,死亡结束他们不公义的行径(赛5:14),有些则沦为别人的奴仆(「降为卑」)(赛5:15),神处理他们是公道正直的(赛5:16);(d)易主(赛5:17),这是一幅描绘以色列全然败亡的图画,别国的人来到以色列的地,在他们的草场上放牧(羊羔是指外邦的羊,他们到以色列的草地上放羊,表示以色列败亡)。

(3)第三祸哉(赛5:18-19):讥诮神的话——那些冥顽不灵,不肯悔改归向神的人,将受神急速的审判。

(4)第四祸哉(赛5:20):颠倒真理——善恶不分已难容忍,那些颠倒是非的人更为可恶,因为他们所行所为的影响力,足以摧毁一切。

(5)第五祸哉(赛5:21):恃才叛神——他们与第四祸哉的人物相似。「智慧」与「通达」是神赐给人的礼物,为要装备人行善;如今这类选民不认为自身的才能为神所赋予,反而自诩不用神的帮助(如耶稣时代的法利赛人)。

(6)第六祸哉(赛5:22-23):受贿不义——国家首领只顾自己的生活享受,日夜以饮酒作乐为念,罔顾国家大事,以致公义颠倒,真理不彰,这实在是个黑暗的世界。

b. 审判的描述(赛5:24-30)

5:24及5:25两节起首词「所以」(和合本在5:24没有译出),结束上文的六个祸哉,总结是他们厌弃神的训诲,藐视神的言语(赛5:24)。因此,作者述及神的审判是公义的,审判不得不来临:如火(赛5:24),地震(赛5:25),以凶暴的外邦国为工具(即亚述的大军压叙利亚境内)(赛5:26-29)。当这些审判来临时,那日必天翻地覆,海浪匉訇,日月昏暗,天云变色,极为可怕(赛5:30)。

D. 以赛亚的蒙召(赛6:1-13)

1. 序言

使徒约翰记载以赛亚曾见弥赛亚的荣光(约12:41),那是以赛亚在蒙召时的经历,以赛亚将自己蒙召经过置在全书总纲之末,显然有双重作用:一是将全书总纲(1-6章)带进一个自然的结束,让读者对全书有概括的认识,尤其是解释以赛亚工作的对象是冥顽不灵、铁石心肠的人。因此,以赛亚大呼他活在「嘴唇不洁的民中」(赛6:5)。

另一作用是要引介7-12章的信息。6章记述以色列国不信神的硬心,必受神的审判。神的审判是奇特的,在审判中却有祝福的应许,这信息在7-12章的历史中有更明显的举列。

2. 以赛亚见异象(赛6:1-4)

那是乌西雅王驾崩的一年(740-739B. C. )(传说是罗马立国之年18)。此时以赛亚的生命有一扭转国运的转折点。当年以赛亚忠爱的君王因僭越祭司职位而招痲惹神怒,长大疯直到死的那日(参代下26:1-23)。乌西雅王是自所罗门王后一位非常尊敬神的君王,在他的治理下,国富民安,国强兵骁,正是国、民两强之际,他竟以自己的成就自豪。一次因为骄傲导致忘形,不管祭司的专职,强行进入圣殿献祭,因而受罚染了不治之症,导致国家急速败落。以赛亚目睹国王之死是因僭越圣职而起,但其深知神的圣洁不能随意冒犯。相信这时的他必定产生更敬畏神的心,更加强自己事奉神的心志。

另一引起先知忧戚不已的,是当时亚述兴起,到处并吞邻近小国,而且已将叙利亚与利巴嫩纳入版图(742-740B. C. )19。先知惟恐亚述大军不久西侵犹大,于是一日进入圣殿(外殿)祷告,求神引导解救国家未来的危机。

圣经没有记载以赛亚在哪里蒙召,但敬虔的人常上圣殿为国为民祷告,以赛亚可能在圣殿某处默祷,在异象里看见神以大祭司的身分显现(烟云、地震、长袍;参出39:24),殿内的情景似乎崇拜正在进行中。6:2-4的词汇如「三圣哉」、「撒拉弗」(意即「燃烧」,是事奉神的天使)、「门坎」、「荣光」、「烟云」等,正描绘神在圣殿内显现的情况。

以赛亚所见的异象是神特别容许他目睹的。正当地上宝座空悬时,天上的宝座显现;正当地上世局动荡不安时,天上的权力彰显,以赛亚的信心得以被神坚固。

3. 以赛亚蒙洁净(赛6:5-7)

先知在圣洁与荣耀的神面前自惭形秽,这种自觉内心污秽的感觉,在爱神的人心中一旦觉察神的同在时,是颇自然的事。他环顾所处的世代也是一个污秽的世代,先知感觉自己身处在不洁的人当中;再因他眼见「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又对照乌西雅王的死,正显出神的圣洁与公义。神学家J. N. Oswalt说「外邦人视不洁为被鬼附身,犹太人却认为是失去神的同在」20。如今乌西雅王已殁,先知仍看见神与选民同在,他在宝座上以王及祭司的双重身分执掌治理天下之权。

正当先知大呼「祸哉」(oy与5:8、11,20-22的「祸哉」hoy有别),「我灭亡了」;那是一种认罪、求赦免及洁净的呼喊,神便差遣撒拉弗以燔祭坛上的「红炭」洁净他,这是接受神使命的前奏。

4. 以赛亚受托付(赛6:8-13)

a. 差遣(赛6:8)

神在异象中首次说话,他似乎是向天使团体征询志愿军去宣告他的信息,因为在人间好像没有人愿意为神作出口。先知乍听之下,立刻自告奋勇向神自荐。

b. 信息(赛6:9-13)

神吩咐先知向「这百姓」(非「我的百姓」)宣告审判的信息,并向他声明讲道的效果。在神的全知中,他早知道先知的工作是没有果效的,那是因为神的选民非常硬心,落在神「定罪式的审判中」21,那也是神学上称为「神的任凭」、「神的放弃」,其后果是「非打不可」(赛6:9-10)。耶稣一生中也有两次引用以赛亚书6:9-10的话(参太13:14-15;约12:39-40),道出神的选民的确冥顽不灵,硬心至极。保罗也以此语指出,他转向外邦人传福音是有原因的(徒28:25)。保罗称这「硬心」为「奥秘」,是部分性及暂时性的(参罗11:25)。

先知乍听神的预告,内心的难受非笔墨可以形容,他向神询问这硬心的情况要到何时才停止(赛6:11)?神说要至审判完成——「城邑荒凉」(赛6:11b),「人被掳到远方」(赛6:12),才暂告一段落。这预言后来应验在主前722年,那时以赛亚初尝这预言的「苦味」,但选民中必有余民留下(十分之一)躝。这群余民再受蹂,幸好「树不」仍在,就像大树被砍伐后「不」仍存留。这「树不」在国中称为「圣洁的种类」(「种类」zerah,应译作「圣洁的种籽」)(赛6:13)。这是神应许给选民的,这世上独特的民族永不废去(参罗11:5)。

5. 结语

6章的内容是以赛亚事奉神的动力,这里有神的荣耀、同在、公义、圣洁、尊贵及赦免——这一切是先知一生事奉不遗余力的动力来源。

二、以马内利书(7-12章)

A. 童女生子的预言(赛7:1(赛7:1-8:22)

1. 序言

7-12章在神学主题的思辨上是一个单元,年代上可能至14章才结束(参14:28记亚哈斯王的死),但主题可以12章作结。这段颇长的信息俗称「以马内利书」,因主题环绕在神的弥赛亚——以马内利身上,而篇幅颇冗长,所以称为「书」。一般学者都认为此「书」是先知在亚哈斯王秉政时所传的信息或所得的启示22,主题是「信靠神」。「信靠神」不仅是本段的中心,也是全文的主旨。

以马内利书的分段架构可分:预言(7-8章上)、历史(9-11章)、颂赞(12章)。

在6章里,神已预告以赛亚事奉时将遭遇的困难,现在正式引证犹太人心硬如铁,甚至拒绝神自动给予拯救神迹的兆头,以致神的怒气不得不发作,这是7-8章的信息。

2. 历史背景(赛7:1-2)

7章开始记载亚哈斯王的事迹,他父亲约坦王的生平全部省略了。

犹大王亚哈斯即位不久(734-733B. C. ),叙利亚(古亚兰)的利汛(740-733B. C. ),联同北国的比加(740-732B. C. )合攻犹大,却不成功(参王下16:5)。亚述崛起,到处消灭附近小国,北国因恐惧便起来与叙利亚联盟合力抵御亚述,并邀请亚哈斯王参加盟约。谁料亚哈斯王非但不参加,反投靠亚述,以图苟安(参王下16:7-9)。按列王纪下16:5的记载,亚哈斯王因不能防卫自己,只有助于亚述,并允许亚述掠夺圣殿内的财宝为报酬,亚述才肯出兵杀退这「叙以」联军,所以有「不能攻取」一语(赛7:1),但这是后话,以赛亚却迫不及待将此语置在此处。

这时有人将「叙以」准备联攻犹大的消息告诉「大卫家」,即神的选民国,亚哈斯王胆颤心惊,民心也惶惶不安,到处风声鹤唳(赛7:2,本节的「跳动」与6:4的「震动」是相同的词)。

3. 以赛亚预言之一:有关以马内利的预言(赛7:3-25)

在人心惶恐之际,人却不晓得转向真神(祭司在哪里?参王下16:10-18),因此神差遣以赛亚传达重要的信息。这是以赛亚记录蒙召后首次「上阵」所发出的预言。这些预言(包括至12章的)全部在亚哈斯王时代传出。内容有关:(1)本国的命运;(2)北国的灭亡;(3)选民国仇敌的歼灭;(4)神的弥赛亚出现,建立神治王国。首两点较近期,后两点较远期,将在末世应验。

a. 国位危殆的预言(赛7:3-9)

一日,亚哈斯王到上池水沟处(耶路撒冷南端),视察城中饮水供应的情况,显然亚哈斯王考虑到「叙以」围攻时城中水源供应的问题。就在这时,神命以赛亚携子施亚雅述,将神旨传给亚哈斯王。这孩子也许是以赛亚接受在6:13的应许后才得的麟儿,故以此为名,以志神恩,「施亚雅述」(「施亚」意即「余民」),「雅述」意即「归回」。其字意可代表一篇精简的预言信息。

以赛亚在亚哈斯王面前,以极优美的言词坚固王的心。他说「叙以」两王只是「冒烟的火把头」,不能成大事,并说「叙以」的恶谋必不成立(赛7:4-7)。因为比加曾以谋杀、诡诈而篡了别人的王位(参王下15:25-31)。今北王竟然与「外人」勾结,向「兄弟」进攻,表示他已落在离弃、反叛真神的光景中,他的计谋无疑与撒但同伙23

7:8的「六十五年之内」究有何指?原来此预言是在734B. C. 发出,该年亚述王亚述巴尼帕Aohwbanipal(669-626B. C. )开始将各国的人种运至撒玛利亚(直至艾萨克哈顿在位时),将他们与覆亡的北国余民混杂,以致撒玛利亚成为「混血民族」(参拉4:2、10),应验了「以法莲不再成为一个国民」一言。因此,六十五年是包括一连串的事件,现在浓缩在一起讲述24

b. 童女生子的预言(赛7:10-17)

神看见亚哈斯王对先知的预言犹疑不决,而向他施怜悯,邀请亚哈斯王求「兆头」,好让他确知神必照顾大卫家(赛7:10-11)。

「兆头」(ot,原意即「割痕」或「陷下」),可指记号(如立约的天虹;创9:12-17),或灾祸(如十灾也称为记号;出7:3;民14:22),或神迹(如赛38:7)。7:11的气氛(在深处、在高处)透露,「兆头」必定指神迹的彰显,这是神给亚哈斯王在信心上的一个试验。

亚哈斯对神虽无信心,但神对他仍极其忍耐,因为他是「大卫家」(赛7:2、13)的后裔,承受神给大卫的约(撒下7:12);因此,神迁就他的小信,让他目睹神迹,或是地震(在深处),或是闪电、打雷、下雹(在高处),甚至日月停留。没想到亚哈斯王一个兆头也不要,一心一意要与亚述结盟。宁可与人结盟也不与神立约,如J. Wesley所说:「当人放弃神后,他什么都相信25」。Martin形容亚哈斯王像一只小老鼠被两只大恶鼠欺侮,于是转向恶猫求援26

以赛亚看见亚哈斯拒绝兆头的赐予,显然为大卫家的命运种下祸根(赛7:13的「厌烦」一词道出了第一代以色列人不能进入迦南而死在旷野的审判),因此先知转向大卫全家发预言,非向亚哈斯一人(注意7:14「你们」一词;先知还用「我的神」非「你的神」,此言对亚哈斯也是一个打击),这预言就是著名的「以马内利降生」的预告(赛7:14)。

7:14下的启语字「看哪」(和合本没有译出)引介下文是一件极重要的事;这事件使经学家意见分歧,主要是有关「童女」(almah,字根「隐藏」)一词的解释及应验。

「童女」一词原文在旧约多处指未婚的,「童女」(如创24:43;出2:8;代上15:20;诗46:1,68:25;箴31:19;歌1:3,6:8)。乌加列(Ugarit)文献有记载一个童贞女(almah)生子的故事27。可见almah有个「限定意义」,指「未婚少女」。早期的译本如Aquila, Symmachus, Theodotion, Justin等也将almah译成「少女」、「童女」。新约马太于圣灵引导下在引用赛7:14时,选用parthenos一词(意「未婚童女」)(参太1:23),却没用rumphe(指已婚妇人),表示马太也认为almah是指未婚童女,所以almah一词的意义配合新约的应用,应该指未生育过孩子的童女。

至于「母子」的配对是谁及如何应验?综合各学者意见可参下图:

 

代表人

(1)历史应验说

以赛亚之妻

亚哈斯之妻

 

8:3

希西家

H. M. Wolf

J. S. Oswalt

W. C. Kaiser

(2)双应验说

任何历史应验配对

马利亚

任何历史应验配对

耶稣基督

J. D. Pentecost

J. Ridderbos

G. W. Grogan

(3)单应验说

马利亚

耶稣基督

E. J. Young

J. A. Alexander

C. L. Feinberg

诠释:

以上三种解说的任何一种,均需指出下列各点:

(a)孩子的诞生是兆头(普通的诞生不能成为兆头)。

(b)他的母亲必是未婚的童女(普通的童女需要同房才能产子)。

(c)孩子的诞生将神的救恩带进人间(普通的人不能将救恩带入世界)。

因此,只有马利亚及耶稣才能应验此预言,以赛亚也不敢称其妻为童女,而任何母亲绝对不敢轻易命其子的名为「以马内利」,而犯上亵渎神的可能;以赛亚更不会这样做28

(d)「童女」前有定冠词,非指亚哈斯或以赛亚所认识的一位童女,而指一位特别的童女,与普通童女有所分别。此外,「怀孕」一词非动词,而是形容词,表示这有孕的女子仍是童女29。这童女的身分在七百多年后才彰显出来。一因是兆头对亚哈斯全无作用(他还拒绝兆头显现),所以目前的应验是不必要的;二是因圣经多将远期要发生的事,拉近距离,似乎立即就要发生,因此不必期待当时应验。

先知继续说,当这孩子出生时,那就是神永远与人同在。然而,这预言却利用这孩子在婴孩时代的年日(即短暂),如以吃奶油与蜂蜜(这句在原文是首句),及懂得弃恶择善为时限30,北国与叙利亚必会先后败亡(叙利亚在732B. C. 先遭亚述的毒手,接着北国以色列在722B. C. 也沦陷)(赛7:15-16)。这两国败亡的时间离「以马内利」预言,分别是三年及十三年;但南国自南北于主前931年分裂后(「以法莲离开犹大」),也难以逃离亚述的毒手(赛7:17)。

(e)7:14的「子」与9:6的「子」是同一个人,除耶稣基督外,不可能有其它历史上的应验。

c. 亚述犯境的预言(赛7:18-25)

7:18-25是一个独立单位,承接上文,对亚述作特别的详论。

在这段里,先知以四个「那时」(原文「在那日」)的架构,记述神向犹大发出警告,若投靠亚述,势必国破家亡:

(1)7:18-19的「那时」,是指埃及与亚述同时侵略犹大。这事在主前609年,埃及的尼哥与亚述(即后来的巴比伦)尼布甲尼撒于迦基米施河畔大战,结果约西亚王被杀,犹大的国势从此一蹶不振,直趋灭亡。这事已超越先知的时代了,是之后才应验的。

(2)7:20的「那时」,是指亚述王如剃头刀一样,将犹大国掳来的人口剃净胡须,成为奴隶。这事在主前701年,亚述的西拿基立入侵犹大,毁灭四十六个城市,将二十万犹太人带走为奴。可见神一再预告亚述是犹大的腹患,切不可与她结盟。

(3)7:21-22的「那时」,是指犹大一时商贸鼎盛的都市生活,顿时变成农村生活。

(4)7:23-25的「那时」,是指亚述大军大肆蹂躏犹大的结果。

亚哈斯向亚述求援,他作梦也想不到亚述竟然会反噬他。先知把亚述的残暴形容得淋漓尽致,称亚述王为「外赁的剃头刀」(赛7:20),将犹大尽情破坏,多人被杀或被掳,使得犹大国土人丁单薄,一人有一牛两羊,余剩的少数人可享用牛畜的出产,丰盛有余。但因人口不多,土地无人耕耘,以致荒地遍处(赛7:21-23)。人要出外耕种,需配带弓箭,以防猛兽;人在近处放牛羊,不敢远出(赛7:24-25)。这剃头刀的锋利,使犹大成为刮光净土,这就是那「流奶与蜜之地」吗?离开了神,连应许之地也不为人效力!

4. 以赛亚预言之二:有关以马内利境的预言(赛8:1-10)

a. 北国灭亡的预言(赛8:1-4)

这时神要先知在一块大牌写上「掳掠速临,抢夺快到」的字样(即「玛黑珥色拉勒哈斯罢斯」的名字)。大牌是让多人能读出,先知找着两位见证人签名盖章(记录这事)(赛8:2),使它成为合法文件(参申17:6,19:15),也成为将来神审判不信之人的凭据。现在先知不直接向亚哈斯进忠谏,而采用间接的方法。此法向王直言也不逊色,因这两位见证人必将事故禀告亚哈斯。

这事不久之后,以赛亚再获麟儿,妻子是女先知(据犹太人规矩,先知的妻也可称为女先知;如祭司的妻也称为女祭司〔mishnak Ketuboth7:1〕)31,儿子名叫「掳掠速临,抢夺快到」(那块大牌也是这孩子诞生的预言),以提醒与警戒国民,在这孩子还不晓得呼叫父母之先,叙利亚与北国必会沦陷在亚述的手里(赛8:4)。

b. 亚述犯境的预言(赛8:5-8)

先知以极美丽的词藻,描绘神的应许如西罗亚的缓流一样(西罗亚河起自锡安山,流贯圣域西南处,水质清澈,耶路撒冷的饮水大部分靠它供应。这河即考古学发现著名的「所罗亚地道」,又称「希西家隧道」),可惜神的百姓竟厌弃它,反喜悦如翻腾大河的亚述。

亚述大军(大水)势如破竹,直趋北国,不久将淹没犹大地(赛8:7-8a)。这路大军如大鹏展翅一般(按亚述典故,伯拉河的支流统称为「翼」),席卷犹大地,称「以马内利地」及「你的地」(赛8:8b)。

c. 列国受罚的预言(赛8:9-10)

先知向列国发出召唤的呼声,他们虽然向神的选民尽施(四个「任凭」)蹂躏与劫掠,但因有神看顾自己的地,并与选民同在,他们的喧嚷、束腰、同谋、言定,终归徒然(四个「终」)。

5. 以赛亚蒙坚固(赛8:11-22)

a. 以赛亚受安慰(赛8:11-15)

先知感到大能的手在引导他(这是强烈圣灵默示论的一项依归,参结1:3,3:14),信心得以坚固(参8:12),使他不要参与国中敬虔的余民「同谋背叛」(背叛指赞成与外邦国「结盟」),反要尊神为圣为大(赛8:13)。凡以神为圣的,神便作他们的避难所;反之,神则作他们的绊脚石。

b. 以赛亚受托付(赛8:16-22)

以赛亚信心得着安慰后,立即承受一个光荣的使命,分两方面:

(1)封住训诲(赛8:16-18):以赛亚受嘱咐将神给他的「律法」(torah)及「训诲」(teuda,意即「教训」)(律法与训诲两词合指神的指示)「封住」(指收集成为「正典」,或使它成为不能修改的合法文件,参耶32:14。杰里迈亚先知也将他的文件合法化,并藏在瓦器内,妥善珍藏),以便传给神的门徒(「我的门徒」意指信服神的人)(赛8:16)。在以赛亚时代,背道者横行,先知却表达绝对信靠神的心,承认自己两个儿子同是在国中作预兆及奇迹的(甚至包括自己的名字「以赛亚」——神的救赎——在内)(赛8:17-18)。

(2)责备交鬼(赛8:19-22):国中有一群对神没有信心的人,他们宁可转向邪灵求异象、启示、训诲,询问将来的遭遇(这是神明明禁止的,参利19:31,20:6-7)。交鬼者只在黑夜工作,难怪他们所说的也是语意不清(中译绵蛮细微)。人离开神而转向迷信与邪灵,向死人求问活人的生活方向,胡涂至极(赛8:19)。人离开神的训诲与律法,何处会有光明(赛8:20),结果必是各种艰难,焦躁埋怨掌权的,甚至咒骂神,无论在哪里(上天、下地),都是黑暗的路途,人在痛苦中挣扎、呻吟(赛8:21-22)!

B. 弥赛亚的国度(赛9:1-11:16)

1. 预言

上文(赛7:1(赛7:1-8:22)是「以马内利诞生」的预言,及「以马内利境」的遭遇,这段(赛9:1-11:18)是「以马内利」的工作。这位「以马内利」将来要坐在大卫的宝座上,建立王国,称为弥赛亚国,以公平公义治国,仇敌尽除。他赋有神所赐的灵力、知识、智能和谋略,因此在他的国权下,太平盛世,甚至整个世界皆有破天荒的改变。

a. 弥赛亚王的诞生(赛9:1-7)

9:1-7整段全用过去式动词表态,在预言文学上称「预言过去词」,以示将来应验的确切性。

上文述及神的百姓离开了他,倚靠亚述,所以落在百般黑暗痛苦之中。虽然如此,神恩仍然浩瀚,他们的「黑暗隧道」将近尽头,真光快要临到他们当中(赛9:1)。西布伦、拿弗他利一带,是亚述王普勒将各地人种先行安置,以图混合以色列人血统的地方,所以此带地区的后人全是被人藐视的混血儿(参王下15:29)。如今他们首先得回荣耀,因为「大光」快照耀他们(圣经多处以神的出现为大光出现;如42:16),使喜乐归回选民,如收割时或分掳物时的情景(赛9:2-3)。先知连续以三个「因为」(ki),解释「大光」的出现,是一件异常欢欣的事:

(1)因为ki他的出现,释放选民身上的轭,大败仇敌,像在米甸侵犯选民时的光景(参士6-7章)(赛9:4)。

(2)因为ki他的出现,带来全然的胜利(赛9:5起首词是「因为」,和合本没有译出)。

(3)因为ki有一救世君王将会降生,他必将平安福乐赐给选民(赛9:6a)。

至于这位救主君王的权能与身分,作者在四方面详加介绍(赛9:6b):

(1)奇妙的策士——指他执掌王权,国策奇妙。

(2)全能的神——他有神的能力在身上,强调他有治理国度的力量。

(3)永在的父——指他有为父的性情(非指他是「天父」),如照顾、供应和保护。

(4)和平的君——他又是一国之君,他的国必康泰民安。有这样的国君,国必坚定,直到永远。他的国是神无条件应许给大卫的国(赛9:7a;参撒下7:12)。

从弥赛亚降生至立国的预告,整个预言(赛9:1-7)必定应验,因神以自己的热心,必要成全这事(赛9:7b)。

b. 弥赛亚国权的实施(赛9:8-11)

弥赛亚生下来就要成为永远坐在大卫宝座上的君王,他的诞生就是反叛神国的人的末日。亚述国是预告弥赛亚诞生时的大国,也是全地反叛神国的总代表,所以他所受的审判也是在末日,反叛神国受审判的象征。

(1)亚述与选民灭亡的预告(赛9:8-10:34)

本段集中在亚述与选民国皆受审判的预告,只是选民国经历审判后,前途却是光明,而亚述则全然灭亡,共分五小段:

(a)北国灭亡之因(赛9:8-10:4)

先知「宣布」(「一言」dabar,意即「宣布」)北国以色列(即以法莲和撒玛利亚)受管教的原因(赛9:8-9)是骄傲自大,他们说墙壁塌了可再重建,树木砍倒了可换更巨大的木材(赛9:10),暗指他们倚靠己力不要神,所以神的怒气便不断向他们发作。先知以四次「虽然如此,神的怒气还未转消,他的手仍伸不缩」的格式,指出神的忿怒达到沸点:(i)9:11-12神使用亚述人(「利迅的敌人」)及其它的外邦国,成为管教选民全国的工具(在722B. C. 应验);(ii)9:13-17神因国家首领的败坏,少年人与其它人的亵渎与行恶,在一日之间剪除他们;(iii)9:18-21神的忿怒如丛林中的大火,烧尽选民国的罪行。在患难中,百姓失落兄弟相爱的心(指南北国历年来的争战),这是他们受神烈怒的第三大原因;(iv)10:1-4屈枉正直、欺压无靠的孤儿寡妇的,必会受更大的报应(赛10:4的「只得屈身」改为「必会屈身」),较被掳或被杀的还厉害。但神的怒气仍未转消。

(b)亚述灭亡之因(赛10:5-11)

本段起首的词(赛10:5)是hoy(意即「祸哉」参5:8;和合本没有译出),指出亚述虽只是神手中管教选民的工具,他们因为自己的罪行必招惹神的审判。

先知说亚述是神「怒气的棍」,「恼恨的杖」(赛10:5-6),只是他却不知道自己在神手中只是一件工具(赛10:7a),因此他野心勃勃(赛10:7b),曾先后灭亡(由伯拉河横跨至撒玛利亚,所以地点名单是按地理列出,非按年代)迦勒挪(738B. C. )、迦基米施(717B. C. ,这城一度是赫人的首都)、哈马(720B. C. )、亚珥拔(740B. C. )、撒玛利亚(722B. C. )、大马色(732B. C. )(赛10:9),亚述的臣仆,人人自认像「王」一样威武(赛10:8)。亚述王战绩辉煌,所以极其自傲地宣称他的手已构到有偶像的国,撒玛利亚(北国)和耶路撒冷(南国)也算在有偶像的国内。南北两国的沦陷,是指日可待的事(赛10:10-11)。

(c)亚述的败亡(赛10:12-19)

作者在上文布下本段的背景,神不能容忍自大的罪(赛10:12-14共有八个「我」)。先知说,被造之物岂可向主人夸大,那无疑是夜郎自大(赛10:15),因此神必如烈火一样烧灭他们(赛10:16-19)。亚述十八万大军于主前701年,在一夜之间被耶和华的使者全数歼灭,便是一个例子。

(d)选民受安慰(赛10:20-27)

神的选民经历亚述的背约及神的审判后,应学习惟有神是可靠的功课(赛10:20,这节「逃脱的」应译作「余民」)。选民虽多如海沙,但能经历神「归回之恩」的,只是少数「剩下的民」(赛10:21-22a;参罗9:27),以示神灭圣民之举是公义的,不能因选民是神的百姓,犯罪就不会受罚(赛10:22b-23)。

10:24-27重复上文的主题,再次坚固选民。神以亚述为怒气的杖,但亚述也会受神的审判,如神在古时审判米甸及埃及一样(赛10:24-26)。到那时,选民将像吃饱的肥牛,能撑断颈项上的轭(赛10:27),这是极大安慰的话,可是10:25的「就要完毕」一言却是安慰中的安慰。

(e)选民受审判(赛10:28-34)

最后一段重申亚述大军逼近耶路撒冷外围十五里内的各小镇(赛10:28-32),如10:29的迦巴只离开耶京六里,挪伯更近32,其中先知所用的动词尤其逼真,像亲历其景,目睹神的审判何等真实,如「来到」、「经过」、「安放」、「过了」、「住宿」、「战兢」、「逃跑」、「高喊」、「哀号」、「躲避」、「逃遁」、「歇兵」、「抡手」等(赛10:33-34)。

(2)弥赛亚王的能力(赛11:1-5)

亚述的败亡是以色列复原的前奏。从末世论的角度看,亚述代表敌基督国,消除后便是神国建立的信号。先知接着预告这国的主是谁,及他能作王的资格。

原来这人本是7:14的「童女之子」,9:6的「婴孩」;在本章说他出自「耶西的本」,耶西的「根」sores,他是耶西的「嫩芽」hoter(中译「一条」),这嫩芽后来变成结满果实的「枝子」neser(赛11:1)。「嫩芽」、「根」、「枝子」全是弥赛亚的外号(参4:2,53:2;亚3:8,6:12;耶23:5,33:15)。现在这枝子能结满果子,是因神的灵降在他身上。

这灵有六种功能:(a)「智慧的灵」能洞察人的需要;(b)「聪明的灵」做事有分寸与公义,不是以力服众,而是以德服人;(c)「谋略的灵」善用国策、战略,能定方针(他名称为「奇妙的策士」;参赛9:6);(d)「能力的灵」非能讲而不能行;(e)「知识的灵」指认识神的灵,明白神旨意的知识;(f)「敬畏神的灵」是最首要的功能(参申17:18-20),由它产生顺服与敬奉。这六点也分为三组,每组有两个特征,每点相辅相成(赛11:2)。

由此可见,这位耶西的后人也分享神的属性,以致他的审判是公义与正直的(非像人的准则只凭眼见耳闻作审判),并有权能执行(秉公行义)(赛11:3-4)。这位被圣灵充满的弥赛亚在这里彰显七方面的生命特征与治理的权能:(a)以敬畏神为乐;(b)施审判不凭眼见;(c)断是非不凭耳闻;(d)以公义审判穷人;(e)以正直判断谦卑人;(f)以口中的杖击打世界;(g)以口里的气灭绝恶人。

总括而言,公义与信实是这王秉公行义时的表现(赛11:5)。人盼望在地有平安,却不寻求公义,无疑是痴人说梦,缘木求鱼,甚为可笑。

(3)弥赛亚国的情形(赛11:6-10)

经学家对本段经文争论颇为激烈,主要解释的立场有三:

(a)灵意法——这是形容人接受了弥赛亚(得救)后的心境:以前是残暴,如今是驯良(如保罗);以前对神的话语没胃口,如今大改变,这多是无千禧年派学者的立场(如加尔文;J. Ridderbos)。

(b)喻意法——视本段为隐喻文字的用途,描绘在神的统治下,一切恐惧、不安、罪恶、连对死亡的恐惧也告消除。这解释法与灵意法大同小异,也受无千禧年及部分有千禧年的学者拥戴(如J. N. Oswalt;J. D. W. Watts)(此见解多认为这王是希西家)。

(c)字义法——按字的基本意义解释。动物与动物,及动物与人之间的和平共处异常珍贵,他们胃口大改,生活样式前所未有。在描述中共有七点,表示地上完全太平:狼与绵羊羔;豹与山羊羔;小孩是狮、牛、肥畜的牧人;牛与熊同食同卧;狮与牛同吃草;婴孩在蛇洞口玩耍;断奶小童按手在蛇穴,不怕受害(参65:25似是描写相同时期;另参何2:18)。作者在结束时,将这段情景放在一个时代的框架内:(i)那是在认识神的知识充满遍地之时(赛11:9);(ii)到「那日」之时(赛11:10)。

第一项时标(「认识神的知识如洋海一样充满世界」)不能在教会时代实现,因那是指新约(参耶31:34)应验之时,亦即天国在地上建立的时候,那时全地的人都认识神是王。

第二项时标(「到那日」)指「耶西的根」成为招聚万民前来锡安山的旗帜,包括神的选民从四面八方归回(参太24:31)。现在全地的人都前来崇拜神(参2:2-5),在他那里有安息,有荣耀,这是亚伯拉罕的约(「万民因亚伯拉罕而蒙恩」)应验之时。

在这国度内,一切均相安无事,伊甸园的情况重现在人间,动物与人的胃口也回复堕落前的消化机能。Martin&Martin说,若弥赛亚的受苦是照字义应验,为甚么他的国权不可照字义描述应验33

(4)弥赛亚国民被救回(赛11:11-16)

弥赛亚国虽是完美无瑕,但神的选民仍受外邦列国管辖,哪有前途可言?所以本段预告神的选民,虽然流放在天下四方,将来仍会被神召回,蒙接纳,得洁净,然后进入弥赛亚国内。

「当那日」一词将应验的时间移至主再来的时日,神必再次从四方八面召回他的百姓(赛11:11-22)。第一次招聚在以赛亚书的亮光下,可指主前536年选民归回那次,第二次便是末日的事件。到那时南北两国必彼此相爱(赛11:13),他们先前战胜外邦国的辉煌必回复,如克服非利士人、东方人、以东人、摩押人、亚扪人(赛11:14)。那曾使埃及河枯干的神(出埃及的历史),必使伯拉大河枯干(参启16:12形容神的能力),使被掳的人从亚述归回(赛11:15-16)。

C. 救恩之歌(赛12:1-6)

1. 序言

因着以马内利降生的预告,他将成为选民国的「梦幻君王」,必带救赎、国权、公平、稳固、太平、盛世于选民间,继而延伸至全地。先知为此欣喜莫名,随即不禁由衷发出大颂赞。

2. 以色列的喜乐(赛12:1-3)

有谁听到上文战胜与回复的预告而不雀跃万分?先知(代表全国)领受后,那喜乐的心情蓦然洋溢,生发颂赞的乐曲。这颂赞是上文全大段(7-11章)的总结,以及称谢的原因(注意两个「因为」ki):

a. 因为(ki)神怒气转消了(赛12:1)。

b. 因为(ki)神是他的安慰、力量、诗歌、拯救;这拯救不只是属灵方面,也包括政治与物质的复原(赛12:2-3)。这时先知心情涌溢的喜乐,难以描绘。犹太人在守住棚节时,祭司将从西罗亚池拿来的水,用水瓶浇在坛的周围时,及背诵这两节经文(参约7:37-38)34

3. 以色列的使命(赛12:4-6)

神是拯救者,那是一切喜乐的泉源。然而喜乐不单限定于个人(赛12:1-3是单数代名词「我」),而应人人有分(赛12:4-6是复数代名词「你们」),有七方面的表达:(a)称谢;(b)求告;(c)传扬;(d)提说;(e)唱歌;(f)普传;(g)扬声。原因有二:(a)因ki神的行动甚是美好(赛12:5);(b)因ki神的本性是为至大(赛12:6)。他是「以色列的圣者」(这名字在圣经中出现29次;26次在本书,其余3次在诗篇),意思是说神将以色列从世人中挑选出来,使她为圣,与众不同,为了承担传扬神的本性与对人的恩典之使命。

4. 结论

「以马内利书」的主旨有关「以马内利」的生平,由降生至执掌王权,为选民及世人施行拯救。这主题的连贯,可以下列经文表述——11:1(耶西之本)→7:14(童女诞生)→9:6(有神的属性)→11:2(被神灵充满)→11:3-5(秉公行义)→10:20-23(解救选民)→11:11-16(招聚归回)→9:7(国权从今直到永远)。

三、列国受罚(13-23章)

A. 论巴比伦受审判(赛13:1-14:23)

1. 序言

由13-23章,先知向十国发出她们将受罚的预言,此段列国受罚的预言,正是8:9-10的解释35。这段长篇的预言,也说明亚伯拉罕之约中的一个原则:「那咒诅你的,必受咒诅。」(创12:3)

在主题发挥方面,上文预告神国的建立,这段则预告神国建立前一切咒诅以色列国的外邦国,皆受神的刑罚。所以本段的目的有四36

a. 一面向选民宣告安慰的信息,让他们知道神并没有放弃他们。

b. 指出神是公义的,不会让外邦国的罪继续猖獗下去,他将追讨他们个别的罪,及对选民态度的罪。

c. 又让选民知道神是万国的主宰,那些对选民较友善的,将来也会蒙神恩待,得以和神国有分,分享以色列的荣耀。这又说明亚伯拉罕之约中的另一准则:「那祝福你的,必受祝福。」(创12:3)

d. 藉此彰显神拥有建立神国的权能,使选民读者能安心信靠他。

13-23章的预言,统归一个名称:「默示」(massa,字根意即「举起」,意即「沉重的心情」)。因这系列信息是令人难受及重要的,原来当神伸张公义,向列国发烈怒之时,一方面对选民固然是安慰的信息,但对不信的人的收场,也是难堪不已。因此说「默示」是「甜与苦」的经历,一点也不为过(如结2:8,3:3;启10:8-10)。

2. 论巴比伦受罚的预言(赛13:1-14:23)

a. 巴比伦被召(赛13:1-5)

巴比伦是列国中的第一强国,也是圣经中对选民最残暴的外邦国。虽然在以赛亚时代,巴比伦还未完全崛兴,但因他们骁勇善战,其势力已潜伏在他们部落的性情里,甚至在以赛亚时代的亚述王撒珥根二世时(720-708B. C. )也甚难驾驭他们,他们的中兴是指日可待的。

此时巴比伦被传召接受神的审判(在13:17才提名是波斯玛代。他们称为「我的勇士」,13:3)。在这里,先知蒙召,要在净光的山上,竖立大旗(古时行军前召集士兵的信号),向群众(神的军兵)召唤,使他们进入贵胄之明(把巴京王宫)(赛13:2),毁灭全地(指巴比伦大国)(赛13:5)(这预言在539-538B. C. 应验)。先知以八句话形容这些军兵(赛13:3-5):

(1)他们是神所吩咐的。

(2)他们是神所挑选的。

(3)他们是神的勇士。

(4)他们是矜夸高傲的人。

(5)他们是大国的民(「许多国的民」是因为灭巴比伦的是玛代、波斯两国合并的势力,而这两国又由多个城邦小国阻成)。

(6)他们是神的军队。

(7)他们从远方天边来。

(8)他们是神「恼恨的兵器」;他们被召是为了「成就我怒中所定的」(赛13:3)。

b. 耶和华的日子(赛13:6-16)

先知使用「以远喻近」的文笔,借着预告巴比伦的受罚,用了「耶和华的日子」一词来描绘这场审判。查「耶和华的日子」这名词有「预言的双指性」,一指末日灾难时期的审判,二指不远之将来的审判。在历史是指主前539至538年,全能者毁灭巴比伦之时(赛13:6)。

先知用极强劲的文笔描绘这时候的情况:

(1)人心消化,惊惶悲痛,痛如产难,脸如火焰(赛13:6-8)。

(2)地土荒凉,日月无光(赛13:9-10)。

(3)神申怒气,天地震动,罪人灭绝(赛13:11-13;13:12的「俄斐」是指沙特阿拉伯南端)。

(4)人被杀戮,惨绝人寰,妇孺也不能逃脱毒手(赛13:14-16,13:14的「各归本族,各逃本土」指住在巴比伦的外地人不能在国内躲藏避祸37)。

c. 巴比伦被灭(赛13:17-22)

巴比伦虽是神审判选民的工具,然而也难逃脱神以别种工具来审判他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参哈巴谷书主题),这工具乃是玛代人。玛代人好勇斗狠,首都设在Ecbatana,该地盛产金银,所以他们不重视金银财帛(赛13:17),却凶残成性,抢掠城池时以酷杀为乐(赛13:18),主前505年与波斯合并成一国,在玛代后裔之波斯古列大军下,巴比伦大国不堪一击,旋即被覆灭,毁坏的程度与所多玛与蛾摩拉一样(赛13:19)。这节13:19的「列国的荣耀」原是巴比伦国神马勒古的名号38,如今这迦勒底人所「矜夸的华美」也将披尘蒙灰了,世代永无人烟,沦为废墟,为猛兽野狼盘踞之处(赛13:20-22),巴比伦至此可算是完全灭亡。

d. 以色列受眷顾(赛14:1-2)

在外邦大国巴比伦受到神宣告责罚之际,神向选民发出安慰、同在及复原的保证,共分六方面:

(1)神又再怜恤他的子民雅各。

(2)神又再拣选以色列,即再接纳他们(参亚1:17,2:12)。

(3)神将他们安置在本地。

(4)神使寄居的紧贴他们(参2:3,11:14,49:23,60:10-12)。

(5)外邦人必协助他们归回故土,反犹运动将从地上消灭。

(6)他们将平反一切仇敌(参创22:17的「得着仇敌的门」),他们本受世界辖制,如今他们成为世上掌权的王国。

e. 巴比伦的哀歌(赛14:3-21)

(1)巴王仆倒(赛14:3-11)

这是一首属希伯来诗歌体裁,极其优美的文学作品,是希伯来文坛中罕见的。

按结构而言,全首共有四段,长短均匀:(a)14:4-8;(b)14:9-11;(c)14:12-15;(d)14:16-21。

按主题言,可分为两段:(a)14:3-11;(b)14:12-15。

首段论巴比伦王仆倒(钥节:14:8);次段论那控制巴比伦王的「王」仆倒(钥节:14:15)。

先知以极细腻的文笔,抒写巴比伦败亡的哀歌,全因耶和华在巴比伦身上施行「折断的工」(赛14:5)。这巴比伦是「在忿怒中连连攻击众民的」,「在怒气中辖制列国」,「行逼迫无人阻止的」(赛14:6)。神却使全地得脱离他的手,安享平静(赛14:7),似乎连利巴嫩的松树和香柏树(「巴」国以此种树建筑甚多华厦),也拍手欢乐(赛14:8),阴间也欢迎巴比伦「驾临」(赛14:9)。在阴间被「巴国」灭亡的灵魂,连连向他讥笑(赛14:10),他的床铺,是附尸的虫蛆,多么可怕(赛14:11)!

(2)巴国之王仆倒(赛14:12-21)

本段经文按内容而言,是论巴比伦王心高气傲,自以为神,因此神将他摔倒在地,而致「死无全尸」。有不少学者将这段解释作撒但的堕落。

就神学而言,以赛亚如其它先知一样,常用目前的形势,代入末日的情况,如他以亚述的肆虐,代入末日敌基督残害选民的情形。「代入」是先知书的预言文学特色,先知们常以历史人物或事件,代入末世的人物或事件(如以东或亚述被灭,代入末世选民的强敌被灭;从巴比伦归回,代入末世选民的归回;安提奥古第四世代入敌基督;但以理书及启示录里罗马帝国的灭亡,成为末世反叛神国消灭的象征等)。

有时先知会以历史人物,代入那背后操纵该历史人物的恶势力。在这里作者以巴比伦的自傲,代入那控制巴王的空中掌权者撒但的自傲,因此「巴王」的仆倒也是撒但的仆倒。就预言解释学而言,这也是「预言双指性」的原则:一指当时的历史情况,另一指同类别的情况。

从预言神学内容而言,先知似乎跨越一个历史人物,而进入形容那个操纵巴王的势力。Martin&Martin说,在圣经中,神向撒但作出宣告时,有时是向他的工具发出的(如创3:15〔蛇〕;太16:23〔彼得〕;结28:1-19〔推罗王〕)39。撒但藏在工具之内,使人不易觉察他的存在,更不易觉察他的诡计。在这时,神借着先知向世人解释,那控制世人的堕落天使的「来龙去脉」,尤其是他堕落的前因与后果。J. N. Oswalt也说,凡被造的,包括撒但在内,都有骄傲与反叛神的本性(自由),所以本段也可应用在撒但身上(但他的释经却仍指巴比伦王)40。在题材方面,先知选择当时盛行的数据,构成一幅撒但堕落的图画(参启13:4)。这幅堕落的图画有预言性质,因撒但还未真正被神歼灭,直到末日之时,这段所说的才全部应验。

作者直呼受罚的对象为「明亮之星」及「早晨之子」(赛14:1)。「明亮之星」(helel,字根意即「吼叫」;也有「发光」之意)(参伯41:18)。这词可用专有名词译出,不少英译本据拉丁通俗本译成专有名词,名Lucifer;古译本Aquila;古叙利亚译本;耶柔米皆这样译出。从「明亮之星」、「早晨之子」两个专有名字的运用,表明他们才是预言的主要对象,巴比伦王只是间接对象。

圣经在形容灵界的活物时(如天使),也称他们为「晨星」(参伯38:7;启12:4)。所以这里所说的「明亮之星」正是「假晨星」(参「假基督」、「假先知」等冒牌名字)。「明亮之星」与「早晨之子」在希伯来文是同义词。「早晨之子」指早上曙光初露时的朝晖,这两词相互左证。这位受预言者「明亮之星」,本有光明的地位,所以有这么美丽的称号。先知以极优美的文笔,抒写「早晨之子」、「明亮之星」多年前因犯了僭越神地位的罪行,而被神加以审判(以「从天坠落」及「砍倒在地上」形容他被打倒)(赛14:12)。

他被摔倒下来乃基于五个原因(五个「我要」)(赛14:13-14):(a)「我要升到天上」——这意图是指升到真神的所在,想要与神争取同等崇高的地位;(b)「我要高举宝座在神众星之上」——「众星」是天使的代名词。这位「明亮之星」要超越同辈,成为天使总长;(c)「我要坐在聚会的山上」——聚会的山代表灵界聚集之处,在「北方极处」(原文beyaketi)sapon,可译为「圣山」41

现在「明亮之星」要在众星之上主持大会,显示他想要成为「天使大会」总领袖;(d)「我要到高云之上」——星晨之子也想在殿宇内至高之处,居高临下「主持大局」,受更大的崇敬;(e)「我要与至上者同等」——「至上者」为选民之神的同义词。撒但此举,无疑视自己为神的一份。「巴比伦王」为多神教的君主,他虽心高气傲,却不会一边拜偶像,一边高举自己过于所敬奉的神,因为凡多神论者,都不会自称自己「与至上者同等」。

14:15是另一项审判的宣告。先前(赛14:12)记「晨星」在人被造前受罚的时代,此节则预告他完全被神「收服」的时候。那时人人都知道(「看见」意即「知道」因灵界不能凭肉眼可见),那驱使「巴王」占灭列国的「你」被抛弃,死无葬身之处(赛14:16-20)。14:19的「可憎的枝子」,指树枝不结果子而被拗断,比喻「晨星」诡计不得逞。作者在这里以死人被弃乱葬冈,借喻明亮之星的灭亡,不仅自己受害,连子孙也不得兴旺起来(喻永不复生,遗害万代,因灵界没有子孙)(赛14:21)。

f. 耶和华起誓言(赛14:22-23)

对以赛亚来说,巴比伦灭亡是千真万确的。虽然那时巴比伦仍不算「如日中天」的时代,但神以四大誓言宣告,他有不能逃脱的劫数:

(1)神亲自攻击他们(赛14:22a)。

(2)神完全的覆灭他们(赛14:22b)。

(3)神必将「巴国」夷为平地,成为野猪的居所(赛14:23a)。

(4)神像打扫尘埃一样将他们扫除净尽(赛14:23b)。在历史上,这预言有多次应验,如主前689年(在西拿基立手下)、主前539年(在古列手下)、在末世时还有永世性的应验(参启17:8、11,18:21-23,19:19-21)。

B. 论亚述、非利士、摩押、大马色受审判(赛14:24-17:14)

1. 序言

这章将四大受审对象放在一起,本没有任何格式分隔,只是为解释的方便;而下文论古实与埃及受审判则可放在一起,所以这一章的分段,纯粹是诠释上的主观决定。

2. 论亚述受罚(赛14:24-27)

作者在上文早已预告亚述受罚的下场(参9:4,10:5-34)。在这里,先知随着宣告巴比伦受罚后,再三宣告亚述的审判,旨在证实反对神的帝国,必不能逃避神的怒气,这样神的选民也可安心过活。在这段向亚述宣告审判的话里,重复神管理全地的主权(参14:26),及埃布尔拉罕的约的准则(参创12:3)。

在这小段里,「誓言」、「旨意」、「定意」等词汇的运用,显著指出万国的存亡,都在神的策画定旨里。这主题在旧约极其显著,在大小先知书里,以赛亚书尤甚。14:24正是全书神学主题的诠释。世上一切的活动,事情的发生,都朝着神的「蓝图」进行。T. C. Vriezen说,以赛亚的预言是以永活之神的眼光来看,他对世事的了解,全不脱离神对万事的掌权42

3. 论非利士受罚(赛14:28-32)

「巴勒斯坦」此字源自「非利士」一字,意即「外邦人的地」(参14:32小字)。以赛亚在那年蒙神默示,传讲一篇重要信息,是有关非利士的审判。这篇预言发生于亚哈斯驾崩那年(赛14:28)。

在主前722年,亚述王(称「击打你的杖」,14:29)撒缦以色五世逝世,非利士乘机反叛,但被撒缦以色五世的继承人撒珥根二世(称「北方的烟」,14:31;「毒蛇」及「火焰的飞蛇」,14:29)于主前718年镇压杀戮(赛14:31)。主前715年亚哈斯崩,非利士又反叛亚述,翌年(714年)被撒珥根围剿,非利士于是差遣使者求希西家解救(赛14:32),先知的忠言(如先前给亚哈斯的一样,参7:3-4)现给希西家进谏,当信靠神,不可动摇,不要参与,不用害怕,神必亲自照顾锡安(赛14:32)。

先知以极美丽的文笔,抒写非利士受审判。那击打他们的亚述王,手段之凶残狠辣,比以前更甚,一代胜过一代。上代称蛇,这代称「毒蛇」;上代是毒蛇,这代是「火焰的飞龙」(考古学家在亚述地掘出有翼的蛇画,甚符合第八世纪的历史背景)43。但在审判非利士人时,神对自己百姓有特别的呵护与照顾,使贫穷的人吃得温饱,缺乏的人安然躺卧,可是欺凌选民的非利士人却饱遭报应。

4. 论摩押受罚(赛15:1-16:14)

a. 摩押受罚的哀号(赛15:1-9)

摩押受罚的预言竟有两章篇幅的长度,可见先知深明选民国备受摩押的欺负,侵侮多年(不像巴比伦、亚述等是转瞬之间),因此详述摩押怎样受神重重的审判。摩押南部重镇「亚珥」,中部要塞「底本」(赛15:2的「巴益」是「女子」之意,和合本译作地名,原文全句是「底本的女子〔代表百姓〕到高处哭泣」;底本在摩押境要河亚嫩河侧,参民21:26-28),南边的「基珥」(即16:7的「吉珥哈列设」),北部各城镇皆因神的审判以致「眼泪汪汪」、「哀号」、「哭泣」、「头上光秃」、「头发剃净」、「腰束麻布」等一片凄凉死亡的景况(约应验在701B. C. )(赛15:2-4)。因全国倾覆的剧烈,使以赛亚也为之大洒同情之泪。在国家倾亡时,国家元首四散逃命,主要藏身在死海东南部(赛15:5-6)。他们逃到「琐珥」(近死海东南角),直至与以东接连分界线的「柳树河」财宝被运走(赛15:7)。摩押全国遭殃,灾民凄声直达南方的「以基莲」,北方的「比珥以琳」(赛15:8),中部的「底们」(RSV作「底本」,参15:2)。这一带血流成河,正是一幅惨不忍睹的亡国景象。先知记述神还要加增底们的灾难,叫猛狮穷追逃难的人,使那些战乱逃命的难民,苦上加苦,苦不堪言(赛15:9),但这正是神公义的伸张。

b. 摩押向神求恩(赛16:1-14)

(1)劝其向神求怜(赛16:1-5)

摩押在大卫时代本已臣服于犹大(参撒下8:2、12),

这点成为摩押在灾难中向神求恩情的一线光芒。先知劝那些藏身在各处的居民(如在亚嫩渡口没窝巢的飞鸟,16:2),将贡物不辞劳苦地带到耶路撒冷(如摩押王米沙时代一样,参王下3:4)(赛16:1),这样或可使以色列的神息怒。在16:3-5,先知以摩押人的口吻向犹大国求情44,要他们向摩押劫后余生的人,给予指引和忠告(谋略),及对他们秉公行义,并向他们施予援助及保护(赛16:3)。当他们求接纳时,应鼎力接受他们;当他们在逃难时,不要出卖他们,使他们在以色列国的新生活中能安居乐业(赛16:4)(「大卫帐幕」的权能福荫下,享受各种权利;16:5,这节在弥赛亚国在地上实现时便应验)。

(2)解释亡国之因(赛16:6-12)

先知预告虽将得神怜悯,但仍需明白神为什么审判他们,免得他们以为神冤屈了他们。所以现今指出他们覆灭,是因他们极其骄傲,狂妄夸大(赛16:6),以致全国覆亡哀号。国家民丰物盛之地都变为「吉珥哈列设」(意即「败瓦之城」,「瓦砾之城」,这地原盛产葡萄饼)(赛16:7),其它鱼米之乡及葡萄遍地的城市乡镇(如希实本、西比玛、雅谢、伊莱贾利等透露摩押本是极富庶之国,今竟败亡到这地步,令先知伤痛莫名)(赛16:8-11)。摩押受列强所灭,主因他们反对神,及对神的选民诸多欺侮侵害之故(赛16:12),使人想起亚伯拉罕约的条款是真确的:「那咒诅你的,必被咒诅。」(参创12:3)

(3)宣告灭亡速临(赛16:13-14)

以上是摩押灭亡必临的预告(赛16:13),如今先知补充说,三年之内,摩押必夷为平地,能活命的人无几(16:14)。此言应验,先在亚述王撒珥根于主前715年平服阿拉伯众国时,顺便铲平摩押。主前713年,摩押余党与非利士人连手反叛撒珥根,意图一雪前耻,怎知又被撒珥根扫荡精光45,神的预言再次应验。

5. 论大马色受罚(赛17:1-14)

a. 大马色必被废弃(赛17:1-3)

17章首三节似是描述「叙以」的危机事件(735-732B. C. ),可能本段是叙利亚覆亡前的信息46。17:1是整段的定局,大马色首都被废,象征国家败亡。17:2的亚罗珥本是摩押没没无闻的城市,今怎在论大马色受审判里出现?原来作者以摩押为鉴,喻大马色境内,不论有名无名的城市,皆会遭天谴。先知说,正如北国以色列的保障(即大马色),亚兰的国权不久将被消灭,像以色列人的荣耀也被消灭(赛17:3)。这话在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手上先后应验(732B. C. 〔亚兰亡〕及722B. C. 〔北国亡〕)。

b. 以色列荣耀复原(赛17:4-14)

(1)以色列的情景(赛17:4-6)

以色列虽称为「雅各的荣耀」,但他们如大马色一样,必因罪而受神的审判,分别在主前722及586年,最后「在那日」应验(赛17:4的「枵薄」原文意为「降低」)。先知以数幅图画描绘以色列由祝福沦落(枵薄)至受咒;肥胖之体今变瘦弱;丰收变荒芜(赛17:5的「利乏音」本是块丰沃之地,在耶路撒冷之西北,今出产不多),橄榄的收成也不多(赛17:6);这是审判的后果。

(2)以色列的悔悟(赛17:7-11)

在受苦完后(赛17:4-6),神的选民将重回神的怀抱,仰望他们的「创造主」、「圣者」,向他求恩(赛17:7)。他们不再向偶像膜拜(赛17:8),就因这崇偶的缘故「插上异样的栽子」(喻拜偶像17:10)。他们的「坚固城」(赛17:9),佳美的稻田果树(赛17:11),全遭破坏,「地就荒凉」,「所收割的如风飞去」(赛17:9、11)。在崇拜偶像的时候,他们忘记神是「救主」,是「能力的盘石」,所以坚固城池,丰沃美地,佳美树木,遍地果园,一切美景如幻影般飞逝。

(3)以色列强敌被歼(赛17:12-14)

17:12起首词「祸哉」(hoy,中译为「唉」),是神向以色列的仇敌宣告他们的末日。

先知以堤坝崩决的情景形容外邦国,如洪水狂泻而下,匉席卷挡道的小国,包括以色列。但他们虽如「海浪訇」、「万马奔腾」,「怒水滔滔」(赛17:12-13),神必斥责他们,使他们「远远逃避」,如「山风前糠」,「暴风前土」,永无宁日,这是他们的报应(赛17:14),也是神遵守向亚伯拉罕所立的约(参创12:2)。

C. 论古实、埃及受罚(赛18:1-20:6)

1. 序言

古实与埃及是同居非洲大陆的国家,在以赛亚时代势力不弱,常借故向选民国挑衅,使选民国处于多难之间。现在他们被召前来受审判,使选民读者对神的感恩倍增。

2. 论古实受罚(赛18:1-7)

a. 古实受罚(赛18:1-6)

非洲的古实,多年前曾是埃及的一部分。在以赛亚时代,古实统治埃及的南部,是为埃及王朝第二十五朝代。他的王Pianchi英明神武,于主前728年先臣服吕彼亚,再征服埃及。在主前716年,其弟Shabaka(716-702B. C. )继位,将南北埃及完全统一(约在712B. C. )47。这人对耶路撒冷野心勃勃,企图占取。因他们对犹大国早欲染指,所以在这两章内,他们与埃及先后同受神判罚的宣告。

先知说「古实河外有翅膀刷刷声响」(赛18:1),声音代表来往古实的大船摇桨之声(参伯40:31),他们「差派」(hassleh,专用字词,指「公使」)使者坐蒲草船过海,前往某地方去。原来古实自统一埃及后,便差遣使者至犹大共商联抗亚述计划,这可能是在主前705年,亚述撒珥根逝世,西拿基立刚继位,其势力仍未伸张之际。但以赛亚视为不智之举,坚决反对不要与古实联盟,并警告「快行的使者」归回「高大光滑」的民去(指古实人)。

在18:2先知以三方面形容这古实国的人:

(1)「高大光滑的民」——查此语在旧约指古实人(参耶13:23)。希腊史家希罗多德(Herodotus)说古实人「高大俊秀」、「皮肤光滑」。

(2)自开国以来极其可畏——指自他们统一全埃及以来,声威大振,使附近小国人人自危。犹大也因多年前于「埃及为奴」的经验,视他们为可畏的民。

(3)他们的地有江河分开——这话配合古实(与埃及)的地理景况。

接着先知大声向全地的人发出严重的宣告,当古实敲响战鼓时,即他们的军队在山上摆阵,角号吹响时(赛18:3),那就是神准备动工之时了。

先知继续说,神将在「清凉寓所」(清凉法宛)静观古实的动静(赛18:4)。他们只是凋谢的花,待摘的葡萄(赛18:5),候割的禾,待宰的羊(赛18:4)。神将古实大军清除净尽,如尸首给鸷鸟,土地给野兽盘踞(赛18:5)(应验在主前671及667年)。

b. 古实蒙恩(赛18:7)

这节的「到那时」(baith hahiy)与「到那日」(如4:2,10:20,11:10)同义。古实经历神的判罚后,他们必将礼物献到以色列的神那里去,这事在神国坚立选民时便得以应验,正如哈该同样预言「我必震动万国,万国的珍宝必都运来」(该2:7;另参亚14:11)。

3. 论埃及受罚(赛19:1-20:6)

a. 埃及受罚(赛19:1-15)

古实与埃及在历史上曾分体、合体又分体。在以赛亚时代,他们由分体至合体;因此,先知在论及古实受罚与复原后,随即论埃及受罚与复原,此为19与20两章的预言。

首段论埃及受罚,这十五节的主题可分为三个小段:

(1)受罚之法(赛19:1-4)

先知在首段后三方面预告埃及将怎样受罚:(a)他形容神驾临埃及,使埃及众假神(偶像)惊惶失措,连拜偶像的人也心惊胆跳(赛19:1);此举不是说神在他们面前显圣,而是透过某些方法(即下文的亚述),使埃及举国上下民心惶恐万分;(b)再者,先知述及神将使埃及人内讧(可能因古实的Shabaka想要吞霸全埃及的事),引起国中政客间的不和,而导致内乱(赛7:2)。现今他们不知所措,「心神耗尽」(原文意为「元神走光」),毫无计策,所以向行邪术者求问命运(赛7:3);(c)先知预言神将埃及交在「残忍的主」及「强暴的王」手中(赛7:4)。这两人是同一人,是指在主前670年战败埃及的艾萨克哈顿(如Grogan;J. Martin)。

(2)受罚之果(赛19:5-10)

先知继形容埃及受罚后,随即在五方面描述埃及受罚的结果:(a)河水不堪海运商贸及供应鱼获(赛19:5-6);(b)两岸稻田缺水种植,于是粮食中断,饥饿死亡随之而来(赛19:7-8);(c)麻造物靠芦苇而成,也不能生产(赛19:9);(d)国家的高官贵胄,生活皆失去倚靠(赛19:10a,本句「国柱」意义隐晦,可能指国家的首领栋梁);(e)雇工因国家在战争的状况下,失业无数,生活艰难困苦(赛19:10b)。

(3)受罚之因(赛19:11-15)

埃及受罚的基本原因是他的首领,称「琐安的首领」(琐安原是埃及多年的首都,不少法老设宫于此地),及「法老的谋士」均极其愚昧,指他们的外交政策方面,想要与犹大结盟共抗亚述,但却心怀恶谋,后来不守诺言,出卖犹大国。

先知因此在三方面讽刺他们:(a)说他们的「智谋」皆为「愚谋」(赛19:11a);(b)说他们怎能自诩为「智慧人的子孙」、「古王的后裔」(传说这些「古王」均为极有智谋的祭司)(赛19:11b)。埃及在哲学、文学与艺术方面均举世无双;七十士译本在埃及译成,甚多哲人教父也是埃及本土人士,如裴罗、特土良、俄利根;(c)说他们怎能知道神为埃及所定的旨意(赛19:12),因此全国(「琐安」为北首都,「挪弗」为南首都,这两城市代表全国)皆「变为愚昧」,「受了迷惑」。这些称为「埃及支派房角石」的首领,竟然使全国人走错了路(赛19:13)。

先知还透露这些人不能成为首领的原因,原来是神使「乖谬的灵」进入他们中间,使他们如醉酒一样,不能走直路(赛19:14),导致全国首领与百姓所做的一切都不能成就(赛19:15),这是神惩罚反叛者的一种法门,因受罚者已落在「审判式的刚硬」光景中,非受责打不可(如6:9-10,另参29:9-12)。

b. 埃及蒙恩(赛19:16-25)

先知的口吻在本段有全然的改变,前论埃及的受罚,现论埃及的蒙恩。在亚伯拉罕之约的大原则下(参创12:3),总有一日,埃及会因曾善待犹大人而蒙恩。

埃及在历史上虽曾迫害犹太人,但在另一个时代,埃及也是犹太人的避难所(如杰里迈亚、耶稣父母),因此埃及对神的选民有「双面孔」的表态,至终能进入神的恩典里。因此,先知用五次「在那日」表达这日子的来临:

(1)19:10-17埃及因在历史上曾陷选民于苦境,将来需经历颇大的劫难(以妇人面临战争战兢惧怕的心情描述之)(赛19:16)。就历史而言,犹大从未使埃及惊恐(刚好是相反的),所以这使埃及惊恐之事将在「那日」才应验(赛19:17)。

(2)19:18多有犹太人聚集寄居在埃及,在埃及北部三角洲之东的答比匿(Tahpanhes)(参耶2:16)(即Daphne),密夺(Midgol)(参耶44:1),南部的挪弗(即Memphis),更南的Syene(即色弗尼塔;参结29:10;亦即伊里芬丁);伯示麦(即Heliopolis,意即「太阳屋」参结43:13,又名安城,参创41:45),及比伯实(参结30:17),这五座城全是犹太人集居埃及的所在地(「五」表示数个,非只是五座城)。在这时,埃及也因神恩待犹大的缘故,全国兴起「犹太语热」,又命定其中一城(或第六城)为「公义的城」(如七十士译本,武加大译本,古亚兰文译本,死海古卷IQ Isa等的译法),以示纪念「神是公义的」。

(3)19:19-22,埃及将归向耶和华神,各处皆有纪念神的记号和证据(赛19:19-20a),若19:18的「灭亡城」改成「公义之城」,这城可能是19:19的「边界城」。城中有纪念神的碑柱,埃及人靠它在苦难中得着信心的提醒与挑旺。他们向神求恩,神便打发「救主」解救他们的困苦,这位救主必是末世重回地上的弥赛亚(赛19:20)。但埃及人在这时必全然认识神,因这也是「新约」(参耶31:34)应验之时(赛19:21)。

19:22总结对埃及的预言,他们将受神击打,但又蒙神医治;神爱彰显,神恩浩大。

(4)19:23埃及与亚述不再成为仇敌,反成挚友,世仇变世交;他们更携手敬拜耶和华,这非世人所能料及。

(5)19:24-25这是史无前例的事,以色列与两世仇竟心连心地同蒙神的赐福,同使地上的人得福,这正是亚伯拉罕之约完全应验之期。他们分别称为「神的百姓」、「神的工作」、「神的产业」。这三句「百姓」、「工作」、「产业」,在旧约全是形容以色列的词汇(参申4:20;诗47:4,78:71等),今用在外邦与选民身上,这是何等荣耀的时刻,神的国度在地上实现了。

c. 埃及败亡(赛20:1-6)

本段继续论埃及的命运(和友邦「亚实突」)。就内容而言,故事先在主前711年应验,那年亚实突沦陷在亚述王撒珥根的手里。

当时亚述雄霸一时的大王普勒于主前727年病逝,帝位由子撒缦以色五世承继,他也在杀败北国以色列后,便撒手尘环,其子撒珥根于是执掌王权。传说撒珥根非撒缦以色的亲生子,只是一名篡位者,登基后改名撒珥根(意即「真命天子」),以图掩饰他的罪行48。约在主前714至713年,亚实突得盟友埃及的帮助,伺机反叛亚述(参20:6)。撒珥根盛怒之下,授命「五星上将」他珥探(意即「总司令」;这人是撒珥根之子,西拿基立围攻耶路撒冷时的大将)狂攻亚实突,经三年围困,亚实突在主前711年终遭亚述大军瓦解(赛20:1),而在主前671年及主前667年,埃及与古实这统一的国家也被亚述的艾萨克哈顿及亚述巴尼帕先后覆灭。赛21章的预言在历史上也告一段落。

在亚实突亡国前三年(参20:3),神晓谕以赛亚以象征行动(为奴仆的样式),表示埃及与古实将遭同样的命运(赛20:2-4),藉此警惕犹大勿信靠埃及与古实的势力(含义:要信靠神)(赛20:5)。因这「沿海一带的居民」(指非利士包括亚实突)为抗拒亚述的侵犯,于是与埃及结盟。但是他们所仗赖的埃及,到那时也只不过是亚述的亡奴(含义:不必倚靠外力,只管安静等候神即可)。

从历史应验的角度来看,亚述撒珥根大军虽于主前711年灭掉亚实突,却没乘机进入邻近的犹大。可能这时犹大王希西家听从以赛亚的劝导,没有参与这次亚实突和埃及的「叛盟」。在主前671年,艾萨克哈顿征服埃及南部;主前667至665年亚述巴尼帕降服埃及北部,赛20章所提及的三个国家(亚实突、古实、埃及),正如先知所说均先后灭亡。

D. 论海旁旷野、度玛、阿拉伯受审判(赛21:1-17)

1. 序言

本章论及三个国家受罚,他们分别是海旁旷野、度玛、阿拉伯。海旁旷野据21:9应是指巴比伦一带,是较古老的名称。度玛与以东在原文是同音词,而度玛(意即「静默」)的字义象征巴比伦受审判后的死静。阿拉伯是度玛一带的部落民邦,常侵扰神的选民,因此被召前来同受审判。

2. 论海旁旷野(巴比伦)受罚(赛21:1-10)

「海旁旷野」指现今波斯湾一带,即古迦勒底(巴比伦)平原,以赛亚在灵里看见有关这旷野地带的异象,于是娓娓道来,称为「默示」(赛21:1)。他看到有仇敌从可怕的地方来,像狂风横扫,灾情惨重。这场灾祸是有关「诡诈者弄诡诈,毁坏者行毁坏」(即21:1的仇敌)的事(赛21:2)。先知似听见有声音吩咐他发施号令,要以拦及玛代(即波斯境)上去行围困的事,直至神使一切苦难歇息(赛21:2下)为止。

就历史而言,这仇敌应验在波斯古列王的身上。他于主前539至538年统领玛代波斯大军,横扫巴比伦,不久把雄霸当世的巴比伦大帝国打垮,至永不复原的程度。为此,先知悲痛不已,如产妇的阵痛,没有心情再看神施行公义审判的情景(赛21:3-4)。

21:5似是但以理书5:1-31的另一幅图画。巴比伦人自恃城高兵强,不理会古列大军已压境,还摆设筵席,尽情淫乐。「抹油盾牌」似是一种宗教仪式(如J. F. A. Sawyer),并非厉兵秣马作殊死战的准备,因他们在宴乐里而非在备战,只有巴比伦才能在这时仍喧哗作乐,难怪神的手指在墙上开始写字了(参但5:5)。

神在这时候吩咐以赛亚找一个守望者,将在守望时的见闻转告国民(赛21:6)(从下文21:10-11可见,以赛亚正是这守望的人)。这守望者看见敌人兵强马壮,杀气腾腾,如旋风冲卷过来(赛21:7)。他随即以「狮吼功」大喊,说他果然看见敌军杀至的惊恐情景,于是懔然畏惧地宣告「巴比伦倾倒了」(这话在启14:8复现,表示巴比伦正是末日神国仇敌的象征)。巴比伦的国神也无法抵挡(赛21:8-9)。

在结束这段论巴比伦覆灭的默示,先知心痛惆怅地称这饱经巴比伦与外邦国蹂躏的同胞为「被打的禾稼」,「场上的谷」。他们已被巴比伦整治够了,但一切皆源自神的旨意;先知只有忠心地向国民宣布开来,而神称为「以色列的神」,所以他必永不丢弃他的子民,这是苦难中的安慰(赛21:10)。

3. 论度玛(以东)受罚(赛21:11-12)

「度玛」与「以东」在希伯来及希腊文皆完全相同,从下文可知度玛即是以东无疑。

以东(意即「死静」、「死亡」)是以扫的后人,也是以色列的世仇,圣经多以「以东」为以色列仇敌的象征(参结35:1-15)。这国处在约旦河东,国都是石城Sela,又名「西珥」(参创36:9)。多年前以色列在进迦南地时需路经以东地,以东人不准其经过,以色列需绕长道而行。后来以色列被巴比伦覆灭时,以东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不念亲情(参俄10-14),至以色列被掳到巴比伦时,以东没有流下一滴眼泪。这一切都记在神的「黑名册」内,神照亚伯拉罕之约的条款,向他们追讨多年来的罪行。就历史而言,本段约在亚述王西拿基立毁灭阿拉伯时(即710B. C. )应验。

先知以赛亚听见有声音从以东首都西珥向他呼叫,称他为「守望者」,并询问「夜里的景况如何」(原文作「晚上还有多少时候」,含义是「夜真长了,甚么时候才天亮」)(赛21:11)。似乎寒夜不好过,这声音似是以东人在苦难中向他询问,苦境究竟还有多久49

先知简答:「早晨快到,但夜间仍在」。似乎以东苦境未完,但若要继续询问,可回来再问(赛21:12)。21:11下半节也可作诚挚邀请他们悔改的话,意思是他们欲知夜间景况如何,需要「可以」、「回头」、「再来」。全句意思是「你们要问就问吧!不过回转再来吧」。先知结束本段时向有关读者劝勉,要他们悔改,转向真神。

4. 论阿拉伯受罚(赛21:13-17)

在古历史里,阿拉伯人与犹大的接触多在商贸方面。在所罗门时代,有阿拉伯地的示巴女王前来觐见犹大王,景仰他的智慧(参王上10:1-8)。而在政治方面,阿拉伯则鲜与犹大往来。

先知论到阿拉伯时,即提及在阿拉伯北部,靠近以东境的底但贸易队伍,在半路突遭「刀剑之灾」(参21:15),结果在靠近提玛的绿洲投宿,并获得当地居民的救援(赛21:12-14),可说是患难中的温馨友情。

但先知蒙神默示,在一年之内,基达(阿拉伯之北,靠近犹大境)的财物(「荣耀」)及城中的勇士皆陷在强敌手中,这是神为他们定下的劫数(赛21:16-17)。既然在路上劫夺底但客旅的多是亚述人,他们必继续抢掠提玛,所以后来的基达也不能逃避他们的劫数。此段审判性预言虽甚难在历史找到确实的日期,但据亚述史册所记,撒珥根与西拿基立均夸赞自己怎样蹂躏阿拉伯各部落,所以可定在主前715至714年50

E. 论异象谷受审判(赛22:1-25)

1. 序言

本段标题称为「异象谷的默示」是暗指耶路撒冷现今处于属灵低潮(非在山上)的情况51

2. 虚假欢乐(赛22:1-4)

就内容而言,本段审判的原由,似来自西拿基立在主前701年围攻耶路撒冷之时。那时希西家修补国家城墙的破口,又积极备战(参22:8b-11;另参王下20:20),亚述大将拉伯沙基暂时按兵不动(参37:8),于是犹大举国欢腾,以为亚述改变初衷,不再攻打他们,随即举行盛大庆祝的酒会,又在天台喧哗狂欢作乐(赛22:1-2,另参22:13)。但以赛亚视为枉顾国家安危,于是严责他们,并预言他们将被捆往行刑,及被掳至远方去(为奴),且死在异乡,非葬身沙场,为国捐躯(赛22:3)。为此先知强调他痛心疾首地哀哭,不肯接受安慰(赛22:4)。

3. 真正哀号(赛22:5-7)

本段继续上文论虚假的欢乐之后的真正悲哀。先知预告犹大国将经历真正的哀号,那是溃乱、践踏、烦扰、城破、哀鸣的日子(赛22:5)。这日子拜亚述大军所赐,他们(大军中有雇佣兵如从以拦及吉珥所雇回来的;以拦在巴比伦之东,吉珥在叙利亚境)挥军(「箭袋」,「盾牌」)西来,席卷挡道的小国,直趋犹大的首都前(称「嘉美谷」),将城重重围困(赛22:7)。

4. 妄作备战(赛22:8-11)

当亚述大军兵临城下时,城绝无抵抗之能(「遮盖」指「保护」,22:8)。那时犹大到处寻找「护身符」,在兵器库视察军力是否充裕(「林库」即王宫之一部分,今作兵器仓库,参王上7:25,10:16-17)(赛22:8下),并改良积水的水池(赛22:9-11);耶京有三水池,分上、下,这是下池(参尼2:14),上池(参7:3;考古学家在耶京掘出长1, 777尺的地下水道)52,又为了修补城墙破口所需的石头而拆除房屋(赛22:10)。但在这一切的备战状态中,先知透露使他们被亚述覆灭的主因,是他们「却不仰望主,也不顾念从古设定这一切事的神」(赛22:11下)。没有万军之神,神的选民怎能得胜?

5. 宣告死罪(赛22:12-14)

犹大在这关头本应披麻悔改,求神怜悯才对(赛22:12),怎知在这国难当前的时刻,他们还吃喝宴乐(「明天要死了」)(赛22:13),所以神亲自默示先知,告诉他犹大因「不仰望神」、「不顾念神」之故,而招致重重的死罪(赛22:14)。

6. 罢黜家宰(赛22:15-19)

本段的主角名舍伯那,他将被神惩罚,客死异乡,是为犹大国多人将客死异乡的象征。

舍伯那是家宰,特管王家银库(赛22:15;参王下18:37记载他是个文士),因此他执掌大权柄,左右国家的政策。他有私人坐驾(参22:18),相等于古代的君王。他为自己预备极堂皇的坟墓(赛22:16),可能在王坟附近(「在高处」指锡安山上的王家官冢53);正所谓「生人占死地」,他的权势显赫一方。

经文正显出国家的领袖如舍伯那,在国家岌岌可危时,仍在「虚假作乐」,还为自己的坟地精打细算,全不以国事为重,真是可悲之极。

先知称舍伯那为「主人的羞辱」(参22:18),这时百姓正因亚述的围困愁眉不展,舍伯那还去他的墓地浏览,可见他实不配为一国的「副君」。再者,他可能听闻国家将沦陷,人民将被掳至外国,却不以置信,所以只为自己的「归宿」打算。H. Bultema说,舍伯那的罪不在为自己建造坟墓,甚多财主也是这样,而是造坟这事背后所代表的「不信神的审判将临」,到那时坟墓有甚么用54?所以神向他宣告极严厉的审判,从原职被罢黜,被囚为奴,死在异乡(赛22:17-19),非死在自己所预备的石坟里。

7. 预告国亡(赛22:20-25)

在舍伯那被罢黜后,希勒家之子伊莱贾敬将替代其职(「外袍」与「腰带」都是祭司的礼服,象征赋有宗教之权,参出21:5-9)(赛22:20-21上)。这人之权还高于舍伯那,因他将成为「犹大家的父」(赛22:21)。此外,神还将整个国家的政权置在他身上(赛22:22,参9:6),保证宝座的权力安稳如钉子(赛22:23),全国的荣辱都系于他身上(古国钥匙多用木制造,常挂在颈项上),一切大小决策都以他的主权为中心(赛22:24)。但在22:25却将一幅美丽的图画改变过来,原来这「坚固的钉」将被压斜与砍断,连带挂在其上的重担(喻子子孙孙)也被剪断,神的预言岂能被作废。

从历史来看,伊莱贾敬成为家宰(参36:3,37:2),那是希西家还在位时。但不久希西家与其子孙的王朝将被巴比伦「压斜」、「砍断」,挂在其上的王室贵胄成为外国的奴仆,最后在全国灭亡时应验(586B. C. )。

F. 论推罗受审判(赛23:1-18)

1. 序言

推罗(意即「盘石」)是列邦受审判中最后一国。这个被誉为「海上王后」的城邦国,可算是城邦国中的城邦国,因他的势力极其庞大,而导致恃势气骄,目中无人,更目中无神。在历史上他是选民的腹背之患,后来毁在亚历山大的手里。因为他是名单上最后一个灭亡的,所以排在最末55

2. 推罗的哀号(赛23:1-7)

早在主前第八世纪,腓尼基人已在居比路(今塞浦路斯)、革哩底(今克里特岛)、希腊、米利大(今马耳他岛)、西西里、西班牙等地开设殖民地。他们的航海业发达,对海外的商贸甚为昌盛,当中腓尼基的象牙、染料、木材等为最,以致与腓尼基通商的他施,在当时也被称为西方地极(参41:5)56。「他施的船只」可指往他施经商的船只,也可指经得起大风浪的大船(如「泰旦尼克」或「毕士麦」这些名字都代表极稳固的船)。但先知说,这曾以经济繁荣自豪的推罗,将成为荒场。这噩耗传自基提(即居比路;「基提」据创10:4是他施的兄弟)(赛23:1),意思是说推罗被毁的消息现已被传扬出了。

先知告示与推罗经商的居民如西顿、西曷(指尼罗河;参耶2:18)当注意(赛23:2-3),这称为「海上的保障」的推罗将成为穷寡妇。弦外之音是西顿、亚实突、腓尼基等沿海一带的城邦国,将没有推罗为倚靠,连埃及也震惊不已(赛23:4-5)。因推罗将被倾覆,逃难远方似是惟一的生路(赛23:6-7)。

23:4的「大海」是指地中海。作者用拟人法,指它在观察腓尼基沿岸一带各城邦国的动态,现今联同先知一起宣告(赛23:1-3的发言人是先知)推罗的祸哉。

就历史而言,亚述的西拿基立(705-701B. C. )曾试图将推罗攻陷未果,他的儿子艾萨克哈顿(681-669B. C. )在主前677年终于箝制推罗,使他们臣服。在主前664年,推罗王Baal一世与埃及的Tantamani连手反叛亚述,却受亚述的亚述巴尼帕敉平。亚述亡后,推罗又重振雄风,成为一代颇强盛的城邦国。在巴比伦中兴后,尼布甲尼撒西征地中海东边一带的小国,用二十万大军狂攻推罗,但推罗极其牢固,经十三年之久,仍不能将他们摧毁(参结29:17-20)。后来在希腊的亚历山大的手下,推罗毕竟不能敌挡这军事奇才,终于主前332年沦陷,这都是超越以赛亚时代的后事了。

3. 神的定意(赛23:8-12)

在宣告推罗的覆灭后,先知随即解释这是神的定意,所以必会应验。

推罗是以赛亚时地中海一带最富庶的古城国,但这一切均不能担保他们不沦落,因这是神所定旨的(赛23:8),如今他们行将流离失所,身无旁物,他们必如大水泛溢一样拥向他施(逃难),他们不再有腰带系身(喻「舒适生活」),因他们已成灾民(赛23:9-10),神许可这事发生,使推罗一带的城国完全震动。至于这一带的地方因属迦南地的西北,因此也习染了迦南人的风土文化及宗教,敬拜Melkut神,那是推罗的巴力,视以色列神如无物,对神的选民肆意侵害,因此神早已定意拆毁他们(赛23:11)。西顿也将失去欢乐,在毁灭来临时,连逃命至基提也心惊胆跳,前途未卜(赛23:12)。

4. 审判的工具(赛23:13)

先知至此透露神审判推罗的工具,推罗将如巴比伦人般遭同一命运(赛23:13上)。从历史来看,亚述的西拿基立在主前689年曾征服巴比伦,使他不能抬头达六十五年之久57。亚述掣肘着巴比伦时,曾助推罗立国,但后来推罗却亡在巴比伦手里,便有「这国(指推罗)是亚述人为住在旷野的人(指巴比伦)而立的」此言(赛23:13中)。不过在以赛亚的预言里,如今亚述已整装待发,不日兵临推罗,将他们夷为平地(赛23:13下)。

5. 推罗的将来(赛23:14-18)

上段(赛23:1-13)先论推罗的受罚,此段则论推罗苦尽甘来,但他们需经历变成荒场达七十年之久,称「一王的年日」。这词可象征一国的寿命,因七十年是「被掳」或「灭亡」的象征数字,亚述征服推罗后,推罗的景况必像以卖唱卖肉体为生的妓女,到处流浪,象征城破后生活艰苦(赛23:15下-16)。

推罗初次经历神的审判后,后来又回复昔日的繁荣,但这繁荣是靠非道德的手段而成,所以称为「行淫」(赛23:17)。奇妙的是,他们将参与事奉神(赛23:18),神恩的确出人意料,深不可测。教父优西比乌说,在他的时代,推罗有些教会极热心奉献金钱,用在主的工作上(另参徒21:3-4)58。这只是小星一闪,真正的应验仍待将来,这点在「那日」(赛23:15,中译「那时」)必会应验。

由历史方面来看,推罗曾有四次遭受亚述的侵扰。首次在撒缦以色时(722B. C. ),有五年的时间;还有在西拿基立时(705-681B. C. );后在艾萨克哈顿时(677B. C. ),这次由埃及的特哈加(Tirhaka)发起反叛亚述,推罗一带城国参与,结果被亚述残酷地敉平,这事也记在亚述史册上59。最后一次在亚述巴尼帕时(668B. C. )。首两次发生在以赛亚的壮年,后两次发生在以赛亚的晚年(假设以赛亚还在)。此后,这「半不倒翁」的推罗,又经历尼布甲尼撒十三年的围困仍屹立不倒(585-572B. C. )。但亚历山大终于在主前332年灭了他,杀死八千居民,又将三万人掳走,卖往各地为奴60,结束推罗的寿命。只是推罗在末日仍会复苏,在神国里有分;神的旨意,人不可测度。

四、以赛亚的「启示录」(24-27章)

序言

24-27章承接上文的思路,仍是向世界列强宣告前来受神的审判的预言,但因本段所涉及的地理范围论及万国前来受审判,比前段(13-23章)更广(全地性),审判的程度更严厉,似乎「天翻地覆」,「风云变色」,「死人复活」,「神在选民中作王」等字句反复出现,所以应验的时日较趋向末世时代,以致本段(24-27章)称为以赛亚的「启示录」。已故德籍希伯来文专家F. Delitzsch曾指出本段乃是上段的「总结论」61;这话是全段最佳的诠释。

A. 第一篇信息:神审判全地(赛24:1-23)

1. 世人的审判(赛24:1-13)

a. 审判的对象(赛24:1-2)

紧接着外邦国受审判的宣告,神向全地发出审判的来临(赛24:1),这是避免有人认为只有十国受审判,其它则「逍遥法外」,于是作者继续讲述神向全地发出审判的预告,使全地都晓得神是公义的。

当神施行审判时,他将使全地「空虚」(boqeq,参创1:2),「荒凉」(boleqah),大地翻转,居民分散(赛24:1),这情况委实惊人。接着的六对人物(表征全人类),均不能逃脱神的审判:

(1)百姓与祭司。

(2)仆人与主人。

(3)婢女与主母。

(4)买卖的人。

(5)借放债款者。

(6)取利与出利者(赛24:2)。

如此全人类都在神的震怒之下。

b. 审判的因果(赛24:3-13)

地上悲哀衰残是因他们违背律法,如杀人放火、欺诈盗名、背叛永约(赛24:3)。「永约」是指摩西的约(参出31:16),因世人破坏了神的律法,以致受咒受罚(赛24:4-6),平常的欢乐,皆变成荒凉一片(赛24:7-11),各处皆哀鸿遍野,人间全非乐土,能逃脱这次审判的只有极少数人(赛24:12-13)。

2. 信徒的保守(赛24:14-16上)

在神审判世界中,不少义人称为「剩下的人」、「所剩无几的人」(参24:6,13),将从四面八方扬声欢呼,因他们蒙神的保守,现将荣耀颂赞归与神。24:15的「在东方」,(原文baurim,意即「在火光中」,有译作「在东方」)(如RSV,NEB,JB)可作「你们要举起光来(如烛光节,燃灯节来荣耀神)」62。而24:16的「义人」(原文是「义者」)是指神,因神是值得世人颂赞的。

3. 宇宙的审判(赛24:16下-22)

乍听全地都在神震怒审判之下,先知内心流露极大的伤感,狂呼自己「消灭了」、「有祸了」(赛24:16下),因诡诈遍地,以致神的审判必临到,人无法逃避(赛24:17-18),如古时洪水淹没世界一样,罪使整个地球塌陷下去(赛24:19-20上),这岂非像末日大战后的情况,尤如启示录所描述的(参启6:12,21:1;来12:26-29)。

全地受审判,在「那日」必然成就。神的审判上及天使领域(「高处众军」,指堕落天使)下及地上列王(赛24:21)。他们将如囚犯一样,不久(「多日之后」)便提堂审讯,宣判定罪(赛24:22)。

4. 神国的建立(赛24:23)

在地上罪恶全被肃清后,日月光也不用发亮(参60:20),因神在地上设立国度,众长者(即历代的信徒)也必敬奉他,直到永远。

B. 第二篇信息:以赛亚之歌(赛25:1-12)

1. 赞美的因由(赛25:1-5)

连接上文的思潮,虽然全地都受审判,但耶和华至今仍然作王(参24:23)。这是值得赞美的,所以先知不期然地发出赞美神的感言。全章是首乐章,颂赞神国建立的情形。

先知述说神配受赞美,根据三个因由,以「因为」(ki)作代表:

a. 25:1——因(ki)神伟大的作为,证实神是忠信、诚实、可靠无比的。

b. 25:2-3——因(ki)(中译本没有译出)神使外邦国倾覆,使那些逼迫选民的「刚强的民」,「强暴的国」至终都能敬畏神。

c. 25:4-5——因(ki)神作「贫穷人、困乏人、急难者」的保障,又作风暴炎热的避难所(赛25:4),他又使外邦人的嚣张、强暴人的凯歌如热气下降,被云影消化(赛25:5),这景况将于神在地上作王时才实现。

2. 赞美的保证(赛25:6-8)

本段继续上文赞美的因由后,现在论到神为世人所预备的。先知以四个「必」字,指出神为世人的计划:

a. 神必为全地预备「丰盛的筵席」(比喻「天国在人间」)(赛25:6)。

b. 神必除去「遮盖万民的物」与「万民的帕子」(喻「死亡」)(赛25:7)。

c. 神必(和合本译「已经」)吞灭死亡(赛25:8上;参林前15:54)(此点申述上文)。

d. 神必除去选民的羞辱,即赐予选民最后的胜利,及在天国里享永福(赛25:8下)。

3. 赞美的对象(赛25:9-12)

在本段先知继续发出赞美的语句,重复形容这位配受赞美的神:「看哪,这是我们的神」。他在三方面写出神的特点:

a. 神是我们素来等候的(赛25:9上)。

b. 他是「拯救」我们的(赛25:9下)。

c. 他是向仇敌施报应的(作者以摩押为例,可能因摩押永远不能进入神的会里)(参申23:3;尼13:1)(赛25:10-12)。这一切都在「那日」应验无误(赛25:9)。

C. 第三篇信息:犹大人之歌(赛26:1-21)

1. 信靠的表白(赛26:1-7)

a. 义人的救恩(赛26:1-4)

接着上文神为选民施行救恩后,神的选民也加入先知的颂赞,要点分五方面:

(1)有神作坚固的城(赛26:1上)。

(2)有救恩为城墙外郭(赛26:1下)。

(3)守信的义民可自由出入(赛26:2)。

(4)坚心倚靠神的人必蒙保守得「十分平安」(原文「平安、平安」)(赛26:3)。

(5)神是永久的盘石(赛26:4)。

b. 善恶的对比(赛26:5-7)

神是公义审判的神,必对付高傲的人(「高处」、「高城」),因他们常自以为是,目中无神,欺凌贫苦弱小。神必为这些受苦的人伸冤(赛26:5-6),而义人是倚靠神的人,则蒙神眷顾(赛26:7)(参26:3)。

2. 义人的呼声(赛26:8-19)

本段与上文(赛26:1-7)在内容性质上异常接近,也关乎向神表达由信靠而产生的爱慕与心愿,是义人的呼声。全段分七个分题,每题皆以「耶和华啊」开始,其中有甚多善恶的对比:

a. 26:8-10——义人的路虽崎岖难行,仇敌满途,幸好有神同在,向仇敌施行审判,所以安全无惧,只等候神的扶持与修平便可(赛26:8),这是义人常羡慕要追求的人生目标(赛26:9)。于此J. F. A. Sawyer说,可见神十分投入拯救世人的行径63。可惜神虽以恩惠善待恶人,但他们仍怙恶不悛,妄视神的威严(暗指神的审判)(赛26:10)。

b. 26:11——接续上文论恶人不顾念神的威严,此处论及他们不看神的手高举(喻「神即将施行审判」),他们必看见神为选民作伸冤性的审判而抱愧万分。

c. 26:12——因神为投靠他的人「建立」(中译「派定」)平安,一切均蒙神「一手包办」,这是信心安稳在神手中的呼声。

d. 26:13-14——神的选民在历史上虽曾受制于外人(如士师时代),如今选民决心倚靠神(赛26:13),所以敌人受神重重惩罚,死了绝不能复活回来报仇(赛26:14)。

e. 26:15——神解救遭难的选民国之后必增添他们的人口,及他们的地界,比喻平安与胜利永在选民当中,但将在「那日」(赛26:1)才能应验。

f. 26:16——在选民处国难厄境时,选民向神求恩,但那是神的惩罚(藉外人的手管教选民),所以他们只能「倾心吐意祷告」(原意为「仅有微少力量发出嘶叫的祷告」,如NIV),如产妇临盆时在痛苦中的喊叫。

g. 26:17-19——选民所经历的急难如产妇待产时的剧痛,但产下的不是胎儿,而是「风」(指没有,喻「死胎」)。他们没有力量拯救国土,而外敌也没有败征(赛26:18),这委实是幅丧胆的图画。「但」(中译本漏译)死人将复活,属神的人(「你的死人」)引吭高唱凯歌,如历尽黑夜的早晨甘露,清爽而充满活力,地也不能捆锁其中的死人(赛26:19)。26:19是数节复活经文中的重要经节,但这里只论及「义人的复活」,至于恶人的复活(参但12:2)。

3. 诚意的劝告(赛26:20-21)

在结束全段歌颂前,作者乘机向同胞发出诚意的劝告。在神的审判临到时,务必隐藏神的怒气,进入密室(比喻在那里与神密交,等候神的拯救),待怒气过去,因神已「迫不及待」要为选民伸冤,一切血债(如埃布尔被杀的事,参创4:8),均获偿还。

就预言文学而言,「忿怒」一词的确有「末世意义」,尤指末世时的「灾难时期」(参启6:16-17,15:1)。这词回应26:1的「当那日」的前后处境,而「耶和华从他的居所出来」是「主再来」的预告64

D. 第四篇信息:以色列之歌(赛27:1-13)

26-27章的主旨,差异不大,两章都是颂神的诗歌,是信心的凯歌。学者视上文(赛26:1)是犹大人唱,这段(赛27:2、6、12)是以色列人唱;那么,这两章则代表神的选民大合唱。就主题而言,可分两个回合,每回合都有恶人受罚、选民蒙福这两大要点。

1. 第一回合(赛27:1-6)

a. 恶人的审判(赛27:1)

连接上文的思路,当「那日」来临时,神必将选民的仇敌尽情歼灭。先知以极优美的诗意词汇,形容这次大歼敌。「鳄鱼」是迦南神话中被巴力杀戮的怪物(作者在这里借用当代盛行的传说为例,并不表示接受传说的事实),又是「快行的蛇」(参伯26:13),「曲行的蛇」。不少学者视「快行的蛇」与「曲行的蛇」分别指底格里斯(Tigris)及幼发拉底(Euphrates)两条大河(喻亚述及巴比伦),因前者洪流冲涌(「快行」)后者弯曲(「曲行」),延伸万里。此外,神的刑罚也临到「海中大鱼」(比喻埃及,参51:9;结29:3),他们先后受神「刚硬有力的大刀」(比喻审判)。

b. 选民的复原(赛27:2-6)

在神刑罚选民国历代的侵略者后,先知发出颂赞感恩的诗歌(赛27:2),如5章「葡萄园之歌」般,作者以神为葡萄园的园主,悉心料理这园,如差派先知仆人照料(赛27:3;参5:5-6)。无奈这园不争气,长满荆棘蒺藜。但神不以此为忤,反愿与荆棘为敌(喻国中的恶人),将它焚烧(赛27:4);或许让荆棘忍受(「持住」)主人的能力(焚烧之力),盼望它与主人和好(赛27:5)。

无论如何,这葡萄园内的荆棘清除后,葡萄园势必发芽开花,果实丰盈,整个世界也受惠(赛27:6)(正是埃布尔拉罕的约完成时,参创12:3)。就历史言,这先前没应验的例子,可在「那日」(赛27:2)便应验了。

2. 第二回合(赛27:7-13)

a. 选民的审判(赛27:7-11)

本段强调神审判选民的刑罚,不像他审判选民的仇敌那么严厉,苦痛固然不在话下,但不像审判外邦人那样永久(赛27:7)。神打发选民到被掳之地,是「相机宜之举」(指为达到某目的而行);神与他们「相争」(指藉外邦人的侵略),如暴风一样将他们赶逐至被据之地,全是相机宜的(赛27:8)。神的用意是要选民在国难当前,便向神求恩赦(参亚12:9-10)先知说:让外敌侵侮他们,就是「全在乎此」(赛27:9),他们罪得赦后,必粉碎一切偶像祭坛,清心求告神,但他们的城市先被外敌蹂躏破坏,田园变旷野,牛犊无人看管,吃尽不该吃的枝叶(赛27:10),余枝只供柴火之用,全因选民愚昧无知,离弃创造他们的神的后果(赛27:11)。

b. 选民的复原(赛27:12-13)

作者记述神如何审判选民时,内心不期然发出极大感触,幸好神给他启示,在「那日」选民必蒙神恩待复原。那时神从各地收聚选民,使他们归回故土。东面的大河及西面的埃及小河,是应许地东西两边界,代表整个应许地(参创15:18;民34:4-5)。现今神像农夫打树拾果一样,亲自捡拾收藏他们(赛27:12),将以色列从被掳之地(亚述与埃及为代表)带回锡安,在那里恢复原有的神治国度,以神为他们的敬拜对象(赛27:13)。24-27章就以这伟大的预言,作为全段的结束。

五、祸哉之书(选民国的祸哉)(28-33章)

序言

28-35章是一大单元,分两部分;前部分(28-33章)主要是宣告祸哉,次部分(34-35章)则在灾难与国度(祝福)。选民国经历国患的苦楚后(神炼净他们的方法),神又向他们施恩,这样「责备、审判、施恩」,是本书一贯的主题。

在13-27章惩罚列国的预告完毕后,作者已经证实神是列国的主宰;现今在28-35章里,他向选民申证,投靠人必招致祸患,投靠神必有无穷祝福。这大段落(28-35章)可分两段细述:

1. 28-33章,焦点在投靠人招致祸患。

2. 34-35章,强调投靠神的人福上加福。

就历史而言,第一段似处在叙利亚灭亡(732B. C. )或北国以色列灭亡(721B. C. )的时段中。在这时,犹大国的外交政策似有改变,先前他们一心一意倚靠亚述外援,现在转向埃及(参30:3,31:1)。先知视这与人结盟的后果与先前的并无不同,所以先知在这里发出一连串祸哉的宣告,若犹大一意孤行,后果必遭灾祸。从格式上言,28-33章是以六个祸哉组成,称为「祸哉之书」。

A. 第一祸哉:以法莲的祸哉(赛28:1-29)

1. 以法莲受罚的因由(赛28:1-10)

「祸哉」(hoy)原为葬礼时悲哀的哭声,为一种丧挽的歌。在这里先知向以法莲发出第一个祸哉。

「以法莲」代表北国以色列,他们在主前721年亡于亚述手上,所以这祸哉必在主前732至721年中发出。作者虽是南国先知,但他将北国即将灭亡的原因,向南国发出,旨在警惕南国的人,不要重蹈北国灭亡的覆辙(参结23:记「两姊妹的故事」)。先知提出以法莲灭亡的三个因由:

a. 心里高傲(赛28:1-6):以法莲即北国,亚哈之父暗利将首都撒玛利亚建在极肥沃的山坡上,花草林木极其茂盛。他们常在节期穿戴美艳夺目的花环为「冠冕」饰物,并引以为荣(赛28:1)。作者形容北国的人如酗酒的人,理性沉醉,心高气傲,但神早已预备大能大力者亚述国(在撒缦以色身上应验),像巨风狂台、冰雹骤降、大水涨溢,席卷整个国家(赛28:2-4)。28:5-6似是先知迫不及待的宣告;那时神必不全然灭绝国家,他们必有仍然敬奉神的余民,神必作他们的王(「荣冠华冕」)(赛28:5)。他赋予国家审判官公平的灵,使国家太平,公正不曲;此外还赐予国中的勇士力量,打退仇敌。这正是弥赛亚在地上执掌王权的情况(参11:1-9),一切均在「那日」(赛28:5)全然应验。

b. 错解默示(赛28:7-8):另一原因就是他们的宗教领袖、祭司与先知,都错解神的默示。解释神的默示本是官方的职责,现今他们竟然昏醉歪倒,可见真理荡然无存,以致谬行审判,国中是非歪曲,黑白不分,真是暗无天日。

c. 讥诮圣言(赛28:9-10):这些昏醉的先知、祭司,又讥诮以赛亚的教训只为了婴孩而发,又说以赛亚在神的命令与律法上,妄加私意,曲解神的圣言,只能这里说一点,那里又说一点,没有实质内容,使人误入歧途。

2. 神施罚的宣告(赛28:11-22)

本段继续论以色列受罚的原因,也是审判的宣告(注意五个「因此」ki字另一意义,中释「所以」)(赛28:11、13、14、16、21):

a. 28:11-12——28:11起首词ki(和合本漏译)指出国家百姓皆拒绝先知的话,因此神要以外邦人的语言(参申28:49;耶5:15)教训他们(含义说外邦国必侵略他们)(保罗在林前14:21引用这里的经文解释方言原来的目的)。神曾对选民说(透过先知的口),要他们信神,不用畏惧,信靠神可得安息,只是他们不肯听从(赛28:12)。

b. 28:13——国家百姓皆讥诮神的先知,目中无神,因此(ki)神使审判临到他们。神的方法是用外邦人的舌头,教导他的子民,正是他们在神的命令上加上外邦人的命令,在神的律例上加上外邦人「这里加一点,那里加一点」的律法,使他们东歪西倒,听不明外邦人的禁令,且成为别人的奴仆(「陷入网罗,被缠住」)。

c. 28:14-15——国家领袖(「亵慢的人」,「辖管的人」)将成外邦人的奴仆,因此(ki)中译「所以」需要接受神的警告,可惜他们不倚靠神,反与埃及结盟,先知喻之为「与死亡立约」,「与阴间结盟」(喻必死无疑),他们还以为从此「大水不会冲倒龙王庙」,安逸平安。先知说这是以谎言为避难所,在虚假里藏身,正是政治上的鸵鸟政策。

d. 28:16-20——国家倚靠外邦人力,因此(ki,中译「所以」),神为他们安置稳固又宝贵的基石亦无效(赛28:16-17);到敌军来时,如冰雹骤降,大水涨溢,直冲下来,威势难挡,结果是「被践踏」,「被掳走」,敌人每次经过时都在他们身上肆虐蹂躏一番。凡明白这传言的,必惶恐万分(赛28:18-19),所以与敌人结盟,就如俗语说:「人长床短,人大被窄」(喻「有等于无」),有盟等于无盟(赛28:20)。

不少学者(如G. Grogan;F. C. Jennings)视28:16的「石头」是弥赛亚(参8:14;罗9:33,10:1;彼前2:4-6),因这石头是「试验的石头」,「稳固的根基」,「宝贵的房角石」,「信靠的人必不着急」。这确实是神的保证,靠此神以「公平为准绳」,「公义为线铊」。这是神至终的心意,要在「那日」才能应验(参28:5-6)。

e. 28:21-22——响应上文信靠神的人必不着急,「因此」(ki,中译本漏译;28:21)神必如先前在毗拉心山击败非利士人(参撒下5:17-25),及在基遍谷以冰雹降灾于迦南人身上一样(参书10:11)作成「非常的工」,「奇异的事」(比喻人不能靠己力成就的事),反降罚于神的选民身上。先知趁此奉告劝诫他们不要亵慢神,免得他们的绳索绑得更紧(赛28:22)。

3. 选民受审判的目的(赛28:23-29)

先知要求国家领袖留心细听他的话(赛28:23)。若神费尽苦心要借着审判炼净他们,务请他们从中吸取宝贵教训。先知在这里藉用农夫耕种的比喻,指出四个基本教训:

a. 耕地的人不会常开垦耕地(赛28:24)。

b. 既已耕地,定必试种各类植物(赛28:25上)。

c. 他又按种子的性质在定处种植(赛28:25下)。

d. 再者,种植后也用适宜的工具,将农作物制成粮食(赛28:27-28)。

作者以种植的过程为喻,指出神是有谋略与智慧的农夫,不会随便让人漫无目的经历审判。

「垦地、撒种、磨碎」等都是制作食粮的步骤,所以28:29是全段的结论,给予选民希望与安慰,叫他们明白神的作为,神大有谋略与智慧。

B. 第二祸哉:耶路撒冷的祸哉之一(赛29:1-14)

1. 耶路撒冷之祸(赛29:1-4)

作者以「唉」(hoy,可译作「祸哉」)述说神的审判现今临到圣城。他两次直呼这「大卫安营的城」为「亚利伊勒」。这词的意义指圣城本为祭坛的城(参结43:15)因以色列本是祭司之民(参33:20;出19:5-6)。

神向耶路撒冷发出的祸哉,虽然他们以宗教活动为荣,但神知道他们只有外表的敬拜(参下文29:13),所以宣告凡离弃神的,神也离弃他们;只是神的离弃乃是暂时的,因神仍以他们为「亚利伊勒」(赛29:2)。

神在历史以亚述(721B. C. ;701B. C. )、巴比伦(586B. C. )先后成为惩罚选民的工具;这两大帝国在进攻别国时,都喜欢用「屯兵围困」的方法,又用「有轮的高台」(中译作「迭」)为渡兵过城墙的方法(赛29:3),选民便这样败亡了。作者以不寻常的词汇形容选民的悲伤哀号、城亡及人亡;哀鸣的声音如幽冥一样出自鬼城(赛29:4)。

2. 耶路撒冷仇敌之祸(赛29:5-8)

作者先述耶路撒冷的灾祸,然后继续说耶路撒冷的仇敌也不能逃脱神公义的手。神不偏待人,也不对罪苟且。在人看来,仇敌虽强,但在神看来,他们只像细尘与飞糠(赛29:5-6)。他们攻伐亚利伊勒国的大计,只是「梦境」与「异象」,又如人在「梦中吃饭」,「梦中喝水」,醒后仍腹空与口渴(赛29:7-8)。先知用以描绘仇敌的祸哉字汇,令人拍案叫绝(注意本段的「像」与「如」)!

3. 耶路撒冷受罚的因由(赛29:9-14)

先知的心情起伏不定地交替着,他又述说选民受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注意两个「因」)(赛29:10-13):

a. 因民昏蒙(赛29:9-12)——先知的话充满失望与放弃的意味(非命令式),指出选民缺乏倚靠神的心,非因醉酒,而是已落在神「任凭式的审判中」(即「放弃」之意)。因选民在极大的恩典下,仍不悔改;神以沉睡的灵浇灌他们,使他们不能明白先知、先见的训诲与默示(赛29:9-10);其它识字与不识字的,都不能明白(前者因书卷封住,后者因不识字)。

b. 因民伪善(赛29:13-14)——因为百姓心口不一,敬畏神只因别人的吩咐与催促,非自发自愿,所以神会在他们当中行出奇妙异常的事,连国中的谋士也料想不到,那是他们「亲埃及的计谋」产生了适得其反的结果,神的审判迅速来临。

C. 第三祸哉:耶路撒冷的祸哉之二(赛29:15-24)

1. 恶人的祸哉(赛29:15-16)

作者继续警告那些暗中与埃及结盟的国家首领有祸了,他们必游说国家首脑与亚述毁盟,反与埃及订约65。29:15的「向耶和华深藏谋略」,应译作「谋略深藏躲避神」,即他们秘密开会设谋,满以为这样可以瞒天过海,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他们看窑匠为泥,所以先知说他们把事颠倒,倚靠人非信赖神。神是创造主,人只是被造物,人岂能在暗中行事而神不知晓!

2. 义人的福乐(赛29:17-24)

作者由以色列「黑暗的祸哉」,转到「光明复原的前途」,这是神能造成的,在神国实现时应验。

先知在上文指出他们本末倒置,忘记了神的大能;又秘密会,视神如无物,以为神局限在天地间某一小角落。在此作者在四方面陈列神奇妙的作为,这些作为很快便会实现(「只有一点点时候」,29:17):

a. 经审判后,黎巴嫩荒凉的地土,必变为肥田及树木,荒芜之地回复原状(赛29:17)。

b. 身体残疾也会复元(参耶稣所行的神迹,证明神国临到人间)(赛29:18)。神迹时代又在人间出现。

c. 谦卑与贫穷均能享受神恩,因他们接受神的拯救,因为神已为他们伸冤(赛29:19-21)(主耶稣的八福中有两福是论及这些人,参太5:5)。

d. 在这时神必照着应许给列祖的(亚伯拉罕之约),将给他们成就,这时全地都尊神的名为圣(参太6:9),人人都认识神,没有心中迷糊的,因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如海洋一样遍满全地(参11:9;这是杰里迈亚之约的应验,参耶31:34)(赛29:22-24)。

这四方面的应许应验在弥赛亚于地上掌王权之时。

D. 第四祸哉:犹大的祸哉(赛30:1-33)

1. 与埃及结盟的虚无(赛30:1-17)

a. 责民倚恃埃及(赛30:1-7)

30-31章在主题上一致,在文学风格上可分成两个祸哉。本章着重与人结盟及与神结盟的对比,下章着重投靠人、放弃神的灾祸。

作者分三方面责备选民:

(1)责备他们倚恃埃及。

(2)责备他们违逆神的话。

(3)责备他们藐视拯救。

作者斥责神的选民为「悖逆的儿女」,在与人结盟时也没有求问神(不用说,更不会倚靠神了)(赛30:1的「不由于我的灵」,表示先知对神的带领异常敏锐,这是正典形成的一个准则)66,所以「羞辱」、「惭愧」(赛30:3)必是他们的结局。

可能在这时,先知明白犹大的使臣已来到埃及,被全国欢迎67。埃及北部三角洲的琐安(这是古时选民滞留四百三十年受苦的地方)及南部的哈内斯,均接见这些使臣(赛30:4),但他们必不成功(「不利他们的民」指埃及)(赛30:5),因为埃及视这结盟对他们毫无帮助,犹大使臣此行必徒劳无功。

作者这时插入一段「南部牲畜的默示」(赛30:6),可能那是使臣队伍下埃及所实行的路。他申述他们此行又是徒劳无功,枉费财物(赛30:6-7)。按先知的意见,埃及如坐而不动的拉哈伯,为甚么要找他们结盟?30:6的「牲畜」原文指「河马」,是尼罗河特产,常在尼罗河中不动声息。牲畜是古帝国喜用的国徽,河马是埃及的代号;此外,古埃及也用拉哈伯作为「国兽」。「拉哈伯」(rahab,意即「硕大」、「骄傲」)为古神话中凶恶无比的毒蛇或鳄鱼,圣经多处用他比喻埃及(参51:9;诗87:4,89:10)。先知在这里打个譬喻,拉哈伯虽然硕大无比,恶毒难驯,然而他只是坐而不动、毫无霸气的动物,何必向他讨好求助!

b. 责民悖逆神言(赛30:8-14)

神吩咐先知将上文的话刻在版上,成为书卷,传给后世,以免后人重蹈覆辙,因为选民是悖逆、说谎、漠视训诲的人(赛30:8-9)。他们不想看先知所看见的(指异象),也不想听先知传正直的话,只想听柔和、虚幻之言(赛30:10)。他们还教训先知离开正路,不要提说神的名字(赛30:11)。他们着实落在一个可怜的景况里,因此,神的审判不久便来临,如高墙的裂痕,大至凸出来,随时坍塌(赛30:12-13)。神又像窑匠尽情打碎瓦器一样,直至片瓦不全,用途全废(赛30:14)。

c. 责民藐视拯救(赛30:15-17)

在国家政治彷徨惊悸之际,神说:「得救在乎归回安息,得力在乎平静安稳」,这是神施恩的秘方。「安息」代表神的看顾;在这「平静与安稳」的状态中,力量归回,没有忧虑,也无惧怕,因神必看顾及拯救,只是他们不肯(赛30:15)。他们反说若有危难时,可倚靠马力逃命,怎知索命的人比他们的马更快(赛30:16)?敌人一来,无人能挡;敌人中一人叱喝,己方千人逃跑;五人叱喝,全部奔命;剩下的像山顶旗杆,孤立无援,死路一条(赛30:17)。

2. 与神结盟的福祉(赛30:18-26)

a. 属灵的(赛30:18-22)

30:18起首的词「所以」(welaken,由连接词、介系词、副词三字组成)介绍下文,并将上下文作一对比;而这节可成为全书的钥节68。先知指出与神结盟,在属灵、属地和属国家三方面,福泽无穷。在属灵方面,神必向选民施恩,他是施怜悯、又公平、又应允人祈求的神(赛30:18-19),虽曾审判他们,但艰难困苦有如教师,教导他们行在正道上(赛30:20-21),所以他们需弃掉所有假神,假神是没用的(赛30:22)。

b. 属地的(赛30:23-26)

神的恩典是属灵的,但也有属地的物质方面。在神的统治下,农产肥美丰盛,田野的牲畜,在宽阔草场上,大大享受,连耕地的畜类也能吃「扬净的」(表示纯净无杂质),及加盐有味的饲料(赛30:24)。以前杀戮的日子,高台倒塌之地,现在川流河涌,美景回复(赛30:5)。当神缠裹百姓伤处时,日月增辉,日月像七日的光全放在一天内发光般的炽亮(赛30:26)。

c. 属国家的(赛30:27-33)

在国家方面,当神眷顾百姓时,也是他的怒气向选民的仇敌(如亚述从远方来)报复的时候。先知以神显圣的词汇(如诗18:7-15),形容神的怒气,如火烧、如密烟上腾、如涨溢河水、如筛箩、如无辔头勒住的马嚼环,到处乱走。这些词藻华丽过人,神的审判是彻底的(赛30:27-18)。审判过去后,祝福临到选民,如人欢庆喜节一样,「欢乐笙歌到处扬」(赛30:29),因神显出他降罚的膀臂,吞灭选民的仇敌(赛30:30)。

在30:31-33,先知直说犹大的仇敌是亚述人,神将「命定的杖」(比喻惩罚)加在他身上(赛30:31-32),后果就是在陀斐特谷(耶路撒冷南部欣嫩子谷,焚烧垃圾之处,也是选民先祖献儿女给亚扪火神摩洛之地,参王上11:7),备好火与柴,等候神「发火」,最后的胜利是属选民的(赛30:33)。

E. 第五祸哉:投靠埃及的祸哉(赛31:1-32:20)

1. 投靠埃及的祸哉(赛31:1-3)

上文多处责备投靠埃及的人(参30:1-7),今作者从另一角度去覆述,强调投靠外援是枉然的,所以有31章是30章的「小副本」的说法69

先知承受一种绝对信神便能得胜的信心,认定一个国家只仗赖军力,必注定失败(赛31:1),所以向国民提出,神比埃及更可靠的几个理由:

a. 神更有智慧(赛31:2上)。

b. 神有能力施审判(赛31:2中)。

c. 神不反悔自己的话(赛31:2中)。

d. 神必报应恶人(赛31:2下)。

e. 神非血肉之躯(赛31:3上)。

f. 神是人无法比拟的(赛31:3下)。

2. 投靠真神的稳固(赛31:4-32:20)

a. 神的应许(赛31:4-6)

作者以两幅图画形容神的牢靠,可解脱选民的厄境,「因为」(ki,30:4启语词,和合本漏译),这是神给他的启示:

(1)狮子攫取掳物后,不惧牧人(或猎人)来攻击,神也这样保守选民(赛31:4)。

(2)母搧鸟翅护雏,神也必保护耶路撒冷(赛31:5;这节的「越门」,原文即逾越节的「逾越」,比喻「保守」)。这位神才值得投靠,因他应许可靠。选民哪!你们归回神吧(赛31:6)。

b. 神的作为(赛31:7-32:20)

(1)神在审判中(赛31:7-9)

在神为选民伸冤时(「到那日」),选民已抛弃崇拜偶像的陋习,因神必作他们的神(赛31:7)。亚述这时必受神审判,必倒在「非人的刀」下(指「神迹性的审判」),如交由「死亡天使」去执行(在历史中如西拿基立侵耶路撒冷之役就是一例,参37:36)。在神向亚述施行审判时,亚述的「盘石」(象征国家的军事力量)(如J. D. W. Watts;J. N. Oswalt),也必动摇,亚述看见敌人的大旗飘扬临近,更加惊惶失措,因为神为火烧锡安的敌人施行审判(赛31:9)。

(2)神的祝福中(赛32:1-20)

神的作为有审判也有祝福;在审判中有神的保守,在祝福中得享神的厚恩。作者从两方面叙述神的祝福:

(a)从人的王到神的王(赛32:1-8)——犹大国有不少君王,但没有一王能秉公行义,神于是兴起一位公义的王,取代选民的王。这王必秉公行义,并有助政局的首领(赛32:1;「首领」为复语词,以示多人助政)。这王(即「有一人」);先知没说是谁,但从此内容及与11:1-10的对照下,他必是弥赛亚王无疑。这位弥赛亚王必成为百姓的「四避之所」(避风、避雨、避旱、避晒的「避难所」)(赛32:2)。他也能使人摆脱肉体上的捆锁,瞎眼得见,耳聋得闻,神志不清变正常(如格拉森的狂人),舌结得解(赛32:3-4,统称为「弥赛亚神迹」),并能使人不再自傲(愚顽称高明)、虚伪(吝啬称大方)(赛32:5-7),反有永存的纯洁与高明(赛32:8)。

(b)从消极到积极(赛32:9-20)——先知以安逸无虑的女子为例,表明国家娇弱无能(赛32:9,参3:24)。他们以为国家安逸无虑,谁知「再过一年多」,骚扰便来,于是苦不堪言,如庄稼欠收的日子(赛32:10)。在仇敌骚扰临到时,必有哀哭,侮辱,田地荒凉,王室、贵胄与庶民皆遭殃(赛32:11-14)。

32:15-20的气氛骤变,是积极与光明的,那要等待圣灵浇灌下来(赛32:15上),是属灵及属地双重祝福应验之时(参44:3;珥2:28-29;结36:26-27)。在圣灵浇灌下(「那时」,32:16),地土由旷野变成树木(赛32:15下),公平与公义、平静与安息遍满世界(赛32:16-18;参弥4:4;亚3:10)。丰满与平安复临地上,乐园重现,这是神国实现于人间之时。

F. 第六祸哉:亚述的祸哉(赛33:1-24)

1. 祈求神的拯救(赛33:1-6)

先知宣告毁灭选民的亚述国,他们将来必自食其果(赛33:1)。圣经没有明说这「毁灭人的」是谁?从书的内容来看,这人无疑是亚述王,而「行事诡诈的」与「毁灭的」相称,应指同一人(如E. J. Young)。在历史上是指西拿基立;这人诡计多端,接受了希西家的贡物仍不退兵(参王下18:13-16),还兵临耶路撒冷城下,致使以赛亚在此时向神发出施恩的呼求。这求恩的呼叫,也是信心的呼唤(「我们等候你」)(赛33:2)。先知深信神一兴起,列国四散,像蝗虫尽吃禾稼一样;亚述尽被吞灭,他们先前掳掠回来的必荡然无存(赛33:3-4)。

就历史而言,这呼唤蒙一次应验(参37:14-20),然而在末世复有更大的应验,因35:5-6充满末世预言的景象,公平、公义充满锡安,一生一世得安稳,救恩、智慧、知识、敬畏、尊崇充满神的选民。这是末世太平鼎盛的世代,选民国的复兴虽在眼前,但更大的荣耀却在将来。

2. 祈求神降罚仇敌(赛33:7-12)

先知一面求神向选民施恩,一面求神降罚仇敌。33:7形容选民的外交使臣及「豪杰」(erellam,意即「英勇之士」,喻军事领袖),向亚述求和不遂,因亚述背约(亚述向小国背约,是很容易的事;别国向他们背约,他们则重加报复)70(赛33:8)。他们已接受希西家的贡金,现在竟进攻选民国(可见靠人总没有好结果),导致选民国备受蹂躏,优山美地变成衰残枯干的旷野、凋残之地(赛33:9)。但神向他们保证,他会起来(三次「起」),为选民退敌(赛33:10)。先知描述亚述败亡的用词也优美绝伦:「怀糠」、「生碎」、「呼气是火」,「已烧石灰」(硬石变灰)、「荆棘已割」(转瞬烧尽)(赛33:11-12),表示神的审判是彻底的。

3. 呼求世人归向神(赛33:13-16)

先知以神为发言人向全国(「远方」、「近处」)发出呼吁,当归向真神,人的能力有限,惟有神才是大能者(赛33:13)。先知随即响应这呼吁,代人回答。他似乎在说:「是的,神是吞灭的火,是永火。罪人、不敬虔的人怎能与这大有审判之能的神同住?」(赛33:14)接着先知又自问自答,能与神同住的是这类人:行事公义、说话正直、憎恶欺压无助的人、生活纯洁、不受贿赂、耳目清净无邪(赛33:15)。这些人的生命必居高处,有盘石为保障,粮水永不缺乏(赛33:16);表示信靠神的人一生大有安全感,无忧无虑,身心灵皆健康、满足、喜乐。

4. 宣告神必保守(赛33:17-24)

先知的预言,往往是历史与末世的融合,又是物质与属灵的调合。先知说那归向神的,必见王的荣美(赛33:17)。这王不是亚述王,也不是希西家王,更不是神;他是弥赛亚王。因「王」字缺冠词,表示是一个理想的君王。

在这位弥赛亚王的掌权下,国境辽阔(赛33:17)。在那时,选民必回想以前「惊吓的事」,指亚述犯境时的震惊,敌人的数目何其多,贡银何其大,而站戍楼的兵士等也不再存在了(赛33:18-19),因那时,耶京太平盛世,神与他们同在,江河上没有任何敌船(「荡浆摇橹」指普通船;「威武的船」指战船)逼近犯境的危机(赛33:20-21)。因那时,神是他们审判的士师,是他们的立法者,是他们永远的王,又是他们的「救主」(赛33:22正是全书的中心主题)。

在结束本段的思路前,先知覆述信靠神的人所得的各项恩典:

a. 缆索松开,桅杆不能栽稳,篷不能提起来(赛33:23上)——不用扎紧桅杆,也不用扬帆(作备战),因有神同在,所以先前对敌人的惊惶已不复存了。

b. 瘸子将掳物分去(赛33:23下)——最荏弱的人也可分夺敌人的掳物,锡安过去光荣强盛的情况得以复见。

c. 城内居民没有生病的(赛33:24上)——国家没有政治的危机,民间百姓也没有各种疾苦,这情况留待末世才会实现。

d. 百姓的罪孽都赦免了(赛33:24下)——神与选民的关系恢复正常。全段(赛33:23-24)正是神给选民「大卫的约」及「新约」应验之期。

六、灾难与国度(34-35章)

A. 序言

作者全章的重点落在审判与复原两方面。审判是复原的前奏;神向万国发怒施行审判,这是他向选民国施行复原与祝福的预备。

34与35两章为一单元,是上下集的信息,34章论神是审判人的神,也是为选民复仇伸冤的神;35章接上文论神为选民伸冤后的祝福。这两章的信息构成「先患难,后祝福」的末世图画。

B. 全地的审判(赛34:1-17)

先知所用的格式与1:2开庭审讯的语调相同,是法庭聆讯的森严景象,他以三对词句形容并呼召全地都要前来听审:「列国」与「众民」;「地和其上所充满的」;「世界和其中一切所出的」。

1. 审判因果(赛34:2-15)

a. 原因(赛34:2-10)

全地都站立在审判的神面前,俯首静听神宣告受审的原因(赛34:1),作者在四方面(四个「因为」ki;34:2、5、6上、8)叫听者明白,他们受审判是自食其果:

(1)因神发愤恨(赛34:2-4)——神公义的愤恨是审判的起点,他现今向列国(赛34:1)大发义怒,因他们本身罪恶满盈,且向选民尽行肆虐,如今神按创12:13的原则,向他们施行审判。这审判惊天动地,连天上万象都卷起来,这是末日世界被罚的情景。太24:29与启6:13-14,都引用此段为末日来临的描述。

(2)因审判的刀届临(赛34:5-6上)——神的审判像刀喝满仇敌的血,临到以东身上。以东(与摩押,参25:10)是以色列最邻近、最恒久及最猛烈的世仇(不像亚述、巴比伦、埃及只是一时的侵略),所以他们代表选民历世历代的仇敌71

据王下16:6记,在以赛亚时代,即亚哈斯年间,以东曾吞占犹大国境。在其它时代(如俄11所论的时代),以东对以色列仇恨甚深,常助外人虐待选民(参诗137:7),并在犹大灭亡时,隔岸观火,幸灾乐祸,落井下石(参哀4:21)。先知以西结后来也以以东受罚,为以色列最后强敌被歼灭的代表(参结35:15)。

(3)因神有献祭的事(赛34:6下-7)——作者以献祭为暗喻,描写神向死海东南23里以东的古都「波斯拉」(意即「穿不通」,喻「稳固」),大施审判。「野牛、牛犊、公牛」等国家首要人物都接受神的审判。地上也喝醉了人的血,尘土吸满了献祭的脂油(喻罪恶满盈之日临到了)。

(4)因神有报仇之日(赛34:8-10)——先知称这审判为「报仇之日」、「报应之年」(赛34:8),以致以东的河水因火患之灾成为漆黑的「石油」(即俗语的「沥青」,参出2:3),尘土成硫磺(多年前神在以东附近的所多玛、蛾摩拉,天降硫磺烈火,毁灭那两城)(赛34:9)。接着,先知以四个形容词描写神彻底施行审判:昼夜不熄、永远上腾、世代荒芜、永无人行(赛34:10)。这景象宛如现代核子战争爆发后的情景。

b. 后果(赛34:11-15)

审判后的地成为各畜类集居的地方,这一带成了空虚混沌,而下文的「猫头鹰」该译作「夜鹰」。一片荒凉的景象呈现眼前。贵胄(horim,喻「以东王」)绝迹,宫殿变废垣,成野狗、鸵鸟及各样旷野走兽聚居之地(赛34:12-15)。

2. 呼民听训(赛34:16-17)

当预言应验时,人拿起「耶和华的书」(指以赛亚及先前先知的书),以便对照不讹,神所言不虚,不需找伴偶对证(赛34:16上)(参上文34:14-15的「与伴偶对叫」或「与伴偶聚集」有些版本没有「无一没有伴偶」一句),因为神的灵必促成这些预言,神的灵必将旷野的野兽聚来,成为神的预言的见证(赛34:16下)。使他们永远长住以东地;喻以东将彻底被倾覆(赛34:17)。

C. 全地的祝福(赛35:1-10)

1. 福祉的描绘(第一回)(赛35:1-6上)

a. 有关地土(赛35:1-2)

35章与34章是强烈对比。上一章的结束是空虚荒芜,这章却是充满与丰富,但就性质而言,不少预言文字是双指性的,有在不远之将来应验的部分,也有在末世才完全应验的部分。此外,一些预言文学也有双重应验,有指属灵的应验,也有指属地(属物质)的应验。不少先知在发预言时,双指性及双重性会同时出现。

在神审判后,人地皆复原;旷野与沙漠为希伯来文学的相对词,将来必开花繁盛;利巴嫩、迦密、沙仑的华美必归还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字义「美地」)。那时人必看见神的荣耀与华美(参罗8:13-25;预告全地仰望「复原」时刻早日降临)。

b. 有关世人(赛35:3-6上)

不但地土由荒芜变为肥田,连人也转弱为强(赛35:3),在神为选民报仇与拯救的日子(赛35:4),那时瞎眼的、耳聋的、瘸腿的、哑吧的(代表身体残缺)全得复原(如耶稣所行的神迹,是这些预言的应验;参太11:5),神的拯救是全人的,包括属灵及属物方面(赛35:5-6上)。

2. 福祉的描绘(第二回)(赛35:6下-10)

先知的笔调(由地至人,又由人至地,又回至人)极活泼轻快,笔下有属灵的归回真神,也有属地的复原改变。

旷野沙漠将成为翠绿之处,本来「此路不通」的道路(只有野狗躺卧,狮子猛兽出没)(赛35:6下-8),如今竟成为康庄大道(赛35:9),赎民在其上行走(如往耶路撒冷参加宗教节期,敬拜朝见神;参2:3,30:29),没有人愚昧而致找不到往锡安方向的地步(赛35:8),路上也没有危险或闲杂的人同往,只有真心敬拜神的人踏上朝圣的路(赛35:9)。他们边行边歌唱,喜乐充盈,乐曲高扬,一切劳烦愁苦尽扫而空(赛35:10)。

D. 结论

35:10结束本段的预言,内容预告将来从被掳之地归回时的喜乐情况,但眼瞎、耳聋、瘸腿、哑吧的仍是一样,他们的复原要在将来,所以本段又遥望末日更大的归回,那是2:2-5预言的应验。

此外,35:10也结束13-35章的神学主题,而13-35章又是回答7-12章的主题:神是万国之主,万王之王,也是选民的救主及君王。


10 Harry Bultema, Commentary on Isaiah, Kregel, 1981, p.30.

11 这多是无千禧年派的见解,如E. J. Young, "Isaiah," New Internatinal Commentary, I, Eerdmans, 1972, pp. 101-102, 104,107, 117;D. D. Garland, "Isaiah," A Study Guide, Zondervan,1968, p.17.

12 如J. D. W. Watts, "Isaiah," :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Ⅱ,Word, 1985, p.368.

13 G. W. Grogan, "Isaiah,"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VI,Zondervan, 1986, p.35.

14 J. F. A. Sawyer, "Isaiah," Daily Bible Study Series, I, Westminster, 1984, p.24.

15 V. Buksbazen 上引p.126.

16 Harry Bultema, Commentary on Isaiah, Kregel, 1981, p.81.

17 J. D. W. Watts, "Isaiah," Word Bibilcal Commentary,,I, Word,1985, p.60.

18 E. J. Young, "Isaiah,"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I,Eerdmans, 1955, p.235.

19 J. Ridderbos, "Isaiah," Bible Student Commentary, Zondervan,1985, p.3.

20 J. N. Oswalt, "Isaiah,"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 I,Eerdmans, 1986, p.183.

21 J. A. Alexander, Commentary on the Prophecies of Isaiah,Zondervan, 1875(c), 1971, p.152.

22 R. L. Harris, "Isaiah," Zondervan Pictorial Bible Encyclopedia, III, 1978, p.322.

23 Harry Bultema, Commentary on Isaiah, Kregel, 1981, p.104.

24 J. A. Martin, "Isaiah," Bible Knowledge Commentary , I, Victor,1985, p.1047.

25 G. W. Gorgan, "Isaiah,"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 VI,Zondervan, 1986, p.60.

26 Alfred Martin & John Martin, "Isaiah," The Glory of the Messiah, Moody, 1983, p.54.

27 J. N. Oswalt, "Isaiah,"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I,Eerdmans, 1986, p.208.

28 E. J. Young, "Isaiah,"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 I,Eerdmans, 1955, p.290.

29 R. G. Gromacki, The Virgin Birth,Nelson, 1974, p.148.

30 E. J. Young, p.291, 293.

31 J. N. Oswalt 上引p.223.

32 参Macmillian Bible Atlas, Macmillian, 1977, p.99.

33 A. Martin & J. Martin, "Isaiah," The Glory of the Messiah, Moody,1987, p.65.

34 J. F. A. Sawyer "Isaiah,"Daily Bible Study Series, I, Westminster, 1984, p.129.

35 E. J. Young, "Isaiah,"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 I,Eerdmans, 1955, p.413.

36 A. Martin & J. Martin, "Isaiah," the Glory of the Messiah, Moody, 1983, p.67;J. Martin, "Isaiah," Bible Knowledge Commentary, I, Victor, 1985, p.1058.

37 J. N. Oswalt, "Isaiah,"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Eerdmans, 1986, 307.

38 G. W. Grogan, "Isaiah," Expositor’s Bible Commenrary, VI, Zondervan, 1986, p.103.

39 A. Martin & J. Martin, p.73.

40 J. N. Oswalt 上引p.321~322.

41 J. Martin 上引p.1062.

42 T. C. Vriezen, Israel’s Prophetic Heritage, Harper & Row, 1962, pp.131, 146.

43 J. F. A. Sawyer, "Isaiah,"Daily Bible Study Series, I, Westminster, 1984, p.149.

44 Victor Buksbazen, The Prophet Isaiah, Spearhead Press, 1971,p.206.

45 Otto Kaiser, "Isaiah 13~39," SCM, 1974, p.63;J. Ridderbos, "Isaiah,"Bible Student’s Commentary , Zondervan, 1985, p.154.

46 J. F. A. Sawyer 上引p.160.

47 J. D. W. Watts, "Isaiah," :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 I, Word,1985, pp.245-246.

48 Harry Bultema,Commentary on Isaiah, Kregel, 1981, p.104.

49 Harry Bultema, Commentary on Isaiah, Kregel, 1981, p.219;J. Ridderbos, "Isaiah," Bible Student’s Commentary, Zondervan, 1985, p.183.

50 G. W. Grogan, "Isaiah,"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 VI, Zondervan, 1985, p.137.

51 Harry Bultema, Commentary on Isaiah, Kregel, 1981, p.216.

52 J. B. Payne, "Jerusalem," Zondervan Pictorial Bible Encyclopedia, III, Zondervan, 1978, p.468.

53 J. Ridderbos, "Isaiah," Bible Student’s Commentary, Zondervan, 1985, p.192.

54 Harry Bultema 上引p.222.

55 H. M. Wolf, Interpreting Isaiah, Zondervan,1985, p.133.

56 J. F. A. Sawyer, "Isaiah,"Daily Bible Study Series, I, Westminster,1986, p.200.

57 H. M. Wolf 上引p.134.

58 Harry Bultema, Commentary on Isaiah, Kregel, 1981, p.232.

59 如ANET, p.291;J.D.W. Watts, "Isaiah," :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 I, Word, 1985, p.306.

60 J. Ridderbos, "Isaiah," Bible Student’s Commentary, Zondervan, 1985, p.199.

61 引自J. N. Oswalt "Isaiah,"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Eerdmans, 1986, p.441.

62 J. F. A. Sawyer, "Isaiah," Daily Bible Study Series, I, Westminster,1984, p.208.

63 J. F. A. Sawyer 上引p.219.

64 G.B. Stanton, Kept From the Hour, Schoettle Publishing Co.,1991, pp.26, 80.

65 J. N. Oswalt, "Isaiah,"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Eerdmans, 1986, p.536.

66 上引p.543.

67 上引p.545.

68 上引p.557.

69 H. M. Wolf, Interpreting Isaiah, Zondervan, 1985, p.157.

70 J. N. Oswalt 上引p.592.

71 G. W. Grogan, "Isaiah,"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 VI, Zondervan, 1986, p.218;J. F. A. Sawyer, "Isaiah," Daily Study Bible Series, II, Westminster, 1986, p.14.

Report Inappropriat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