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Where the world comes to study the Bible

第8章 腓立比书诠释

一、腓立比书背景

A. 引言

腓立比书是一封喜乐洋溢的书卷,「喜乐」一词在全书中出现十七次,每章都有「喜乐」这个字,新约中没有一本书像腓立比书这样充满喜乐的气氛。多读腓立比书,信徒的心受感染,生活的愁云也吹散。多读腓立比书,信徒的生命更喜乐、活泼、更喜爱事奉神,使人生更光明灿烂。

B. 腓立比城市

腓立比是马其顿的一个重镇(参徒16:12),它本名Krenides(意「水泉」),是希腊大帝之父马其顿王腓力,于主前368年创建的一座坚强的堡垒城,十二年后易名为腓立比。主前167年,马其顿王国被罗马吞灭,国土分为四大共和国。主前148年,马其顿被并入罗马版图,四大共和国变成四大地区。腓立比隶属第一区的要城,首府为暗非波里(参徒17:1),罗马人在此建筑行军大道名「伊格尼修」(Egnatia),为了在最迅速的时间内,遣送军队镇压各地之暴乱。腓立比便坐落在这贯通东西大道之侧。

主前48年,罗马帝国内战,Octavian与Mark Antony连手在腓立比城打败了Burtus与Cassius的军队,于是将腓立比变成驻防城(参徒16:12),而Octavian也于主前27年被赐名为「奥古士督」(意「尊贵者」)。

腓立比在主前30年被并为罗马殖民地,有重兵驻扎,居民说罗马语,穿罗马服装,守罗马律法及各种节期礼仪(参徒16:20),并赋予居民豁免纳税权,城市盛产黄金、染料、羊毛,极其富庶。

C. 腓立比教会

腓立比教会是保罗于第二次旅行布道时成立的,是时保罗在特罗亚,一夜得「马其顿呼声」的异象,遂转往欧洲的腓立比去,在那里带领卖紫色布匹的妇人吕底亚一家信主。并赶逐使女身上的巫鬼,及带领狱卒一家人先后归主。后因受逼迫之故,保罗与西拉就离开那里,转往帖撒罗尼迦去(详见徒16:7-40),可能留下路加照顾此初建立的教会(「我们段落」we-section在徒16章暂结)。

约五年后,保罗在第三次旅行布道时重回腓立比,停留时间不长,但他与教会的关系颇深。他们在经济上常与保罗同工(参腓4:15-16)。又五年后,在罗马监牢里,保罗经常收到腓立比教会的接济(参腓4:18),他们并打发以巴弗提前来罗马伺候保罗(参腓2:25),可见这教会与保罗确实有一份相当深厚的情谊。

D. 腓立比书

1. 目的、动机、地点、日期

在保罗众多书信中,腓立比书是最特殊的,它不是专论教义,也没有解决教会问题,它似乎是一封个人私函,书内透露目的有:

a. 向教会答谢过去与现在的关怀,包括物质上的支持。

b. 向教会提出要防备割礼派人士的影响。

c. 劝告教会中两位不同心的姊妹,要为福音的缘故同心。

d. 鼓励信徒追求卓越超凡的人生,勿被环境打倒。正如1:21言「活着就是基督」,这是得胜的秘诀,也是喜乐的泉源。

写作地点于罗马监牢,时约主后62年。

2. 简纲

一、同心合意兴旺福音(1)

二、以基督的心为心(2)

三、丢弃万事看作粪土(3)

四、一无挂虑靠主常乐(4)

二、启语祷谢(腓1:1-11)

腓立比教会是个可爱的教会,在保罗的回忆中,这教会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难怪保罗「每逢想念他们时就感谢他的神」(腓1:3)。保罗与腓立比教会的友情是真摰的,感情是深厚的。

A. 启语之言(腓1:1-2)

1. 作者(腓1:1上)

作者启语时,自称为基督耶稣的仆人,并与提摩太写腓立比书给教会。

保罗创立腓立比教会时,提摩太在旁协助(参徒16:1、13;17:14)。提摩太也曾两次到访腓立比(徒19:22;20:3),与腓立比信徒颇熟稔。当时,他在保罗身旁伺候,可能是腓立比书的代笔人1

2. 读者(腓1:1下)

「腓」是书写给住在腓立比,也是住在基督里的圣徒、监督和执事。这三个名词乃是描述初期教会的基本成员:圣徒─分别为圣,归主使用的人;监督(episropois,意「从上看下」)─指负责教会事工的人;「执事」(diakonois,意「服事」)─指专司教会事工的人,他们主要任务乃是协助监督的工作(教会史记载,五十年后,教父波利甲在致腓立比书中,称呼教会的领袖为「长老」,参《致腓立比书》6:1;11:12)。

3. 问安(腓1:2)

恩惠平安本是希腊及犹太人的问安语,但此处强调其来源出自父神并耶稣基督(参帖前1:1)。

B. 祷告感谢(腓1:3-11)

一想到教会,保罗就充满喜乐和感恩,立时被圣灵催迫,为他们献上感恩的祷告,可分五大点:

1. 为同心合意而祷谢(腓1:3-6)

保罗为教会的祷谢是自然的(腓1:3)、喜乐的(腓1:4),因为他们从头一天(指徒16章的故事)到如今(十年后的今日),他们总是「同心合意」(koinoniai,意「契合」)地「兴旺」(eis)福音(腓1:5)。他相信神在信徒中动了那善工,且必完成,直到主再来的日子(耶稣基督的日子)(腓1:6)。

保罗有两方面的深信:

a. 信徒的救赎(善工),全是神的工作。

b. 信徒的救赎,是一个彻底完成的工作。

※1:6(另1:10)「耶稣基督的日子」一词是旧约「耶和华的日子」的新约称法。旧约指神驾临以色列,帮助以色列破除外敌,是神为他们施报及施恩的时刻。在新约,是指神藉基督的再来,将以色列的外敌击灭,在他们当中建立太平国度,使神的王权彰显天下(参亚9:10)。

2. 为一同得恩而祷谢(腓1:7-8)

保罗对教会感谢,在「你们常在我心中」一词中表露无遗(腓1:7上)。他说他虽在捆锁中,仍不失为「辩明」(apologiai,意「辩护」)或「证实」(bebaiosei,意「使坚固」)福音的时候,他总觉得自己是与腓立比信徒一起得恩的(腓1:7下)。这实在是无私的心、是真诚的,并呼求神为他作证(腓1:8)。

3. 为知识和见识增多而祷谢(腓1:9)

为对方祷谢的第三件,是愿他们在爱神的知识和见识上多而又多。「知识」(epignosei)是指完全的认识,尤指对神的启示方面3;「见识」(aisthese,参来5:12同字译「分辨好歹」)是指体会的认识,尤指实用方面,使他们在这方面的爱不停地增多(「多而又多」是现在式动词)。

4. 为诚实无过而祷谢(腓1:10)

1:9的祷愿带着一个目的,使(eis)信徒能分别是非,作「诚实」(eilikrineis,由heile「日光」及krino「审别」组成,意「经日光照射下」,喻无瑕疵,在林前5:8同字译「除净」)及「无过」(aproskapoi,意「不使人跌倒」,参徒24:16同字译「无亏良心」)的人,直至主再来之日。

5. 为结仁义果子而祷谢(腓1:11)

总结以上的祷告,保罗盼望信徒能靠耶稣基督满结仁义的果子。靠自己是永不可能的,但靠主凡事都能(参4:13),叫荣耀归与神。

三、表白心迹(腓1:12-30)

人生的遭遇不可预测,当事情发生时,不少的计划都要停止、修改;于是陷入迷惘、困惑、埋怨、忧虑。但是一个完全顺服神的人,因他深知凡事自有神恩手带领,就可以处之泰然。这是一个驾驭环境的人,不受左右,因此,能常常喜乐,并在不如意的环境中,超越困境,作蒙神喜悦的事,这就是保罗。在此他向教会表白心迹,主要是劝导教会,人是环境的主人,不是环境的仆人。

A. 在捆锁中的见证(腓1:12-14)

1. 向罗马官兵作见证(腓1:12-13)

保罗愿意教会知道,他虽然身陷囹圄,却能「兴旺」福音(prokopen,由pro「前」及kopen「斩」「切」二字组成,意「披荆斩棘的前进」;提前4:15同字译「长进」)(腓1:12),以致御营全军及他人都知道他为何被关在罗马牢中(腓1:13)。

「御营全军」(praitorioi)是指监管的罗马士兵,因保罗乃特殊囚犯,故特派看守的士兵与他手连手锁在一起(参徒28:16),罗马士兵分班看守保罗,因此保罗有机会向他们传福音。「其余的人」在此指那些处理「案件」的官员,他们要在该撒面前提出证明,保罗有罪或无罪。

神亦给这些人机会听到福音(参4:22的「该撒家里的人」),神处事之法真是奇妙无比。

2. 向罗马信徒作见证(腓1:14)

因此,保罗也有机会向罗马教会的信徒作见证,使他们深信神是世人的神。于是他们也放胆地向更多人作见证,使福音如波浪般向外伸张。

B. 福音的传开(腓1:15-18)

1. 不同动机(腓1:15-17)

传福音之人的动机有些不是完全纯正,保罗指出:

a. 有的是出于嫉妒分争(暗指在罗马有些信徒不是因同情保罗或受保罗激励而做,反自以为清高,看不起保罗而为之),这是「结党派」。

b. 有的是好意的(受保罗感动的),是「爱心派」。「爱心派」是因知道保罗为福音受捆锁(腓1:17)而「设立」的(原文kaimai)。但「结党派」是为增加保罗在捆锁中的苦楚(指心情、精神方面)。

2. 不必计较(腓1:18)

但保罗不计较这些,只要福音被传开,他就心满意足了(腓1:18)。

C. 生死全在神(腓1:19-26)

1. 视死如归(腓1:19-21)

至于自己在罗马的命运,保罗深信借着信徒的祈祷,他必能得救(非指救恩,是指释放)(腓1:19)。这是个信心的盼望,是不羞愧(不用道歉)的盼望(腓1:20上)。

但无论裁决如何,是生或死,总要基督在他身上照常显大(megalanthesetai,「使伟大」;徒19:17同字译「尊大」)(腓1:20下),保罗意,自己生死不要紧,只要他能「将神显大」、「荣耀神」,这是他生存(得救)的主要目的,他着实有视死如归的态度(腓1:21)。

2. 活着乃为别人(腓1:22-26)

保罗认为,若他仍活着,就能完成他工作的果子(腓1:22上,原文「成就」字前无「若」字,中译应将「若」字放在前面:「若活着」),但他不知如何挑选(腓1:22下)。这挑选在下文(腓1:23)表示出来。

保罗谓他在「两难之间」(sunechomai,意「被两边夹紧」,左右维艰,动弹不得;路8:45同字译「拥挤紧靠」):离世与主同在(原文「离世」与「同在」同属一个冠词之下,表示两者是同一意义),那实在是好得无比(腓1:23)。然而,如仍在世则对信徒好,因为他能帮助他们在信心上有长进,那是极喜乐的事(腓1:24-26)。

D. 信仰与生活(腓1:27-30)

1. 为福音努力(腓1:27-28)

至于是否能与教会再相见?保罗并不挂念。他只顾念教会实行两件事;第一件与生活有关,第二件与事奉有关:

a. 行事为人与福音相称(腓1:27上)

「行事为人」(politeuesthe由polites「公民」及polis「城市」组成)一词提醒读者要作个好公民,行事为人需与福音「相称」(axios,意「配得起」)。

b. 同心站稳,为福音齐心努力(腓1:27下)

同心的「心」(pneuma)与齐心的「心」(psuche)是灵与魂之意,表示全人投入,为福音「努力」(sunathlountes,由sun「同」及athlete「竞技」组成,意「共同参与竞技比赛」),凡事不怕仇敌惊吓(反对者言词的恫吓),证明仇敌是没有神救恩的人(腓1:28)。

※1:28的「敌人」指谁,学者意见有三:

(1)是犹太基督徒,到处巡回布道,使人像他们一样。

(2)是异教徒。

(3)是反对基督的犹太教徒(此说最可靠)。

2. 为主受苦(腓1:29-30)

保罗提醒信徒,信服基督是个恩典。为主受苦也是恩典(腓1:29)。信徒若能有此看见,他们在很多环境下都得能处之泰然,并能喜乐。此点腓立比信徒应记得,当初保罗在腓立比工作时不是「为主受苦」吗?这是他们从前看见、现在听见的(腓1:30)。

※1:30的中译似与原文不合。原文是「这样相同的痛苦(agona,指为主受苦的「苦」),你们也有,像你们在我身上曾见过,现今你们听闻了(保罗在监牢)」。

四、在基督里的劝勉(腓2:1-30)

从以巴弗提口中,保罗得悉教会一些近况,也有不同心的情形(虽然4:2提及两位姊妹不同心,但是少数)。保罗就此进言,期望有所改善,顺便也给予教会其它方面的提醒。

A. 以基督的心为心(腓2:1-11)

1. 呼吁同心(腓2:1-5)

2:1的「所以」(oun),将上文为基督受苦的精神应用在同心劝勉的话语中。保罗谓信徒若有任何在主里的劝勉、爱里的安慰、灵里的交通、神里的慈悲怜悯(中译「心中」是补字。基于慈悲怜悯在保罗文学里多指神,参林后1:3;罗12:1;再者,上文已有三一真神的两个位格:基督、圣灵,此处可补上「神里」)(腓2:1),盼望读者在意念(名词)、爱心、心思、思念(「意念」的动词)也是相同。这样便能使他的喜乐得以满足(腓2:2)。

表面看来,保罗似强调以自己喜乐为中心,其实他的喜乐就是神的喜乐。保罗以四方面劝勉他们(腓2:3-5):

a. 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因结党者有自大狂,是贪爱虚浮的荣耀。

b. 存心谦卑,看别人比自己强,谦逊者多以别人益处为先。

c. 不自私,反要多顾念别人的事,不是好管闲事,乃是体恤别人的需要。

d. 以基督的心为心。

2. 基督榜样(腓2:6-11)

2:6-11是古代教会著名的凯歌,有关基督降生及归回天家的历程,可分四方面:

a. 他的本像(腓2:6)

他「本有」(huparchon由hupo「先前」及archon「开始」组成,是个现在分词,意指基督在先前已开始了,他早已存在,继续存在)神的「形像」(morphe,指性质、属性的外显),故此他不以与神同等为「强夺的」(harpagmon,意「攫取」,参太13:19同字译「夺了去」)。指他不用将神的属性抢夺回来,据为己有,因他本有神的属性。

b. 他的降生(腓2:7)

他反倒「虚己」(ekencecn,「倒空」),指他主动地放弃天上的荣耀而来到人间,取了奴仆的「形像」(morphen),指以奴仆的样式表露其存在,成为人的「样式」(homoiomati,意「相似的形态」)。指他成为人,但是具有神性的人。

c. 他的人生(腓2:8)

他既有人的「样子」(schemati,意「外貌的形状」),存心卑微、顺服,以致死在十架上。基督卑微顺服到底的地步─死在十架上。

d. 他的高升(腓2:9-11)

就此,神将他升高,超乎万名之上,使整个造物界无一不降服在他面前,承认他确实是宇宙的主,归荣耀与神。

※2:7的「虚己论」是教会史里争辩的神学问题,学派有:

(1)指耶稣在世上的谦卑、舍己为人的态度(如A. Fewillet)。

(2)指耶稣的死亡(如J. Jeremias;O. Michel)。

(3)指耶稣道成肉身这回事,他毫无保留地放弃本有的尊荣,自成贫穷,使人可成富足(属灵上言,参林后8:9)(如F. W. Beare;F. F. Bruce;J. B. Lightfoot;R. P. Martin[TNTC]等)。

B. 做成得救的工夫(腓2:12-16)

1. 立志顺服(腓2:12-13)

基督的顺服成为保罗劝告信徒的根据,他说「顺服」是腓立比信徒的特征(更是顺服)(腓2:12)。既是这样,就当存敬畏的心(恐惧战兢、惟恐做错),「做成得救的工夫」(katergazesthe)原文可意「做出得救的果效来」(希腊文前缀kata的字表示达成后果,故可意「果效」为末日的救恩,如:冯荫坤)。保罗意说,腓立比信徒要用行事顺服来证明他们的救恩(腓2:12下),因为这样的立志,全是神在信徒心中的工作,完成神的美旨(腓2:13)。

2. 无瑕儿女(腓2:14-18)

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里,顺服神旨意的人就─不发怨言。不起争论。行为无指摘。诚实无伪。作无瑕疵的儿女如明光照耀。表明生命的道。好叫保罗在主再来的时候,觉得他在腓立比信徒身上的工作没有徒然(腓2:14-16)。

对这事,保罗将腓立比信徒的信心当作供物,奉献给神(腓2:17上),甚至将自己像活祭般奉献给神(「浇奠」spendomai,生命如浇血或浇酒般奉献给神;参诗16:4;何9:4),也是喜乐的,盼望腓立比信徒也因此一同喜乐(腓2:17下-18)。

C. 同工的榜样(腓2:19-30)

在讲明「以基督的心为心」及「做成得救的工夫」之后,保罗让教会知道他身边同工的情形。此段在上下文中似乎不衔接,其实这正是保罗的心意,遂将两位同工的事奉心态表明,作为「以基督的心为心」及「做成得救的工夫」的榜样。

1. 有关提摩太(腓2:19-24)

保罗打算差遣提摩太前往腓立比,去打听教会的消息,因他实在挂念教会,但又没有别人可以派去,只得差派身边的同工(腓2:19-20)。提摩太是位好同工——

a. 因他极挂念基督耶稣的事,而别人则单顾自己(腓2:21)。

b. 因他常与保罗同劳,兴旺福音。

c. 因他对保罗如子敬父一般(腓2:22)。故此,保罗一知事情要怎样了结,便立刻打发他去(腓2:23),自己也随后必到(腓2:24)。

2. 有关以巴弗提(腓2:25-30)

在提摩太出发前,保罗也打算将以巴弗提(字意「可爱」)送回腓立比去(腓2:25上)。这位以巴弗提是腓立比教会差遣到罗马来照顾保罗的,他是保罗的「弟兄」、「同工」、「同当兵」,又是教会的「使者」(apostolon,中译「差遣的」)、「仆人」(leitourgon,宗教词汇,罗15:16同字译「祭司」;罗13:6译「差役」;中译作动词「供给」),他来服事保罗的需用(腓2:25下)。

以巴弗提蒙教会差派后出发,在路上病倒了,生命垂危,幸得神怜悯,终于完成路程4。故保罗急欲打发他回去,免得教会忧虑过甚,自己在牢中无法照顾他,亦会忧心忡忡(腓2:26-28)。

这位以巴弗提是位爱教会的人(「很想念你们众人」,2:26),他为做基督的工夫,不顾性命,几乎至死,他所作所为正补足了腓立比教会对保罗的不足之处(指地理方面照顾不易),这等人是值得欢喜接待并尊重的(腓2:29-30)。

五、防备割礼派(腓3:1-21)

3:1的「还有话说」(to loipon,意「末了的话」或「其余的话」)可作1、2章的总结,也可作下文的开始(如弗6:10也有此用途,接着便有弗6:11-24的话)。保罗似乎结束了上文劝勉的话,于此转换笔锋,变成责备的话(3章责备割礼派;4章责备不同心),其中夹杂甚多劝言。

A. 防备割礼派(腓3:1-3)

1. 靠主喜乐(腓3:1)

保罗虽运用「末了的话」一词,但心中意犹未尽,仍劝告教会要靠主喜乐。喜乐对他是「不难」(ekneron,意「麻烦」),对教会是「妥当」(asphales,意「稳固」、「安全可靠」在徒25:26同字译「确实」)。原来喜乐也是对付割礼派的方法之一,因为不受割礼派影响的人是喜乐的人,也是坚立不受他们搅扰的人。

2. 割礼派特征(腓3:2)

保罗给割礼派人士三个称号,并呼吁要防备他们:

a. 犬类。犬类在犹太文化里代表不洁(利11:24-28:申23:18)与永生无分(启22:15);又代表未受割礼的外邦人。此处指割礼派人士,表示他们确实比卑贱的人还低下。

b. 作恶的。犹太自诩为「仁义的人」,今割礼派却被冠上「作恶的人」之名号。

c. 妄自行割的。保罗用「自割」(katatome)一字揶揄割礼派(piritome)人士,「自割」是圣经禁止的事(参利19:28;21:5;申14:1;王上18:28)。

3. 真割礼核心(腓3:3)

保罗强调真割礼是看内心的,是用心灵对准神,是心灵向着神,以神的灵敬拜的(参约4:24)。以「在基督里」为夸口,非靠肉体的割礼或各项条文礼仪,因为那是割礼派所强调的。

B. 保罗改变的见证(腓3:4-16)

保罗以一个「前割礼派者」的身分作证,以期教会勿踏上割礼派之路。

1. 保罗的从前(腓3:4-6)

若从肉体角度看,保罗谓他绝不下于割礼派的人(腓3:4),于是他列出从前七项「优秀的背景」:

a. 第八天受割礼,割礼派自诩遵守律法规条的第一条,保罗也如此做,故他以此列在首位。

b. 是以色列族,非外邦人。

c. 便雅悯支派的犹太人,便雅悯是雅各布众子中惟一生在应许地的,此支派骁勇善战,众人皆知,「便雅悯,我们跟随你」(士5:14;何5:8)是出战的口号,后来国家分裂,便雅悯是支派中惟一拥护犹大支派的(王上12:21)。以色列第一个君王扫罗亦是便雅悯族。犹太人极重视的「普珥日」,也因勇敢的便雅悯族人末底改才有的;在归回时代,此派协助犹大支派重建圣殿(斯4:1)。因此他们极尊崇此派的人5

d. 是希伯来人的佼佼者,这是指在国家文化中卓越不凡的人。

e. 律法中的法利赛人,法利赛人是国家中的宗教领袖,据估计在保罗时代全国约有六千名法利赛人6,极受人尊敬。

f. 热心逼迫教会,「热心」是犹太人宗教生活的核心。为此,保罗曾试图将犹太教敌对的教会扑灭。

g. 在追求律法的义上无可指摘,如施洗约翰的父母般,保罗「遵行主的一切诫命、礼仪,没有可指摘的」(参路1:6),这真是崇高的追求,只可惜效果全失(参罗9:30)。

2. 保罗的现在(腓3:7-16)

a. 放弃与得着(腓3:7-11)

先前对保罗有益的(指过去的成就,「有益」在雅4:13译「有利」),现因基督之故全当作有损(腓3:7)。

不但这样,连万事都当作有损,因他以认识基督为「至宝」(hupcrchon,意「最强」,「最重要」;参2:3同字译「强」),万事对他如「粪土」(skubala,意「垃圾」或抛给狗吃的残羹」),为要(hina):

(1)得着基督(「得着」kerdaino,意「拥有」)(腓3:8)。

(2)得着在基督里而有的「因信称义」(腓3:9)。

(3)得着认识基督复活的能力(腓3:10上)。

(4)得与基督受苦上「有分」(腓3:10下)(「效法」可解作「认同」)。「这样」(ei pos,期望句或目的句,新译本作「这样」,如NIV。因保罗的复活观是肯定的,如林前15:16-17,故可译作「这样」,中文译「或者」不够妥善)便可以肯定和主同复活了(腓3:11)。

b. 追求与直跑(腓3:12-14)

保罗不以现今肯定得救的地位为满足,他仍「竭力追求」(dioko,在3:6同字译「逼迫」),或许可得着基督耶稣所以得着保罗的(「得着基督」是指上半句的「得着」,指更多认识基督,如3:10。后半句的「所以得着」是过去时态,是指保罗信主时的经历)(腓3:12)。

表示还未完全得着基督,但他专心一意,忘记背后、努力面前(腓3:13),向着「标竿」(skopon,本意「箭靶之鹄的」)直跑,为要得神呼召他的奖赏(腓3:14)。

※3:14的「奖赏」是甚么?经学家意见有五:

(1)是不朽的公义冠冕(如林前9:25;提后4:8)。

(2)是基督的荣耀(如罗8:17;提后2:10-12)。

(3)是永生(如E. Stauffer[TDNT])。

(4)是与基督不间断的契交(如EGT)。

(5)是上文3:8-11的追求目标。

奖赏和标竿是以两个角度看同一件事;标竿是从人的努力看;奖赏乃从神的恩典看;标竿意味地上的追求,奖赏意味天上的荣耀。

c. 指示与劝勉(腓3:15-16)

3:15的「所以」(oun)将上文带至总结,在信徒中的完全人(喻成熟的人),总要存同样心态(腓3:15上),若有偏离,神必「指示」(apokalupsei,意「启示」)他们该如何行(腓3:15下),这是圣灵的工作(参弗1:18)。然而,信徒应按部就班地进行(腓3:16)(「地步」kanoni,意「标准」;加6:6同字译「道理」),切勿松懈。

C. 警告情欲派(腓3:17-4:1)

1. 自己为榜样(腓3:17)

保罗以自己的(「今非昔比」的前割礼派者)为例子,劝教会中的人效法他,一来效法他放弃割礼派;二来效法他抛弃万事当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三来保罗以自己及那些像他一样的人为榜样,让他们脱离错误的生命追求,期待成为天上的国民。

2. 他们的特征(腓3:18-19)

接着3:17的劝告,保罗再以诚恳的心(眼泪)列出情欲派人士的五大特征与结局:

a. 他们与十字架为敌十字架是认罪及救赎的代号,纵欲派以享受为念,故彼此敌对不容的。

b. 他们以肚腹为神纵欲派以食物(肚腹)为生存的意义(「肚腹」从广义角度看可代表生命的一切欲望,参加5:13;林前6:13;罗6:1-2、15;16:17-18)。

c. 他们以自己的羞辱为荣耀他们放纵情欲不知廉耻,还引以为荣(参犹13;罗6:21;如林前5:1-2)。罗马的教父希波拉陀(Hippolytus)在第二世纪时谓,有一西门派人士以自己的滥交淫行沾沾自喜,且大肆宣扬(参Rufutation of Heresies,6:19:5)7

d. 专以地上的事为念「地上的事」代表世上的情欲、骄傲(参罗8:5;约一2:16)。

e. 结局是沉沦最后的命运是永远的灭亡。

3. 信徒的身分(腓3:20-21)

3:20的「因为」(gar,中译「却」)指出原因或基础,劝告信徒勿像纵欲派人士的生活行为,原因有三:

a. 信徒是天上的国民「国民」(politeuma,在1:27同字译「行事为人」)暗指腓立比原是罗马的殖民地,公民拥有罗马国籍。但信徒的国籍是双重的,有地上,亦有天上;地上将过去,天上的才是永存(参约17:14-18;加4:26;来13:14)。

b. 信徒有属天的盼望等候救主从天降临(「从天降临」是补字,原文没有,意义却存,因多处经文叙述信徒的等候是主的再来;参帖前1:10;4:16;帖后1:7)。

c. 信徒的生命全然改变救主耶稣将以统管万有的大能改变信徒的生命,将卑贱身体的形状「改变过来」(metaschematisei,意「接着分裂」,由meta及schema二字组成;参林前4:6同字译「转比」),与基督的荣体「相似」(sunmoiphan,意「相同形像」。可指外形的相似,也可指内在实质的相同;在神学上言,将来信徒复活后,身体里外都有改变,但实质上,确与主荣耀的身体相同,参约壹3:2)。

4. 务要站立得稳(腓4:1)

4:1的首字「所以」(hoste在2:12译「这样看来」,中漏译)是结言之引导字,引到下文的「站立得稳」,「所以」该作上文对付割礼派(腓3:2)及情欲派(腓3:18-19)的结语。

以四个亲切的名字称呼他们:

a. 亲爱的(参2:12)。

b. 想念的,表示在思念中。

c. 我的喜乐,表示引以为乐(非引以为忧,如林后11:28-29)。

d. 我的冠冕,表示引以为「荣耀的华冠」。

「就是这样」(houtos,中漏译),他们应靠主站立得稳,如同士兵坚守岗位,奋勇抗敌,在信心上与主联合(「靠主」原文「在主里」),在信仰上不可摇动,惟有如此才不至受异端邪说牵引。

六、结束劝言(腓4:2-23)

在搁笔前,保罗仍挂念教会中有些争执的事,为防微杜渐,因此直言不讳地称名道姓,力劝两位女强人要同心共负一轭,务使教会工作不受阻滞。

A. 劝在主里同心(腓4:2-3)

教会中有两人,名为友阿爹(意「好旅程」)及循都基(意「好运」,女姓名字)在事奉上不能同心。保罗恳求一位真实同负一轭的「你」去帮助他们(腓4:3)。

这个神秘人物「你」是谁,经学家意见有三:

1. 他是保罗的一位同工,身分难确定,有说他是:

a. 保罗的妻子(如亚历山大的革利免、奥利根)。

b. 吕底亚(如C. Brown[NIDNTT];R. B. Rackham)。

c. 以巴弗提(参2:25,如J. B. Lightfoot)。

d. 提摩太(如F. Friedrich)。

e. 西拉(如G. Delling[TDNT])。

f. 路加(如T. W. Manson;F. F. Bruce)。

2. 他是代表性用语象征教会(如G. F. Hawthorne[WBC])。

3. 她是Suzuge即「同负一轭」(此字的人名,中文以字意译出,参约贰1的用法)(J. F. MacArthur;K. Barth;J. J. Muller)。

此说可成立,否则难在教会中找到这个「你」。

保罗谓这两个女人与他在福音事工上,一同劳苦,还有革利免及其它一些同道,都在福音上同工,他们的名字在生命册上有分,表示他们都是同得永生的一。

B. 劝专心靠主(腓4:4-7)

1. 靠主喜乐(腓4:4-5)

喜乐是顺服主、彼此配搭、同心同工所产生的效果。

这喜乐的泉源来自主,因为是靠主(原文「在主里」),是指与主联合而产生的生命特征(腓4:4)。这个「喜乐」是公开性的,与「谦让」(epieikes,由epi「在上」及eikes「温和」组成,原文没有「心」字;参雅3:17同字译「温和柔顺」,徒24:4作「宽容」)成配对词。「谦让」字义甚广,如「合理」、「公平」、「中庸」、「和缓」、「和谐」,在此可指一种靠主而让步的态度,因为「主已近了」,何必再斤斤计较(腓4:5)?

2. 靠主无虑(腓4:6-7)

「不要忧虑」这劝言永远无效,除非用良方克胜,即凡事靠祷告、祈求、感谢,将所要的告诉神(腓4:6),神必赐下「出人意外」(huperechousa;参2:3同字译「比⋯⋯强」;3:8作「至宝」)的平安,在基督里保守信徒的心怀意念(腓4:7),使信徒一无牵挂,因神的保守胜过人的筹算。

C. 未尽的劝勉(腓4:8-20)

在3:1保罗已说过「还有末了的话」(to loipon),在此又说「末了的话」(to loipon,4:8;中译「未尽的话」),显然保罗在结束时,仍舍不得搁笔,他的结语有两大点:

1. 要思念与要去行的(腓4:8-9)

a. 要思念的(腓4:8)

保罗要教会「思念」(logizesthe,意「计算」、「考虑」、「重视」;参3:13同字译「得着」)下面八个项目,因为思念可影响整个人生:

(1)凡真实的,指可靠无伪的事,与道德行为有关(「凡」字在至项皆是以hosa来翻译)。

(2)凡可敬的,字意庄重、端正(参提前3:4同字译「端庄」)。

(3)凡公义的,正直、公平、正义、公正之意,与「美德」有关。

(4)凡清洁的,纯洁、清白、无邪。

(5)凡可爱的,含美丽、悦目之义,令人见而生爱。

(6)凡有美名的,好名誉、高尚格调。

(7)若有美德的,美德是高尚的善。

(8)若有可赞的,值得嘉许褒扬。

这等事皆需重视、留意,因为它们确实能充实人生,也能使人生更趋完美。

b. 要去行的(腓4:9)

保罗邀请信徒从他身上所学的、受的、听的、见的(全是过去时态),都要实行出来。「学」与「受」是有关教导方面,「听」与「见」是有关生活榜样方面,如所思念的一样,这些都要付诸行动(「思念」及「去行」乃现在式时态,表示现今要实施)。这样平安的神便与他们同在(上文4:7是论神的平安,现是平安的神亲自与他们同在)。

2. 想念教会(腓4:10-20)

a. 有关知足(腓4:10-14)

保罗表示他在教会中获得莫大的喜乐(腓4:10上;在此「喜乐」字是全书第十七次),因消息传来,他得知教会想念他的心又「发生了」(anethalete,意「萌芽」、「发旺」)。这思念先前没有机会表达,现今却有(腓4:10下)(可能因以前保罗行踪飘忽,或无表露过有此需要)。

保罗表明,他是有缺乏,但不苛求,也不贪图享受,因他在任何景况下(卑贱、丰富、饱足、饥饿、有余、缺乏)都学会「知足」(autarkes;林后9:8同字译「充足」)(腓4:11-12上)。他在任何时地(「随事随地」)得了「秘诀」(memuemai,意「隐蔽」,如加入帮会的「暗语」)(腓4:12上),那就是「靠主加添力量凡事能做」(腓4:13)。「然而」(plen,意「不过」,「但」)他视教会在他的患难(指在捆锁中)上有分是件美事(腓4:14),意指教会在他苦境时接济他,这事做得甚好(原文有「做」字epoiesate,中译没译出)。

b. 有关授受的事(腓4:15-20)

保罗直呼信徒为「腓立比人」,是个亲昵的称号,凭此他谈到将福音传至欧洲的初期(新阶段的开始),在帖撒罗尼迦及离开马其顿时,在授受的事上,除了腓立比教会外,并无收过别人的供给(「供给」是补字,原文无),并且他们的供给还超过一次(原文「一次、二次」,喻「一而再」参帖前2:18的资助)(腓4:15-16)。

保罗不贪图他们的「馈送」(doma,意「礼物」),只求他们属灵账上的果子越发增多(腓4:17),因自己样样都有,且充足有余(原文即4:12的「丰富」,可译作「绰绰有余」),又从以巴弗提收到教会的馈送,他视之为「馨香之气」、「可悦纳的祭物」(腓4:18),神必照他荣耀的丰富,使教会一切所需都获得充足(腓4:19),愿荣耀归与父神(腓4:20)。

D. 结语问安(腓4:21-23)

1. 问安的话(腓4:21-22)

保罗在问安时,将身边的肢体向收信之人致意,也包括「在该撒家里的人」。

「该撒家里的人」一词有二义:

a. 该撒皇帝家中的人。

b. 一切受雇于该撒的人(即聚在罗马地替罗马政府做事的「该撒雇员」,当中不少信了主,如御林军)。

2. 祝福的话(腓4:23)

恩典和赐恩者乃是分不开的,主在他所赐的恩典中赐下自己,使信徒一生蒙恩。

 


1F. F. Bruce, “Philippians, ”Good News Commentary, Harper&Row, 1983, p. 1.

2引自上引书4页。

3R. Bultmann, “hinosko, ”TDNT, Ⅰ, Eerdmans, 1985, p. 707.

4F. F. Bruce上引书71页;W. J. Conybeare and J. S. Howson, The Life and Epistles of St. Paul, Scribner, 1899, p. 722; 冯荫坤,《腓立比书注释》,天道,1987,327页。

5W. Barclay, "Philippians, "DSBS, Westminster, 1975, p. 58.

6W. Barclay, "Philippians, "DSBS, Westminster, 1975, p. 58.

7引自F. F. Bruce上引书106页。

Report Inappropriat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