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Where the world comes to study the Bible

網上牧師雜誌 – 中文版(繁體), TCh Ed, Issue 41 2021 年 秋季

A ministry of…

Author: Dr. Roger Pascoe, President,
Email: [email protected]

I.加強講解式講道
傳講希伯來詩歌(第二部分)

在上一期的雜誌中(2021夏),我介紹了一些希伯來詩的文學特色。我們討論了…

A.詩篇的類型

B.詩篇修辭的目的和功能

C.希伯來詩修辭的結構

D.希伯來詩的文學手法

…在這裡,我將簡要介紹希伯來詩歌佈道的另外兩個方面…

E.希伯來詩講道方面的應用

一般來說,要確保你解釋和應用每一首詩篇都與它的神學和歷史背景相一致。雖然詩篇作者和神百姓的困境或抱怨一般也可能是我們的困境或抱怨,但我們必須確保不要總試圖把詩篇作者的境況直接轉移到我們自己身上。比如,和詩篇作者不同,我們並非在絕望中等待,期望未來彌賽亞的救贖—從我們在救贖歷史中所處的位置,彌賽亞已經來了。因此,這使我們有了一個不同的視角,即使我們可能與詩篇作者有相似的生活環境。

但不論怎樣,傳講希伯來詩幫助我們的聽眾獲得一些能夠應用於生活不同領域的聖經化的實用的觀點。

1.希伯來詩描述了真實的事件和經歷。比如,大衛犯罪通姦,之後他深刻認識到自己的罪過,良心日夜折磨他(詩51:3)。實際上,有一段時間,當他試圖掩蓋自己的罪時,他表現出來內在的沉默和外在的呻吟的強烈的身心反應(詩32:3-4)。

這些詩篇描述了一個未加掩飾的真實的經歷。雖然你可能沒有犯這樣的罪,但我認為我們可能都因為生活中的罪有過相似的經歷,直到我們坦白,悔改,與神和好,與我們所得罪的人和好。

2.希伯來詩就像詩歌音樂,激發我們從永恆的角度來看我們的生活環境。比如,哈巴穀3:17-19是一個極好的極有詩意的動力,讓我們即使在生命和未來看起來暗淡的時候,仍然在神裡面有希望。

3.希伯來詩激發我們的情感,與作者的個人經歷和回應產生認同。比如, 我們認同在詩篇73中,詩人看到惡人的明顯繁榮,而他自己的處境卻與此相反所產生的困惑。

聖經的詩歌涵蓋了人類情感的所有範圍。當你傳講聖經詩歌的時候,要把這點指出來,因為我們都是有情感的受造物,我們需要知道如何在神面前表達我們對各種生活情況的情感反應。

4.希伯來詩拓展我們的想像力。神創造我們,不但賦予了我們情感,也賦予了我們想像力。當你講聖經詩歌的時候,嘗試閉上你的眼睛,在腦海中恰當地謹慎地重現當時的場景。有三個詩歌特徵,可以在這方面幫助你。

a)確定修辭—他們會幫助你描繪作者的處境。詩篇40:1描述作者的行動,就像其他人描述的那樣,“從泥潭到唱詩班”。從作者的敘述中,可以想像他從絕望的深淵中爬出來,開始歌頌神(參見詩42:1;哀1:14)。能夠看到和理解比喻很重要,比如擬人、明喻、隱喻等。

b)注意語言的直白——它有助於你理解作者的嚴肅性。在耶利米書20章,當耶利米被鎖在枷裡,他回想神對他的應許,要保護他。在20:7-10,作者在絕望中,接著在20:13中,他又充滿了希望,20:14-18中他又再度失望。這種對作者情感變化的坦白表達,有助於我們理解作者生活狀況的嚴重性和他的反應。

c)欣賞語言的豐滿——它向你揭示作者的主題。比如,勸戒以色列人悔改之後(何14:1-3),作者描述了神恢復以色列的全部的過程—他們從悖逆中更新,他們新生命的復興和他們回歸到神面前(何14:4-7)(這就是作者的主題所在)。

5.希伯來詩幫助我們的理解。我們在試圖理解希伯來詩時,要認識到它對各種詩歌文學手法的運用。比如…

a)平行。在上一期的雜誌中,我已經詳細地討論過這個問題(2021夏)。補充一點,閃語詩歌(希伯來語屬於閃語)的本質就是它的平行結構。希伯來詩主要根據回聲的原則—作者喊出來,就會像回聲一樣被重複。例如,詩篇1:5,“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喊出)…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回聲)”。注意“惡人”等同于“罪人”(同義平行);“審判”與“義人的會“相反”(對立/反義平行)。因此,作者通過詩歌的平行手法,描述了這樣一個真理:當惡人被審判時,他們不會參與到義人的會中。

b)重複。這有幾個例子:

詩篇136,“他的慈愛永遠長存”(在26節的每節中重複出現)。

以賽亞5,“禍哉,那些(在第5章8, 11, 18, 20, 21, 22節中重複了6次),直到“禍哉,我..達到高潮(6:5)。說其他人禍哉容易,但是也應該包括我們自己。

.阿摩斯4:“你們仍不歸向我,這是耶和華說的”,在第4章6,8,9,10,11中多次重複,最後以警告“…當預備迎接你的神”(4:12)而告終。

c)文字遊戲。耶利米書1:11用一顆杏樹做象徵。杏樹被稱為“守望或覺醒樹”,因為它是春天第一個開花的樹。因此,在文字遊戲中,神說,“我在留意保守(耶1:12)”——“留意保守”與“杏樹”的單詞只有一個字母的差別。每年耶利米看到杏樹開花,而神也仍舊在留意保守來成就他的話。

另外,在阿摩斯書8:1中,神向先知指示了一筐無花果。這是夏天最後的果實。因此,神說,“結局到了”(8:2. 我們大多數人讀舊約,讀的都是我們自己語言的翻譯版本,使得我們很難看出裡面的文字遊戲。

d)比喻。詩篇1把一個敬虔的人比作“一棵樹栽在溪水旁”(節3)與不敬虔的人就像“糠秕被風吹散”(節4)形成對比。因此通過使用明喻,形成鮮明的對比—敬虔的人,道德和屬靈的狀況穩定、強勁、不可搖動,而不敬虔的人,道德和屬靈狀況不穩定,不斷變化,不結果子(參考賽17:12-13)。

f) 離合。離合詩是用字母表中的字母組成一個單詞或短語的作品。這種文學手法就像一種記憶系統。這些聖經離合詩中最有名的可能是詩篇第119篇。該詩篇中,希伯來字母表的22個字母分別作為每8節經文的開頭字母。同樣,耶利米哀歌也是離合形式組成的。

6.希伯來詩幫助我們…

a)記住神的話—比如走、坐、站(詩1)

b)默想神的話——“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c)管理神的話,比如一篇講道(例如詩篇23),或者一系列講道(比如上行詩120-134)或者每種類型詩篇的一個。

7.希伯來詩提供了說明,通過…

a)引用聖經的作者來說明某一點——比如“就像詩篇作者說的…”或者“就像雅歌說的…”

b)解釋一個形象、象徵符號或圖畫—比如詩篇23:1,“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c)把一句經文應用到其他經文。比如詩篇107:29應用于馬太8:23-27。

8.希伯來詩為我們提供了模仿的模式,比如…

a)坦白罪(比如詩篇51)

b)信靠神(如詩篇27:3)

c)頌贊神的榮耀——比如…

詩篇19:1-6,創造中神的榮耀

詩篇106,歷史中神的榮耀

彌迦書7:18-19,救贖中神的榮耀

F.傳講詩歌作品的兩個有用的提示

如果你做一系列詩篇的講道,對詩篇的類型、背景、結構和神學作一個介紹性的講道是很有用的。接著,當你準備你的講道時…

1. 找出段落中概括歸納的經文,一句關鍵的經文總結或者確立了整個段落的立意。比如詩篇73,詩人把不敬畏神的人的生活和自己生活的相比較,不能夠理解為什麼惡人享平安,“…等我進了神的聖所,思想他們的結局”(73:16-17)。當他認識到神是至高無上的主宰時,一切都變得清晰起來。神會審判惡人。

你可以在約伯身上看到同樣的情況。他抱怨說,在創造中可以看見神的能力,但是他的話聽起來很模糊,他的行為難以理解(伯26)。但後來約伯意識到,只有親自聽到上帝的話語,才能正確理解神的作為。當然,也正是這樣,當神在旋風中對他說話時,他才最終理解了神在他生命中的作為(38:1)。

2.尋找一段話的神學重點。我們從聖經的詩歌中學到了很多神學知識。因此,我們需要找到這本書以及這本書一個具體段落的神學觀點。接著,我們的工作要將神學觀點和生活實際聯繫起來。就像Graeme Goldsworthy指出,“因此,詩篇反映了神的救贖以及人類的失敗…有些詩篇再現救贖歷史,有些詩篇簡單地頌贊神的偉大,也有些在困苦中呼求神,渴望救贖” (Preaching the Whole Bible as Christian Scripture, 196-197)。

如果你想從詩歌中傳講神學,往往需要傳講某個神學主題,這就要利用其它的經文來補充你要講的某個特定段落,比如,詩歌提出了生活中的重大問題並且表達了抱怨,但是他們通常並不會給出一個確定的、持久的答案。約伯確實從神那裡得到了答案,但卻是不完全的答案。說“約伯你要相信我的主權”是一回事,的確如此,我們要相信神,但是我們需要一個更具體的答案。為此,我們作為傳道人,必須求助於先知書和新約,在那裡我們能夠找到關於生命的意義和目的、人類經歷中明顯存在的不公正以及神的主權掌管這一切的確定的神學理論。在那裡我們找到尋索生命意義的答案,找到了從我們的境況中得以救贖的答案,即為“救世主”的到來

II.加強聖經領導
“和好的職分,第二部分:神百姓的和好(哥後6:1-7:16)”

1. 呼籲神的百姓與神和好(6:1-2)“我們與神同工的,也勸你們,不可徒受他的恩典”(6:1。我們和好的職分不但直接服事于非信徒,也服事神的百姓(參照第十頁的評論)。經歷了發生在他們教會的敗壞之後(參照哥前),哥林多人確實需要與神和好。在服事中,我們是“神的同工”(哥前3:9),是“與神同工的”(哥後6:1a)。這是神的事工,我們與他同工,是他的使者,他的代言人,他的代表。

因此,我們不但向世界傳和好的資訊,也將和好的資訊傳給神的百姓。我們呼籲世人“與神和好”,因為他們與神之間的關係是破裂和遠離的—他們從來沒有與神和好過。而“我們也勸你們(哥林多信徒),不要徒受他的恩典”(6:1b。他們曾經“受過”神的恩典—也就是他們因著在基督裡的恩典已經與神和好。但是很明顯他們的生活並不像一個與神和好的人。就好像他們“徒受”了神的恩典——也就是他們看起來或者他們的行為並不像是已經與神和好的呢。

怎麼可能徒受神的恩典?難道保羅在暗示他們從來就沒有真正地與神和好過,他們所宣稱的信仰是不真實的?並非如此,在保羅的心裡,他從來沒有懷疑過他們是真正的信徒。

難道保羅在說他們曾經得救而現在又失去了救恩?不是,因為這與新約信徒永遠得救的明確教導相違背(比如腓1:6;彼前1:5;約10:27-30)。

難道保羅仍然是在對“世人”說話(哥後5:19),而不是對信徒?不,這句話中的用詞(哥後6:1)顯示保羅勸說的是與上一段不同的聽眾,因為(a)他現在說的是“你們”而不是“他們”(參考5:19);(b)“也”說明他現在說的,是他剛剛對其他人說過的,(c)“徒受神的恩典”所指的一定是那些已經信了的人——不是世人,他們還沒有“受過神恩典”的“”,更別說“徒受”。

.那麼,保羅在這裡為什麼說不要“徒受神的恩典”。我想是因為他們的行為和理論存在問題。就他們的行為而言,很顯然是屬世的—他們紛爭,以淫亂為傲,在法庭彼此告狀,離婚等等。這一切都會引起對他們信仰是否真實的質疑。就他們的理論而言,哥林多人似乎正接受一個敗壞的福音(哥後11;3-4;參考加1;6-9)。這導致保羅質疑他們信仰的真實,他們為自己而活,而不是“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哥後5:15)。這一定會導致福音在他們的生活中失去影響和見證。他們的行為就像“草木、禾秸”.而不是“金、銀、寶石”(哥前3:10-15)。這導致福音在他們的實際生活中沒有功效。

因為哥林多人的行為和理論,使徒保羅似乎在質疑他們信仰的真實。因此,他勸哥林多教會的人行事要與那些“領受神之恩的人”一致,使他們的信心至成為虛空、徒然,不能結果子;使他們至與他們宣稱的信仰違背;至離開先前從保羅所聽見所接受的;使他們至被證明像夏娃一樣被撒旦誘惑,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哥後11:3)。

我們很容易把神的恩典變成放縱肉體的情欲、淫蕩,從而使我們的信心不結果子、成為空虛、缺乏果效、能力和實質。我們很容易說相信基督的福音,行事卻與之相反。我想當我們允許罪在我們生活中存在時,我們每個人在某種程度上都會時不時犯這樣的錯誤。但是“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一1:9,使我們不活在這樣的罪裡,不使它成為我們的特徵,以至於我們不使神的恩典成為無用和虛空,沒有影響,只是空話,沒有現實。

” 作為提醒,保羅說,“因為他說′在悅納的時候,我應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搭救了你”(6:2。通過引用以賽亞書,保羅提醒哥林多教會的人,神設定了一個得救的日子,福音被傳給他們;一個“悅納的時候”,神垂聽並幫助他們;當保羅,神的使者,向他們宣講福音的那個時候,當他們回應和好的資訊,“接受神的恩典”的那個時候。

“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意味著恩典的當下,就是他們積極地回應先知以賽亞的呼召的時候(參考賽49:8)。“現在”“主悅納的時候”(路4:18-19;參考賽49:8-9;61:1-2)。這不是“蒙昧無知的時候”(徒17:30)神並不監察,而是神所定的日子,“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徒17:30)。這是悅納的時候,因為神已經預定——“及至日期滿足,神就差遣他的兒子…”(加4:4).這就是為什麼這是主悅納的時候,因為基督已經來了,福音的豐滿已經向我們顯明。

“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這是神在基督裡恩典的時候,呼召人悔改並相信福音。所以,不要忘記你得救的那天。那是神所預定的一天,你生命中重要的一天。我們應該永遠記住神在基督裡為我們所做的以及按著神意旨所決定的,它在我們生命中成為實際的那一天。因此,不要活得像徒受神的恩典一樣。這才是重點!

所以,首先,保羅“呼籲神的百姓與神和好”(6:1-2)。接著他…

2. 呼籲神的百姓與神的執事和好(6:3-7:16)。哥林多教會的人不但需要與神和好,證明他們沒有“徒受神的恩典”,而且他們需要與保羅,那個將神恩典的福音傳給他們的人和好。保羅最大的稱讚就是他事奉上的真實(參考2:17;4:2)。所以,首先,基於他值得稱讚的事工,他呼籲他們與他和好,提醒他們他值得效仿的生命,他的生命使得他的事工和本人值得認可。 其次,他呼籲他們與他和好,因為他牧養的心腸,提醒他們他對他們的關心、奉獻和體貼。

a)基於一個值得稱讚的事工,呼籲和好(6:3-10)。“我們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免得這職分被人譭謗,反倒在各樣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6:3-4a)

如果哥林多教會的人生活和思想的方式與福音相違背,那麼他們受了誰的恩典;如果他們因為錯誤的原因與保羅疏遠,那麼他們必須思考這個將福音傳給他們的人的生命和事工。如果一個福音執事不能活出一個模範的生命,他對聽眾的呼籲就沒有任何意義(6:1-2)。如果這個執事本人不真實,那麼與神的百姓和好就沒有可能。實際上,這個真誠的執事不想讓他裡面的任何東西攔阻或者減損神的工作。神的執事必須“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免得妨礙神的百姓與他和好。“我們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免得這職分被人譭謗”(6:3)。

如果一個神的執事不能夠活出一個蒙神喜悅的生命(顯示“神的恩”在他裡面是真實的,而不是徒然的生命),那麼他如此勸人有什麼益處呢?如果一個執事的生命和事工不真實(也就是不值得信賴,虛假),那麼他勸神的百姓與自己和好又有什麼益處呢?

因此,保羅說,“我們與神同工的,也勸你們,不可徒受神的恩典′我們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反倒在各樣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6:1-4a。保羅想要向哥林多人強調,他對他們的期望,在他自己身上首先是真實的。他在凡事上都沒有成為人在福音上絆跌,沒有成為別人惱怒或詆毀福音的理由。這並不是說從來沒有人會惱怒他說的,因為基督真實的執事所傳講的往往“會冒犯人的”,因為它會打到人失敗的地方,軟弱的地方、不一致的地方,它會刺痛人的良心,它會包含他們不愛聽的內容。

相反,“在各樣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為了使聽到福音的人不在他身上找到任何妨礙他們接受福音的地方,這個執事個人的生命(行為、言語、態度、關係等)必須與他所傳講的和好的資訊完全一致。

你的個人生命和見證也在各個方面都肯定你的事工嗎? 你的佈道很容易被一個錯誤的詞、一種不恰當的關係、值得質疑的道德行為、不恰當的幽默、虛偽等所抵消。你很容易就成為這樣的人“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質”(提後3:5).

一個值得稱讚的事工克服各種各樣的環境,比如(i)身體上遭遇(6:4c-5),( ii)道德標準(6:6-7b)以及(iii)矛盾的現實(6:8-10)。

(i)身體上的遭遇在這裡主要指“許多的忍耐、患難、窮乏、困苦、鞭打、監禁、擾亂、勤勞、警醒、不食”(6:4b-5。不論環境如何(參考哥後4:8-11),保羅恒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來11:27.他追求的目標是“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那從上頭來召我所要得的獎賞”(腓3:14。他的眼目定睛在最終的目標和他所服侍的那位,而不是定睛在人或者環境上。他的眼目不動搖。

我們這些事奉的人一定都知道事奉所需要的“許多的忍耐”,情感的需求、環境的考驗、屬靈的攻擊、關係的斷裂、體力的要求等。面對那麼多的苦難、反對和困境,這就是保羅的事奉值得稱讚的地方。

當我們忍受身體上的遭遇時,我們的事奉是值得稱讚的(6:4b-5)。身體上的遭遇有三個方面——身體上的苦難,環境中反對和身體需要的匱乏。對艱難處境的忍耐是值得稱讚的,也是一個執事真實的證明,因為如果不是真心的,誰會忍受這樣的痛苦。

身體上的遭遇被描述為“患難,窮乏和困苦”(6:4b)。這三連詞用三個相互關聯的詞來描述一般事奉中會遇到的苦難

患難”意味著不僅僅是簡單的麻煩。它似乎是各種痛苦的總稱。Vine將患難定義為由於環境的壓力或者人的反對而遭受的痛苦(帖前3:4;帖後1:6,7)。它似乎有一種末世論的含義(太24:9)。Vine說,它指的是“從外面臨到他們的”(W. E. Vine, Expository Dictionary of N.T. Words, 30, 31)。它似乎與痛苦,困苦,災難密切相關。

保羅的“患難”記載在使徒行傳裡(比如14:22;20:23;參考提後3:11),他在書信裡常常對他們提到(比如羅8:35-36;哥後1:4,8;2:4;4:8,17;8:2,13:帖前3:3)。他的患難是“基督患難”的延伸,保羅因此得到安慰(西1:24)。這就是事奉生活的一部分(提後4:5)。耶穌警告過“在世上你們有苦難”(約16:33),在事奉中正是這樣。

艱難(和合本譯作“窮乏”)”指臨到我們的危險和難處,而“困苦”意味著你被逼到一個狹窄的地步,不能脫離。所以身體上的遭遇包括身體上的苦難,也包括…

環境中的反對指的是“挨打(和合本譯作“鞭打”)、監禁、擾亂”(6:5a)。這三個詞集中描寫在敵對我們的人手裡我們會遭受的不正當待遇—因迫害、暴力和敵對而受的苦。很明顯, “”包括鞭打或拳打,保羅遭受過很多。“監禁”是因誣告而受苦—尤其是,因為福音的緣故被扔在監獄裡(參考徒16:24;24:23-27;28:16,20)。“擾亂”指的是騷亂和眾人襲擊之類的,就像我們在使徒行轉中經常會看到的(參考徒13:45;14:19;17:5;18:12-17;19:29;21:30;22:22-23;23:10’)。

所以因為事奉受苦包括身體上的苦難,環境中的反對,以及…

身體需求的匱乏指勤勞、警醒、不食”(6:5b。這最後三個詞描述了一個人全身心投入事工,在艱苦的環境中(比如陌生、國外)因過度勞累、沒有足夠的休息和飲食而遭受的身體上的後果。“勤勞”指的是沒有休息,因為長時間艱難的工作而心力交瘁(參考帖前2:9)。“警醒”很顯然指的沒有睡眠,可能因為保羅必須睡的地方(比如船上),或者因為他對人們的關切,或者因為他的工作量(參考哥後11:27),尤其是像保羅這樣做雙份工作的人。“不食”指的是沒有食物和營養,可能因為他的工作量太大沒有時間吃或者因為他買不起食物(參考哥前4:11-12;哥後11:27)。

所以,事奉是一個要求很多忍耐的工作,因為時不時地,我們會或者必須忍受各種不同的身體上的遭遇,比如身體上的苦難,環境的反對和身體需求的匱乏。在下一期的雜誌中,我會繼續這個討論。

III. 講道大綱

題目: 像耶穌學習, 第二部分, 承認他的身份 (太 16:13-23)

主題:當我們認識基督的時候,我們必須做好準備來承認他是誰以及他都做了什麼

要點 1:耶穌問了一個關於他身份的問題(16:13-20)

1a) “人說我是誰?”(16:13-14)

1b) “你們說我是誰?” (16:15-20)

-彼得的偉大認識(16:16)

-耶穌的偉大啟示(16:17-20)

要點 2:耶穌預言他的受難(16:21-23)

2a)彼得勸阻耶穌(16:22)

2b)耶穌斥責彼得(16:23

Related Topics: Pastors

Report Inappropriat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