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Where the world comes to study the Bible

第11章 帖撒罗尼迦后书诠释

一、背景导论

A. 序言

帖撒罗尼迦后书是保罗书信中一份重要的文献,因为书中透露关于末世论的事件,是圣经中仅有的启示。没有「帖后」这书,信徒对主再来前后发生的末世真理便无从了解。

B. 与前书的关系

「帖后」书将「帖前」书所提及的末世论带进一个新启示的领域,两书在多方面异常相似,据学者考究,两书之间的共同点,超越了保罗其它的书信,可由三方面看出:

1. 结构方面

虽然后书只有前书一半篇幅,在结构方面却显出甚多相同之处,兹列表于右页:

帖前

帖后

启言问安1:1-10

1:1-12

问安1:1

1:1-2

感恩1:2-10

1:3-12

主体2:1-5:11

2:1-12

自辩2:1-3:13

2:1-3上

劝勉3:1-12

2:13-17

教导3:13-5:11

2:3-12

结语之言5:12-28

3:1-18

劝勉5:12-22

3:1-15

祝福5:23-28

3:16-18

2. 在神学教导方面

两书均以「主再来」为主要教导的范围,这是其它书信少见的。在前书中,每章皆提及「主再来」(帖后1:10;2:19;3:13;4:15-17;5:23),在后书这主题下的着眼点也不少(帖后1:7;1:10;2:8)。其中在有关「主再来」的大前提下,两书亦有其独特的启示,如前书的「教会被提」(帖后4:16-17)、后书的「大罪人」(帖后2:3-10);前书的「主的日子」(帖后5:1-11)、后书的「拦阻者」(帖后2:6-7)等启示皆极其重要。

3. 在劝勉方面

两书劝勉的主题亦多有相同:如前书的启言称赞在信、爱、望三组合(帖后1:3),在后书也一致(帖后1:3、4,信、爱、忍,而忍乃从对主再来的盼望而来);前书劝勉要成为圣洁远避淫行(帖后4:3-5),后书也一样(帖后2:13);前书劝信徒亲手做工(帖后4:11),后书也强调不做工不可吃饭(帖后3:10-12)。

这些独特的劝勉,在作者构思两书的主旨上占颇重要的地位。

C. 书的历史背景

1. 动机、目的、地点、日期

保罗将前书送出后,不久有消息传来(帖后3:11),使保罗对教会属灵近况特别关注,为此他急写后书,主要是为应付三方面的需要:

a. 「帖」信徒仍受反对者的逼迫,不但没有减弱,甚至比前更猛烈(参帖前2:14-16;帖后1:5-10)。故此,保罗再写信,鼓励读者在逼迫中要坚守主道,并以主再来审判逼迫者的话坚固他们。

b. 纠正有关对「主的日子现在到了」(帖后2:2)的误解。

因有人传出,末日已开始了,主再来迫在眉睫。于是作者加以纠正,解释主再来前先有数个大事发生,然后主的日子才会来临。

c. 因对主再来有错谬的看法,令多人懒闲不做工,因此加以纠正及责备(帖后3:6-12),务使人人按规矩而行。

这是本书着成的三大主因,地点仍在哥林多,日期与前书相隔不久,约在主后51年之春天。

2. 简纲

一、为教会感谢神(1)

二、论主的日子(2)

三、不做工不吃饭(3)

二、启语之语(帖后1:1-12)

「帖后」如「帖前」般是一本强调「主再来」的书信,「主再来」这主题在书中(如前书般),有清晰的表达。在作者笔下的「主再来」,对主而言是在信徒身上得荣耀之时;对信徒来说,是主为他们伸冤之时、报应仇敌,建立神国于他们当中。

A. 启语问安(帖后1:1-2)

1. 作者与读者(帖后1:1)

当保罗在哥林多时,西拉、提摩太也同时在一起,之后他们就各分东西了。他们写信给在「帖」城的信徒,称呼他们是父神的教会,就是基督的教会(一个介系词en管理两个名词,「与」字可译作「就是」)。

2. 问安(帖后1:2)

愿恩惠和平安从赐恩惠及平安的父神,及主耶稣基督而来(「和」字受一个介系词apo管理,可译作「就是」,表示父神与主耶稣是同一来源)。

B. 感谢的话(帖后1:3-4)

1:3-4在原文只是一句话,按主题可分感谢、鼓励、祷告三方面。在感谢中,作者分为三点:

1. 信(帖后1:3上)

每逢想到教会时,保罗感谢神的心油然而生,他说这是合宜的事(axios,意「应该的」),因为「帖」信徒信心格外增长之故。

2. 爱(帖后1:3下)

并因他们彼此相爱的心甚是充足之故(参帖前3:12)。

信与爱是信徒生命成长的两要素,信是内在的,爱是外在的;信是爱的动力,爱是信的证据。

3. 忍(帖后1:4)

1:4首字「以致」(hoste,中译「甚至」),保罗为他们的信与爱,在别的教会中夸口(夸奖),乃因他们在患难逼迫中仍存坚忍的信心(「忍耐」和「信心」同列在一冠词下,可译「坚忍的信心」或「恒信的坚忍」)。

C. 鼓励之言(帖后1:5-10)

1. 神公义判断的保证(帖后1:5-7上)

1:5首字「这正是」(是补字,原文没有)指出人信心的坚忍,是神公义判断的明证(帖后1:5上)。此言有三点待解:

a. 「这正是」指什么?

(1)有些学者认为「这正是」是指上文的逼迫患难。因信徒能忍受这些苦难,就表示有一天神将为他们伸张正义,施行公平的审判(施在那些加患难于信徒身上的人,如1:6)(如Calvin;Ridderbos;Moffatt)。

(2)另有些学者认为「这正是」是指上文的「坚忍的信心」或「信心的坚忍」,这就证明神公义审判的计划,使他们得进神的国(参下文1:5)(如TNTC)。

b. 「公义判断」非指现今的审判,而是指末世主再来时的审判。

c. 「明证」(endeigma,意「记号」,此字在新约出现仅此一次)意指「清楚显明」,全句表示神公义的判断在信徒身上能公开证实让人知晓。

因信徒在受苦中仍持不移的信心,所以他们是配进神国的人(帖后1:5下)。神的国不是指现今的阶段,而是指末世完成的阶段(参徒14:22指末世阶段的国度)。因神是公义的,他必报应那些施患难给信徒的人(帖后1:6),也使受苦之信徒得平安(喻永恒的安息),如保罗、西拉和提摩太已拥有的(帖后1:7上)。

2. 神公义判断的时间(帖后1:7下-8)

神施行他的公义判断之时,亦即他在火焰中同天使显现的时候。火焰为审判的象征,故喻审判,这是主再来之主要目的。他的再来称为「显现」(apocalypsis)是形容主再来数个词汇之一(其它常见的有parousia意「降临」,erchomai意「来临」,epiphaneia,意「显耀」、「显圣」),强调其从隐蔽之处显露出来。他的再来有天使偕同(帖后1:7下),为要报应不认识神及不听从福音的人(帖后1:8)。

3. 神公义判断的后果(帖后1:9-10)

主再来的后果有二:

a. 对不信的人是刑罚,是永远沉沦,离开主的面和主权能的荣光(喻离开永远福乐的境地)(帖后1:9)。

b. 对信的人,主的「降临」(erchemai)是他要在信徒身上得荣耀的日子,也是他要在信徒身上显为「希奇」(thaumazo,意「惊奇」,带有「赞赏」、「惊喜」、「受尊崇」之意)的日子(帖后1:10上),因为(hoti,中漏译)关于这事保罗也向「帖」信徒作过见证,他们也接受且相信(帖后1:10下)。

D. 祷告之言(帖后1:11-12)

「因此」(eis ho,意「为此」,指信徒在主再来时所得的永福),保罗常为「帖」信徒祷告,目的(hina,1:11;中译「愿」)有三:

1. 愿父神看「帖」信徒的生活配得过神的恩召(帖后1:11上)。

2. 愿(「又」,kai)神用大能「成就」(pleroo,意「充满」)他们所羡慕的良善,和一切信心的工作(工作喻行为,参帖前1:3)(帖后1:11下)。

3. 愿(「叫」,hopos)主耶稣在信徒身上得荣耀,信徒在主身上也获得荣耀,这一切都照着主的恩而成(帖后1:12)。

三、论主的日子(帖后2:1-12)

「帖后」书的神学主题与前书般同是「主再来」,在第一章里,作者也强调「主再来」对信与不信者的结果(帖后1:7-10)。

在本章里,作者纠正一些「帖」信徒对主再来的误解,以为主是即刻回来。故保罗详加诠释在主再来前,有两件大事发生(「离道反教」与「大罪人」),之后主才会再来。

A. 勿受谣言诱惑(帖后2:1-3上)

作者呼唤读者为「弟兄们」(全书七次中第二次),论及:主的「降临」(parousia),和信徒到他那里「聚集」(episanagoge,意「集会」,参来10:25同字译「聚会」)(帖后2:1)。查「降临」与「聚集」这两个名词同属一个冠词,表示「和」字可译成「就是」,是说主的「降临」就是信徒往他那里去的「聚集」,是同一件事,即指教会被提那件事(参帖前4:17)。

对此事,作者劝告读者「不要轻易动心」(此语是2:2的首句,动心的「动」原文saleuthenai,意「动摇」、「震动」,参太11:7;24:29;徒16:26,在古希腊文指船被风浪吹离停泊处),不要惊慌,无论何人靠(dia)灵(说话,如「讲预言」),用(dia)言语(指用口头方式,或其他言论),藉(dia)冒名的信札,说主的日子「现在到了」(enedsteken),不管人用什么方法,总不要被他诱惑(原文意「欺骗」)(帖后2:3上)。

查「主的日子」一词,是指一段日子、一个时期,非一个事件。犹太人认为神在这些日子里完成管教其子民,惩罚罪人及建立国度的时候【注1】,因此造成一些误解,使人认为「主的日子」是一个日子、一件事件、非一段时期。

B. 「主的日子」来临的预兆(帖后2:3下-7)

正如主降生时有一些筹备工夫(参加4:4),主的再来也有其先兆【注2】,在此保罗预告两个预兆:

1. 离道反教的事(帖后2:3上)

作者要读者不要信「主的日子现在到了」的谣言,因为(hoti)那日来到之前,必有两件事发生,其一是「离道反教」的事「来临」(elthe,即erchomai的变格字)。

「离道反教」(apostasia,意「离开本位」,由apo「离开」及stasia「站立」组成)可有数个意义:

a. 指政治性的变节或军事上的叛乱(如古典希腊文用途)。

b. 指宗教性背道(如七十士译本将此字译:书22:22;代下29:19;33:19;耶2:19的「悖逆」、「背道」、「不忠」、「背叛」)。

c. 指社会性的反叛如离开传统价值观念(如F. F. Bruce)。

查apostasia这字,在新约内五次的用途皆用在宗教性方面,前三次译作「休书」(太5:31;19:7;可10:4),一次作离弃摩西之律(徒21:21),一次用在本节。因这字之前有冠词,那是指一个「离弃」。这「离弃」、「离开」是保罗与「帖」信徒皆知的,故保罗未加以解释。此字不可指教会整体性的变节,因字的本身是指曾经信从真道的人,方能背弃,如此解释则与「永远得救」的教义相违。较佳的解释乃是指主再来前,全人类公然剧烈地违抗神的权柄,以致连信徒也受影响,许多人的爱心也冷淡了(参太24:12)。

另一可能的解释,乃从基本字义着手,因apostasia字义是「离开」,表示在主的日子来到之前,将有一个「大离开」,这「离开」与2:1的「到他那里聚集」是指同一件事【注3】。

2. 大罪人的显露(帖后2:3下-8上)

a. 他的本相(帖后2:3下)

「并有」(kai)介绍主的日子来临前另一件预兆,乃是那(定冠词)大罪人的显露(另有抄本将「大罪人」作「不法的人」)。他的出现将导致世界大乱,亦可能「大离开」发生后,此人便展开狰狞面目,引致世界陷入困境。保罗更进一步形容他为「沉沦之子」,其称呼与犹大相同(参约17:12),因这两人都是走魔鬼的路线(参启9:11)。

b. 他的作为(帖后2:4)

大罪人的末世作为有三:

(1)他是抵挡者(antikeimenos,意「置在对面」「主」是补字,原文没有);但他抵挡什么?学者意见分三:(a)他抵挡人对神的敬拜(参下文「受人敬拜」)。

(b)他抵挡主基督(参和合本译法)。

(c)他抵挡神(参下文「自称为神」)。

(2)他高抬自己,目空一切,超越众神(参但11:36;赛14:13),异教的神祗,他全不放在眼里。

(3)他受人敬奉,在圣殿里,自称为神(参赛14:13说魔鬼亦欲坐在圣山上自立为神)。「称」字(apodeiknumi在徒2:22;25:7译「证明」;林前4:9作「陈列」)是现在式分词,表示他不断地发出与神为敌的宣告。

「神的殿」是指什么?学者意见有三:(a)它是指教会(「殿」指教会,是保罗一贯的观念,但大罪人的势力不局限于信徒)。

(b)它是指天上的殿,即神权力所在(如诗11:4),表示大罪人对天上的堡垒,发出猛烈的攻势。

(c)它是指耶路撒冷的圣殿,这是最自然的解释,有原文的冠词所支持。在保罗思潮中,必想到主前167年安提奥古四世,及主前63年罗马庞培亵渎圣殿的历史,以及主后40年加利古勒该撒(Caligula)将自己雕像安在圣殿,迫人向雕像下拜的回忆(此该撒于主后41年1月14日遇刺,结果他的命令没有实现,但已引起犹太人极度的恐慌),故在此有感而发。

接着保罗重申这些事(离道反教及大罪人),他在「帖」城时早向信徒明说(「告诉」elegon是过去未完成时态,表示曾经提及),他们理应记得的(帖后2:5)。

c. 他的显露(帖后2:6-8上)

大罪人还未显露,因他受一个「拦阻者」(katchon)的阻止,到了「时候」(原文「他的时候」,指一个特定的时候),才可以显露出来(帖后2:6)。「因为」(gar)有一不法的「隐意」(musterion,意「奥秘」、「隐藏的秘密」),已经「发动」(即帖前2:13的「运行」)。

意指不法的事已秘密地开始活动了(帖后2:7上),要等待不法者一显露出来,不法的事便全面性进行,直至结局。

这样说来,「不法的隐意」乃是撒但的作为(即下文「撒但的运行」),为不法者预备道路,当不法者出现时,事情便发展至不可收拾的地步,只有主的降临才可制伏。

不法者不能显露,是因有「拦阻者」阻止之。待这「拦阻者」「除去」(genetai,是主动词,应译作「撤」、「离去」,中译成被动词「被除去」),那时这不法的人便显露出来了(帖后2:7上-8下)。

至于2:6、7的「那拦阻者」是谁(帖后2:6是中性字,2:7是阳性字),历代学者意见,林林总总,不胜枚举,主要答案有:

(1)罗马帝国(中性),该撒(男性)(如早期教父的主张;W. Barclay)。

(2)法治力量(中性),执法者(男性)(如G. E. Ladd;W. Hendiksen)。

(3)撒但与其作为(撒但被除去后其傀儡登场,在逻辑上是不合理的)。

(4)传福音是阻力(中性),传道人(男性)是阻止者(这理论可变成不传福音,岂不是促使主再来的谬理)。

(5)阻止者是神,阻力是神的计划(但神岂可被除去)。

(6)阻止者是天使,阻力是天使的力量(如冯荫坤)。

(7)指圣灵及其力量(惟有圣灵才有比撒但更大的能力来拦阻)。圣灵敦促教会传福音,抑阻不法之事的加增,但当圣灵的工作完结时,他便离开世界(正如在五旬节从天降下),那时地上不法之事发展至终点和巅峰,神便加以干预。

C. 「主的日子」来临时的情形(帖后2:8下-12)

1. 与大罪人有关(帖后2:8下-9)

a. 他被灭绝(帖后2:8下)当大罪人出现后,主便用口中的气灭绝他(参赛11:4),用「降临」(即2:1同字)的荣光废掉他,基督的胜利是读者的安慰与鼓励。

b. 灭绝之因(帖后2:9)大罪人的出现与他被灭绝之间,似乎没有时间上的空文件,但在此作者有逻辑上的交代,他一口气述说大罪人的收场,然后回笔叙述他灭亡之因。

大罪人在此称为「不法的人」,保罗从两方面描述他被毁灭的前因后果。

(1)他的「来临」(parousiars)是照撒但的「运动」(与2:7的「发动」是同字),原来他的能力是撒但「配给」的(帖后2:9上)。

(2)他能行各样异能、神迹和虚假的事。他既有撒但供给的能力,便能行出各种超凡及虚假的事(虚假的事在原文结构下是属异能和神迹的事,表示是虚假的异能和神迹,即「欺骗人的奇迹异事」)(如ICC及Hendiksen)(帖后2:9下)。

2. 与不信者有关(帖后2:10-12)

大罪人在沉沦的人身上(不信者)行不义的诡诈。惟有对这等人,他的诡计才能得逞,因为他们不爱真理,使他们不得救(帖后2:10)。故此,神给他们一个「生发错误的心」(energeian planes,意「错谬的能力」),使他们信从虚谎,不信真理,倒喜爱不义,叫一切这样的人都被定罪(帖后2:11-12)。

四、结语(帖后2:13-3:18)

2:13-17可作上文的结语,也可作本文的开始,因2:13的首字「但我们」(hemeis de)是新段的格式。因为读者蒙恩是保罗感谢的理由,使他由衷发出感恩与劝勉的结语。

A. 为教会而作感谢(帖后2:13-17)

1. 为教会再感谢(帖后2:13-14)

保罗称「帖」信徒为「主所爱的弟兄们」,并为他们献上感谢,原因有二:

a. 因神从起初(指从创世之始,非保罗传道之初)就拣选(haireomai意「挑选」,参腓1:22;林后9:7「酌定」),并藉信徒的信道及圣灵的感动,而成为圣洁,能以得救(帖后2:13)。

b. 也因神祝福保罗的工作,在「帖」城传福音,好使他们得着基督的荣光(喻救恩荣耀的完成)(帖后2:14)。

这两节经文指出「帖」城信徒的拣选是从创世就开始,叫他们因信及被圣灵感动而得救。此外他们也是蒙召的人,在永世里得享完全的救恩,这是令人大受鼓励的谢言。

2. 为教会作劝勉(帖后2:15)

本节首字「所以」(araoun),乃接着上文的感谢话而作出的劝勉,提及「帖」城信徒回应神的拣选、呼召、拯救,分为两方面:

a. 在所信的真道上站立得稳。

b. 在异端侵袭的势力下,要坚守所领受的教训:无论是口传的或文字的(「坚守」是现在时态,指继续不断之意)。

「教训」的原文(paradoseis)意「传统」(参加1:14),此字表示保罗视己为真理传统的教导人,也可说是监护者(参提后1:14;提前6:20)。他建立的真理传统,是因认定其教导是有神的灵感动之故(林前7:40),故他的话亦为基督教权威传统之一部分。

3. 为教会祷告(帖后2:16-17)

保罗以祈愿来支持他在上文的劝勉,他祈祷主及父神两件事,在提及神时,他用四句话形容他:

a. 「爱我们的」。

b. 「开恩给我们的」(在原文里,爱和赐给同属一个冠词,可译成「爱的赐给」即「赐爱的神」)。

c. 「将永远安慰给我们的」。

d. 「将美好与盼望给我们的」。

他祈祷主耶稣和父神两方面:

a. 安慰信徒的心。

b. 坚固信徒的善行善言。

保罗的祈愿可作全书前部分的结束(如帖前3:11-13),亦可统归在「结束之言」之内,因此段是保罗的代求,下段是教会的代求。

B. 求教会为他代求(帖后3:1-4)

1. 代祷的请求(帖后3:1-2)

保罗为教会献上谢祷后,似意犹未尽,对教会说「弟兄们(第五次),我还有话说(to loipon)。」随即祈求他们为他祷告,目的有:

a. 好叫主的道快快行开,得着荣耀,如在「帖」城信徒中间一样。

b. 也叫保罗能脱离无理恶人之手,因为信心不是人人所有。「无理」(atopos)有恶人一字形容,故此非指不可理喻或无理取闹,而是指行为不当、反对福音的人。

2. 对主的信任(帖后3:3-4)

保罗的请求是基于他对神的信任,因神是信实的,故此保罗深信三件事:

a. 神必坚固「帖」城信徒。

b. 神必保护他们脱离那恶者(本句前有「并且」kai字)。

c. 「帖」城信徒现今与将来必遵行保罗的吩咐。

3. 愿主作引导(帖后3:5)

保罗请求代祷的结语,乃是愿主引导「帖」城信徒的心,以进入神的爱和进入基督的忍耐里。意指引导他们的心,使他们更明白神的爱及基督的坚忍。换言之,「使他们更深地了解神对世人的爱,及基督对世人的忍耐」(本节原文没有「学」字,并「爱神」的「爱」非动词如中译;反是「神的爱」。又有两个目的字eis,应译作「使」、「进入」)。

C. 向教会作劝言(帖后3:6-15)

本段的主题在前书4:11-12;5:14早已提及,显然有读者仍然误解主再来的时日,且以为已迫在眉睫,故此闲懒不做工,就此保罗加以告诫并劝导。

1. 有关闲懒不做工者(帖后3:6-12)

a. 「不做工,就不可吃饭」

(帖后3:6-10)作者直呼读者为「弟兄们」(第六次),为要建立一个容易听劝的关系。他说奉主名吩咐,凡有人「不按规矩」(ataktos约束的反语,即违犯法令,在古希腊文里此字指「逃学的人」或「逃兵」,在此处可意译为「游手好闲」),不从保罗的教训,这等人要远离他们(帖后3:6)。

保罗在此的关注,并非要把教会中之不良分子开除,而是要教会竭力保守规条。「因为」(gar,中漏译)「帖」城信徒原知道如何效法保罗按规矩行事(帖后3:7),即辛劳做工,自供自给,不叫人受累(帖后3:8)。

「这并不是因」(ouch hoti可简译「非因」)保罗没有权柄接受教会的供应,而是他欲树立一个自力更生的榜样,让他们学习(帖后3:9)。因为(gar,中漏译)保罗在他们中间时曾明说:「若有人不做工,就不可吃饭」(帖后3:10)。保罗所指的是有力气但不做工的人,是社会的寄生虫,非说老弱残疾不能做工的人。

b. 「要安静做工,吃自己饭」

(帖后3:11-12)保罗作上文的告诫,因(gar)他听闻有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无所事事(帖后3:11),故此他在主里吩咐、劝戒此等人「要安静做工,吃自己的饭」。安静指「安分守己」,吃自己饭,有「自食其力」之意。

2. 有关不听劝戒者(帖后3:13-15)

对教会最后一次(第八次)称谓「弟兄们」,保罗劝导行善莫「丧志」(enkakeo参路18:1同字作「灰心」,林后4:1、16作「丧胆」)(帖后3:13)。若有人不听从劝告,要「记下」他(semeioomai,意「立记号」,喻「要留意」),勿和他交往,使他自觉羞愧(帖后3:14),可是不要以他为仇敌,而要劝他如弟兄(帖后3:15)。「不交往」意义有四:

a. 革除他们会籍(如加尔文)。

b. 不供应他们饭食(参林前5:11)。

c. 不让他参加爱筵及圣餐(如I. H. Marshall)。

d. 不和他在个人关系上有亲密的往来。

D. 结束的话(帖后3:16-18)

1. 祷愿(帖后3:16)

结束的祷愿强调:赐平安的主「随时随事」(dia pantos,意「在一切事上」)、「亲自」给读者平安、「常」与他们同在。

2. 问安(帖后3:17)

保罗亲笔问安。古时信札常由代笔人书写,只在结尾时由发信人亲笔问安,保罗以此习惯。「笔迹就是这样的」,可与先前的相比辨认,以杜绝冒他名之书信。

3. 祝福(帖后3:18)

愿主的「恩」「常」与信徒同在。

Report Inappropriat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