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Where the world comes to study the Bible

网上牧师杂志–中文版(简体), SCh Ed, Issue 39 2021 年 春季

A ministry of…

作者: Roger Pascoe, 博士,主席,
邮箱: [email protected]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需要进一步询问或沟通,欢迎中文写信到此邮箱)

I. 加强讲解式讲道

“传讲希伯来叙事”(第二部分)

在这期的网络牧师杂志中,我将继续讲解38期的主题——如何传讲旧约(希伯来)叙事。我会试图通过回答以下这些问题的方式来勾勒出一种传讲叙事的方法:我们如何传讲一个故事?是否只是简单地复述故事,然后在最后加上应用?或者将故事分成若干部分,每个部分有相应的原则?还是我们对待它本质上就像对待新约书信一样,从中得出一般的原则和应用?

传讲旧约叙事,我认为…

1)在我们诠释和讲道时,我们必须尊重和敏感于文本的体裁,同时也要认识到传讲一个故事不仅仅是复述故事然后加上一些应用。故事的主要目的达神学思想。圣经故事不仅仅是描述,也是

2)我们必须从旧约的叙事中得出普遍的原则,就像从新约书信中一样。不同的是,我们在讲解旧约叙事时必须遵循、反映和尊重经文的故事形式。我们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a)改变我们的讲道风格来反应故事的体裁;(b)遵循故事情节的顺序和内容;(c)修改我们讲道大纲的结构,使之与叙事体裁相一致。

我们从使徒行传中能够学到许多关于如何传讲旧约的叙事。比如,在使徒行传第7章,司提反复述了旧约神的救赎故事(1)神对他百姓的拯救和救赎;(2)神百姓的罪恶和悖逆;接着(3)把故事应用到现在的听众身上——也就是,他们也是悖逆的,抗拒圣灵的工作,杀害那义者等。事实上,救赎故事在他们身上的应用是那么有力和直接,以至于他们杀了司提反(也参见,徒13:16-41)。

神已经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的任务是解释它普遍的,神学的,永恒的原则,并应用于我们的听众。正如我们分析使徒书信中的一段话,是为了它中心的,神学的真理及其相关的应用,我们也应该如此分析一个故事,为了得出它中心的,神学的真理及它相关的应用。不管你是传讲故事还是书信,找到核心真理的过程是一样的。如果只需要复述这个故事,你就不必成为神学家来传道了。你可以简单地让一个戏剧的叙述者或演员用当代的语言和术语重新讲述这个故事。我认为,我们在重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也必须启发我们的观众:

1) 这在当时和现在都意味着什么(弥合历史的鸿沟)

2)他的神学真理是什么

3)他对我们基督徒生活的启发和应用是什么。

需要重新讲述故事(使今天的听众听起来活泼生动),需要揭示和应用其核心的命题真理。因此这个过程是教诲和建议性的,就像我们传讲使徒书信一样。所不同的是,对于使徒书信,你分析和传讲段落,而对于故事,你传讲“场景”。场景反映了故事的发展,必须根据整个故事来解释每一个场景,因为整个故事揭示了核心的、最重要的真理。

A.研究一个故事的程序

与其他经文的讲道一样,目的是确定故事揭示了关于神的什么(他的本性、他的意愿、他的道路等)。第一步是…

1.调查

a)确定故事的开始和结束。如果它是一个子故事,确定它与主要的故事的关系。从上下文中收集数据(比如周围的叙述和描述),找到情节。故事中发生的事件的顺序是什么?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是否出现了逆转? 如果有,在哪里以及为什么?

b) 通过将故事划分为不同的场景来确定故事结构。检查每场的布置和图像。为每个段落或场景做一个图表,标出对每场的诠释性的观察、问题等。

c)注意故事是如何逐场展开的。通常先给出背景,然后是一场一场的行动。行动通常会暴露出一个境地(矛盾,张力),这通常会引向高潮(这个困境会如何解决?)。接着就是解决这个困境的方法和结论。所有的故事都涉及到一定程度的张力,最终导致高潮。所以,随着事件的展开,一定要确定高潮并回答以下问题:张力是如何解决的?结论是什么?这是故事的动态。

d)考察人物。注意角色在故事发展过程中的反应和行动。找出他们的力量和软弱,以及他们在剧中扮演的角色(比如故事的主角,反派,主要人物,旁观者等)。

e)分析人物的语言和思想。核心真理是通过言语还是思想表达出来的?特别是,找出叙述者的陈述。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这些陈述,故事就不会有意义,因为动机、隐藏的行动等都是不为人知的。记住,叙述者是无所不知的——他知道人的思想,亲密的私人对话,隐藏的事件,甚至是神的思想。通过这样的方式,神作为故事的最终讲述者进入故事—比如,“但大所行的事,耶和甚不喜悦”(撒下11:27下)。

f)找出不同的文学结构和使用的手法。比如,它是用第三人称还是第一人称写的?重点是情节还是人物发展?是否存在交叉、重复、对比、平行等?如果是这样,这些文学手法是如何添加到故事中的呢?

2.确定中心的神学真理

在根据我上面描述的分析和总结故事之后,你应该能够决定(a)整个故事的主题;(b)作者对这个主题的看法。故事的主题就是故事所表达的中心的、神学的真理。作者关于主题所说的内容构成了你讲道的要点(或者,按场景划分)。

下一个任务就是写出中心的神学真理(有时被称为“大思想”或诠释性的思想)。有一种方法是从一个能够抓住段落主题的词开始,并确定作者关于这个主题要回答的问题。然后,再写出这个问题的全面答案。

一旦你这样做了,简单地用一个描述性的句子来总结你的故事,简洁地陈述你上面所想到的答案。这句话就成为讲道的中心真理,也就是,一句话概括讲道

B.构造叙事性讲道的模型

这是我通常遵循的程序。我试图将我的神学讲道大纲与故事的复述穿插在一起,并在每个场景中或者末尾提出应用。这和我在传讲使徒书信中使用的模式是一样的,只是我是在叙事中讲解神学思想,而不是在书信中讲解教义。

1.讲道的引言

在引言中包括任何背景和其他需要的材料,以设置故事的上下文,并解释古代术语或文化惯例。

正如我上面提到的,在引言中用一句话陈述你的讲道非常重要,这样你的听众就知道故事的主要神学真理,也就是你在讲道中要证明的观点。在陈述这个真理的时候,一方面要使命题具有悠久的神学意义,另一方面要试着以一种反映历史准确性和故事文学目的的方式来陈述。

如果陈述地正确,你会形成一个永久的神学观点,无论何时何地都适用于神的百姓,这就成为你讲道的观点,它决定你如何呈现余下的部分。讲道的观点是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需要、问题或困难的答案。

讲道的任务是向你的听众描述(1)故事中的人是如何面对、处理、思索属灵的需求、问题、疾病等;(2)他们的困难和我们是相同的;(3)他们的解决方式也是我们的解决方式。

2.讲道的主体

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地重述故事。你如何从故事中得出这个神学观点也在此显示出来。

a)列出一个以神学观点为基础的、能够反映整个故事走向的讲章大纲。

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清楚的结构。并非因为它是故事,就没有清楚的结构。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场景一个场景逐步展开的。这就是它的结构。你前期任务之一就是找到它的结构,就像你对待圣经中的其他题材一样。

接着,创作一个能反映场景变化的大纲(场景的变动、想法的变动)。故事的大纲就像音乐的交响曲一样——几个乐章一个作品。场景的改变是你进入讲道大纲下一部分的关键。你所研究的故事的每一个场景都需要有一个神学观点(也就是声明一个普遍真理或者原则)。为了找到这些声明,你需要问自己…

1)这个情节告诉我们关于神的什么(他的方式,目的、审判等)

2)这个情节告诉我们关于自己的什么(我们与神的关系、我们的属灵状况等)?

当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陈述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构成了你对每个场景的神学原则的陈述。要保证对每个情节的普遍神学原则的陈述都与整个故事的神学真理相联系和发展——也就是,在引言部分你用“一句话对讲章的陈述”。

不要做一个肤浅的大纲,只是描述每个场景而并不能反映故事的神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创建一个以神学为基础的、由陈述原则构成的大纲,不仅遵循故事的动态,而且反映故事的信息。每个场景的标题都以神学原则为中心, 这样就形成了讲章大纲的要点,既尊重故事整体的神学主张和目的,而且也与之相一致。

有时候将对的描述神学原结合起来会有帮助。这种方式不但将故事分解,更易于听众理解,而且也将故事与原则整合一起。为了说明我的意思,下面是我列出创世纪21:9-21的大纲作为例子。

这段经文的普遍原则:“在神的帮助下,麻烦会被胜利取代”

创 21:9-10. 撒拉的怨恨(情的描述):麻烦的根源往往在于我们不良的态度(普遍真理)

创 21: 11-14a. 亚伯拉罕的困境(情的描述):麻烦的根源往往在于我们坏的决定(普遍真理)

创 21:14b-16. 夏甲的放逐(情的描述):麻烦的根源往往在于我们糟糕的环境(普遍真理)

创 21:17-21. 神的介入(情的描述):麻烦总会在神的良善中找到出路(普遍真理)

有的时候(就像在这个例子中)我可能会用对场景的描述作为我的段落标题,并说明普遍的真理(原则)作为我应用的标题。换句话说,我对每个场景有两个标题,一个是描述场景中的行为,而另一个是描述从行为中所得出的原则。这样,描述场景的标题,使听众清晰了解故事的走向,而应用的标题给予听众清晰的可以适用于今天的原则。那么当你讲道的时候,就会由一个情节自然的转入下一个情节。

因此,比如在创21:11-14中,我的场景标题是伯拉罕的困境”(如何处理夏甲和以实玛利来回应撒拉的抱怨)。我所陈述的神学的普遍原则是:的根源往往在于我坏的决定(或者,短期的决定有时候会导致长期的困境)——这是对我们的教训。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避免讲章大纲的人为的结构…

1)不要在讲道中强加要点,使一个故事听起来像科学教科书

2)确保你的原则是由故事中自然得出的

3) 把每个场景的原则都写成神学声明,就像你对其他文学体裁一样

通过以下几点,确保你的讲章大纲忠实于故事…

1)跟随故事的情节走

2)揭示故事的矛盾、复杂/张力,高潮、解决和结论

3)证明故事的神学要点

b)在每个场景的中间或者最后放上应用。这样,故事的每个场景都直接与听众的生活联系起来。但是在传讲旧约故事的时候,你要小心,不要自动地将故事直接应用于你当代的听众。在当时做了一些事情并不意味着现在也应该这样做。在传讲旧约故事的时候,往往容易掉进这样的陷阱,要么使故事成为道德说教,以至于你告诉你的听众,因为谁谁做了什么,所以他们也要做;或者将故事象征化,给实际发生的事情加上灵意化的、隐藏的意义。为了避免这些,你必须确保运用经文的神学观点,而不是直接运用故事情节本身。

3.讲道的最后评论

一定要把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清楚地表述出来。总结一下接受或拒绝这一解决方法可能带来的影响——解释接受如何带来属灵的祝福,而拒绝带来进一步的属灵疾病、倒退和距离等。恳请听众选择祝福(健康、生命)而不是审判(疾病、死亡)——也就是,呼吁听众的回应。

C.对于以这种方式讲道的一些评论

1.如此讲道使你的听众…

a)把故事当成戏剧来感受。

b)掌握神学观点(粗略阅读的时候不会看到)

c) 理解这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d)将故事的应用运用到他们现代的生活中

2.如此讲道确保…

a)你忠实于故事的形式。

b)你引出了故事的永恒的神学思想

c)你向人们展示了古代故事与当代生活的联系

d) 你迫使人们思考并感受故事的紧张和复杂

e) 你迫使他们为自己的生活考虑解决办法。

II.加强圣经化的领导

“事奉的动力,第三部分:基督的爱”(哥后5:14-17)

在哥林多后书,保罗讨论了事奉以及圣经化领导这个主题。几年以前,我开始在这个杂志中探讨如下内容…

1.事奉中的信心—神的带领和供给(哥后2:14-3:6,春,2013)

2.:真正事奉的本质

第一部分,信息的本质—不是关于我们,而是关于基督(哥后4:1-6,夏,2012)

第二部分,基督徒生命的本质—软弱中的能力(哥后4:7-16,夏,2013)

3. 事奉的动力

第一部分,我们将来的转变(哥后4:16-5:9,秋2013)

第二部分,我们在神面前交账(哥后5:10-13,冬2014)

在这期当中,我将继续探讨保罗对“事奉的动力”的阐释—第三部分,基督舍己的爱(哥后5:14-17).

基督舍己的爱,充分体现在他代替我们,为我们赎罪上,这份爱激励我们去事奉他。实际上,保罗在这里的要点是基督为我们死了,因此我们要事奉他(而不是我们自己),尤其是传讲和好的信息。

保罗在哥后5:10-13中已经为事奉确立了一个将来性的动力(向神交账),现在他又确立了一个的动力—基督的爱(哥后5:14-17)。确实,他说,“基督的爱激励我们”(5:14a)。在真正事奉的生命中,最重要的动力就是基督的爱。保罗不在乎有些人认为他癫狂(哥后5:13)。不论他做什么和忍耐什么,都是出于对基督的爱。同样的爱“激励我们”,树立了我们事奉的坐标。这就是基督的爱对我们以及在我们里面的影响—它使我们做我们在事奉中为他所做的事。

那么,激励我们的基督的爱的本质是什么?“原来基督的激励我,因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自己活,乃替他死而复活的主活”(5:14-15

这段经文的内容就是:因为我们理解在将来的审判中“主是可畏的”,所以我们人”(5:11)去相信福音和好的真理(5:19-20)、并且对于这样的信息以及事工而言,动力就是基督那令人信服、激励人的爱(5:14-15)。

原则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不应该死因为他是无罪的)为了其他的人(他们应该死因为他们是有罪的)的死,致使整体(他为之而死的所有人)也都死了,因为无罪的那个替他们死了,为他们的罪付上了代价。

这是应用:基督的爱的本质和延伸(在他替代性的死亡中所体现的)激励我们去做我们在基督徒事工中所做的。这些经文中关于赎罪的性质和范围的神学争论很容易让人分心,而忽略了保罗所谈到的应用。这些经文中确实告诉了我们许多关于基督赎罪的性质和范围—我在下面会讨论,但是保罗主要是在应用基督舍己的爱,这个爱使他为我们死,也是我们事奉他的动力。

保罗接着陈述了两个普遍的结论(哥后5:14-15)…

基督的死的第一个普遍的结论是,众人都死了。“因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5:14。既然基督为众人死了,那么原则上说众人就都死了。我们很容易理解基督为众人死了,因为别处的经文也支持这个观点。但是, “众人就都死了”(5:14)是什么意思?很明显,在某种程度上,基督的死亡涉及到每个人的死亡。就像R.V.G. Tasker说的,“基督的死是众人的死,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死的是他们当得的死,他们罪的代价被他担当了(哥前15:3;哥后5:20),他在他们的位置上死了” (Tasker, The Second Epistle to the Corinthians, TNTC, Eerdmans, 1958, 86)。他为每个人死了—他们最终是接受他还是拒绝他是另外一回事。他为他们的罪付了代价。他死了他们该得的死亡。因为,原则上说“众人就都死了。”这是保罗在这里做的结论—一个人替一群人死了,因此这群人(因着那位死了的)也都死了。基督十字架上舍己的死里面,每一个人状况的简单来说就是—他为他们死了,因此他们就都死了。众人的罪价被偿还了。

保罗这样说,并不是提倡普遍救赎论(因为很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属灵的生命),但是他在提倡,因着基督的死,救恩的可能临到每个人。因为他为他们死了,原则上他们也都死了,如果他们愿意,他们可以通过信心转向他—也就是基督为他们而死使每个人都有得救的可能,但是只有那些相信的人才能得救。基督为了全人类而死——这是福音的中心真理(参照歌1:20;罗8:32)。

所以,基督的死的第一个普遍结论是“他们就都死了”。

基督的死的第二个普遍结论是,有的人活着,不是所有人。“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自己活,乃替他死而复活的主活”(5:14-15)“那些活着的人”“基督之而死的“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5:14b)就像Rober L, Dabney说的:“如果我们认为基督为之死的所有人仅仅指那些因他而活的人——也就是被拣选的人,这似乎意味着在那些基督为他们而死的、被拣选的人里面,只有一部分为基督而活”(Dabney, Lectures, 525)。很好的观察!

基督的死的功效在“那些活着的人”(也就是信徒,被拣选的)里面是使他们得到改变和更新。没有人会经历这样的道德改变,只有基督徒因为他们在基督里的新生命。基督的死只对他们有效果(而不是所有人),因为他们在基督里的信心,因此他们在生活中有了新的动力,新的生活方式。基督的死的意义是使那些相信的人(那些因为基督的死而向肉体死亡的人)有一个更新的生命,为了一个新的道德目标和动力而活。因此,“那些活着的人”只包括信徒,那些因着基督为了他们而死并相信他的人,现在“不再自己活,乃替他死而复活的主活”(这并不适用于非信徒)。因此他们在基督里是新造的人(5:17)。

总而言之,保罗的意思是,基于基督替我们而死(5:14b),以及我们接受他的死作为对我们罪的补偿,基督徒的有了一个与以前完全不同的生活动力—也就是,不再为自己活,而为替我们死而复活的主活(5:15)。因此,保罗对这个真理的应用简单明了—因为基督为每个人死了,无人例外,又以无私的爱爱众人,因此我们服事基督的动力就是因着无私的爱,向每个人传扬基督的福音,无人例外。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接受基督救赎的邀请,但是那些接受的人(那些活着的人5:15a在基督里被赐予一个新的生命,并且从此为主而活。因此,基督的爱是我们现在应该如何为他而活,以及进行事奉的有力基础。就像基督为我们舍弃了生命,所以我们现在也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他。他对我们的爱应该体现在我们对他人的爱上,尤其是通过分享“和好的分(5:18-21,福音,因为我们活在他里面,我们是“基督的使者(5:20)”

.所以,虽然赎罪的本质和范围是保罗在这里论证的基础,但我们不应该过于专注这样的辩论,以至于忽略了保罗的整体和主要观点。我们事奉不是为自私的动机,而仅仅是为基督,作他在世上的使者。

因为基督为我而死,我现在活在他里面也为他而活,因此我的生活在行为、目的和活动上都发生了变化。这个教导与整个圣经中关于基督徒生活的教导是一致的——它是一个交换了的生命(加2:20),旧人已经死了,新人为基督而活(加5:24;弗4:17)。我们的生命是一个与以前完全不同的生命。我们不再以自我为中心生活(弗2:1-3;4:17-19),而是以基督为中心生活(弗2:4-10;4:20)。因此,我们这些与基督同死并与他同活的人,不但能够,而且更是被呼召传和好的消息(5:18-21),这在我们自己的生命中是明显而有力的。我们被呼召,要藉著真实的事奉,活出新的生命,因为(1)相较于使者(我们)的软弱,福音大有能力(4:7);(2)神监察我们的事工(5:10-13);以及(3)基督的爱(5:14-17)激励我们.

从保罗的论点(5:14-15),他得出了两个结果(5:16-17)

#1: “所以(第一个果),从今以后(从我们开始为基督活而不为自己活的时刻起),不凭着外貌人了”(5:16a),保罗不再根据外貌,或者主观的、肤浅的人的标准或者关系(比如财富、种族、地位等;参照加3:28)来判断评价人。他对他人的评价和关系是建立在一个更新的人的属灵价值基础上的,比如一个人的兄弟姐妹不是血缘关系的家庭,而是属灵的家庭(参照太12:46)。他与人的交往中以不同的方式看待别人,不再根据人的外在,不是凭着外貌而是看做“基督里新造的人(5:17).

然凭着外貌认过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他了(5:16)”。保罗在信主之前对于基督的认识是“凭着外貌”­­——基于一个错误的、扭曲的、肉体的想法,和单纯的人的判断。但是在他和基督关系完全改变之后,他不再只是凭着外在的人的观点来看基督,而是籍着住在他里面的圣灵,他知道基督到底是谁。“凭着外貌”(也就是属肉体的思想,根据人的判断)无法真正地认识基督。这就是为什么没有重生的人对基督有错误的结论。只有通过圣灵而重生的人,才会认识到他是神和救赎主。许多“凭着外貌”认识基督的人并不是通过圣灵来认识他,而只有圣灵才能够启示我们基督是谁。“像彼得和多马一样,保罗必须明白,重要的不是见过基督,也不是认识他,而是爱他,相信他(彼前1:8;约20:29)”(Philip E. Hughes, The Second Epistle to the Corinthians, 201)。

#2.所以(5:14-15的进一步结果)”不但不再凭着外貌认人(包括基督),而是“若有人在基督里”,他把他们看做“新造的人”(5:17a)因为这才是他们真正的样子。凡从上头生的,都是在“基督里”,并且有一个新的身份,新的关系,新的家庭,新的价值,新的目标。他或者她被看做“在基督里”,不是“凭着外貌”——当我们看他们的时候,我们看到基督,而不是外在的、有罪的肉体。

.在“基督里”意味着安稳(现在和将来)、身份、关系、神的性情、一个完全的“新造的人”(参照弗2:104:24. “旧事(属肉体的旧人,旧人的邪情私欲)(死亡,消失在历史中);都(突然的、惊喜和极大的喜乐)成新的”(5:17)。我们是有永生生命的新造的人,完全因为我们“在基督里”的身份。神在我们里面所做的一切(当我们被荣耀的时候会完全成就)是万物都将被更新的前兆和保证。

III.讲道大纲

题目:给七个教会的信——忠实于基督(启3:7-13)

主题:.如果你忠实于基督,他会将你的软弱变成力量的支柱。

要点 1:基督用他权柄的大能鼓励我们(3:8-11)

1a)他全权掌管我们与他接近的通道(3:8)

1b)他全权约束他的敌对者(3:9)

1c)他全权保守我们脱离他的审判(3:10-11)

要点 2:)基督用他全能的应许鼓励我们(3:12-13)

2a)对那些软弱的人,他应许神的力量(3:12a)

2b)对那些忠实的人,他应许神的名(3:12b)

结论: “圣灵向众教会,凡有耳的,就当听” (3:13)

Related Topics: Pastors

Report Inappropriat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