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Where the world comes to study the Bible

网上牧师杂志–中文版(简体), SCh Ed, Issue 38 2021 年 冬季

A ministry of…

作者: Roger Pascoe, 博士,主席,
邮箱: [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有问题想与Roger牧师交流,欢迎写信到这个邮箱)

I. 加强讲解式讲道
“传讲希伯来故事(第一部分)”

在这期以及接下来一期杂志中,我将要开始谈论如何传讲旧约故事这个主题。

首先,我需要介绍一下旧约持久的重要性。注意圣经中是如何提及旧约的。例如…

罗15:4,“从前所写的圣经都是为教训我们写的,叫我们因圣经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着盼望”

哥前10:11,“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真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

提后 3:16-17,,“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路24:27,“于是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在这里,耶稣—生命的道,把旧约里指着他自己所说的经文都给他们打开,讲解明白了。

其次,让我来罗列一下旧约的三个组成部分...

1.妥拉/律法书(创世纪到申命记)。这部分包含了从起初到进入应许之地的时期。

2. 先知书

a)前先知书(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记上下)。这部分包含了从进入应许之地到被掳的这段时期)

b)后先知书。这包含了3个半的大先知书(一半的但以理书)以及12个小先知书,也就是总共15个半先知书:

被掳之前:约拿书、阿摩司书、何西阿书、弥迦书。以赛亚书、那鸿书、哈巴谷书、西番雅书和约珥书(共9个)

被掳时期:以西结书、俄巴底亚书、但以理书、耶利米书(共3个半)

被掳之后:哈该书、撒迦利亚书和弥迦书(共3个)

3.诗歌智慧书

小卷:路得记、以斯帖记、耶利米哀歌

神学历史:历代志上下、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和一半的但以理书

智慧书:约伯记、箴言、雅歌和传道书

诗歌:诗篇

I.希伯来叙事导论

什么是叙事?简单来说,一个叙事(或故事)就是在某一段时期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一系列有关联的事件。比如,叙事的主要特征是运动,一系列按时间顺序发生的行动,也就是说,更像一个电影,而不是一个照片。故事不只是在时间上把事件联系起来,它们还把这些事件的发生联系起来—一个行动的发生会引起或导致另一个行动。这样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最终会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个故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结束了一个故事。结论表明了所发生的一系列行动的后果。

所以,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开头,一个中间部分和一个结尾,就像一篇讲道一样,并且这其中的每一部分都是相互依赖的。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情况、需要以及问题。中间部分描述了针对情况、需要或者问题所采取的行动。结尾是由中间部分发展来的,告诉你在中间部分所采取的行动所产生的结果。因此,结尾也和开头部分相连,因为结尾解决了开头提出的情况、需要或者问题。

.故事,不仅仅描述一系列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事件,而且故事就是为将这些事件组织起来而设计的,“给原本不连贯的事件赋予逻辑意义和轮廓 ”,所以一个故事里所描述的生活不是“一堆毫无意义、杂乱无章、互不关联的经历”(Tom Long, Preaching and the Literary Forms of the Bible, 72)。事实上,整个生活就是一个叙事,而不是像莎士比亚所说的那样“毫无意义”,而是有目的有意义的,因为神在掌权,成就他的目的。这就是为什么个人的见证那么有力量。

这里有几种不同的叙事。对于这篇文章而言,除非作者明确说明,否则当我们说到叙事时,指的都是有历史参照的“历史”叙事(也就是发生在历史上的真实故事)。因此,圣经背后是真实的历史。我们的旧约历史,其实是文学历史。它的某些部分可能有口头背景,某些部分可能有各种来源,但我们有包含叙事的文学是植根于历史的。就像Tom Long所说的,记住这一点总是好的,即旧约的作者,就像新约的作者一样,既是神学家,又是有技巧的作家:

“圣经作者是有相当技巧和经验的文学艺术家,他们熟悉语言的创造性、幽默以及可能性。然而,这些艺术倾向并没有被随意支配,而是受到更大的神学目的的约束,这些目的支配着作者的创作…这个崇高的神学目的将圣经作者安置在...两个互相作用的力量之间。一方面他们相信神的意志不可动摇,神的应许永不会改变,并且确定神对于被造物有一个协调的计划”。另一方面,他们知道人类历史实际上是混乱的,人的自由是随机的,以及人类的顽固和悖逆。叙事成为了一种特别合适的文学形式,用来捕捉这些对立力量之间相互作用的最大可能范围…简言之,圣经作者不是在真空中创作了叙事,而是在文学形式和他们的神学世界观的相互较量中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 (Thomas Long, Preaching and the Literary Forms of the Bible, 67)。

II.希伯来叙事的一般特征

1.希伯来叙事是场景式的。

这是最常见的一个特点(比如 大卫和歌利亚)。这个行动被分解成不同布置下的一系列场景。通常情况下,在行动、行动中涉及的人物和布置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布置能够创造一种特别的氛围。所以,当你传讲旧约叙事的时候,要注意…

(a)人物。他们是如何被描述的(他们的地位、姓名、出生)?有谁参与了?他们之间如何互动?作者使用各种技巧来描述他们所写的人物。

(i)描述。希伯来叙事不注重细节,只是一般的描述。希伯来叙述更关心的是引导读者去发现这个人物是什么样的人,而不是展现一个人物的外表。

(ii)内化。叙述者为读者提供了了解人物心理或情感状态的窗口。叙述者可能会评论人物的想法或观点(比如创8:11b; 出2:24,25)。比如,叙述者可能广泛地引用人物的思想(比如出2:14;3:3)。

(iii)直接的对话。这是希伯来语叙事中维持情节的首选方法。

(iv)。哪怕没有语言,行动也可以叙述。一系列没有语言的行动能够突出人物。它们是对一个人物语言的无言评说(例 创30:33-34)。

(v)比。通过设置并列的人物形象,作者突出角色的特点—比如,底波拉和巴拉(士4-5)。底波拉总是很果断;而巴拉总是犹豫。

(vi)作者可以通过无所不知的叙述者的声音和眼睛或故事中的任何一个人物来呈现信息—比如大卫和拔示巴(撒下11)。叙述者从故事背景开始讲述这个故事(节1)。 接着读者看到大卫看到了什么(节2)。第三个角度是一个送信的人(节3)。在这章余下的段落里,作者让读者从一个人物的视角切换到另一个人物的视角—大卫、乌西雅、约押、送信的人以及拔示巴。故事以叙述者直接向读者指出问题而结束:“但大卫所行的这事,耶和华甚不喜悦”(节27b)。

(b)对话。注意不要对对话做心理分析。通常,人们说的第一句话往往表明了事件的核心, 这也是动机和思想显露的地方。

(c)情节(也就是事件的顺序)。情节的发展可能简单,也可能复杂,但它们都有一个开始,中间和结尾的进展。某些类型的冲突发生在开始,经过中间变得复杂,最终在最后得到解决。

(d)进度。故事是如何进行的?

(e)叙述者。叙述者可能是无处不在,隐藏或者匿名的。他也可能直接表达一个观点。他甚至可能通过其中一个角色出现。

2.旧约故事是简洁的。

旧约的故事都是压缩的。因此,要注意故事的安排和细节。注意作者如何选择他的素材。他的选择通常依据他要表达的观点—也就是,他只包含那些为了说明他的神学观点,我们需要知道的。不要试图提供作者没有告诉我们的细节,除非从经文中的暗示或其他段落能够看出来。

3.旧约叙事是隐含的。

.旧约故事告诉我们的远比它说出的多。一个大的声明可能隐藏在一个不起眼的评论、事件或者描述里。“叙述者只是偶尔向读者揭示神的观点”(Sidney Greidanus, Modern Preacher and the Ancient Text, 207)。一般来说,观点是要推理出来的。叙述者通常通过故事中人物的言语和行动来表达。他们是他传递信息的渠道。他自己通常是隐藏的,至少就直接的批评言论而言是这样

III.希伯来叙事种的文学结构和手法

1.重复。关键词、短语、句子、反复出现的主题(例如雅各故事中的石头、摩西故事里的水),和主题。

2. 重复出现的模式、结构和序列。例如,士师记以色列犯罪悖逆…神把他们交于仇敌手中…神给他们一个拯救者…他们得拯救…他们再次犯罪悖逆。

3.文字游戏。这些有时很难在我们的翻译中发现,但对原读者或听者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4.叙事中的诗句。例如,“听命于献祭,于公羊的脂油”(撒上15:22)。

5. 书夹(首尾呼应和交叉式)。这些文学手法是构成叙事结构的常用手段,

首尾呼是对称的。它们显示了故事的开始和结束。你从雅各的故事中能清楚的看到这个(创28:10-32:31)。开始的时候,“太阳落了”在雅各身上(创28;11),而后来“日头刚出来的时候”(创32:31)。为什么作者认为应该包括这个细节?两个原因:

(1)这两个表达前后呼应这个部分—创32:31说道“日头刚出来”是我们联想到创28:11“太阳落了”。这两个短语形成了一个首尾呼

(2)在雅各的生命中,创28:11和创32:31形成了一个“属灵的周期”。他经历了属灵上的黑暗期(太阳落了—这可能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他从家里被赶出来,没有地方可去),来到了属灵的亮光(日头刚出来—经历了中间这许多年,雅各和神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重大的转折)

交叉式 使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故事的高潮,在路得记一书中,你能够很清楚地看到交叉的结构(见Tom Long 82-86)。

开头(1:1-22).拿俄米和路德生活螺旋式下跌

中间

a)路德和波阿斯关系的发展(2:1-23)

b)拿俄米的计谋和路德的回应(3:1-18)

c)向上的轨迹和高潮—波阿斯的回应(4:1-12)

.结尾(4:13-22)。波阿斯的救赎。路德和拿俄米受到祝福,重新有了希望。

6.类比和对比或者比较

旧约叙事经常采用比喻、明喻、夸张、拟人等修辞形式进行类比。通过这种方式,作者以吸引我们感官和想象力的方式来描述他在叙述中所谈论的现实。

同样地,旧约作者也经常用到对比和比较。比如,在撒母耳记上,作者不假思索地向我们介绍了哈拿(以及她的儿子,撒母耳)和以利(和他的儿子们,何弗尼和非尼哈)的对比。哈拿和他的儿子被神祝福,而以利和他的儿子们却面对神的审判。同样地,你看到扫罗和大卫之间延长的、鲜明的对比,扫罗就像大卫的陪衬一样—即,扫罗的性格特征与大卫完全相反,有利于突出大卫的性格。

、在本杂志的下一期,我将概述一些研究和传讲希伯来叙事的建议。

II. 加强圣经化领导

如果你认为你的婚姻誓言是你唯一承诺尊重和服从某人的时候,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它也应该是一个健康的教会对其领袖的誓言。在这篇文章中,我要根据希伯来书13:7-8和17-19来探讨“尊敬教会领袖”的主题。

一个教会和其领袖的关系这个主题,新约说得虽不多,但所说的却非常重要。希伯来书13节,教导我们“一个健康的教会尊敬她的敬虔领袖”。希伯来书的作者给了三个劝戒,定义了什么是一群会众对教会领袖的尊敬。

I. 我们尊敬教会的领袖,当我们学习他们信实的榜样(13:7-8)

“想念你/ 管理者”(13:7。我们要“想念”我们的领袖—那些曾在我们中间服侍的人,那些影响、造就今天的我们的人(我们的思想、行为和信仰)。作者对希伯来的基督徒说:“想想他们的为人,他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他们留下的属灵传承,他们如何影响你的生活。回想他们在你们中间的服侍”。这是一个有益的操练,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记念他们的信实和始终如一的榜样,以至于我们自己能够效法他们的样子。他们是我们的英雄,我们尊敬的良师。他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主要的影响,他们的生活是基督徒生活的典范,有的时候我们会想:“他们对于某件事会如何说,如何做或者会怎么想?他们会如何教导?如何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劝告?”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尊重领袖的时代,特别是上一代的领袖。他们说,“他们走了就是走了,我们要转向更新更好的事物。过去的人对于那个年代和年纪还可以,但我们现在更进步了,事情已经改变了。”希伯来的作者说,“不!刚好相反,记念旧的里程碑和已经走过的真理的路。记念那些在真理上建造你的。记念那些在信仰中塑造你的人。记念那些曾经在你们中间劳苦、活出信心、传扬福音的人。”使徒劝戒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1.我们要从他们的教导中学习(13:7a)

神之道的人”(13:7a。神的话语是他们谈话、教导和讲道的主题。他们不谈论或传讲无关紧要的事情。他们不传讲最时髦的信息。他们传讲福音。他们造就了教会,在你至圣的信心上建造你。他们的教导和谈话是支撑教会的基石。如果你挖掘深入表面之下,你会发现他们的教导依然鲜活。他们的人可能不在这里,但是精神却在…

我们尊敬他们,当我们效法他们信实的榜样。我们要从他们的教导中学习。也要…

2.我们要学习他们如何生活(13:7b-8)

“效法他的信心,留心看他们为人的局”(137b)。他们的“信心”涉及到他们教导什么,相信什么和怎样生活。这当然包括他们所相信的圣经真理以及他们在生活中所操练的对神的信靠两部分。这里所指的这些希伯来信徒被试探引诱离弃基督信仰,回归到他们原来的犹太教信仰和实践。因此,这个劝戒非常合宜…

(a)效法他们对神信实的信心—就是你们依靠神而活的信心;按着神在基督里丰盛的荣耀相信神会提供给我们一切所需的信心;虽然不知道未来如何,但因着信心敢于面对。

(b)效法他们对神真理的信心;曾经赐予众信徒的信心(犹3);神所默示的经文,包含了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关于生命和敬虔的事(彼后1:3);组成我们所相信、依靠和教导的真理主体的信仰。

“效法”他们的信心。不是说因为他们是你过去的一部分或者你对他们有情感上的依赖,就盲目地效法他们,而是“留心他们为人的结局”而效法他们。仔细权衡他们的生活和教导;认真考察他们生活的结果,留心他们见证的果实,反复观看他们的生活对别人产生的影响,思考他们整个的生活(从头至尾,从上到下),观察他们如何过自己的生活之后,才来效法他们。效法他们的信心,像他们一样生活,一样说话。像他们一样,在信心上坚定不移。

并且,以免你认为教会领袖不一定可靠(有些好,有些不好;有些留下来,有些离开;有些给你留下了好印象,有些不好),那么就考虑和效仿教会的头,我们至高的领袖和信心最终的榜样,“耶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是一的”的那位(138).他是永不改变、永远长存的。他就是“耶,救主,将他的百姓从罪恶中救赎出来的那位。他是“基督”,受膏的那位,救世主,受差遣的那位,神的儿子。他是永不改变的,“昔在、今在、永在”的那位。

耶稣基督“过去”是一样的,因为他是过去的神,创造主,救赎的神,是死而复活的那位。他“今日”是一样的,因为他是现在的神,在神的右手边为我们祈求的那位,我们的大祭司(5:6; 6:20; 7:17, 21, 24-25, 28; 9:24)。他“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因为他是将来的神,是永在的主,有一天天上地上的都要在他面前屈膝(腓2:10-11)。

并且,因为他是永不改变的,你可以依靠他。他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启1:8。他是旧约的神,他也是新约的神,教会的主。如果有一位领袖或者管理者,我们可以无条件地相信,不论时间还是永恒,那就是耶稣基督。人类领袖也许会让我们失望,但他从来不会。人类的领袖可能来来去去,但他从不离开我们。敬虔的领袖指引我们去追随耶稣,因为耶稣是我们完全、完美,不变的榜样。他永不改变,你可以永远依靠他。“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天地都要没,你却要存;天地都要如外衣渐渐久了,你要将天地如里衣更,天地就都改了,惟有你永不改,你的年数没有尽。”(102:25-27.“因我耶和是不改的”(3:6

当你考虑那些对你有好的影响的教会领袖的结局时,请记住,他们做到这样的程度只是因为他们是我们伟大的、永恒的、真实的、不变的救主的映像。

所以,我们尊敬敬虔的领袖,当我们效仿他们的信实的榜样。并且注意,17节…

II.我们尊敬敬虔的领袖,当我们服从于他们的牧养管理(13:17)

今天的社会不愿意屈服于任何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是:“我按我的方式做。没人能告诉我该怎么做。” 可悲的是,这种态度有时也渗透到教会中。这种缺乏相互服从,这种对权威的不尊重造成了混乱、无秩序、分裂和不团结,最终教会的影响力会被削弱,撒旦获得益处。但是使徒劝戒我们“你要依从那些引的,且要服”(13:17a)。什么?因

1.他们被赋予神圣的权威。

这个劝戒对当时那些被引诱离弃基督信仰、回归犹太教的希伯来信徒特别重要。如果说有什么时候他们需要服从他们的敬虔领袖,那就是现在。显然,他们没有学会效仿他们的领袖,独立的态度盛行于当时的教会。

我们必须“依从”敬虔领袖的领导—他们的教导、决定和教会的方向。我们必须服他的权柄,因为他们的权柄来自于教会的主(也来自于会众)。

权威的领导是团结、和谐、有效的基础。依从意味着顺服,服从。这并不意味着盲目、不加思考的顺服。这并不意味着逃避责任的顺服。这并不意味着顺服于不符合经文的教导、带领,否则希伯来书13:9中关于“怪异的教训”的警告就没有任何意义。这并不意味着像邪教式的顺从,就是你不思考、放弃自己的信念、盲目的跟随别人。相反,这是对敬虔领袖智慧的、敏锐的服从,他们的言语和行为都是模范的。我们尊重他们的地位和权威,同时我们对所关心的问题进行有思想的、尊重的对话。我们所做的都服从于教会的主。

那些被神呼召做教会领袖的,有适当的恩赐,赢得会众的尊重,符合圣经所要求的标准,以及言语和行为圣洁、令人信服的人,也是那些用神的权柄治理我们,我们需要依从和顺服的(参照帖前5:12-13)。这就是经文中所说的“依从…和顺服!”。显然,这里所说的不包括不敬虔的领袖(结34)—那些引导别人走错路的人,那些教导错误教义的人,那些生活在道德上不纯洁的人。这不是使徒所教导的。这里有一项程序以及神的权柄,教会可以用来治理败坏的、犯罪的领袖(比如提前5:20)。但是这不是问题的所在。这里的问题是,这些希伯来信徒没有顺服于他们的领袖,这些领袖都是敬虔的人,他们的信心值得效仿,他们的生活证明他们是属灵的。这就是为什么作者告诫他们要效仿他们的领袖,服从他们,顺服他们。

我们需要确保这个世道的精神不渗透到教会中,我们和教会领袖的关系是健康的、透明的、彼此顺服的。我们顺服于教会的主的同时,也需要顺服敬虔的领袖。不顺服这样的领袖,也就是不顺服于基督,这样就使会众陷入到如死地的危险中。

我们要服从于他们的治理,因为他们被赋予神圣的权柄。我们服从于他们的治理,也因为…

2.他们对我们的牧养关怀负责。

因他们为的灵魂刻警醒,好像那将来交的人”(13:17b。 他们不是要我们因为恐惧而无条件服从的独裁者。他们是牧羊的人,天天挂念神羊群的状况(参照结3:17-18)。这是教会领袖的责任—警惕地监督他们会众的身体和属灵状况。他们的灵魂警醒” (按字面意思,“他们为你保持警醒”),“好像那将来交的人”—给教会交账,更重要的,在神面前交账。…

敬虔的教会领袖是牧者。他们喂养神的羊。他们保护羊免遭危险。他们带领羊走正确的方向。他们关心羊的状况,所以,为了你们,教会领袖担了很大的责任。他们给予我们的关怀越好,我们越应该对他们的忠诚和顺从。

我们应该服从敬虔的领袖,因为(1)他们被赋予神圣的权柄,因为(2)他们对我们的关怀牧养负责,也因为…

3.他们理应能够快乐地服侍。

要使他交的候有快,不至愁”(13:17c。我们应该用听从和顺服的态度尊敬他们,以至于他们履行他们职责的时候能够“有快,不至愁。” 牧羊人的工作不应该因为叛逆、忘恩负义、无礼、脾气暴躁的羊而成为负担。我们应该减轻他们的负担,使他们的服侍成为一种快乐,而不是负担。

你能够分别出来那些和他们领袖不一致,不尊敬他们领袖的教会。他们经常抱怨(就像几乎用重担杀了摩西的以色列百姓一样)。他们恶毒地批评他们的领袖,把他们打倒。事情本不该如此。你怎样对待你的领袖决定了他们是喜乐地还是忧愁地管理教会。当你听从、顺服、尊重和尊敬他们的时候,你带给他们喜乐,不是因为他们得到自己想要的,而是因为他们看到神的百姓快乐、结果子、合一。

我们的教会应当以喜乐为特征,而不是以叹息为特征。我们的教会应该由(1)知足的会众,在主里面喜乐,尊敬他们的领袖并快乐地跟随他们和(2)快乐的领袖,乐意于引领神的百姓进入到与基督以及与彼此更深的关系。

合一、一心向前、积极服侍神、彼此相爱、彼此相守、在真道上成长、用恩赐服侍神,是对一个教会的祝福。这样的教会使其他人想成为其中一部分的教会,使非信徒仆倒,说“神真是在你了”(哥前14:25。我们必须永远记住这不是教会,这是基督的教会—他在他的教会中掌权。我们向他交账。我们的领袖向他交账。使他们的工作繁重就是败坏基督为之牺牲的。

作者说,因为悖逆、反对和争执的重担使你的领袖忧愁,是“与你无益”。这些是无益的事情,使你们的领袖疲惫不堪、灰心丧气。这对教会来说是毁灭性的。

许多牧师因为重担而离开牧养事工。我以前在孟菲斯的斯蒂芬·奥尔福德中心教书,来自世界各处的牧师来到我们这里,他们中的很多人因为无法承受而在辞职的边缘,也有很多因为对事奉的幻想破灭而沮丧。他们曾经认为会成为喜乐的东西,却成为忧愁的根源。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每个人都是输家。牧师和会众都失去了他们在主里的喜乐和果子。

我们有时需要对领袖作一些改变吗?是的!并且有这样做的方式。但是,这不是这里所说的问题。这里所说的是正常的、健康的教会生活—神的百姓在一起生活,快乐、和谐并彼此顺服。

.所以,我们尊敬我们的领袖,当我们学习他们信实的榜样和服从他们的管理。并且…

III.我们尊敬我们敬虔的领袖,当我们为他们事奉中的难处祷告(13:18-19)。

这封信清楚地说明了这个教会的一些事情。这个希伯来教会不尊重他们的领袖,也在属灵上不长进。这就是为什么他们需要重复的、严厉的责备和警告。这个牧师(教会领袖)和会众之间发生了一些事情。也许这是那些认为批评比祈祷和对话更能达成他们目的的教会之一。无论如何,这个教会领袖没有用棍子打他们的头。他并没有责备他们的态度。他劝他们为“我祷告”(13:18a)

我们为什么要为我们教会的领袖们祷告?因为…

1.他们需要我们的祷告来应对批评的挑战。

们为祷告,因我良心无,愿意凡事按正道而行”(13:18)。很显然,这些希伯来信徒对这位领袖的行为提出了批评。这就是为什么他考察自己的“良心”并且肯定他“凡事按正道而行”的决心。他没有以愤怒或报复来回应他们的挑剔,而是要求他们为他“祷告”。对一个领袖来说,要他的会众为他祷告是一种谦卑的行为,一种依赖的表达,一种对需要的承认。

有什么是比谦卑更好的方式来回应批评。“我需要你们的祷告”,他说,鼓励和代求的祷告,为了智慧和恩典的祷告。我不是什么都知道。我不知道所有的答案。我的言行并不总是适当。我需要你们在神面前为我代求,在事奉中帮助我。我经常在事奉中感到撒旦的攻击。所以我需要你们祷告的保护。请为我祷告。

确实,这样一个要求代祷的谦卑请求有助于教会恢复。它是恢复合一的催化剂,是他们对他更新的爱的动力。这是促使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他的指示和警告,并消除他们批评的橄榄枝。无论如何,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他都问心无愧。“…因我良心无”(13:18)。尽管他们对他有明显的批评,他自己却问心无愧。毫无疑问,他的一些教义对这些犹太信徒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或许他的教导—旧约以色列的条例和祭司以及利未祭司都在基督里成就了,不再需要,这对他们来说 太多了,难以接受。不论怎样,他向他们保证,他已经检查了他的行为、态度、动机和教导,所以他对自己的思想和良心“有信心”,相信他的教导是正确和慈爱的,他的警告是必须和恰当的,他的动机是纯洁的、没有什么可隐藏的。他不知道自己说过或做过什么需要收回或道歉的事情,也不知道他们对他的态度有什么正当理由。他对所发生的一切也不心存怨恨。他不因自己的地位而傲慢,他也没有对他们发号施令,却在他们中间谦卑自己,凡事愿意正道而行”。

看来他们对他的批评是针对他的行为,在审视了自己之后,他说“我愿意凡事按正道而行”。他对他们的呼吁让我们想起保罗对哥林多人的呼吁:“哥林多人哪,我向你口是开的,心是宏的。你狭窄,原不在乎我,是在乎自己的心狭窄。你也要照宏的心答我。我这话正像是自己的孩子要心地大收。我未曾亏负谁,未曾,未曾占的便宜。我说这话不是要定你的罪。我已经说过,你常在我心里,情愿与你同生同死”(哥后6:117:2-3)。并且,“我也甘心的灵魂费财费力。道我越发爱,就越少得你爱吗?”(12:15。保罗因哥林多教会的忧愁,和他因腓立比教会(1:3-4)和帖撒罗尼迦教会(帖前2:19-20;3-9)而得的丰盛喜乐,是多么强烈的对比。

这是对我们的挑战,不是吗?我做牧养事工多年,也受到不少的批评,所以我知道我在说什么。现在我教育和引导许多这样的牧师,他们的事奉因为批评成为一种负担,而不是喜乐。他们爱主并且希望神的百姓得益处。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放下自己,站在卑微的位置上,听凭会众的处理和怜悯,得到的却是敌对人的拒绝、诬告,以及因紧张和争端而心力交瘁。

不久他们就灰心丧气。他们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或者神根本没有呼召他们做牧养事工,会有更好的人来带领这群会众。有时可能是这样,但更多情况下并非如此。通常这些人是真正的仆人,殷勤地服侍神的百姓。

教会领袖是不完全的。可能有些时候,你不同意他们的意见是合理的。但是继续尊重他们,友善地对待他们。当他们谦卑自己,当他们的良心无亏,当他们在我们面前正直的生活,他们值得我们的鼓励和祷告支持。

我们尊敬敬虔的领袖,当我们为他们事工的挑战祷告。他们需要我们的祷告来面对批评以及…

2. 他们需要我们的祷告来处理教会的不合一。

“我更求你们为我祷告,使我快些回到你那里去”(13:19。 这是一个特别的,紧急的,令人心碎的请求。我不知道这些希伯来信徒发生了什么,但是这个牧师祈求他们祷告他能够再次看到他们,享受和他们之间的团契。我不知道是否他们的批评导致他们之间的疏远还是其他的情况导致如此。不论发生了什么,他敦促他们祷告,使这距离、分裂得以愈合、回归合一、和谐、和平、喜乐,团契得以恢复。

不合一对敬虔的教会领袖来说是很大的负担,因为他们知道“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133:1-3。他们知道不合一是教会的灾难,耶稣在约翰福音17章曾预见这些并为之祷告。

结语

所以,从这段你可以看到“一个健康的教会尊敬敬虔的领袖。”我们从三个方面尊敬敬虔的领袖:(1)学习他们信实的榜样;(2)服从他们的牧养管理;(3)为他们事工中的难处祷告。

最终这一切都归结于祷告。所以,让我们共同立约,为我们的牧师、工作人员、教会领袖祈祷。他们需要、想要也值得我们的祷告。他们每天都肩负着教会的负担以及照管教会的责任。让我鼓励你积极参与到教会的祷告中来,举起你们领袖的手就像在出埃及记17章亚伦和户珥举起摩西的手一样。当你教会的领袖聚在一起讨论教会属灵和实际事务的时候,你可以为他们祷告,成为“亚伦和户珥一样的祷告者”。祷告他们有智慧、怜悯、辨别以及忠于真理。

最重要的是,愿我们尊敬我们的领袖,通过学习他们信实的榜样,服从他们的牧养管理以及为他们事工的难处祷告。这是教会和世界的唯一出路。

III.讲道大纲

题目:给七个教会的信:老底嘉—繁荣的弊病(启3:14-22)

主题:一个脱离基督而独立的教会,对基督可能是多余的

要点 1:基督知道每个教会的态度(3:15-17)

1a)当一个教会自我满足的时候,基督知道(15-16)

1b)当一个教会自欺欺人的时候,基督知道(17)

要点 2:基督知道每个教会的需要(3:18-19)

他知道,当我们需要…

2a)…他的丰富来医治我们属灵的贫乏(18a)

2b)…圣洁的衣服来遮盖我们属灵赤身的羞耻(18b)

2c)…医治我们的眼睛来纠正属灵的瞎眼(18c)

2d)…他的刑罚使我们悔改(19-21)

结论: “圣灵向众教会,凡有耳的,就当听”(3:22

Related Topics: Pastors

Intro A: The Attitude, Definition, and Place of Apologetics

Related Media
  • The proper approach to theology and apologetics; truth and love
  • The definition of apologetics
  • The relationship of apologetics to theology and philosophy
  • Answering objections to apologetics

Download this PowerPoint Teaching Course here (or in the Related Media block).

1. God Has No Beginning Or Needs

Related Media
  • Apart from God nothing exists
  • God created and upholds all “natural laws”
  • Fixed and universal “laws” are inexplicable apart from God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them
  • We depend on God for life, knowledge, truth, authority, and a moral compass
  • Created and sustained by God we owe God everything
  • God is entirely separate and independent from His creation
  • All things display God’s power and genius
  • The Law of God is written on every heart
  • Scripture displays God’s power and genius
  • All unbelief is contrary to the evidence
  • Neutral or innocent unbelievers do not exist
  • God and created reality exist regardless of human beliefs
  • God necessarily exists, He does not probably exist
  • All people, including scientists, presume God’s existence, even if they deny Him
  • The chicken and the egg riddle
  • Arguments for the probability of God excuse unbelief, require blind faith, and hinder assurance

Download this PowerPoint Teaching Course here (or in the Related Media block).

2. God Is Too Great To Be Known Unless He Makes Himself Known

Related Media
  • Speculation without revelation cannot explain God
  • Logic alone is insufficient to know God
  • The ordered laws of logic reveal God’s existence
  • The beauty of God’s excellence is known immediately and intuitively
  • Mystery is proper and reasonable
  • Earthly analogies cannot fully explain God
  • Finite people are unqualified to deny the truth of Scripture

Download this PowerPoint Teaching Course here (or in the Related Media block).

3. God Is Limitless

Related Media
  • God is the highest authority and standard of truth
  • God is not limited by what He created and sustains
  • People cannot know that God is limited by what He created and sustains
  • Knowledge of everything and beyond is required to know God is limited
  • To presume God is limited by creation repeats the sin of Adam and Eve
  • God is infinitely above all things and intimately involved in all things
  • Deep suffering is only viewed rightly in light of God and eternit

Download this PowerPoint Teaching Course here (or in the Related Media block).

4. God Is Unchanging

Related Media
  • Unbelief and the need of salvation are the same in any age or culture
  • The requirement for eternal life is the same in any age or culture
  • Christ is the only way of salvation in any age or culture
  • The truth, validity, and relevance of Scripture are the same in any age or culture
  • God remains trustworthy regardless of arguments or circumstances

Download this PowerPoint Teaching Course here (or in the Related Media block).

5. God Is Undivided Unity

Related Media
  • The “problem of evil”
  • Related “problems”
  • Responding to apparent contradictions
  • Apparent conflicts in God and Scripture reveal our limitations, not problems with God
  • Making God acceptable to unbelief denies the infinite excellence of God
  • To deny a single attribute of God denies God as God
  • God needs no defense

Download this PowerPoint Teaching Course here (or in the Related Media block).

6. God Is Spirit

Related Media
  • Denials of God based on physical laws are worthless
  • Denials of God based on not seeing Him are worthless
  • To say God is unknowable because we only know what we know by our senses is unjustified and self-contradictory
  • Appeals to “knowledge” and “senses” to deny God presume God’s existence
  • Presuming our senses and experience to be the ultimate standard of truth and possibility assumes the place and authority of God

Download this PowerPoint Teaching Course here (or in the Related Media block).

7. God’s Knowledge Is Perfect

Related Media
  • God alone is the source of all truth and knowledge
  • Human knowledge is acquired by discovering God’s revealed knowledge
  • Truth is whatever God says it is
  • We know truth when our knowledge agrees with God’s explanation
  • We cannot know any truth as thoroughly and exhaustively as God
  • To reject truth because we don’t understand it denies reality
  • To reject truth because we don’t understand it assumes our understanding is the standard of truth
  • To reject truth because we do not understand it assumes the place and authority of God
  • The omniscience of God is required to deny God

Download this PowerPoint Teaching Course here (or in the Related Media block).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