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Where the world comes to study the Bible

第14章 提多书诠释

一、背景导论

A. 导言

除腓利门书外,提多书虽是保罗书信中最简短的,但在内容方面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主要的神学如圣经论、神论、基督论、救恩论、基督徒生活伦理等,均言简意赅地浓缩成精辟的文字。再者,书中之教牧原则亦异常丰富,人情味极浓,是本适用于各时代的「袖珍教牧手册」。

B. 提多生平简介

提多是保罗的密友及同工,在使徒行传中虽未提及,但他的名字在保罗书信中共出现了十三次(在四本书内出现:提多书、加拉太书、哥林多后书、提摩太后书)。从这些资料,可以重整一些有关提多生平的概要。

1. 身世与归主

提多是安提阿(叙利亚)的希腊人(加2:3),由保罗带领归主(多1:4),据称是巴拿巴与保罗在安提阿布道时信主的(徒11:25~26)。早年与保罗赴耶路撒冷,为外邦信徒未受割礼归主之例证(加2:1~5)。

2. 工作与行踪

提多在保罗第三次旅行布道时参与工作,显然提多在信主后便留在安提阿事奉主(徒18:22)。

保罗曾打发他三次到哥林多:

a. 从以弗所到哥林多,发动捐款给耶路撒冷的圣徒(林后8:6、10)。

b. 保罗写成哥林多前书后,即差遣提多送往哥林多,并留下察视「信」的果效,以及处理教会的事,保罗自己则转往马其顿去(林后2:12~13)。

c. 保罗在马其顿时,提多带来美好的消息(林后7:5~7)。

于是保罗书写哥林多后书,再托提多和其它二人带去(林后8:16~24)。之后提多完成了收集马其顿捐款之事(林后8:6、16~24),由此显出他是一个能干且机智的人。

此后,一直到教牧书信时期才又看见提多的名字。保罗首次在罗马被囚得释后,曾到访革哩底,在那里与提多同工,之后保罗便把提多留下来,充任自己的代表,牧养该地教会,并吩咐他待填补的工人报到后(可能是亚提马或推基古)(多3:12上),便前往尼哥波立与保罗相会(多3:12下)。

从提摩太后书中,看到提多与保罗在罗马第二次被囚时在一起。在保罗写提摩太后书时,他显然为保罗往挞马太布道(多4:10),此后提多之名再也没有在圣经内出现了。

3. 传说与稗史

据教会稗史,提多是革哩底方伯的侄儿,岛上有提多大礼拜堂,很受革哩底人尊重,在与外敌作战时,也用提多为他们的口号。后来提多从挞马太返回革哩底事奉,得享寿终。

C. 提多书之历史背景

1. 提多书的目的地

a. 革哩底岛之概况

革哩底为地中海最大之海岛,长一百五十六哩、宽三十哩,位于爱琴海之南,其地居民声名狼藉,道德败坏。

从各古史学家如Livy、Plutarch、Strabo、Polybius等之史记均可引证。俗谚「革哩底化」便是「说谎」、「行骗」之意。该岛盛产酒,故酗酒争斗,道德腐败为常见的事。

b. 革哩底岛之教会

(1)始源

圣经未记载革哩底岛教会之开始,据徒2:11所记,可能是革哩底人在五旬节过后回去创立的,但缺乏史事根据。徒27:7~13记保罗赴罗马时路经该岛,但他停留的时间短促,似无法创立教会。保罗在罗马获释后,曾在革哩底教会工作一段时期,提多在他之前已在那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在「提后」中,也没有提及保罗曾在该岛有任何传道的工作。那里的教会在组织上健全,似已有相当的年日。提多留下之目的,乃是要牧养该岛之教会。由上文推理,革哩底教会为提多所创立的可能性为大。

(2)成员

革哩底岛本属罗马,位于希腊之南,主要的居民为希腊人,故教会的成员多以外邦人为主,犹太人少来此岛经商。从提多书的内容得知,革哩底教会受到犹太教假师傅之搅扰(多1:10、14、16;3:9),引起教会分裂纷争(多1:11)。他们可能从加拉太来的,因最靠近革哩底的犹太教大本营算是加拉太。

2. 著书动机、地点、日期

保罗自第一次在罗马坐监释放后,便各处布道,其中他造访革哩底,在那里与牧养该岛教会的提多有甜美的团聚,但觉察该处工作委实艰苦、繁重不堪。他离开后来到哥林多,在那里遇着西纳与亚波罗,刚好他们亦准备前往革哩底,遂乘机书写提多书,交托这二人带去(多3:13),旨在鼓励提多坚守主道,勿让假师傅破坏教会(多1:9)。

时间在写成提摩太前书与尼罗焚烧罗马城之间,因他打算在尼哥波立过冬(多3:12),故可能提多书在该地写成,时约63年之末或64年春1

3. 特征

a. 是一本「实用教牧手册」。

b. 是新约中惟一称主再来之事为「有福的盼望」(多2:13)c. 钥字包括有「真道」、「纯正」、「谨守」等。

4. 简纲

一、教会的管理(1~2)

A. 监督的职责(1)

B. 会友的管理(2)

二、生活的管理(3)

A. 对掌权者(3上)

B. 对其他人(3下)

二、启语训诲(多1:1~16)

提多书是一本「实用教牧手册」,是神重用的仆人保罗写给他的「属灵儿子」(多1:4)、「同伴、同劳」(林后8:23)提多的,此时这位提多正在革哩底为主辛劳。而革哩底在当时世代中是最败坏的地方,在那里牧会困难重重。故此保罗给提多一番语重心长的训诲。

A. 启语问安(多1:1~4)

1. 作者自介(多1:1~3)

提多书的启语,是教牧书信中最长的,是一段有关救恩论的精采简介。但给予一位「属灵儿子」、「同伴、同劳」的字词又似过分生硬及见外;主因乃是保罗想到提多的难处,故用另一方式表示他的关注及辅导。

保罗在两方面称呼自己(多1:1上):

a. 神的仆人,是绝对顺服主人的仆人。

b. 耶稣基督的使徒,此身分是凭三个因素而成的(以三个kata,「凭、照及按」来表达):

(1)「凭着」(kata)神选民的信心(多1:1中),神的选民是指凡信神的人,在此是指保罗的信心。

(2)「照着」(kata)敬虔真理的知识(多1:1下~2),此句中文甚难译出原意,原文是指「按照那产生敬虔的真知识」。这真理是有关盼望,这盼望乃是无虚谎之神在万古之先所应许的永生。这个永生的盼望在「合宜的时候」(kairoi idia,原意「自己的时候」中译「日期」)借着传扬的工夫将之显明出来。

(3)「按着」(kata)神救主的命令(多1:3),这个传扬的责任交托了保罗。

就这样,保罗成了耶稣基督的使徒。查1:3的「传扬的工夫」及「传扬的责任」两句中的「工夫」及「责任」在原文中没有(中译只在「责任」字旁放虚点)。而「传扬」(kerygmati从字根「传道」kerusso而出喻福音),就是神交托给保罗的。

2. 读者简介(多1:4上)

受信人是提多,保罗用五个名词描述他:

a. 真儿子,原文此句居首,强调亲密的关系及共同的属灵生命。

b. 照(kata)共信之道而作的,强调共同的信仰。

c. 兄弟(林后2:13),在神的家中有共同的生命。

d. 同伴同劳(林后8:23),在神的工作中共同劳苦。

e. 同心同行(林后12:18),在神的事工中同心合力。

3. 问安的话(多1:4下)

愿恩惠平安从父神和救主耶稣归与提多。「救主」一字在教牧书信里形容神(如提前1:1)及主耶稣(如多1:4;2:13)。

B. 设立长老的吩咐(多1:5~9)

1. 吩咐(多1:5)

保罗上诉罗马途中,曾经过革哩底岛数个城市(徒27:7~13),但停留不久。后来在罗马为囚两年得释放后,曾到访革哩底,并将提多留在那里工作2。在信中,他给予提多一个「使徒式的授命」,要他在各城设立长老(为要持守真道,对付异端。因保罗自己也是如此行,参徒14:23)。

2. 资格(多1:6~9)

长老的资格不能随便,故此保罗列出近二十个最低限度的要求,分两大组别,包括生活的及工作的:

a. 有关生活方面(多1:6)

保罗开始便提及长老的道德条件,因革哩底是一个淫乱著称之海岛,岛上人口稠密,希腊历史诗人荷马称它为百城岛,淫荡之风遍处。

(1)道德生活方面

(a)无可指责(多1:6上),原文字意「不用召来问讯」,喻生活清白无瑕。

(b)只作一妇之夫(多1:6中),非指有家室才合格,而是指生活圣洁,不到处拈花惹草。

(2)家庭生活方面

(a)儿女也是信主的。在任何时代,儿女不信会使长老的工作大受影响(多1:6下)。

(b)儿女也没有被人指控放荡,或不服从法纪(多1:6中)。

b. 有关工作方面(多1:7~9)

在论及长老工作方面,保罗改称他们是「监督」(episkopon,意「从上看下」),因此字强调他们的工作,而长老则着重他们的地位。在此,保罗称他们是神的「管家」(oikonomon),资格要求甚多,可分两组:

(1)有关生命与生活(多1:7~8)

(a)无可指责,参1:6上(生命清白无瑕)。

(b)不任性,「任性」原文(autihade,由autos「自己」,及hedomai「享乐」组成)指追求自己的享受。

(c)不暴躁,「暴躁」(orgilon,字根orge,「忿怒」)原意「易怒」。

(d)不酗酒,「酗酒」(paroinos,由para「旁」及oinos「酒」组成)字意「在酒旁」,喻常喝酒。参提前3:3。

(e)不打人,参提前3:3。

(f)不贪财,不「贪无义之财」(原文aischrokerdes由aischros「污秽」,及kerdos「贪婪」组成)。形容贪财者不择手段而为之。

(g)乐意接待远人,指好客(由philos「爱」及nenos「外人」组成)。

(h)好善,乐善好施,(由philos「爱」及agathos「善」组成)。

(i)庄重,(原文soiphona意「清醒头脑」)希腊文此字多形容那些处事中庸的人,苏格拉底并谓这字是一切美德的基石。

(j)公平,处事与待人皆公道正直(原文dikaios意「公义」)。

(k)圣洁,道德生活的纯洁(原文hosios与圣洁hagios字相似)。

(l)自持,即自约、自守、自制。

(2)有关信仰方面(多1:9)

(a)坚守所教真实的道理(「所教」原文是名词,并有冠词,指传授而来的教训,如使徒的教训),全句可译作「坚守真实的道理,就是那遗传而来的教训」。

(b)将纯正的教训劝化人。

(c)把争辩的人驳倒。

C. 防备假先知的吩咐(多1:10~16)

1. 他们的特征(多1:10~12)

长老的设立乃是为三重目的:坚守真理,劝化各人,并以真理驳倒争辩的人(即假师傅)。假师傅的数目众多(多1:10),其特征有七:

a. 不服从约束(多1:10上),指不愿受别人管辖,此处可指教会订立的信条或会规。

b. 说虚空话(多1:10中),指无凭据的空谈,乱放厥词,如异教徒在拜偶像时的虚言妄语。

c. 欺哄人(多1:10下),「欺哄」原文(phrenapatai)意「骗人的思想」。他们的作风与割礼派人士无异(多1:10下),他们的口需堵住(多1:11上),以免害人更甚。

d. 贪不义之财(多1:11中),为利而传他们的异端。

e. 乱传谬理(多1:11下),「谬理」原文me dei,指不应说的话,表示胡言乱语,制造谣言。

f. 败坏人的全家(多1:11下),参提后3:6。

g. 他们所行像一位本地先知所言的(多1:12),据查究,这位先知Epimenides(主前600年,是古时七大圣哲之一)曾说一句诋毁革哩底人的名言:「革哩底人常说谎话,乃是恶兽,又馋又懒」。古希腊人常以三个C字形容当时最败坏的三类人:Cretans(革哩底人),Cilician(基利家人),Cappadocian(加帕多加人)。他们并称,一个「革哩底化」(cretized)的人是个万恶不赦的人3

2. 对付的方法(多1:13~16)

对付假师傅的方法有三:

a. 严责他们,「严责」(apotomos,从「离开」apo及ternno「割断」二字组成)是为矫正作用,非惩罚他们,使他们能重回纯正的真道(多1:13)。

b. 勿听他们的荒渺言语及使人离弃真道的诫命,他们所作的甚像割礼派的人及禁欲主义的人(参西2:21~22。「诫命」指「规条」,如西2:21)(多1:14)c. 认识他们良心泯灭,行事与信神之言相背,连他们的善事也是可废掉的(多1:15~16),这两节指出假师傅埋没天良,本是洁净之物,在他们那里都变成不洁净。

他们称自己为信神的,但行为却将他们出卖了。因他们的生活是「可憎恶的」、「悖逆的」,连善行也「不合格」(Adokimoi,意「经不起考验」,中译「废弃」)。

此字在古希腊文里形容全属不合规格(赝品)、兵士逃避兵役(逃兵)、官员被革职(失职),以及基石有瑕疵(被匠人废弃,写上A字〔代表Adokimos〕即等于被弃的石头)4

三、牧顾之言(多2:1~3:11)

教会的工作是复杂及繁重的,既须对付异端,亦须照顾会友的需要;且教会中人物复杂,背景迥异,年纪不一,灵命参差,故此牧会可说是世上最繁杂的工作。保罗劝告提多防备异端后,随即指导他,如何牧顾教会各种人的需要。

A. 牧顾的准则(多2:1)

保罗要提多留意,无论是对付异端或牧养教会,总要合乎「纯正的道理」,因为神的话是信徒信仰与生活的中心,也是解决任何问题的依据。

B. 牧顾的对象(多2:2~10)

1. 老人的牧顾(多2:2~3)

a. 男性老人(多2:2)

「老年人」是阳性字,下文(多2:3)特别指女性老人,故本段可指男性老人,保罗盼提多劝他们:

(1)要有节制,自制力要加强(参提前3:2、11)。

(2)要端庄,给人稳重可靠的感觉(参提前3:8、11)。

(3)要自守,平静神态,知己所行(参提前3:2)。

(4)在信、爱、忍三大领域下要纯正无疵,在对神(信)、对人(爱)、对事(忍)三大范围之下每项均保持「纯正无疵」(haigiainontas,意「健全」、「强壮」)。

b. 老年妇人(多2:3)

女人的社会地位低下,老年妇女更甚,但基督教将女性的地位升回原有的光辉。在牧养老年妇人时,保罗劝提多要她们在「举止行为」上(katastemati原意「按所站的地位」)保持四个态度:

(1)要恭敬,「恭敬」(hieroprepeis,从heros「为圣」及prepsei「合宜」二字组成)指一种对神敬虔的态度,可译作「敬虔」,意说信徒要有一个配在圣殿里服侍神的态度。

(2)不说谗言,参提前3:11(女执事资格之一),不乱说话。

(3)不酗酒,参提前3:8。

(4)用善道教训人,尤与下文有关。

2. 少年人的牧顾(多2:4~8)

a. 少年妇人(多2:4~5)保罗劝提多劝导老年妇人协助他「指教」(sopheonizosin,意「训练」,2:2同字译「自守」,2:5作「谨守」)少年妇人:

(1)爱丈夫,指有家的少妇,首一美德是爱丈夫。

(2)爱儿女,其次是爱儿女。

(3)谨守,保持自律的生活,不被试探打倒。

(4)贞洁,道德生活有力、有见证。

(5)料理家务(oikourgous,从「家」及「工作」组成),指作殷勤的家庭主妇,就没空到处论长短,道是非。

(6)待人有恩,原文只有「agathas」(意「好」、「善」)一字,此字可意「仁慈」。指在料理家务上常带仁慈的心境(参罗5:7同字译「仁人」的「仁」),恩慈亦达于家外的人(如中译)。

(7)顺服丈夫,顺服是个对信仰的见证,对不信神的丈夫尤要有好的见证,免得神的道被毁谤。

b. 少年男人(多2:6~8)

对少年人(阳性字),保罗教训提多要他们「谨守」(参上文的「自守」、「谨守」,2:2~5,意说要他们多自律自持)。因少年面对的歧路众多,所遇见的试探比任何人皆巨大,加上自己对诱惑力的装备不足,容易做出一些足以叫人后悔终生之事,故保罗要他们谨守(多2:6)。

「谨守」,看似简单一句语,但其中包含甚多真理。主要是靠主控制自己,使生命能循着主的引导而成熟。在此,保罗劝提多要在他们面前树立美好榜样,使他们有规可循。故此在牧顾的教导中有数句提醒提多的劝言:

(1)凡事要显出善行的榜样,主的工人是众人的榜样,尤对少年人,因少年人多爱崇拜某一类型的人物。

(2)在教训上要「正直」(diaphthorian,意「无搀杂」此字是污秽,败坏,腐败的反语词),勿卖弄自己的才华,或无的放矢。

(3)行为要端庄,「端庄」指与人相处时的表现,合乎圣徒的体统。

(4)言语要纯正,「纯全」(hugie,意「刚健」参2:2)指话语要刚强有力,无可指责,叫反对的人无隙可寻,便自觉羞愧(参弗4:29;6:19)。

3. 仆人的牧顾(多2:9~10)

第一世纪之罗马家庭里多有奴仆,信主家庭也不例外。在他们的奴仆中,亦有不少信了主,因此主仆间的关系有所不同。有些信主的仆人因自持是信徒,主人也是,于是在其职责及操守上有所懈怠,保罗便教导提多如何牧养这类的人。在五方面,仆人要:

a. 顺服主人,「顺服」是自身式动词,表示是自愿式的顺服,非被迫无奈的。

b. 讨他喜欢,这是自动顺服之外的积极行动,凡事讨主人喜欢。

c. 不可顶撞他,「顶撞」原意「顶嘴」(参罗10:21),即反驳(同字在来6:16译「争论」,来7:7作「驳倒」)。

d. 不可私拿东西,这是奴仆的通病(阿尼西母就犯了此罪而逃亡),反之,凡事显忠诚。

e. 凡事尊荣救主神的道,「尊荣」(kosmosin,意「装饰」,参提前2:9喻「打扮」),凡事以神的道为生命的装饰,这是异常高贵的生活。

C. 牧顾的基础(多2:11~14)

2:11的「因为」(gar)解释为何要用「神的道」来活出自己的生命,乃是神赐下救赎恩典之故。本段2:11~14解释神的救恩,是提多书里一小段极珍贵的袖珍「救恩论」。保罗在三方面指出:

1. 神的救恩是普世的(多2:11)

「众人」(pasinanthrepoi)一字非限在某些预定的人身上(如加尔文论),乃是人人有分领受,这恩典已「显明出来了」(epephane,过去式动词,表示一次足够)。

2. 神的救恩是今世的(多2:12~13)

信徒既已「除去」(过去式)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神的救恩便「教训」(paideuosa,意「教养儿童」,现在式动词,指不断地进行)他们在今世「自守」(参2:2~6,指对己)、公义(指对人)、敬虔(指对神)度日,等候一个有福的盼望,就是至大的神和基督耶稣荣耀的显现。

查2:13中译「盼望的福」的「福」字本是形容词,「盼望」是名词,应改译为「有福的盼望」。「并」(kai)字改译为「就是」,因「盼望」及「显现」两个名词均属一个冠词管理,表示「信徒有福的盼望就是主再来」。再且,「和」(kai)字也该改译「就是」,因「神」及「救主」两名词同属一冠词管理,表示「神的显现就是救主耶稣的显现」,而「显现」(epiphaneian)一字常喻主再来5

3. 神的救恩是彻底的(多2:14)

「舍」、「赎」、「洁净」全是过去式动词(表示一次足够),这是神救恩的完全性、彻底性,使信徒脱离一切罪恶,得以洁净,作为神的子民,热心行善。W. Wiersbe谓洁净是成圣的起点,成圣不是单指离开罪,也是成为神的子民,奉献给神6

D. 提多的职权(多2:15~3:11)

有关牧养教会,保罗要提多施行牧权,显出他牧顾的权柄,遂用数个命令式动词指示他如何执行。

1. 要运用权能(多2:15):

勿让人轻看本节共享四个命令式动词,分别提醒提多对「这些事」(指牧养的劝言)要执行其牧养职权:

a. 讲明,可指公开性的宣言(NIV将此字译「教导」)。

b. 劝戒,可指个别的关顾。

c. 责备,「各等」(pases可作「所有」)「权柄」(epitages,参林前7:6同字译「命令」;林后8:8作「吩咐」),带有为使徒身分之权的意义。

d. 勿让人轻看,保罗要提多在「讲」、「劝」、「责」三大范围下彰显使徒的权能,勿让人轻看他的信息或权柄(参提前4:12的「轻看」是同根字,却较强烈)。

2. 要提醒众人(多3:1~8):

作公民的义务第二个命令式动词是「要提醒」众人,分对象与基础两点:

a. 对象方面(多3:1~2)

(1)对政权方面(多3:1),对作官的、掌权的、务要顺服,要遵守命令,预备行各样善事。史家谓革哩底人反叛罗马政权是恶名昭彰的,因此保罗特别提到此点。

(2)对其他的人(多3:2)(「众人」)不要毁谤,不要争竞,总要以和平及彰显温柔(「大显」原文「彰显」)为重。

b. 基础方面(多3:3~8)

对政权的顺服及对别人的和睦,是因为信徒的生命有了彻底的改变。故此生活也与以前的不同,从前的生活样式有七(多3:3):

(1)无知,对神不认识。

(2)悖逆,对神采敌对态度。

(3)受迷惑,被引诱而离开正途。

(4)服事各样私欲和宴乐,贪图世上的情欲与享受。

(5)常存恶毒与嫉妒的心,因对神不认识。

(6)可恨的,受人怨恨,被人憎恶。

(7)彼此相恨,连自己同党的人也水火不容。

但在神救主的恩慈向众人显明时,神便救赎信徒,非因他们有义行,全是神的怜悯,借着(dia)重生的洗就是圣灵的更新而成(多3:4~5)。

3:5的「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两词是由一个介系词「借着」(dia)指示,故此「和」字应译成「就是」,表示「重生的洗」与「圣灵的更新」是相同之事。

原来「重生的洗」一词乃比喻重生的洁净,是灵魂污秽得以洁净,非指洗礼(如A. T. Robertson)。这洁净的工夫又称为「圣灵的更新」,因这全是圣灵的工作。「更新」(anakainoseos)意重新开始,而「新」(kainos)是指性质上的新,是新生命之始。

这圣灵是神在耶稣里浇灌在信徒心中,使信徒承受三个后果(多3:6~7):

(1)因耶稣的恩得以称义,因恩称义与因信称义是从两个不同角度看同一件事(参弗2:8)。

(2)成为后嗣,原文以此句居中(参罗8:17)。

(3)得永生的盼望,「永生的盼望」是从今生的角度看永恒,因永生也是现今就拥有的。

3:4~7的话是可信的,提多要「切切实实的讲明」(diabebaiousthai,现在不定词,不停地进行),使信徒能谨慎行善,因这些事皆与人有益(多3:8)。

3. 要远避虚言(多3:9):

远避异端第三命令式动词是「要远避」,关乎四方面:

a. 无知的辩论,「无知」指无谓、无益、无建设性的争论(参提前1:3~6;6:3~5)。

b. 家谱的空谈,异教者显然有犹太教背景色彩,故对家谱生兴趣,去追溯、查究,并高举个人的谱系。

c. 分争,争论兼空谈的后果,必引至分争(参提后2:23)。

d. 因律法而起的争竞,有关对旧约古怪的解释,犹太人特别崇尚,产生甚多怪异的释经,故引起虚空无益的后果。

4. 要弃绝背道的人(多3:10~11):

弃绝异端第四命令式动词是「要弃绝」,弃绝是更进一步的远避。要弃绝「分门结党」(hairetikes,字根「选择」,英文heresy「异教」由此字而生,参徒5:17同字译「教门」,此处指有些人自选其喜受的教训,导致分门结党的后果)的人,经一两次警戒后(假设未接受),便要弃绝他们。

因这等人:

a. 已「背道」(exestraptai,意「扭曲」),故意行异途。

b. 犯了罪,他们所行的可称为「罪行」。

c. 明知故犯,目无法纪的去行(「自己明知不对,还是去作」原文只有一字autokatakritos,由aut「自己」、kata「反对」及kritos「判罪」三字组成,可译「自我定罪」),这样的人,定要避而远之。

四、末了的话(多3:12~15)

提多书的结语虽寥寥数言,但从其中却可见保罗对提多及众人的关心。话语虽不多,却有数个宝贵的教训,如对圣工的关注、接待远人的恩惠、殷勤自己的事业等,这正是一个父亲嘱咐儿子的心情流露。

A. 嘱咐的话(多3:12~14)

1. 有关亚提马、推基古(多3:12上)

保罗在哥林多时极欲见提多,但知他在牧养革哩底教会,故他计划打发亚提马或推基古前往暂代提多。亚提马虽在他处未被提及,但他的工作能力显然与推基古不相上下,也能替代提多之职,保罗对他大有信心。推基古本是亚该亚人(徒20:4),是保罗第三次旅行布道回程时的同工。他曾为保罗将以弗所书、歌罗西书及腓利门书带给那里的教会(弗6:21;西4:7;门10),后来他又蒙保罗打发到以弗所去,替代提摩太的工作,好使提摩太能前往与保罗见面(提后4:12)。

2. 有关提多(多3:12下)

在亚提马或推基古到达革哩底后,保罗要提多赶紧前往尼哥波立会合,德籍新约大师T. Zahn谓罗马时代共有九座城名尼哥波立7。但此尼哥波立必是希腊西海岸的城市,为奥古士督建立,为记念于主前31年战胜MarcAntony之大军,故城名为「胜利之城」。保罗打算在那里过冬,并准备以那里为往挞马太各地传道的基地(参林后4:10)。

3. 有关西纳和亚波罗(多3:13)

这两人似是提多书的携信人。西纳是律师,可能是罗马律法专家(西纳是外邦姓名),也可能他是有外邦名字的前犹太拉比(如保罗),若是这样,「律法」便指旧约律法8

亚波罗本是亚历山大的犹太教徒(徒18:24),在以弗所经亚居拉夫妇教导转信基督教(徒18:26),后在哥林多教会服事(徒18:27~28;19:1;林前1:12;3:4~6,4:6;16:12)。

在哥林多城,保罗、西纳与亚波罗这三人再次聚首,西纳与亚波罗将提多书带往革哩底,在此保罗吩咐提多要替那两人送行(饯行),并叫他们没有缺乏(初期教会在物质上协助旅行传道人甚得赞许;参门22;约参5~8)。

4. 有关革哩底信徒(多3:14)

「我们的人」是个亲昵称谓,类似「自己人」,指革哩底的信徒。保罗要他们也学习行善,预备所需用的(如在西纳及亚波罗二人的送行事上便是一个例子),免得不结果子(提多一人显然经济力量有限,需全教会有所参与)。

B. 结语问安(多3:15)

1. 问安(多3:15上)

与保罗在一起的,皆向提多问安,也向那些有信心爱保罗等的人致意。

2. 祝福(多3:15下)

愿恩惠常与全教会(你们)同在,非单提多一人,这是保罗细心之处。

 


1A.  T.  Robertson, “Titus, ”WPNT, Broodman, 193r, p.  598. 

2H.  A.  Kent, A Heart Opened Wide, Baker, 1982, p.  51. 

3同上引书242~243页。

4同上引书246页。

5H.  A.  Kent上引书235~236页。

6W.  Wiersbe, Bible Exposition Commentary, Victor, 1989, p.  267. 

7T.  Zah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ⅢK&K, 1977, pp.  53~54. 

8A.  T.  Robertson上引书608页。

Report Inappropriat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