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Where the world comes to study the Bible

第10章 帖撒罗尼迦前书诠释

一、背景导论

A. 序言

帖撒罗尼迦前书是卷充满「安慰、鼓励及教导」的书信,书中所透露真理的启示,是新约中独特的:如复活的次序、教会的被提、主的日子之特征等。将这些末世的预言向一间成立不久的教会阐释,可见此教会的领受力颇强。

在保罗十三封书信中,帖撒罗尼迦前后书的「末世论」最丰富,没有这两卷书,信徒对末世要发生的事情或次序必仍在五里雾中。

B. 帖撒罗尼迦城市

帖撒罗尼迦是马其顿省的一个主要城市,本名Thermai(意「温泉」),因它坐落在温泉湾(Thermaic Guif)的附近。主前315年,马其顿王卡山大(Cassander)分得此城加以改建,并以其妻之名(亚历山大帝同父异母的妹妹)为名。主前168年,马其顿为罗马所败,次年分为四个共和国。主前146年,马其顿被并为罗马帝国一省,原来的四共和国变成四个地区,而帖撒罗尼迦被立为第二区的首府。

主前42年,「帖」城获得自由城的地位和权利,表示它的居民可以自治自管,由地方官管理(参徒17:6-8)。

此城不仅是马其顿的行政中枢,也是交通要塞,著名的行军伊格尼修大道(Egnatian Way)贯通此城,因此,「帖」城是东西两方的主要通道,商业发达。

C. 帖撒罗尼迦教会

帖撒罗尼迦教会是保罗在第二次宣教布道时建立的,那时他在腓立比的工作被迫结束,经一百哩路来到帖撒罗尼迦城(徒17:1)。一连三个安息日,在会堂里宣讲耶稣是弥赛亚(徒17:2-3),归主的人不少,有耶孙、亚里达古、好些敬虔的希腊人、尊贵妇女等(徒17:4),这都是「帖」教会的基本成员。

一些学者认为,徒17:2的「一连三个安息日」是指保罗逗留在「帖」城的时间(如R. Gundry;ICC;Lenski;Zahn)。但据帖前1:9;2:9-14;4:1-5等经文所提示,显然短短三星期的时日不能达成这些事实。故此,「一连三个安息日」一词,可能只是保罗最初在会堂中的传道时期,其后还向外族人传道,前后约数月至半年不等(如R. Rackham;W. Ramsay;Moffatt)。

D. 帖撒罗尼迦前书

1. 动机、主旨、目的、日期、地点

据徒17章记载,保罗似乎用耶孙之家为向外族人传福音之基地,成绩斐然,导致不信派犹太人的嫉妒和敌意,他们起攻击保罗,并将耶孙和其它信徒拉到官府去(徒17:5-7),后来保罗因此被迫离开「帖」城,直趋四十哩外的庇哩亚去。反对者锲而不舍地追到庇哩亚,保罗又逃到雅典,却把西拉、提摩太留在庇哩亚(徒17:14-16)。

不久,西拉、提摩太来到雅典找着保罗,保罗打发提摩太回「帖」城(帖前3:1-2),西拉往马其顿(徒18:1;林后1:19),而自己却往哥林多去。后来,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来到哥林多找保罗(徒18:1、5;帖前3:1-6;林后1:19),转告了「帖」教会的消息,保罗大得安慰和鼓舞,但同时又知悉「帖」教会对他有些误解,及对保罗在「帖」教会时一些的教导不太明了(特别是有关主再来的事);于是保罗便立即书写「帖前」(帖前3:6)。

那时保罗、西拉、提摩太三人同在一起,为保罗在哥林多传道的初期,时约主后50至51年间。

2. 简纲

一、为教会感谢(1)

二、保罗的自辩(2-3)

A. 传道态度(2上)

B. 计划受阻(2下-3)

三、论生活方面(4上)

四、教会被提,主的日子(4下-5)

A. 教会被提(4下)

B. 主的日子(5)

二、启语导论(帖前1:1-10)

「帖前」是一封颇有人情味的书信,「帖」教会与保罗的关系可从帖撒罗尼迦前后书、腓立比书(帖前4:15-16)、哥林多后书(帖前8:1-5;11:9)、罗马书(15:25)中反映出来。教会与保罗的关系良好,在使徒行传及书信中均常提及,保罗每次到马其顿时,总会去「帖」城探望教会(参徒19:21;20:1-2;林前16:5;林后1:15-2:13)。并在此书的启语中,也可见保罗与他们的友谊是牢固及真摰的。

A. 启语问安(帖前1:1)

1. 作者与读者(帖前1:1上)

保罗写信时,提及西拉及提摩太也在身旁一起同工,显然这三人一同有分建立和牧养「帖」教会。他们写信给此教会,这教会是属父神及主耶稣基督的。

2. 问安与祝愿(帖前1:1下)

作者愿恩惠与平安归与教会,此言是保罗十三封书信中最短的一句,其它的在「恩惠、平安」之后都有三一真神的名字附及。

B. 感恩的话(帖前1:2-3)

每逢祷告时,保罗总为「帖」信徒代求,也特别记念他们信心所作的工夫、爱心所受的劳苦、盼望所生的忍耐。

信、望、爱排列在一起,是保罗喜用的词汇。人因有信才工作,因有爱才愿劳苦,因有盼望才能忍耐;再且,「工夫」是指积极的工作,「劳苦」是指劳累的工作,「忍耐」是指困难的工作,在不利环境下做工。「帖」信徒在这三方面,有极佳的表现,为此保罗不断的感谢神。

C. 真诚的赞许(帖前1:4-10)

1. 信心的榜样(帖前1:4-8)

接着保罗赞许「帖」信徒的好榜样及好行为,他先称他们是亲爱的弟兄、蒙拣选的人(帖前1:4);前者从人际方面看,后者从神的救赎角度看;随即在三方面指出赞许他们的原因:

a. 「因为」(hoti)他们接受了保罗所传的福音福音在他们当中产生果效,是因四个因素:言语(指传递时的言词)、权能(传递时的能力)、圣灵(传递时圣灵的感动)、充足的信心(传递时听者的反应),这个传递的事件是「帖」信徒可作证的(帖前1:5)。

b. 因为(从「并且」引申)他们在患难中领受真道「帖」信徒在患难中有圣灵赐下喜乐、欢喜地领受了真道(严格来说是指领受后的喜乐)。因信受逼迫,却没有放弃,仍然喜乐,他们效法了保罗及主耶稣的榜样(在逼迫中有喜乐的事奉)(帖前1:6)。这见证也成为马其顿、亚该亚信徒的榜样(帖前1:7)。

c. 因为(gar)他们的见证在马其顿、亚该亚之外的地方,见证传开了。就此,保罗也不用多提(帖前1:8)。

2. 真诚归向神(帖前1:9)

至于「不用多说」此事,保罗解释,因为(gar)附近信主的人已向他分享过「帖」城信徒得救的见证(我们进到你们那里),以及确实地离弃偶像归向永活的真神。

3. 活泼的盼望(帖前1:10)

1:10首字有「并且」(kai,中漏译),表示「帖」城信徒对耶稣的降临(「降临」原文没有)有清楚的「等候生活」。

提到这位耶稣,保罗说:

a. 他是「神的儿子」。

b. 他是「在天上的」。

c. 他是「从死里复活的」。

d. 他是「救信徒脱离将来忿怒的」。

「将来的忿怒」一词,学者意见不一,归纳有三:

a. 指神在末日对罪的审判(如罗4:15;5:9-10)(如Bultmann;Conzelmann;Richardson;冯荫坤)。

b. 指神对罪施行审判的时期(如D. E. Hiebert)。

c. 指对罪的审判,包括一段审判罪行的时期(如BKC)。

三、保罗的自辩(帖前2:1-3:13)

保罗离开「帖」城后,转到哥林多工作,在那里等候提摩太前来会合,不久提摩太来到,带给保罗有关「帖」城教会的好消息(帖前3:6),同时亦提到犹太人在「帖」城继续反对基督教的活动(参徒17:5-9)。他们继续丑化保罗传福音的动机,说他只是推销宗教的异教徒及神棍,又诋毁保罗的名誉,说他迟迟不回「帖」城探望教会,是因他不关心信徒,只关心自己的名与利。

故此他迫不得已而自辩,似乎他的自辩是成功的,因「帖后书」全未提及需要续辩。

A. 自辩一:传道时的态度(帖前2:1-13)

1. 纯正的动机(帖前2:1-8)

a. 放胆传讲(帖前2:1-2)

保罗说他「进入」(带福音进去)「帖」城不是徒然白费之举(帖前2:1),相反地(alla,中漏译)(帖前2:2上)在来到「帖」城之前,保罗在腓立比的遭遇是他们「有目共睹」的(帖前2:2中,即徒16:16-40;腓1:30)。

然而保罗仍放胆传道,在「大争战」中(喻艰巨的工作或强烈的反对,即徒17:5-9;帖前2:15-16)把福音带到「帖」城去(帖前2:2下)。

b. 讨神喜悦(帖前2:3-5)

2:3首字「因为」(gar,中漏译)解释上文为何放胆传讲之故。保罗指出,他的劝勉(对信或未信的)是没有「错」的(planes,意「欺骗」、「欺诈」)、没有不道德的行径(或喻卑污不良的动机),也没有诡诈的成分(不是神棍)(帖前2:3),全是神的「验中」(dedokimasetha,考验合格)及托付下来之故。所以他照实传道,不是取悦于人,乃要讨神喜悦(帖前2:4),他未用谄媚的话以巧言奉承他人,亦无存贪婪的心,这两方面是人神可共证的(帖前2:5)。

c. 如母乳养(帖前2:6-8)

保罗说他作了基督的使徒,虽可叫人尊重,却没有要求人这样做(帖前2:6),只存温柔的心,如母亲般乳养他们(帖前2:7)。这样的「爱」(himeiromenoi,意「渴望」、「渴想」、「恋慕」,另有古卷作omeiromenoi,意「疼爱」),是连性命也愿意付出的爱,因他们是保罗「疼爱的」(agapeta)(帖前2:8)。

2. 无私的劳苦(帖前2:9-13)

a. 昼夜做工(帖前2:9-10)

2:9的首字「因为」(gar,中漏译)指出本段与上文的关系,在此,保罗求教会勿忘他在他们当中的劳苦,昼夜做工,旨在白白地把福音传给「帖」城之人(帖前2:9)。

保罗自认他的行为是圣洁、公义、无可指摘的,这方面也有人神的共证(帖前2:10)。

b. 如父待儿(帖前2:11-12)

保罗向教会表白心迹,说他如何对教会劝勉、安慰及嘱咐,像父亲待儿女般(帖前2:11),使他们的生活行事为人,对得起那召他们进入荣耀国度里的神(帖前2:12;「国」和「荣耀」二字由一个冠词连起来,是二合一的用法)。

c. 再度感恩(帖前2:13)

为此(dia touto)保罗再度感谢神,因为「帖」教会的人听了道,也领受了,并视之为神的道,非人的道,并且神的道「不停地运行」(energeitai,现在自身式动词)在信者的心中。

B. 自辩二:离开因受迫(帖前2:14-3:13)

1. 反对者的恶行(帖前2:14-16)

2:14首字「因为」(gar,中漏译),表示保罗再度为自己辩护。他谓「帖」城信徒受本地人的苦害(指保罗离开「帖」城以后的经历,参3:4、7),他们所受的苦与在犹太巴勒斯坦地在基督里(真信主的)神的各教会中信徒的经历一样(帖前2:14)。表示「帖」教会所受的苦与犹太教会所受的相同。

论到那些逼害教会的犹太人,保罗在七方面列出他们的恶行(帖前2:15-16):

a. 他们杀死主耶稣和先知(指旧约的先知,排在主耶稣名字之后,是因耶稣比他们重要,参太23:37)。

b. 又赶逐保罗和他的同工(参徒17:5-10)。

c. 他们不得神的喜悦。

d. 他们与众人为敌(「众人」泛指信徒;有说是指「外邦人」)。

e. 不准保罗传道给外邦人(「不许」原文意「阻挠」)。

f. 常充满自己的罪恶(指他们不自觉充满罪行)。

g. 神的忿怒大大临到他们身上(「到极处」也可意「至终」、「终于」)。

2. 计划的改变(帖前2:17-3:13)

a. 心中极愿再访(帖前2:17-20)

离开「帖」城后,保罗来到哥林多,在那里常系念「帖」城的信徒,心中极愿意再回去看看他们。因他异常难过,他视那次的「离别」(aporphanisthentes意「使成孤儿」,英文orphan「孤儿」由此字变出)如丧子之痛(他们是丧父之痛),虽然身体不在,心却没离开(帖前2:17),曾有一两次(喻「立心」)想要去,只是撒但阻挡计划(帖前2:18)。

至于撒但如何阻挡保罗重访「帖」城,学者的臆测有五:

(1)保罗之友耶孙等签了保,地方官不容保罗回去(参徒17:9)(如FFB;W. M. Ramsay;G. G. Findlay)。

(2)保罗视面前的工作更重要,回去的心虽有,却不能成行,他视之为魔鬼的拦阻(如Moffatt)。

(3)保罗病倒,不能回去,他认为是撒但的工作(如W. Manson;R. Stendahl;G. Stahlin〔TDNT〕)。

(4)保罗得悉若回去会遭犹太人杀害(如Whitey;J. Denney)。

(5)保罗故意不提,免得「帖」信徒用办法使他回来。但无论回去与否,保罗都认定一件事,他们是他的盼望、喜乐和冠冕,因他们将来在主再「来」时(parousia,意「临到」,指贵人到访一地,遇见盛大的欢迎仪式),能有分参与(「有分参与」是补字,如中译「站立得住」亦是补字)(帖前2:19),因为「帖」信徒确实是保罗的荣耀和喜乐(帖前2:20)。

b. 打发提摩太前往(帖前3:1-5)

3:1首字「为此」(dio,中漏译),保罗从「帖」到庇哩亚,又转到雅典,在那里打发提摩太回「帖」城去(参徒17:15-16,西拉也蒙差遣往马其顿)。这位提摩太是:保罗的兄弟。在福音事工上作神的执事(帖前3:1-2上)。他前来之目的(eis)有三:(1)坚固「帖」信徒对神的信念。(2)劝慰他们在信道的事上(帖前3:2下,坚固与劝慰在原文有介系词连贯,属同一件事,今将之分为两点,因坚固与劝勉也可成为独立完整思想)。免得他们被患难摇动(帖前3:3上)。

至于「患难」,保罗解释他的患难:(1)是「命定的」(keimetha,意「立定」,此字在新约有不同的译法,如「安置」4:2,「安放」太28:6,「设立」提前1:9,「被立」路2:34等),表示信徒的生命有为主受苦的成分在内(帖前3:3下)。(2)是先前早已告诉他们(帖前3:4),意说信徒(我们)受患难不是意料之外的,而是可期待的。

为此(dia touto),他便打发提摩太前往(原文无「人」字,应指3:2的提摩太),查看他们的信心是否受那诱惑人的(指魔鬼)诱惑了,那么他的劳苦便归于徒然(帖前3:5)。

c. 提摩太回来报告(帖前3:6-10)

3:6的「但」(de)有转折作用,述及提摩太刚回来,带着好消息,关乎三方面:「帖」信徒的信心、爱心及对保罗的系念(帖前3:6)。这好消息消除了保罗的恐惧、焦虑和思念,使他大得安慰、喜乐、感恩及振奋(就活了)(帖前3:7-9),使他昼夜祈求,愿不久可再见他们,补足他们信心不够之处(可能是指对神认识上的不足,保罗以牧者心肠表示其关注)(帖前3:10)。

d. 为教会祷愿(帖前3:11-13)

本段是书中第一个祈愿(帖前5:23是第二段),这祷愿分两部分:

(1)愿神及主耶稣引领保罗能到「帖」城信徒处(帖前3:11)。这愿是关乎作者自己为其同工服事。

(2)愿「帖」城信徒彼此相爱,并爱众人的心都增长充足(帖前3:12),好叫他们在主与众圣徒「回来」(主再来)时,因心里坚固而成为圣洁,无可责备(帖前3:13)。

3:13的「圣徒」是指谁,学者意见有三:(1)天使,如太25:31;可8:38;另参太13:41;帖后1:7(如ICC;H. Vos;G. E. Ladd;NIC;冯荫坤)。

(2)信徒,因「圣徒」在保罗文献里多是指信徒(另参帖后1:10;路19:14)(如D. E. Hiebert)。

(3)天使及信徒,主的再来在圣经里是与天使及信徒同来,惟一符合这两种身分的字是「圣徒」(圣者),故此包括天使及信徒(如L. Morris[TNTC];F. F. Bruce;J. B. Lightfoot;Ridderbos)。

四、劝勉与教导的话(帖前4:1-5:11)

保罗的书信内容常是平衡发展的,前部论教义,后部论生活。

但在「帖前」书里,它的前部是自辩,在后部才有教义,然而在教义中却包含了劝导,是本书结构特色之一。

A. 劝勉:生活方面(帖前4:1-12)

1. 关于个人(帖前4:1-8)

a. 要讨神喜悦(帖前4:1)

4:1的首字「所以」(oun,中漏译)将上文主再来的事(帖前3:13)带进应用里,他称呼读者为「弟兄们」(全书第七次)的称呼,是作者的凭借,以此建立劝告与听劝关系。他说「还有话说」(loipos,意「其余的话」,参弗6:10;腓3:1;4:8),并本着「在」(en,中译「靠」)主耶稣里的相同地位,又求又劝读者,既已受教,该知如何行讨神喜悦的事(帖前4:1)。

b. 要圣洁自守(帖前4:2-8)

接着保罗用三个「因为」解释如何行神喜悦的事,原来讨神喜悦就是圣洁自守。

(1)「因为」(gar,4:2上,中漏译)他们原晓得讨神喜悦是主耶稣的命令(帖前4:2下)。

(2)「因为」(gar,4:3上,中漏译)神的旨意(与主的命令为平行句),乃要信徒成为圣洁,远避淫行(帖前4:3下),要用圣洁尊贵(两字中被「和」连贯,但只受一个「在」en管理,故可译作「在尊贵的圣洁中」)保守身体不放纵情欲,不像外邦人那样(帖前4:4-5)。不要(原文无「一个人」)在这事上越分(hyperbainein,意「超越界限」)和(kai,中漏译)「欺负」(pleonektein,意「损害」)教会中的肢体(帖前4:6上)。

至于「信徒如何保守圣洁是等于不欺负其它的肢体」,原来若信徒生命不圣洁时,就会去占其它肢体的便宜(可能是女信徒或男信徒的女性家人)。这类的行径,主必报应(帖前4:6下),千万不可胡来。

(3)「因为」(gar,4:7上,中漏译)神呼召信徒是为作圣洁的人(帖前4:7下)。「所以」(toigaroun,由「冠词」+「因为」+「所以」组成)谁「弃绝」(athetes,意「拒绝」)这命令的,其实不是拒绝人,而是拒绝赐圣灵的神,因为感动人成为圣洁的圣灵,是神的第二位格(帖前4:8)。

2. 关于对人(帖前4:9-12)

a. 彼此相爱(帖前4:9-10)

关于彼此相爱之事,保罗谓他们不用别人写信提醒,因他们早已蒙神的教训(帖前4:9)。「因为」(gar,4:10上,中漏译),他们在马其顿及其它地方已实行彼此相爱(大概包括接待客旅,赒济其它肢体,支持圣工等)。

在此,保罗愿他们再接再厉(帖前4:10下)。

b. 作安静人(帖前4:11-12)

此外,又要作安静人(指「安分守己」,参帖后3:12),做自己的工,勿多管闲事(帖前4:11),有好见证,自己也没缺乏(帖前4:12)。专心工作为生活,给人勤奋的好名声,自身也不用仰仗别人。

B. 教导:信仰方面(帖前4:13-5:11)

1. 论复活的次序(帖前4:13-15)

有关已死去的信徒(睡是死的讳称),保罗愿读者切勿忧伤,像没指望的人(喻不信者)(帖前4:13)。至于读者为何忧伤,学者意见不一,归纳有五:

a. 保罗一向传主再来,是迫在眉睫的事,而他还未告诉他们复活之道,故此忧伤(如J. Becker)。

b. 「帖」城信徒未明白复活真理(如L. Morris;Vos)。

c. 复活之道在「帖」城信徒中被忘得一乾二净(如R. Gundry;R. Bultmann)。

d. 「帖」城信徒误解复活之道,以为他们活着之时被主接去,但也有多人死了主仍未回来,乃忧忡不已(如I. Marshall)。

e. 「帖」城信徒以为只有活的信徒才会被提,故此他们离世的亲友便无分了。

(1)于是保罗详加解释,他以两个「因为」作引导:他说「因为」(gar,4:14,上首字,中漏译)耶稣复活回了天上是铁的事实,那些死了的信徒(「在基督里」)神必将他们与耶稣一同「带来」(axei,意「带领」、「领来」)(帖前4:14)。

「一同带来」一词亦引出四个不同的意见:

(a)有说是指复活,全节说信徒会复活,如耶稣确实复活。

(b)另说是指与主一起被引进神的国去(如Vos)。

(c)也有说是指信徒必往天上去(「带来」即「领去」)(如ICC;NIC)。

(d)是指耶稣把信徒带来地上,因本处强调信徒在主再来时有分,而主再来是向着地上的(如冯荫坤)。

(2)「因为」(gar,4:15上首字,中漏译)照主的话告诉信徒一件事,那是活着的信徒在主「降临」(parousia)时,断不能在死去信徒之先(意指复活),换言之,死了的信徒,在主再来时必先复活,那么活着的又如何,下文自有交代。

然而,「照主的话」一词是指何话,经学家意见有四:

(a)是一句主的话但今已失传(如ICC;TNTC;Longenecker)。

(b)是主给保罗的特别启示(如Moffatt;TDNT)。

(c)是新约时代的先知留下来的话,他们的话都被接受成「主的话」(如冯荫坤)。

(d)是一句保罗解释主启示的话(如保罗对被提有其特别的启示,约翰对末世亦有其特别的启示,这一切可统称主的话)(如D. E. Hiebert)。

2. 论教会被提(帖前4:16-18)

4:16首字「因为」(gar)解释上节的宣告,并加上了教会被提的预言。

他说主必亲自从天「降临」(katabesetai,意「下降」),这行动响应旧约多处的经文(参赛64:1;诗144:5;弥1:3),那时有三种声音发出:呼叫的声音、天使长的声音、神号筒吹响的声音(帖前4:16上)。

对这三种声音,学者有三种解释:

a. 三种声音原是同一声音,只是用不同方式表达之(如W. Neil)。但另有说后两种声音只是解释第一种(如冯荫坤)。

b. 是两种声音,呼叫的和天使长的,天使长的就是神的号筒(如F. F. Bruce;Hogg&Vine)。

c. 是三种不同声音,是一而再地加强其宣告的力量,因原文是用三个介系词(en)引出来的(如TNTC;Riggenbauch)。

当这三种声音发出时,有件惊天动地的事发生:

a. 在基督里的死人(信徒)必先复活(帖前4:16下,回应4:15的次序)。

b. 随后(epeita,「以后」、「然后」)还活着的信徒便与复活的信徒一同被提到天上去,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便与主永远同在(帖前4:17)。

「被提」(harpagesometha,意「抢出」、「抓住」、「强拿」)是被动式语态,指一件本身不能成就的事,需靠外来力量才达成。「相遇」(apantesin,意「相会」、「迎接」,参太25:6及徒28:15同字译「迎接」)是个专有名词,指一个显要人物进行官方访问,城中首长出迎,然后陪同一起进城(Moulton&Milligan)。信徒与主相遇后,便随主回天家去,「所以」(hoste,意「鉴此」,「为此」),信徒以之彼此劝慰(帖前4:18)。

3. 论主的日子(帖前5:1-11)

保罗论完主再来与教会被提的关系后,他想到教会中恐有人不清楚主再来的时间如何,遂继续解释。

a. 主日子的特征(帖前5:1-3)

他称呼对方为「弟兄们」(第十次,是对主内相亲关系的称号),论到「时候日期」(chrononkai karon,前者着重时间的量,后者则在质方面,两字皆有冠词,表示指定的时候与指定的日期,即主再来的时间,参徒1:7;3:19、21;可13:32),则不用再写信赘述了(帖前5:1)。

因保罗曾经告诉他们(参帖后2:5),主再来的日子特征有二:

(1)像夜间之贼,随时来到(帖前5:2)。当人以为平安稳妥之时,那时(tote,中漏译)灾祸(olethros,意「灭亡」、「沉沦」)忽然「临到」(ephistemi,意「站在旁边」)(帖前5:3上)。

(2)如同产难临到怀胎妇人身上,绝不能逃脱(帖前5:3下)。「产难」(odin,分娩之痛)是旧约形容主再来前的灾难时期(参耶30:6-7),新约也用此形容这时期(如太24:8;可13:8)。

查「主的日子」这观念来自旧约的「耶和华的日子」(参珥2:31;赛2:12;摩5:18;玛3:2),那是神在末日施行审判、消灭邪恶、赐福义人、复兴万事的时候(参珥3:1、14、18)。在新约时代,教会认为耶稣是主,故此「耶和华的日子」一词,所带来的特征完全转在「主的日子」这词上(即「基督的日子」,腓1:6;2:16,「耶稣的日子」;林后1:14;彼后3:10)。这日子对信徒是「得赎的日子」(弗4:30),对不信是「羔羊忿怒的大日」(帖前6:17)、「神全能者的大日」(16:14)、「审判日」(太10:15;11:22、24;12:26;罗2:5;彼后2:9;3:7;约壹4:17)。

b. 因主再来的劝勉(帖前5:4-11)

5:4上的「弟兄们」(第十一次)提醒读者留意下面的话,保罗区分信与不信,以便更进一步的劝勉。

保罗谓信徒非在黑暗里(喻对主再来之事非蒙在鼓里),对贼的来临毫无因应准备(帖前5:4下)。「因为」(gar,5:5上,中漏译)信徒是光明之子、白昼之子,不属黑夜、不属幽暗(帖前5:5下),「所以」(ara oun)信徒不要「睡觉」(katheudomen,意「沉睡」,喻灵性上的麻木,与4:14、15的「睡」字不同),总要儆醒谨守(帖前5:6)。接着保罗用两个「因为」解释为何要儆醒谨守:

(1)「因为」(gar)正如世间常情,人是夜间睡,在夜间醉酒(帖前5:7);但信徒是属白昼的,故当谨守(喻清醒),把信、爱、望分别作护心镜及头盔(信对神,爱对人,望对己),如穿军装紧守岗位(帖前5:8)。

(2)「因为」(hoti)神非预定信徒受刑,而是预定在主耶稣里得救(帖前5:9)。

「预定」(tithemi,意「放置」,如罗9:33;林前15:25。或意「立」,如罗4:17;提后2:7;「指派」如提前1:12;提后1:11)在此处意「立定」、「定意」,喻信者皆免受刑,信者在主耶稣里皆得救。而「受刑」(orgea,意「忿怒」,参1:10;2:16),可指末世审判时期,是主再来前的时期及主再来时的审判,因世界末日的灾难时期将以主再来终结。

这位主替信徒死,所以无论是「醒着」、「睡着」,都会与主一同复活,「所以」(di o)信徒可靠此彼此劝慰,互相建立,正如他们平常做的(帖前5:11)。

「醒着」与「睡着」是指哪一类人,学者意见有二:

(a)他们是指4:15活着的和死去的信徒(如冯荫坤;D. E. Hiebert)。

(b)他们是指5:6-7醒着和睡着的人。故此,「醒」是喻儆醒,「睡」是喻不儆醒,因「睡」字(kathendomen)与4:15的「睡」(hoimethentas)是不同字;那里是喻死亡,而此处是喻灵性的麻木。

本节说,儆醒与否都会与主同复活,因此信徒应当儆醒、谨守(如5:8),互相劝勉,彼此建立(如5:11),勿作胡涂人(如BKC)。

五、结束之语(帖前5:12-28)

不少学者将5:12-22,连接到上文的5:1-11去,另有人将之抽出来,另辟新径,使之成为独立一段,这段的重点是保罗结语前的临别劝勉。

A. 论各项本分(帖前5:12-22)

1. 敬重治理教会者(帖前5:12-13)

保罗再次称呼读者为「弟兄们」(第十二次),劝他们要敬重、用爱心格外尊重在教会中劳苦的人、治理的人、劝戒的人(三个分词,一个冠词,指同一种人),信徒间也要彼此和睦,因信徒间的相互关系势必影响领袖的工作,此点是无庸置疑的。

2. 如何待四类人(帖前5:14)

本节原文以「弟兄们」(第十三次)开始,保罗继续劝戒他们,但范围脱离以治理教会的人为对象,而是以四类人为对象:

a. 不守规矩的人要警戒。「不守规矩」是指懒惰不做工的人(参4:11-12;帖后3:6-12)。

b. 灰心的人要勉励。灰心是对人、对环境、对前途丧志气馁的人,他们甚需勉励,才能继续向前。

c. 软弱的人要扶助。软弱非指疾病,而是指灵性上的软弱,在对抗试探或其它方面极需扶助。

d. 向众人要忍耐。前三类指教会内的人,本处可指教会外的人(固然也包括信徒)。在主再来的大前提下,忍耐助人,不必对人对事斤斤计较,因为一切皆会过去。

3. 要与不要的事(帖前5:15-22)

在众多的吩咐中,保罗仍有许多「要」及「不要」的吩咐。作者在八方面劝告教会:

a. 要谨慎,无论谁都不要以恶报恶(帖前5:15上)。

b. 在彼此相待或待人时,要追求良善(帖前5:15下)。

c. 要常常喜乐(帖前5:16)。

d. 要不住祷告(帖前5:17)。

e. 要凡事谢恩(帖前5:18上)。因为「这」(指上文四点,非单指第四点)是神的旨意(帖前5:18下)。

f. 不要销灭圣灵的感动(帖前5:19)。圣灵的工作常以「火」作借喻,故销灭是恰当的形容词,意不要抑制。

g. 不要藐视先知讲论(帖前5:20)。抑制圣灵工作的一个举动乃是藐视先知的道。

h. 凡事要察验,察验的后果就是善美要持守、恶事勿作(帖前5:21-22)。这也是圣灵工作的彰显。

B. 祝福祷告(帖前5:23-24)

结束前,保罗愿教会领受神的祝福,他的祝愿有二:

1. 愿赐平安的神使信徒全然成圣(完全彻底的成为圣洁的人)(帖前5:23上)。

2. 愿信徒灵、魂、体得蒙保守,在主耶稣「降临」时(parousia)完全无可指摘之处(帖前5:23下)。

他深信那呼召他们的神,必能成就他的祷愿(帖前5:24)。

C. 结语问安(帖前5:25-28)

1. 请求与代祷(帖前5:25)

请求代祷是保罗常向教会作的结语,以期他的事奉有神的祝福。

2. 问安教会(帖前5:26)

问安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古代问安是亲嘴,在这事上务要圣洁。

3. 最后嘱咐(帖前5:27)

「指着主作的嘱咐」即「发誓」或「郑重宣出」之意,乃是作者要他们当众宣读其书信,给全教会的人听,为了使全教会都明白他的信札是给全教会的,非只给教会中的领袖,可避免口传消息的错误。

4. 最后祝福(帖前5:28)

最好的祝福,是得着神的恩惠,这是保罗结语的心愿。

Report Inappropriat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