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Where the world comes to study the Bible

網上牧師雜誌 – 中文版(繁體), TCh Ed, Issue 21 2016年 秋季

2016年 秋季
作者: 羅傑.帕斯科博士
聖言宣講學院院長
加拿大安大略省劍橋市
(http://tibp.ca/)

C:\Users\Roger\Documents\My Documents\Institute for Biblical Preaching\Forms, Binder Cover Page, Logo\IBP Logos\IBP Logo.jpg

「增強在教會裡的講道與領導能力」

第一部份:講道的大能,第四點

「禱告的大能」

禱告是靈裡得力的核心。使徒保羅請求信徒為他代禱:「弟兄們!請你們為我們禱告,好叫主的道理快快傳開,得著榮耀。」(帖撒羅尼迦後書3:1)。在別處的經文,保羅又作出請求:「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也為我得著口才,能以放膽,開口講明福音的奧秘,並使我照著當盡的本份,放膽講論。」(以弗所書 6:18-20)。還有:「你們要恆切禱告,在此儆醒感恩;也要為我們禱告,求神給我們開傳道的門,能以講基督的奧秘,我為此被捆鎖。」(歌羅西書4:2-3)

我們應留意在這些經文中,保羅直接把禱告和宣講連接起來。他的觀點十分清晰,禱告是得到聖靈的大能的核心。我們要好好地記著這點,並且向自己發問以下的尖銳問題:

1. 為甚麼禱告是帶有能力的宣講的重要課題呢?

在年復年的宣講中,傳道者要得到更新的力量,需要更新與神的經歷,這可透過禱告達至。個人的禱告是讓我們與神團契,與神同行的途徑。禱告是我們與神私下交談,使我們的靈魂振作,一次又一次體察神的心。

沒有甚麼比禱告和讀經使我們得著鼓勵和給我們屬靈洞察力。假如傳道者沒有付出時間與神定時在一起,他會枯乾;不過當我們花時間與神在一起,神補充我們的屬靈資源和元氣。私下的禱告改變我們和重新燃點我們對神的酷愛。只有私下的禱告幫助我們保持屬靈的敏銳。

為了宣講時帶有能力,傳道者必須是個禱告者。我們確實也得到神邀請我們坦然無懼,定期到祂跟前「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4:16)透過禱告,神啟示我們,祂希望我們對其他人說些甚麼。這便是為甚麼作恩膏的宣講,禱告不能或缺。

2. 為甚麼禱告是難以持續的操練?

禱告是難以持續的操練,因為我們的對頭 – 魔鬼 – 不想我們禱告。撒旦知道個人私下禱告和講壇力量的關連,牠並不希望講壇大有能力。經常有喧嘩吵鬧的事情吸引了我們的關注,奪去我們的專注,他們搶走了我們禱告的時間,他們是撒旦的工具,使我們離開禱告,獨立於神。

3. 為何 有那麼多的傳道者極少禱告?

很多傳道者極少禱告的主要原因是他們的生活欠缺紀律。我們大多數人都怠懶和忽略了禱告,我們花時間準備講章,但我們卻忽略了透過禱告去預備我們的心,因為我們欠缺紀律。

我們預備講章時,需要維持紀律,透過讀經和向神禱告尋求神的協助和指引。禱告如別的職事一般需要紀律、訓練和委身。就如運動員勤力訓練自己,拒絕他人正陶醉的享樂、讓自已處於最佳狀態。因此,我們作為傳道者,必須委身於屬靈「操練」和有紀律的禱告。

4. 為何禱告是講章的指南針?

禱告對於一篇講章來說有如船的舵,它使我們向前直行。它標記著我們前面的路徑,讓我們知道講章應在那兒完結。禱告確保我們方向正確,到達終點。

5. 為何禱告和聖潔生活不能分割?

禱告和聖潔生活互相連繫,不能分割。禱告幫助傳道者在靈性上與神和諧,我們與神和諧的程度在於我們的生活有多聖潔。禱告調校我們的心,也按神的要求調校我們過聖潔的生活。

假如我們的生活中存著罪,我們無法進入有意義和真誠的禱告。因此,禱告幫助我們敏於罪或其他妨礙我們與神相交的事情。禱告是神聖的與神相遇,把我們安放在聖地與神會面,在那兒,我們要脫去我們的鞋。我們生活中若有甚麼與神的本質和屬性相違的,禱告使我們知罪,我們必須認罪,使我們可以繼續禱告。

只有當我們的生命充滿禱告,我們的生命才被轉化成聖潔。只有在這境況,我們才被聖靈的大能充滿。欠缺不斷的禱告,我們無法真正聖潔;當我們並非真正聖潔,我們無法進行帶有能力的宣講。我們可以有最好的講道大綱,做了最充足的準備,但欠缺聖潔的私生活。我們無法帶有權柄宣講神的道。

假如我們的生活並非道德純正,那麼我們的宣講就會軟弱沒有效力。假如我們的生活與神的道並非一致,我們便不能夠帶有能力地宣講神的道。神的道要先在傳道者身上發生功效,才會在會眾身上產生效能。

約翰衛斯理希望傳道者「除了罪以外,便甚麼都不怕,除了神以外便不渴求甚麼。」

為了有能力為神宣講,我們必須過聖潔的生活。聖潔的生活生長出禱告的生活。

禱告的生活微弱,宣講神的道的能力也微弱;健壯的禱告生活,生出健壯的聖潔生命,產生健壯的宣講生命。如果我們過不聖潔的生活,我們不會禱告;但如果我們與神同行過聖潔的生活,我們會不斷禱告。

第二部份:講道的準備

講道大綱、第二部份

我們要得出一個講道大綱,我們須從經文的文本著手(過去數期,我們在這網上牧師雜誌已詳細討論),因講道大綱從文本結構而來。而從文本結構轉移至講道大綱,我們可稱這過程為「講章的轉移」(sermonic shift)。

I. 從文本結構到講章大綱

從文本結構轉移至講章大綱是從「聖經世界」(即聖經作者寫聖經的時代)轉移至「現今世界」(即我們居住的世界)。因此,我們表達的思想要(1)不受時空限制。(2)不受人物限制(除了神和主耶穌)。(3)不受地域限制。

換句話說,講道大綱並非論說過去的事情,也非某人或某處境的事件。反之,講道大綱是有約束力的原則和放諸四海皆準的真理。我們在這裡嘗試做的是讓我們的講道大綱和聽眾達至交流,讓他們能夠理解與及和他們相關連;這透過(1)把文本的概念透過「抽取階梯」(Ladder of abstraction)轉移為概括、永恆的真理;(2)把這永恆的真理應用在今日的生活中(即聽眾能夠在生活中加以應用)。

假如你沒有這樣做,你的聽眾或會這樣說:「這對使徒來說是好的,但對我有甚麼用處呢?我為何要聽這次的講道呢?」如果我們講道大綱的重點是放諸四海皆準的的永恆真理(不受時空限制的原則),同時聚焦現代的應用(即和現在的聽眾相關),便能克服這挑戰。

每篇經文都有對今天來說不受時空限制的真理,我們的工作是將他們找出來,然後以原則的方式表達出來。華德凱瑟博士(Dr. Walter Kaiser)稱它為「原則化」,這些原則成為我們講道大綱的「重點」。

II. 議訂講章重點

將文本大綱寫出來後,接著就是寫講道大綱。寫講道大綱的起點是清楚而確切地表達重點和子點。重點組成了骨架,就像一本書每章的標題,我們將宣講內容掛在這個骨架上。

1. 甚麼是重點?

重點是把經文的每個思想用一句話表達出來。它們把原有的文本結構重新陳述,以永恆的原則和真理的方式表達出來。重點回答了:「我們今天可從經文學到了甚麼呢?這與我們有甚麼關係呢?當中有甚麼可應用的永恆真理呢?」

2. 怎樣發掘重點?

重點從你閱讀的經文所發現的文本結構而來。因此,找出文本結構是建立講道大綱的第一步。與文本結構相同,講道大綱的重點和結構,與文本的「思路」吻合。

發掘經文的重點,你可透過找出聖經作者要傳遞的永恆原則(不受時間限制的真理),那不單是給聖經寫作時期的聽眾,也是給我們的信息。

3. 怎樣把重點議訂出來(清楚確切地表達)?

重點是原則的陳述。議訂重點的要旨在於「生活應用」。華德凱瑟對重點所作的描述:「是作者對永恆真理所提出的提案、論點、敘述和演繹,聚焦在教會目前的需要應用它們。」(Kaiser, Toward An Exegetical Theology, 152)這些都是不受時空限制的陳述句和永恆真理,以生活應用的形式表達出來。它們是呼召聽眾作回應的提案,將真理內在化的提案。

因此,重點是把經文的每個思想用一句話表達出來。它們以清楚確切的方式表達,以致它們(1)不會淡化或改變經文內容;(2)把作者原有的目的,與及原文的主題原原本本地表達出來;(3)將作者原本要傳遞的永恆真理反映出來。

你怎麼表述你的神學原則,取決於經文的寫作風格。假如你處理的是教誨性質的材料(如羅馬書),這相對地簡單,你只需要把教導以提案的方式表達(講道的各點),並呼召聽眾作出回應。

假如你所處理的並非教誨性的經文,就較為複雜。首先將你要宣講的經文,逐段把段旨以一句話總結出來,這句話必須按照作者的寫作目的,即神學和應用要素。要找出每個段落所表達的,可以是極具挑戰的工作,例如記敘體裁的材料。

4. 重點的特質是甚麼?

因重點是永恆、放諸四海皆準的聖經真理,每個重點都必須以(1)現在式或將來式表述(而不是過去式)(譯者註:中文動詞不含時態);(2)陳述句要完整(即概念含有完整的「原則」,單看重點也能徹底明白講章);(3)不包含人名(神和基督的名字除外)或地名;(4)並非過去事件的描述,否則講章便成了古代歷史,與我們的聽眾沒有直接關係。

5. 結論

這些聖經原則,成為你的講章大綱。透過這方法,你就像架一條橋,消除了聖經文本的古代世界和聽眾的現代社會的鴻溝。這基本上是文本結構(文本的世界)和講道大綱(現今世代)的分別。

下期,我會討論怎樣檢測重點,並且舉幾個例子比較講道大綱和文本結構。當你看到那些例子時,我相信你會明瞭從文本結構建立講道大綱付出的努力所帶來的好處。

與此同時,以下由歐德福博士所寫的靈修文章《福音中的聖徒群體》(The Communion of the Gospel)。从其中,你會看到他把重點從文本結構寫成永恆的神學原則。

第三部份:靈修

《福音中的聖徒群體》(哥林多前書1:26-31)

歐德福博士著

繼有關教會分黨的教導,保羅繼續展示衝突和爭論不單從對福音的錯誤信念而來,還因對福音群體產生了錯誤觀念。

在祂神聖自主和超出人所能理解的智慧,神的設計是使那回應福音的人,明白他們是不配得的。因此,福音的群體知晓:在神面前屬肉體的絕不會得著榮耀。哥林多的教徒並沒有看到這真理,他們因而打著代表他們領袖的旗號,產生了激烈的爭競。不過,使徒保羅處理這問題時,描述了神呼召人的方法,揀選方法和在基督裡的信徒群體的管治。從閱讀在我們當前的幾節經文時,我們看到:

I. 神透過樸實的福音揀選祂的子民

「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哥林多前書1:26)。保羅透過權威的語氣邀請讀者給哥林多教會進行調查,察看那些被算作成員的,明顯地,他們當中只有少數,或許能被稱為「有智慧」、「有能力」或「尊貴」的。當然,在歷史的長河中,基督的教會都是這樣。保羅的含意很直接和明確。

1) 樸實的福音對許多在智慧領域有成就的人沒有吸引力:「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哥林多前書1:26)。未重生的人有一個自然傾向,他們的思想獨立於神。就如我們在考慮人類智慧時已經看到,那是「屬地的、屬情慾的、屬鬼魔的」(雅各書3:15)。除非一個人已準備悔改或改變主意接納神的智慧,沒有智慧他可憑藉得救(參馬太福音18:3)。

若要寻求支持這說法的经文,我們只要還記得我們的救主的在地上進行事工期間,祂在靈裡喜樂,祂曾舉目看天並歎息,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把這些事向聰明智慧的人隱藏起來,而向嬰孩卻啟示出來。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馬夫福音11:25-26)。

事實上,神宣告世人憑自己的智慧不認識神(哥林多前書1:21)。這拒絕了使用哲學進路探討永恆事件的資格,「使凡有血肉之軀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哥林多前書1:29)

2) 樸實的福音對很多有影響力的人沒有吸引力:「…蒙召的…有能力的不多…」(哥林多前書1:26)。未重生的人有一個自然傾向,他們處事獨立於神。「有能力的人」泛指那些透過他們的成就有一定影響力的人。除非這因擁有影響力而來的驕傲隨從基督被釘十字架,否則,它只是被隱藏了的問題。我們都熟悉以弗所教會的丟特腓,他愛好表現,除了衝突、紛爭和爭競以外,他沒有為教會做甚麼事情(約翰三書)。誠然,因他的影響力,他不單攻擊耶穌所愛的門徒約翰,還在會中拒絕款待所有與這位屬神的人有聯繫的人。他也被強烈地被暗示他攔截了約翰給教會的一封書信,以致這封信從未在教會中向會眾宣讀。這都表明未被釘十字架的影響力是腐敗的。故此,「有能力」而蒙召的不多。神定意:「使凡有血肉之軀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哥林多前書1:29)

3) 樸實的福音對很多尊貴的人沒有吸引力:「…蒙召的…有尊貴的不多…」(哥林多前書1:26)。未重生的人有一個自然傾向,他們的生活獨立於神。很多釋經家都同意「尊貴」這詞用於與貴族相連的家庭,顯示他們的高貴身份。雖然有極罕有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極少貴族被福音吸引。

在保羅的時期,有些顯赫的人物如雅典的丟尼修(使徒行傳17:34),方伯士求保羅(使徒行傳13:6-12),帖撒羅尼迦和比里亞的尊貴婦女(使徒行傳17:4-12),還有使徒自己被呼召進神的兒子的團契中。我們都認識一些名人如親岑多夫(Count Zinzendorf),居永夫人(Madame Guyon),他們都加進被拯救群體的例子。

英國有一位卓越女士亨丁登(Lady Huntington),聽了火熱的傳道人羅蘭希爾(Rowland Hill)的宣講信主。她曾說,她得救歸功於 “M” 這個字母。假如哥林多前書1:26「不多」這詞英文聖經的翻譯 “not many”,若少了一個字母 “M” (not any),意思便會變成「有智慧的,有能力的和尊貴的沒有一人得救」。不過,保羅卻說:「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在過去曾有人得救,在將來也會有人得救,直到基督的教會人數滿足。可是,事實歸事實,樸實的福音對那些推動帝國主義的人並不吸引。在這裡再重申,神的旨意是「使凡有血肉之軀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哥林多前書1:29)。

任何人如果對教會生活有認識,都會知道衝突、爭競和分黨源於得到賞識的慾望。只有當我們明白到我們不能處於與神分隔的情況下思想、工作和生活,真正的謙遜與由此而來的和諧,才可在神的子民的團契中出現。接著保羅轉移強調同一課題的另一點,他指出:

II. 神透過至高無上的福音揀選祂的子民

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哥林多前書1:27-28)這兩節經文教導人永不要忘記凡有血肉之軀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誇口。神的設計是祂的揀選恩典展示出福音的至高無上。換句話說:

1) 神選擇拯救愚蠢的人。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哥林多前書1:27)。保羅運用來描述人類的字,我們譯作「愚拙」,那是「呆笨」、「不機靈」、「愚昧」或「愚蠢」,但神在祂的恩典中挑出這樣的素質,透過基督的拯救工作,擊敗世上的智者。

人類的哲學家永不能解釋重生的奇妙。心理學家嘗試分析,醫生嘗試診斷和科學家進行實驗,三者最終都被所發生的轉化,使他們困惑。

2) 神選擇拯救軟弱的人。神卻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哥林多前書1:27)軟弱是未曾知曉神拯救恩典的男女的另一特質。保羅描述他們是「軟弱」的。這個字的意思是「欠缺力量」或「無能為力」。我們被提醒:「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羅馬書5:6;另參提多書3:5)

人對自己的拯救工作無能為力。沒有比在這個高度文明的世代,我們找到更多有關我們軟弱的證據。哲學家無法解答人類超自然的起源,生存在世上的目的和最終歸處。同樣地,科學方法被證明了不足以處理人類犯罪的最基本問題,加上人類的創造力,人類使世界產生更多的問題和破壞。再次重申,這正是主耶穌基督的福音超然得勝的地方。透過十字架的信息,神揀選了軟弱的人,叫那強壯的羞愧,叫那世上被認為有能力的羞愧。

3) 神選擇拯救墮落的人。「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哥林多前書1:27-28)保羅在這裡使用了三種狀況來描述人的「墮落」。「卑賤」含有與生俱來的低下狀況,在道德上沒有價值;「被壓惡」表示可鄙的;「那無有的」表達那在世上沒有專長的庸人。

這是一幅沒有盼望的墮落人類的圖畫。然而,主耶穌透過祂的十字架救恩,拯救這樣的男男女女,把那認為有的,化作無有。這可以解釋為基督透過祂所做的創作性工作,把人類認為是充滿能力和重要的,變作最無益的,最沒有價值的。

因此,從「十字架的信息」,我們可以看到給愚拙的人帶有指示性的福音,給軟弱的人拯救的福音,給墮落的人創造性的福音。在這些失喪的男女中,神建立祂的聖徒群體。我們的救主多奇妙啊!

保羅在這段落的結束章節中,還有這真理的另一方面和我們分享:

III. 神透過全備的福音保護祂的子民。

「…使祂(基督)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哥林多前書1:30)對於那些回應福音揀選的人,他們在主耶穌基督裡得到完全充足的供應。在基督裡所彰顯出來神的智慧,可以得出:

1) 救恩滿足我們過去的需要。「…使祂(基督)成為我們的…公義…」(哥林多前書1:30),意思是我們被宣告無罪,在基督裡,我們達到的生活狀態是別的地方無法給予我們的 – 那是罪得赦免的確據和內心的平安。還有,它讓我們可以在神面前站立,不管是地獄的魔鬼,地上的人類或是天上的天使,都不能攻擊我們。

2) 救恩滿足我們現在的需要。「…使祂(基督)成為我們的…聖潔…」(哥林多前書1:30),Dr. Campbell Morgan 指出聖潔是「透過分隔的淨化過程」。它既是位置性的,也是過程性的,這是基督的生命每分每秒內住在我們裡面。因為神完完全全在我們的救主裡居住,當我們在基督裡,透過基督的豐盛,我們生活上沒有甚麼需要得不到滿足。

3) 救恩滿足我們即將出現的需要。「…使祂(基督)成為我們的…救贖…」(哥林多前書1:30)。「救贖」在這裡指「從所有權能得到終極的釋放」。這節經文翻譯作「救贖」的希臘文,在新約共出現十次,每次出現都指向將來,並非過去或現在。保羅在別處也說了相同的話:「…我們得救,現今比初信的時候更近了。」(羅馬書13:11)這話與使基督成為我們的救贖意義相同。這是終極從所有勞役和限制得釋放的保證,到那時,基督把我們從罪中釋放。那日是祂使我們不光彩的身體換上新衣,和祂榮耀的身體一致。

這是神以全備的福音保護聖徒群體。保羅提出這真理是要除去人類自誇的本性。故此,他在結語時引用耶利米書9:24「誇口的卻因他有聰明,認識我是耶和華。」

給論:

使教會分裂的原因,是人類肉慾上尋求人類的智識、影響力和聲譽。但使徒保羅忍受痛苦地顯明沒有人擁有任何榮耀,人亦不因為得救而享榮耀,因為得救是出於基督耶穌在馬糟出生,學習當木匠,在自己人的地方受試探,被釘十字架和復活,透過普通人的口傳和生命傳遞信息。我們若從這方向認識我們的救主,我們便在同一處境,在同一生命中聯合,在同一的榮耀得到滿足。聖經寫道:「…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哥林多前書1:31)。

第四部份:講道大綱

要聆聽這幾篇英語講道,請點擊連結: Link 1 - 約翰福音 10:10-13; Link 2 - 約翰福音10:14-16; Link 3 - 約翰福音10:16-18

標題:耶穌是好牧人 (約翰福音 10:10-18)

第 #1點:好牧人親自照顧羊 (10-13)

1. 祂給祂的羊豐盛的生命 (10)

2. 祂為羊捨命 (11-13)

第 #2點:好牧人和羊有個人關係 (14-18)

1. 這是親密的關係 (14-15a)

2. 這是貴重的關係 (15b)

3. 這是廣闊的關係 (16)

4. 這是穩固的關係 (17-18)

(1) 這關係如父神的愛穩固 (17)

(2) 這關係如子的大能穩固 (18)

結論:

1. 耶穌是為我們而死的好牧人

2. 耶穌是為我們而活的好牧人

3. 耶穌是為我們而來的好牧人

Related Topics: Pastors

Report Inappropriate Ad