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Where the world comes to study the Bible

小先知書

書名

英文聖經中,「小先知」是這十二書卷共有的名稱,其名稱始於奧古斯丁時代(主後四世紀末期)。相較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稱為「大先知」書)的預言,這十二書卷篇幅短了許多,故稱之為小先知書。在舊約和新約時代,舊約稱為「律法和先知」。書名以舊約分部的觀點來看,而舊約分部包括律法書、先知書、著作三部,共廿四卷書。

先知職分的起源

最終,先知職分源自神使以色列成為一國的目的,即列國透過以色列而蒙福。當神賜以色列律法,祂應許他們如果順服,他們會成為「我的產業」(祂的特別寶物),目的是使以色列在萬國中成為「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國民」(比較出19:5-6和申4:6-8)。然而,如果跟隨列國的信仰和作法,其目的就無法實現。摩西過世前主為了預備他們進入應許之地,神透過摩西嚴厲譴責占卜(申18:9-14),占卜是列國用以瞭解未來或神祇旨意的方式,但這是非法,而且是屬乎魔鬼的作為。

那麼以色列人如何瞭解神的旨意呢?神用真實和合法的方式賜下旨意給祂的子民,這方法記載在申命記18:15-22。

18:15-22 耶和華你的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興起一位先知,像我,你們要聽從他。 16 正如你在何烈山大會的日子求耶和華你神一切的話,說:『求你不再叫我聽見耶和華我神的聲音,也不再叫我看見這大火,免得我死亡。』 17 耶和華就對我說:『他們所說的是。 18 我必在他們弟兄中間給他們興起一位先知,像你。我要將當說的話傳給他;他要將我一切所吩咐的都傳給他們。 19 誰不聽他奉我名所說的話,我必討誰的罪。 20 若有先知擅敢託我的名說我所未曾吩咐他說的話,或是奉別神的名說話,那先知就必治死。』 21 你心裡若說:『耶和華所未曾吩咐的話,我們怎能知道呢?』 22 先知託耶和華的名說話,所說的若不成就,也無效驗,這就是耶和華所未曾吩咐的,是那先知擅自說的,你不要怕他。」

這個啟示形成先知職分聖經的起源和原因。福禮曼(Freeman)有公允的評論:「不像負面主張所言,以色列先知制度的起源不是源自迦南人或近東的文化,乃是為了特別的目的而設置,其目的為要保護以色列不受迦南人或鄰國迷信的做法所影響。」82

再者,神賜下明確的應許和警告,以便記載於亞伯拉罕之約中神的目的(見創12:1-3)將因以色列國而實現。申命記28-30章(有時候也稱為巴勒斯坦之約)中詳加說明了此一祝福和應許。如果順服就受祝福,如果不順服就遭詛咒。這幅畫像中,先知扮演甚麼角色?他們走向前來,並且說:「因為你毀約,約的詛咒已經臨到,或快要臨到你身上了。」換句話說,事情會像申命記28-30中,神所警告的一樣發生(或快要發生)。要根據舊約此一背景和認識,才能瞭解先知關於罪和審判的信息。

然而,先知宣揚的不只是毀滅和不幸的信息,也宣揚拯救和將來臨的榮耀。現代學者有時候宣稱這些正面的信息是一些文士後來加上去的,不過我們要記住,神是不變和永恆的神,也是安慰人和滿有恩典的神。所以先知通常是宣揚毀滅和不幸的信息,但是同時他們會告訴百姓在隧道末端仍有亮光,藉此給予他們盼望(比較賽12:1-2;40:1-2)。藉著神在百姓生活中大能的工作,實現祂最終的目的。有時候拯救的信息像「水晶球」,像描述特殊事件的異象,他們在異象中看到這些事件(如但9和第七十個七)。有時候他們只是宣揚神在亞伯拉罕之約和大衛之約的應許,如撒母耳記下7:12-16所記載的大衛之約。

小先知的文學特色

當我們研讀先知書,會發現許多相同的基本要素:(1)因為國家的罪,審判逼近的警告;(2)描述罪;(3)描述將來臨的審判;(4)呼召悔改;(5)應許未來的拯救。

如果要寫出先知書的大綱,如何知曉一個單元的起迄之處?83先知書使用的公式有前言或結論,例如「耶和華如此說」,接著有「如此說的內容」(先知書開始和結束一個段落,常使用相同的字或詞語),幾個共同使用的文學形式:

1. 審判的言論包含二個部分:(a)第一部份是控訴;(b)第二部份是審判。

2. 災禍神諭除以「禍哉……」開始外,和審判的言論相似。

3. 勸勉╱呼召悔改帶著動機的籲求(以應許或威脅的形式)。(摩5:4-6;珥2:12-14)。

4. 拯救的宣布―通常間接暗示可悲的景況,然後著重主介入拯救(摩9:11-12)。

5. 拯救的神諭以「不要害怕」的勸勉做為開始(賽41:8-16)。

6. 拯救的描繪常用理想化和誇張的用語描述神未來要祝福祂的子民(摩9:13)。

年表概觀

英文聖經中的順序

1. 何西阿書

2. 約珥書

3. 阿摩司書

4. 俄巴底書

5. 約拿書

6. 彌迦書

7. 那鴻書

8. 哈巴谷書

9. 西番雅書

10. 哈該書

11. 撒迦利雅書

12. 瑪拉基書

依放逐前後和南北國(猶大、以色列)分類

組別

書卷

接近的年代

放逐前

以色列的先知

約拿(向尼尼微傳道)
阿摩司
何西阿

780-850
765-750
755-715

猶大的先知

俄巴底亞
約珥
彌迦
那鴻
哈巴谷
西番雅

840
835-796
740-690
630-612
606-604
625

放逐後的先知

回歸餘民的先知

哈該
撒迦利亞
瑪拉基

520
515
430

西阿(堅忍的愛)

作者:

如本書第一節所說,備利的兒子,歌篾的丈夫何西阿是本書作者(1:3)。他關注北國以色列,並稱撒馬利亞王為「我們的王」(7:5),顯然是北國人。我們對何西阿所有的瞭解均來自本書的自傳部份。

年代:

根據1:1,何西阿服事的時間在猶大王烏西雅(767-739)、約坦(739-731)、亞哈斯(731-715)、希西家,和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二世(782-752)。

何西阿的事工前後跨幾十年,開始於猶大王烏西雅(約主前790-739年)和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二世(約主前793-753年)在位末期,結束於希西家在位初期。希西家在父親亞哈斯王一段邪惡的統治之後,約在主前715年開始主政。何西阿的主要聽眾是以色列,所以當1:1提到猶大王有四位,以色列王卻只有一位,似乎顯得不尋常。為甚麼忽略耶羅波安二世之後的六個以色列王的原因不明,可能是要對比大衛王朝合法的正統(比較3:5)和北國君王身份的不穩定和崩潰(比較7:3-7)。84

忽略耶羅波安二世之後六個在以色列的王,也可能因為他們相對不重要,不過他們每一個都延續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一世的罪。本質上北國以色列沒有像南國猶大那樣從事改革的好王。

書名:

本書書名取自作者何西阿(Hosea)之名,和北國最後的王何細亞(Hoshea)同名。英文聖經為了分辨,把小先知的名字稱為Hosea。令人感興趣的是何西阿、約書亞,和耶穌的名字都從希伯來文hoshea衍生而來,意思是「拯救」。然而約書亞和耶穌有多一層的真理,就是「耶和華是拯救」。何西阿身為神的使者,要以色列國離棄拜偶像,回轉向主,若如此就可得拯救。

主旨與目的:

何西阿書的目的要顯示儘管以色列不斷對神不忠,神對以色列仍有堅忍且恆久的愛。本書透過何西阿的婚姻經驗,向我們彰顯神的慈愛和憐憫,祂渴望祝福認識祂的子民,及深切悟神心意的人。鑑此,何西阿書的主旨是不利北國的有力證詞,證明北國對主的約不忠,公、私道德生活普遍顯得敗壞。所以先知試圖要同胞用痛悔的心悔改,轉向那位有耐心且永遠慈愛的神;其立場來自耶和華愛以色列,就像愛自己親愛的孩子和立約的妻子一般。

關鍵字:

藉著以色列為耶和華之妻的類比,以及要何西阿娶淫婦為妻的命令,用以描繪以色列的行為。關鍵字是「行淫」(十次)和「淫亂」(九次)。此外,本書主要觀念:儘管以色列不忠,神仍愛以色列至忠不渝。

鑰節:

3:1 耶和華對我說:「你再去愛一個淫婦,就是他情人所愛的;好像以色列人,雖然偏向別神,喜愛葡萄餅,耶和華還是愛他們。」

4:1 以色列人哪,你們當聽耶和華的話。耶和華與這地的居民爭辯,因這地上無誠實,無良善,無人認識神。

4:6 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你棄掉知識,我也必棄掉你,使你不再給我作祭司。你既忘了你神的律法,我也必忘記你的兒女。

11:7-9 我的民偏要背道離開我;眾先知雖然招呼他們歸向至上的主,卻無人尊崇主。 8 以法蓮哪,我怎能捨棄你?以色列啊,我怎能棄絕你?我怎能使你如押瑪?怎能使你如洗扁?我回心轉意,我的憐愛大大發動。 9 我必不發猛烈的怒氣,也不再毀滅以法蓮。因我是神,並非世人,是你們中間的聖者;我必不在怒中臨到你們。

鑰章:

第四章是鑰章,這章看見以色列民隨從拜偶像,棄絕認識神真理;因此,他們也被棄絕,不得再給神做祭司。

何西阿書中所呈現的基督:

在何西阿書中彌賽亞是神兒子(比較11:1和太2:15),是祂子民惟一的救主(比較13:4和約14:6),將我們從死亡中贖回(比較13:14和林前15:55),以極大的憐憫愛我們(11:4),醫治回轉歸向祂的人(6:1)。

大綱:

I. 題詞(1:1)

II. 何西阿的婚姻:神對待以色列的描繪(1:2-3:5)

A. 何西阿家庭預言的本質(1:2-2:1)

1. 何西阿的婚姻:以色列的不忠(1:2-3a)

2. 何西阿的孩子:以色列的審判(1:3b-9)

3. 以色列的未來:回復(1:10-2:1)

B. 透過懲處的回復(2:2-23)

1. 主對懲處色列(2:2-13)

2. 主回復以色列(2:14-23)

C. 何西阿婚姻的回復(3:1-5)

1. 神的命令(3:1)

2. 何西阿順服的回應(3:2-3)

3. 緣由闡明(3:4-5)

III. 何西阿的婚姻:以色列的審判和回復(4:1-14:9)

A. 主控訴以色列(4:1-6:3)

1. 揭發以色列的罪(4:1-19)

2. 宣判以色列(5:1-14)

3. 預言以色列的回復(5:15-6:3)

B. 主詳述對以色列的控訴(6:4-11:11)

1. 以色列的罪和懲罰(6:4-8:14)

2. 重述以色列的罪和懲罰(9:1-11:7)

3. 主再次憐憫(11:8-11)

C. 主終結對以色列的控訴(11:12-14:9)

1. 終結的控告(11:12-13:16)

2. 終結的勸勉(14:1-9)

珥書(耶和華的日子要來臨)

作者:

本書1:1指出作者是「約珥」,其意思是「耶和華是神」。除了約珥的父親是毗土珥(1:1)之外,我們對他一無所知。

年代:

由於本書沒有提到任何特別的時間,我們必須從書中的內證來決定可能的年代,這些內證包括提到的國家和事件等等。有學者認為年代是主前835-400年之間,不過要決定年代很困難。從吉斯荷默(Chisholm)的討論可以知道決定年代的困難,他指出關於約珥書的年代的三個看法:

1.在放逐前早期。支持約珥書是早期年代(主前九世紀)的人指出本書在希伯來聖經的位置(在何西阿書和阿摩司書之間),以及本書提到仇敵是推羅、西頓、非利士、埃及,和以東(珥3:4,9)。赫伯福禮曼(Hobart Freeman)寫道:「本書特別提到的國家,可作為放逐前的年代的證據,因為它們是猶大放逐前早期的仇敵,而不是後期的仇敵如亞述、巴比倫、波斯」(An Introduction to Old Testament Prophets. Chicago: Moody Press, 1968, p. 148; 也見Gleason L. Archer, Jr., A Survey of Old Testament Introduction. Chicago: Moody Press, 1974, p. 305)。

這二個主張都不強,本書在正典的位置不具決定性,尤其是七十士譯本把本書放在正典中不同的位置上。在巴比倫時期的舊約先知也發出神諭警告上述提到的國家(比較耶46-47;19:7-22;結27-30;番2:4-7)。主本書年代在放逐前後期的人,會認為約珥書二章生動地描寫巴比倫人,藉此正式地指出他們的身分,但是這對當代的人是不必要的,因為當代的人很瞭解他們的存在所顯示的不祥兆頭。

支持約珥書的年代在早期的人,訴諸於預言中所反映的政府的型態(根據約阿施在七歲登基時的老年人,1:2;2:16以及祭司統治,1:9,13;2:17),以及同樣的言談也出現在其他先知書(Archer, A Survey of Old Testament Introduction, pp. 304-5)。這些主張很明顯的不具決定性,因為主張年代在後期的人也使用這些要素。

經文一些細節(請特別比較3:2,6)似乎隱隱反對預言是早期的年代(比較 S. R. Driver, The Books of Joel and Amos, pp. 14-15)。

2.在放逐前後期。有許多理由支持本書是放逐前後期的作品。如果預言落在主前597年到587年之間(和Wilhelm Rudolph,約珥-阿摩司-俄巴底亞-約拿。Gütersloh: Gütersloher Verlagshaus Gerd Mohn, 1971, pp. 23-28一致),約珥書3:2b(提到神的子民的分散和土地的劃分)會參照主前597年巴比倫入侵,那時有一萬個最優秀的猶大人被擄(比較王下24:10-16)。這也說明約珥書提到聖殿的原因(珥1:9,13;2:17),因為聖殿直到主前586年才被摧毀(比較王下25:9)。斷定年代的同時也表示約珥書1:15和2:1-11已預期耶路撒冷最後的毀滅(主前586年,毀滅確實來臨;比較王下25:1-21)。

約珥相關「耶和華的日子」(或「耶和華烈怒的日子」或「耶和華忿怒的日子」)的預言信息,準確符合那日子的事件(比較哀1:12;2:1,21-22;結7:19;13:5;番2:2-3)。約珥書的描述(珥2:1-11)可能也和耶利米書描述巴比倫(比較耶5:17)的時間重疊。約珥書3:6提到腓尼基人和希臘人(或愛奧尼亞人)之間的奴隸貿易和放逐前後期並行不悖。以西結書也提到這經貿關係(結27:13)。阿爾費卡貝魯(Arvid S. Kapelrud)也指出主前第七世紀和第六世紀初期,愛奧尼人的貿易很興盛(Joel Studies, pp. 154-8)。

儘管這個看法很吸引人,但問題在於約珥書2:18-19。這段經文似乎記載神憐憫約珥的世代,暗示他們真正悔改了(看這幾節的解釋)。如果如此,事件時間序列則很難不和猶大末期的史實起衝突。列王紀下23:26-27指出即使約西亞的復興也無法使主寬容。

3.在放逐後。有四個論證支持年代在放逐之後:

(1)約珥書3:1-2,17(有爭議)提到耶路撒冷的毀滅和巴比倫的放逐。既然如此,1:9,13;2:17提到的聖殿是指主前515年猶太人放逐返回後完成的第二個聖殿。

(2)「老年人」(比較1:2;2:16)是社群的領袖,而不是國王。這和放逐後的時期較為一致(比較拉10:14)。

(3)約珥書引用其他的先知,包括以西結(比較珥2:3和結36:35;珥2:10和結32:7;珥2:27-28和結39:28-29)。

(4)提及希臘人的奴隸貿易(珥3:6)反映出是在放逐後的時期。

反對這些主張,可能有下列的回應:

(1)約珥書3:1-2,17可能指主前597年的驅逐,而不是主前586年的驅逐(但如同前述「2.在放逐前後期」的註釋,這個看法有問題)。有些人試圖根據歷代志下21:16-17的事件解釋約珥書3:1-2,17的說法(Archer, A Survey of Old Testament Introduction, p. 305)。然而這段王室妻兒遭俘的經文記載和約珥書3:2的說法不合。

(2)本書雖然省略未提及任何王朝,令人好奇,但也沒有把握就是如此,因為這主張並無確切的資訊來源。放逐之前的老年人在耶路撒冷社會也享有特殊的地位(王下23:1;耶26:17;哀5:12,14;比較卡貝魯的Joel Studies,頁187-9)。

(3)本書既然和其他先知書的經文並行,通常也就很難斷定誰引用誰。

(4)如前所述,卡貝魯表示主前第七世紀愛奧尼人的奴隸貿易就很興盛。

結論是我們不可能斷定約珥書的寫作年代。約珥書3:2b的說法似乎讚同放逐後的年代。該經節表示列國未來會受審判,因為列國繼續古代巴比倫的政策,就是分散以色列人,並且分割他們的土地。這個看法和其他主張(這些主張如提及腓尼基人-愛奧尼人的奴隸貿易,本書所暗示的政府形式,和其他先知書形式上相同)相符(但不是被證明)。如果我們接受寫作年代在放逐之後,本書所提及的聖殿的年代須在主前516年後。然而這一切都是假設。保守的學者對約珥書的年代有不同的意見是可以理解的。85

書名:

約珥的希伯來文是Yoáel,如前面所提過的意思是耶和華是神。就約珥書的信息而言,這名字非常貼切,因為約珥書強調神的至高無上,所有的受造物和萬國伏在祂大能之下,並且是掌管歷史的神。

主旨與目的:

約珥書用眼前無預警的旱災和蝗災攻擊猶大作為教訓,警告未來耶和華的日子有入侵臨到以色列。在很短的幾個小時內,一切的植物被侵蝕一空。如果猶大悔改並且回轉向神,神會恢復和她的關係,祝福也要臨到。在約珥寫作的歷史情境下,這是真實的,未來的任何時刻也都是真實的。

約珥書最終應許的祝福和回復要發生,以色列必須經歷苦難的審判和神的靈澆灌。這樣的結合會讓他們回轉,歸向神。

關鍵字:

和本書種種警告徵兆相稱的關鍵字是耶和華的日子

鑰節:

2:11 耶和華在他軍旅前發聲,他的隊伍甚大;成就他命的是強盛者。因為耶和華的日子大而可畏,誰能當得起呢?

2:28-32 以後,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老年人要做異夢,少年人要見異象。 29 在那些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 30 「在天上地下,我要顯出奇事,有血,有火,有煙柱。 31 日頭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這都在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 32 到那時候,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因為照耶和華所說的,在錫安山,耶路撒冷必有逃脫的人,在剩下的人中必有耶和華所召的。」

鑰章:

第二章是鑰章,本章應許如果以色列回轉歸向神,神會減輕對以色列的審判(13-14節)。緊接著應許神所澆灌的靈,耶和華的日子要來臨,在天上和地上都要顯神蹟,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28-32節)。

約珥書中所呈現的基督:

約珥書將基督視為主,祂賜下聖靈(比較2:28和約16:7-15;徒1:8),審判列國,成為以色列的避難所和保障(3:16)。

大綱:

I. 史上重大的耶和華的日子(1:1-20)

A. 蝗蟲出現的歷史(1:1-12)

B. 旱災出現的歷史(1:13-20)

II. 預言中的耶和華的日子(2:1-3:21)

A. 耶和華的日子:迫切事件(2:1-27)

1. 預言仇敵入侵猶大(2:1-11)

2. 猶大蒙拯救所需的條件(2:12-27)

B. 最終的耶和華的日子(2:28-3:21)

1. 耶和華的日子之前的最後事件(2:28-32)

2. 耶和華的日子的事件(3:1-21)

a. 審判外邦人(3:1-16)

b. 審判猶大(3:17-21)

摩司書(濫用恩惠的審判)

作者:

本書的作者是阿摩司,他不像以賽亞(是宮廷中的人)和耶利米(是祭司),他是位牧人又是修理桑樹的(1:1;7:14)。他是提歌亞人,提歌亞靠近伯利恆,在耶利撒冷南邊,離耶利撒冷約十哩。從書內的宣稱(1:1;7:14),牧人的言語(7:10f)以及書中內容顯示作者瞭解戶外的生活方式(參見3:4-5,12;5:8,9;9:9)可以支持阿摩司是作者。雖然阿摩司是位農夫和牧人,但是他熟知神的話語。

年代:

約主前760年。

根據1:1,阿摩司和烏西亞跟耶羅波安二世同時代,「當猶大王烏西雅(主前790-739年),在「當猶大王烏西雅(主前790-739),以色列王約阿施的兒子耶羅波安(主前793-753年)在位的時候,大地震前二年」(1:1)時候阿摩司發預言,時間可能在主前767-753年。根據1:1,他是在「大地震前二年」發預言,但我們無法確知地震年代。

書名:

阿摩司這名字源自希伯來文áa„mas,意思是「提起重擔,擔負」。名字的意思是「重擔」或「擔重擔的人」,意思和他所擔的重擔十分貼切。他雖來自猶大而非北國以色列,但擔起傳達警告北國信息的重擔,就是貪婪、不公、看重外在和自義。阿摩司不可和以賽亞的父親亞摩司(賽1:1)混淆。

主旨與目的:

本書結尾雖然是盼望的話語,但神給阿摩司的信息主要是審判。阿摩司警告以色列人,耶和華神,宇宙至高無上的統治者,會像戰士來到,審判背逆祂權柄的萬國。以色列會特別受懲,因為違反和神的約。阿摩司想帶領耶羅波安統治下繁榮和物質主義的北國支派悔改,躲過快來的審判,這是唯一方式。本書證明神憎恨惡,因為祂是聖潔的;也證明公義的神,必定對付以色列的罪,必不容許罪不受懲罰。

然而,即使國家毀滅,神仍會存留悔改的餘民,有一天這些餘民會重新獲得約的祝福和政治上的特殊地位,那時候主會吸引列國歸向祂自己。

關鍵字:

「犯罪」和「罪過」出現十二次。因為以色列的罪行,神的審判要臨到以色列是本書強調的一個要素。本書重要的措辭是「我避不免去她的刑罰;因為……」(見1:3,6,9,11,13;2:1,4,6)。

鑰節:

3:1-2 以色列人哪,你們全家是我從埃及地領上來的,當聽耶和華攻擊你們的話: 2 在地上萬族中,我只認識你們;因此,我必追討你們的一切罪孽。

4:11-12 我傾覆你們中間的城邑,如同我從前傾覆所多瑪、蛾摩拉一樣,使你們好像從火中抽出來的一根柴;你們仍不歸向我。這是耶和華說的。 12 以色列啊,我必向你如此行;以色列啊,我既這樣行,你當預備迎見你的神。

8:11-12 主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必命饑荒降在地上。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 12 他們必飄流,從這海到那海,從北邊到東邊,往來奔跑,尋求耶和華的話,卻尋不著。

鑰章:

第九章是鑰章,因為本章焦點在以色列的回復。在阿摩司書中嚴厲的審判裡,有一些聖經中對以色列的回復最偉大的預言。僅僅五節中,以色列的未來顯得非常清晰,就如同亞伯拉罕之約、大衛之約,和巴勒斯坦之約,在彌賽亞再來時實現,達到頂點。86

阿摩司書中所呈現的基督:

阿摩司書呈現的基督是重建大衛王朝(9:11)的主,也是復興祂的子民的那位(9:11-15)。

大綱:

I. 前言:作者和主旨(1:1-2)

II. 阿摩司的八個審判(1:3-2:16)

A. 關於大馬士革(1:3-5)

B. 關於非利士(1:6-8)

C. 關於推羅(1:9-10)

D. 關於以東(1:11-12)

E. 關於亞捫(1:13-15)

F. 關於摩押(2:1-3)

G. 關於猶大(2:4-5)

H. 關於以色列(2:6-16)

III. 阿摩司的宣講(3:1-6:14)

A. 以色列的毀滅(3:1-15)

B. 以色列的墮落(4:1-13 )

C. 以色列的輓歌(5:1-6:14)

D. 審判的來臨和以色列的毀滅(5:1-17)

E. 斥責空洞的宗教份子(5:18-27)

F. 譴責整個國家(6:1-14)

IV. 阿摩司的五個異象(7:1-9:15)

A. 蝗蟲吞吃的異象(7:1-3)

B. 火的異象(7:4-6)

C. 準繩的異象(7:7-9)

D. 歷史插曲:伯特利祭司的敵對(7:10-17)

E. 一筐夏天的果子的異象(8:1-14)

F. 主審判的異象(9:1-10)

V. 以色列回復的五個應許(9:11-15)

巴底亞書(善惡有報)

作者:

作者是位未知的猶大先知,名叫俄巴底亞(1:1)。舊約有些人的名字也叫俄巴底亞,包括大衛軍中的一名勇士(代上12:9),藏匿神先知的亞哈僕人(王上18:3),約西亞時代的一位利未人(代下34:12),和以斯拉從放逐之地返回的一位領袖(拉8:9)。我們對俄巴底亞的家鄉和家族一無所知。本書沒有提到他的父親的名字,可能是因為他不是出自王室或祭司家庭。

年代:

本書是聖經中最短的一卷書,只有廿一節,是小先知書中最難訂出年代的一卷書。關於年代阿爾卻寫道:

年代的問題在於以東參與何場戰役,攻打耶路撒冷(11-14節)。舊約有四個入侵耶路撒冷的重要事件:(1)主前926年羅波安在位時,埃及王示撒攻打耶路撒冷(王上14:25-26)。(2)主前848-841年約蘭在位時,非利士人和阿拉伯人攻打耶路撒冷(代下21:16-17)。(3)主前790年亞瑪謝在位時,以色列王約阿施攻打耶路撒冷(王下14:13-14)。(4)主前605-586年巴比倫攻打耶路撒冷(王下24-25)。俄巴底亞發預言警告以東,跟第二個或第四個入侵有關。如果是第二個,本書是書寫的先知書中最早的一卷書(參見王下8:20和代下21:16-17;再參見珥3:3-6和俄11-12的比較,以及耶49:7-22的延伸經文中使用俄1-9,這些經文支持早期的年代)。87

書名:

希伯來名字àObadyah的意思是「耶和華的僕人或敬拜者」。

主旨與目的:

俄巴底亞書的主旨是重申驕傲在敗壞以先的真理。俄巴底亞宣佈以東面臨審判和厄運,因為以東傲慢,對耶路撒冷不幸的遭遇幸災樂禍。

關鍵字:

審判以東。以東和以掃出現九次。

鑰節:

1:10 因你向兄弟雅各行強暴,羞愧必遮蓋你,你也必永遠斷絕。

1:15 耶和華降罰的日子臨近萬國。你怎樣行,他也必照樣向你行;你的報應必歸到你頭上。

1:21 必有拯救者上到錫安山,審判以掃山;國度就歸耶和華了。

俄巴底亞書中所呈現的基督:

俄巴底亞書視基督為萬國的審判者(15-16)、以色列的救主(17-20)、國度的擁有者(21)。88

大綱:

I. 預言審判以東(1-9)

A. 必定審判(1-4)

B. 徹底審判(5-9)

II. 審判以東的根據(10-14)

A. 因為缺乏兄弟之愛(10)

B. 因為高傲冷漠(11-12)

C. 因為侵犯(13-14)

III. 審判的時間(15)

IV. 審判的結果(16-18)

V. 以色列蒙拯救(19-21)

拿書(逃離神的旨意)

作者:

約拿書的作者是亞米太的兒子約拿,是來自北國以色列的加利利的先知。作者身份本書本身有證明(1:1),因為本書列舉諸多真實地點和人的歷史特性;其他資料出處(王下14:25),包括新約耶穌的見證(太12:40)也都證實作者是約拿。

年代:

列王紀下14:27紀錄約拿出現在以色列耶羅波安二世的統治期間(主前793-753年)。約拿的事奉時間是在以利沙之後,剛好在阿摩司和何西阿之前。雖然沒有亞述的碑文提到約拿書所描述的宗教覺醒,不過在阿薛丹三世(Ashurdan III)時期,亞述傾向一神教,可能跟約拿的傳道有關。

尼尼微的悔改可能發生在阿薛丹三世在位的期間(主前773-755)。二個天災(主前765年和759年)和一次日蝕可能預備好人民的心,讓他們接受約拿的信息。89

書名:

約拿(Jonah)的希伯來文是Yo‚na‚h,意思是「鴿子」。七十士譯本把這個字希臘化,成為Ionas,拉丁文的武加大譯本使用書名Jonas

主旨與目的:

約拿清楚展現希伯來人的神是(1)關心全世界的神;(2)是掌管自然和人類事務的神。約拿展現「救恩出於耶和華」(2:9),而且神的救恩要賜給所有悔改和轉向祂的人。本書也證明我們的偏見就像約拿扭曲的猶太民族主義,是如何地阻礙我們跟隨神的旨意。

關鍵字:

強調神的主權並多次重複的字是「安排」,神安排風、大風暴、魚、蓖麻、蟲子,和東風。主要觀念是復興

鑰節:

2:8-9 那信奉虛無之神的人,離棄憐愛他們的主; 9 但我必用感謝的聲音獻祭與你。我所許的願,我必償還。救恩出於耶和華。

3:10 於是神察看他們的行為,見他們離開惡道,他就後悔,不把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了。

4:2 就禱告耶和華說:「耶和華啊,我在本國的時候豈不是這樣說嗎?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

鑰章:

第三章是鑰章特別突出,因為本章記載歷史上最大的復興之一。

約拿書中所呈現的基督:

約拿書描繪耶穌的復活(太12:40),是萬國的先知(雖然明顯不像約拿的不情願),以及萬國的救主。在約拿的生命中,耶穌被視為是救世主和主(2:9)。

大綱:

I. 約拿的逃跑(1:1-17)

A. 逃走的理由(1:1-2)

B. 逃走的路線(1:3)

C. 逃走的下場(1:4-17)

II. 約拿的禱告(2:1-10)

A. 禱告的特性(2:1-9)

B. 禱告的答覆(2:10)

III. 約拿的宣講(3:1-10)

A. 神命令他宣講(3:1-3)

B. 宣講的內容(3:4)

C. 宣講的結果(3:5-10)

IV. 約拿的學習(4:1-11)

A. 約拿對神的抱怨(4:1-3)

B. 神給約拿的課程(4:4-11)

迦(有誰像神?)

作者:

除了本書的記載以及耶利米書26:18,我們對本書的作者一無所知。彌迦(Micah)是Micaiah的縮寫,意思是「有誰像耶和華?」當彌迦在7:18意指出這項真理,他說:「有何神像你?」在耶利米的時代長老提到彌迦,並且引用彌迦書3:12來辯護耶利米審判要臨到國家的信息(耶26:18)。

彌迦是摩利沙人(彌1:1;比較1:14),摩利沙是猶大的一個城鎮,在耶路撒冷西南方約廿五哩的地方,靠近非利士人的城市迦特。摩利沙在猶大肥沃的丘陵地帶,靠近拉吉,是一座國際貿易的城鎮。

年代:

彌迦告訴我們他在是約坦(主前750-732年)、亞哈斯(主前736-716年),希西家(主前716-687年)在位的時候發預言(1:1)。彌迦主要是向猶大說話,不過由於他也向北國以色列說話,並且預測撒馬利亞的陷落(1:6),所以他有一部份的事奉在主前722年亞述俘虜以色列人之前,約在主前700年

書名:

本書書名取自作者,先知彌迦。本書的希臘文和拉丁文的書名分別是MichaiasMicha

主旨與目的:

彌迦表明百姓如何不守神和以色列所立的約,如果謹守遵行,就有祝福(申28:1-14),不謹守遵行,必受詛咒,最終逐離應許之地(申28:15-68)。過程中,彌迦揭露猶大的不義,並且宣告耶和華的正直和公義,顯明神用公義管教他們。他譴責以色列和猶大的罪,例如壓迫,行賄審判官、先知和祭司,貪婪、欺騙、驕傲、強暴。當然神管教他們顯明對他們的愛,並且祂會回復他們。

彌迦書三個信息的主旨是審判,但也強調回復的真理。此外,彌迦在他的三個信息中也都指出餘民的原則(彌2:12;4:7;5:7-8;7:18)。他宣佈,未來世界由彌賽亞掌權時,耶和華要回復以色列百姓到卓越的地位。

關鍵字:

彌迦激發百姓聽從主,「聽」這個觀念出現九次。因不聽從而受審判,符合此一觀念的關鍵字有「荒涼」、「毀滅」,共出現四次。符合回復觀念的關鍵字有「招聚」、「聚集」,共出現七次。

鑰節:

1:5-9 這都因雅各的罪過,以色列家的罪惡。雅各的罪過在那裡呢?豈不是在撒瑪利亞嗎?猶大的邱壇在那裡呢?豈不是在耶路撒冷嗎? 6 所以我必使撒瑪利亞變為田野的亂堆,又作為種葡萄之處;也必將他的石頭倒在谷中,露出根基來。 7 他一切雕刻的偶像必被打碎;他所得的財物必被火燒;所有的偶像我必毀滅;因為是從妓女雇價所聚來的,後必歸為妓女的雇價。 8 先知說:因此我必大聲哀號,赤腳露體而行;又要呼號如野狗,哀鳴如鴕鳥。 9 因為撒瑪利亞的傷痕無法醫治,延及猶大和耶路撒冷我民的城門。

6:8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7:18-20 神啊,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 19 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 20 你必按古時起誓應許我們列祖的話,向雅各發誠實,向亞伯拉罕施慈愛。

鑰章:

彌迦書的鑰章,無庸置疑是六到七章。威爾金森(Wilkinson)和波阿(Boa)對這二章的重要性有絕佳的討論。

彌迦書的結尾是一幕法庭場景的描述。神和祂的子民爭論,祂呼喚山嶺崗陵共同做陪審團,祂要呈案。百姓以虛無的儀式取代誠心的敬拜,認為這就是神所要求的。日常生活遠離公義的標準,為要掩蓋他們無恥的行為。他們不能領略什麼是主對人的要求,所以只有一個判決,就是有罪。

然而本書以盼望的信息結束,神施行審判,也樂意憐憫人。「神啊,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7:18)。難怪先知呼喊:「至於我,我要仰望耶和華,要等候那救我的神;我的神必應允我」(7:7)。90

彌迦書中所呈現的基督:

彌迦把基督表現為雅各的神(4:2),萬國的審判者(4:3),將誕生在伯利恆城的統治者(比較5:2和太2:1-6)。祭司和文士引用彌迦書5:2來回答希律的詢問,希律詢問彌賽亞誕生的地點。

大綱:

I. 題詞或前言(1:1)

II. 第一個信息:審判撒馬利亞和猶大(1-2章)

A. 預言審判將要來臨(1:2-7)

B. 悲嘆百姓(1:8-16)

1. 彌迦的悲嘆(1:8-9)

2. 彌迦呼喚別人哀悼(1:10-16)

C.猶大的罪(2:1-11)

1. 百姓的罪(2:1-5)

2. 假先知的罪(2:6-11)

D. 預言未來的聚集(2:12-13)

III. 第二個信息:毀滅和隨後拯救(3-5章)

A. 審判國家領導者(3章)

1. 審判統治者(3:1-4)

2. 審判假先知(3:5-8)

3. 審判天真的領導者(3:9-12)

B. 國家的彌賽亞國度祝福(4-5章)

1. 彌賽亞國度的特性(4:1-8)

2. 彌賽亞國度之前的事件(4:9-5:1)

3. 彌賽亞國度的統治者(5:2-15)

IV. 第三個信息:譴責罪和應許祝福(6-7章)

A. 主的控告(6:1-5)

B. 彌迦為國家回應控告(6:6-8)

C. 主因罪審判(6:9-16)

1. 罪(6:9-12)

2. 懲罰(6:13-16)

D. 彌迦向主求情(7章)

1. 彌迦哀悼國家的罪(7:1-6)

2. 彌迦信靠主(7:7-13)

3. 彌迦祈求主再次牧養祂的羊群(7:14)

4. 主應許對子民彰顯神蹟(7:15-17)

E. 彌迦確認神是獨特的(7:18-20)

鴻書(尼尼微的毀滅)

作者:

1:1告訴我們本書是伊勒歌斯人那鴻的異象,是關於尼尼微的神諭,除此以外我們對這位先知一無所知。那鴻的意思是「安慰」 ,但是他的信息決不是對統治尼尼微的邪惡亞述的安慰,不過這個信息對猶大卻是個安慰。就1:15看來,那鴻是個猶大的先知,不過我們無法確定伊勒歌斯的確實位置,很多保守的學者認為這座城市在猶大南方。

年代:

那鴻在3:8-10提到挪亞們(底庇斯)的陷落是過去的事情,而挪亞們是在主前663年陷落。此外,在這三章那鴻預言尼尼微的陷落,而尼尼微於主前612年陷落。所以那鴻在主前663年和612年之前發出神諭,可能是接近主前612年,因為他預言尼尼微即將陷落(2:1;3:14,19)。所以他的事奉是在約西亞在位期間,和西番雅跟耶利米同時代。

書名:

本書和所有小先知書一樣,書名是取自發預言的先知之名。在希臘文聖經和拉丁文聖經的書名分別是NaoumNahum

主旨與目的:

那鴻書的主旨是尼尼微的陷落,它的陷落是神對邪惡的尼尼微的亞述的報復。約拿想看到神對亞述的審判,在將近一百五十年之後由拿鴻所預言。尼尼微回應約拿的宣講後的悔改為時很短,他們不久後就故態復萌,回到過去的邪惡行為。亞述的撒貢二世(Sargon II)於主前722年毀滅撒馬利亞,俘虜了北國以色列,把十個支派分散各地。後來亞述的西拿基立幾乎在主前701年希西家在位時俘虜耶路撒冷。不過儘管亞述很強大,聖潔的神透過先知那鴻審判尼尼微,預言尼尼微的毀滅。神的能力將使亞述的凶殘、權勢、傲慢化為烏有。雖然本書著重亞述的陷落和審判,不過本書主要是要安慰猶大。

關鍵字:

關鍵字或主要觀念是尼尼微受審判,不過相關的字是「施報」,在首章出現了三次(1:2)。

鑰節:

1:7-8 耶和華本為善,在患難的日子為人的保障,並且認得那些投靠他的人。 8 但他必以漲溢的洪水淹沒尼尼微,又驅逐仇敵進入黑暗。

3:5-7 萬軍之耶和華說:我與你為敵;我必揭起你的衣襟,蒙在你臉上,使列國看見你的赤體,使列邦觀看你的醜陋。 6 我必將可憎污穢之物拋在你身上,辱沒你,為眾目所觀。 7 凡看見你的,都必逃跑離開你,說:尼尼微荒涼了!有誰為你悲傷呢?我何處尋得安慰你的人呢?

鑰章:

由於第一章提出神審判尼尼微是因為聖潔的神的報復,神雖然不輕易發怒,但是擁有大能,對祂的仇敵發出怒氣,因此第一章是鑰章。

那鴻書中所呈現的基督:

拿鴻書雖然沒有直接預言彌賽亞,但是為了符合所有預言的基本基督論的精神,那鴻書看基督是妒忌的神,報復祂的仇敵(1:2f)。

大綱:

I. 前言(1:1)

II. 神審判尼尼微的預言和必然性(1:2-15)

A. 神對尼尼微聖潔的怒氣(1:2-8)

B. 尼尼微違逆耶和華旨意的計謀,終將滅亡(1:9-11)

C. 尼尼微受審,猶大苦難結束(1:12-15)

III. 神對尼尼微審判的描述(2章)

A. 描述攻擊尼尼微(2:1-6)

B. 宣告擊敗尼尼微(2:7-13)

IV. 神審判尼尼微的原因(3章)

A. 因為尼尼微強暴和詭詐招致羞恥(3:1-7)

B. 尼尼微對待底庇斯(挪亞們)的方式招致受擊(3:8-11)

C. 尼尼微的防禦徒勞無功(3:12-19)

巴谷書(困惑的解答)

作者:

1:1和3:1指明作者是哈巴谷。哈巴谷清楚地說明自己是先知,其禱告和讚美的結尾是「這歌交與伶長,用絲弦的樂器」,顯示他具有祭司的背景。

年代:

因為本書預料到巴比倫即將入侵,也察覺到巴比倫的聲名遠播,所以哈巴谷可能是在猶大約雅敬在位時事奉。雖然那時巴比倫還沒有入侵猶大,但已經逼近了(見1:6和2:1),顯示哈巴谷發出預言的時間,是在主前605年巴比倫入侵之前不久,約在606年。

書名:

本書書名取自作者名字。哈巴谷的希伯來文是h£abaq,意思是「擁抱」。但如何瞭解這字?可能是「主動去擁抱他人或緊握他人不放的人」,而不是「被動被擁抱的人」,因為儘管先知對將來臨的入侵感到困惑,但是他最後仍然緊緊握住耶和華不放,把神當成他的拯救和力量。

主旨與目的:

本預言的主旨出自哈巴谷對邪惡的巴比倫人即將入侵感到困惑不解,他的信心因而感到困惑,面對二道難題而,即(1)為什麼神容許猶大的惡日漸增加,卻不受懲罰(1:2-4)?(2)聖潔的神怎麼能使用有罪的國家如巴比倫作為審判的工具(1:12-2:1)?哈巴谷苦思這二道難題,結果在神持續的啟示下獲得解答,而先知也以喜樂信靠的詩歌作為結束。因此,本書是神義論,就是為神辯護:即便面對邪惡的問題時祂仍是良善具有大能。

關鍵字:

有二個字是關鍵字,不是因為這二個字重複出現,而是因為本書的內容,才使這二個字成為關鍵字。一個字是「為什麼」,因為哈巴谷在書中苦思問題,另一個字是「」,2:4宣佈「義人因信得生」。

鑰節:

2:4 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惟義人因信得生。

3:17-19 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 18 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 19 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這歌交與伶長,用絲弦的樂器。

鑰章:

哈巴谷書充滿得勝意味的高潮是在最後三節(3:17-19)。本書的開頭和結尾有個強烈的對比,就是從迷然到必然,從質疑到確認,從控訴到相信。第三章是全聖經最偉大的經文之一,它記載神在過去的歷史和未來的歷史(預言)的榮耀。91

哈巴谷書中所呈現的基督:

就預言的基督論而言,基督被描繪成救主。「拯救」一字在3:13和3:18出現三次,是「耶穌」這名字的字根(見太1:21)。基督被視為聖者(比較1:12和約壹1:9),他稱有信心的人為義(2:4),有一天他會使「認識耶和華榮耀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2:14)。

大綱:

I. 哈巴谷的困惑:信心的考驗和教導(1:1-2:20)

A.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神容許邪惡的作為在猶大持續?(1:2-4)

B. 神的第一個答覆(1:5-11)

C.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神用邪惡者來懲罰猶大(1:12-2:1)

D. 神的第二個答覆(2:2-20)

II. 哈巴谷的讚美:得勝的信心(3:1-19)

A. 讚美神的位格(3:1-3)

B. 讚美神的能力(3:4-7)

C. 讚美神的目的(3:8-16)

D. 讚美對神的信心(3:17-19)

西番雅書(透過審判的祝福)

作者:

如同1:1所見,本書作者是希西家的玄孫,亞瑪利雅的曾孫,基大立的孫子,古示的兒子西番雅。本節經文追溯先知前四代的祖先,是非常獨特的開頭。通常先知書在提到家譜時只提到先知的父親(比較賽1:1;耶1:1;結1:3;何1:1;珥1:1)。如此長的家譜也意謂著先知有高貴的血統,其高祖父是好王希西家王。

年代:

主前630-625年。

根據前言(1:1),西番雅在約西亞在位時(主前640-609年)發出預言。他的預言在主前612年尼尼微陷落之前,也在主前622到621年約西亞改革之前。很明顯,西番雅書的前提是猶大敬拜外邦偶像(1:4-6),約西亞改革時消滅了許許多多的偶像敬拜。這些證據支持本書的年代是主前630到625年之間。

書名:

本書書名取自先知西番雅之名。西番雅的希伯來文是s£panyah,源自s£a„pan,意思是「隱藏、珍藏、儲藏」,也是耶和華的縮寫,意思是「耶和華所隱藏」。見2:3。希臘文和拉丁文的書名是Sophonias

主旨與目的:

先知向猶大百姓說話,瑪拿西和亞們統治時間,邪惡的影響力使他們道德和屬靈的生命遲鈍了(見3:1-7)。鑑於申命記廿八章對不順服的詛咒和警告,結果就是審判或耶和華的日子要來臨,這也正是本書的主旨。鑑於耶和華是聖潔的,所以祂反對罪,藉著叫世上萬國都要在祂面前交帳,來維護並展現祂的聖潔。不過神是有憐憫,有祝福的神,所以也就格外強調並呼求人悔改,並且應許有祝福臨到。因此西番雅書可以分成三部份,就是報復或對罪的審判,呼求悔改,以及應許未來有救贖或祝福。

關鍵字:

關鍵字是「耶和華的日子」、「那日」、「日子」,合起來出現約廿次。主要觀念是耶和華審判和歸回的日子。

鑰節:

1:7 你要在主耶和華面前靜默無聲,因為耶和華的日子快到。耶和華已經預備祭物,將他的客分別為聖。

1:12 那時,我必用燈巡查耶路撒冷;我必懲罰那些如酒在渣滓上澄清的;他們心裡說:耶和華必不降福,也不降禍。

1:14-15 耶和華的大日臨近,臨近而且甚快,乃是耶和華日子的風聲;勇士必痛痛的哭號。 15 那日是忿怒的日子,是急難困苦的日子,是荒廢淒涼的日子,是黑暗幽冥、密雲烏黑的日子,

2:3 世上遵守耶和華典章的謙卑人哪,你們都當尋求耶和華!當尋求公義謙卑,或者在耶和華發怒的日子可以隱藏起來。

鑰章:

耶和華的日子有二個顯著的特性:審判之後有祝福。第三章清楚記載此一可畏的日子中,二個顯著的特性。以色列悔改並轉向主之後,在彌賽亞公義的統治之下,他們終將歸回。

西番雅書中所呈現的基督:

本書雖然沒有特別提及,但是本書表明彌賽亞是以色列中的義者(3:5),祂也是他們的王(3:15)。

大綱:

I. 前言(1:1)

II. 耶和華審判的日子(1:2-3:8)

A. 審判全地(1:2-3)

B. 審判猶大(1:4-2:3)

1. 審判的原因(1:4-13)

2. 審判的描述(1:14-18)

3. 對國家的呼召:悔改並尋求神(2:1-3)

C. 審判鄰近國家(2:4-15)

1. 審判非利士(2:4-7)

2. 審判摩押和亞捫(2:8-11)

3. 審判古實(2:12)

4. 審判亞述(2:13-15)

D. 審判耶路撒冷(3:1-7)

1. 先知的控訴(3:1-5)

2. 主的審判(3:6-7)

E. 審判全地(3:8)

III. 耶和華歸回的日子(3:9-20)

A. 列國的歸回(3:9-10)

B. 以色列的歸回(3:11-20)

該書(鼓勵)

以色列民被放逐之後,只有三位先知向餘民發預言,而哈該是其中的第一位,另外二位先知是撒迦利亞、瑪拉基。這三位先知的目標是鼓勵餘民過屬靈和道德的生活,現在餘民回到家鄉,為要建立聖殿和國家。哈該和撒迦利亞書大部分處理他們重建聖殿時的屬靈需要,而瑪拉基書主要處理他們重建國家時的道德和社會需要。

作者:

哈該的名字的意思是「節日的」或「節慶的」,意謂他出生在重要的節期,不過沒有經文支持這個看法。我們對哈該的瞭解主要來自本書(提到九次),以及以斯拉5:1-2和6:14,因此我們對他所知不多。他自稱為「先知哈該」(1:1),不過我們不知道他的父母或家譜。他和先知撒迦利亞同時代,當時所羅巴伯是省長。他的作者身分沒有爭議。

年代:

主前520年。

在波斯王塞魯士的政策下,幾乎有五萬名的猶太獲准返回耶路撒冷。這些人當中包括所羅巴伯(以斯拉1:2-4;比較賽44:28)、大祭司約書亞,和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主前538年,諭令允許猶太人回到故土並重建聖殿。

利未的祭牲很快就在重建的祭壇上重新設置,好獻上燔祭(拉3:1-6),返回後的第二年猶太人立下聖殿的根基(拉3:8-13;5:16)。然而撒馬利亞人的脅迫和最後波斯人的壓力,使重建聖殿的工程停止。隨後,屬靈上便開始冷漠,時間約莫有十六年之長,直到波斯王大利烏(主前521-486年)在位時,聖殿建造才又開始。大利烏第二年(主前520年),神興起先知咍該,鼓勵猶太人重建聖殿(拉5:1-2;該1:1)。

如哈該書1:1所記,大利烏王第二年以祿月(八到九月)首日,他發出第一個信息。時間是主前520年。

書名:

本書和書寫的先知一樣,書名取自先知之名。七十士譯本的書名是Aggaios,武加大的書名是Aggaeus

主旨與目的:

哈該書是舊約第二短的書卷,只比俄巴底書長。哈該書的文學風格是簡單和直接;其內容是一篇有四則信息的報導,出自一位放逐巴比倫之後,表面上看似不重要的先知,這位先知事奉的時間顯然不長。

雖然哈該書是舊約中第二短的書卷,但不該低估哈該四個信息的力量,他的角色是鼓勵猶太人重建聖殿。「很少有先知像哈該所成就的,就是把這麼多的屬靈常識濃縮在這麼簡短的信息中」(Frank E. Gaebelein, Four Minor Prophets: Obadiah, Jonah, Habakkuk, and Haggai, p. 199)。哈該書信息顯著的特徵是他強烈意識到自己的信息是出自神。他有廿五次,堅稱其信息有屬神的權柄。他一貫地以「萬軍之耶和華說」開始他的信息,並以相同的語氣結束他的信息(「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

哈該寫作的目的是要鼓勵並勸勉返回的餘民,重建耶路撒冷聖殿。他教導(1)當百姓把神擺在首位,神就會祝福;(2)不當厭倦服事主;(3)神對明日的應許是我們今日信心的基礎。

關鍵字:

「房屋」一詞,和聖殿相關,多次重複,也讓讀者瞭解聖殿重建是本書的重點。

鑰節:

1:7-8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 8 你們要上山取木料,建造這殿,我就因此喜樂,且得榮耀。這是耶和華說的。

1:14 耶和華激動猶大省長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和約撒答的兒子大祭司約書亞,並剩下之百姓的心,他們就來為萬軍之耶和華他們神的殿做工。

2:7-9 我必震動萬國;萬國的珍寶必都運來(或作:萬國所羨慕的必來到),我就使這殿滿了榮耀。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 8 萬軍之耶和華說:「銀子是我的,金子也是我的。 9 這殿後來的榮耀必大過先前的榮耀;在這地方我必賜平安。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

鑰章:

2:6-9具有彌賽亞特徵,預言聖殿未來的榮耀,使第二章成為鑰章。

哈該書中所呈現的基督:

彌賽亞在這裡被描繪成聖殿榮耀的恢復者(2:7-9),以及推翻世上國度的主(2:22)。

大綱:

I. 第一個信息:呼召重建聖殿(1:1-15)

A. 前言(1:1)

B. 第一個斥責(1:2-6)

C. 糾正(1:7-8)

D. 第二個斥責(1:9-11)

E. 回應先知的信息(1:12-15)

II. 第二個信息:籲求要在神應許中得見勇氣(2:1-9)

A. 前言(2:1-2)

B. 應許賦予能力和未來榮耀(2:3-9)

III. 第三個信息:籲求生活要潔淨(2:10-19)

A. 前言(2:10)

B. 問題:餘民的不順服(2:11-14)

C. 解決:餘民的順服(2:15-19)

IV. 第四個信息:籲求要對未來有信心(2:20-23)

A. 前言(2:20-21a)

B. 應許未來擊敗外邦國度(2:21b-22)

C. 應許大衛國度的復興(2:23)

迦利亞書(耶和華的妒忌)

作者和書名:

先知撒迦利亞是易多的孫子、比利家的兒子,是帶領利未人的祭司(尼12:4),和前面的先知92同時代(拉6:14)。他名字(Zekarya‚h)的意思是「耶和華記得」或「耶和華已經記得」。這是貫穿全書的主旨。撒迦利亞書的希臘文和拉丁文版本是Zacharias

年代:

主前520-518年。

第一節說明撒迦利亞是易多的孫子、比利家的兒子,無庸置疑的他是尼希米記12:4提到的祭司,和所羅巴伯同時代。撒迦利亞書2:4指出先知是一位少年人(naáar)。主前520年,當他和哈該合作重建運動時,可能是個少年人。二年後,即主前518年,他發出最後記載有年代的預言(第七章);然而九到十四章種種跡象顯示,本書在幾十年之後寫成,可能在主前480年之後,因為提到了希臘(9:13)。恩格(Unger)指出(IGOT; p. 355),希臘成功抵抗撒爾撒斯(Xerxes)的入侵,使他們在近東人民的眼中具有崇高的地位。除了馬太福音23:35提到撒迦利亞之外,其個人生涯並無更深入的資訊,馬太福音說他在聖殿暴動中殉道(基督所提到的撒迦利亞是比利家的兒子,而不是耶何耶大的兒子。根據代下24:20-21,約阿施王在位時,耶何耶大的兒子也在類似的情況下撒手人寰)。93

主旨與目的:

撒迦利亞書的目的是鼓勵已經歸回的餘民完成聖殿重建的工程。先知向百姓顯示,神在世上做工要恢復以色列的屬靈傳承,預備要來臨的彌賽亞。教義上,撒迦利亞顯明,神恢復以色列的屬靈生命,聖殿的重要性,表明神定意要領祂的子民回到故土,以及強調彌賽亞在未來恢復國家屬靈光景的首要位置。

關鍵字:

「耶和華的話」(十三次)和「萬軍之耶和華」(五十三次)是二個主要的用語,強調撒迦利亞的信息有屬神的本質。不過本書主要的觀念是為彌賽亞二次的降臨做好預備

鑰節:

8:3 耶和華如此說:我現在回到錫安,要住在耶路撒冷中。耶路撒冷必稱為誠實的城,萬軍之耶和華的山必稱為聖山。

9:9-10 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地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 10 我必除滅以法蓮的戰車和耶路撒冷的戰馬;爭戰的弓也必除滅。他必向列國講和平;他的權柄必從這海管到那海,從大河管到地極。

鑰章:

十四章是撒迦利亞書的高潮,本章先知揭露耶路撒冷最後被圍攻,以色列仇敵首次勝利,橄欖山分裂,主現身橄欖山上,捍衛耶路撒冷,審判結盟的萬國,以色列地勢改變,千禧年的住棚節,耶路撒冷和其百姓最終的聖潔。94

撒迦利亞書中所呈現的基督:

舊約書卷中,有關彌賽亞特徵的描述,可能沒有一卷書能比得上撒迦利亞書。

喬治羅賓森(George L. Robinson)一段常受引用的陳述,稱撒迦利亞書為「舊約所有著作中,最具有彌賽亞特徵,是有關天啟和末世論最真實的一卷書」(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e Encyclopedia.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56, 5:3136)。由於撒迦利亞書強調彌賽亞,也就說明了本書常受新約作者引用的原因。95

撒迦利亞書介紹彌賽亞或基督,祂先後兩次來臨時是僕人和王、人和神、耶和華的使者(3:1)、公義的苗裔(3:8)、有七眼的石頭(3:9)、釘死十字架上的救主或被扎的那位(12:10)、快來到的謙和之王(9:9-10)、被擊打的牧人,將遭離棄(13:7)、快來到的審判和公義的王(14章)。

大綱:

I. 呼召悔改(1:1-6)

II. 撒迦利亞的八個異象(1:7-6:8)

A. 馬和騎士的異象(1:7-17)

B. 四角和四個匠人的異象(1:18-21)

C. 準繩的異象(2:1-13)

D. 大祭司約書亞的異象(3:1-10)

E. 金燈台的異象(4:1-14)

F. 飛行書卷的異象(5:1-4)

G. 量器中婦人的異象(5:5-11)

H. 四輛戰車的異象(6:1-8)

III. 約書亞加冕(6:9-15)

IV. 關於禁食的問題(7:1-8:23)

V. 關於未來的神諭(9:1-14:21)

A. 第一個神諭:彌賽亞被拒(9:1-11:17)

B. 第二個神諭:彌賽亞掌權(12:1-14:21)

拉基書(悔改和回轉)

作者和書名:

瑪拉基只在瑪拉基書1:1提到,指明他是預言的作者。然而,雖然有未經證明的猶太傳統聲稱瑪拉基書的作者是尼希米(把瑪拉基一字解釋成未指出名字的使者)96,不過作者的身分、年代,和本書的完整性卻未曾受有力的質疑。瑪拉基(Maáa„chi‚)的意思是「我的使者」,可能是Maláak Ya‚h的縮寫,也就是「耶和華的使者」。這符合本書「立約的使者」(比較3:1)來臨的預期,是施洗約翰的預言(太11:10)。七十士譯本的書名是Malachias,拉丁文的譯本的書名是Maleachi

年代:

主前450-400年。

關於瑪拉基書的年代,基禮森(Gleason)寫道:

從內在證據判斷,他發預言的時間在主前第五世紀的後期,似乎是清楚的,可能是主前435年。此一結論得自下列證據:(1)聖殿已經重建,而摩西的祭牲重新設置(1:7,10;3:1)。(2)當時有個波斯省長(或1:8的peh£ah)在位,所以不可能是尼希米當省長的時候(在主前445年和主前433年)。(3)瑪拉基所抨擊的罪和尼希米在第二任時所要改正的罪相同,就是(a)祭司的散漫(1:6;尼13:4-9);(b)忽視十一奉獻,導致利未人窮困(3:7-12;比較尼13:10-13);(c)眾人和外邦女子通婚(2:10-16;比較尼13:23-28)。因此,可以合理認為瑪拉基在尼希米返回前已經斥責這些罪,進而可認定瑪拉基書的年代是在主前435年。97

主旨與目的:

在尼希米的領導下有一段復興的時期(尼10:28-39),不過祭司和百姓逐漸冷淡和神同行,遵守律法只重外在,而且變得僵化。雖然他們犯瑪拉基所抨擊的罪(祭司的散漫,忽視十一奉獻,和外邦女子通婚),但是他們對神為何不滿意他們感到疑惑不解。瑪拉基寫作的目的是為了回答祭司和百姓的問題,揭露和斥責他們的罪、墮落、敗壞的態度,以及鼓勵他們;他在結尾鼓勵他們,提到主的使者來臨,這人將為彌賽亞開路。

因此瑪拉基斥責百姓忽視真實敬拜主,並且呼召他們悔改(1:6;3:7)。基禮森摘要瑪拉基書的主旨如下:

瑪拉基書的主旨是,在主的眼中,對神真誠和持有聖潔的生活是絕對必要的,如此祂才會在五榖和國家的經濟上祝福他們。以色列要實踐神對他們的呼召,成為聖潔的國家,等待彌賽亞的來臨,藉著祂醫治的事奉和審判,將帶領國家實現最渴慕的盼望。98

關鍵字:

我們在瑪拉基書讀到共十二次的「你們還說」(11次)或「你們卻說」(1次)。咒詛一字也在四節經節中共出現了七次。關於他們的問題以及對神的審判感到不解,瑪拉基答覆他們,並且向他們說明原因。瑪拉基書的主要觀念是瑪拉基的答覆,以及籲求歸回後的任性餘民回轉。

鑰節:

2:17 你們用言語煩瑣耶和華,你們還說:「我們在何事上煩瑣他呢?」因為你們說:「凡行惡的,耶和華眼看為善,並且他喜悅他們」;或說:「公義的神在那裡呢?」

3:1 萬軍之耶和華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預備道路。你們所尋求的主必忽然進入他的殿;立約的使者,就是你們所仰慕的,快要來到。」

4:5-6 「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裡去。 6 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

鑰章:

第三章和四章預期和預言主的使者來臨,他會來在彌賽亞來臨之前,這二章是本書的鑰章,因為彌賽亞本身是我們罪的答案,如同闡明在歸回餘民的罪一樣。

瑪拉基書中所呈現的基督:

關於瑪拉基書中的彌賽亞焦點,威爾金森和波阿有一段精闢的摘述:

瑪拉基書是預言沉默四百年的序曲,最後由下一位先知的話語打破。施洗約翰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1:29)。瑪拉基預言使者來臨,他將在主前面預備道路(3:1;比較賽40:30)。後來施洗約翰應驗此一預言,而接下來的幾節(3:2-5)跳到基督的第二次再來……99

大綱:

I. 以色列的特殊地位(1:1-5)

A. 宣佈神的愛(1:1-2a)

B. 質疑神的愛(1:2b)

C. 顯露神的愛(1:3-5)

II. 以色列的污染(1:6-3:15)

A. 欺騙(1:6-14)

B. 不忠誠(2:1-9)

C. 屬靈上的雜婚(2:10-12)

D. 離婚(2:13-16)

E. 不敬虔和不悔改(2:17)

F. 插入語:施洗約翰的來臨(3:1-6)

G. 搶劫(3:7-12)

H. 傲慢(3:13-15)

III. 對百姓的應許(3:16-4:6)

A. 應許紀念冊(3:16-18)

B. 應許基督的來臨(4:1-3)

C. 應許以利亞的來臨(4:4-6)


82 Hobart Freema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Old Testament Prophets (Chicago: Moody Press, 1968), p. 26.

83 達拉斯神學院(Dallas Theological Seminary)的希伯來文的筆記,這課程由羅伯基斯侯博士(Dr. Rober Chisholm)在1993年的春季所教導。

84 John F. Walvoord, Roy B. Zuck, Editors, The Bible Knowledge Commentary, Victor Books, Wheaton, 1983,1985, 電子媒體。

85 Walvoord/Zuck,電子媒體。

86 Wilkenson and Boa, p. 246.

87 Charles Caldwell Ryrie, Ryrie Study Bible, Expanded Edition, Moody, p. 1415.

88 Wilkinson and Boa, p. 252.

89 Wilkinson and Boa, p. 257.

90 Wilkinson and Boa, p. 263.

91 Wilkinson and Boah, p. 274.

92 譯註:指先知哈該

93 Gleason Archer,電子媒體。

94 Wilkinson and Boa, p. 290.

95 Walvoord/Zuck,電子媒體。

96 Geisler, p. 297.

97 Gleason Archer,電子媒體。

98 Gleason Archer,電子媒體。

99 Wilkinson and Boa, p. 296.

Report Inappropriat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