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Where the world comes to study the Bible

网上牧师杂志–中文版(简体), SCh Ed, Issue 46 2023 年 冬季

A ministry of…

Author: Dr. Roger Pascoe, President,
Email: [email protected]

I. 加强讲解式讲道:传讲书信的信息,第一部分

A. 书信的文学特色

书信通常都有一个很类似的特色…

1. 书信的格式。书信都有一定标准格式,跟古时流行的书信方式无大分别:

a) 信首(问候、作者和收信人的简介,感恩)。

b) 内文(讨论一些特别议题、劝勉、请求、投诉等)。

c) 结尾(问安语等客套说话)。

2. 书信的一些常见特色。像其他书信一样,新约书信有以下的常见特色。

a) 直接进入内容,直接方式仅次于人与人之间的对话。

b) 是私人性质的。书信是以私人关系(“我 / 我们” 和 “你”)互相称呼,写信人和收件人之间只是在空间上有点阻隔吧了。无论如何,书信没有法律文件的冷酷和乏味,而是很容易令人有温馨的情绪,流露出作者的品性、情感、心境、态度、观感,和意见。

3. 书信的作用和体裁。新约书信并不只是用作传递消息之用,而却好像是一篇讲章,用作传扬生命之道。又因为作者要讨论一些敏感,及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问题,书信便提供了一个比口述更好的书写方式来沟通的平台。

正因为书信不论在体裁,讨论内容和讨论方式都具有独特风格,当我们想要参考某方面的资料(例如:“保罗在这问题上是怎么说的?”)时,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本百科全书来看。Moises Silva曾经说过:“我们要把新约所有书信作一全面的研读”(An 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Hermeneutics, 120),才可以明白作者的书写动机和对事情的观点。

新约书信是用不同的修辞方式出现(这是为着要迎合读者的情感、思绪,和口味),故此它可以用上很多不同的写作方法(例如对话、诗歌、写实 [ 例如加拉太书4章]),每种写法都有它本身的特性和演绎方式。

4. 书信的历史背景。跟其他圣经书卷不同的地方,书信都是因应某些需要、情况、困境,某些教会遇上难解的问题(例如:罗马、哥林多、加拉太教会等都曾遇上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某些人(例如:提多、提摩太、腓利门等)而产生出来的。但新约书信并不只和当代有关,但诚如朗多马(Tom Long)所说:“新约的书信跟其他大部份书信都是一样,虽与某些特定事件有关,但对后世仍是在讲说话” (Preaching and the Literary Forms of the Bible, 110.)。

要明白书信的意思和应用,至关重要的是我们须要对当时的历史背境有一深入的认识。找出了书信中所讨论的问题征结所在和解决办法,经过消化和整理,我们才可向现代读者解释和应用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须要小心处理,如何将“过往”的经文过渡到“现在”的听众去。我们既须要忠于经文在古代的应用,也要忠于将之应用在今天的环境中。这是不容易做到的,因为古时发生的事情,未必可以适应于现代社会(例如:我们应否吃祭过偶像的肉?)。但无论如何,这些问题对我们来说也是适合讨论的。我们只需要注意一下,千万不要硬将“过往”的直接搬到“现在”去,也不要作出一些不适合的假设,硬生生的应用出来。

虽然如何将“过往”过渡到“现在”是一大难题,但讲解书信时,最大的益处就是在某些特定情形下,不论在教会或个人,应用或职责上,都可以给我们一个明确的教导。今天的神学家,释经学者,和教牧,他们的工作就是要决定那些教导是可以适用于现今社会的。

所以,如果这就是书信在文字上的特色,我们如何将其明白过来和讲解清楚呢?有什么可行的方法让我们遵从的?

B. 明白和讲解书信的一些指引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预备和讲解书信的一些指南 …

1. 文字结构的分析。这类分析在本刊前几期中已经讨论过了(例如:18-23期),但让我在这里再次强调数点在分析时要注意的事项。

文字结构的分析。这类分析在本刊前几期中已经讨论过了(例如:18-23期),但让我在这里再次强调数点在分析时要注意的事情。由于书信的固有特色(某些特殊的困难、问题等),有些人会贸然先去找出当时的历史和文化背境,然后才去明白内容。但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将经文的意思建基于重整过的历史和文化的背境上。所以,在把历史文化背境重整之前,我们应该把经文在文字方面先作一个释经学上的分析,从而解答到以下的问题:

a) 作者要说什么?

b) 他的意思是什么?

c) 他的论点和论证是如何演绎出来的?

然后,决定经文的结构和所要论说的。这正好是书信自己的本质 – 就是围绕着主题作个有系统性的论证,所以,你要找出经文的结构和论证要点,这便好组成你讲道内容的结构。这是对经文的写作方式和体裁作一仔细的分析。

作者在书信中,很有条理的将他的思想,论点、讨论和意见铺陈出来。我们只要把握每一段落,甚而整卷书信的思路(即辩证手法),我们便可以明白书信的来龙去脉。讲道时便跟着这个思路便可以了。

因此,当我们分析经文的文字结构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的方法:

a) 决定整篇书信在文字上的结构 – 即是书信的主要段落。

b) 找出你所研读某段经文中(即一个或多个段落)中,作者是要传递什么中心思想(主题)。

c) 列出作者在这一段经文中,用作支持他论点的主要主张(一个或多个“要点”)。

d) 写出经文要带出来的影响(即目的是什么?)。

经文中的字面基本意义,到此可说是分析完毕。跟着我们便可以开始深入研究经文的内容,上文下理及每段落的意思(即是思想的脉胳)。到了这时,你才可以对经文的文法及字义作更深入的分析。

你一定要做到只用一个句子,便能把经文的中心思想表达出来,你的讲章才可以算是集中一起(即是不致于杂乱无章)。这也可以让你在整理讲章时,集中在如何把中心思想显示出来(即是将支持作者的论点可以尽情发挥)。

对于很多讲员来说,要找出经文的中心思想(主题)和关于这中心思想所提倡的意见( 主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可能就是很多讲员只讲一般性的问题的原因了。但你一定要讲一些特殊的课题,因为作者也正是在讨论著一些特别的课题。如果经文是说及“神的爱”,你就一定要先决定作者是在说明那一方面神的爱。中心思想要明确 – 因为“爱”包含的意思实在太过泛了。是神给全世界的爱吗?这就是神的爱所包含的范围了吗?是神坚贞的爱吗?当你找出经文的中心主旨,你才可以依循作者的意思演译。

你的读者应该可以找到你所说的重点,原则和应用所引用的经文。你的讲章就要依从这个原则连贯起来,这样你便可以达到“务要传道”(提后4:2)的目的了。你讲道的信息,凭着圣灵,一定可以大有能力的在会众生命中彰显出来。

通常,你会用圣经的一段经文(即是含有同一个主题的经文)来讲道。如果经文太长,一次不能讲完(例如以弗所书1:3-14),你可以将之分成数个段落(例如:某个分题 / 重点),但每次都不要离开全篇的主题。

要明白书信,如果能懂一些圣经希腊原文便更有帮助,因为希腊原文可以是最有效的将经文的结构和作者要讨论的不同事情(要点)和全文的中心思想勾划出来。如果你不懂希腊文,可以借助一本从希腊文直译过来的圣经翻译(英文的翻译本有ESV, NASB, NKJV, CSB)。

2. 搜集历史资料。在分析完经文的文字结构后,我们便可以搜集你要讲述的经文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可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经文的内容 - 例如谁是收信人,写信目的,有什么与文化及风俗习惯有关的资料等。

历史的认识,对释经及应用是很重要的,这对书信来说尤其重要。在预备书信的讲章时,我们一定要找出,作者要讨论什么事情,和事情发生的起因,我们才可解答以下的问题。

a)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b) 为什么他有这样的回应?

c) 作者是要为着某些问题而写这信?如果是的话,这问题是什么?

d) 这段经文中的文化背景是什么?在这经文有那些字眼是与文化有关的(例如:信首格式可能便属这一类)?

e) 书写的背后历史因素(问题、需要、情景),而致引起作者要写这封信的动机?

我不是提议将所找到的历史资料如数家珍的全部讲出来,你只要将其中与你要解释的神学真理、教训、和应用有关的讲出来就可以了。诚如Scott Hafemann指出:“讲道是宣讲经文中的神学真理,和教训,而不是要上一个有关新约时代的背景、政治环境、当时的语言,或社会问题和风俗习惯的课”(”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Preaching” 一书中365页的Preaching in the Epistles)。

要找出书信的背后动机(甚或书信所要回答的问题),有时候真的不容易,因为我们常常要透过推理才能得出结论。例如,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并没有直接的写出他要回覆哥林多教会的什么问题。因此,有时候我们便要从字里行间,试行重整当时的情境。这样做的弊病是很容易流于主观,或只是推测而矣,故此Moises Silva提议将所有我们(或其他学者)的理论都作一个试验,这样我们便可以找到经文的“终极”意义,而不是由推理得到的结论(An 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Hermeneutics, 126-128)。

II. 强化圣经中的领导才能
哥林多后书:“软弱中的力量”

在上期,我们对哥林多后书2:14 -7:16作了最后一次的讨论,就是保罗在讲论牧者领导才能时的题外话。在文中,我们已探讨过以下的问题:

1. 对牧会的信心(林后2:14-3:6)

2. 牧会权柄本质,第一、二部份(林后4:1-16)

3. 牧会的动机,第一、二、三部份(林后4:16-5:17)

4. 和好的职事,第一、二、三、四、五部份(林后5:18-7:16)

在离开讨论哥林多后书2:14-7:16之前,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在分析哥林多后书时的体会,你便可以从中了解我在教授释经课前,我是如何预备教学资料的。你在每周预备讲章时,不会有充足时间作出这类释经研究的,但你可以借助释经书。

A. 时间

在哥林多前书,保罗处理了很多事情,其中有一宗是有人犯了乱伦的罪。在得悉教会已对那犯罪的人采取了惩治的行动后,保罗便如释重负,在林后1-7章中他更表示了欣慰。但在同一经文中,保罗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反对声浪。这第二波的反对声音在第10-13章中越发明显。保罗在此极力驳斥这班人是“假先知”。 “假先知”一词是保罗在得知那犯罪的人遭惩治后才使用的。对于这个遭到惩治的人和教会中越来越多反对声音是否有关联,我们就不得而知。

某种情况下,有些自称是使徒的假教师混进了哥林多教会,专门从事诽谤保罗。为此,保罗的信便是要驳斥这些人的指控,并暴露他们的虚假面具。为着保护哥林多教会,免被这群假教师的错谬道理所蒙骗,保罗便特为自己的人格、和使徒身份自辩。

同时,保罗亦须向哥林多人作一交代,解释他改变行程的原因(1:15ff.; cf. 林前16:5ff),并敦促他们要办妥为赒济耶路撒冷贫困信徒的捐款事宜,以预备他第三次的到访(13:1ff.)。他们这次筹募,是早已开始的了,但却是迟迟未完成。

打发了提多从以弗所到哥林多,并传递了前一封信(即哥林多前书),保罗便安排与提多在回程往特罗亚时会面。但到达特罗亚后,不见提多,他便决定往马其顿去,结果就是在那里,可能是在腓立比或尼亚波利,便遇上了提多(2:12f.;7:5ff.)。

提多给保罗带来了好消息,也有坏消息。好消息就是哥林多人很积极的回应保罗信上所写的,果断采取行动,正视他指出的问题,并加以纠正。这给保罗极大的喜乐(7:5)。但坏消息却是在哥林多教会中,仍然存在着好些,很明显是被那些假使徒挑拨的不良份子。这里是他们对保罗的一些指控:

a) 他们指摘保罗心口不一(因为他没有实现他说了的行程、而做了其他事情)。保罗回答说,他改变行程的原因,不是因为他拿不定主意或说话不可靠,而是他不想带着一个严厉的心情来见他们(2:1)。

b) 他们指控保罗心高气傲,其貌不扬,言语乏味,不诚实,不够资格作基督的使徒。

c) 他们怀疑保罗的使徒身份,因为他来哥林多时,没有荐信(3:1)。保罗为了这诸多关于他使徒身份的指控,特别提醒他们他一直是以一个福音使者来忍受诸般的非难(4至6章)。

d) 他们暗示保罗可能要为收集款项,赒济耶路撒冷贫穷信徒的工作,迟迟不能完成的缓慢进度负责(参阅八至九章)。

e) 他们指称保罗在远处未见面时,他那些令人折服的信显示他是一个坚毅勇敢的人。但见面时,却显得非常软弱(10:10;11:6)。

f) 他们宣称保罗传福音既不收酬金,便不值得花时间去听他(11:7ff)。他们甚而影射因他不取工价,可能他不是爱着他们(11:11; 12:15)。

这些使人分门结党的假使徒,他们的真正面目一定要被揭露出来 - 他们是偷着进来的,他们一点都不是真使徒。故此,保罗对这些指控都是基于真使徒和假使徒之间的不同点而加以剖析。其中之一就是真使徒是长久的受苦和克己。他的软弱没有让他有半点机会炫耀自己,但却全是彰显神的大神和恩典(11:21-12:12)。他告诉他们在那快要实行的第三次旅程,如有必要的话,他是不会犹疑行使他的使徒权柄(13:1ff)。但他的期望就是希望他们会毫无条件的归向他。

B. 文字结构及一致性

哥林多后书内容好像都是围绕着保罗的行程。他原本去希腊的第二次行程,是大概会两次到访哥林多教会,先由以弗所渡海到他们那里,逗留片刻,然后北上马其顿,回程时再到他们那里,和他们相聚一些时日,收集给耶路撒贫穷信徒的捐款后,才回到耶路撒冷。但最终他改变了行程 – 先从以弗所北上马其顿,跟着南行到哥林多(林前16:5ff,林后1:16),最后便到耶路撒冷。这样,他便可以和他们相聚一段稍长的时间,而不是两个短时期。

这个“行程”的细节便连贯了本书信上文下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

1. 过去:计划的改变(1-7章)。保罗表白自己的良心(1:12ff),并解释了为什么他改变了行程(1:15-2:4)。他是从以弗所到了特罗亚,以为在那里可以遇到提多。结果没有遇上,他便继续去了马其顿(2:12f.)。到此,经文有一段很长的文字(2:14-7:4),这些文字虽是全书信的一部份,但却与写作目的无关。到了7:5,书信才继续下去,在此保罗描述了他如何在马其顿遇见提多,和他带来的大喜信息,是有关哥林多教会对他的信(即哥林多前书)的积极回应。

2. 现在:差派提多完成筹募的事情(8-9章)。第八和第九章是描述为耶路撒冷穷苦信徒收集捐款的事。这不是题外的说话,但却迎合本书信的主题 – 保罗的行程可能有改变,但他访问哥林多教会的目的却是始终如一。他希望在到达前,为耶路撒冷信徒的捐款已经筹募完毕。为此,他差遣了提多和两位弟兄比他先行(并带同此封信,即哥林多后书)去统理这事。

3. 未来:确定并快将实现的保罗第三次到访(10-13章)。第十至十三章是揭露及谴责那些偷进哥林多教会及诋毁保罗声誉及权威的“假使徒”。保罗警告,在他第三次到访时,他必定会处理那些继续在教会滋事的人。

这个大纲,可以给大家将书信每段不同的主题及和语气一个结构上的分析,并把上文下理作一个概览。 Zahn说:“读者是被引导着,跟随保罗的行踪,由以弗所,经过特罗亚而到达马其顿(1-7章);跟着和他在马其顿教会停留了一段时间(8-9章);最后便被引导到如何利用保罗将要访问哥林多教会时的角度来了解教会所遇见的问题。′(T. Zah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Vol. 1, 312, 引用在Philip E. Hughes的The Second Epistle to the Corinthians, xxii中)。

4. 和哥林多前书的关系(“忧伤的信”)。我们不难想像为什么保罗称哥林多前书是一封“心里难过痛苦、多多地流泪” (林后2:4)的信。所以我们觉得那封忧伤的信就是指哥林多前书来说的;那么,哥林多后书便理应可以哥林多前书的内容来了解。那些说哥林多前书不是那封“忧伤的信”的人,可说是忽略了使徒在写给他所建立的教会时的信时的焦虑和悲痛情感。这可以从他信中尖锐笔锋看到出来,他谴责教会的分裂而非合作的团队精神;在灵命方面,保罗痛心教会偏于属世而不思属灵的事;保罗也极力教训他们要审理在他们中间所犯的罪行;责备他们竟有互相控诉的事情;主餐时,常有醉酒荒宴的事件;崇拜时不守规矩,误用属灵的恩赐,并纠正他们对主复活的真理的错误。

这样的一封信,如果不是出于焦虑和伤痛的心,并且满有泪水的,真不知是如何写出来的了。

5. 主题的连贯性:“软弱中的力量”。使徒就是用了这个标题,辩明他备受哥林多教会中反对人仕的诸多非难的使徒权柄的权威性。他肉体软弱,但神却用得着他,并加给他力量。故此,他的工作力量明显地是从神那里来的。为此,信中多次提到保罗的受苦、危险、和劳苦,就是要显明保罗在传道时所忍受的,亦同时显出神的大能。奇妙的是,人的软弱和神的大能竟可以在此相提并论。保罗在哥林多受到的攻击,都是集中在他肉身上的软弱,却从不提及他工作的果效。 这主题一直贯穿着整篇书信(例:1:5f; 1:8f; 2:12f; 3:5f; 4:7f; 4:16-18; 5:1f; 6:4f; 7:5f; 11:23f; 12:5-10; 13:4)。

6. 最后四章的可靠性。在最后四章,使徒的语气突然改变了,这引起了很多人怀疑这四章应该是属于另一封信的。但我觉得我们无须多疑,因为这四章跟本封书信的结构如出一辙。况且,它和整篇的主题非常吻合,那就是神的力量是透过我们的软弱而成就出来。

除了最後四章和全篇書信的連貫性互相一致之外,其他本書信前後的連貫性也是很容易看到出來。例如,比較以下的經文,你便可以得出結論:1:13 和 10:11; 1:17 和10:2; 2:1 和 12:14, 21, 13:1f.; 2:17 和 12:19; 3:2 和12:11; 6:13 和11:2, 12:14; 8:6, 18, 22 和12:17f.).

C. 全篇书信的结构

第一段落:简介(1:1-14)。随着问安语(1:1-2),保罗有一段很长的感恩(1:3-11)。保罗多次的受苦和艰难,对他来说,不过是分享“基督的苦楚”(1:5),并且从中经历到从基督而来的“安慰”(1:5)。这些经历,虽然是突发和痛苦的,但却教导了他要紧紧靠着那“发慈悲的父,赐各样安慰的神1:3。这个宝贵经历使他从今可以“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1:4。工作是建基于受苦(那是基督的苦和从信徒而来的苦),和一直由从神而来的安慰扶持着。受苦和得安慰是分不开的。

这段感恩说话似乎是说他在建立一个根基,在这根基上,作为一个使徒,他受的苦和得到的安慰都是为着哥林多教会(1:6),并使他们得着确切的盼望,因为“你们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1:7。就算饱受死亡威胁,却是“叫我们不靠自己,只靠叫人复活的神”(1:8-10)。他从死里得救,固然是借着神的拯救,也是借着哥林多信徒的祷告,结果就是许多人向神感恩,“就是为我们因许多人所得的恩”(1:11)。

第二段落:保罗的表白(1:12-7:16)。这里,保罗转到行程的话题,他表白改变行程计划,绝不是因世俗或忽是忽非的原因(1:12-14)。反对保罗的人,声称他的改变行程便显示他不是一个可靠的人。但再重新细心思想之后(1:15-22),保罗解释他改变的原因是因为他深深爱着他们,不想他们过份伤痛,好像上一次到访时,当他严厉的责备那个犯了乱伦罪的人所引起的伤痛一样(1:23-24)。跟着是一段勉励的说话,他们饶恕并爱那位因犯罪而受责的人(2:5-11,并比较林前5章)。保罗为着此人亦曾写给他们一封“心里难过痛苦”(2:4)的信

就这样,笔锋一转便转到引起他写本信的原因 – 就是他遇见了提多(2;12-13 和7:5-16)-- 这个叙述,是因保罗用了很长篇幅讲论他工作的性质和宗旨(2:14-5:15),并呼吁信徒和好(5:16-7:4)而遭到打断的。

a) 工作的意義和目的(2:14-5:15. 這是保羅對反對他的人的第一次表白,他表示自己对他的工作有足够资格和胜任有余。

第一,他是蒙神呼召事奉神(2:14-16a)。神夸胜的带领,使他能在各处所遇见人中,散发出“香气” - 在灭亡的人中“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而在得救的人中,“就作了活的香气叫他活2:16

第二,他传道的力量是来自神(2:16b-3:6)。他能作好神的工作不是凭自己的力量,否则他便和那些假使徒一样,都是为着自己“为利混乱神的道”;但他却是在神面前凭着基督讲道(2:17)。所以,他不须要举荐自己(3:1-3),他的信心不是出于自己,乃是出于神,“他叫我们能承当这新约的执事3:4-6

保罗跟着便比较新约及旧约的职事(3:7-18)。新约的职事给他勇气,“将那些暗昧可耻的事弃绝了;不行诡诈,不谬讲神的道理”,而是在“神面前”把真理表明出来,“基督荣耀福音的光4:2, 4。他是借着神的能力传扬基督(4:5),神吩咐要“光从黑暗里照出来”,同时,“已经照在我们心里,叫我们得知神荣耀的光颢在耶稣基督的面上4:6。福音的宝贝(即是基督)是放在瓦器里(即是:保罗肉体上的软弱,4:8-11),其中所显现的能力不是保罗的,而是来自神的(4:7)。

但这个软弱的肉体瓦器不是常常毁坏和死亡的(4:10-12)。肉体的软弱只是今世和可见到的,但有一天这些都会被永恒和见不到的取代(4:16-18)。当“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就“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屋”(5:1-4

神将我们改变过来,是借着圣灵作凭据(5:5),这样,我们便得着“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5:6-8的勇气。有着这个永恒的盼望,保罗立了志向,为要讨主喜悦(5:9),他努力劝别人留心审判是在“基督台前”和务要敬畏神,因为“主是可畏的(5:10-11)。虽然,他传福音不是要取悦那些举荐他们的人(5:12; cf. 3:1-3),但他传道也不是漫不经心的,而是受着基督的爱所激励(5:14)。

b) 和好的恳求(5:16-7:4. 作为基督的使者,保罗是在传讲一个使人和好的信息,因为基督为我们的罪牺牲了(5:16-21)。他劝他们“不可徒受他的恩典6:1,且要积极回应他艰辛的职分(6:1-10)。他敦促他们敝开心门,接纳主和他作为主使者的职分(6:11-13),承认如要与神有正常的关系,便要专心一致(6:14-7:1)。最后,保罗说他对他们有极大的信心(7:2-4)。

保罗继续复述他如何在马其顿,因再次遇见了提多而得到的安慰,并由他的回报,知道哥林多教会对他先前的信所作的正面回应而大大喜乐(7:5-16)。哥林多人经过保罗早些时候的训诫后,决心悔过,忧伤自己的过犯(7:10),保罗很是高兴,也放下心中的焦虑。

第三段落:为耶路撒冷贫苦圣徒的捐款(8:1-9:15). 对哥林多人悔改,并且“向我的热心7:7,保罗表示大大的释怀和欣慰,他便开始进到另一个重要的话题,他须要跟他们讲明清楚,这就是为耶路撒冷贫苦信徒的捐项。很踫巧地,他遇见提多的马其顿教会,是一个在患难中仍然乐于捐献的好榜样(8:7-9)。保罗劝哥林多人效法他们的榜样,这便可显出基督牺牲的恩典(8:7-9)。真的,完成收集捐献的事对他们大有益处,这工作已持续一年之久,现在也应来个了结(8:10-11)。这是一个良机,让他们从“富余”中供应耶路撒冷教会在现时所缺乏的;可能在将来,这情形会逆转过来也说不定(8:12-15)。为了能在保罗到达之前办好这个捐项事宜,保罗特意差遣提多和另外两位弟兄先到哥林多(8:16-24),保罗敦促他们和提多合作(8:24),好叫保罗到达的时候,捐款便已预备妥当,好使保罗不会觉着为难(9:1-5)。最后,他教导他们信徒捐输的操练(9:6-15),我们捐输应该是慷慨和甘心乐意的(9:6-7),因为“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地加给你们9:8,而且“必多多加给你们种地的种子,又增添你们仁义的果子9:10。因此,不只他们凡事富足,神也会得到荣耀和感谢(9:11-15)。

第四段落:保罗对不断而来的攻击的回应(10:1-13:4). 这可能是指2:17及4:2所提及的人,保罗现在直接回应那些攻击他的说话(10:1-18)。他没有否认自己是在“血气中”行事,但绝“不凭着血气争战10:2-3。而他争战的兵器“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10:4

他也否认那些虚假传言,说他信中所说的很沉重,但却缺乏个人的权柄。论到权柄,无人拥有的可以和他相比。到再次见面时,保罗便会将他的权柄行使出来给他们看(10:7-10)。有些人专以自己的权柄为夸口,但保罗却不然,他“不愿意分外夸口,只要照神所量给我们的界限构到你们那里10:13-15,这里所说的界限当然是包括哥林多教会了。保罗的权柄,是基于“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因为蒙悦纳的,不是自己称许的,乃是主所称许的10:17-18)。

到了这时,保罗反守为攻,无情地揭露那些窃取教会权柄的假使徒的恶行(11:1-15)。他为着哥林多人不安,害怕他们会被那些“另传一个耶稣另受一个灵另得一个福音11:1-4的人所蒙骗。他一点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11:5;他独立传道,不是因为不愿意接受他们的金钱支助(11:7-9)的缘故。他最好的表态就是和攻击他的假使徒划清界线(11:12-15)。

跟着,保罗为着回覆愚昧人的愚妄话,他便稍微说了一点夸口的说话(11:16-21)。其他人既可以夸口,他当然也可以(11:21)。他是希伯来人的后裔(11:22),他为基督多受劳苦和牢狱之灾(11:23-28),他夸口那些其他人认为软弱的(11:29-12:10),例如他从大马士革逃出来(11:32-33),他肉体中叫他谦卑的一根刺(12:1-9a)。在软弱中所显出来的刚强,看似矛盾,但却被保罗看重成“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 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12:9b-10。他为着自己的夸口而致歉 - 他们应是站在他一边的,而不是强逼他这样夸口(12:11),因为他在他们中间时,他们已看过他作为使徒的凭据。如果他们觉着他不及其他众教会,那只有一个可能性,就是他传道,没有接受他们经济支助。为此,他请求他们寛恕。

第五段落:他的第三次到访(12:14-13:6)。当他第三次到访时,他仍不会依靠他们的供应,更不会贪取他们的便宜(12:14-18)。他希望他们能够长大建立起来(12:19)。但他忧虑他们不会像他所期望的,而他们也不会看到他是他们所期待的(12:20-21)。故此,他提醒他们,他这次到访,会采取严厉措施,因为他们好像想从他身上找到“基督在我里面说话的凭据”(13:1-4)。

第六段落:结语(13:5-14)。为要唤醒他们注意自己的属灵境况,他吩咐他们省察自己是否真的基督徒(13:5-6)。他的恳求就是他们不要犯罪,这样他们便可以凡事无愧于心(13:7),他情愿他们是刚强,而他是软弱的(13:9)。他写信的目的,就是希望他们作出积极回应,刚强壮胆。当他第三次来时,他便不须要严厉的对待他们(13:10)。

E. 经文大纲

I. 开首语

A. 问安(1:1-2)

B. 感恩(1:3-11)

II. 保罗的自白(1:12-7:16)

A. 行程的改变(1:12-2:13)

B. 他的使徒职份(2:14-5:15)

1. 他胜任他的职事(2:14-3:6a)

2. 他的福音事工与摩西律法事工的比较(3:6b-18)

3. 他和反对對者的比较(4:1-12)

4. 他的动机(4:13-5:15)

C. 和好的请求(5:16-7:4)

D. 期待已久先前寄出的信的回音(7:5-16)

III. 收集給耶路撒冷贫苦信徒的捐款(8:1-9:15)

IV. 保罗对反对的人的驳斥(10:1-13:14)

A. 对批评声音的回应(10:1-11)

B. 揭露假“使徒”(11:1-15)

C. 保罗“愚拙”的言词(11:16-12:13)

V. 保罗的第三次到访(12:14-13:5)

VI. 結語(13:5-14)

这是一个很简短的结构大纲。为我自己的缘故,我已加插了很多分段,但这已足够你了解整个过程如何作出来的了。

III. 讲道大纲

题目:学习主耶稣 – 承认耶稣的位格(太16:13-23)

主旨:耶稣是誰?

主题:当我们认识耶稣时,我们一定要承认他是谁和他做了什么。

第一点:耶稣问门徒他是谁(16:13-20)

1. “人说我人子是谁?”(13-14)

2.“你们说我是谁?”(15-20)

a) 彼得对耶稣的重大了解(16)

b) 耶稣对教会的启示(17-20)

第二点:耶稣预言他的受苦(16:21-23)

1. 彼得责难耶稣(22)

2. 耶稣斥责彼得(23)

Related Topics: Pastors

Report Inappropriat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