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Where the world comes to study the Bible

第三、第四課:在聖靈裏得神的豐足(哥林多前書 2:12-4:6)

Related Media

前言

要抓著哥林多前書對我們這時代的適切性,實在離我們不遠。最近我在《達拉斯日報》信仰版找到兩則與我們的信息有直接關係的報導。這一篇是敍述一次由守約者(Promise Keepers)舉辦,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的牧者聚會:

這些男士(教會的牧者)說,他們對世界的需要有重擔、對發牢騷的會眾感到疲累、沒有給自己家庭有足夠時間感到憂慮。他們為自己缺乏地位而洩氣和氣餒1

David Wells 在同一個問題上有以下的看法:

事工就是現今的世代露宿者。不但在不信的社會中,就是在教會中,它們都沒有地位。因它們是信仰的「承辦商」,現今世界把它們看作無有。因對神職人員的期望,,這期望又在二十世紀大肆膨脹,很少人能很久地滿足他們的會眾,很多人只有在嘗試中疲於奔命。為了找到喘息的機會,他們只有像遊牧民族一樣,從一間教會流落到另一間。結果他們與教會及社會都脫節了。2

第二篇報導記載了《萬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製作人的一番話:

要找到適合的演者去重新演譯他在1970編寫的《萬世巨星》歌劇,Andrew W. Lloyd Webber說:「耶穌一定有性感的外表,和大明星的素質。」3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2:12-4:6直接回應這兩議題:(1) 關心及關注那些事奉得近乎虛脫的牧者;(2) 那創作人那市場心理:以為今天要引起人對耶穌注意,就要大大突出祂的形象。福音的事工實在不容易。事實上,單憑我們的能力,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從之前的敍述中,見到有人變得洩氣和氣餒。另外有些人就在福音內容上妥協(或是扭曲),希望藉此能得到較大和較正面的回應。在我們的經文中,保羅清楚地糾正這兩種對福音挑戰的回應。

保羅在經文以一個反問的形式,去總結這裏處理的問題,繼而開始他的教導。在16節,他問:「這事誰能當得起呢?」

問題的答案是什麼?沒有人能擔當得起福音的職事。但神,在祂的恩典中,叫我們能夠並給我們參與這榮耀職事的特權。因為這職事的榮燿,及我們在聖靈裏的得著,我們就不需要灰心,或塗改福音訊息了。我必須告訴你,這段經文是其中一段最難解的,卻又是最叫人雀躍鼓舞的。讓我們一起仰望聖靈,叫當中的字句和思想顯明,又讓我們有相信順服經文教導的恩典。

在特羅亞感到困擾
(2:12-13)

2:12 我從前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羅亞,主也給我開了門。
2:13
那時,因為沒有遇見兄弟提多,我心裡不安,便辭別那裡的人往馬其頓去了。

特羅亞這個城市,位於小亞細亞的西北角,在歷史上很重要的地方。它是因古城Troy而命名,這古城的舊址就在數里之內。特羅亞對使徒保羅有很多回憶:這是在使徒行傳16章描述保羅與他的同伴在弟二次宣教旅程到訪的地方。神禁止保羅(及提摩太和同行的人)到亞細亞及庇推尼,於是他們就來到特羅亞。在持羅亞,聖靈給保羅所謂「馬其頓的異象」(使徒行傳16:9-10),就是催促他橫過愛琴海到馬其頓。最後,保羅途經馬其頓到了亞該亞,及哥林多。在那裏福音被傳開及哥林多教會被建立起來(使徒行傳18:1)。

在他這三次宣教旅程中,保羅從安提阿的基地向北出發(使徒行傳18:22-23)。穿過北面的國家,保羅來到以弗所(使徒行傳19:1),在那裏他寫了哥林多前書(哥林多前書18:8,19)。路加這樣記下:「住在以弗所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臘人,都知道這事,也都懼怕;主耶穌的名從此就尊大了。」(使徒行傳19:17)「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就是這樣。」使徒行傳19:20),及「這樣有兩年之久,叫一切住在亞細亞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臘人,都聽見主的道。」(使徒行傳19:10)。但在以弗所龐大的反抗力量最後釀成了暴亂(使徒行傳19:23-41)。

但路加沒有告訴我們,由保羅離開以弗所至到達馬其頓,在特羅亞所發生的事。我們有的唯一的資料就是從保羅自己在哥林多後書2:12-13的記錄。他簡單地描述他在特羅亞的困擾,為2:12-4:6這個段落作了開埸白。

保羅在12及13節的話可以用幾個方面理解:可以指出保羅在特羅亞的事工是慘烈地失敗,這也是我最初讀這段經文的印象。保羅離開以弗所,來到特羅亞。保羅仍在以弗所時,提多被差到哥林多。剛抵達特羅亞,保羅就希望立即與提多會面,得知剛探望過的哥林多教會的第一手消息。神在特羅亞打開了機會之門,叫人不但可以聴到福音,而且有所回應。好像以弗所一樣,特羅亞可以有一個復興。但保羅在靈裏實在是困擾不已,叫他不能表現如常。最後他丟下手上的工作離開,前往馬其頓。他在特羅亞的事工原本可以成為復興的,就變得一團糟了。

細心再思,這個保羅話語的解釋蘊含了幾個未必正確的假設。我們應該先去重溫一些我們可以肯定的:

  • 保羅在特羅亞的目的是為了傳福音
  • 主為他開了門
  • 保羅在特羅亞找不到提多
  • 保羅在特羅亞備受困擾,靈裏得不到安靈
  • 保羅離開特羅亞,前往馬其頓

似乎保羅在特羅亞傳道,肯定有一定的成功。否則他又如何知道主為他開了福音之門?於是我認為保羅在特羅亞的事工是成功的。保羅到特羅亞主要的原因是傳福音;次要的目的是找著提多,知道哥林多教會的情況。找不到提多叫保羅困擾。從第七章我們知道,過了不知多久保羅離開特羅亞前徒馬其頓,與提多會合,並得著鼓勵。有可能保羅在特羅亞事工未成形的時候離開(可以有更多的傳道和復興)。我們知道,好像腓力在撒瑪利亞有成功的事工,但聖靈亦催逼他離開當地,向衣索匹亞的太監傳福音(使徒行傳8:26後)。我們必須肯定保羅就算是感到困擾,他在特羅亞事工是成功的可能性。我們很難見到他的事工是失敗的。

我想強調這一點,是因為這是真實地發生在傳道人和每一個基督徒的生命中。在一個星期天,我會講道,亦會輔導一個打算自殺的人,處理對要離婚的夫婦,與一個要入獄的朋友傾談,處理一個將死的鄰舍,而且為一對剛為父母的夫婦而高興。早上我要主持婚禮而喜樂,之後為一個在慘痛意外喪生的信徒進行喪禮而悲哀。聖經教導我們,「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馬書12:15)。問題是我們要在同時間牧養在不同境況的人。在事奉裏真是很容易變得困擾的。

試想想我們的主。我們不能形容祂常常都是情緒高漲的。祂經常因反對者的不信和屬靈盲目而煩惱,為祂門徒屬靈的無知而困擾。我們的主不但在十字架上受苦,也在祂的事工中受苦(見希伯來書2:14-18; 4:14-16; 5:7-10)。在屬靈的成功之中,很有可能事奉的人正經歷屬靈很大的困擾。保羅因為關心聖徒的好處而困擾(見哥林多後書11:28-29)。我必須承認有時我亦會在靈裏,煩擾,但不是因為保羅那些屬靈的關切。

這必定是一個功課,幫助我們將感覺放在正確的一面。我不希望減低或抬舉我們信徒生活學術知識的一面。但我一定要指出,從保羅講及在特羅亞困擾他的靈,我們很難從他的感覺,去定斷神在他身上的旨意。很多時,我聴到信徒以自己「有平安」而證明自己所做是對的。究竟對一件事有平安是否等於是的旨意,沒有平安就不是神的旨意?保羅會回答說不。保羅在特羅亞事奉沒有平安,但卻是神的心意要他在當地傳福音。保羅所持的是我們主的大使命,以及神說到他被呼召是要將福音廣傳(馬太福音28:18-20; 使徒行傳9:15-16; 22:21; 26:15-18)。順服未必叫我們覺得好。事實上,當我們在不情願時仍順服神,才是真正的順服。

在基督裏得勝和誠實
(2:14-17)

2:14 感謝神!常帥領我們在基督裡誇勝,並藉著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
2:15
因為我們在神面前,無論在得救的人身上或滅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氣。
2:16
在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氣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氣叫他活。這事誰能當得起呢?
2:17
我們不像那許多人,為利混亂神的道;乃是由於誠實,由於神,在神面前憑著基督講道。

我們可能不知道保羅在特羅亞事工的成功,但我們知道在那裏他靈裏感到困擾–是為著他對哥林多教會的大愛和關切。他在12,13節坦誠地形容的困擾,與14節及後的得勝,造成一個很戲劇化的對比。一個大受困擾的人如何這樣得勝?問題的答案就與他起初的問題「這事誰能當得起呢?」 (16節)的答案一樣。保羅的信心和喜樂的話,是否因為提多的出現和他的好消息?保羅在此沒有說明,但在第七章他有便詳述。這裏保羅給我們一個他有信心和喜樂的基礎,就算提多帶來壞消息,他也可以支持下去。他指向一個我們常常見到保羅生活的方向–基督的方向。

保羅在14節告訴我們:「我們在基督裡誇勝」。我們在基督裏的勝利是常在,不是偶爾的。基督徒常在基督裏得勝。就如保羅在這些章節裏所指,我們在基督裏的勝不是用因我們傳福音而得救人數來衡量。得勝的基督徒,經歷的人忠心傳福音的結果,不論人信主沒有。

有可能保羅在這裏是用了當時熟悉,但對我們陌生的境象去說明。當時時代,王打勝仗,就會帶同他們俘虜敵人一起遊行,作勝利的巡遊。燒香、撒花環,叫巡遊芬芳撲鼻。King James 聖經翻譯14節是基督帶領我們得勝。在某程度可能是對的,但這個詞語並非如此應用。這個動詞的用法應該是基督在我們身上得勝。為此,A. T. Robertson 說「…這幅圖畫是保羅在神得勝的巡遊中作為俘虜。」4

當我們在分享主得勝的同時,這裏說出基督在我們身上亦得勝了。祂「把我們俘虜」,將我們從我們的罪拯救出來。保羅描繪一幅圖畫,是與Robertson有點不同。保羅是否對哥林多人太過關切,影響他在特羅亞的事工?當牧者的心被屬靈的事深深困擾時,誰又能足夠承擔這福音事工?神能夠!神在我們的軟弱上得勝,叫祂在我們軟弱中帶出祂的旨意–就是祂的榮耀。祂勝過我們的軟弱;祂在我們軟弱中得勝。現在我們明白保羅如何在靈裏困擾中,仍能為也在特羅亞成功的事工作出感謝。5

保羅更深遠地解釋,傳福音(就算靈裏受困擾)常常是神在基督裏的得勝。透過祂的聖徒,神發出芬芳香氣,是基督的香氣。你有沒有發覺屬靈的聖徒怎樣散發像基督的香氣?這就是保羅給我們形容的。他說當基督徒活出基督的生命(這當然包括為義受苦–好像保羅在特羅亞受苦),一股芬芳香氣就向神飄升。屬神的生活,包括傳福音,將基督向世人彰顯,於是叫神得喜悅和榮耀。傳福音和活出福音就是神的香氣。我們有云:「繞樑三日,百聽不厭」,保羅說「屬神生活及傳福音是悅神的香水」(比較腓立比書4:18)。

有些信徒以為,只有未信的人回轉,神才得榮耀。但這不是保羅所說。保羅說神得榮耀(及喜悅)是福音被傳開,就是這樣而已–不論人最後相信還是接受福音。所以,福音的香氣對於在自己罪中滅亡的人,是死亡的氣味:對得救的人而言,就是生命的氣味。耶穌基督的福音對未信的人是侵犯性的。用保羅這裏的比喻,福音是惡臭,好像死亡的氣味一味,就如這些人最終的結局一樣。但對那些得救的人而言,福音就好像香水,吸引他們到基督面前,帶到永生的方向。

正如保羅清楚在經文指出,我們在「這些事」上是不足夠的。「這些事」是指什麼?我們又是不足夠做什麼?我們是不足夠彰顯基督給這個要滅亡的世界。我們裏裏外外都不能活得像基督。我們傳福音,也不足夠折服和改變罪人。拯救罪人是一個不可能的工作。當保羅問到誰能承擔這些事,他就是希望我們明白,沒有人能靠自己的力量承擔得起。

(譯者註:英文聖經)十七節起首用了「因為」,表明保羅要為他的話所出解釋。我們不足夠叫拯救人,因為我們絕不可用人誘騙去誤導人信主。福音對未信者是討厭(發臭)的。對猶太人和愚昧人是跘腳石(哥林多前書1:23)。當我們傳講福音,我們應知道沒有任何人意的方法可以法人接受福音而悔改。我們唯一的盼望是神親自的介入,帶來原本不可能發生的悔改。

保羅及其他傳講平白福音信息的人的反照,就是那些「混亂神的道」的人(2:17)。6混亂神的道」的人不相信救恩是神的工作,他們不相信祂讓屬靈盲目的人看見,叫靈裏死亡的人復活。但是,他們卻又非常重視結果。他們希望成功,他們這樣做的動機是值得懷疑。若福音是惹人討厭的,沒有人能在人鼓吹下肯接受,這些「販賣」福音的小人只有一條出路:順著人的喜好將信息改變,叫人因著肉體的好處接受福音(提摩太後書4:3-4; 彼得後書2:18-19)。若福音的某部份叫人討厭,這些「福音小販」就會更改它,起碼他們會不再提出來。若直接傳講福音的方法「沒有果效」,他們就用Madison Avenue賣肥皂及牙膏的方法。不要說他們是罪人,要受永遠的酷刑;只要告訴他們,如困邀請耶穌進入他們的生命,一切就變得更美好。

保羅與同工在福音事工上不是販賣福音的小人。他們平白地講及福音的真理,有純正的動機。他們講道,不是要討悅人,得他們的讚同;他們是從神的角度講道,要透過正確地代表祂的兒子,去榮耀祂,散發基督甜美的香氣。

我們充足是透過聖靈,我們的榮耀是在基督的面上
(3:1-18)

保羅是在哥林多兩封書信中逐漸指出那些在教會搗亂的人。在哥林多前書一章,保羅講及哥林多分成不同派別,跟從某個人,例如保羅、亞波羅、磯法、或是「基督」(1:12)。我們從哥林多前書4:6知道,這些並非真是離間教會的領袖,保羅在這裏只是將自己、亞波羅、磯法、及基督的名字作個比喻,去隱藏那些真正搗亂的人的身份。我們知道這些搗亂者是用諂媚誘導的方法,去教導與真福音不同的信息,就是沒有將焦點放在基督受死的信息(哥林多前書1:18-2:5; 哥林多後書2:17, 4:2)。在完結哥林多後書時,這些反對保羅和真福音的人,被稱為假使徒(11:13)他們為一己私利(11:7, 20),而傳講另類福音(11:4)。他們實在是撒但的使者(11:14-15),無權柄的專權者(11:20)。保羅亦指出他們很多是猶太人,以為自己有屬靈的權柄,甚至有些是有教會的職事的:

哥林多前書

11:22 他們是希伯來人嗎?我也是。他們是以色列人嗎?我也是。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嗎?我也是。
11:23
他們是基督的僕人嗎?(我說句狂話,)我更是。我比他們多受勞苦,多下監牢,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

很多對保羅和福音的反對(可能是大部份)是來自猶太人。這不等於沒有外邦人的反對,其實亦有很多。但在使徒行傳及新約書卷中可見,猶太人的反對是主要的。猶太人領袖對在耶路撒冷新成立的教會,立即群起反對(使徒行傳4:1起)。以前是逼迫教會的關鍵人物保羅,是首先被猶太人起來攻擊的(使徒行傳9:22-23)。假先知巴耶穌,阻撓保羅向方伯(Sergius Paulus)傳福音(使徒行傳13:6-8)。每當保羅在他們會堂講到耶穌是所應許的彌賽亞,不信的猶人就起來反對他(見使徒行傳13:45, 50; 14:1-7; 19)。猶太的猶太人堅持外邦人要得救,就必須行割禮和遵守摩西律法(使徒行傳15:1, 5)。

當保羅在哥林多傳講耶穌是基督,猶太人反對他(使徒行傳18:1-6)。他們到亞該亞方伯迦流那裏控告保羅。對這事迦流既不是置之不理,亦不甚喜悅(使徒行傳18:12-17)。我相信說猶太人是保羅在哥林多主要的反對者是恰當的。他們以為自己比其他聖徒優越。我們絕不要忽略一件事實,就是猶太人在新約時代(也在歷史其他時候,包括今天)看自己比外邦人優越的。為什麼施洗約翰要警告猶太人,神可以從石頭興起亞伯拉罕的後裔(馬太福音3:9)?豈不是因為他們忘記了神的救贖是本乎恩典?他們豈不是錯誤地以為自己得著神的國,是單單因為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後代?(見羅馬書9:6)?為什麼在安提阿,彼得要停止與外邦人交往,而跟猶大的分離猶太人認同(加拉太書2:11-21,特別是15節)?為什麼保羅認為必須在腓立比書三章告訴我們,他信主後因基督的十架,就連自己是猶太人為榮等的事看作「糞土」?為什麼保羅警告外邦人讀者,以色列好像枝子,因頑梗被折下來,這事亦可以發生在他們身上?為什麼保羅要強調,當我們得救時,不但叫我們罪人與基督的阻隔消除,而且也叫猶太人和外邦人的阻隔和分歧消除(以弗所書二章)?為什麼保羅強烈地指責彼得在加拉太書2:11的行為是否定福音,又為什麼他控訴加拉太人轉離基督去相信另類福音(加拉太書1:6-10)?為什麼希伯來書的作者認為轉回猶太教是等如離開信仰?

當神與亞伯拉罕立約(亞伯拉罕之約),祂應許要透過亞伯拉罕的後裔叫「萬族」得福(就是基督–見加拉太書3:15-16)。猶太人以為神的祝福只是給亞伯拉罕肉身的後代。當神透過摩西頒佈律法,它並非要將外邦人隔出救恩的路;其實是神給猶太人責任和權利成為「外邦人的光」(以賽亞書42:6; 49:6; 路加福音2:32; 使徒行傳13:47; 26:23)。猶太人沒有將自己看作福音真理的管家,而以為自己獨自享有福音。如果少數的外邦人得救,他們亦必須學成猶太人才可以(使徒行傳15:1, 5)。就是如此,這些外邦人都被看成天國次等的公民,而不是「亞伯拉罕的兒女」(羅馬書4:16-17)和「神的以色列」(加拉太書6:16)。

我知道這聽來是嚴苛和論斷,但我衷心相信我將要說的在神的道是正確的。就算今天,為什麼轉向基督教的猶太人,都不願意參加我們的教會,而去組織自己猶太基督徒的會眾?當他們在教會教導傳道時,儘管所有聖徒都是祂所揀選的(見以弗所書1:4),為什麼他們又往往提醒我們他們猶太人的身份,和神「揀選的子民」的地位呢?為什麼在這個神已經叫他們為「不是我的子民」的時候(何西阿書1:9, 2:23),他們仍要持續地稱自己為「揀選的子民」呢?現在,那些合法地稱自己為「我的子民」(也就是神的子民)的,就是那些被猶太教徒輕視的「不是我的子民」。只有當猶太人承認自己的罪,明白他們「不是神的子民」,他們才可以得救(見以賽亞書65:1-7; 何西阿書1:9-11; 羅馬書10:16-21)。

假如你正確地明白我的話,你就知道我講到從舊約到新約,多數反對神和祂真正子民的都是猶太人。你聽到我講及在哥林多地方和哥林多教會的反對大部份是猶太人的。你亦聽到我說,就如在保羅的日子,猶太人怎樣危害教會,今天他們仍然繼續。他們承認基督是救主,但他們相信自己比其他外邦信徒高出一等。他們甚至為此損害神的真理。

在我們所讀的經文,保羅並沒有指出在哥林多的反對者是猶太人,在之後的經文他會提到。但他卻指出分化猶太教徒和信福音的人的主要問題,就是舊約(摩西之約)的角色,和它跟新約的關係。那些「混亂神的道」(哥林多後書2:17)就是那些以為可以靠自己肉身的智慧及勸導的方法就足夠的人(比較2:16)。從保羅嘗試將自己分辨出來,有些造成福音「混亂」的人,是猶太的假先知。他們要高舉榮耀舊約摩西律法,就好像凌駕新約。哥林多後書第三章差不多是希伯來書的縮寫,指出新約是高過舊約的。

誰帶承擔這新約的職事,去傳講基督的福音,叫神得榮燿和神的選民得拯救呢?內心正憂慮遠在哥林多的聖徒,誰能承擔在特羅亞傳道的使命呢?傳道者怎能清楚簡單地說明福音,而沒有用誘騙的手段呢?尤其在人墮落和被撒但蒙蔽的情況下,似乎沒有人願意或能夠相信耶穌基督的福音。問題的答題優美地記錄在第三章,就是我們因基督,所以在神面前才有這樣的信心。並不是我們憑自己能承擔甚麼事;我們所能承擔的,乃是出於神。

誰要被推薦?
(3:1-3)

3:1 我們豈是又舉薦自己嗎?豈像別人用人的薦信給你們或用你們的薦信給人嗎?
3:2
你們就是我們的薦信,寫在我們的心裡,被眾人所知道所念誦的。
3:3
你們明顯是基督的信,藉著我們修成的。不是用墨寫的,乃是用永生神的靈寫的;不是寫在石版上,乃是寫在心版上。

哥林多後書2:17向我們清楚地指出,就好像給當時的讀者,保羅將自己從「混亂神的道」的人分別出來。我幾乎可以見到這些假先知的白眼,故作歎息地說:「看,他又發作了。保羅只不過作這封信提升自己,踐踏我們罷了。」這是部份正確的。但保羅提醒眾人,他不應該需要薦信,去肯定自己作為使徒的誠信。

其實薦信是十分有效益的。保羅為非比寫了一封「薦信」給羅馬教會(見羅馬書16:1前)。當聖徒從一個地方走到另一個地方,教會是很需要認識他們的信仰和品格,才與他們一同敬拜,和接受他們的教導。此舉到今天仍然能保護教會的羊群,遠離「」及那些正在被教會處罰中的人。但肯定保羅不需要給哥林多教會如此的薦信。他不但被哥林多人所認識,而且是他們屬靈的父親,很多人因著他而認信。 那「走進來」誘騙,向哥林多人「出賣」新的福音(見哥林多後書11:4)的人,他們帶著一些類似薦信,打動那些容易被騙的哥林多人。最後,這信不是用來分辨真偽使徒,而成為成聖的證書。保羅提醒哥林多人他的可靠之處,及如何辨別真假傳道人。於是,保羅在開始時亦將「書信」和「聖靈」,舊約和新約作出對比。保羅描寫首三節的內容是假設他的讀者認識當中的圖畫是合乎聖經的,就是在舊約裏對新約的應許,要在基督裏成就,以及被使徒傳講。

哥林多的聖徒不需要保羅的薦信,他們就是保羅的薦信。他們就是刻在保羅心版的信7。他感到與他們緊緊「相繫」,親密得不可再近。 更重要的是,保羅的教導是刻在他們心上。保羅的教導(不像猶太教徒的律法主義),不是要他們守律法得救,而是靠神的恩典,透過耶穌基督犠牲的生命、死亡及復活而得救。他的信息不是刻在石板上,而是寫在心版上,就如舊約先知的應許:

利米書31:31 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
31:32
不像我拉著他們祖宗的手,領他們出埃及地的時候,與他們所立的約。我雖作他們的丈夫,他們卻背了我的約。這是耶和華說的。
31:33
耶和華說: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以色列家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
31:34
他們各人不再教導自己的鄰舍和自己的弟兄說:你該認識耶和華,因為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認識我。我要赦免他們的罪孽,不再記念他們的罪惡。這是耶和華說的。

以西結書11:19 我要使他們有合一的心,也要將新靈放在他們裡面,又從他們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他們肉心,
11:20
使他們順從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他們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們的神。

在這「書信」的比喻中,保羅繼續講到這些哥林多人自己就是一封書信。他們是保羅事奉及聖靈在他們比裏工作的果子,叫他們由剛硬不信的石心,變成有肉的心腸。他們不是保羅的「翻版」,而是在黑暗滅亡的世界中反映耶穌基督。保羅跟帖撒羅尼迦聖徒所說的都是一樣:

撒羅尼迦前書1:4 被神所愛的弟兄啊,我知道你們是蒙揀選的;
1:5
因為我們的福音傳到你們那裡,不獨在乎言語,也在乎權能和聖靈,並充足的信心,正如你們知道、我們在你們那裡,為你們的緣故是怎樣為人。
1:6
並且你們在大難之中,蒙了聖靈所賜的喜樂,領受真道就效法我們,也效法了主;
1:7
甚至你們作了馬其頓和亞該亞所有信主之人的榜樣。

為何保羅要提到舉薦或證明呢?我相信是因為在保羅的時代就好像我們的時代,在不信世界可以能賦予人地位的東西,很多時不會在教會的情況發生。這些假教師的智慧,和誘導的方法打動了一些哥林多信徒。這是不應該發生的。今天,我們有「書信」﹐好像「博士」及「道學碩士」能打動一些人。最近,「教牧博士科」(Doctor of Ministry)在基督教高上學府興起。對這個新概念提出挑戰的看法的,我推薦David Wells的No God, But God 一書中寫得很好的一章,名為「事工非事工化」8

我不是說聖經和神學教育有邪惡的地方。有賴於達拉斯神學院,我才能夠研讀及宣講聖經得更好。不過,我的神學文憑不會叫我和我的事奉增值。有一些在這間和其他神學院的畢業生,是拒絕信仰或教導錯謬的。在這裏和其他的地方,保羅在告訴我們什麼是一個信徒事奉誠信的憑據。基督徒事奉首要的是要作僕人的模式,而不是權威作領導的模式。保羅在第三節提醒哥林多人他是「關心」他們。在NASB聖經譯本的註釋告訴我們這個字實在的意思是「服侍」。那些被神所驗證的,是僕人不是「主人」。第二,基督真正的工人,亦表現在他們信息內容和方法上。他們不是「為利混亂神的道」,而是簡單直接而又真實地傳講神的真理,叫人轉向神,倚靠祂的話,而不是倚靠傳講祂話語的僕人(見使徒行傳20:17-32)9 。最後,真正神的僕人的明證,是當人悔改跟從神和聖靈後,他們的生命有矚目的改變。神真正的僕人或者有教育的文憑,或者沒有教育的文憑。但神的印記必定覆蓋他們和他們的事工。

信徒的事工有信心的印記是透過基督在神裏面的信心
是透過基督在神裏面的信心
(3:4-6)

3:4 我們因基督,所以在神面前才有這樣的信心。
3:5
並不是我們憑自己能承擔甚麼事;我們所能承擔的,乃是出於神。
3:6
他叫我們能承當這新約的執事,不是憑著字句,乃是憑著精意;因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或作:聖靈)是叫人活。

保羅焦慮的心沒有消除他傳福音的信心。福音的拯救能力不是靠賴他的精神狀態或他用方法。忠心傳講神的話是基督徒的責任(哥林多前書4:1-5; 提摩太後書4:1-14);運用傳講的話去拯救和審判人的是神(見哥林多後書2:15-17;羅馬書9:6-23),叫祂自己得著榮耀。

就好像保羅,我們可以有信心地去順服神要我們向失喪的罪人傳福音的命令。我們的信心絕不是出於自己,而是透過耶穌基督在神裏面的。這在神裏面的信心,不是我們自己的信心,重重地挫敗今天流行的「人的內在潛能」的學說。我承認人是有未發揮的潛能。關鍵是在「人」這個字。傳講大能的福音,拯救失喪的靈魂,是在人不可能的事。人的內在潛能不論有多大也是不足夠的。只有神能叫我們足夠承擔這事工,就是這樣了。

保羅在第六節更全面地描寫神供應的豐足。神是叫我們充足,成為僕人。不是叫我們恃權駕馭別人,而是授權我們作新約的僕人。猶太教徒堅持舊約高過新約。我們的能力是作新約僕人的能力。這能力是透過聖靈所賜的,這職事是主耶穌基督捨身的死和復活的結果,就如先知預告(以西結書11:19),又如我們主自己所應許的(見約翰福7:37-39; 16:7-15)。

哥林多後書3:6最後的話很重要,因為這正道出新約高過舊約的原因:「…不是憑著字句10,乃是憑著精意;因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或譯:聖靈)是叫人活。11」。

新約職事有更大的榮光
(3:7–4:6)

3:7 那用字刻在石頭上屬死的職事尚且有榮光,甚至以色列人因摩西面上的榮光,不能定睛看他的臉;這榮光原是漸漸退去的,
3:8
何況那屬靈的職事豈不更有榮光嗎?
3:9
若是定罪的職事有榮光,那稱義的職事榮光就越發大了。
3:10
那從前有榮光的,因這極大的榮光就算不得有榮光了;
3:11
若那廢掉的有榮光,這長存的就更有榮光了。
3:12
我們既有這樣的盼望,就大膽講說,
3:13
不像摩西將帕子蒙在臉上,叫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到那將廢者的結局。
3:14
但他們的心地剛硬,直到今日誦讀舊約的時候,這帕子還沒有揭去。這帕子在基督裡已經廢去了。
3:15
然而直到今日,每逢誦讀摩西書的時候,帕子還在他們心上。
3:16
但他們的心幾時歸向主,帕子就幾時除去了。
3:17
主就是那靈;主的靈在那裡,那裡就得以自由。
3:18
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

4:1 我們既然蒙憐憫,受了這職分,就不喪膽,
4:2
乃將那些暗昧可恥的事棄絕了;不行詭詐,不謬講神的道理,只將真理表明出來,好在神面前把自己薦與各人的良心。
4:3
如果我們的福音蒙蔽,就是蒙蔽在滅亡的人身上。
4:4
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基督本是神的像。
4:5
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乃是傳基督耶穌為主,並且自己因耶穌作你們的僕人。
4:6
那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的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裡,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

在猶太教徒眼中,舊約就是聖經啟示的高峰。衡量人的標準就是如亞伯拉罕族長或是摩西先知。井旁婦人問我們的主:「我們的祖宗雅各…,難道你比他還大嗎?」(約翰福音4:12)心想答案是「不是」。她不可以相信是真的。不信的猶太人往往以自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自豪(約翰福音8:53)。他們問我們的主:「難道你比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還大麼?他死了,眾先知也死了,你將自己當作甚麼人呢?」(約翰福音8:53)。在這幾節中,保羅總結了整本希伯來書所教導的,例如新約如何高高地淩駕舊約?(猶太)假先知以擁有及傳講舊約自豪嗎?保羅肯定他的事奉有更大的榮耀,是因為他被按立成為新約的僕人,帶著聖靈的能力。

舊約(摩西之約)在西乃山頒佈時滿有神榮耀的奇妙證明,好像如喇叭巨響的行雷閃電。沒有人靠近那山,否則不得存活(見出埃及記19:16-26)。眾人都非常懼怕,懇求摩西作渠道與神對話,免得他們與神直接對話而滅亡(出埃及記20:18-21)。舊約是帶著很大的威榮,甚至有耶和華自己的榮耀,但新約的榮耀卻更大。我們的主降生,彰顯祂的榮耀(約翰福音1:14)。人在我們主降生中看見神的榮耀(路加福音:9,14)。耶穌登山變像和神蹟,向祂三位門徒顯出榮耀(路加福音9:31-32;約翰福音2:11)。當祂再回來的時候,就全是在祂榮耀裏面了(路加福音9:26, 21:27)。

在第9節及10節,保羅用邏輯推論新約的榮耀一定比舊約更大。舊約產生的是審判。摩西訂下公義的標準,但沒有人能遵守,結果將人定為罪人。新約是透過耶穌基督,將神的公義賜給不配的罪人。若果舊約是有榮光的,新約的榮光豈不會更大麼!

保羅引用一些舊約的圖像去說明他的教導,是從出埃及記34章所記的:

出埃及記34:29 摩西手裡拿著兩塊法版下西奈山的時候,不知道自己的面皮因耶和華和他說話就發了光。
34:30
亞倫和以色列眾人看見摩西的面皮發光就怕挨近他。
34:31
摩西叫他們來;於是亞倫和會眾的官長都到他那裡去,摩西就與他們說話。
34:32
隨後以色列眾人都近前來,他就把耶和華在西奈山與他所說的一切話都吩咐他們。
34:33
摩西與他們說完了話就用帕子蒙上臉。
34:34
但摩西進到耶和華面前與他說話就揭去帕子,及至出來的時候便將耶和華所吩咐的告訴以色列人。
34:35
以色列人看見摩西的面皮發光。摩西又用帕子蒙上臉,等到他進去與耶和華說話就揭去帕子。

當保羅引用摩西臉皮發光的故事,他加入了出埃及記沒有記錄的內容,美妙地解釋為何摩西跟會眾說話之後要蒙上帕子。出埃及記34章告訴我們,當摩西與神相會後,他的臉會發光。起初摩西沒有為意。其他人看見了就害怕,不敢走近他,但他卻要他們來。他的臉反映著神的榮光。摩西要告訴會眾神的說話。他跟會眾說話後,就會蒙上帕子。當他跟神再說話時,他就揭去帕子,直至與會眾對話之後。

若不細讀經文,會容易誤解出埃及記和保羅所描寫摩西的行為。我們可能會以為摩西蒙上帕子是為免會眾被他臉上的光芒嚇怕。蒙上帕子就好像把強光調暗。但是,經文告訴我們,摩西是在跟會眾對話之後,才將臉蒙上。他的臉被蒙著,就只是由跟會眾說話後,至再跟神會面這段時間。他為甚麼要在這段時間蒙面?保羅告訴我們,是因為那榮光要暗淡(中文譯本翻譯為「廢掉」)。摩西離開神的時間越長,他臉上的光就越暗淡。每次與神相會就好像充電一樣,叫摩西的臉光再次光亮過來。摩西不想會眾看見神的榮光暗淡下來,所以在榮光暗淡時他要把臉蒙上。

保羅所說的就是:摩西經歷的舊約榮光是會廢去的榮光;相反地,保羅經歷的新約榮光是不會廢去的:「若那廢掉的有榮光,這長存的就更有榮光了。」(11節,筆者加上斜體)。摩西需要帕子是因為舊約的榮光,就算是很大也是要過去的。福音的使者不需要帕子,是因為新約更大的榮光是不會過去的:「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18節)。

這新約的榮光,就是「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4:6)。記得摩西在出埃及記33:18求神讓他見到「祂的榮光」。神清楚地告訴摩西,他只可以看見祂榮光的一部份。特別提到的是,摩西不能見神的面(出埃及記33:20, 23)。我們與保羅一同享受的這更大的榮光,是「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哥林多後書4:6)。事實上,我們所享有的榮光,是更大的榮光。

神的靈就是那位「除去帕子」,叫我們發揮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神的榮光。聖靈是基督更大榮光的管子,也是新約榮光的管子。舊約講及新約(例如耶利米書31:31-34)及聖靈的職事,要將人的石心轉化為肉心(見以西結書11:19)。保羅就在強調這更大的榮光。在哥林多有猶太假使徒,因他們舊約的知識及職事引以為傲嗎?

就是這新約職事榮耀的本質,給予保羅和每一位聖徒有這樣的盼望。聖靈是榮耀的靈(彼得前書4:14),叫我們在苦難中仍可以喜樂(使徒行傳7:55)。是神的靈在我們裏面,叫基督給我們,而在我們心裏的基督就是「榮耀的盼望」(歌羅西書1:27)。我們現在就在經歷這榮耀,是比摩西的榮耀更大。這榮耀我們也將要在永恆中完全地經歷到。所以我們被改變,由(現在的)榮耀到(最終的)榮耀(哥林多後書3:18)。

這「榮耀的盼望」叫我們傳講福音上能更加勇敢(3:12)。無論別人接受我們和我們所傳的福音,還是拒絕福音和我們,我們都不要因此對傳福音灰心或失去信心。我們知道福音的事工在今時和永恆,都是光榮的。我想起司提反,他勇於面對要殺害自己的猶太反對者。他的說話是全無退讓的。我讀起來的時候,實在令我肅然起敬。司提反能如此敢言,是因為無論是生是死,他肯定叫神得著榮耀。神的榮耀也是他被石頭打死時,定晴所看的地方(使徒行傳7:55)。

讓我用一個實例來說明保羅這裏的教導。假如你是一位僱員,公司正要大肆裁員。你與上司的關係不好。你的上司請你為他的領導表現,坦誠地作個評估。你的上司是一個很差的領袖。知道明天可能失去你的工作,你會勇於告訴他,他做得很差嗎?現在,又假設你已經在另一間公司見工,而且被僱用,明天就要開始新的工作,薪酬比現在的工作高得多。事實上,你的新僱主要買下現在的公司,而明天你更會成為你上司的上司。如是者,你對現任上司的評估的信心和敢言豈不是很不一樣麼?

基督徒在傳福音時亦應該有如此的勇敢。我們的信心和勇敢不在乎我們傳講對象的反應。就算我們的信息是真實的,就算是光榮的,就算我們傳講得起勁,這不等如人會接受。保羅用同一個「帕子」的故事,不同的喻意去解釋箇中原因。保羅告訴我們那些聽福音的不信者是被蒙蔽;他們對福音瞎眼。就如我們在哥林多前書二章所見,神的智慧對失喪的人是愚拙的。沒有神的靈,人是不能明白神的智慧。

無論是外邦人還是猶太人,這都是千真萬確的。我們的經文中,對猶太人尤其真確。誤導哥林多教的猶太教人以為自己是舊約聖經的專家。這些人也在其他地方也找到(見提摩太前書1:3-7;提摩太後書3章;提多書3:10-11, 14)。這些人因為是猶太人,就以為自己不但是「擁有」神的應許,也能夠解釋舊約聖經。保羅告訴我們他門對當中的信息是最盲目的。讀舊約聖經時,有帕子蓋在他們的臉,他們的思想剛硬(3:14)。這帕子只有在基督裏的信心才可以揭去,而且只有透過聖靈的事工才可能成事。就在保羅的日子,每逢誦讀摩西書的時候,「帕子還在他們心上」(3:15)。今日也是一樣。要擺脫這捆綁只有在基督裏,透過聖靈成就的。因此保羅能夠如此敢言,而且充滿信心。他知道沒有人能夠,亦沒有人將會,憑自己的智慧或憑講員的說服力能相信福音的信息。唯一明白和相信福音的渠道,只有靠聖靈光照和催逼未信的人。淡化福音信息是不必要的,因為聖靈會作奇妙的工作,將生命注入真理中。

這個信息大大安慰保羅,叫他不致灰心。他會覺得自己在特羅亞的事工一敗塗地嗎?感覺不一樣也不會叫他更有效率。是神透過祂的靈叫我們擔當得起。神的工作不是與我們的軟弱全無關連,祂是透過我們的軟弱作工的。當我們軟弱,我們就變得剛強(哥林多後書12:9-10)。保羅受激勵不在於他的技術,也不在於他的說服力,但在於神的恩典。留意保羅說:「我們既然蒙憐憫,」(4:1)。憐憫是為那些不配得的人而有的。神不但祝福我們做得好的地方;在祂的恩典中,祂在我們做得不好的地方施行憐憫。

我已經講道有多年的時間。我沒有試過離開講台時覺得自己做得非常對。離開時,我常常疑慮我應否再回來。我相信我在某些信息講得比其他好一些。但是,當我覺得自己的講道很失敗時,我之後發覺那些不濟的講道又能祝福和強化一些人的生命。是這位曾救我這個不配不值的罪人的這位神,繼續向我施憐憫,叫我的話能叫他人生命豐盛,叫頌讚和榮耀歸與祂自己。

這確信叫我不因自己的不足受挫,也叫我拒絕利用其他與福音不配的方法和渠道。福音不是一些破損的舊車,需要誘騙方法才能售出。福音是光榮的,聖靈是有拯救的大能。當福音簡單而真實地傳講,賦予聖靈的大能,就必能叫神得榮耀及拯救一些人。我的工作不是去說服,去改變,而是盡我所能去簡單準確地將真理說明。我不需要淡化福音的信息,將福音降價到叫人悅耳。福音不是叫人悅耳動聽。人相信福音,信靠耶穌成為他們救主,是因為他們被聖靈催逼,除了相信就別無他選。我們在保羅信主的經過可見(見使徒行傳9:1-19)。我們必需肯定保羅的經驗不是例外而是標準。這是每一個未信者得救的方法–是超自然的。因此,我們只需要傳講真理,沒有花巧,沒有更改,相信神憑自己的恩典和大能,去拯救失喪(叫靈裏死亡的得生命,叫靈裏瞎眼的得看見)。

人不相信接受我們的信息也有其因。除了是他們的自然預定地拒絕福音真理,他們超自然地亦被蒙蔽,看不見真理。這是保羅在4:3-4所言。撒但,這世界的神,蒙蔽不信的人的心眼,叫他們不能亦不會相信福音而得救。只有神能克服撒但的蒙蔽及超越人的盲目。但當人不能相信,我們不應順理成章地以為是我們的信息和方法不足,而不禁模仿那些混亂神的道的人。既然不論人的罪和我們的軟弱,人都能得救,人拒絕福音也不是因為我們的軟弱,而是因為他們對真理的蒙蔽。

保羅提醒我們,當我們傳福音時,所傳的不是我們自己,而是基督。那些透過我們事工和信息而信主的人,並不是我們自誇自傲的源頭。而那些沒有因我們傳道而得救的,亦不應該令我們自尊受挫。我們只是僕人,為基督的緣故傳福音,為的不是個人的利益而是為神得榮耀。是的,當失喪得救是會帶來個人的祝福,但我們傳道絕不應該出於私心(見腓立比書1:15-17)。

在人的救贖神是有主權的。以利亞盡他所能仍不能叫以色列回轉。約拿完全不努力,卻仍不能阻止整個尼尼微城的人回轉。給我們大使命的神,也吩咐光從黑暗裏照出來。他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祂就是那一位宣佈「光從黑暗裏照出來」。我們就是在黑暗裏照出來的光,神要用我們的光將別人從黑暗帶進光明的國度。叫別人看見光的祂,也光照我們的心,在基督的面上反映他的榮光。

結語

在聖經裏,我們不住被催促去辨認外貎和真相的分別,外表和內心的不同。我們的生命,不在乎外貎(表面),而是憑相信神宣告祂的話的真相而活。猶太人犯罪與其他人無異:都是憑外表而不憑真相(見馬太福音23:25-26; 路加福音16:15)。從外表看,保羅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他不富有,也沒有云云的跟從者。他沒有成功人士的衣著。他沒有屬於自己的家,在人的手、天災、和撒但的攻擊下大大受苦。對一些人而言,保羅的生命是失敗的,他的事奉是一團糟。事實上,保羅深知自己能成為福音的使者,是無上的光榮。在他的一生的日子和永恆,他的職事都是榮耀的職事。這事實給他很大的勇氣,就算明知沒有人(在人的角度而言)能夠相信,他仍要將福音傳講得簡單清楚。

在我們中間,有誰曾嘗過保羅所經歷過的反對、逼迫、和沉重的責任?我們因別人對我們所傳的福音嗤之以鼻而沮喪。我們覺得自己是失敗者,希望得著成功感和優越感。朋友,你和我不需要更佳的自我印象,我們需要對自己是新約的僕人有更清晰的了解。身為新約的執事,我們就算是困惱、就算被反對、被拒絕、被逼迫,也是大大蒙神恩典的。我們絕不要灰心,不要因為壓力而淡化福音的信息、或嘩眾取寵。我們的工作是艱巨的,但並不是靠我們的長處和能力。我們是不能承擔新約的職事,但神能,而且祂要供給我們所需的。祂要克服和使用我們的軟弱,多於使用我們的剛強。我們的問題可能是我們的肉體太好,太強,太堅定了。神在拯救的事上掌權。透過忠心傳福音,祂要自己得著榮耀。我們被呼召,不是去用我們的信息去討好人,而是用榮耀神的方法傳祂的信息去取悅神。我們能有份於傳福音,叫祂得榮耀,是何等尊榮呢!

我們的經文也對那些擺出「尋道者為主的教會」標題的人作提醒。當然在無關痛癢的地方上是沒有問題的。保羅告訴我們若對福音有幫助的話,他樂意放棄自己的權利(哥林多前書9章)。但他絕不肯在福音信息上妥協,叫失喪的人對福音更感興趣。。有些「尋道者為主」用的方式是叫人關注的。第一樣是以為要得著未信者,我們就必須摒除他們對信仰的障礙。聖經告訴我們沒有人尋求神的(羅馬書3:10-11)。那些來到神面前的,是父神自己,透過聖靈,和對神子的信心所帶領的(約翰福音6:37, 44; 8:43-47)。父神所揀選的,沒有一個不信靠祂。父神拒絕的,沒有一個能到祂面前。「尋道者為主」的教會太看重人的角色,看輕神在救贖的主權。第二,「尋道者為主」的教會太看重討好未信者,就好像要討好新的顧客,而沒有討好神。我不是說「尋道者為主」這方法一無可取,但它實在有值得我們質疑和挑戰的地方。

對那些正為他們子女的屬靈光景煩惱的父母,保羅的話是何等令人鼓舞!你的子女是否已經離巢,不在你身邊受你的管教?你是否體會到自己不能強迫他們信靠基督,渴慕祂的話,活出屬神的生命?若然,你就看到生命的本相了。讓我問你這問題:當你為別人極其關心,而你不能控制他們對神話語的回應,誰能擔當這些事呢?我們透過耶穌基督,得著神的大能就可以。是祂的話語,在祂的靈得能力和光照,就可以改變生命。我們的職責就是要忠誠地傳講祂的話語,然後為此禱告,懇求神為我們成就我們從一開始就不能成功的事–揭去蒙蔽人眼睛的帕子,引領他們從信基督裏,得著救贖的真理,並去他們成聖,在這失喪淪落的世代,成為基督的書信。


1 “Seeking Revival in Clergy,” The Dallas Morning News, Saturday, February 17, 1996, section G, p. 1.

2 “The D-Min-Ization of the Ministry,” David F. Wells, No God But God: Breaking With the Idols of Our Age, ed. by Os Guiness and John Seel (Chicago: Moody Press, 1992), chapter 9, pp. 175-188.

3 The Dallas Morning News, Saturday, February 17, 1996, section G, p. 2, citing an unidentified article from Newsweek.

4 A. T. Robertson, Word Pictures in the New Testament (Nashville: Broadman Press, 1931) IV, p. 218.

5 I am not alone in my understanding of this text. Philip E. Hughes writes, “The Apostle remembers how unfailingly he has been led in a progress of triumph at all times, and how the savour of the knowledge of Christ has been made manifest through him in every place … This means that he did not neglect to pass through the door that the Lord had opened for him there—that the suspense of those days did not succeed in inhibiting him from proclaiming the message of life with which he had been entrusted. That was indeed a triumph!” Philip. E. Hughes, Commentary on the Second Epistle to the Corinthians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62), p. 77.

6 “… a huckster or peddlar, common in all stages of Greek for huckstering or trading. It is curious how hucksters were suspected of corrupting by putting the best fruit on top of the basket. Note Paul’s solemn view of his relation to God as a preacher (from God , in the sight of God , in Christ, ).” A. T. Robertson, Word Pictures in the New Testament (Nashville: Broadman Press, 1931), IV, p. 219.

7 Once again, I must point out that the pronouns are plural here (“we,” “our”), referring not only to Paul alone, but to his associates.

8 No God, But God, edited by Os Guiness and John Seel (Chicago: Moody Press, 1992), pp. 175-188.

9 We need to be very careful here about abuses of the biblical term “discipling” and the secular term “mentoring.” The work of the Spirit in the lives of those to whom we minister is not evidenced by the fact that they look and act just like us, but that they look and act like Christ.

10 Compare Romans 2:25-29; Romans 7:6.

11 Compare Romans 2:25-29; Romans 7:6.

Report Inappropriat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