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Where the world comes to study the Bible

第5章 哥林多后书诠释

一、哥林多后书背景

A. 引言

哥林多教会是个问题众多的教会,除了在生活上、道德上、事奉上、信仰上没有见证外(参林前),他们又深受假师傅的搅扰,且对保罗的为人及事奉加以怀疑,使这位深爱他们的仆人深受打击。教会是他用福音所生的(林前4:15),他们对保罗不但无反哺之恩,且质疑他的为人及事奉,着实让保罗心痛不已。

但保罗毫不改变对哥林多教会的爱,他不放弃,再次写信给他们。一则为自己辩护,二则也鼓励他们勿徒受神的恩典(林后6:1),反要努力作喜乐人、作完全人、同心合意、彼此和睦(林后13:11)。这封书简充分地表达了保罗爱教会的心,正如他自己向教会说:「我向你们的口是张开的,心是宽宏的。」(林后6:11)

B. 书的历史背景

保罗写完哥林多前书后,不久便爆发「以弗所戏园事件」(徒19:23-41),他迫不得已缩短在以弗所的工作,离开住了三年的以弗所,往特罗亚去(林后2:12),在那里有短暂的事奉,后又赴马其顿省去(林后2:12-13;徒20:1)。此时,提多由哥林多前来,报告教会情况,得知教会有些问题已获解决,心中释然(林后7:6-7),但亦得悉教会仍受假师傅的影响,有些人对保罗的使徒权柄有所质疑,并对他预告前来哥林多却又不来的改变大表不满。

于是保罗续写「后书」,力释自己的事奉权柄及立场。完成后交由提多带回,并委派其它两位兄弟陪同提多前往(林后8:17-18),并协助完成收集捐献的事。时约主后56年的秋天。

C. 书的目的

哥林多后书着成的目的有四:

1. 称赞他们责罚教会中犯淫乱、乱伦的人(林前5:1;林后2:6-11)。

2. 解释为何改变自己的计划(林后1:15-22)。

3. 回答教会对他作使徒权柄的质疑(林后10-12章)。

4. 鼓励教会完成捐献,赒济耶路撒冷的贫苦信徒(林后8-9章)。

D. 简纲

一、自辩(1-6章上)

A. 计划(1-2章)

B. 事奉(3-6章上)

二、请愿(6下-7章)

三、捐献(8-9章)

四、权柄(10-13章)

二、保罗的自辩(林后1:1-6:10)

A. 启语问安(林后1:1-11)

1. 问安(林后1:1-2)

a. 在启语时,保罗表明他与同工提摩太的属灵身分与权柄,藉此建立他书信的可信性(林后1:1上)。

b. 保罗将问安带给哥林多教会、亚该亚众教会等地的信徒(林后1:1下-2)

2. 颂赞(林后1:3-11)

a. 神是苦难中的安慰(林后1:3-7)

保罗从三方面呼唤神的名字

(1)他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父神」。

(2)他是「发慈悲的父」。

(3)他是「赐各样安慰的神」。

「安慰」是本段的钥字,在本段共出现十次(在全书有二十九次)。神能使信徒在一切患难中(包括为基督所受的)多得安慰(多受⋯⋯多得,1:5);信徒在患难中多得安慰,就能多安慰别人。

「患难」(thlipsis,意「压碎」)也是本段钥字之一,在新约共有十个「苦难」的字词,其中五个在本书出现1

b. 神是苦难中的保守(林后1:8-11)

在以弗所时,保罗曾经历各种苦难,尤其是「戏园事件」,几乎使他丧命(林后1:8)。个中情境在使徒行传中略及(参徒19:31),保罗视之为「断定必死的」(apokrima,专用名词,指「法定的裁判」)(林后1:9)2。但神保守他脱离险境,因此他深信神无论在现今或将来都必拯救他(林后1:10)。他并恳求读者为他代祷,使更多人能蒙恩(林后1:11)。

B. 为计划改变而自辩(林后1:12-2:17)

许多筹备的计划是难以改变的,但主的引导有时不同,所以事奉神的人要对神的带领特别敏锐。有些人对保罗有所误解,说他反复不定,进而质疑他的性格及事奉,就此,保罗急欲为自己辩护。

1. 起初的计划(林后林后1:12-24)

a. 凭良心决定的(林后1:12-14)

保罗声明,他最初的决定是诚实的,并有良心为证(林后1:12),而且他的计划早已写信告诉他们了(林后1:13)。

保罗说「你们所念」至少有两封信,如林前5:9「失落的信」(lost letter)及林后2:4、9;林后7:8-12「严厉的信」(severe letter)。保罗盼望读者对他的人格有所信任,正如保罗也信任他们直到主再来时(主耶稣的日子)(林后1:14)。

b. 计划探访二次(林后1:15-22)

保罗本意先由亚西亚到哥林多,并去马其顿,然后再从马其顿回到哥林多,最后才回耶路撒冷(林后1:15-16)。

这与林前16:5的计划有别,因此引起一些人批评他「反复不定」、「从情欲起意」、「忽是忽非」(林后1:17)。

但他两次诚恳宣称,他所作所为是绝对无伪的:

(1)第一次表达(林后1:18-22):保罗以三种绝对不可改变的事,作他的根据:神的道、耶稣基督、神的应许(林后1:18-20),就因这三不改变之事,保罗才委身于事奉众教会。因他所事奉的神曾为信徒作了四件事,这四件事皆在信徒得救时获得的(林后1:21-22):

(a)坚固信徒。

(b)膏抹信徒。

(c)印封信徒(意指「拥有」)。

(d)赐下圣灵作「凭据」(arrabon,意「首部分」,暗示其余必定全部赐予),表示将来信徒的救恩是不会失落的。

(2)第二次表达(林后1:23-24):他呼吁神作证(有学者认为这呼吁即是立誓)3,他计划改变是为要宽容他们,免他来时用使徒的权柄执行教会的管教(church discipline)(林后1:23),会影响他们的信心及因信主而有的喜乐(林后1:24)。

2. 计划改变之因(林后2:1-11)

a. 为教会之喜乐而改变(林后2:1-4)

保罗本打算再次到哥林多,但因上次(林前及林后着成之间)的访问使大家忧愁,故改变计划(林后2:1-2)4。所以保罗就写信表达他对教会问题的关怀(林后2:3有说此信是「林前」,如P. E. Hughes,亦有说是「严厉的信」,如H. A. Kent),他这样做是为了对他们的「疼爱」(agapen)(林后2:3-4)。

b. 为赦免反对者而改变(林后2:5-11)

教会中有人犯罪受了众人的责罚,令教会也忧愁(林后2:5-6),保罗建议教会用爱心赦免他(如主的吩咐,参路17:3),免得他「沉沦」(hatapothe,意「吞吃」,参彼前5:8;「吞灭」,来11:29)(林后2:7-8)。

关于此事,保罗在「前信」中提及(严厉的信,如2:3),并试验教会是否愿用爱心来赦免那反对他的人,免得中了撒但的诡计导至教会分裂(林后2:9-11)。

※本段的「他」(林后2:5)是谁,学者意见有二:

(1)他是林前5:1的乱伦淫乱者(这多是传统学者之见,如P. E. Hughes;W. Wiersbe)。

(2)他是反对保罗为使徒的人(这多数是较近代学者之见,如A. Plummer;C. K. Barrett;M. J. Harris;H. A. Kent)。

3. 修订后的计划(林后2:12-17)

按1:16原来的计划,保罗原本要先到马其顿,但他却转往特罗亚去(林后2:12),在那里神给了保罗莫大的祝福,特罗亚教会可能在此时创立(如H. A. Kent)。数月后保罗重回特罗亚,与此地信徒见面(参徒20:6-12)。

在特罗亚的工作异常蒙恩,但保罗等不及提多回来(显然派提多携「严厉之信」前往哥林多,参7:5-16),随即转往马其顿去(林后2:13)。在这里他与提多会合,得悉哥林多教会情况,心中非常高兴,大大感谢神的帅领,随即书写「林后」,托提多带去。

保罗在不同地方的工作,都有神同在并施恩,他称之为「在基督里夸胜」(林后2:14上)。「率领夸胜」(thriaubeuonti)是形容罗马将军战胜敌国后,将敌国的俘虏带回,在京都里举行盛大的游行展示给国民看5。「基督的香气」是指当时在夸胜大游行里,罗马祭司边行边摇香炉,发出檀香味,两旁观众皆可闻到。如今得胜将军是基督,他发出的香气是福音的香气,指保罗为主作的见证(林后2:14下),对信的人是「活的香气」,对不信的人是「死的香气」(林后2:15-16)。为主作见证,保罗表示他不像假使徒为利传道,而是忠诚为主而作(林后2:17)。

C. 为自己的事奉而自辩(林后3:1-6:10)

保罗的事奉常受人误解或攻击,以致他觉得需要为自己的事奉辩护。他的自辩从数方面着手。

1. 事奉的基础(林后3:1-18)

保罗觉得他事奉是件极为满足的事,一因有哥林多读者的见证,二因他的事奉是建立在新约之上:

a. 哥林多信徒的见证(林后3:1-3)

事奉的果效,是事奉神者一个喜乐的根据。保罗谓他不用别人来推荐他,哥林多的信徒就是他的荐信,写在心里(林后3:1-2)。荐信是凭据、证明、基础,也代表亲密的关系。神学上言,哥林多的信徒是基督的荐信,是基督用圣灵写成的,保罗只是「代笔人」(amannensis)(林后3:3)。

b. 作新约的执事(林后3:4-18)

(1)承担的根据(林后3:4-6)

保罗深信他事奉神非靠自己的能力,全是出自神的呼召,才能「承担」(hikanosen,意「有能力」)此一新约的执事(林后3:4-6上)。接着他迫切地将新约与旧约的果效指出:旧约叫人死(引出死的终局),新约叫人活(得永生的结局)(林后3:6下)。

保罗用「字句」(gramma)代表旧约,因旧约充满必须绝对遵守的条文;而用「圣灵」(pneuma,中文误译「精意」)代表新约,因圣灵可使人重生。

(2)旧新两约的比较(林后3:7-11)

摩西承受律法时,神将之写在石版上(参出34:1),严谨吩咐他们遵守(参出34:11)。但新约是神的灵将律法刻在人心里,是圣灵催促人服从神之律法(参耶31:33),取代(废掉)旧约(参耶31:32),因此旧约的荣光便不及新约了。

旧约新约刻在石头上(林后3:7)写在心版上(林后3:3)属死的职事(林后3:7)属灵的职事(林后3:8)渐退的荣光(林后3:7)长存的荣光(林后3:11)定罪的职事(林后3:9)称义的职事(林后3:9)(3)新旧两约在今日(林后3:12-18)3:12的首字「所以」(oun,中漏译)将上文的对比用在现今的事奉工作,保罗表达:现今他大胆传讲新约取代旧约的道(林后3:12),不必惧怕那「将废者的结局」(林后3:13)。

「将废者的结局」是句难解经文,历史背景是摩西领受神的律法下山后,荣光满面,百姓不敢见他,摩西起先不知道,带着荣光与他们说话(参出34:29-33上),话一说完就蒙脸(参出34:33下)。但以后见人则蒙脸,见神却除下帕子(参出34:35)。保罗将这事作为一个比喻,摩西蒙帕子是叫以色列人不能看见他脸上的荣光,但这荣光现已退去,如3:7所说是「渐退之光」,绝比不上那「属灵的」、「越发大的」、「极大的」、「长存的」(林后3:8-11)。弦外之音指出,摩西所代表的旧约,只是初期的荣光,称「从前的荣光」(林后3:10上),今有「极大的荣光」(林后3:10下),故可不必以「萤火之光」代替「太阳之光」了。

但如今,犹太人因心地刚硬,仍以旧约为主,正如仍被帕子蒙蔽,不知这帕子已被基督废掉了,直至保罗写「林后」时仍是如此(林后3:14-15)。他们若肯接受圣灵的工作,便可得自由(喻信主的自由)(林后3:16-17),如同保罗今可直视神的荣光(帕子除去,参出34:35),并如返照镜子般,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因此信徒的生命,每日逐渐变成主的形像,正是荣上加荣,如H. A. Kent博士称之为「逐渐成圣论」6,这全是圣灵的工作,「从主的灵变成的」(林后3:18)。

2. 事奉的委身(林后4:1-5:10)

在本段内,保罗呕心沥血地将自己至死不渝的委身事奉与读者分享,期望他们事奉神也要忠心到底。

a. 鞠躬尽瘁、至死不渝(林后4:1-18)

(1)竭力作主的仆人(林后4:1-6)

保罗承受了新约执事的职分后,便完全脱离暗昧行为,非如假师传所作的(如谬传真理),只忠实传讲神的福音(林后4:1-2)。但福音非人人接受,有人被世界之王蒙蔽,看不到真光,走上灭亡的路(林后4:3-4)。

保罗却是一心一意,只传耶稣基督(林后4:5-6)。

(2)身上常带主的死(林后4:7-12)

为了传扬基督,保罗经历不少苦难,但他深信自己的生命(瓦器)都有神的宝贝(福音)在内。因此虽四面受敌,却不妥协、气馁、放弃(林后4:7-9);身体如背十架,却事事显出主是活生生地活在心里(林后4:10-11)。他如「属灵」敢死队员,为要将「生」的福音传给哥林多人(林后4:12)。

(3)因信主才如此行(林后4:13-18)

保罗在上文非埋怨自己事奉的遭遇,而是指出他如此行,全是因深信主不疑之故(林后4:13,引用诗116:10)。

他深信主耶稣复活的大能,将来必能与哥林多信徒同站在主的面前(林后4:14),因此便格外努力荣耀神(林后4:15)。虽然工作艰辛,身体衰残,但内心每日更新(林后4:16)。保罗视所面对的苦楚是至暂至轻,但为了至重至大的荣耀,一切在所不辞(林后4:17),因他的生命不是为暂时而活,乃是顾念永远的(林后4:18)。

b. 离开身体、与主同在(林后5:1-10)

本段经文与上文(林后4:7-18)密切衔接,保罗视他的事奉有永恒的价值,尽管生命衰残,甚至死亡,也不会令他丧胆。

(1)死是脱衣穿衣(林后5:1-5)保罗将今生比如帐棚的生活,是暂时的;若死了,就搬往永久性的房屋去(林后5:1)。死的来临又如脱衣、穿衣,到那时便不至于赤身(喻不蒙羞,指能到永远境界)(林后5:2-3)。保罗不怕死,愿穿上复活的身体(林后5:4)。他能如此说,因神已「培植」(katergasamenos,意「使合适」)他的身体,使他能进入荣耀里,又有圣灵先赐下来作「首期」的保证(林后5:5)。

※5:1「天上永存的房屋」是指甚么,学者意见有三:

(a)指复活的身体,这是颇流行的意见(如W. Wiersbe)。

(b)指居间的身体,是死之后,复活之前,中间阶段的身体(如H. A. Kent)。

(c)指天堂,这是较理想的见解,保罗非在写「准确神学」,他只是笼统的说信徒死后的去处(参约14:2)。

(2)死是与主同在(林后5:6-10)

5:6的「所以」(oun)暂结了以上的谈论,保罗认为肉身生命是眼见生命,却是与主「相离」(ekdemoumen,意「离家」)(林后5:6-7),只是他宁愿离开身体与主「同在」(endemesai,意「在家」)(林后5:8)。但无论如何,他立志作任何事都要得主喜悦(林后5:9),因各人都要在基督台前接受审判(林后5:10)。

※「基督台前」的审判不是对全体世人(信与不信)的审判,而是为信徒而有的。「台」(bema,参太27:19;徒18:12同字译「坐堂」;徒12:21作「位子」)是奖赏台(如Isthmian Games的奖台)7,非决定信徒将来得永生的归宿,而是用以判定将来要得的赏赐;好的行为带来奖赏,恶的行为带来羞耻。

3. 事奉的原因(林后5:11-21)

保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事奉神,是基于两大原因:

a. 因被主爱激励(林后5:11-15)

保罗称他事奉神的动机是显明的,哥林多的信徒可以作证(林后5:11),他们可以证明保罗的动机与行为皆纯正,不像那些只以外貌夸口的假先知(林后5:12-13)。他如此行,全是因被基督之爱所「激励」(sunechei,意「紧握」),基督为世人舍己,使那些信他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他而活(林后5:14-15)。

b. 因蒙赐和好的职分(林后5:16-21)

(1)两个「所以」(林后5:16-17)

5:16及5:17两节首字「所以」(hoste,意「因此」、「故此」,5:17中译本没译出)指出因基督的代死带来两个果效:(a)从今以后不以貌取人,如保罗以前凭外貌认识基督那样(只凭直觉)以为耶稣是大道德家、行奇事者(林后5:16)。(b)从今以后他是新造的人,一切成新(林后5:17)。这工作全是神完成的,称为「与神和好」(林后5:18上)。

(2)两个「和好」(林后5:18-21)

本段强调有两个「和好」;一是和好的「职分」(diakaian)(林后5:18),一是和好的「道理」(logon)(林后5:19)。

查「和好」(katallxantos,意「完全改变」)指神人关系原来是友善的,但因亚当犯罪而变成仇敌,现因基督之故,神人关系和好如初。

「和好的职分」是有关事奉,「和好的道理」是有关神学。在神学上言,「和好的道理」是神借着基督与世人和好(林后5:19)。基督是无罪的,替人成为罪(林后5:21),神将人的过犯归到他的身上(林后5:19),因此世人在基督里成为神的义(林后5:21)。

就工作而言,「和好的职分」是神托付给信徒的(林后5:18),故此信徒成为基督的「使者」(林后5:20),努力使世人与神和好(林后5:19)。

事奉神非易举,保罗深知此点,但人若有敬畏主的心(林后5:11),被神的爱所激动(林后5:14),并且有神的托付(林后5:19),那么虽苦也不足惧了,这正是下文要表达的。

※5:20,罗马政府将管辖地区分两大类:议会制省分(senationrial prortacs),由议会辖管;君主制省分(imperial provinces)由该撒直接管辖。议会制省分多是太平无事的,故无驻兵;君主制省分多是治安不良地区,故由重兵驻守。驻守官称「使者」(presbutes),除了监管地方太平之外,还有将非罗马公民成为罗马公民的职责。保罗使用此字带有属灵意义,信徒是天国的使者,将别人带进天国里,成为天国子民8

4. 事奉的甘苦(林后6:1-10)

事奉是一个矛盾,一方面与神同工,一方面经历莫大艰苦。有神同工,理应没有困难才对,但事实却非如此,反而困难重重,何解?保罗在此段给予清楚的解释:

a. 劝告共甘苦(林后6:1-2)

基于5:17-21的和好道理及和好职分,保罗劝告信徒与神同工(林后6:1上,「神」是补字),切勿徒受主恩(林后6:1下),正如赛49:8所言(林后6:2上)。赛49:8原是神向弥赛亚所说的,是神坚立弥赛亚的拯救事奉(H. A. Kent, p. 95)。保罗视此言,同是神坚立他与哥林多信徒的事奉(林后6:2下)。

b. 甘苦一席话(林后6:3-10)

在本段里,保罗说明事奉的两面:

(1)凡事莫叫人有「妨碍」(proskopen,意「打击至跌倒」、「击跌」)、职分受「毁谤」(momethe,字根意「污点」、「瑕疵」)。

(2)反倒表明是神的佣人(佣人与执事同字)(林后6:3-4上)。

接着分三组词汇描绘保罗事奉神的甘苦经验,也是每个事奉神者的共同经历,分别用en(在)(林后6:4下-7上)、dia(靠或经历)(林后6:7下-8,中译本没译出)及hos(似乎)(林后6:9-10)来表达9

(1)第一组:在(en)共十八项(林后6:4下-7上):在忍耐、在患难、在穷乏、在困苦、在鞭打、在监禁、在扰乱、在勤劳、在儆醒、在不食、在廉洁、在知识、在恒忍、在恩慈、在圣灵(原文没有「的感化」字)、在无伪的爱、在真实的道理、在神的大能。

※「在圣灵」一语似没意义,使不少学者困惑,所以中译的补字也是一种诠释;另一补字可用「所结的果子」,全句是「在圣灵里所结的果子」亦可采用(H. A. Kent)。D. K. Lowery认为是换喻(metonymy),以一样事代表其果效,指圣灵的果子10

(2)第二组:靠或经历(dia)(林后6:7下-8上)(共三种):仁义的「兵器」(hiplon,意「手」)在左在右(表示任何方向都合适)、经历荣耀羞辱、经历美名恶名。

※「左右」表示「足够」,即无论在何方都够用;或「进攻」(用剑),或防守(用盾),如古代的兵士。

(3)第三组:似乎(hos)(林后6:8下-10)(共七项):似乎诱惑却是诚实、似乎无人知却是人所共知、似乎要死却活着、似乎受责罚却不丧命、似乎忧愁却常快乐、似乎贫穷却使多人富足、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

※以上共二十八项的经历,都刻划出事奉神者的甘苦,每一件都是保罗的亲身经历,但他视事奉神是一件极荣耀的事,绝无悔言。

三、保罗向教会表明心愿(林后6:11-7:16)

自3:1开始(有说从2:14),保罗一直为自己的事奉立场辩护,他解释清楚事奉的基础(林后3:1-18)、事奉的委身(林后4:1-5:10)、事奉的原因(林后5:11-21)、事奉的甘苦(林后6:1-10),接着便向教会表明他的心愿。

A. 对教会的劝告(林后6:11-7:1)

1. 期待坦诚交往(林后6:11-13)

保罗表白自己的事奉诚意后,期待对方对他亦是坦诚。他称对方为「哥林多人哪」,这是个亲昵的呼号,并表明向他们是口开心宽(林后6:11)。虽然他们对保罗仍心肠狭窄(林后6:12),但保罗仍期待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他,因保罗视他们如自己所生的孩子一般(林后6:13,参林前4:15)。

2. 不可与不信相交(林后6:14-18)

a. 五个对比(林后6:14-16上)

保罗劝告对方不要与不信者同负一轭(比喻取自申22:10),指一同事奉(在此非指结婚或在社会上的工作)。

他用五个对比,指出他们(它们)是不能协调的:信与不信、义和不义、光明与黑暗、基督和彼列、神的殿和偶像(林后6:14-16上)。

※「彼列」有二意:

(1)指没用之徒(如D. K. Lowery)。

(2)指撒但(W. Foester[TDNT],H. A. Kent),保罗在此似以基督和撒但作对比。

b. 数句经文(林后6:16下-18)

论及神的殿与偶像毫无瓜葛,保罗指出,信徒是永生神的殿。接着他用一连串的旧约经文,指出神在信徒之中,神是他们的神,他们是神的子民(如利26:11-12;出6:7;25:8;何2:23;耶24:7;30:22;31:33;32:38;结37:27),所以要从他们当中分别出来,不要与他们往来,这才是属神儿女的样式(如赛52:11;结20:34、41;撒下7:8、14;耶31:9;赛43:6)。

3. 当除去一切污秽(林后7:1)

7:1首字「所以」(oun,中漏译)将上文的讨论作个结论。保罗称呼对方为「亲爱的」(「弟兄们」是补字),以期达到劝戒的果效,恳请对方务要除去外(身体)、内(灵魂)的污秽,敬畏神,过圣洁的生活。

※「得以成圣」(epitelountas)是现在式分词,指不停地进行,故此不表示今生可达到。

B. 对教会的请求(林后7:2-4)

保罗向教会再度保证,他与其同工未曾亏负、败坏或欺骗(中译「占过任何人的便宜」)他们,故此请教会放心接纳他们(林后7:2)。他极爱哥林多的信徒(林后7:3),在他们身上「多夸口」、「满安慰」、「大喜乐」(林后7:4),这真是一个无愧的神仆。

C. 为教会而欢喜(林后7:5-16)

1. 提多的报告(林后7:5-7)

上文提及保罗在哥林多信徒中大得喜乐(林后7:4),这喜乐是从提多所带回的消息而来(本段续上文2:12-13的话)。

当保罗在特罗亚等不到提多,不久便径自前往马其顿去(参2:12-13)(此事迹使徒行传中有记载,参徒20:1-2)。后二人在马其顿会合,于是保罗挂念哥林多教会之心大得释然。提多将教会对保罗的「想念」、「哀恸」、「热心」全告诉保罗,使他「更加欢喜」。

2. 保罗的安慰(林后7:8-12)

从提多口中,保罗获悉教会对他先前之信(严厉的信)所引起的忧愁已过了,因他们已懊悔一些的罪行,故此保罗便说不后悔写过那封信(林后7:8-9)。

保罗视教会对那封信产生的忧愁,是有神的意思在内(林后7:10上),是良好的反应,生出了没有后悔的懊悔,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懊悔,全无永生的果效(林后7:10下),(如犹大的懊悔,参太27:3-5)所以保罗那封前信确实带出果效来(林后7:11)。在结论,保罗再次强调他那封严厉的信,不只是为「那亏负人的」(即林前5:1或反对保罗的带头人)或「受亏负的」(如保罗),而是将读者懊悔的心表明出来(林后7:12)。

※7:10的「以致得救」是指凡真诚的悔改,都会带出得救的结果来(原文全句可译作:「生出使人得救的悔改来,这悔改是毫不后悔的」)。

3. 对教会的夸奖(林后7:13-16)

不单保罗自己得到安慰,提多也是(林后7:13),故此保罗就没对提多空夸奖哥林多信徒(林后7:14),因他们果然给提多尊敬的接待(恐惧战兢),使提多热心地完成他的任务(林后7:15),保罗对哥林多信徒的进步及改变极其欢喜(林后7:16)。

四、论捐献的事(林后8:1-9:15)

在外邦众教会中筹募款项,资助耶路撒冷教会贫苦信徒一事,是保罗在其第三次旅行布道时,一项颇重要的任务。保罗视耶路撒冷教会为地上教会的母会,先前曾经历大饥荒,故保罗代表安提阿教会,将乐捐的赒济亲自送交他们(参徒11:27-30)。

此后他对这项服务给予颇大的重视,并曾对加拉太教会述及他对此事的负担(参加2:10)。

在林前16:1-4里,保罗已在哥林多教会中着手进行,并以加拉太教会的参与为榜样鼓励信徒。在「林后」,他劝勉信徒完成此项集资捐助耶路撒冷教会的行动,因此事已进行一年了(林后8:10),所以在提多携带此书信给哥林多教会时,期待他们能完成此项捐献(林后8:6)。

A. 马其顿教会的乐捐(林后8:1-5)

1. 乐捐的心(林后8:1-4)

关于此事,保罗说马其顿的众教会热烈参与(诸如腓立比、帖撒罗尼迦、庇哩亚之教会),他们视参与此项捐献乃是报恩的表示(林后8:1)。本来看他们的境况,没有能力有分的:「在患难中」、「受大试炼」、「极穷之间」(参徒17:6-9、13;帖1:6;2:14),但他们却存着「满足的快乐」、「按着力量」、「过了力量」、「甘心乐意」、「再三请求」、「准予他们」、「格外显出」、「乐捐的厚恩」、在「供给圣徒的恩情上有分」(林后8:2-4),这真是极难得的见证。

2. 奉献的心(林后8:5)

他们如此行是超乎人所想象的,是照神旨意而作,因他们先把自己献给主,以致能够「又归附保罗及其同工」。

他们先顺服主,再顺服保罗及同工的呼吁(如徒17:5-9;19:29;20:4;腓2:25的同工)。

B. 劝哥林多教会效法(林后8:6-24)

1. 爱心的实在(林后8:6-12)

本着马其顿教会热心捐献这事,保罗亦派提多往哥林多教会去办相同的事(林后8:6),这事在一年前已开始了(林后8:10)。保罗嘉许哥林多教会在信心、口才、知识、热心及接待爱心等事上,有美好的见证,盼望他们也能在这慈惠之事上一样(林后8:7),使他们能显出爱心的实在(林后8:8)。

在爱心实在的显出上,主耶稣是最完善的榜样(林后8:9-10)。

因此期望教会既有愿做的心,就当办成这事(林后8:11-12)。

2. 均平的处理(林后8:13-15)

保罗本着一个原则进行,不是要一间教会全部承办这事,那会吃力无比(林后8:13),而是「均平」(isotetos,从字根isos意「公平」变化出来,参英文的isosceles, isobar, isotop等字),以他们现在的富余帮补别人的不足,将来他们也会回报(林后8:14,「现在」是指哥林多现在有富余),正如出16:18的原则(见出16:19-21)(林后8:15)。

3. 派代表集捐(林后8:16-24)

a. 同工的介绍(林后8:16-22)

为此保罗打发一小队同工,前往协助乐捐之事,成员有三:

(1)提多(林后8:16-17),他是队长,有殷勤、顺服、热心、甘心四大美好的见证。

(2)一位弟兄(林后8:18-21),此人是谁,学者意见不一,有说他是路加(如A. T. Robertson),有说他是推基古(如C. Wilson[ZPBE])。但无论他是谁,确实有大见证。在福音事工上得众教会的称誉,被众教会选派与保罗同工,是众教会信托的,且互相作监察,免得给撒但留地步。

(3)又一位弟兄(林后8:22),有说他是特罗推摩(徒20:14)(ZPBE),却不能肯定。此人热心事奉,并在许多事上显出是极值得信任的人,此外他对哥林多教会的参与大有信心。

b. 同工的推崇(林后8:23-24)

保罗对这三人推崇并举荐给教会,请求接待及给予合作。他们都是为众教会劳碌的,并有众教会的赞赏,更是基督的使者和荣耀,务请教会显出「爱心的凭据」(指捐献),俾使保罗对他们的夸奖不致落空。

C. 对哥林多教会的夸奖(林后9:1-15)

1. 有乐意的心(林后9:1-5)

论到捐献的事,保罗深知哥林多教会已有「乐捐的心」(prothumian,意「准备」),故此不必再「写信」(graphein乃现在式动词,意不用继续多说、不用再说服对方)(林后9:1-2上)。保罗常在马其顿教会面前夸奖他们,因他们的热心也成为多人的鼓励(林后9:2下)。所以在此劝告哥林多教会要与前往收集捐献的代表合作,将该事办成(林后9:3),免得保罗下次往哥林多探望他们时,若有马其顿人同往而发现他们没预备好,那么一切夸奖便落空了(林后9:4-5)。

2. 乐意的益处(林后9:6-15)

a. 对捐献者(林后9:6-11)

保罗以箴11:24的原则指出,「多种多收,少种少收」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林后9:6),望教会随本心酌定,不作难,不勉强,要捐得乐意,才是神所喜悦(林后9:7)。多捐是使神多加恩惠的机会,也使人多结善果(林后9:8),如诗112:9所言(林后9:9),也如赛55:10与何10:12所应许,神使撒种的多得种子,使义果更增添(林后9:10-11)。

b. 对受惠者(林后9:12-15)

此外,捐献者不但使自己蒙恩,他人也因此而越发感谢神(林后9:12)。因受惠者(耶路撒冷教会)在此事上得知施予者(外邦教会)也承认了耶稣基督的福音,并为对方而感谢神(林后9:13-14)。就此事,保罗不期然地向神发出衷心的颂赞,感谢神有说不尽的恩赐(林后9:15)。

五、保罗为使徒的权柄而自辩(林后10:1-12:13)

保罗时代,假使徒各处盛行,渗入教会,传异端,反对真使徒,使教会陷于混乱状态。真使徒不能自由工作,有时连以前的工作也被假使徒拆毁,保罗亦不例外。

在哥林多教会中,不少信徒受假使徒的摆弄,对保罗为外邦使徒的权柄多有质疑,使保罗在教会所留下的福音工作也大受影响。就此,保罗迫不得已,必须为自己确实有使徒权柄而申辩。

A. 保罗对反对者的回答(林后10:1-11)

1. 反对者的批评(林后10:1)

在教会中,有人传出,保罗在他们当中时是谦卑的,不在时却是「勇敢的」(林后10:1上)(此言是讽语,是保罗引用他们的话,所以「我保罗⋯⋯,如今亲自⋯⋯」当中的长句可用括号分开)。言外之意说保罗见面时假作谦卑,不在时却用书信严厉责骂,如10:10的「他的信又沉重、又利害,及至见面却是气貌不扬,言语粗俗」;又说保罗此举是凭血气行事(林后10:2上),且说只有他们才是属基督的(林后10:7上)。

2. 保罗的回答(林后10:2-11)

保罗的回答可分三方面,一是他的回答态度,二是解释他事奉能力的来源,三是让行为代替言语。

他认为对待这等批评的人,必须用勇敢(指严厉)的心(林后10:2中),但希望不必真正行出来(林后10:2下)。

再且,他说他不是凭(kata)「血气」行事,是在(en)「血气」中行事。「凭血气」意指冲动;「在血气」则表示血肉之躯,两者大有分别11。保罗谓他虽然是人,却不凭人的力量去事奉(林后10:3),因他的兵器是属灵的,原是神的能力,此能力能攻破反对神的势力,将人的心意夺回(林后10:4-5)。这些武器保罗已齐备(预备好了),只等教会也预备好(「十分顺服」,指顺服保罗的权柄),就责罚那些不顺服的人(林后10:6)。

至于那些自以为是属基督的,只要留心观察他们的行为,便知谁是真属基督的(林后10:7)。真使徒有神的权柄,只是权柄非为败坏人,乃为造就人(林后10:8)。故此,保罗的信是造就,而非败坏(林后10:9),并且保罗信上的言语与其行为也是相符,这是哥林多信徒有目共睹的(林后10:10-11)。

※10:10的「气貌不扬,言语粗俗」一言常给人误解保罗的身形瘦弱(「气貌」原文romatos意「身体」,「不扬」原文asthenes意「软弱」)、语音声调沙哑。但此言是侮辱性之语句,非保罗真正的外表。在身体方面,保罗定非软弱之辈,否则他怎可三次旅行布道,经历那么多的苦难;再且,若他的声调粗俗,路司得人怎可称呼他为希耳米(参徒14:12)?

B. 保罗的事奉界限(林后10:12-18)

1. 假使徒的度量(林后10:12)

保罗说他不欲与那自荐人(假使徒)相比,因假使徒用自己定的「度量」(metrountes,意「分配」、「测量」)衡量一切,自己给自己评分是不通达的,(在此处「度量」是比喻标准)。

2. 真使徒的度量(林后10:13-18)

真使徒的度量是神定的(是神设立、神分派,非自定自派的)。保罗认为是神将他的工作「界限」(kannos,意「准则」,与canon正是此字)「构」(ephikesthai,意「伸张」)到哥林多地区去(林后10:13)。

保罗并非构过界限(捞过界),他早已将福音传给哥林多(参徒18:1-18)(林后10:14-15上)。他也盼望哥林多信徒灵命增长,以承继保罗「构」的工作,将福音传至更远(林后10:15下-16)。所以若要为工作而夸口,应夸口主的悦纳、主的称许(林后10:17-18)。

C. 保罗对哥林多教会的愤恨(林后11:1-15)

1. 因教会失去纯一的心(林后11:1-6)

对哥林多教会,保罗起了愤恨(zeloi,意「嫉妒」),这愤恨原是神的特性之一。因保罗带他们信主,将他们如童女般(parthenoi)许配给基督(林后11:1-2),可惜他们心偏于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纯一清洁的心,像夏娃般被诱惑(林后11:3)。正如有人向他们传别个耶稣、别个灵、别个福音,他们还容让这事(林后11:4)。对此,保罗自认不在那些最大使徒之下(林后11:5),言语虽然粗俗,但知识却不亚于别人,这是哥林多信徒可作证的(林后11:6)。

※11:5的那些「最大的使徒」是何人,学者意见有二:

a. 指十二门徒中的领袖,如彼得、雅各布、约翰(有反天主教人士以此解释,来反对彼得为教皇说)。

b. 是讽刺之言,指假使徒(如11:13)(H. A. Kent)。

2. 因教会接受了假使徒(林后11:7-15)

a. 自己传道不取工价(林后11:7-11)

保罗传道一直没有向哥林多教会收取工价(林后11:7-9上),而是靠着马其顿教会的资助(林后11:9下),这是他可以在基督里诚实自夸的(林后11:10)。为何他如此行,乃因爱他们的缘故,这是神可作证的(林后11:11),他还是继续白白供给教会福音。

b. 别人传道却取工价(林后11:12-15)

保罗将继续白白供给教会福音,为了与那些假使徒有别(林后11:12)。假使徒行事装模作样(林后11:13),撒但也装作光明天使出现(林后11:14),这些假使徒只是撒但的仆役而已(林后11:15)。

※本段虽没说假使徒传道取工价,这是从上文(林后11:7-11)而作的一个对比(参11:20的「侵吞」12:14-18;7:2;林前9:11-12)。这些假使徒除了为利传道外,他们的「道」也是虚假的,如犹太割礼派般,是自立为义的道,而非信心的道。所以他们就装作「仁义的差役」,传虚假的义,是工作的义,非因信而有的义。

D. 保罗对教会的自夸(林后11:16-12:13)

1. 本不欲自夸(林后11:16-20)

叙述自己的成就是一件尴尬的事,亦容易被人误解为自高,但有时是迫不得已的。保罗当时为了要指出自己有基督使徒的权柄,不得不如此行。

保罗认为自夸是愚妄的,但仍要像「愚妄人」「略略自夸」(林后11:16-18),期望教会以聪明人来忍耐「愚妄人」(指自己)(林后11:19)。保罗指出教会在五方面却忍耐了假使徒,如被他们——

a. 强作奴仆,指接受割礼派的教理(如加拉太教会的背景,参加4:1-11;5:1)。

b. 侵吞,指在钱财上的受骗。

c. 掳掠,指教导上的偏差。

d. 侮慢,指假使徒的自吹自擂。

e. 打脸,指羞辱性的语言(H. A. Kent;W. Wiersbe)(林后11:20)。

2. 迫不得已才说(林后11:21-12:13)

哥林多教会忍受假使徒,并且误解了保罗,他迫不得已才说这样的话,好像将自己比成假使徒,说他是软弱的,他们才是真勇敢。若论勇敢,保罗自称比他们更勇敢(勇敢指更有条件、恩赐、经验)(林后11:21)随即列出他的经历来与假使徒对比。

a. 有关出生的背景(林后11:21-22)

犹太人说惟希伯来人才有纯净的血统,因以色列人才是最优秀的民族;惟亚伯拉罕的后裔才是真正蒙神恩的人,这些是假使徒所唱的高调。故此保罗特意指出他的出生背景不比别人差,他是希伯来人(指血统)、是以色列人(指被选的民族)、是亚伯拉罕之后人(埃布尔拉罕约的承受人)。

b. 有关作基督的仆人(林后11:23-33)

为此,他比别人更劳苦、下监牢、受鞭打五次(每次打三十九下,犹太律法只准打四十下,参申25:1-3,但会堂传统减少一下,避免多打而破坏律法)、被棍打(外邦人习惯)三次、被石头打、遇船坏三次、行远路、各种危险(江河、盗贼、同族、外邦、城里、旷野、海中、假弟兄)、受劳碌、受困苦、不得睡、常饥渴、不得食、受寒冷、挂念教会(林后11:24-28)!他实在比常人更软弱、更焦虑(林后11:29),若要夸口,他只夸神的能力足够他所用(林后11:30-31)。

并且还有一次,他从大马色王亚哩达之提督手中逃脱(林后11:32-33),证明神恩够他所用。

※11:32的亚哩达是朝代名号,是亚拉伯北部近大马色的游牧民族Nabetean人的王号。罗马帝国并叙利亚(首都大马色)成为一省,并委任亚哩达四世(主后9-40年)为代理王,其女嫁给希律安提帕(太14:1)。在保罗时代,大马色城中有甚多犹太人居住,当中不少人为讨好亚哩达之女,而欲刺杀保罗12

c. 有关三层天的经历(林后12:1-10)

(1)特别的经历(林后12:1-7)

保罗述及他自夸是迫不得已的,现将他的自辩从地上的辛酸劳苦转至天上(灵里)的经历,即关于主的「显现」(optasias意「看见」,参路1:22;徒26:19同字译「异象」)及「启示」(apokalupseis意「揭开」)(林后12:1)。异象是可见的经历,而启示是神赐与内心的。

保罗一生中曾多次见异象:

(a)徒9:3;22:6,在大马色路上。

(b)徒9:12,看见亚拿尼亚。

(c)徒22:17,蒙召往外邦人去。

(d)徒16:9,马其顿呼声。

(e)徒18:9-10,在哥林多城里见主。

(f)徒23:11,在耶路撒冷见主。

(g)徒27:23,船毁之时。

他以第三人称的手法写自己(这也是犹太拉比喜用之法13)(林后12:7),说十四年前(约主后42年)曾有一次被提到天上去,那时他已信主,回到大数去(徒9:30;11:25)。「被提」(harpagenta,意「攫夺」,参太11:12同字译「得着」;太13:19译「夺去」;帖前4:17译「被提」)是指一个不能自控的行动,完全是神的工作。这经验是在身内(灵的被提)或身外(肉体被提),连保罗自己也不知道,只是他知道到第三层天去了(林后12:2-3)。

「第三层天」是犹太人传统指神的所在(Secrets ofEnoch, 8;另有说是七层天,参Test of Twelve Pat, Lev. 2, 3),亦即乐园(林后12:4)。在那里他听到「不能说出来的言语」(arreta remata,两字同字根reo意「说话」,首字有-privative,中译「隐秘的言语」),他可为此特殊的经验而夸口,却禁止自己,免得有人把他抬高或自高(林后12:5-7上)。

为此,神容许撒但攻击他(「免」字影射是神的容许。「攻击」kolaphize,林前4:11译「挨打」;太26:67作「拳打」),他称这攻击为「一根刺」(林后12:7下)。

※对于「一根刺」,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

(a)有说那是邪灵的作为(C. C. Ryrie)14

(b)有说那是保罗经常性的疾病,使他不忘仍有必死的身体(H. A. Kent;A. T. Robertson;W. Wiersbe)。

但疾病不可求免去的,况且这根刺是与三层天的经历相连,必与疾病无关。

(c)有说是属灵的经历引出属灵的骄傲,再导致其它的罪来(如上文诠释)。

(2)特殊的恩典(林后12:8-10)

对这「一根刺」,保罗曾三次求主挪移,但主却给他两方面的回答:恩典与能力皆够他用。恩典是能力的来源,能力是恩典的外显(林后12:10),神的恩典与能力在保罗的事工上,特别彰显出来(林后12:8-9)。

d. 有关使徒的权柄(林后12:11-13)

保罗极不愿自夸,只是不得已被逼而为,虽工作算不得甚么,却不在那些假使徒之下(林后12:11所提之使徒是假使徒)。他在教会中,常用神迹、奇事、异能,显出作使徒的「凭据」(semeia意「记号」)(林后12:11-12)。

在教会中,保罗没有要教会在经济上支持他(不累着你们),故此,教会与别的教会相比,应没有不及别人之处(林后12:13)。

六、临别的话(林后12:14-13:14)

对一间问题众多及对保罗的权柄大有质疑的教会,书的结语是极难下笔的。但保罗在「后书」的结语,将自己爱他们的心再次向他们披露,真是苦口婆心,不放弃他们。

A. 计划再造访教会(林后12:14-13:4)

1. 计划的预告(林后12:14-15)

保罗计划再次造访教会,此将是第三次(首次创立教会,参徒18;其次是「林前后」写成之间,称「痛苦的造访」〔painful visit〕,参2:1;13:2;再来则是第三次)。

他表明不用教会在经济上的资助,正如父母为儿女肩负养育之责(林后12:14),期望此举能获得他们的爱(林后12:15)。

2. 真诚的表态(林后12:16-21)

a. 全没占过教会便宜(林后12:16-18)

虽教会传出保罗耍诡计占他们便宜(林后12:16),但保罗表示,他与同工提多或「那位弟兄」(可指8:18或8:22那位),全没占过教会便宜,他们与保罗是同心同步的。

b. 不知教会如何待他(林后12:19-21)

保罗坚称,他一切所作全是造就教会,别无他意(林后12:19),但他不知教会如何待他,故产生了忧虑(三个「怕」字):

(1)怕见面时不知所措。

(2)怕仍有分争、结党、嫉妒、毁谤等事。

(3)怕见到教会犯罪者仍未悔改,就有愧于神的托付了。

3. 再来的态度(林后13:1-4)

保罗计划,当他再来时,要以人证之法(参申19:15),指出对犯罪不悔改者,绝对不宽容(指12:21的人)(林后12:1-2)。使他们知道基督有改变人的大能(林后12:3;参12:1),如他们的得救(林后13:4),盼望他们不要掉以轻心。

B. 盼望教会成长(林后13:5-10)

1. 自省是否真信(林后13:5-6)

保罗要他们自省,是否真信主(林后13:5),若是真信的,便晓得保罗是同路人,是不可弃绝的(指不该反对、毁谤、质疑等)(林后13:6)。

2. 勿作一件恶事(林后13:7-10)

保罗的心愿不是为洗刷自己名誉的清白,就算被人弃绝(指被反对),也在所不惜。他视这些不是首要的,而是要对方行事端正,一件恶事也不做(林后13:7),这真是为父的心。接着保罗指出,真理是无法打倒的(暗指自己为使徒的身分)(林后13:8),假使教会在信仰及生活上刚强起来,成为「完全人」(katartisin意「健全」字根「弥补」、「复原」、「装备」、「健全」;太4:21作「补网」的「补」),保罗就算被视为软弱,也无所谓了(林后13:9)。为此,保罗写了此信(林后13:10),即「林后」。

至于此信能否产生预期的果效,学者多以为然,M. J. Harris列出数因15

a. 根据罗15:26-27所述,看出马其顿教会捐献完成,表示哥林多教会服从了保罗的话(罗写在林后之后)。

b. 嗣后,保罗计划前往士班雅及其它地方,若不成功,此念头可能会打消。

c. 「林后」此信能保存下来,成为正典,表示教会接纳了保罗的忠告。

C. 结语(林后13:11-14)

1. 末了的话(林后13:11)

保罗在收笔时意犹未尽,劝告教会:

a. 在个人方面:要喜乐,作完全人,受安慰。

b. 在与别人相处上:要同心合意,彼此和睦。

随着这五大命令之后,便是神同在的应许,他是仁爱、和平的神。

2. 问安的话(林后13:12-13)

「亲嘴问安」一词成为初期教会书信的「正式结语」,在第二世纪时,是必行的吩咐(参Justin Martyr, TheFirstapology,第65章)「众圣徒」是指马其顿的信徒。

3. 祝福的话(林后13:14)

愿三一真神不同的工作,常在信徒身上。


1W. Wiersbe, Bible Exposition Commentary, Victor, 1989, p. 631。

2F. Buchel, “apokrima, ”TDNT, Ⅲ, Eerdmans, 1985, pp. 945~946。

3A. Plummer, “ⅡCorinthians, ”ICC, T&T Clark, 1915, 1970, pp. 42~43; P. E. Hughes, “ⅡCorinthians, ”NIC, Eerdmans, 1962, pp. 46~47。

4C. K. Barrett, ⅡCorinthians, Harpers&Row, 1974, pp. 85~86; H. A. Kent, A Heart Open Wide, Baker, 1982, p. 45。

5William Barclay“, ⅡCorinthians, ”DSBS, Westminster, 1954, 1975, pp. 183~184对此次大游行有极精细的描述。

6H. A. Kent上引书64页。

7参William Barclay上引书206页对此有极佳美的数据。

8同上引书209~210页。

9A. T. Robertson, “ⅡCorinthians, ”Word Picture of New Testament, Broadman, 1931, p. 234。

10D. K. Lowery, “ⅡCorinthians, ”Bible knowledgeCommentary, Victor, 1983, p. 569。

11H. A. Kent上引书151页。

12H. A. Kent上引书151页。

13W. Wiersbe上引书673页。

14C. C. Ryrie, Basic Theology, Victor, 1986, p. 164。

15M. J. Harris, “ⅡCorinthians,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Zondervan, 1976, pp. 404~405。

Report Inappropriat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